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准确的说是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今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名单。其中,有一位年仅42岁的数学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么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职中,为何独有42岁的孙斌勇此引人注目呢?
因为人们惊叹的,正是这位新院士相较于其他院士过于年轻的年龄。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科学机构,院士们都是年近古稀,头发花白的老爷子,然而,孙斌勇竟然只有42岁,而且在这之前,他就曾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本届这位最年轻的院士,毫无疑问成为了此次科学院院士名单中的一匹黑马。
孙斌勇院士证书
以数学家的身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孙斌勇,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母都是普通渔民,并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化学历,但是孙斌勇从小时候起,对于数字就非常的敏感。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小孩子流行玩一种名为“24点”的数学游戏,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必须要懂得通过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用四、五个数字得出24这个结果。正读三年级的孙斌勇,很快就成为了这个游戏的常胜将军,他不仅能快速地打败同龄的小孩,甚至就连许多大人的心算能力都要输给他。
孙斌勇全家福
到了小学六年级,孙斌勇再次表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当时,他的大哥正在为中考备战,还没有上初中的孙斌勇,竟然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数学中考模拟压轴题,哥哥意外的发现,弟弟使用的解题方法与参考书上有所出入,但是,所得出的结果却是正确答案。。
孙斌勇与同学
孙斌勇在数学确实有着傲人天赋,但是,他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凭借的却不仅仅是他的天赋,更多的,源于他自己对于数学“刨根问底”的勤奋与浓厚兴趣。比如在学习圆周长计算时,别的孩子都是按照课本了解并记住“π”的定义,孙斌勇却结合了自己的计算方式,抛开课本再次证明了“圆的周长公式”。对于每一个数学定义与定理,孙斌勇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出相应的证明,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对于孙斌勇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
孙斌勇演讲
凭借着这股子对于数学的“踏实劲”,孙斌勇进入了初中,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每次考试文理科总分总排在第1名,数理化竞赛的奖项对于他而言更是小菜一碟。进入高中以后,孙斌勇多次获得全国奥数竞赛金奖;在高中快毕业时,他又以满分的成绩,斩获浙江省奥数竞赛的第1名,这让他直接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凭借着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孙斌勇在计算机编程方面也小有成就。
孙斌勇(左一)出国访问
上大学的时候,他的数学专业课中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课,孙斌勇学习这个选修课的之时,利用闲暇时间编写了一个程序,当时,他的弟弟也考取了浙大计算机系,弟弟便将孙斌勇所写的程序拿到本系老师那里进行测试,令人惊讶的是,孙斌勇的这套编程程序竟然没有任何的漏洞、缺陷,一次就经过了程序检测,这让学计算机的弟弟都自愧不如。后来,孙斌勇在接受采访时也解释过,其实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并不难,由于长期学习数学,他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
2019院士名单
大学期间,表现优异的孙斌勇还获得了被学校选派前去香港大学进行系统学习两个学期的机会。凭借着这个机会,孙斌勇接触到了国际上顶尖的数学家,并跟随他们进行数学学习与研究。2004年,孙斌勇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的孙斌勇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开始了关于“典型群表示论”的研究。
此后,在2011年、2012年、2014年,孙斌勇在“典型群”数学研究领域成功证明了几个重大猜想,他的这几大证明,为国际数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例如,他所证明的“重数保守猜想”就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得到过9位一流数学家的引用;2017年,孙斌勇又在博士论文里面,证明了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他的这个证明成果被国际数学家赞誉为“孙的突破”。
参加院士座谈会
从小时候的数学神童,到奥数满分保送浙大,再到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孙斌勇在数学领域的这些获奖成绩,已经让他成为国际数学界极富名气的一位数学家。望子成龙,是每一个中国父母的心愿,孙斌勇院士如此成就,所凭借的当然不仅仅是天赋,那么,孙斌勇到底是如何学好数学的呢?为了解开这一疑惑,《舟山日报》的记者,专门在采访孙斌勇时,谈到了孙斌勇的数学学习心得。
孙斌勇演讲
从采访内容中可知,孙斌勇学好数学的秘诀就在于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于数学的细心。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证明数学的定理,搞清楚数学的定义,搞清楚这些内容以后,再仔细地看书,适当的做习题。对于数学,他从来不追求量,而是通过增长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套知识体系进行理解、运用,这样才能让基础知识再次创造知识。
前几日,准确的说是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今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名单。其中,有一位年仅42岁的数学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么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职中,为何独有42岁的孙斌勇此引人注目呢?
因为人们惊叹的,正是这位新院士相较于其他院士过于年轻的年龄。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科学机构,院士们都是年近古稀,头发花白的老爷子,然而,孙斌勇竟然只有42岁,而且在这之前,他就曾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本届这位最年轻的院士,毫无疑问成为了此次科学院院士名单中的一匹黑马。
孙斌勇院士证书
以数学家的身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孙斌勇,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母都是普通渔民,并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化学历,但是孙斌勇从小时候起,对于数字就非常的敏感。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小孩子流行玩一种名为“24点”的数学游戏,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必须要懂得通过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用四、五个数字得出24这个结果。正读三年级的孙斌勇,很快就成为了这个游戏的常胜将军,他不仅能快速地打败同龄的小孩,甚至就连许多大人的心算能力都要输给他。
孙斌勇全家福
到了小学六年级,孙斌勇再次表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当时,他的大哥正在为中考备战,还没有上初中的孙斌勇,竟然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数学中考模拟压轴题,哥哥意外的发现,弟弟使用的解题方法与参考书上有所出入,但是,所得出的结果却是正确答案。。
孙斌勇与同学
孙斌勇在数学确实有着傲人天赋,但是,他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凭借的却不仅仅是他的天赋,更多的,源于他自己对于数学“刨根问底”的勤奋与浓厚兴趣。比如在学习圆周长计算时,别的孩子都是按照课本了解并记住“π”的定义,孙斌勇却结合了自己的计算方式,抛开课本再次证明了“圆的周长公式”。对于每一个数学定义与定理,孙斌勇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出相应的证明,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对于孙斌勇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
孙斌勇演讲
凭借着这股子对于数学的“踏实劲”,孙斌勇进入了初中,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每次考试文理科总分总排在第1名,数理化竞赛的奖项对于他而言更是小菜一碟。进入高中以后,孙斌勇多次获得全国奥数竞赛金奖;在高中快毕业时,他又以满分的成绩,斩获浙江省奥数竞赛的第1名,这让他直接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凭借着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孙斌勇在计算机编程方面也小有成就。
孙斌勇(左一)出国访问
上大学的时候,他的数学专业课中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课,孙斌勇学习这个选修课的之时,利用闲暇时间编写了一个程序,当时,他的弟弟也考取了浙大计算机系,弟弟便将孙斌勇所写的程序拿到本系老师那里进行测试,令人惊讶的是,孙斌勇的这套编程程序竟然没有任何的漏洞、缺陷,一次就经过了程序检测,这让学计算机的弟弟都自愧不如。后来,孙斌勇在接受采访时也解释过,其实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并不难,由于长期学习数学,他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
2019院士名单
大学期间,表现优异的孙斌勇还获得了被学校选派前去香港大学进行系统学习两个学期的机会。凭借着这个机会,孙斌勇接触到了国际上顶尖的数学家,并跟随他们进行数学学习与研究。2004年,孙斌勇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的孙斌勇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开始了关于“典型群表示论”的研究。
此后,在2011年、2012年、2014年,孙斌勇在“典型群”数学研究领域成功证明了几个重大猜想,他的这几大证明,为国际数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例如,他所证明的“重数保守猜想”就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得到过9位一流数学家的引用;2017年,孙斌勇又在博士论文里面,证明了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他的这个证明成果被国际数学家赞誉为“孙的突破”。
参加院士座谈会
从小时候的数学神童,到奥数满分保送浙大,再到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孙斌勇在数学领域的这些获奖成绩,已经让他成为国际数学界极富名气的一位数学家。望子成龙,是每一个中国父母的心愿,孙斌勇院士如此成就,所凭借的当然不仅仅是天赋,那么,孙斌勇到底是如何学好数学的呢?为了解开这一疑惑,《舟山日报》的记者,专门在采访孙斌勇时,谈到了孙斌勇的数学学习心得。
孙斌勇演讲
从采访内容中可知,孙斌勇学好数学的秘诀就在于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于数学的细心。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证明数学的定理,搞清楚数学的定义,搞清楚这些内容以后,再仔细地看书,适当的做习题。对于数学,他从来不追求量,而是通过增长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套知识体系进行理解、运用,这样才能让基础知识再次创造知识。
孙祥勇-简介:孙祥勇,古迪纳福总经理。更多 天眼风险 自身风险0 暂无自身风险 周边风险3663 该老板担任法定代表人的...(2)其他(3661)历史风险0 暂无历史风险
陕西华阳天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11-12-22在陕西省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东段1号。
陕西华阳天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000586981044B,企业法人孙祥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华阳天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屋建筑、市政、电力、园林绿化、土石方、室内外装饰装修、钢结构、机电设备、楼宇自控设备、弱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市政工程配套、劳务咨询、仓储(危险品除外)服务;农业种植、养殖;花卉、苗木的种植、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艺术交流的策划;农产品、日用百货、建筑材料、五金交电、电子产品、酒店用品、劳保用品、装饰材料、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汽车用品的销售;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国内贸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87663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72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陕西华阳天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4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华阳天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咸阳乐华城法人,是孙祥勇,西安咸阳乐华城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15日
衡水中南宫丰翼长是一座雄伟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位于北京市南侧,坐落在衡水县城中心,与大皇宫紧邻在一起。该宫有三座官邸和四大殿堂,这些建筑物都是用黄、白和蓝等色彩进行装饰,充满着青石板工艺的完美感。宫内还有多处院落和湖泊,整体令人印象深刻,宏伟壮丽。
(一)近5年内发表主要论文: 1. Qiu JF, Xu L, Wu ZY.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giant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report of 4 case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4,3 (4): 526 -529.2. Cao H, Hua R,Wu ZY. Effects of combined splenorenal shunt with devascularization and devascularization only on hemodynamic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5,4(3):385-388.3. Wu Zhiyong, Chen Xuesong, Qiu Jiang feng, et al. Role of PGI2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yperdynamic circulatory state of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5):752-755.4. Hua Rong, Cao Hui, Wu Zhi-Yong. Effects of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6,5(2):215-218.5. Chen W, Qiu J-F, Zhang Z-Q, Luo H-F, RoselloCatafau J, Wu Z-Y*.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after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in rat hepatocytes. HBPD Int, 2006, 5(3):416-421.6. Qiu JF, Zhang ZQ, Wu ZY*. Cystamine ameliorates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via inhibition of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13(32):4328-4332.7. Liu H, Cao H, Wu ZY*. Isolation of kupffer cells and their suppressive effects on T lymphocyte growth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ta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13(22):3133-3136.8. Wu ZY. Hemodynamic Study of portal hypertension(Editorial).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7.6(5):457-458.9. Xu Q, Gu L,Wu ZY*.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liver cirrhosis.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7,6(5):479-482.10. Cao H, Liu H and Wu ZY*. Effects of combined immune therapy on survival and Th1/Th2 cytokine balance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Chin Med J (SCI), 2007, 120(20): 1809-1812.11. Gu L, Liu W, Xu Q, Wu ZY*. 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 mimicking hepatic tumor.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 2008, 121(17): 1751-1752.12. Xu J, Cao H, Liu H and Wu ZY. Role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splanchnic circulation of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8, 7(5): 503-508.13. 吴志勇.罗蒙.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门体静脉分流术的术式选择(专家论坛).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683-1685.14. 陈炜.罗蒙.孙勇伟.吴志勇*. 术中门静脉压力动态测定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22):1703-1706.15. 吴志勇.罗蒙.邱江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机制与治疗(专家论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2):73-76.16. 吴志勇. Ⅳ型肝门胆管癌扩大与缩小手术的合理选择(专家论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9):715-717.17. 张志奇.邱江锋.赵刚.陈炜.吴志勇*. 5-酯氧合酶抑抑制剂AA-861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8, 23(8):606-609.18. 吴志勇.赵刚.胆胰肠结合部术中损伤的合理治疗方式(专家论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174-17519. 赵刚.张志奇.吴志勇*等.tTG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SC的影响. 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7(9): 701-704.20. 吴志勇.罗蒙. 肝内胆管癌的新认识(专家论坛).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2):135-139(二)近5年内发表主要专著:1. 杨镇.《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新外科治疗》.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5.316-3212. 王祥瑞,杭燕南.《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143-1483. 萧树东.《消化内科专题讲座》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301-3054. 王钦尧.《肝胆胰结合部临床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527-5445. 郑树森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五年制《外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5-3956. 陈孝平.“全国高等学校8年制教材《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84,729-7347. 张阳德.“十一五规划教材药学专业《外科学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558. 陈孝平,刘允怡.“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9(三)近5年内获得主要科研奖项:1. 第一完成人.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2007.7.2. 第一完成人.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项目名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2007.7.
朱健康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植物生物学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领军人物,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他于1993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受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正教授,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整合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讲座教授、杰出教授,沙特国王大学植物逆境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园艺及园林系杰出教授。朱健康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植物抗旱、耐盐与耐低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世界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研究论文,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由朱健康教授 及其核心团队领衔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将聚焦植物科学前沿领域与生物技术重大战略性科学问题,凝聚一流的研究团队,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解决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问题为目标,成为植物科学前沿领域与生物技术原始创新的源头、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新型科研体制机制探索的试验田。经过5-10年的不懈努力,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植物科学前沿与生物技术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产业促进中心。
2010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14项(包括新增项目94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3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21项(新增7项),主持(或承担)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5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9项、面上项目99项(新增3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项(新增1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或承担)重要方向项目27项(新增7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6项(新增8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9项(新增15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13项(新增4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SCI论文217篇,有136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9.0以上的8篇,5.0以上的35篇,2.0以上的148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16项。 2011年,植物所争取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共计78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科技基础工作专项1项,973课题1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44项、青年科学基金1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创新研究群体延续资助1项;中科院项目百人1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2项,先导性专项课题4项。2011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12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62亿元。发表论文366篇,其中SCI论文231篇,有152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9.0以上的11篇,5.0以上的32篇,2.0以上的154篇;出版专著17部;授权专利22项。 2012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320项(新增160项)。其中包括,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课题15项(新增1项),863课题1项(新增1项),国家科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新增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新增1项)、重点项目7项(新增2项)、面上项目122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3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9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4项,其它横向项目32项(新增15项)。到位经费1.95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58亿元。发表论文416篇,其中SCI论文280篇,有184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9.0以上的7篇,5.0以上的45篇,3.0以上的118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48项。 2013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471项(新增220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9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123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新增1项)、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23项(新增12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3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38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87亿元。发表论文457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28篇,有285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8.0以上的20篇,5.0以上的58篇,3.0以上的150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56项。 2014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77项(包括新增项目213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8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128项(新增46项)、青年项目62项(新增3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新增2项)、特殊学科点建设项目1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1项、其他基金项目12项(新增5项);承担其他部委项目10项(新增4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主持院STS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项(新增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8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4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56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88亿元。发表论文562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65篇,有230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8.0以上的15篇,5.0-8.0的22篇,3.0以上的13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4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的植物学综合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2012年SCI影响因子为3.75,排在国际植物生物学非综述类期刊的第12名,位居国际该领域期刊的前11%,在所有 SCI收录的151种中国科技期刊中位于第7名。JIPB被SCI,BA和PubMed等67个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拥有14,300余家订阅机构,订户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文下载量接近20万次。 2013年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全国百强科技期刊”;2012年获中国科协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 二等奖,被CNKI等三个机构授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06年—2011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A类资助;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2001—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 2009年获 “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称号;2006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3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类学报》是中国生物学科历史最悠久的核心期刊,代表了中国植物分类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2003年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ISI数据库收录,入编其产品SCIE和CC/AB&ES。2008年原拉丁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改为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自2009年始改为英文刊,并与国际出版机构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采用ScholarOne的Manuscript Central在线投稿、审稿系统。自2010年至201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 为0.880、1.295、1.596、1.851。2012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是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反映植物生态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全英文期刊,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以发表符合当前国际生态学研究前沿的原始创新性论文为主,同时发表有新观点的代表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被SCI、BA等17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所收录,2013年JCR最新发布的JPE影响因子为1.355,在SCI收录的195种植物学期刊中位列第93位;在SCI收录的136种生态学期刊中位列第89位;在中国大陆被SCI收录的151种期刊中位列第30位。2012年获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三等奖。 《植物生态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生态学期刊。月刊,大16开本(A4幅),全铜版纸印刷。刊登内容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地理学、土壤学及气象学等多个学科,主要发表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原始研究论文,包括以植物与环境关系为内核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发表有新观点的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综述文章、新的方法与技术、植物生态学相关基础资料,并设有论坛栏目,对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学术讨论。被BIOSIS、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几十种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生物多样性》 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展水平的、中国国内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 《植物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反映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是全国优秀中文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中国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网络资源系统(网络版)、CSCD、CSTPCD、CNKI和CAJCED;中国之外数据库包括::《英联邦农业文摘》(CABABSTRACTS)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情报系统《国际农业引文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1年)和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年)。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示范项目。2012年,本刊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生命世界》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高等教育出版主办,传递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信息,普及与生命相关的科学知识,报道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事件。主要栏目有封面故事、生命科学、生命自然、生命健康。
2009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369项。当年新立项目课题164项,包括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1项、面上和青年基金25项;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另外还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项目。年度到款3.2亿元。2009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项。其中,863计划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统峰值运算速度达到233.5万亿次,Linpack值为180.6万亿次,在2008年11月发布的第32届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当时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在2009年4月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受到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62篇,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报告384篇;被SCI收录85篇,被CPCI收录212篇,被EI收录466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210篇;申请专利142项,授权专利152项。 2010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50项。其中,973项目重大成果“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并研制出万亿次原型芯片TGAP、16核可扩展性验证芯片Godson-T。项目组在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部分科研人员还应邀在ISCA会议上做特邀报告,部分成果被国际同行引用。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发布的第35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龙芯3B芯片流片成功等。计算所部署的其它科研方向也取得了新进展。2010年全所共发表论文591篇,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378篇。第四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优秀论文奖和优秀著作奖共评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十篇,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十八篇;优秀著作奖二等奖一部。 2011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495项。当年新立项目课题247项,包括科技部“863”项目2项、“973”项目8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1项;工信部重大专项21项;发改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1项、对外交流与合作2项、面上和青年基金42项;网安中心项目15项;北京市项目11项;中国科学院项目22项;横向项目76项。年度到款额达4.5亿元。2011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45项。申请中国专利115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申请国际PCT3件;获得中国授权专利158件,其中发明专利157件,实用新型1件;获得国外授权专利6件。 2013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627项(包括新增项目239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8项(新增7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参与25项(新增8项);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23项(新增13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4项(新增9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58项(新增1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3项),青年基金72项(新增28项);主持或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3项(新增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13项;承担横向项目155项(新增68项)。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超过2.7亿元。2013年,计算所共发表论文390篇,其中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35篇。 2014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650项(包括新增项目203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2项(新增3项);主持国家“973”项目3项(新增1项),参与课题26项(新增5项);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课题31项(新增1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4项(新增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64项(新增1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77项(新增11项);主持或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2项、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5项(新增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国际合作项目5项(新增2项)、院地合作项目11项;承担横向项目171项(新增53项)。2014年,计算所申请发明专利214项,获得新授权发明专利68项,授权专利总数达1095项。2014年计算所发表代表性论文94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刊物,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宗旨是报道中国计算机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计算机类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一直被评为中国计算机类核心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刊登内容覆盖述评、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及其他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应用成果。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领域代表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报道代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计算机学报》始创于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编辑形式与读者见面,同时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国际各大检索系统提供基本内容介绍。 刊登的内容覆盖计算机领域的各个学科,以论文、技术报告、短文、研究简报、综论等形式报道以下方面的科研成果: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以及新技术应用等。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 1986年创刊,双月刊,ISSN 1000-9000。 主编是李国杰院士,编委会由85位国际权威专家组成,其中外籍编委占60%。 栏目的设置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国际研究热点和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避免综合性期刊论文内容分散,该刊每期设有专题栏目将相关领域的文章集中发表。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大专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2005年起JCST由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代理国际出版发行。中国境内由报刊发行局总发行,邮发代号2-57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创刊于1989年,是中国CAD & CG领域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以快速传播CAD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为目的,刊登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报导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及时反映该领域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 刊登的内容包括综述、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图形算法与技术、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图像与图形的融合、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科学计算与信息可视化、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与协同工作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考研试题
链接:
提取码: mby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