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的三大步骤烹调过程中的调味,一般可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加热前调味加热前的调味又叫基础调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个基本的味道,同时减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是将原料用调味品;如:盐、酱油、料酒、糖等调拌均匀,浸渍一下,或者再加上鸡蛋、淀粉浆一浆,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进行加热烹调。鸡、鸭、鱼、肉类菜肴基本都要做加热前的调味,最关键就在于去除腥臊味;青笋、黄瓜等配料,也常先用盐腌除水,确定其基本味。而一些不能在加热中启盖和调味的蒸、炖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笼入锅前调好味,如蒸鸡、蒸肉、蒸鱼、炖(隔水)鸭、罐焖肉、坛子肉等,它们的调味方法一般是:将对好的汤汁或搅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热过程中入味,至于粤式清蒸鱼用白酒预先去除腥味的过程,也属于调味。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你都知道吗?第二步:加热中调味加热中的调味,也叫做正式调味或定型调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这一步来定型,所以是决定性调味阶段。当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宜的时机按照菜肴的烹调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须得事先把所需的调味品放在碗中调好,这叫作“预备调味”,也称为“对汁”,以便烹调时及时加入,不误火候。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你都知道吗?第三步:加热后调味加热后的调味又叫做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在第一、二阶段中都进行了调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热后最后定味。例如,煎炸的菜肴往往撒以椒盐或辣酱油等,涮品(涮羊肉等)还要蘸上很多的调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烧调汁,烩的乌鱼蛋则在出勺时往汤中放些醋,烤的鸭需浇上甜面酱,炝、拌的凉菜,也需浇以对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这些都是加热后的调味,对增加菜肴的特定风味必不可少。
《现代园艺》是省级的期刊,园林方面的都可以发的,知网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正规期刊。主要是自己写论文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抄袭,保证原创。要具有学术性,该有的格式要求都有。具体的可以去欣启论文咨询一下,那的老师很细心的。
这个应该是要划分的吧 因为菜肴不同 所需的调料是不同的 或者是按照地区来写 因为不同地区的人饮食习惯不同 使用的调料也是不同的
饮食文化论文: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餐饮空间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饮食文化论文: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思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民以食为天”,餐饮空间不仅能满足食客们在食物上的享受,还能赋予他们在环境上的精神享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在的餐饮空间已经不能被满足,对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餐饮空间的表达上,应该注重餐饮背后的文化内涵,来更好的发展餐饮的独特魅力。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出对不同的餐饮空间的不同定位,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突出人性化的特点,来进行餐饮空间的设计,更加突出餐饮空间的特色。再通过材料的处理、光照的方式、色彩的使用等的综合运用,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餐饮空间。
关键词: 特色;精神需求;人性化;元素;享受
一、根据餐饮的背景来确定空间设计的方向
随着经济旳不断发展,人们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旳不断扩大,人们对餐饮空间设计也越来越重视,更加注重餐饮文化,不仅只体现在对美食旳要求,而对餐饮旳环境也有更高要求,在设计旳过程中,对餐饮空间旳表达上,应该更加体现出餐饮背后旳文化内涵和表现出餐饮旳独特旳魅力。
创造出有特色旳风格和优雅旳用餐环境是餐饮空间设计旳最基本旳原则,对空间进行设计,不仅要考虑它内在,就是单纯旳餐饮空间设计,还要考虑它旳外在因素,就是所处旳时代特征、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针对旳人群等方面,综合全面进行考虑。通过这些因素作为特色,再通过设计旳手法来更加突出想表达旳主题特色。
1.1以自然环境为特色
此类风格旳融入,犹如在室外与室内融为一体,自然舒适,也可以让顾客享受不同旳环境特色,首先,我们应该考虑此餐饮空间所处旳地理位置,它可能所处旳周边环境是临江、海、湖旳海滨城市;人、车等川流不息旳现代都市;朴实旳乡村和山林海边旳景区等,由于这些特殊旳位置,也可以变为设计旳元素特色,更加突出本城市旳文化特色,让餐饮空间更富有特色。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融入到餐厅空间中,作为独立旳景观进行使用和欣赏,设计手法上可以使用自然式旳方式,让餐饮空间更富有绿色生态旳特色,这样别有一番滋味。
1.2以地域文化为特色
此类餐厅风格非常的鲜明,带有各地的民俗民风,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乡土的气息。一个地方特色的展现就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异地色彩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出来的。利用这些地方符号,再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可以使餐饮空间更有特色,更符合这一地方的特色气氛,同时配合地方口味的食品,会给人们以美食文化、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主题表现就更加明朗,对顾客也更有吸引力,记忆也会非常的深刻而且更加突出现代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传承着民俗民风。
1.3以时代特征为特色
会以怀旧为灵感,对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文化为线索进行设计,空间中会使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为元素,赋予餐饮空间更强的感染力,带有古香、古色、古韵。这种设计也是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对美好的旧时代的追忆,都体现在了现代的设计当中,这也不失为特色之处。
二、餐饮空间中不同的空间分类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就餐类型,这便给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餐饮空间,来迎合不同的消费者。
2.1宴会厅
宴会厅主要以大型活动、庆典等为主。像这类餐厅,就需要装修豪华、大气,室内空间常做成对称,比较规则的方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隆重的气氛。宴会厅通常为节日庆典、喜丧宴的需要而使用,更要求此类空间的灵活性,对于使用的不同,都需要有一定的安排,注重礼仪、重布置,通过布置营造更多气氛。
2.2中餐厅
作为中国这个大环境,经营中式餐厅会占大多数,由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根据各种地方菜系,分为各种菜式,形式多样,形成高、中、低档次的餐饮空间,在融入各地方的风俗,使此空间更富有特色。在空间布置上,要求整体舒适大方,利用空间设计突出菜式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2.3西餐厅
西餐厅是采用西式的食谱、烹调方式来招待消费者的一种餐饮模式,按照西式的风格和格调的环境。西餐可以分为很多种,如精致小巧的韩国餐厅、富丽堂皇的俄罗斯餐厅、富有浪漫气息的意大利餐厅、自由现代的美式餐厅、贵族情调的法国餐厅等,都带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现在特别受消费者的喜爱。
2.4饮吧
茶吧、酒吧、咖啡厅等空间都是为都市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所。在布置上,应该有层次,有变化。尽量应该为顾客多创造出一些亲切独立的空间,通过各种空间表现手法,来营造舒适的气氛。
2.5快餐厅
快餐厅的餐饮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快为主要节奏,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一些流动的人口,快餐空间需要装修个性时尚、简洁明亮,在颜色的选用上,如座椅多会选用一些明快的颜色红色、黄色等,合理安排行走路线,都是一排列的方式安排座椅,来节省空间,增加用餐的人数。
三、餐饮空间的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旳一部分,而餐饮空间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旳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对餐饮空间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以单纯旳吃饱为目旳,而要满足不同旳人群针对餐饮空间环境旳不同旳精神需求,更需要设计师们遵循以人为本旳设计理念,来进行餐饮空间旳设计。
具有特色旳餐饮空间不仅要有个性,要根据自己餐厅旳具体情况,要结合人性化、大众化旳特点,进行适当旳分析。在未来旳餐饮空间设计中,将会以特色为发展旳趋势,设计师们将会综合更加人性化旳设计和更加创新旳理念来解读餐饮空间设计,为我们未来旳生活环境,创造出更加舒适、放松旳餐饮空间,让消费者更愿意来享受此环境。
四、通过空间元素来营造餐饮空间的气氛
餐厅的营业区是顾客最集中的地方,为了突出餐饮空间的特色,要合理安排。不同的餐饮空间根据处理的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处理材料的使用、光照的方式、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更多的人性化设计,都可以使空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1通过色彩的特点来表现
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首先要满足人们日常旳生理和心理旳需求,科学旳利用色彩满足消费者旳审美要求。色彩对人旳心理、生理旳影响旳重要性已得到证实。利用不同旳色彩,大胆旳设计,可以引起人们不同旳视觉感受。色彩是一种很富有感情旳元素,视觉反应人们旳心理感受。这要求设计师,在不同旳餐饮空间,选用不一样旳色彩来突出此空间旳特色,充分发挥不同旳色彩旳作用和魅力,才会给顾客留下深刻旳印象,才能吸引住了消费者们旳眼球。
4.2通过照明的特点来表现
室内空间照明首先是为了用来给人们在室内活动旳时候提供光线,在这个不断发展旳经济时代,人们不仅用灯来照明,还利用灯光制造出不同旳气氛。通过灯光颜色旳不同、强弱旳不同、照明方式旳不同,可以制造出不同气氛旳场所、划分出不同旳空间、突出重点旳空间。而利用照明手段已成为设计空间设计旳一个重要手段。
4.3 通过陈设的特点来表现
餐饮空间中的家具、装饰物是不可缺少旳一部分,家具组合为我们提供了围合空间旳方向性旳可能,也用来划分空间,使空间旳划分更具有灵活性。装饰物会给整个空间起到点石成金旳作用,装饰物旳放置不单可以示意一个空间旳终止,也可以说是另一个空间旳开端,不会阻碍人们旳视线,却又能阻止人们旳行动,让此空间更富有层次感、画面感。各种绿色植物旳使用,使空间更富生机活力,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旳完整。
结束语:
未来旳餐饮业将会以特色为发展趋势,餐饮空间应突出自己特色,不仅要有美观可口旳菜肴,更需要人们将特色旳空间设计融入其中,将创新精神、人性化旳设计理念和多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完美诠释具有特色旳餐饮空间。想要达到预期旳效果,就要要求设计师采用各种理论和手法去设计,来影响人们旳心理和情感,抓住人们旳精神需要,来突出餐饮空间旳特色,使之更有层次,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索安勇.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营造.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4
[2]张绮曼.室内装饰装修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吴峥,等.室内精品——餐饮、娱乐、休闲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田鲁,等.光环境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于老式摊煎饼视频教程分享如下:
这家人摊煎饼,真快速,一个人吃2分钟搞定,一家人吃也就10分钟(网页链接);传统手艺摊煎饼,如何和煎饼面有技巧,学会这技能一年能省不少钱(网页链接)。
煎饼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以山东鲁南地区为盛起源甚早,传说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临沂,而后影响鲁南苏北地区,闯关东流传于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部分地区也吃煎饼。
煎饼,是传统主食之一,分布地区很广,主要集中在山东枣庄、临沂、济南、莱芜、泰安、淄博、济宁、菏泽、日照、潍坊、青岛、滕州、曲阜、江苏连云港、徐州等地市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县市区。
其它在东北三省以及河北省、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江苏的苏北一带,浙江、云南、陕西的部分地区,当然煎饼的种类和分类更是众多,所以做煎饼的学问也比较多。
传统的煎饼是小麦经水充分泡开后,碾磨成糊状,摊烙在鏊子上成圆形而成,旧时多由粗粮制作,现多用细面和水调成面糊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
《现代园艺》是省级的期刊,园林方面的都可以发的,知网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正规期刊。主要是自己写论文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抄袭,保证原创。要具有学术性,该有的格式要求都有。具体的可以去欣启论文咨询一下,那的老师很细心的。
中国传统美食论文美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淡、巧、雅”的突出特征而饮誉海内外。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 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 鲜而不俗,嫩而不生, 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 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 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料上桌。南菜系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成名较早。浙菜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京师人南下开饭店,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过去南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响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以鱼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鱼”。苏菜系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江苏是名厨荟萃的地方。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和第一座以厨师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这里。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铿,又名彭祖。夏禹时代,“淮夷贡鱼”,淮白鱼直至明清均系贡品。“菜美之者,具区之菁”,商汤时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由他创制的“鱼腹藏羊肉”千古流传,是为“鲜”字之本......皖南的徽州菜是徽菜系的主要代表,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
自己些吧都是不错的
看看(食品与营养科学)吧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1、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2、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4、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5、所谓吃货,就是吃饱了没事做。 6、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 7、吃食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 8、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9、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 10、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11、我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吃。 1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14、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15、抛弃一切烦恼,从“吃”开始。 16、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17、对于吃货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碗救不了的。 18、就算生活过得再怎么不堪,我要努力吃下去。 19、清断食,晒美食,没事找事呢,食欲被唤醒! 20、就算生活过得再怎么不堪,我也要努力吃下去。 21、有多少人说过,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给我站出来。 22、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23、刀工精细,烧出来的鱼片肉质鲜美嫩滑,好吃极了。 24、只有在无可复制的地域,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美食。 25、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 26、据说这就是吃货狂吃时的状态:嘴里很享受,心里很想瘦。 27、作为一个吃货。吃零食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因为嘴巴寂寞了! 28、吃货的思绪是什么?好吃你就多吃点,欠好吃几多也要吃点。 29、对于吃货来说,每天有好吃的东西,生活不会单调到哪儿去。 30、我是个有原则的吃货,奇怪的人给我的还得经过消毒才吃嘞。 31、提起一座城市。只想到那儿的美食。这就是吃货旅行的意义。 32、最近看别人晒美食特没胃口,是不是和自己控制饮食有关系? 33、我们都是吃货。闺蜜,等俺有钱了。我要带你吃遍所有的美食。 34、大大地夹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细细地品味着,这鱼肉确实鲜美。 35、天啦噜今晚怎么那么多晒美食的,是算好了我要开会到这点儿吗? 36、吃,是我体会人生光辉的源动力。风雨兼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37、美食是用来享受的,看着,闻着,甚至想着,都可以当是一种享受。 38、看着桌上的鱼,真香啊!我直流口水,都快忍不住把它们全吃进肚子。 39、大家都在朋友圈晒美食我看了一圈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一丝起伏我成长了。 40、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41、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42、这盘菜五色俱全,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再看看其它菜,让我眼花缭乱。 43、从进入厨房的瞬间开始,你们就肩负着烹饪美食的责任。这无关经验和立场。 44、嘴不用来享受美食和亲吻居然用来谈人生,有病。人生是谈不完的,走着看呗。 45、真倾慕那些能事变起来就忘了用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事变的人。 46、对美食的喜爱,会让你忘了美的界限。美食的浪漫,会让你沉迷于此,而不能自拔。 47、酸菜鱼刚一端上来时,那扑鼻的香味立刻迎面而来,香飘满屋,保证让你口水直流。 48、我有一颗减肥的心和一个吃货的胃,它俩天天PK,我掐指一算,艾玛,今天胃又赢了。 49、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50、秀风景,秀美食,秀工作,秀恩爱,秀孩子。打开人人微博朋友圈,似乎都是大家过的都很好。 51、美食一上桌,脑子里发布的第一指令是“吃”而不是“拍照”,才能称为称职的吃货! 52、黑裙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53、坦然地一人外出享受美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做个孤独的美食家吧,有什么事情能比取悦自己更重要呢。 54、朋友圈就是个坑,晒多肉,有人管你要。晒美食,有人让你请。晒书,有人管你借。还能不能单纯的欣赏了。 55、西瓜的品种也很多,有甜津津的无籽瓜;有瓜皮特别脆的爆炸瓜;有水分特多的水蜜瓜;还有小巧玲珑的凤瓜。 56、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非常好看。 57、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58、先夹一块豆腐,然后加一些汤水,再有一些香浓可口鱼肉,嫩嫩的,油而不腻,酸中带辣,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这酸菜鱼真是堪称人间美味! 59、好像所有的糕点都是有魔力的,每每路过蛋糕店就鬼使神差的停下来,买上它几块,或是坐下来美美的吃上一块蛋糕,喝上一杯咖啡奶茶。真是能美上一整天啊! 60、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味,这是我朵朵为大家带来的短美食文案推荐,形容美食诱人的句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61、香浓细滑的巧克力和奶油,再加上酥脆的姜饼干,口感丰富层次鲜明。搭配上一杯清甜的果香红茶,清新的口感,迷人的色泽.馥郁的水果香,马上让你心旷神怡,唇齿留香。 62、当奶油恋上芝士,香浓的爱意沉浸在芝士的丝滑里,却因同根生而被命运阻隔,于是这份爱恋少了些许甜腻,多了一丝酸楚。幸好,有相思豆的铺撒,让原本凄凉的爱情多了无限温暖。
与千百种美食相遇,与千百个人相识,与千百种人生相知相惜。整理了一些与美食有关的文案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1、岁月悠然,茶知冷暖,给灵魂一个出口。 2、天要胖我,不得不胖。 3、想把甜味和新鲜都分享给你。 4、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5、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6、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饭。 7、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8、用一份色彩鲜艳的水果捞迎接我们的夏天。 9、他们不懂吃货的快乐。 10、出来混总是要胖的。 11、脑子装不下的东西就用肚子来装。 12、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是美食。 13、吃想吃的美食,去想去的地方。 14、精致的捞捞配精致的人儿。 15、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16、吃货没有文案,只有快乐。 17、取悦自己才是生活的王道,今日的水果捞安排上。 18、今天吃喝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吃喝。 19、最讨厌的三角恋,我爱美食,脂肪爱我。 20、明天开始,我不吃晚餐了。 21、料理是一场原地的旅行。 22、岁月让我知道,除了快递和美食,我谁都不用等。 23、卡路里充值成功。 24、你比夏日的水果还要治愈 。 25、路过寻常街道,食寻常烟火。 26、吃一点点,应该不会长胖的吧。 27、心事都要憋着,怪不得肚子瘦不下去。 28、肚子饱了,心情就好了。 29、一些稀松平常又踏实的幸福 。 30、我发誓,吃完这顿开始减肥。 31、当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32、食物,和爱一样温柔。 33、对方与你发起美食共享。 34、人生苦短,再吃洗碗。 35、我总徘徊在吃饱和吃撑之间。 以上就是带给大家欣赏的与美食有关的文案说说,感谢大家阅读!
1、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2、生活不仅要吃甜头,还要吃肉。
3、火锅咕嘟咕嘟,我心扑通扑通。
4、人间不值得,但我和美食值得。
5、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6、只要活着,就一定能遇见好吃的。
7、让我们红尘作伴,吃得白白胖胖。
8、火锅,烧烤,啤酒,不是很贵,但很对胃。
9、当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10、美食一上桌,脑子里发布的第一指令是“吃”而不是“拍照”,才能称为称职的吃货!
11、恋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发表论文的意义:论文发表是研究人员和学者为了分享研究成果并推动学术进步而进行的重要活动。在如今的学术界,发表论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研究人员或学者成就的基本指标之一。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能带有个人偏见,也不能主观臆造,在撰写论文时要从客观和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科学性
在形式上,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但学术论文不同于议论文,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非单纯罗列材料,需要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创造性
科研是探索新知识,创新是科研的生命。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浅谈大学校园的园林绿化的论文
摘要: 高校的园林绿化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围绕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环境育人”,校园中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满足师生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使人得到休息放松、心地平和、感情端正。对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潜在的感染作用。随着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绿化的要求不再是一、两块草坪,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把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做,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
1.大学校园绿化的基本原理
1.1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中国园林美学主要是探索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审美关系里,向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即创造出懂得美以及相应地接受了真善教育的主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园林绿化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天人关系。大学校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运用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1.2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
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依据。作为绿化的素材,园林植物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能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能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校园景观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从创建开始起,它就把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而一直延续至今。运用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科学合理地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这是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如耶鲁大学校园中,乔、灌、草科学合理地复层搭配,创造出相适的植物群落,同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呈现出宜人的生态景观
1.3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校园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对大学校园绿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分析大学校园师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大学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普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
从生理的需要知道精神的需要,主体的数量呈现明显递减的“金字塔”形。在大学校园中,对于有着较高知识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大学师生而言,安全、认同、自我实现、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尤为重要,在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大学师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空间的创建上要想方设法将这些抽象而迫切的心理需要,通过绿化的手段以软硬景观的物质形态得以物化,给予满足。
2.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2.1提高生态质量。
校园绿地的植被、水体能够以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应,改善和提高校园的自然生态的质量。
2.2环境保护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能够调节气温、湿度,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杀菌防病、减弱噪声等功能。
2.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绿地为校园景观平添无尽的色彩和意境,为师生提供清新、优美的自然氛围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2.4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道路等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隔离开来,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安全度。
3.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科学认识和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不同步,规划方案缺少前瞻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些高校公共绿地反复多次改造,树种频繁更换,如此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3.1.2缺少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氛围由于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导致设计与操作脱节,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得总体设计水平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
4解决办法
4.2.1面向未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总体规划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对信息技术发展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加眷恋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建设应遵循让信息化与园林化和谐并存的“信息园林”的建设理念,营造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氛围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师生学居环境。应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规划。
4.2.2合理配置植物
发挥植物群落的最大生产率,充分注意乔、灌、花草等对环境改善有益的植物群落的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
4.2.3科学养护管理
保证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分种,七分管”,校园绿化建设必须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观。
5.结语
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彰显独特的个性,游息于柳暗花明的绿色校园,品赏于人文浓郁的亭廊格架,冥想于水木明瑟的山石池泉,沉思于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师生自会感到清静闲适,悠然自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以放松和自由——这就是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大学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406-409.
[2] 鲍新梅,杨金华.论高校校园树草配植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18-20.
[3]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2):16-17.
[4] 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J].新建筑,2002,(4):12-15.
[5] 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15(2):16-17
[7] 张江雪,李亮,王姣娥,徐伟.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04-206
[8] 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02-105
[9] 王荣山,高占山.论高等学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56-457
[10] 安运华.长江大学校园绿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
文发网 提供免费全文 还可以提供环境类论文的写作指导与发表摘要 阐述了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包括选用合适的教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改革评价体系的等内容,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词 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ExplorationofFloricultureTeachingRefor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SpecialtyXU Jian-gang 1 LIU Tao 1 XU Jian-rong 1 JIANG Hong-qi 2 HOU Er-qin 3(1 Changzhou Huanyi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Ltd.,Changzhou Jiangsu 213152; 2 Nanjing Zhongsheng Landscape Co., Ltd.; 3 Baixia District Virescence Institute in Nanjing City)Abstract Measures of the reform of floriculture teaching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ere stated,including selecting suitable textbook,tak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rds,increasing time for practical teach and reforming evaluation systerm,so as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floricultur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花卉学是论述花卉的种类、形态、习性及培育、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它既涵盖基础理论又不乏栽培技术和花卉应用[1]。花卉学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骨干课,同时又是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林学的选修课,现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从事花卉教学20余年,总结了不同专业在花卉学教学上的区别。风景园林本科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人才,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教学目的不一样,但是在花卉识别上对学生要求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本科的花卉学注重学习花卉的应用方面的知识,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问题的掌握方面比本科要求适当降低,更加注重学习花卉的繁殖、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2-3]。其他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林学的花卉学教学则是更多的让学生了解花卉知识,有助于将来的工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园林专业的花卉学教学任重道远。虽然发展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现就花卉学改革的措施作一探讨。1 选用适宜的教材早期南京林业大学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的《花卉学》作为教材,其理论内容相当全面广泛,但由于编写时间较早,没有完全反映目前园林应用的新、优、特的花卉品种。园林花卉教研组教师针对江浙一带花卉的特点合力编写了《花卉学》《园林花卉》 2本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同时配备了花卉图片的光盘,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园林花卉》在内容设置了7章,分为花卉概述、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与环境的关系、花卉栽培设施、花卉的繁殖与栽培、花卉的应用及常见花卉。光盘重点反映了花卉种类的识别、繁殖方法、栽培设施、应用形式等。实践证明,它们增加了学生对花卉的感性认识,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更适合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学生使用。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世界各地的花卉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集四季花卉于一时开放,更不可能集全球花卉于一室,因此到现场所认识到的花卉数量有限,也不可能观察到大部分花卉生育周期的全过程、花卉的生态习性;掌握大部分大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充分了解花卉应用的基本形式和原则等。传统的花卉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黑板上凭空谈论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生育周期、生态习性等,根本不可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直观、生动的花卉学知识,反而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而乏味。笔者将花卉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4],了解花卉学知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国内各大城市如杭州、南京、北京、昆明及国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园林中应用的花卉。还收集了大量关于花卉知识的光盘,挑选部分放给学生看,如通过观看荷兰花卉生产的光盘,使学生们了解球根花卉的生产周期。同时,课件也可以在网络上在线观看,让更多学生自学这门课程。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花卉学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学习花卉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切实地提高了学生识别花卉和应用花卉的能力。3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依靠多媒体课件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在修订花卉教学计划时,增加了花卉学实践教学时间。《花卉学》课时为80学时,每学期40学时,分2个学期,便于学生观察一年内不同花期的植物。除花卉学老师外还增加了花卉学课的助教;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增加识别花卉种类的实践教学。实行大班统一授课,小班实践教学。引种了100多种新、优、特花卉种植校园内,便于同学们现场学习花卉知识。教师带学生在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公园、广场、花卉市场、花卉生产基进行花卉种类识别的现场教学同时了解花卉的生产全过程,学习花卉的应用。针对园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增加了生产实践,直接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生产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苗圃整地、播种、扦插、移栽、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4 改革评价体系由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理论为主,书面考试较难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重视平时花卉知识的学习,认识花卉植物 300 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步骤,能进行花卉周年供应的生产安排,了解花坛、花境等花卉应用的设计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