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陶然新闻获得了一系列国际新闻奖项,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2020年获得了国际新闻奖,原因是他的新闻报道深入挖掘了当前社会问题,报道内容深刻、精确、深入,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新闻报道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变化,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变化,他的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因此,俞陶然新闻获得了国际新闻奖,是因为他的新闻报道深入挖掘了当前社会问题,报道内容深刻、精确、深入,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新闻报道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以及他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改变,关注国际社会的变化,以及他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俞陶然)记者昨天从市科委获悉,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上收获颇丰,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占比达三分之二,体现出这些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积极贡献。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科技部火炬中心2月20日优先启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全国共有1157家企业报名。面对疫情,上海市科委出台多条全力支持本市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的政策举措,并联合全市各区科委、孵化载体,组织192家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参与疫情防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赛,占全国参赛企业总数的16%。报名期间,市科委及市科技创业中心开设网上政策解读和直播答疑,为参赛企业直播“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8分钟打动投资人”等课程,还建设“上海创业导师网上平台”,为参赛企业提供导师一对一辅导。 经过层层筛选,24家企业入围全国总决赛,上海企业占四分之一。3月25日,总决赛通过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以线上视频路演方式公开进行。经过路演和专业评委提问,最终6家企业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4家是上海企业。 摘得一等奖的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疾控中心委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之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后,这家企业很快研发出病毒核酸荧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试剂盒,其灵敏度、特异性得到中国疾控中心认可,成为国内最早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件的检测试剂盒供应方之一。获得二等奖的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成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数字PCR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快速研发出高灵敏、可实现阳性样本双重确认的新冠病毒和流感A/B核酸联合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现金流不足、融资难是很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难题。上海多部门出台多项科技金融抗疫举措,思路迪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公司为研发生产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垫付较多试剂材料、研发等支出资金,导致资金缺口。市科委开设“3+X科技信贷防疫企业绿色通道”,帮助思路迪在短期内获得500万元科技履约贷,使他们能加快生产病毒检测试剂盒,投入防疫第一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他们以为是对癌症如何在体内扩散---癌症转移---的直接调查却发现了液-液相分离的证据:这个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研究生物物质的液体团块如何相互融合,类似于在熔岩灯或液态水银中看到的运动。相关研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2021年3月的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论文通讯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Yibin Kang说,“我们相信这是首次发现相分离与癌症转移有关。”
他们的研究不仅将相分离与癌症研究联系在一起,而且融合后的液体团块产生了比它们的部分之和更多的东西,自组装成一种以前未知的细胞器(本质上是细胞的一个器官)。
Kang说,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器是革命性的。他将其比作在太阳系内发现一颗新的星球。“有些细胞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年或更久,然后突然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
论文第一作者、Kang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ark Esposito说,这将改变人们对细胞是什么和做什么的一些基本看法,“每个人上学,他们都会学到‘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细胞器的知识,但是如今,我们对细胞内部的经典定义,对细胞如何自我组装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经典定义开始出现转变。我们的研究标志着在这方面迈出了非常具体的一步。”
这项研究源于普林斯顿大学三位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这三位教授是Kang、Ileana Cristea(分子生物学教授,活体组织质谱学的领先专家);Cliff Brangwynne(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工程计划主任,生物过程中相分离研究的先驱)。
Kang说,“Ileana是一名生物化学者,Cliff 是一名生物物理学者和工程师,而我是一名癌症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刚好是一个让人们联系和合作的美妙地方。我们有一个非常小的校园。所有的科研部门都紧挨着。Ileana实验室实际上与我的实验室在Lewis Thomas的同一层楼! 这些非常紧密的关系存在于非常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让我们能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引入技术,让我们能够突破性地理解癌症的代谢机制--它的进展、转移和免疫反应--也能想出新的方法来靶向它。”
这项最新的突破性研究,以这种尚未命名的细胞器为特色,为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增加了新的理解。Wnt通路的发现导致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Eric Wieschaus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Wnt通路对无数有机体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从微小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到人类。Wieschaus已发现,癌症可以利用这个通路,从本质上破坏了它的能力,使其以胚胎必须的速度生长,从而使肿瘤生长。
随后的研究揭示,Wnt信号通路在 健康 的骨骼生长以及癌症转移到骨骼的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作用。Kang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Wnt、一种名为TGF-b的信号分子和一个名为DACT1的相对未知的基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了这种新的细胞器。
Esposito说,把它想象成风暴前的恐慌购物。事实证明,在暴风雪前购买面包和牛奶,或者在大流行病即将到来时囤积洗手液和卫生纸,这不仅仅是人类的特征。它们也发生在细胞水平上。
下面是它的作用机制:惊慌失措的购物者是DACT1,暴风雪(或大流行病)是TGF-ß,面包和洗手液是酪蛋白激酶2(CK2),在暴风雪面前,DACT1尽可能多地抓取它们,而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则把它们囤积起来。通过囤积CK2,购物者阻止了其他人制作三明治和消毒双手,即阻止了Wnt通路的 健康 运行。
通过一系列详细而复杂的实验,这些研究人员拼凑出了整个故事:骨肿瘤最初会诱导Wnt信号,在骨骼中传播(扩散)。然后,骨骼中含量丰富的TGF-b激发了恐慌性购物,抑制了Wnt信号传导。肿瘤随后刺激破骨细胞的生长,擦去旧的骨组织。( 健康 的骨骼是在一个两部分的过程中不断补充的:破骨细胞擦去一层骨,然后破骨细胞用新的材料重建骨骼)。这进一步增加了TGF-b的浓度,促使更多的DACT1囤积和随后的Wnt抑制,这已被证明在进一步转移中很重要。
通过发现DACT1和这种细胞器的作用,Kang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新的可能的癌症药物靶点。Kang说,“比如,如果我们有办法破坏DACT1复合物,也许肿瘤会扩散,但它永远无法‘长大’成为危及生命的转移瘤。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Kang和Esposito最近共同创立了KayoThera公司,以他们在Kang实验室的合作为基础,寻求开发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的药物。Kang说,“Mark所做的那类基础研究既呈现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也能带来医学上的突破。”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DACT1还发挥着许多他们才开始 探索 的其他作用。Cristea团队的质谱分析揭示了这种神秘细胞器中60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谱分析可以让科学家们找出在显微镜玻片上成像的几乎任何物质的确切成分。
Esposito说,“这是一个比控制Wnt和TGF-b更动态的信号转导节点。这只是生物学新领域的冰山一角。”
Brangwynne说,相分离和癌症研究之间的桥梁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他说,“生物分子凝聚物在癌症---它的生物发生,特别是它通过转移进行扩散---中发挥的作用仍然不甚了解。这项研究为癌症信号转导通路和凝聚物生物物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它将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Mark Esposito et al. 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1-w. 2.Kiran D. Patel et al. Condensing and constraining WNT by TGF-β.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9-2.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在第一篇标题为Charting a Course to a Cure”的论文中,Cell期刊副主编Robert Kruger指出Cell期刊、Cell Reports期刊、Cancer Cell期刊、Cell Systems期刊和Immunity期刊近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泛癌图谱的论文,泛癌图谱是TCGA联盟十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通过分析来自33种最常见癌症形式的11000多种肿瘤样品,它对肿瘤在人体中如何、何处和为何产生提供极为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这些论文主要是研究科学的起源,还有宇宙的奥秘,人类的进步,还有一些生物的基因等等。
主要研究了剪接体和RNA剪接的分子机理。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她曾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发了6篇Science,还有3篇Cell,含金量满满的顶刊论文真令人佩服。
cell2020是一本由美国细胞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主要关注生物学、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该杂志每月出版一次,每期收录有关生物学、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的文章。
1.Cell论文解读!新方法首次详细揭示核孔复合物的组装过程doi:10.1016/j.cell.2020.11.001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使得他们能够首次详细研究大型蛋白复合物的组装过程。作为他们的案例研究,他们选择了最大的细胞复合物之一:酵母细胞中的核孔复合物。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论文通讯作者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Karsten Weis和Evgeny Onischenko。这些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新方法称为KARMA(kinetic analysis of incorporation rates in macromolecular assemblies, 高分子组装中掺入速率的动力学分析),该方法是基于研究代谢过程的方法构建出来的。研究代谢的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使用放射性碳,例如,标记葡萄糖分子,然后细胞吸收并代谢放射性碳。这种放射性标记使得人们能够追踪葡萄糖分子或其代谢物出现的位置和时间点。2.Cell论文详解!挑战常规!染色质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更像一种凝胶doi:10.1016/j.cell.2020.11.027基因组生物学中一个自DNA发现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的基本问题:在我们的细胞核内, DNA和蛋白的复杂包裹物(即染色质)是固体还是液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发现染色质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更像一种凝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densed Chromatin Behaves like a Solid on the Mesoscale In Vitro and in Living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阿尔伯塔大学肿瘤学系教授Michael Hendzel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effrey Hansen。Hendzel说,以前,生物化学等领域是在染色质和细胞核的其他组分以液体状态运行的假设下进行的。这种对染色质物理特性的新理解挑战了这种观点法,并可能导致对基因组如何编码和解码的更准确理解。3.Cell:淋巴结受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调节潜能的感觉神经元支配doi:10.1016/j.cell.2020.11.028长期以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直被认为是身体中的独立实体,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这两者之间的直接细胞相互作用。来自哈佛医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和拉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痛觉神经元围绕在小鼠淋巴结周围,可以调节这些淋巴结的活动,而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ymph nodes are innervated by a unique population of sensory neurons with immunomodulatory potential”。这项新研究揭示了介导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交谈的细胞。它还为更多关于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免疫反应的研究铺平了道路。4.Cell重磅解读!肥胖损伤免疫细胞功能并加速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doi:10.1016/j.cell.2020.11.009肥胖与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下降直接相关。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驱动肿瘤生长的肥胖相关的过程,比如代谢改变和慢性炎症等,但他们并未详细阐明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Obesity Shapes Metabolism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Suppress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这一谜题,研究者发现,肥胖会促进癌细胞在争夺能量的战斗中战胜杀死肿瘤的免疫细胞。研究者表示,高脂肪饮食会降低肿瘤中的CD8+ T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活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癌细胞为了应对脂肪供应的增加而重编程自身的代谢,从而更好地吞噬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并剥夺了T细胞的燃料,并能加速肿瘤的生长。研究者Marcia Haigis说道,将相同的肿瘤放在肥胖和非肥胖的环境中,就能够揭示癌细胞会应对高脂肪饮食而对其细胞代谢重新布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某种环境中可能有效的疗法或许在另一种环境中不那么有效,鉴于目前肥胖在人群中的流行,或许就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理解了。阻断脂肪相关的代谢重编程或能明显减少高脂肪饮食的小鼠机体的肿瘤体积,由于CD8+ T细胞是免疫疗法激活宿主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的主要武器,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改进此类疗法的新型策略。癌症免疫疗法能给癌症患者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并非每名患者都能获益。如今研究人员知道随着肥胖改变,T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着新陈代谢的拉锯战, 本文研究或许就提供了探索这种相互作用的路线图,这或能帮助我们开始以新的方式思考癌症免疫疗法和联合疗法的作用机制。
1973-2007年间,哈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228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29篇,占71%)增长到2007年的8567篇(第一作者3428篇,占40%),年均增长率为3.96%;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666篇(第一作者2440篇,占52%),由1973年的49篇增长到2007年的196篇,年均增长率为4.16%。相比之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2位的麻省理工学院共2461篇,仅为哈佛的53%;而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单位仅在Science上发表26篇、Nature上发表19篇。2006年哈佛大学的总研究经费为4.5亿美元(全美排名第27位),尚不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1位)的1/3。开展合作研究在提高哈佛大学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1436篇增长到2007年的7637篇,年均增长率达5.04%;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也保持增长态势,从1973年的63%增长到2007年的89%。合作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突出,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哈佛在前沿领域研究具有相当的科学领导力。哈佛大学独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144次、Science为172次、Cell为236次)均低于其合作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220次、Science为213次、Cell为300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在科学主流方向—生物医药领域成果突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学和交叉科学等是哈佛大学产出SCI论文最多的学科。哈佛医学院是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主要学院,1973-2007年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547篇,占哈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总数的6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医药领域是哈佛的优势学科领域。哈佛大学发表论文的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开展跨机构的合作研究是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该主流方向上不断汇聚力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有力带动和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
橄榄油一直被称为“液体黄金”,因为它含有一种成分,叫做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橄榄油含油酸高达75.1%,远远超过花生油、大豆油、香油等油类,这种成分对心脑血管、血脂,甚至血糖都有益处。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员更是发现一个实操性强的成果: 每天7克橄榄油,降低癌症死亡风险!
是的,每天7克橄榄油。7克大概是多少?一枚鸡蛋大概50克,其中大约含7克蛋白质!
哈佛:橄榄油降低心脏病、癌症、痴呆症等风险
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更是发现它的医学新功效。
2022年1月10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JACC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Consumption of Olive Oil and Risk of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每天食用超过7克橄榄油,降低心脏病、癌症、痴呆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如果用橄榄油替代黄油和乳脂等,还将各种原因早逝的风险降低多达34%。
该研究数据分析发现,与从不摄入橄榄油的人相比,每天摄入超过7g橄榄油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9%,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7%,神经退行性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9%,呼吸系统死亡风险降低18%。
问题来了,如何科学地吃橄榄油?
既然橄榄油能够降低癌症死亡风险,还能改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和血脂、血糖等问题,那么 该如何科学地吃橄榄油呢?
听说橄榄油加热致癌,不能炒了吃?
可以炒!
“听说橄榄油加热会致癌,只能拌沙拉?”没那么夸张!实际上,橄榄油酸度低,烟点高,性状较其他油品更稳定,用特级初榨橄榄油炒菜,不但不易产生致癌物,而且风味好、油腻感低,安全 健康 。但是也要控制温度和火候,不要太高太大哦。
橄榄油可做调料和酱汁?
是的,混合橄榄油的调料和酱汁,非常美味,是火锅“好佐料”!
特级初榨橄榄油是做酱料最好的油脂,它可保持新鲜的色泽,更易呈现出食物的本来味道。春天就要来了,在火锅调料中加入适量的橄榄油,可以使食物口感更细腻爽滑。
凉拌菜加橄榄油,绝佳!
橄榄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将各种果蔬、香草用简单的盐、醋和橄榄油拌制,油脂清澈但闻不到一丝的油腥味,品尝的时候也会觉得非常滋润。
用于中式凉拌菜中,色泽鲜亮,风味清爽。
橄榄油+黑醋,用于烘培!
本文前头的研究提到: 如果用橄榄油替代黄油和乳脂等,还将各种原因早逝的风险降低多达34%!
很多国家,用美味的橄榄油和意大利黑醋结合直接代替黄油和人造黄油,已经成为 时尚 。味道比黄油更好,也更 健康 。
如何科学储存厨房里的橄榄油?
橄榄油最怕的是太阳的直射、氧化和温度的骤变。
未打开的大包装橄榄油阴凉处存放即可;打开的大包装橄榄油可以分装到深色瓶体的小玻璃瓶中,使用方便并能降低橄榄油接触空气的机会,避免香气流失。
存放橄榄油的周围环境温度最好是在10 左右,这样橄榄油的保质期可以达到20个月左右 ,也不用担心橄榄油的营养流失了。
橄榄油,可搭配哪些油一起吃?
既然橄榄油那么好,是不是可以多吃?我甚至看到有些肿瘤患者吃个面包都蘸着橄榄油,这倒是大可不必。橄榄油虽好,也不宜摄入太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克。 家里的白瓷汤勺,大约是两勺半到三勺的量。不能因为是橄榄油,就可以摄入五勺、六勺甚至更多。上文的哈佛研究建议每天摄入7克,余下的油量也可补充其他油。
橄榄油还可搭配哪些油?
写在最后
橄榄油虽好,切忌贪多。所有的油,要最大化发挥益处,前提是每天的总摄入量必须符合国家推荐的每天烹调用油总量25克。
参考文献
【1】Marta G F , Li Y , Walter W , et al. Consumption of Total Olive Oil and Risk of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US Adults[J].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 2021(Supplement_2):Supplement_2.
# 健康 真知计划#
开源类的期刊不知道你有了解过没,也还可以的,世界肿瘤研究,你去看看
昨(22)日,《Nature》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为治疗癌症带来了新的思路,这个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发现,「吃糖」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消灭癌张。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团队在《Nature》的网站上宣布,他们发现口服一种简单的单糖,就可以对肿瘤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这有望成为一种简单、安全的抗癌疗法,而且能用于多种癌症类型,」团队成员表示。
神奇的甘露糖(mannose)
为了快速分裂增殖,癌细胞对糖类一直有极高的需求。研究团队从这个点做为出发点,指出如果能针对癌细胞的糖类摄取需求开发疗法,就有望抑制它们的生长。
团队成员们进而开始评估癌细胞是否对所有的糖类来者不拒,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糖类是癌细胞生长的能源,但一种叫做甘露糖(mannose)的单糖,却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在甘露糖的作用下,肿瘤细胞内的葡萄糖明显增加,这说明甘露糖能影响到葡萄糖的代谢。我们知道,为了生长,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倘若只能囤积、而无法利用葡萄糖,癌细胞的生长自然会受到抑制。
动物实验也有效!
不过,细胞实验结果并不一定有临床价值,甘露糖在体外实验里,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在动物体内,它是否也能对癌症产生抑制效果?
团队成员们进一步让罹患肿瘤的小鼠口服甘露糖,随后,科学家们再往这些小鼠体内注射用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观察这些糖分能否被吸收。如他们所预期的,葡萄糖的代谢在小鼠体内也得到了显著的抑制。
在正常细胞中,葡萄糖代谢被抑制,那么在肿瘤细胞中呢?接下来,研究人员们在小鼠的饮食中添加了甘露糖,并在小鼠皮下注射入了肿瘤细胞。研究表明,摄入甘露糖,并不会影响小鼠的体重,也不会影响小鼠的健康,却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如果甘露糖和化疗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更佳的抗癌疗效。相较只服用甘露糖的小鼠,接受了联合治疗的小鼠其生存期有着显著延长。
另外,去年的研究也有指出,甘露糖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帮助有机体预防与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气喘的发生和发展,这种广泛存在于蔓越莓等浆果和其他植物中的糖,对人体有大大益处。
论北京奥运会中东西合壁的奥林匹克文化 摘要:北京奥运会百年一遇,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东方文明古国。当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遇到东方的传统体育 文化,两者就会在冲突中产生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北京奥运会, 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东方;西方;融合;奥林匹克;文化 1奥林匹克文化的概念 奥林匹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古代和现 代奥林匹克运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1]其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包括古代奥运会传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教 育、奥林匹克理想以及所有奥林匹克活动,如奥运会、大众体育、 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奥林匹克经济活动等;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 包括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及各种视觉 形象(如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帜、奥林匹克奖章、奥林匹克 招贴画、奥林匹克吉祥物、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 克格言、奥林匹克火炬、奥林匹克纪念币、奥林匹克邮票、奥林匹 克文艺表演、科学报告会和奥林匹克大众传播等)。[2] 2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深受儒 家思想影响的东方传统体育文化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1)东西方体育文化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不同,东方体育文化 是依存在农业文明下的文化;而西方体育文化是依存在工业文 明下的文化。 (2)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不同,即以古代东方朴 素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文化和以西方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文化。 (3)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东方体育文化强 调的是伦理道德、人本主义及人文精神;而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文 化强调的是公平竞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3] 3北京奥运会中东西合壁的奥林匹克文化 3.1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礼仪兴邦、感悟奥运的儒雅文化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展示东方古国的灿 烂文明,包括击缶而歌、古琴古画、汉字、艺术、戏曲、韵味、四大 发明和丝绸文明,其反映的主体内容是礼仪兴邦、儒雅文化、崇 尚科技;下篇展示中华民族的辉煌时代,包括星光、和平鸽、风筝 姑娘、千人太极和描绘新生活,它反映的主体内容是崇尚和平、 感悟奥运、体育健身、展望未来,这些都如实传达了中国思想。开 幕式中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体印刷的表现方式 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这也给本届奥运会披上了浓厚的东 方色彩。以人为本的构思和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开幕式别具一格, 其中用科技手段创造出奥运五环的升起,不仅体现了世界的美 好形象、显示了全世界对和谐的祝福与期盼,也充分展现了人文 关怀;而2008张笑脸是人心的表现,美好的心灵才能带来灿烂 的笑脸,这是人文奥运的典范创造。[4] 3.2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 从申奥成功以后,北京就把普通民众的参与作为奥运筹备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唱响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 克精神”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我与奥运同行”的活动。 目的就是要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 林匹克知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奥运活动中来。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激发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热情,无数 人投身到奥运的宣传和准备工作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 着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从96%的民众支持率,到102个国 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款近10亿元建 设国家游泳中心;从113万人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服务工 作,到火炬接力传递活动遍及神州大地。奥运会的到来,把全国 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集中展示 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5] 3.3人文奥运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民间关怀 北京奥运会是人民的奥运、百姓的奥运、生活的奥运,是以民 为本的奥运。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全民奥运、全民健 身内涵,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扩展与弘扬,也是对现代奥林 匹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奥运会的生命力在于大众的参与,以及 奥林匹克精神更加广泛的普及。人文奥运体现东方文化特别是中 华文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拓与发展。和平、和谐、和爱、和美所 包含的天人合一、以天合天、和为贵等和谐观念是对奥林匹克更 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文化的生动补充。和谐的思想,对中国、对世 界、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重要的资源性 思想价值。[6]人文奥运的宗旨,在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 会、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 3.4奥运会志愿者展现了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各界来宾的广泛赞誉。有 别于历届赛事,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志愿者数量的新纪录:在奥运 会期间共有147万名志愿者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中来,其中7 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 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全市社 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广大拉拉队志愿者在赛场为运动员加油 助威。[7]而且这些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热情而又充满活力。“他 们总是面带微笑,充满热情”,面带微笑的志愿者的确成为北京 最好的名片,他们的付出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具化与升华,志愿 精神也是公民精神的一种呈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由衷地表 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将极大地推动奥林匹克 价值观的传播。”在此之前,联合国还授予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 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各国运动 员和媒体的广泛赞誉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回赠。 3.5中国公民在奥运会上展现了成熟的体育观和价值观 在北京奥运会上,竞技体育展现的不止是残酷的捉对“厮 杀”,还有人性的温情。33岁的丘索维金娜为患病的儿子而战, 为梦想而战,最终勇夺女子跳马银牌,那一刻观众席上响起如雷 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丘索维金娜屡创奇迹的礼赞,也是向一名伟 大母亲的致敬。当埃里克·尚托拖着癌症之躯,为追逐奥运梦想 无怨无悔;当哥伦比亚运动员奥斯卡·菲格罗亚试举杠铃时竟然 7次脱手;当南非“独腿飞鱼”纳塔莉·杜托伊特在女子10km马 拉松游泳比赛中展现斗志时,在这些失败者面前,国民没有吝惜 自己的掌声和感动,这种成熟的观赛文化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关 于刘翔的因伤退赛虽是本届奥运会的一大遗憾,但遗憾的背后 展现的是国人的宽容与关爱。在那一刻,国民传递给刘翔的不是 辱骂和嘲讽,而是安慰和体恤。退赛也许让人遗憾,但比竞技更 重要的是身体,惟其如此才符合人道。当年朱建华和李宁未能如 国人期望的那样在奥运会中摘取金牌,结果他们遭到了国人的 抱怨甚至是唾弃,岁月流转,刘翔没有遭遇类似的羞辱,而是赢 得了理解、抚慰和尊敬。人性被激活,体育回归体育本身,国民理 性面对竞技体育,这是奥运让我们拥有的体育观和价值观。 3.6全民体育意识的觉醒和奥林匹克价值的提升 日本在成功举行了1964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发布了《体育振 兴法》,并把10月10日的奥运会开幕日,确定为全国体育日,这 正是对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视,日本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到全民体 育的华丽转身。[8]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有专家和网民 提议,将8月8日设为中国“体育节”,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已经给 予回应,无论结果如何,彻底而深入地推行全民体育是强健我们 国家的必由之路。 此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推行和延展了奥林匹克运 动的价值,如参与、平等、公平、公正、和平、团结、友谊、进步、开 放等,除此之外,世界政要也放软身段,忠实履行一个观众的责 任和义务,权力变得柔和的同时也体现了奥林匹克价值的提升。 3.7坚定奉行公平竞争原则 北京奥运会在推动公平竞争原则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市 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思 想,奥运会的百年历史,正是说明秉承公平竞争理念,对一切违 背公平竞争的现象进行坚决打击和斗争,奥林匹克运动才得到 健康发展。北京奥运会反兴奋剂的力度是空前的,在一万多名运 动员中,反兴奋剂检查例数达到4500例,这也是北京奥运会顺 利成功的保证。[9] 4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文化 的促进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性必然带来它的多元性或多样性,即 多元文化。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通信的发达, 地球村已扩展到宇宙空间,各国的全方位开放代替了闭关自守 的时代,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全球化有了实现的可能。[10]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次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机会,还是古 希腊文化所形成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和古老传统的中华文化的 一次雄伟交汇,它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观经过现代转换,对当代西方世界 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体现了东方文 化特别是中华文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拓与发展。和谐、和睦、 和美的和谐观是对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文化的生动 补充。北京奥运会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了中华文 明,尽显东方神韵,创造性地实现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1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体育文化既可以加强交流与融合, 也有必要各行其道、并行不悖,以呈现多元并存、精彩纷呈的世 界体育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是东西体育文化的 发展趋势。 (上接第2页) 参考文献: [1]易建取.论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现代奥林匹克文化[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7,(13)6:12-13. [2]熊斗寅.奥林匹克理论系列讲座(四)—什么是奥林匹克文化[J].中 国学校体育,2007(2):62. [3]饶云鹏,刘少英.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 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44. [4]黄会林.奥运会开幕式文化解读中国元素被鲜明地表达出来[N].人 民日报,2008-8-15(16). [5]刘颖余,李元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届影响深远的体育文化 盛会[N].工人日报,2008-8-24(8). [6]金元浦“.人文”是北京奥运的灵魂[N].信报,2004-2-16(5). [7]顾静.他们微笑被历史铭记147万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N].竞报, 2008-8-25(11). [8]王石川.后奥运时代的典藏和想象[J].观察与思考(半月刊), 2008,17:2. [9]陈剑.震撼与恢弘: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就[N].北京日报, 2008-9-1(8). [10]熊斗寅.奥林匹克理论系列讲座(四)—什么是奥林匹克文化[J].中 国学校体育,2007(2):63. [11]金元浦.人文奥运彰显中华神韵(文艺点评)[N].人民日报,2008-7- 18(16)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癌症治疗担心药物引起立即性副作用,尤其,容易被忽略的是,肿瘤治疗也可能产生心脏毒性,不管是心脏衰竭、高血压、心律不整、血栓或是冠状动脉疾病,其衍生的副作用除了增加病人死亡的风险,也大大影响生活品质。
1名45岁L小姐,于105年诊断出乳癌,积极配合化学和标靶治疗,一年后肿瘤得到良好的控制,摆脱化疗造成的恶心不适后,生活逐渐回到了轨道。然而近两星期开始出现爬楼梯气促,以及心悸而求诊。收治患者的是奇美医学中心心脏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玮婷,经过追踪惊觉血压过高,且超音波检查发觉心脏功能下降。
肿瘤治疗造成心脏毒性,恐有致死风险
张玮婷医师表示,近年来化学与标靶药物快速的进展,改善了癌症治疗的效果,并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但是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化学治疗时,专注的重点是药物的疗效,肿瘤的反应以及药物是否对病人造成立即性的副作用(如:发烧,呕吐或血球的变化),而肿瘤治疗造成的心脏毒性,不论是心脏衰竭、高血压、心律不整、血栓或是冠状动脉疾病,其衍生的副作用除了增加病人死亡的风险,也明显影响生活品质。
肿瘤心脏病学除了被美国心脏学会(ACC/AHA)评为2016年10大重点外,欧洲心脏学会(ESC)也制定癌症治疗与心毒性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准则,而肿瘤心脏病学更在各大国际会议被定为独立的一个主题,可见其国际重要性越来越高。
奇美医院国内率先「抗癌护心」跨团队,执行肿瘤心脏保护计画
有鉴于此,奇美医学中心自民国103年起由心脏血管内科领军,邀请血液肿瘤科、 *** 外科、癌症中心、营养科及复健部合作成立心脏肿瘤团队,针对乳癌以及淋巴癌首次接受Doxorubicin(俗称小红莓)化疗的病人,利用高效能的心脏超音波仪器,精密监测病人心脏功能及血氧机测量病人6分钟行走时血氧浓度的变化,并经由特殊设计的资讯架构建立完整的检查流程,及影像记录系统,于极早期探知心脏功能之异常,并给予适时之治疗。除了让医师可以放心的开立较合适的治疗外,也让病人随时能了解自己的心脏情况。
研究团队也成为台湾率先执行肿瘤心脏保护计画的团队,更拥有近三百位病人的台湾本土资料。从临床到实验室,奇美医学中心也建立产生心脏毒性之动物及细胞模型,用以探讨化疗心脏毒性的致病机转。而相关的成果除了得到心脏学会的奖助外,也获得学会论文发表第一名以及SCI期刊刊登之殊荣(Acta Cardiol Sin 2016;32:550_559)。
此研究成效除了有助于建立未来治疗病人的准则,降低肿瘤治疗所产生之心脏毒性,提升病人照护品质,更开启用早期侦测,甚至治疗病人心脏功能的契机!张玮婷医师指出,乳癌病人在治疗上面临双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呼吁 *** 建立「心脏-肿瘤科共同照护制度」。
HER2阳性乳癌易复发!标靶治疗存活率高
竟然有人得了乳癌,却还希望再严重一点?一名48岁的张小姐,年轻时就患有 *** 纤维囊肿,定期回诊追踪。不料,某次回诊时,医师一触诊,就觉不对劲,经检查,确诊为HER2阳性乳癌。尽管属于早期HER2乳癌,癌细胞尚未转移至淋巴结,但张小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上网查询后,得知像她这类的癌友,虽然在接受化疗合并标靶药物后,就能大幅降低日后复发转移风险,但健保给付仅对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她的状况并不适用。
使用抗 HER2 标靶 5 年整体存活率百分百
根据统计,台湾每年新增一万多名乳癌患者,其中1/4属HER2阳性乳癌。台湾 *** 肿瘤手术暨重建医学会理事长陈训彻表示,因HER2基因过度表现,以致预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大增,造成癌友身心承受巨大煎熬。有鉴于此,长庚研究团队针对早期HER2乳癌患者进行长达14年的追踪调查,证实淋巴结未转移的HER2阳性早期乳癌患者,在接受标靶药物治疗后, 5年整体存活率可达百分之百。
标靶药物疗效佳本土调查结果与美国研究一致
陈训彻理事长指出,随着贺尔蒙治疗、化疗以及标靶药物等癌症新药逐一问世,大幅提高乳癌病人存活率,并降低复发风险,其中以标靶药物的改善存活期程度最为明显。美国波士顿癌症中心今年在美国肿瘤医学会发表研究论文也证实,同样条件的病友、接受同样的治疗,7年存活率为95%。美国研究成果与台湾本土研究一致。
治疗重要性不亚于筛检盼健保扩增给付对象
正因抗HER2标靶药物治疗成效显著,欧美各国已将标靶药物列为HER2阳性乳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不管是否转移至淋巴结,均建议使用抗HER2标靶药物,以降低日后复发机率及死亡率。陈训彻进一步指出,受限于国内健保给付条件,目前仅有转移淋巴结的HER2阳性乳癌患者能够获得给付;大部分未转移的患者,则碍于经济因素,无能力接受抗HER2标靶药物治疗。希望健保署能适度开放抗HER2标靶药物的给付标准,扩大给付范围让更多病友受惠。
在第一篇标题为Charting a Course to a Cure”的论文中,Cell期刊副主编Robert Kruger指出Cell期刊、Cell Reports期刊、Cancer Cell期刊、Cell Systems期刊和Immunity期刊近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泛癌图谱的论文,泛癌图谱是TCGA联盟十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通过分析来自33种最常见癌症形式的11000多种肿瘤样品,它对肿瘤在人体中如何、何处和为何产生提供极为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