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西安文竹论文发表

西安文竹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西安文竹论文发表

给钱都还要考虑呢。 :D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0.005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0.5-10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1.5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无土栽培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广泛用于生产,特别是设施条件,供液系统工程本身,还未形成专门生产行业。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还不能协调同步,致使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不如发达国家那样迅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已向人们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术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家居环境有关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现代家居室内环境绿色装饰的设计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家居室内环境绿色装饰的设计展开了探讨,并对家居环境绿化的概念、作用、设计、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家居环境;绿色装饰;设计

随着环保、节能和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与人们最为接近的家居室内装饰,也开始应用其绿色施工技术。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途径做好解决,以推动家居室内环境绿色装饰的发展。

1 家居绿化的作用

家居绿化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门设计艺术,主要利用室内观赏植物、盆景、插花等绿色生命材料,结合室内设计、园林设计手法,配合整个室内环境进行设计、装饰和布置,使室内外融为一体,体现动和静的结合,达到人与室内环境以及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创造出充满自然气息,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它是在一种特殊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受到室内平面、空间及多种结构格式与陈设物的限制,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装饰艺术。

1.1 改善室内生活环境质量

通过室内绿化,不仅能改变室内的呆板、单调,还对室内相对封闭的空间起着调节湿度、温度和清洁空气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滞留尘埃、吸收生活废气、释放和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等作用,并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改善室内空间结构

大小不同的空间可以通过植物的搭配、种植方式来体现不同的空间感,突现不同的主题。

在家庭装修中,绿化装饰对空间的构造也发挥一定作用。如根据人们生活活动需要运用攀援上格架的藤本植物可以成为分隔空间的绿色屏风;运用成排的植物可将室内空间分为不同区域,同时又将不同的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植物本身的大小、高矮来调整空间的比例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充分提高室内有限空间的利用率。

1.3 柔化室内空间

植物以其五彩缤纷的色彩、千姿百态的自然姿态、生机勃勃的生命、柔软飘逸的神态,恰巧与刻板、金属、玻璃制品及僵硬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大片的宽叶植物可以在墙角、沙发一角改变着家具设备的轮廓线,藤本植物,以其修长的枝条,由上而下垂吊在墙面、柜、厨、书架上,从而改变室内空间形态,乔木或灌木可以以其柔软的枝叶覆盖室内的大部分空间,植物对室内空间特有的这种柔化和生气是其他任何室内装饰、陈设所不能代替的。

1.4 陶冶情操

观赏植物可以使室内景色一新,充满生气。绿色植物的形、色、质、味,或其枝、花、果都显示出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2 家居环境绿化装饰设计

2.1 客厅

客厅是家人聚会和会客的地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是最为频繁,它供人们集聚放松、游戏、娱乐等等。客厅的装饰布置直接决定着整个居室的装饰效果,体现主人的品位和意境。

植物要根据客厅整个色调进行配置,当颜色较浅时,用颜色较深的观叶植物或较艳丽的花卉植物进行装点;反之,则要以淡雅的植物,以形成对比丰富的空间色彩。

2.2 餐厅

餐厅是家人团聚进餐的场所,也是朋友聚会的地方,应创造一些温馨的空间氛围,增加些许情调,使亲朋好友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可以尽心顺畅愉快的交流。

在餐桌的中心放置一盆小型的植物,为了避免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其高度应小于25cm,为了增进食欲,其花朵颜色以红黄暖色调为宜。如郁金香、喇叭水仙、唐菖蒲、仙客来等。餐桌周围应摆放中型植物,不易太多,以免阻碍交通,在没有隔断的餐厅可以选择大型的植物进行阻隔,形成一道自然的屏障,形成独立的就餐环境。

2.3 卧室

卧室是人们休息的主要处所,其私密性较强,需要创造一种轻松、宁静温馨的环境。卧室所摆放的植物的色彩应以淡雅、柔和为主,不易过大过多,气味不宜浓烈。植物选择应为含氧量低、无毒的、有益身体健康的植物,如兰花、水仙、栀子花放在室内,有利于人的睡眠。

小孩房间在植物选择上以色彩艳丽、明亮的植物为主,可选择一些外形奇异的植物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如蝴蝶兰、马蹄兰、猪笼草、吊兰、风信子等。

老人房间的植物绿化不应太多,以免影响日常生活,可选用绿萝、虎尾兰、八角金盘、龟背竹等容易养护的植物。

青年人房间应摆放百合、鹤望兰、玫瑰等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植物创造出青春、浪漫的气氛。

2.4 书房

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使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因此,它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书房的绿化应以优雅、安静、井然有序为原则,不宜摆放过多植物,在植物的选择上以素雅、清新的植物为主。如君子兰、文竹、吊兰、常春藤、水仙或者盆景等要营造一种飘逸、清爽、古色古香、超凡脱俗的感觉。

2.5 卫生间

卫生间是家庭成员进行个人卫生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具有便溺和清洗双重功能的特定环境,实用性强,利用率高,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卫生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满足实用功能外,还应进行绿化装饰。

卫生间的湿度和温度较高,对植物的生长不利,故必须选择一些净化空气、制造氧气又耐阴暗植物,如蕨类、羊齿类、抽叶藤、蓬莱蕉等。卫生间的面积通常较小,可以放一些小型的、可以悬挂在墙角上的植物,如吊兰、绿萝、虎皮兰以及水生植物等。

3 家居环境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对绿化植物的生态意识不强

多数人在室内布置植物不是因为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是为纯粹的装饰,例如有些自然采光,面积较大的空间,却用人造植物来营造自然宽松的气氛,结果使本该充满现代活力的环境显得粗俗造作,破坏了整个设计构思,与现代家居环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情趣”的设计宗旨背道而驰。

3.2 缺乏对植物环境效益的了解

多数人过于追求居住绿化植物的观赏价值,往往比较看重,外形是否漂亮,颜色是否鲜艳,而轻视对植物环境效益的了解。

4 家居环境绿化设计存在问题解决的途径

4.1 增强绿化植物的生态意识

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家居环境的绿化装饰也越来越重视。处于对居住环境的美化、身心健康的关注、环境意识的加强,室内植物成为生活的必需,在购买植物之前对植物本身是否喜光、是否耐干旱、是否耐阴等生态习性要有全面的了解。使植物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提高自己的居住品质,改善室内生态小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4.2 使植物发挥最大环境效益

在进行居住环境植物选择时,要进行合理配置,正确选择符合环境功能的植物,是室内绿化环境产生最大限度的效益功能。作为购买者应该对所选植物的养护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使植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植物色彩暗淡、甚至死亡,影响了视觉效果。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我们有个更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现代家居室内环境绿色装饰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解决途径,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玉明、高立军.浅析现代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J].中华民居.2012(03).

[2]张世华、刘伟鹏.浅谈室内空间绿化装饰植物景观配置[J].科技信息.2009(27).

简述家居环境的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监控家居环境的智能系统,该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核心,用于检测家居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温度和光照等级,该系统能根据环境状况进行智能调节,用以提高家居环境质量。

关键词:智能监控系统;家居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1 系统组成

该控制系统主要由多种模块构成,包括具有检验光照强度作用的模块、单片机模块、湿度检测以及温度检测模块、警报模块、键盘、显示模块、时间显示模块以及电源、执行模块。该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于数据比较,通过传感器测量出的数据同设定数据之间的比较,继而对单片机发出指令,对继电器开关予以控制,从而启动和关闭设备,键盘用于进行设定值的输入,而显示设备则用以显示当前环境的状况以及显示时钟、日历。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小的系统、时钟电路以及温度测量电路和湿度测量电路共同组成了其数据采集系统。

2.1 最小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AT89C52单片机、显示模块、键盘、时钟以及复位模块。除显示模块以及键盘外的三种模块共同组成了该应用系统。键盘的连接采用了独立接口,判断键盘操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监测高低电平来判断是否有键闭合,若按下某一键,那么相应的数据线便会专为低电平,因此可以判定有操作,那么对操作数值进行读入,用于设置湿度范围以及温度范围。图形液晶显示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显示模块,主要用于对当前环境的相关数据显示,以及对日期和日历、时钟的显示。

2.2 温湿度测量电路及控制电路

作为测量温湿度电路,主要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5 对温湿度信号进行采集及处理,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智能控制功能。SHT15 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将湿度传感器、信号放大调理、A/D 转换、I2C 线接口全部集成于一个芯片上,具有全校准相对湿度及温值输出, I2C 总线数字输出接口,露点值计算输出功能,免围元件,湿度值输出分辨率为l4 位,温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2 位,可编程降至l2 位和8 位,CRC 数据传输校验功能,片装载的校准系数可保证100% 的互换性。SHT15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为: GND 为接地端;DATA 为双向串行数据总线; SCK 为串行时钟输入端; VDD 为电源端,范围为2. 4 ~ 5. 5 V; NC 为空管脚.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湿度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与相应的给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加湿装置、去湿装置、加温装置、降温装置等执行设备的动作,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2. 3 光照强度测量电路及控制电路

作为测量光照强度电路,主要采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制作,利用内光电效应工作的光电元件。它在光线的作用下其阻值往往很小。在黑暗的环境里,它的电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下降。光照愈强,阻值越低。 入射光消失后,光敏电阻的阻值逐渐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之间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适当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加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当光照强度检测电路中,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 均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暗; 发光二极管LED1 发光、LED2、LED3 均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弱; 发光二极管LED1、LED2 均发光、LED3 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中; 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 均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强。当阳光照到光敏电阻上,光照等级自动增强时,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正转,将窗帘自动拉合; 当光照等级自动变弱时,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反转,将窗帘自动拉开。

2.4 日历电路以及时钟电路

该系统中使用的日历电路以及时钟电路采用的是Dallas公司出产的时钟芯片,该DS1302芯片为串行实时芯片,具有时钟以及静态的RAM,通讯方式为串行通讯,能够同单片机实现方便的对接。该芯片作为涓流充电芯片,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内的实时日历时钟系统以及一个静态的RAM,其同单片机之间的时间通讯主要依赖于串行接口。其交流信息内容包括年、月、日、时、分、秒以及星期等,月天数以及闰年天数能够自动调整,而一天的时间可以通过AMPM的划分制定决定是十二小时制还是二十四小时制。该芯片同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只需要三个I/O线,即串行时钟SCLK数据线以及复位端口。

3 软件的设计

系统软件的设计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湿度处理、温度处理、主程序、光照处理以及键盘功能和显示、执行控制等。以下便对程序的整体思路进行详细的论述:主程序的运行过程主要为,对光照、湿度、温度进行测量,对光照、湿度、温度进行处理,通过键盘进行查询,最终由执行机构予以执行。当定时器时间达到预定时间后,系统会对现场予以保护,并显示数据,继而恢复现场,返回到主程序。主要用于实时显示湿度、温度、光照以及时钟,并对温度、光照、湿度等预期值进行上限以及下限的设定,通过良方数据的比较,若是实时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数值较之下限值较低,那么系统便控制加温设备进行加温、加湿设备进行加湿,并命令电动机翻转将窗帘拉开。若是实时数据较之于上限值较高,则系统会控制相关设备执行同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并且若是实时环境相关数据超出预期范围,除了上述动作外,系统还会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并亮起指示灯。

结语

本文介绍的控制系统在灵敏性上较高,且精度于稳定性相对比其他系统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按照该设计方式制作出的系统投入较低,且能够使用在多种环境中对其环境条件进行调节。

参考文献

[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湘剑,王慧,蔡进科.家用小范围环境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 2010(18):38-41.

[3]刘春起.室内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32-34.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0.005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0.5-10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1.5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竹笛论文发表

著名笛子演奏家——张维良1957年11月26日出生,籍贯,江苏苏州。笛、箫、埙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竹笛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突出贡献专家等。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竹笛的演奏技巧,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训练,在传统竹笛上自如演奏十二个半音,以及目前被认为难度最大的循环呼吸双吐等。他还积极研究和发展其他吹奏乐器如箫、巴鸟、尺八、埙等的演奏技法。在箫的演奏技法上,将其音域由原来的两个八度拓宽至近三个八度,丰富了箫的表现力。获奖: 95年6月由本人演奏录制的激光唱片《箫的世界》荣获中国唱片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舞蹈《缘》获俄罗斯世界舞蹈比赛金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比赛获中央电视台“新光奖”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 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担任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荆柯刺秦王》等数十部影视音乐独奏,影片均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获大奖,并荣获最佳音乐,等等。出版发表著作:笛子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箫与筝曲谱20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考级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台湾音乐时代);笛子呼吸理论及实践(中国音乐);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及风格(中国音乐);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篇。激光唱片专集:《箫的世界》中国唱片总公司;《张维良的吹管艺术》台湾福茂唱片公司;《花泣》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殇》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别梦》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喜相逢》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情》香港雨果有限公司;《天幻箫音》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天》中国正大唱片公司;《醉笛》香港雨果有限公司;《茶雨》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红叶》香港龙音制作公司;《茶禅一味》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教学VCD十余辑。主要独奏会:分别于87年、92年、95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三次个人独奏会;在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先后举办过5次独奏会;与法国许多著名音乐家和现代音乐研究中心进行过数十次的合作和研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在演奏方面,师承孙永志先生,在其教诲下,学习和继承了著名竹笛演奏教育大师赵松庭、元修合、高明先生的演奏技能,在实践中感悟、化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探索。深入的研究过竹笛的发声原理,不断的探索竹笛演奏的理论问题。论文《论竹笛演奏中音准的构成因素》和《“口风”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于2003、2004年先后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院刊上,于2005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学院学报《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在《音乐天地》报刊上发表论文《论秦汉以来“笛”的变迁》等,200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核心论文《论竹笛演奏三要素》,2008年9月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核心论文《论尺八与箫的异同》。2009年完成省部级课题一个,在《中国音乐学》发表权威文章一篇。引起了竹笛演奏界的关注。除演奏外,曾先后随著名指挥家丰琪先生、刘大冬先生学习交响乐指挥,还受到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鲁日融先生指导民乐指挥;在其音乐活动中,除笛、箫的教学演奏外,经常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的音像音乐的指挥与演奏工作,有些已被录制成CD专辑出版发行。其作品《春孕》、《沉香亭》、组曲《孤伴二章》在圈内已广为流传。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奖。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艺术院校奖,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艺术成就已被文化部主办的《艺术中国---中国艺术丰碑与艺术家概览》收录。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竹笛演奏艺术的论文,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论文哦。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如何发出好的音色,主观上取决于演奏者要有正确的吹奏方法及在不同音乐表现中所酝之内心情感。俗话说“声情并茂”,我们要重视音色与情感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音色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掌握

明代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琴演奏的音色标准:“润”如水、“圆”如珠、“洁”如玉、“坚”劲有力、“轻”而不虚、“重”而不躁等。吹笛同抚琴,演奏的基本音色就是用符合竹笛发音原理及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演奏方法,发出既符合美的声音基本规范,又符合竹笛基本音响特性——纯净、明亮、圆润、甜美、丰满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音色,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演奏中口型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手指的配合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满足在演奏乐曲时各种音色及情感充分表现的需要。

首先,要熟练掌握口型与呼吸的正确方法。口型的控制主要依靠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伸缩力的大小。面部肌肉要放松,口型似含蓄的微笑,口腔达到自然放松。与其相配合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的方法,即胸腹同时扩张,最大量地吸气,气归丹田,而后,将气流以适当的直径、宽度、速度及角度吹出。恰当地使用口型与呼吸,才能使不同音区的发音达到平稳、结实、嘹亮、不虚不浮的理想效果。

其次,舌的运用也是竹笛演奏的要点之一,舌在口腔内的位置与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靠后靠下适于吹奏低音,靠前靠上适于吹奏高音。

再次,气、唇、指、舌各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时,配合的`平衡性、统一性是对演奏技法更高层面的追求。如气流吹出,对笛管施力,人的身体与笛体合起来也是一个上下的纵重心轴,其前后左右都应是平衡的。各环节的运用相通相连,身体各部分与笛管相融,最终做到支点放松,力点集中,纵横对称,气身贯通。这样,对音色才能自如控制,达到圆、亮、厚的标准。

二、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态度,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而这些体验又是以人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即感觉为基础的。人们常把音乐称为情感的艺术,在演奏者内心情感调动下,发出的音响流动能够激起听者的情绪活动,产生共鸣。音乐虽然不是情感,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音乐中,情感被直接模拟,这种情感的源头,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感觉和想象。

根据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而奏出不同色彩的乐音,它不仅能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而饱含了不同的感情因素。

如乐曲《秦川抒怀》(马迪作曲)引子的第一句,表现西北人民坚强、豪迈、刚毅、倔强的性格特征时,要采用“刚”的音色,音头清晰有点,保持较强力度,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技术上要求丹田鼓劲较足,重心靠前,力量传递直接,呼吸速度加快,气流加大,手指多用打音、叠音配合。相反,在演奏乐曲《向往》(曲祥作曲)第一段慢板时,则要采用“柔”的音色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音头较软而润,一般用中弱或中强的力度,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技术上要求重心相对靠后些,力量传递较慢,呼吸速度平和,气流较缓。采用柔和的音色,更适合表现憧憬的思绪。

当乐曲表现饱满情绪和敦厚形象时,演奏的音色则要浓厚、丰满,共鸣充分,立体性强,富于张力和动感。其技术上要求使气流成束,胀满笛管,使笛管充分振动,支点位置靠后,重力相对较大,有时加以气颤音,使持续感加强,弧度感加大。乐曲《三五七》(赵松庭编曲)引子的演奏宜采用此种音色。

在表现回忆的情感和幽静的意境时,薄淡的音色更为适合,其特点是频响范围窄,无须丰满浑厚和太多的立体感,更侧重清淡、平和。技术上要求发力位置靠前,重力相对减少,口风变小,气流较缓,方向略微向前、向上,手指无过多修饰。

此外,有些乐句、乐段需要表现空远、虚幻的意境,那么,就要采用标准音色以外“虚”的音色或泛音来演奏,气流要求小而浅、缓而轻,呼气方向靠前、靠上,音头不甚清晰,音腹振动不很充分,给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感受。

“琴者一器,声色无穷”②,音色的变化无穷无尽,我们在演奏中应以情感表达为法,以情感音色为用。音色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变化,都要以艺术表现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为轴心,使竹笛演奏艺术在横向的线的形态中获得变化和发展。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71.

②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94.

陈悦 音乐家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师从赵松庭先生、张维良先生、蒋国基先生。

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

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

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

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

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

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

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悉尼歌剧院参加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

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同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9月赴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

2004年参加纪念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同年出访爱尔兰、拉脱维亚 参加欧洲艺术节。

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

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 、巴西、阿根廷、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

爆竹论文发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 烟花爆竹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我国的烟火名目繁多,花色品种颇杂。但,菊花型是人们最为喜爱的花型。烟火射入高空后,先是五彩续纷的光剂燃烧,继而是一个个随开随落的降落伞,烟火重叠,夜空锦绣团团,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成为正月十五元宵节里人们观赏的目标。这种转瞬即逝的大型烟火,造价是很高的。一般县城、乡镇放的烟火,既是隆重的,又是节制的,以达到观赏目的,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为目标。“火树银花不夜天”就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发光效应是烟花药剂的一种主要效应。无论是能起照明作用的照明剂,还是能产生亮星的药剂,能产生一闪一熄的效果药剂,它们所产生的烟花效果都离不开发光效应。 利用烟花药品剂燃烧后产生的发光效应,在药剂中如增加金属粉(如铝粉、镁铝合金粉等)在药剂燃烧时即可生成固体和液体生成物,则离解出大量的光能和热辐射,发光强度有数十万国际烛光,温度可达数千度。烟花药剂就是利用这种发光效应而起到照明作用的。再利用这种发光作用,可制造出大小不一和形状不同的各种照明灯(弹)。有的药剂被点燃后除了能产生一定光色外,还能在光截体中喷出许多金黄色或钢色,或是白色的亮星,把这种现象称为“喷波”(或拉波)。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利用发光效应。当将硬木炭粉或铝粉、铁粉加入药剂中,燃烧后有一些颗粒在光截体中没有完全燃尽被喷出,这些被喷出的颗粒再遇见空气中的氧,就会发生第二次燃烧反应,从而产生不同颜色和一定亮度。硬木炭粉可产生金黄色小星;铁粉可产生钢蓝小星;铝粉可产生白色小亮星,利用喷波的作用,即可制造出各种烟花形象,如可制成金黄色、白色、钢蓝色的各种喷花;或能产生乱窜的蝌蚪游水般的零部件(称为曲率)以及翻跟头的部件(称为绣球)等等。有的药剂被点燃后能强烈地燃烧产生一定亮变和光色,并产生一亮一熄的脉冲现象。这种效果我们称为闪烁,也是利用发光效应的一种。在药剂中除了加入金属粉外,还要加入易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生成物的材料。这样即可使药剂燃烧后,由于有金属粉存在则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亮度,当固体和液体的残渣覆盖下一层等待燃烧的药剂时,即会出现低温辐射给人一种熄灭的感觉。当下一层药剂被点燃后,又会产生高温和较大的亮度。紧接着又用固体和液体残渣覆盖再下一层的药剂,以此推类,则会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我们利用这种一亮一熄的脉动现象,可制造出有如雪花飘飘、红星闪耀等烟花成品和各种零部件。 大型烟花和空中礼花产生烟花效果时,同观众的眼睛直线距离一般都不少于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如果它们产生的光色暗淡,则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这二类烟花除了光色正确外,还要有一定的亮度。这也即是说除了要求获得色纯度比较高的火焰外,同时也要利用药剂的发光效应使火焰具有鲜艳的效果,要想获得美丽鲜艳的火焰,也必须加入一定量的金属粉。礼花的强光来自那些化学性活泼的金属如铝、镁、钛、锆等粉末。这些金属粉末在空中与氧化合,剧烈燃烧,温度可高达三千余度,因而放出耀眼强光。这些金属粉末被称为发光剂。至于那五彩缤纷,则全仗发色剂之功。所谓发色剂,其实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金属盐类。原来,金属盐类可以在高温下分解,而不同的金属蒸气有着不同的光谱——发射出自己固有的彩色光芒。例如,钠蒸气产生黄色光谱,于是便用草酸钠,氟化钠、冰晶石或硅氟酸钠等作为黄光发色剂;锶蒸气产生红色光谱,于是用硝酸锶、碳酸锶、草酸锶等可作为红光发色剂。其它如:绿光用氯酸钡、硝酸钡;蓝光用碳酸铜、孔雀石;金光用金粉,白光用铝粉等等。有了这些基本色,自然不难配出各种色彩来。看,节日的夜空多么美啊!点燃后,在空气中生成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主要污染物为: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对大气有很大的污染,所以尽量少用。烟花炮竹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把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留给了我们,它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样也存有污染隐患和健康隐患。 烟花爆竹燃烧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并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春节前夕烟花爆竹齐鸣,其危害相当于一起重大污染事故。据环保监测站科研人员自农历12月29日23点40分至正月初一零时10分的监测,全市大气总悬浮微粒平均值为3.61mg/m3,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6倍(二级标准日平均值为0.30mg/m3,任何一次为1.00mg/m3),是平时的10.3倍。二氧化硫的氮氧化物也全部超标。同时,造成的噪声污染也相当严重。 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有害物的浓度超过允许值时,会刺激呼吸道粘膜,伤害肺组织,引起或诱发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发生中毒症状。 烟花爆竹燃烧生成的烟气中氮氧化合物主要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室内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不得超过5 mg/m3。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 mg/m3,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 mg/m3。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 mg/m3。 化素质、强化环境意识、加强管理,将会有效降低污染的程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禁烟、禁燃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尤其是烟花爆竹的使用,一直是公众争议的热点话题。在许多城市中,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和安全,政府部门开始限制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而,禁烟花爆竹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却引发了争议。首先,支持禁烟花爆竹的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伤害人身安全等多种问题。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由于烟花爆竹燃放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繁华地带,很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此外,烟花爆竹的燃放还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由于烟花爆竹具有极高的火灾危险性,燃放时如果没有注意安全,就会导致火灾事故和人身伤害。然而,反对禁烟花爆竹的人则认为,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如果一味地禁止烟花爆竹,就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此外,禁烟花爆竹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一些企业和从业者带来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控制燃放的方式,而不是完全禁止。总的来说,烟花爆竹的燃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在控制环境污染、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应该适当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而不是完全禁止。另外,市民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综上所述,禁烟花爆竹抛开法律法规等外部原因,禁放烟花爆竹的意义主要在于减少其所带来的危险。作为烟花爆竹的使用者,我们不得不承认,烟花爆竹本身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每年烟花爆竹的使用都会导致很多的人员伤亡事件。比如,烟花爆竹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爆炸不及时、烧伤、炸伤等情况,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如此,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中,大量的烟花爆竹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杂质,对空气质量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烟花爆竹的使用也会造成城市噪音污染,给居民带来很大的困扰。在此背景下,禁放烟花爆竹显然是有必要的。虽然有些人认为,烟花爆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带来欢乐,但是这种欢乐是建立在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之上的。如果烟花爆竹会带来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那么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禁放烟花爆竹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禁放烟花爆竹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放松。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出发,研发更加环保和安全的烟花爆竹,减少其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同时,可以在指定的场地和时间段内,允许有关单位组织和使用烟花爆竹,以满足民众的需求。总之,禁放烟花爆竹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其背后的考虑是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安全意识,拒绝不安全的烟花爆竹,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有这项作业哦 不会是一个学校的吧

竹笛发表论文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师从赵松庭先生、张维良先生、蒋国基先生。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悉尼歌剧院参加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同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9月赴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2004年参加纪念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同年出访爱尔兰、拉脱维亚 参加欧洲艺术节。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 、巴西、阿根廷、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另外还有曾格格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在演奏方面,师承孙永志先生,在其教诲下,学习和继承了著名竹笛演奏教育大师赵松庭、元修合、高明先生的演奏技能,在实践中感悟、化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探索。深入的研究过竹笛的发声原理,不断的探索竹笛演奏的理论问题。论文《论竹笛演奏中音准的构成因素》和《“口风”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于2003、2004年先后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院刊上,于2005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学院学报《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在《音乐天地》报刊上发表论文《论秦汉以来“笛”的变迁》等,200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核心论文《论竹笛演奏三要素》,2008年9月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核心论文《论尺八与箫的异同》。2009年完成省部级课题一个,在《中国音乐学》发表权威文章一篇。引起了竹笛演奏界的关注。除演奏外,曾先后随著名指挥家丰琪先生、刘大冬先生学习交响乐指挥,还受到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鲁日融先生指导民乐指挥;在其音乐活动中,除笛、箫的教学演奏外,经常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的音像音乐的指挥与演奏工作,有些已被录制成CD专辑出版发行。其作品《春孕》、《沉香亭》、组曲《孤伴二章》在圈内已广为流传。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奖。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艺术院校奖,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艺术成就已被文化部主办的《艺术中国---中国艺术丰碑与艺术家概览》收录。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竹笛演奏艺术的论文,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论文哦。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如何发出好的音色,主观上取决于演奏者要有正确的吹奏方法及在不同音乐表现中所酝之内心情感。俗话说“声情并茂”,我们要重视音色与情感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音色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掌握

明代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琴演奏的音色标准:“润”如水、“圆”如珠、“洁”如玉、“坚”劲有力、“轻”而不虚、“重”而不躁等。吹笛同抚琴,演奏的基本音色就是用符合竹笛发音原理及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演奏方法,发出既符合美的声音基本规范,又符合竹笛基本音响特性——纯净、明亮、圆润、甜美、丰满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音色,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演奏中口型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手指的配合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满足在演奏乐曲时各种音色及情感充分表现的需要。

首先,要熟练掌握口型与呼吸的正确方法。口型的控制主要依靠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伸缩力的大小。面部肌肉要放松,口型似含蓄的微笑,口腔达到自然放松。与其相配合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的方法,即胸腹同时扩张,最大量地吸气,气归丹田,而后,将气流以适当的直径、宽度、速度及角度吹出。恰当地使用口型与呼吸,才能使不同音区的发音达到平稳、结实、嘹亮、不虚不浮的理想效果。

其次,舌的运用也是竹笛演奏的要点之一,舌在口腔内的位置与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靠后靠下适于吹奏低音,靠前靠上适于吹奏高音。

再次,气、唇、指、舌各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时,配合的`平衡性、统一性是对演奏技法更高层面的追求。如气流吹出,对笛管施力,人的身体与笛体合起来也是一个上下的纵重心轴,其前后左右都应是平衡的。各环节的运用相通相连,身体各部分与笛管相融,最终做到支点放松,力点集中,纵横对称,气身贯通。这样,对音色才能自如控制,达到圆、亮、厚的标准。

二、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态度,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而这些体验又是以人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即感觉为基础的。人们常把音乐称为情感的艺术,在演奏者内心情感调动下,发出的音响流动能够激起听者的情绪活动,产生共鸣。音乐虽然不是情感,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音乐中,情感被直接模拟,这种情感的源头,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感觉和想象。

根据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而奏出不同色彩的乐音,它不仅能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而饱含了不同的感情因素。

如乐曲《秦川抒怀》(马迪作曲)引子的第一句,表现西北人民坚强、豪迈、刚毅、倔强的性格特征时,要采用“刚”的音色,音头清晰有点,保持较强力度,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技术上要求丹田鼓劲较足,重心靠前,力量传递直接,呼吸速度加快,气流加大,手指多用打音、叠音配合。相反,在演奏乐曲《向往》(曲祥作曲)第一段慢板时,则要采用“柔”的音色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音头较软而润,一般用中弱或中强的力度,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技术上要求重心相对靠后些,力量传递较慢,呼吸速度平和,气流较缓。采用柔和的音色,更适合表现憧憬的思绪。

当乐曲表现饱满情绪和敦厚形象时,演奏的音色则要浓厚、丰满,共鸣充分,立体性强,富于张力和动感。其技术上要求使气流成束,胀满笛管,使笛管充分振动,支点位置靠后,重力相对较大,有时加以气颤音,使持续感加强,弧度感加大。乐曲《三五七》(赵松庭编曲)引子的演奏宜采用此种音色。

在表现回忆的情感和幽静的意境时,薄淡的音色更为适合,其特点是频响范围窄,无须丰满浑厚和太多的立体感,更侧重清淡、平和。技术上要求发力位置靠前,重力相对减少,口风变小,气流较缓,方向略微向前、向上,手指无过多修饰。

此外,有些乐句、乐段需要表现空远、虚幻的意境,那么,就要采用标准音色以外“虚”的音色或泛音来演奏,气流要求小而浅、缓而轻,呼气方向靠前、靠上,音头不甚清晰,音腹振动不很充分,给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感受。

“琴者一器,声色无穷”②,音色的变化无穷无尽,我们在演奏中应以情感表达为法,以情感音色为用。音色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变化,都要以艺术表现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为轴心,使竹笛演奏艺术在横向的线的形态中获得变化和发展。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71.

②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94.

肃竹论文发表

首先需要收集资料,然后列出大纲,找数据,根据大纲把论文补充完整,然后发在知网上

要想发表期刊论文,首先得选好期刊,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然后进入期刊的官网查看文章格式要求,按照格式要求更改文章格式,邮箱进行投稿即可。

论文发表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向编辑部投稿,但首先得了解需要投哪些刊物,编辑部对文章的具体要求等,这样会比较耗时,成功率比较低。另外一种是通过代理投稿,可以快速匹配合适的刊物,效率比较高,但需要缴纳中介费用。如需要发表可以联系论文一点通小编(找度娘)

内容一共分为四部分划分,拿走你需要的就行,小白同学发表论文建议通读全文。

一,发表论文前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知识,

二,发表期刊论文的快速写作方法,

三,发表论文的两种投稿渠道和发表论文机构真伪的鉴别方法,

四,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闭坑指南,

一,发表论文前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知识。

1,期刊等级:比方大家经常说的省级和国家级期刊,他们只是主办单位的不同,并不是决定期刊质量好坏的区分,一个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是影响因子决定的。影响因子是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的,后面内容我会解释。所以往往有晋级的朋友会看到要求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这个并不是要求发国家级期刊,而是只要求有正规期刊号的期刊(cn,issn),只要是正规期刊都可以再出版总署可以查到。

2,发表论文之前的准备工作和必要期刊知识:发表之前要清楚自己的用途,不要兴致冲冲的随便发表,不同的用途会有不同的期刊要求,如果发错了,期刊对你的效力是完全没用的。目前期刊大致分为三类:

国外期刊(EI SCI):这类的期刊大多都是用来升学或者留学用的,要求难度也比较高,一般价格也很高,也是的重灾区,建议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自己投稿即可,费用都是明码标价,好发一点的都在上千美金了。

国内核心期刊:这类需求的人主要是副高或者高级相关职称或者研究生升学毕业需要,主要分为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目前的环境是大大提升的稿件的质量要求,比方我们杂志社就拒绝了关系稿,一切都以稿件质量为前提的审核标准,并加大了外审编辑的学术要求。所以核心期刊还是建议大家自行投稿,往往会以关系稿为理由代为安排,也是广大作者上当的重灾区。

普刊:这类需求的作者主要是一些学生毕业加分或者大创项目或者中高级的晋级的朋友们,期刊相对也比较好发,只要用心写作,基本是很容易发表一篇的,写作方法我后面的内容会分享,这里需要清楚的是期刊不同收录网站也不同,收录网站一般决定期刊的价格。知网的期刊一般在2000-6000元之间,万方和维普的在1500-5500之间,龙源和期刊网的在千元内(套刊多,慎发),由于中宣部今年对期刊的整改,所以很多期刊价格都翻倍了,字数也做了调整。苦于老百姓要花更多的费用来完成任务,所以这里龙源和期刊网的期刊相对性价比就很高了,但是发表之前一定要和单位确认可用性,不要因为价格冲昏的头脑,大部分单位还是会承认,但是需要确认后发表。

3,论文发表之前期刊要求查询方法: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发之前如何查询自己有效的期刊,主要说一下学生毕业要求查询和评职称要求查询。

学生发表论文期刊要求查询:这里最快捷的查询方式,是直接登录学校的官网,一般都会在加分或者发表期刊相关栏目中可以查到要求文件。如果没有官网的学校,直接问导师,一般会给你要求文件 如下图所示:

也通常会有一个期刊发表的加分表,总之多问问,肯定会知道的。

评职称要求查询:首先要问单位的人事部,一般都会告知你要求,如果不清楚需要自己对应当地的省份进行查询:查询方式:省份+人力资源管理保障厅。以陕西省为例,搜: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找到对应申报的职称,就可以查询相关的晋级要求了。

  • 索引序列
  • 西安文竹论文发表
  • 竹笛论文发表
  • 爆竹论文发表
  • 竹笛发表论文
  • 肃竹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