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1、是他在战争年代选择了读书报效祖国。现在的人以为当时西南联大的生活当是远离战争,逃避战争,是一种隐士式的生活。却不知,当年联大生存下来的艰难,梅贻琦先生、蒋梦麟先生、张伯苓先生为了保有中国的有生力量,带领着杨振宁们这批有志于祖国的学生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
那时的昆明虽未沦陷,可空袭的警报时时响彻在上空,上课、宿舍是茅草屋、泥墙房,整日与蟑螂、臭虫等为伴,缺衣少食,犹如乞丐,但困难堕不了他们的青云志,校训便是明证:“刚毅坚卓,明德睿智”。
杨振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直至拿到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期待更好报效祖国。作为身处战争的中国人,难道除了拿起枪杆直接与日军对抗这一条路外,难道学习知识、为中国强大做好准备的学者就不是爱国吗?我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观念。
2、便是他在解放之初未返国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参与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我们不可否认邓稼先先生、钱学森先生对祖国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贡献,中国无法在科技领域迅速令世界为之侧目。
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杨振宁对祖国同样怀有拳拳之心,他在获得诺贝奖时发言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更何况杨振宁在1971年特殊时期尚未结束、中美尚未正式建交时,就迫切来华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来访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更在其回美国后向各界盛赞新中国,促进中美科技的交流。
试问,如果杨振宁不是对中国怀有热爱之心、对中国发展抱有极大信心怎可能如此做?其后生涯中更证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他多次多方筹措资金,以资助中国学者前往美国进修学习以期为中国培养更多高端物理人才,并陆续向总理、小平同志建议加强科普工作、鼓励青少年投身科学技术。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的贡献,不止专业技术类上,他的贡献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表现在基础上的,是需要几年、几十年才能体现出来。
就如他的研究方向——理论物理,是基础科学一样,他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是为物理学的发展打好基础,是服务于全人类的,并不如网上一些喷子说的他专为美国服务,不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为何一直监视于他。
即使是在他晚年归国后也并不如网上说的是来安享晚年,他自2003年定居清华园后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表了13篇SCI研究论文,亲自给清华大学新生授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青年物理学家,这些举措,怎么能是一位80多岁老人安享晚年之举,这应该是一位学者为科学、为祖国贡献一生之举。
3、是网上一直津津乐道的是与他那小50多岁的妻子的八卦。试问如今已是开放的时代、文明的时代,我们的时代赋予我们婚姻、恋爱的自由,只要双方心甘情愿又关卿何事,说杨振宁“老牛吃嫩草”、说翁帆是因为名利的诱惑,但我们如果对他们的相识到结婚时间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发现他们并非一时冲动或者出于某种利益,因为那是整整8年的时间。
在这8年中,杨振宁丧失爱侣、翁帆结婚又离婚,他们都在经受着人生给予的洗礼,在感情的路上充满坎坷,当两人论及婚嫁时,作为两个成年人怎不会想到他们需要面对怎样的世俗眼光、旁人的恶意猜测、子女的不理解,可是他们两人却毅然结合,并以事实在证明着自己的婚姻,作为旁人,岂有资格置喙。
4、便是一些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不良媒体为吸引世人眼球,博得流量,枉顾事实,不惜损害这些真正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专家、学者来谋取利益,如前段时间黑袁隆平先生,这些媒体才真正是国之罪人。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SCI是一个数据库,发了13篇SCI的有意思就是有13篇论文水平比较高,被SCI数据库收录了。不知道你是什么学校,13篇有点少,不说也罢
调剂基本要求: 1、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分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要求,且在原报考单位不能参加复试,以国家公布的2009年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为准。 2、本科专业和报考专业必需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专业相同或相近,如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等。 本中心主要接受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等方向的调剂生,有意调剂的同学,请将你的本科成绩单、考试情况、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 中心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是学校直属的科研机构。2007年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年会就是由我们中心主办的。目前的天体粒子物理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心的理论物理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中心承担项目9项,上海市级和及上海市教委项目3项。中心的研究工作紧扣国际研究前沿,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台湾学术界密切合作,取得了有相当显著的研究业绩。 中心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宇宙学、引力理论、黑洞物理、计算物理 导师介绍: 李新洲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天体粒子物理”带头人。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理论物理所所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新洲教授已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10部,他的论著已被他人引用1280次。李新洲教授曾10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他还被聘任为第15届国际引力与广义相对论学会学术委员。任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理事长。他已培养了一批博士,其中有一位成了科学大师霍金的博士后。李新洲现为国际刊物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编委,《科学》特约我。 何向楠(S.A.Hayward)教授:发表论文70余篇,从事黑洞理论方面的研究,对黑洞理论的有着开创性的工作,是国际上黑洞物理界得权威,黑洞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Hayward捕获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论文已被引用1200多次,何向楠教授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学者。 童若轩教授:1996年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物理与天文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及美国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教授。曾获国际引力研究基金会研究论文四等奖。任第七届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理事,Class.Quantum Gray。的编委,多年来协助推动海峡两岸引力物理方面的多项学术交流。童若轩教授目前已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翟向华教授: 1998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在宇宙真空能(卡什米尔能量)、孤子星和拓扑缺陷等方面进行研究 ,已在影响因子较高的SCI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她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承担国家项目“真空零点能在物理和宇宙学中的应用”。 刘道军副教授:2003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暴涨宇宙、Quintessence、Chaplygin等模型的研究,他发表的13篇论文已被SCI收录据SPIRES统计,他的论文已被引用200多次。 黄新兵副教授:2003年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2006年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在广义相对论中的应用研究。
据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本硕博毕业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林田近日通过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面试并完成签约,成为华为无线产品部门的一员,未来将负责5G通信领域研发工作。 2019年,林田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随后引起了华为的注意。接触了解后,华为与林田所在实验室建立了科研项目合作。此后,林田曾在华为无线产品部门实习,并被部门主管推荐参加“天才少年”的面试。 林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由于沉迷 游戏 ,他在大一上学期的绩点只有1.8。但在受到成绩的打击之后,他一路逆袭到了接近4.0的满分绩点。截至目前,林田已发表13篇论文,其中SCI论文8篇,EI检索会议论文5篇。不久前,他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2019年,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首次在内部提出天才少年招聘计划。他表示,华为预计2019年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到2020年还要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他表示,这些天才少年要“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这恰好在华为受到制裁后不久。任正非提到:“未来3-5年,相信我们会焕然一新,全部‘换枪换炮’,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靠什么?靠你们。” 华为在其天才少年的招聘简章中写道,寻找在数学、计算机、物理、材料、芯片、智能制造、化学等相关领域有特别建树并有志成为技术领军人物的候选者,但不限制学历与毕业院校。若有重量级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还可额外加分。 2020年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张霁曾介绍,华为对天才少年的招聘十分严格,候选者需要经历七轮左右的筛选流程:简历、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 被华为选中的天才少年也有不同的薪资水平。从华为2019年曝光的内部文件来看,华为对8位天才少年实行年薪制管理,分为89.6万-100.8万元、140.5万-156.5万元、182万-201万元三档。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目前招聘的天才少年基本都来自于国内外顶尖名校,包括华中 科技 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
应该是深职院学生门户网站
属于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能够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论文级别一般是按照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SCI期刊论文的等级越高,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sci论文在众多学术论文里面属于级别高的论文,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一般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员主要是科研人员,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级别。那么sci论文30篇的级别可想而知。
SCI是一个数据库,发了13篇SCI的有意思就是有13篇论文水平比较高,被SCI数据库收录了。不知道你是什么学校,13篇有点少,不说也罢
3篇。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国内核心刊物13篇。参与编辑《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成分分析》等教材。获得专利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我觉得这个有点不符合常理,因为SCI论文是非常难发表的,这位博导竟然能发60多篇确实非常厉害。
应该是深职院学生门户网站
最美90后博导5年发60多篇SCI论文惹争议,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就是在5年内发60篇SCI论文,这件事情合不合理,背后有没有其他猫腻。5年60多篇SCI,这是很多专家都很难做到的,有些专家一年有1篇SCI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网友对这件事情产生了质疑,毕竟这个博导还这么的年轻。这里面会不会都是假货甚至抄袭等问题。
首先,发SCI论文难度怎么样。SCI论文发表,其实不算很难,但是也不简单,单从SCI论文来说也分很多的档次,SCI被中科院分为了4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真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SCI文章多数集中在一区和二区,单单只说发表SCI文章,看不出什么。而且如果是三区、四区只是刷篇数,也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目前来说SCI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一个研究生从进校就要开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发SCI论文这玩意,是看你对这个研究方向,研究的情况程度。一篇好的sci文章,至少都要准备半年,而且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与成果。而且如果质量不达标,SCI还是很难被发表的。目前读研究生的人,都是在大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晚了就来不及了。目前在我国,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研究生毕业的要求。
最后、就是这位90后博导其实能力是很强的。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课题,这点就不普通。她大四,当交换生、拿到公派奖学金直博爱丁堡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拿到首次授予亚洲人的弗雷泽·司徒塔特奖。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这些都说明这位博导的能力,所以5年发60篇SCI就不奇怪了
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争议性,只要论文是真实创作的,不抄袭就可以。
主要是因为人家有上进心,所以一直在钻研学业。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主要是因为人家上大学一直在学习,而你们只是在宿舍打游戏。
本科生能发表SCI。
sci发表主要有以下条件:
一、基础条件要求论文务必是原创的。Sci是一个尊重文章专利权的期刊,要想把论文发表到sci期刊上,前提之一论文一定是原创的,不能够随意抄袭别的论文,而且一旦发现将会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要求论文使用英文来进行表达。如果是原作者的英文水平有限,就需要更高水平的英文编辑来帮忙翻译并母语化润色了。
三、要求论文的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能否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它的创新性很重要。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不同论文专题当然会有差异。所以在后来的科研学者要想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在sci里,就必须要留意论文的创新性。另外,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专题比常规性论文专题更易被收录。
四、要求论文的高度专业性。一般来说,能够在sci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所以这就要求了想要在sci上发表的论文的相当的专业性高度。
SCI发表只注重文章的质量,对于发表者的学历、就读学校等都没有强制的要求,因而本科生只要你研究的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撰写的论文具有专业性和创新性,满足SCI的相关要求,就可以发表SCI。如果本科生能够发表SCI的话,无论升学还是找工作,都会给个人的简历增色不少。以下是sci发表的程序,仅供有需要的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