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发布时间: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大学论文读书笔记如何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收集到和自己研究相关的资料文献,这样才能做到没有遗漏。其次,将每篇论文的中心意思摘抄出来,提炼出主要观点。然后再将另外的论文主要观点摘抄出来,这样一对比就很清楚每个作者的相同和不同了。最后是技术方面的,将所摘抄的论文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以方便自己以后查找。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试工作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 范文 3篇_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

更多关于 学习 总结 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大一班干部学习委员个人期末总结3篇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_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大二上学期总结下学期计划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时间和位移

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 方法 。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 50分度游标卡尺 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 △仪=±0.02mm 2 螺旋测微器 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

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 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 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

D=(21.19±0.02)mm

D=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Sd=0.0045mm=0.005mm

d。d

S=

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

σd=0.0160mm=0.02mm

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

d=(16.09±0.02)mm

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

Sh=0.0086mm=0.009mm

d

=

h h

S=

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

h d

uh=0.0155mm=0.02mm

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 ○

h=(7.27±0.02)mm

h

σh=

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

2

2

V =1277.8mm

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

3

? (D2-d2)

4

dh+

Dh?dh?

dD- dd 2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

?v(0.25?(D2?d2)?h)?(0.5Dh??D)?(0.5dh??d)

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

3

σV=0.7mm

V

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 ○

V=(1277.8±0.7) mm

2、计算钢丝直径

(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

3

(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

ud=0.0029mm=0.003mm

(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d=dσd=0.0084mm=0.008mm

(4)写出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d=(2.169±0.008)mm

3、计算石蜡的密度

(1)以天平的感量为Δ仪,计算直接测量M1、M2、M3的B类不确定度uM uM=0.0115g=0.01g

(2)写出直接测量M1、M2、M3的科学测量结果

M1=(2.44±0.01)g M2=(11.04±0.01)g M3=(8.50±0.01)g

(3)ρt以2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

M1

?t

M2?M3

ρ=0.9584(kg/m3)=0.958(kg/m3) (4)间接量石蜡密度ρ的全微分:

?tm1?tm1?t

dρ=dm1-dm2+dm3

m2-m3(m2-m3)2(m2-m3)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密度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参考公式1-2-16)

2

??(?t?m1/(m2?m3))?(m1?t?m2/(m2?m3)2)?(m1?t?m3/(m2?m3)2)

2

2

计算间接量密度ρ的不确定度σ

3 3

dρ=0.0076 kg/m=0.008 kg/m

(5)写出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 ρ=(0.958±0.008) kg/m3

ρ

三、结论

1、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

(1) 心得体会 :

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

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

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2)思考:

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 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3)建议

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

一、实验目的

。。。。

。。。。。

二、实验原理

。。。。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

五、附件:原始数据

____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三: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 B型 ,分度值0.1g,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_=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游标的n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n?1n

_(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

n?1n

_

_n

分度值的差值为:_?

,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

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

?lk_?kk和卡尺的分度值_/n读取:

n?1n

_k

_n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ll0??ll0?k

_n

,对于50分度卡尺:ll0?k?0.02;

对20分度:ll0?k?0.05。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mm。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0.5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0.01mm,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S

n?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m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m1?m2。

1. 米尺测__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2. 游标卡尺测圆环体积:(1)记下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和零点误差。(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外径D、内径d及圆环高度h各6次(在垂直交叉方向进行)。

3.千分尺测小钢球直径:(1)记下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2)测量其零点读数3次,求出平均值.(3)用千分尺测量小钢球不同部位的直径d,测量6次(要在垂直交叉方向进行)。

4.物理天平使用(1)调底座水平;(2)调平衡;(3)称量;(4)天平复原。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见数据记录纸,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处理的中间结果应多保留1-2位,以免产生截断误差,最终结果表示应符合有效数字规则和不确定度位数要求,计算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的换算和书写)

【实验结果与分析】

1、米尺测得__的面积为:27.07.915cmS?,相对不确定度:0.08%

2、游标卡尺测得圆环体积为:)(10)13.001.4(34mmV??,相对不确定度:3.2% 3、千分尺测得圆球直径为:)(09.004.20mmd?,相对不确定度:0.45% 4、复称法测得圆柱体质量为:293.18g。

测量结果是可信的。面积的相对不确定度非常小,并不能说明误差非常小,因只对长、宽的一个位置进行了一次测量。

游标卡尺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对与主尺对齐的游标格线判断不准;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对格线是否露出的判断和零点读数及估读数;

从天平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复称法测出的两次质量很接近,说明天平的不等臂误差是很小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相关 文章 :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_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3篇

★   高中学生学习总结1000字

★   本学期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

★ 大学实验报告范文

★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

★ 大学实验论文范文

★ 大学物理实验课心得体会

1 大学物理小论文格式要求 一、要求: (1)论文要与所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相关。提供以下可供学生参考的论文题目方向。具体论文题目由学生自己选定,最好来源于自己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的思考。 (2)小论文占期末大学物理课程总评成绩15%,不交论文者,该部分分数计为0分。要求独立完成论文,严禁抄袭,对不合格的论文退回重做。 (3)字数限制在1500-3000字之间。A4纸打印,单倍行距。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作者 (姓名 班级 学号)、摘要(150字内)、论文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约3-5篇)。 二、大学物理小论文书写格式 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空一行)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宋体小四号)(空一行)摘要(黑体五号):(宋体五号居左)(字数在 100 至 150 之间)关键词(黑体五号):(宋体五号居左)( 3 ~ 5 个,分号间隔)(空一行) 正文: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首行缩进2个字符 1 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1.1 二级标题( 黑体五号 )1.1.1 小次标题( 黑体五号) 图居中,图名在图下方 中文图名:小五宋体居中 英文图名:小五Times New Roman居中 图注:小五宋体居中 表格居中,表名在表上方 中文表名:小五宋体居中 英文表名:小五Times New Roman居中 表内文字五号宋体居中 参考文献:五宋体居左1 .期刊格式:作者. 篇名[J]. 期刊名, 年份, 期号(卷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2 .图书格式:作者. 篇名[M]. 出版地:出版社, 年份: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三、参考内容: 1. 潮汐原理及周期 2. 直升飞机、火箭以及其它非常规飞行器是怎样控制它们的姿态的? 3. 调查研究一下交通工具中所使用的各种变速器和离合器的大致分类,从某个着眼点进行讨论。 4. 飞机为什么能飞?哪种机翼可以提供最大的升力最小的阻力? 5. 请论述“上升气流为什么会形成气旋?水池底部漏水为什么造成水旋?跳水运动员翻筋斗,滑冰 运动员做出美妙的动作,背后是谁在起作用?” 6. 音箱的工作原理? 7. 过山车的设计原理?

物理学史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V=S/t,s=Vt,t=s/vG=mg,m=G/gρ=m/v,m=ρv,v=m/ρp=F/s,F=ps,s=F/pp=ρgh,h=p/ρg,ρ=p/hgw=Fs,F=w/s,s=w/fp=w/t,w=pt,t=w/pp=uI,u=p/I,I=p/uI=u/R,R=u/I,u=IR

事实--关于物理学史以及物理学家故事的读书报告汉斯·克里斯琴·冯·拜耳在《征服原子》一书中,这样写道: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有一次对他的朋友汉斯·贝特说,他准备写日记:“我不打算发表。我只是想记下事实,供上帝参考。”“难道上帝不知道那些事实吗?”贝特问。“知道,”西拉德说,“他知道那些事实,可他不知道这样描述的事实。”事实是什么?上帝也许知道。不过,我们有自己的事实—人类的事实,便是科学。物理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基础。在探寻物理学知识的道路上,无数先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亚历山大·蒲珀这么说: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1643年1月4日,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661年,他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而在1665年,他获得了文学士学位。但在随后的两年中,鼠疫的爆发使牛顿不得不回家乡躲避。不过,在此间,他制定了一生中大多数最最重要的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牛顿回到剑桥大学后,当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委,次年,他就获得了硕士学位。1669年起,直到1701年,他担任了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1696年,他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且移居伦敦。1703年,牛顿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英国女王安娜封爵。在晚年,牛顿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1727年3月31日,牛顿在伦敦病逝,享年84岁。牛顿是个怪人—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且敏感多疑,最奇怪的是,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据说,早晨他把脚伸出被窝后,有时突然之间思潮汹涌,能一动不动坐上几小时!想来,当一个人专注于科学事业的时候,或许正如那句话所述:天才与疯子仅仅一步之遥!牛顿曾经把一根大针眼缝针(一般用来缝皮革的,一种长针)插进眼窝,然后在“眼睛和尽可能接近眼睛后部的骨头之间”揉来揉去,目的只是为了看看会有什么事发生!--什么事也没有,至少没有产生持久的后果。另一次,他瞪大眼睛望着太阳,能望多久就望多久,以便发现对他的视力有什么影响……然后,又一次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虽然他不得不在暗室里呆了几天,等着眼睛慢慢恢复过来。与他的非凡天才相比,这些奇异的信念和古怪的特点算不了什么!不过,即使在以常规方法工作的时候,他也往往显得很特别。在学生时代,他觉得普通数学局限性很大,十分失望,便发明了一种崭新的形式--微积分,但有27年时间对谁也没有说起过这件事。科学所追求的是严谨、一丝不苟、全身心的付出、不求回报。虚假的、无用的、世俗的东西,是不可以拿来污染科学的。牛顿没有为了发明微积分的形式而“一蹦三尺高”,或是好像中了举的范进那样喜极而疯,他好像无所谓。--不是好像,是根本、压根儿无所谓。在他看来,一切发明、发现的成果,只是为了更高的了解宇宙。他也许不是想着“造福人类”,“把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向更高层次”,但在他的道路上,在他研究的世界里,没有最深, 只有更深。他是孤独的,因为他不愿与别人分享—不是因为自私,更多是因为他不愿被打扰,不愿做无谓的、时间的浪费,或者说精力的消耗。他以同样的方式在光学领域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光的理解,为光谱学奠定了基础,但还是过了30年才把成果与别人分享。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不过,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这也说明,科学在不断进步。可是,尽管牛顿那么聪明,真正的科学只占他兴趣的一部分。那个年代,尽管有他这样的,“疯狂”的人们,在没日没夜的钻研,那些在常人眼里是无稽之谈的科学理论,但是,那个时代的愚昧和可笑依然无法被掩盖—牛顿至少有一半工作年龄花在炼金术和反复无常的宗教活动方面。这些活动不是涉猎,而是全身心地扑了进去。他偷偷信仰一种很危险的异教。该教的主要教义是认为根本没有三位一体—其实这颇具有讽刺意味,因为牛顿的工作单位,就是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他花了无数时间,研究耶路撒冷不复存在的所罗门王神殿的平面图—并且,在此过程中,他还自学了希伯来语,以便阅读原文作品!他还认为自己掌握着数学方面的线索,知道基督第二次降临和世界末日的日期……他对炼金术同样无比热心。到了1936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在拍卖会上购得一箱子牛顿的文件,却无比吃惊地发现,那些材料绝大部分与光学或行星运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些有关他潜心探索把低贱金属变成贵重金属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分析牛顿的一绺头发发现,里面含有汞—而这种元素,除了炼金术士、制帽商和温度计制造商以外,别人几乎不会感兴趣。而且其浓度大约是常人的40倍。那么,他早晨有想不到起床的毛病,也许是不足为怪的。最伟大最卓越的科学家,都深陷在伪科学的泥潭里—是多么荒谬的事!试想今日,科技水平发达到这一步,若是再过四五百年,那个时代的人们(或者其他生物)回头看时,一定又会笑了。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能用科学解释得来,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用科学解释一切。1684年8月,一位叫埃蒙德·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不请自来,登门拜访牛顿。或许,他指望从牛顿那里得到什么帮助。牛顿的一位密友—亚伯拉罕·棣莫佛后来写了一篇叙述,这也许是一篇有关科学界一次最有历史意义的会见的记录:“ 1684年,哈雷博士来剑桥拜访。他们在一起待了一会儿以后,博士问他,要是太阳的引力与行星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认为行星运行的曲线会是什么样的。“艾萨克·牛顿马上回答说,会是一个椭圆。博士又高兴又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哎呀,’他说,‘我已经计算过。’接着,哈雷博士马上要他的计算材料。艾萨克爵士在材料堆里翻了一会儿,但是找不着。”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就好比,有人说他已经找到了治愈癌症的方法,但又记不清处方放在哪里了!他们好像在梦游,游过了天堂却好像很平常。在哈雷的敦促之下,牛顿答应再算一遍,便拿出了一张纸。他按诺言做了,但做得要多得多。有两年时间,他闭门不出,精心思考,涂涂画画,最后拿出了他的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更经常被称之为《原理》。这本书顿时使牛顿闻名遐迩。在他的余生里,他生活在赞扬声和荣誉堆里,成了英国因科学成就而被封为爵士的第一人。连伟大的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兹也认为,他对数学的贡献比得上在他之前的所有成就的总和。同僚的称赞,对于一个人的名声很重要――特别是一个高傲的同僚。“没有任何凡人比牛顿本人更接近神。”哈雷深有感触地写道。《原理》的核心是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物体朝着推力的方向运动;它始终做直线运动,直到某种别的力起了作用,使它慢下来或改变它的方向;每个作用都有相等的反作用。当然还有他的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宇宙里的每个物体都吸引每个别的物体。牛顿认识到,任何两个物体的引力,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以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反比来变化。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F=G。这是人类提出的第一个真正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定律,也是牛顿到处深受人们尊敬的原因。其实,还有好多事实,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描述。事实就是:事实还有很多。咱高一四班不要全抄

绝对省中的 我还在找呢

孩纸你省中的吧

高中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 高一物理 必修1第一章笔记 总结 ,适用于刚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新同学,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

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对比上面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就会容易理解一点的。

物理学力学论文篇3 浅析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摘 要:物理力学主要是研究宏观力学的微观理论学科。研究物理力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解微观粒子性质的相互作用,找出介质的力学性质计算方法,进而使解决力学问题建立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物理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有关物理力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理力学;产生;发展 一、物理力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在物理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物性的问题,另一个是有关运动规律的问题。物理力学主要通过物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微观化而成为解决问题、建立微观分析的基础。关于物性的参数主要表现为运动方程组中的系数,例如弹性系数、热导率、粘性系数、声速、比热等。为了求解运动的方程组,需要知道它们相关的数值。 在传统力学中,物性参数的数值是需要试验测定的。而在我们研究的物理力学中,是通过微观的分析以及对宏观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数的数值。我们研究物理力学,不仅是为了能够找出物质性质的微观规律,而且还需要找能够预见新物质性质的方法。 针对物理力学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先了解一下有关激波结构问题的例子。物态在激波前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波阵面一定的厚度之内,物质是处在远离平衡的状态的。这时,对于宏观物态的参数已经不适用了。因此,我们需要从分子运用的这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像从波尔兹曼方程的角度出发,进而直接进行求解。 在上世纪60年代,一对无内部自由度的影响激波结构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主要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波尔兹曼方程进而得到模型数学方程,求精确解。另外,还能够实现激波管与稀薄气体风洞在较高区域的分辨率的相关方面的测量。虽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是初步的,但是从物理力学微观运动规律上看,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对爆震波反应区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激波结构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理论的复杂性,也有实验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分子气体的动力激光器中非平衡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分子内部自由度性质在不断膨胀的气流中产生的自身不平衡现象。在这种迅速膨胀的气流中,分子振动的自由度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不能够采用统一的温度对其进行描述。因此,这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问题。 二、新技术不断推动物理力学的发展 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即是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由于尖端的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力学面临着大量的超高温和超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应该建立物理力学这门学科,其真知灼见把握了力学发展的大趋势,并且预见了今后突飞猛进的结果。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物理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纵观近五十年间的物理力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液体理论的重大进步。1972年,麦克唐纳等人计算出等压线结果和多种液体实测数据等,促进了对液体理论的研究。1997年,威尔逊提出了采用重正化群理论解决临界现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20年来,对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世纪50年代之后,原子分子物理学才重新被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其他的像分子束技术、光散射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都成为了研究固体以及液体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另外,高压技术能够产生千万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条件,高倍电子显微镜能够用来观测原子尺的现象等。新技术以及新发明都为进一步研究物理力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对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对物理力学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明确物理力学研究的目的,还应该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发明,将其不断应用到研究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物理力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继美.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力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钱学森.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经由物理力学的思路和方法搞发明创造[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02). [3]干洪.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21世纪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4]陈卫平.现代力学发展趋势及研究课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7,(06). 物理学力学论文篇4 试谈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分析 摘 要:物理力学主要是研究宏观力学的微观理论学科。研究物理力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解微观粒子性质的相互作用,找出介质的力学性质计算方法,进而使解决力学问题建立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物理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有关物理力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理力学;产生;发展 一、物理力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在物理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物性的问题,另一个是有关运动规律的问题。物理力学主要通过物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微观化而成为解决问题、建立微观分析的基础。关于物性的参数主要表现为运动方程组中的系数,例如弹性系数、热导率、粘性系数、声速、比热等。为了求解运动的方程组,需要知道它们相关的数值。 在传统力学中,物性参数的数值是需要试验测定的。而在我们研究的物理力学中,是通过微观的分析以及对宏观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数的数值。我们研究物理力学,不仅是为了能够找出物质性质的微观规律,而且还需要找能够预见新物质性质的方法。 针对物理力学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先了解一下有关激波结构问题的例子。物态在激波前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波阵面一定的厚度之内,物质是处在远离平衡的状态的。这时,对于宏观物态的参数已经不适用了。因此,我们需要从分子运用的这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像从波尔兹曼方程的角度出发,进而直接进行求解。 在上世纪60年代,一对无内部自由度的影响激波结构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主要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波尔兹曼方程进而得到模型数学方程,求精确解。另外,还能够实现激波管与稀薄气体风洞在较高区域的分辨率的相关方面的测量。虽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是初步的,但是从物理力学微观运动规律上看,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对爆震波反应区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激波结构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理论的复杂性,也有实验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分子气体的动力激光器中非平衡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分子内部自由度性质在不断膨胀的气流中产生的自身不平衡现象。在这种迅速膨胀的气流中,分子振动的自由度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不能够采用统一的温度对其进行描述。因此,这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问题。 二、新技术不断推动物理力学的发展 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即是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由于尖端的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力学面临着大量的超高温和超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应该建立物理力学这门学科,其真知灼见把握了力学发展的大趋势,并且预见了今后突飞猛进的结果。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物理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纵观近五十年间的物理力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液体理论的重大进步。1972年,麦克唐纳等人计算出等压线结果和多种液体实测数据等,促进了对液体理论的研究。1997年,威尔逊提出了采用重正化群理论解决临界现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20年来,对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世纪50年代之后,原子分子物理学才重新被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其他的像分子束技术、光散射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都成为了研究固体以及液体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另外,高压技术能够产生千万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条件,高倍电子显微镜能够用来观测原子尺的现象等。新技术以及新发明都为进一步研究物理力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对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对物理力学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明确物理力学研究的目的,还应该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发明,将其不断应用到研究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物理力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继美.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力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钱学森.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经由物理力学的思路和方法搞发明创造[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02). [3]干洪.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21世纪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4]陈卫平.现代力学发展趋势及研究课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7,(06). 猜你喜欢: 1. 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 2. 高中物理力学论文范文 3. 物理学生论文力学 4. 物理学术论文3000字

植物学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植物是由种子萌发而来,胚芽发育成地面上的茎叶,胚根发育成地面下的根,植物需要进一步生长和发育就离不开这些营养器官,这一节我就来用较长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一下植物的根。 根(root) 是植物茎向下的自然延伸部分,不分节与节间,不生叶,一般生长在相对稳定的土壤环境之中,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标志着植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发展。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分化,最终突破种皮。而陆生植物胚根一般稍后于胚芽突破种皮进一步生长,形成植物的 主根(taproot)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侧根,可以不断生出再次一级的侧根。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明显而发达的主根,而单子叶植物在胚根发育生长一段时间后,胚轴和胚芽鞘节上就会很快生出数条与主根同样粗细的新根,这样的根我们也经常会称为“种子根”。 任一植株地下部分的根总称为 根系root system 。可将其分为 直根系tap root system (由明显发达的主根以及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入土深,各级侧根次第减小,一般呈陀螺状分布,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此种类型,属于深根系)、 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主要由不定根和侧根组成,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粗细长短差不多,入土浅,为丛生状态,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这种类型,属于浅根系)。有的时候农业上经常会将这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的吸收肥水的能力。 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刺激和诱导,会表现出向性生长,如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气性(向通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来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因此根的发育会受到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土壤通透性、土壤致密度的影响。对植物起到了吸收和疏导、固着与支持、合成、储藏(如根的肉质化)、繁殖(如枣树的不定芽)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介绍根的解剖结构,首先我们来介绍 根尖root tip 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是植物进行吸收、分泌、合成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 根冠root cap :由薄壁细胞组成,作用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外围细胞大而排列致密,内部细胞小而排列疏松,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中穿行的摩擦阻力,这一部位与根的向地性有关(特别与这一部位高含量的无机钙和淀粉体有关),从根冠脱落的边缘细胞还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分生区mristematic zone :由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发展出的原表皮之后分化为根的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根的皮层,原形成层分化为根的维管柱)组成,形状似圆锥,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系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外观为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细胞生长分化一部分成为根冠,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的一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这一区域也是细胞分裂素的分泌区域。 伸长区elong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呈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位置。而且这一区域也是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成熟区matur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已经停止生长,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其表面一般密被根毛,根毛是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这里的表皮细胞液泡增大,细胞质集中于突出部位。根毛增加了根部的吸收表面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 根的 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 ,是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后产生各层次成熟结构的过程。形成的结构称之为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我们先来看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横切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区自外向内为 : 表皮epidermis :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近似于长方形,是重要的吸收组织,细胞特点是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水和溶质可以自由通过,许多表皮细胞的外部会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有些细胞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为一般的表皮细胞,而短细胞含有较浓的细胞质和较大的细胞核,为生毛细胞。在热带的某些附生的兰科植物气生根没有根毛而是经过几次平周分裂形成套状的多层细胞构成的复表皮,是一种保护组织,细胞壁局部栓质化,排列紧密,细胞腔内充满空气,主要可以减少气生根水分的丧失 皮层cortex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多层薄壁组织,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维管束的横向传导途径,又是储藏营养物质和通气的部位,也进行合成与分泌,一般还可以再分为 外表皮exodermis (根的皮层最外一层或数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整齐的细胞,在表皮死亡时会增厚栓质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细胞 (位于外皮层与内皮层之间,细胞层数多,体积大,由明显的胞间隙,常储存大量的后含物)、 内皮层endodermis (细胞排列整齐,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而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细胞的径向壁上为点状。构成凯氏带的主要物质是木质素和栓质素,连续的穿过胞间层和初生壁,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阻止了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质外体途经进入维管柱,从而方便进行选择性吸收,其次还可以防止维管柱里的溶质倒流至皮层,减少溶质的丧失)三个部分 维管束cylinder of vascular tissues(中柱stele)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根中进行上下物质运输的主要部位,包括 维管鞘(中柱鞘)pericycle (位于维管束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低,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微管形成层均发生于此)、 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 (位于维管柱的中央部分,由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由导管和木薄壁组织组成,呈辐射状分布,辐射角处直接与维管鞘相连,这样缩短了径向运输距离。原形成层发育分化出初生木质部的顺序是从外向内呈向心式进行并逐渐成熟,这种发育方式称之为外始式exarch。紧邻维管鞘、位于辐射角的外方部分的初生木质部称为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是原形成层最初产生和分化成熟的初生木质部,主要是由管腔较小、具有弹性的环纹和螺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弱;内方为较晚分化成熟的后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腔较大的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强。在成熟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的辐射棱角称为束。不同植物其束数不同,双子叶植物束数较少,一般为2-6束,分别称为二原型、三原型.......(如下图就是五原型),单子叶植物的束数较多}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束数与初生木质部相同,但是体积较小,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也是外始式,原生韧皮部向外,后生韧皮部向内} 、薄壁细胞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是原形成层保留的细胞,将来成为次生分生组织的一部分,而在单子叶植物中是成熟的薄壁细胞},大部分植物的后生木质部一直分化到根中央,少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柱部分由于后生木质部没有继续向中心分化,而形成由薄壁组织组成的 髓pith 。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产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和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次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成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组织是次生成熟组织,由次生成熟组织复合而成的结构称为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这一过程是根的增粗过程,一般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没有次生增粗生长。 我们先来说说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根的维管形成层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和维管鞘一定部位的、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所组成,开始时它们主要 平周(切向)分裂 ,形成几片弧状的形成层,其片段数量与根中初生木质部的束数相同。在根的横切面上来看,这部分细胞为切向扁平型,然后这些弧形片段两端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得形成层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形成层片段沿着初生木质部辐射角扩展至维管鞘处,这是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维管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弧形片段连为一圈,形成波浪形的筒状形成层环,完全包围了中央的初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被隔在了形成层环的外部,其凸起数与根的原型数相同;此后,由于形成层环各处分裂速度不等,波浪状形成层环的凹段细胞形成较早,分裂速度快,而且向内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多于向外形成的次生韧皮部的细胞,使得波浪状环的凹部逐渐向外退役,使得整个形成层呈现圆环状,且个区段分裂速度相等。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为维管组织。形成层的细胞也会 垂周(径向)分裂 以适应根的增粗,而且有余初生韧皮部的柔弱,常被挤压于次生韧皮部之外,甚至会被挤碎,这时其输导功能由次生韧皮部代替。在被子植物中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都比较发达,有时薄壁细胞会呈现放射状排列,出现维管射线,两个部位的分别称为 韧皮射线phloem ray 和 木射线xylem ray ,主要起横向传到和储藏作用。 维管形成层不断增粗的同时,微管鞘细胞在次生维管组织的挤压和外周的皮层及表皮的张力压迫下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垂周和平周分裂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其外侧的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后高度木质化,形成由多层木栓细胞构成的 木栓层cork ,内侧有一至少数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栓内层pelloderm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周皮,其成熟时为死细胞,形状扁平,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栓质化,不通气、不透水,腔内充满气体,防止根部水分散失和抵御病虫害侵袭,同时使得外方的皮层和表皮部分营养断绝而死亡。 所以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构成了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常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辐射状的初生木质部,有些草本植物中最内部还有髓(可以借鉴下方清晰大图:) 这里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述了双子叶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生长过程,下面我们简介一下单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结构。对于禾本科的植物也是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个基本部分,但是不会形成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而且皮层中的外表皮往往会形成栓质化的厚壁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在根毛和表皮枯萎后代替执行保护功能。皮层薄壁细胞有些会有气腔,被解体的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所间隔。根、茎、叶的气腔相互贯通,形成良好的通气组织。最内层的内皮层初级具有凯氏带,此后大部分细胞除外切向壁外,两侧径向壁、上下横壁及内切向壁均次生加厚,少部分未增厚的为通道细胞,正对初生木质部的辐射角位置,一般认为它们是根的初生结构部分内外物质运输的途经。维管柱中的维管鞘会木质化(厚壁化),产生侧根的能力减弱。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原型。维管束中央有发达的髓,由完全成熟的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储藏营养物质。而且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分化成熟,不再有分裂能力。大部分非禾本科植物的根的初生木质部与禾本科一样,但是少部分初生木质部束数较少,如韭菜等植物为四至五原型。 植物的根在伸长过程中除了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外,还会产生大量侧根,它们是有 侧根原基primordium 发育而来。侧根原基由母根根毛区后方的维管鞘一定部位的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经几次平周和垂周分裂而形成,其发生方式为 内起源endogeous origin ,其在中柱鞘中的发生部位是固定的,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和束数有关。侧根原基继续分裂、生长,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逐渐深入皮层,分泌水解酶,进而穿透皮层和表皮。 我们跳出单纯植物学的视角,植物的根系分布于土壤中,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微生物会与植物的根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如: 根瘤root nodule (土壤中的根瘤菌、放线菌和线虫都可以入侵根部形成根瘤。对于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始于幼苗期,其分泌物吸引附近的根瘤菌,聚集在根毛周围形成感染丝后刺激使得根毛卷曲膨胀,使得部分细胞壁溶解,根瘤菌由此入侵根毛,根内细胞相应分泌出纤维素等来包被感染丝,形成侵入线。根瘤菌利用皮层中的养分反之自己,另一方面刺激皮层细胞迅速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形成瘤状凸起物。之后根瘤菌逐渐转变为具有固氮能力的拟菌体bacterioid,进行固氮作用,同时该区域分化出与植物根部输导组织相连的输导组织、外围薄壁组织鞘和内皮层) 菌根mycorrhiza (这是植物的根与真菌的形成的互利共生关系产物。根据菌丝在根中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形成白色丝状物覆盖层的外生菌根、盘旋侵入到幼根皮层内的活细胞中的内生菌根、兼具两者的混合型的内外生菌根,真菌可以获得养分,而且真菌的分泌物促进无机养分的释放,还可以给植物提供水、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这一节内容有点多,我找了一张图,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节内容。 参考: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活动生长,形成分枝,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这一讲我们就先来介绍 茎shoot 。与根相同,茎也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茎是由主茎和枝共同组成。对于植物来说具有支持作用、疏导作用以及储藏(如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繁殖和光合作用。 茎的形态特征各异,多数为实心,少数因为髓腔而成为了空心。一般植物的茎都具有节与节间,节上长叶,茎的顶端或叶腋中有芽。枝条长短不一,一般长枝是营养枝(裸子植物除外),短枝是花枝或果枝。在木本植物的纸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为 叶痕leaf scar ,叶痕上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之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维管束迹或者叶迹folial trace 。有的枝条上还有 芽鳞斑bud scale scar ,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枝条外表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小型白色或者褐色的斑点称为 皮孔lenticel ,这是枝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植物的枝条上还有表皮毛和腺毛等多种类型的毛状附属物,具有分泌作用或具有保护作用。 按照芽在枝上发生位置是否确定,芽分为 定芽normal bud 和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 (一般发生于植株的老茎、根、叶及创伤部位)。位于枝的顶端的称之为 顶芽terminal bud (包括胚芽),发生于叶腋部位的为 腋芽axillary bud 。它们都属于定芽。多数植物一个叶腋只有一个腋芽即单芽single bud,如果有多个芽的话,除了一个为正芽外,其余为副芽accessory bud。有的植物还有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按结构和性质还可以将之分为叶芽(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花芽(有花和花序的原基)和混合芽(外部常包有芽鳞片),一般花芽比叶芽肥大。按照芽鳞的有无分为 鳞芽scaly bud (一般是生活在冬寒地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体的部位,有叶的变态芽鳞片包被)和 裸芽naked bud 。按照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以分为活动芽active bud和休眠芽dormant bud。还存在珠芽bulbil,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形,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 关于植物的分枝源于芽的活动,关于侧芽的形成由两种说法: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及主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由形成叶原基时保留在叶腋出的分生细胞所组成,一是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叶腋内处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能力而成。由于顶芽的生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分枝方式: 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 ,也称总状分枝,从幼苗开始,主筋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侧枝不发达。这种植株呈塔形。 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 ,顶芽发展到一定时间后死亡或者分化为花芽或者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腋芽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生长一定时间后,其顶芽又同样被下放的侧芽代替生长的分枝方式。主轴除了很短的主茎之外,其余全为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茎干弯曲、节间很短、而花芽较多。 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ous branching ,是指具有对叶生序的植物,其主茎和分支的顶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停止发育,顶端下方对生的两个侧芽发育为新枝,且新枝的顶芽和侧芽的生长规律由母枝一样。这样的分枝在外表上近似二叉分枝,但是不是顶端分生组织本生分裂成二的真正的二叉分枝不同,所以带了个“假”字。 分蘖 (读孽) tiller ,植株的分枝组要集中于主茎的基部的一种分枝方式。其特点是主茎基部的节较密集,节上生出几个不定根,分枝的长短与粗细相近,呈丛生状态,多见于禾本科植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疏蘖型、密蘖型、根茎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茎的解剖结构。茎的分生组织叫做 茎尖stem tip ,是由顶芽活动形成的。顶芽活动时,分生区的原分生组织向下产生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经初生生长形成初生结构,从而形成茎尖。茎尖可以人为分为以下结构: 分生区 ,也叫 生长锥apical meristem 。茎端分生组织下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有的还有芽鳞原基。这里有两种学说描述茎尖生长锥的结构和分化动态:1)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分为 原套tunica 和 原体corpus 。原套是排列整齐的细胞,位于表面进行垂周分裂。而原体是原套内侧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可沿着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体积。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一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群,后者称为中央母细胞群。这些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核和液泡,细胞分裂较为频繁。它们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 周围分生组织peripheral meristem zone ,和下方的 胁状分生组织rib meristem zone (又称髓分生组织,这里的细胞较周围的分生组织更加液泡化,进行有规律的分裂),有些植物在胁状分生组织和周围分生组织之间还有形成层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内可以有体积的变化。分生区下方形成初步分化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分化的原表皮层,周围分生组织和胁状分生组织分化出的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 ,其细胞学特征与根相似,但是该区通常包含几个节和节间。 成熟区 ,细胞分裂与伸长都停止,各种成熟组织的分化基本完成,具备了幼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茎节间的初生结构可以分为 表皮 (由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表皮细胞、气孔器和各种表皮毛。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有的含有花色素苷,细胞外壁后、有角质层,有的还有蜡被可以控制和保护蒸腾,有利于幼茎内部的绿色组织进行光合作用,表皮毛可以加强保护)、 皮层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外皮层由一至几层厚角组织细胞组成,协助表皮支持和保护幼茎,其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中皮层由体积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通常含有叶绿体,内皮层的细胞通常为幼茎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少数可以产生凯氏带,有的还有淀粉鞘)和 维管柱 (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无限外韧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束中形成层,髓位于幼茎中央,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有淀粉粒具有储藏作用,有时也会有含单宁和含晶体的异细胞,有些双子叶植物茎的髓细胞已经停止生长,但周围的细胞还在伸长,从而形成中空髓鞘。 髓射线pith ray ,是连接皮层与髓的薄壁组织,有横向运输和储藏作用,与束中形成层相接的那部分成为束间形成层interfascicular cambium,木本植物的髓射线较窄,而草本植物的髓射线较宽)三部分。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会出现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进行次生增粗生长。束中形成层分裂分化,这是与之相接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木质化程度高的植物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中形成层,而木质化程度低的草本植物其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间形成层。维管形成层细胞有两种,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前者是形成层的主要成员,构成了茎的纵向(轴向)系统,后者与茎轴垂直排列,分布于纺锤状细胞之间,成为茎的横向(径向)系统。 维管形成层开始时活动主要是纺锤状原始细胞不断切向分裂,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共同构成次生维管组织,成为纵向输导组织。同时也会形成韧皮射线和木射线,统称为维管射线,成为横向输导组织。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提木材,木材是指维管形成层历年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的总称(初生木质部很小可忽略)。年轮annual ring就是指在季节性明显的区域(热带为旱季和雨季),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只活动一次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因此年轮就可以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依据。在春天生长期气候温和,木材生长较快,这部分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early wood。生长的晚期在夏末秋初,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小而壁厚,因此木材质地坚硬而颜色深称为晚材late wood。靠近形成层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木质疏松,颜色浅,其导管和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有输导和储藏作用,这就是边材sap wood。靠近茎中央的形成层较久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颜色较深,木质致密,其导管和管胞由于侵填体的形成,由于单宁、树脂、色素的积累而失去了输导作用,成为心材heart wood。 木栓形成层 来源不一,如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后厚角组织、深的薄壁组织。大多数植物中为每年发生,不断形成新的 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当新的木栓层形成后由于木栓层细胞不透水、不透气,外面的周皮就会死亡。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切向分裂。 皮孔lenticel是 指枝条表面上产生的近圆形的或者枝状的小突起,是茎与外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也是病虫入侵的通道,一般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木栓形成层会形成圆球形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发达,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越来越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便有了皮孔。有的植物冬眠前会在补充细胞群的外部形成排列紧密而栓质化的封闭层,生长季节补充组织可以突破封闭层。 树皮 是指维管形成层外侧所有组织的总称,除了次生韧皮部以外,包括历年产生的周皮和一些已死的皮层、韧皮部等,是茎内同化产物的输导组织,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这是树怕剥皮的真正原因。 因此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结构从外向内为周皮(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皮层、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含韧皮射线,输送有机物)、维管形成层(包括纺锤性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次生木质部(疏松水分、无机盐和机械支持作用)、初生木质部(为内始性)、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常含有淀粉粒等储藏物质,有的髓边缘有环状的环髓带)。 而对于双子叶植物的节间结构中还会有叶迹和枝迹的斜向伸出,节部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各个维管束排列不构成一环,存在维管束的侧面连接。 而对于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植物的茎与根一样,不能进行次生生长,没有次生结构。大多数茎节间中空,少数植物如玉米、甘蔗等的茎节间中空。没有中柱与皮层之分。一般分为 表皮 (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组成,外覆角质层。长细胞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细胞壁厚,角化且硅化,短细胞有两种类型,即 栓细胞cork cell 和 硅细胞silica cell ,位于两个长细胞之间,细胞壁栓化,硅细胞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甘蔗等的茎表皮上还覆盖着发达的蜡被,气孔器与细胞间隔排列成纵行) 、基本组织 (表皮以内与维管束之间均为基本组织,主要是由薄壁细胞组成,水稻的维管束之间还有良好的通气组织。其中的厚壁细胞相连成环,形成坚强的机械组织,而且水稻的机械组织环之间还会通过同化组织隔开,所以外观可见绿色纵纹排列) 、维管束 (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排列方式有两类:一类以水稻和小麦等为代表,各维管束大体上排列为内外两环,外环的小、被机械组织包围,内环的大、被基本组织包围,节间中部形成髓腔。另一类比如玉米、甘蔗、高粱等,茎内被基本组织充满,外环的小、相距近,内环的小、相聚远),而且单子叶植物在叶原基的下方有许多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来的初生分生组织排列为垂周行列,即为初生增粗分生组织。禾本科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幼嫩的生长环,即居间分生组织。居间生长极为拔节,抽穗是几个节间共同居间生长。 而对于裸子植物如松柏类,其初生结构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皮层内常分布着树脂道。只不过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没有筛管和伴胞,自由筛胞和韧皮纤维。木质部中没有导管、纤维,只有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结构均匀,木材的横切面上有辐射排列的单层细胞的木射线。有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具有树脂道,纵横排列构成一个系统。松柏类植物次生韧皮部同样没有筛管和伴胞,只有筛胞。木麻黄等草本裸子植物的表皮层细胞外壁厚,气孔器下陷,内皮外层细胞局部发育为厚壁机械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外韧维管束,有束中形成层,一般具有次生生长。在百岁兰等高级的裸子植物中的木质部中出现了导管,韧皮部出现了筛管。 参考:

动物学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多孔动物在进化史上一般认为是一个分支,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也叫 刺胞动物门(Phylum Cnidaria) 腔肠动物门(Phylum Coelenterata) 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本门动物一般为 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先后两个部分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有些种类已经由辐射对称转变为 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腔肠动物是首个拥有了双胚层的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中胶层(mesoglea),由内外胚层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起到了消化兼具循环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 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 有口,起到了摄食和排遗的功能。口即为原口,出于原肠胚阶段。 出现了细胞分化为上皮、肌肉、神经、结缔四类,腔肠动物上皮细胞占优势,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而且还包含有肌纤维,所以也被称为上皮肌肉细胞。而且上皮细胞还具有神经一样的功能。 一般在上皮肌细胞的基部延伸出几个突起,其中有 肌原纤维myofibrils ,也有的上皮细胞不发达,称为肌细胞(myocyte)。肌纤维分为横纹肌、平滑肌、斜纹肌,每个肌原纤维都是由一束细丝组成,又分为粗细两种,与高等动物粗、细肌丝相似其机制也相似。 神经网nerve net是动物界里最简单的、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是由二级和多级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会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肌肉体系。但是腔肠动物没有神经中枢,所以其传导一般是无定向的,因此称为 扩散神经网络(diffuse nervous system) ,但是传导速度较慢。而且还存在没有极化的突触(即两个突起都有泡)。 代表动物: 水螅(Hydra) 水螅体为圆柱形,可以伸缩,遇到刺激将身体缩为一团。一端有 基盘basal 可以附着。另一端有口,口长在圆锥形的 突起hypostome 上,平时口关闭呈星型,摄食时口张开,在口周围一般有 触手tentacle ,用来捕食送入口中。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体表的一层为外胚层形成的 表皮层epidermis 。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里面的一层为内胚层形成的 胃壁gastrodermis ,有营养功能,体壁内为空腔,与口与外界相通,即消化循环腔。 表皮层有以下细胞: 皮肌细胞 (其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身体长轴排列,如一纵行的肌纤维,收缩时可以使得触手变短)、 感觉细胞sensory cell (特别在口周围、触手和基盘上较多,体积小、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 神经细胞nerve cell (位于表皮层的基部,接近中胶层,连接为网状)、 刺细胞cnidoblast (遍布于体表,每个刺细胞有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储有毒液以及盘旋的丝状管。水螅总共有四种刺丝囊: 穿刺刺丝囊 、 卷缠刺丝囊 、还有两种与捕食与运动有关的刺丝囊)、 间细胞interstitial cell (为多能干细胞)、 腺细胞gland cell 在基盘和口周围最多,可以分泌黏液和气体,使得水螅在粘附物或者水中运动。 中胶层 薄而透明,为内外胚层分泌的粘性物质,有许多小纤维,皮肌细胞突起也深入其中。中胶层如同有弹性的骨骼,对身体起着支持作用。 胃层包括内皮肌细胞、腺细胞与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内皮肌细胞在细胞的顶端通常有两根鞭毛,可以激动水流,也可以伸出伪足吞食食物,细胞内常常有不少的食物泡,其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体轴或者触手中心环状排列,收缩时可以使得身体或者触手变细。在口的周围还可以起到括约肌的作用。腺细胞在垂唇部位可以分泌黏液,有润滑作用,在 消化循环腔 内,则可以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 其以触手捕食,触手将捕获物移动至口部,由于捕获物受刺丝损伤释放谷胱甘肽,在其刺激下,食物静茹消化循环腔。有些种类的水螅在基盘有 反口孔aboral pore ,肌原纤维以反口孔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有利于控制反口孔的开启的关闭,起到了排出废物和气体的肛门作用。呼吸和排泄没有特殊的器官。 水螅经常进行无性生殖,即出芽生殖,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消化循环腔与母体贯通,芽体长出垂唇、触手和口,逐渐与母体脱离。有性生殖是指精卵结合,是由表皮层的间细胞分化为的临时结构,精巢为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卵成熟后,卵巢破裂使得卵露出,成熟的精子出精巢,游近卵子与之受精。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以分层法实现实心原肠胚(胚囊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沿着切线方向分裂,向着胚囊腔分泌的为内胚层,留在表面的为内胚层),围绕胚胎分泌一壳,从母体脱落下来,沉入水底度过严寒,之后环境好转胚胎逸出。 腔肠动物一般分为三纲: 水螅纲(Hydrozoa) 如 薮枝虫(Obelia) ,生活于浅海,存在螅根、螅茎。水螅分出两种个体——水螅体与生殖体。整个群体外面,包围着由外胚层分泌的一层透明的角质膜,称为 围鞘(perisarc) ,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水螅体主要管营养,其构造与水螅基本相同,有口和触手,触手是实心的,垂唇较水螅的长大,其外有一层透明的杯形鞘,称为 水螅鞘 。生殖体无触手和口,只有一中空的轴,称为子茎,子茎的周围有透明的瓶装鞘,称为 生殖鞘 。生殖体能行无性生殖,其营养主要靠水螅体供给,因为水螅体和生殖体彼此由螅茎中的共肉相连接,整个群体的消化循环腔是相互贯通的。生殖体成熟后,子茎以 出芽 的方式产生很多水母芽,水母芽成熟,脱离子茎,小水母由生殖鞘顶端的开口出来,在海水中营自由生活。水母结构简单,伞边缘生有很多的触手,下伞面中央有一短的垂唇,口向内通到胃,再由胃伸出四个辐管,与伞边缘的环管相通。口、胃、辐管、环管构成水母的消化循环系。水螅水母特征在伞下面边缘有一圈薄膜,称为 缘膜velum 。在伞的边缘有8个平衡囊,司平衡。在4条辐管上有4个由外胚层形成的精巢和卵巢(雌雄异体),精卵成熟后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后,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称为 浮浪幼虫planula 。所以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 钵水母纲(Scyphozoa) 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无 缘膜 ,水螅型特别退化。蓝月水母营漂浮生活,体为盘状白色透明,在伞的边缘生有触手,并有八个缺刻,每个缺刻中有一个感觉器,也称为 触手囊 。囊内有 钙质的平衡石 ,囊上面有眼点,下面有缘瓣。缘瓣上有感觉器官和纤毛,另外有两个感觉窝。当水母体不平衡时,触手囊对感觉纤毛的压力不同,而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在内伞的中央有一呈四角形的口,由口的四角上伸出4条 口腕 。消化循环系统比较复杂,口进入是胃腔,位于体中央,由胃囊上和胃囊之间伸出分支的和不分支的辐管,这些辐管均与伞边缘环管相连,水流由口进入,经过一定的辐管至环管,然后再经过辐管流至胃囊,经口流出。在胃囊的里面有4个由内胚层产生的马蹄形的 生殖腺 ,位于胃囊底部的边缘。在生殖腺内侧,长了很多丝状的结构,称为 胃丝 ,由内胚层组成,上有很多的刺细胞。起到了杀死食物和保护生殖腺的作用。精子成熟后随着海水进入雌体内受精。受精卵完全均等分裂形成囊胚,再用内陷的方式形成原肠胚(从胚囊植物极向内陷入形成两层细胞),胚胎上长出纤毛,成为浮浪幼虫,发育为小螅状个体,有口和触手,可独立生活,然后横裂,由顶下分层为钵口幼体,再进行连续分裂形成碟状个体,称为 横裂体 。此后一个一个脱落下来,称为碟状幼体,并由它发育为水母成体。海蜇属于这一纲。 珊瑚纲(Anthozoa) 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且水螅体的结构较水螅纲的复杂。一般所见到的珊瑚为其骨骼。沿海常见的为海葵。 海葵无骨骼,身体为圆柱状,有基盘、裂缝形的口、口周围部分的口盘,其周围有几圈触手,触手上有刺细胞。之后进入口道,口道壁是由口部的外胚层细胞褶入形成的。在口道的两端各有一个纤毛沟或称 口道沟 ,口道沟的内壁有纤毛。消化循环腔有宽窄不同的 隔膜septum ,隔成许多小室。隔膜是体壁上内胚层细胞增多向内突出形成两层胃层。在隔膜游离的边缘为隔膜丝,沿着隔膜的边缘下行,一直到达消化循环腔的底部。当动物收缩时候经常由口或壁孔射出刺细胞,有防御与进攻的功能。肌肉发达,在较大的隔膜上有一纵肌肉带,称为 肌旗muscle band 。海葵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长在隔膜上接近隔膜丝的部分,由内胚层形成,精子成熟后,由口流出后,进入另一雌体中与卵结合,还有的在海水中受精,在母体内发育为浮浪幼虫,出母体游动一时期,固着下来发育为新个体。但是也有的海葵不经过浮浪幼虫直接发育为海葵后出母体。 无水母型 。无性生殖为纵分裂或出芽。而对于珊瑚虫来说大多有骨骼,外胚层细胞可以分泌骨骼。许多珊瑚虫的骨骼沉积下来形成珊瑚礁,造礁的石珊瑚虫胃层细胞中常有大量单细胞的 虫黄藻 ,可以促进其骨骼的生长。 总的来说,分子数据支持的是传统学说,认为水母型(由浮浪虫祖先发育而来)是原始的,发育为世代交替的水螅体,钵水母与珊瑚虫是不同的两个发展方向。而生物化学上珊瑚虫为 环形mtDNA ,与后生动物如扁虫、昆虫、哺乳动物相同,而其余腔肠动物均为 线型mtDNA ,与一些藻类和原生生物的相同。( 注:mtDNA即线粒体DNA ) 栉水母动物门(Phylum Ctenophora) 是比腔肠动物更高级的水母,但是处于一个进化的盲端。以前归于腔肠动物门,后来单独列出。体表有8行纵行的栉板,每一个栉板都是由基部相连的纤毛组成,下面有肌纤维,使栉板成为运动器。体两侧有触手囊,无刺细胞,反口面有一个集中的感受器,平衡囊内有钙质的平衡石,在平衡纤毛束基部有纤毛沟和八行纵行的栉板相连。外胚层的神经束较为集中在8个栉板处,形成8条辐射神经索。胚胎发育中出现了不发达的中胚层细胞,由它发展成肌纤维。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dra_(genus)

《动物 百科 全书》将会带你步入动物的世界,与豹驰骋于草原,与大猩猩穿梭于森林,与鹰翱翔于天空,与鱼嬉戏于大海……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动物百科全书》 读书笔记 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1

《世界动物百科全书》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丛书。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的第一页时,看见这些奇妙的动物时,有许多我更本就不认识。我就慢慢发现原来白色的动物有许多种,有白喜鹊、白水牛、白色大猩猩、白色小熊……这些白色动物都很稀少,但在我国的神农架地区却生活着有二十多种呢。

后来,当我看到书本第七页时,原来有许多动物已经灭绝了,比如有三叶虫、恐龙、渡渡鸟、袋狼、恐鸟等。它们灭绝的原因大多数是人类捕杀和环境破坏而灭绝的。所以,我希望我们人类共同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让我们和动物们和平共处。

接着,我看到了有关许多脊椎动物。我很喜欢这一门学科了,因为我可以从里面了解到许多鱼的`知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鱼是:肺鱼、鲟鱼、比目鱼、桂鱼、弹涂余和射水鱼。因为这些鱼都很奇特或者有的都是鱼中“大明星”呢!比如肺鱼,它可以在失水的情况下存活四年多呢!当然,我也了解了许多鸟类的知识。我知道了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了,它的身高有2。75米,身长2米左右,体重约有160千克呢。

我看完这本书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许多动物。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和爱护它。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 2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 动物类 百科全书》,看完这本书我有很多的想法。比如说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的小动物和很多多的昆虫。昆虫又有害虫和益虫,益虫有蜻蜓,七星瓢虫,无毒的小蜘蛛。七星瓢虫有为“红娘”害虫是苍蝇,蚊子,甲虫,蝗虫。还有知识就是五毒是;蟾蜍,蝎子,蜈蚣,蛇,壁虎这就是五毒。虫类就介绍那么多。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鱼类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馆吧。首先来介绍下射手鱼它的功能是可以在1。5米—4。5米使用它的“水枪”任何一个昆虫都逃不过它的手掌心,所以它是鱼类中的“神枪手”。还有一种鱼,名叫强涂鱼,你们相信它会爬树吗?对,它会爬树而且非常厉害,之所以会爬树是因为它长着一双“手”,所以才会爬树,所有的`鱼儿中,只有它才会爬树。我刚刚介绍的鱼儿都是非常神奇的。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你肯做,用心做就一定会成功,会取得好成绩的。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 3

我拥有很多知识饱满的书籍,其中最丰富多彩的就数我的《动物大百科》了。

我把这本书轻轻打开,我一下子被带到了科学世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猛玛象。我还知道了动物怎样学会生存,如何成长,一个连着一个的知识火车擦肩而过。

我把这本书轻轻合上,我想:大自然的贡献真伟大啊,动物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世界添加了无穷的乐趣,动物家庭们在一起玩耍,一起创造一切,鸟儿吃虫,蛇儿吃鼠,动物也把庄稼保护的完好无缺,也是自然的守护神。牛儿耕地,母鸡下蛋,农场也忙得热乎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伙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 4

翻开书,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段详具体的介绍,让《动物世界大百科》这本书更加有趣,也增添了很多色彩。可拍的鳄鱼,凶残的鲨鱼,可爱的金丝猴,体态优雅的丹顶鹤,珍贵稀少的大熊猫……打开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着绿色和生灵的世界。

这本书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美轮美奂的图片,布置精巧的的版式,带着我们去探密了万花筒般异彩纷呈的动物百态,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把大大的问号变成“原来如此”的惊叹号。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动物家族是如此的庞大,数量如此之多,只计算地球上现存的鸟类就有9000多种,其他的动物种类就更不用说了,地球上共有动物共有150万种,若加上昆虫,那它们的数量将远超过“人”的数量。种类越多,就有越多的谜团,有越多的谜团,就能探索到更多的自然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才能尽可能的保护它们,为它们营造出更优越的生态环境,那么,我们将保留住很多动物的足迹,动物的家族也能有更为丰富的 故事 ,更加传奇的色彩与绚丽的篇章。

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具体详实的介绍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即 爱好 ,更因为它配有大量的图品参考,让只能在深山老林中目睹的动物出现在我的眼前。瞧,猎豹强有力的四肢,鹰锐利的双眼,狮子锋利的牙齿,丹顶鹤火红的桂冠……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让我深感,动物世界的美妙、有趣。

同样,动物世界中也有残酷的一面,食物链,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有了适者生存的'说法。所以,对生存的渴求,使每个动物都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种.种方式来避免大型动物的袭击,变色龙,就是很弱小的一个动物,但通过“变色”,躲过敌人的追踪;壁虎断了尾巴还能再长,因为要在被捉住是,挣断尾巴,得以逃生;老虎,拥有与草色相近的皮毛,可埋伏在草丛中,突袭捕捉猎物来充饥……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 5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所独有的国宝级动物。它们的天然栖息地主要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大熊猫的姿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前不久,我读了一本《动物大百科》,从中了到了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可爱的大熊猫们吧!

大熊猫经过训练以后,还会做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和事情。比如说大熊猫会坐木马摇摇椅,坐在木桌边吃美味的.西餐,在自己的小窝里整理东西;有时,还会拿着扫帚把脏东西从自己的窝里扫出去,大熊猫还会骑自行车,拾积木……等。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大熊猫的生命周期和习性吧!野生的大熊猫一般来说能活20年左右,大熊猫出生时,身体是肉色的,体重大约在100~200克;大约20天左右长出毛来;在3个月左右毛就能长齐全了;熊猫宝宝在半岁时就可以开始觅食了;长到6、7岁时就有生育能力了。大熊猫的耳朵很大,它的听力比视力要好很多。大熊猫的毛又长又粗,非常保暖;脚上有5个趾,脚板上长着浓密的粗毛,在潮湿和光滑的岩壁陡坡间行走时,也不会滑到。大熊猫前面长有3对门牙,吃竹子是靠后面的大牙,吃食时用前爪抓握住竹叶。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山高竹子生长密集的地方,活动范围很小,会 游泳 、上树,它们以竹子为主要食物,最喜欢吃的就是竹子和竹笋,偶尔也吃些肉。除了求偶季节,它们都独自生活。

以前,我看见大熊猫长的胖胖的、笨重的样子,心里想过大熊猫那麽胖,能像我们人类一样做些动作和事情吗?直到我看了《动物大百科》这本书才知道,大熊猫并不是我看到和想象的那样,它们可以在马戏团表演高难度的节目,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它们很可爱很逗人喜欢,我以前可真是小看它了。

我读到这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时,觉得大熊猫非常可爱。我还在其他的书上看到,大熊猫先后到过日本、美国、法国定居生活呢!在这同时,大熊猫也担当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带去了我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 6

我想成为动物学家,独自探险,与雨林为伴,与江河争流。远可观老虎狮子,近可摸大象河马。跟动物一起生活,象鱼儿一样自由。《动物世界》的记录片让我深深震撼。也让我的梦想悄悄萌芽。

记得在四五岁时,我就看了许多关于动物的小说,我对那些大自然的生灵们,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看到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我羡慕它们一定就是天之骄子,看,春燕正在空中做优美滑翔呢!它们一定是天空的精灵。看到奔跑的猎豹,我相信它们就是动物界的田径冠军,那流线般的矫健身影,那完美的肌肉和张力,无不在展示着自然之美。看到海豚和鲸鱼,我又暗自惊叹它们就是游泳高手,象人类的潜艇,真是完美的海中霸主……我对动物们产生了奇妙的幻想,我想走近它们。

首先,我走近了生活中的容易接触的动物——小狗。我想与它们成为朋友。有一天,我在草丛中捡了一条小狗。当时,它还很小,仿佛只有两三个月大,不知道它是被狗妈妈抛弃了,还是被人扔到了路边,反正当时它挺可怜的,全身瑟瑟发抖,我一摸它,它就直往草里躲藏。我一离开,它又可怜巴巴地冲我直叫。我把它装进了我的书包,带回了家。怕妈妈发现,我就把它藏在楼下的垃圾桶旁,用纸箱给它做了个临时的窝。想不到,半夜里小狗直叫,惊动了我们全家人。妈妈还以为是小狗自己跑来的,就把它抱到屋里洗了澡,喂了吃的,安顿它住下来了。小狗当然心知肚明,知道我才是捡它的小主人,对我可亲了,不管上学放学,它都要送我接我,对我可依恋了,我还为此写了不少关于它的 文章 呢!这是我第一次与动物交上朋友,我细致地记录了我与小狗相处的点点滴滴,并把它写到我的观察 日记 里,虽然,我还没有象《荒野求生》的贝尔一样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过,但至少,我迈出了动物学家的第一步吧!

九岁那年,我已看完了沈石溪所有的关于动物的小说。他书中的红豺“火烧云”、雪豹“泥雪滚”、狼王“紫葡萄”……都给我极深的.印象。它们的故事,一遍遍在我梦中出现。头狼的气度,豺王的坚持,雪豹的无私,所有动物们的精诚团结,都象刻刀一样深深刻在我的脑海。虽然只是动物小说,但我想,文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们,一定就是这样团结互助,共同求生的。动物界中,也有英雄,也有领袖,它们为了大局,会牺牲自己,成全团队。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7

在暑假中,我读了《动物百科全书》这本书,里面讲了各种动物。有哺乳动物,有海洋动物,还有许多珍贵品种的动物。

我最喜欢的是哺乳动物中的小狗,它们是喝妈妈的奶长大的,不像鸟类,是用蛋来孵化的。狗也分为许多种类,比如说牧羊犬,有些人养了很多牧羊犬,用来放羊,这样,小羊就不会轻易丢失。还有金毛犬,它是中型犬,披着厚厚的金色皮毛,很柔滑,长得很可爱。金毛犬可以用来做导盲犬,指引盲人走路,盲人就不会摔倒。还有拉布拉多犬,长得很像金毛犬,但是体型比较小,毛也较短。拉布拉多是最好的缉毒犬,陪伴在警察叔叔的身边,帮助警察叔叔尽快找到毒品。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自己最喜欢的小狗分为了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自己不同的功用。我以后也要养一只可爱的小狗。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8

动物百科全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以前我做梦都想得到它。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梦寐以求的书,今天,我就迫不及待读了《动物百科全书》这本书,具体里面讲的是什么,下面我来给你讲讲吧!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我不知道的动物,例如山魈、蓝环章鱼、军舰鸟等等。我还懂得了许多动物的特性,例如水牛踩得一个脚印,经过下雨,这个脚印里就积满了水,可以供其他动物喝。还有水牛是群体动物,最少是100只聚集在一起,最多可以达到1000头聚集在一起。

还有刺河豚,他没有遇到敌人时和普通的鱼没什么两样,但是遇到敌人是他会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和海水,于是自己的身体就变得膨胀起来,全身的刺就会竖起来,来把敌人吓跑。但是刺河豚全身只有嘴、头和尾巴能动 其他的都不能动。但可以维护自己的安全,这样还是值得的。

军舰鸟嘴下面有一个大肉泡,军舰鸟有时自己不去捕猎,就仗着自己庞大的身体来抢夺别的鸟费劲千辛万苦捕来的的猎物。因此,军舰鸟还被称为“强盗鸟”。

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动物的生长环境。例如蓝环章鱼就生活在比较浅的海中,但有时还去深的海中。海懒几乎一生都在水里度过的。但海懒是世界上一天吃肉最多的动物,一天可以吃身体三分之一重的肉,海懒还是可以 潜水 前的很深的动物,他一般可以潜到5~10米,最多可以潜到50米。长颈鹿不是一生下来脖子就很长的,是它很想吃树上很高的叶子,所以就把脖子长长了,长颈鹿一般能吃2~6米高的叶子。长颈鹿的血压是一个成年人的三倍,这样的血压,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早就得脑溢血死亡了,但这样的血压对于长颈鹿来说是正好的。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我相信你读过这本书一定也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这本书有很多页哦,而且每一次介绍一种动物时,几乎都有一个你不知道的知识,希望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多读书,这样你就可以收获许多你不知道的知识哦!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9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动物百科全书》,它里面写了很多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里面有金鱼、金丝猴、梅花鹿、蜜蜂、蝾螈、蛇等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喜欢金鱼,它们小巧的身体每天都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有金色的、白色的、黑色的、还有红白相间的,非常美丽!

我喜欢金丝猴,它们的反应特别灵敏,不容易被别的动物捉住。

我喜欢梅花鹿,它们的性格很温顺,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自然妈妈的怀抱里。

我喜欢蜜蜂,它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白天在外面勤劳地采蜜,夜晚回到蜂巢辛勤地酿蜜。

我不喜欢蝾螈,特别是那些有毒的蝾螈,它们皮肤光滑、颜色鲜艳,蝾螈和 其它 很多动物一样,越是好看的毒性越大。

我也不喜欢蛇,蛇和蝾螈有相同的特征。

有些动物它外表虽然不好看,但是它的内心善良,比如食蚁兽、麝牛。它们让我想起了我们人类,我们人类有些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非常善良。所以我看人看动物不是看他的外表,而是看他的内在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觉得动物身上的科学真有趣啊!

《动物百科全书》读书笔记500字相关文章:

★ 《森林报》读后感5-6年级500字十篇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五年级500字精选10篇

★ 读昆虫记读后感500字5篇

★ 森林报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 《森林报》读后感四年级作文参考10篇

★ 森林报读后感500字

★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5篇

★ 一年级昆虫记读书心得5篇

★ 《海底两万里》500字读后感10篇

★ 2022昆虫记读书笔记及启发范文

  • 索引序列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 物理学史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 高中物理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 植物学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 动物学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