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冯卓发表的论文

冯卓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冯卓发表的论文

影响因子去除自引的意义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期刊的影响力。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去除自引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该期刊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避免了因自我引用而导致的影响因子的虚高。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度量了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数的比值。

冯琛发表的论文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李不言的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毕竟他是在湘雅医学院实习过一年的人,所以他的各方面实力都是非常不错的,只不过他的胆子比较小,不善于表现自己的言辞。

影响因子去除自引的意义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期刊的影响力。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去除自引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该期刊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避免了因自我引用而导致的影响因子的虚高。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度量了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数的比值。

冯建发表的论文

冯建同志多次被四川省、重庆市和永川县(市)评为先进个人,1985年荣获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6年获重庆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优秀团干部称号,1994年和1995年获重庆市优秀建委主任称号。1993年主持编制《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加大旧城改造力度至1997年基本完成旧城改造,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新城区建设基本骨架形成,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展到17平方公里。在永川市工作的部分业绩被载入《热血青春》、《跨越》报告文学集。1998年至2006年全力推进璧山对外开放工作,先后引进300余户企业入驻璧山,引资总额4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2倍,璧山县多次评为重庆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至2006年,着力打造璧山汽摩和鞋业两大主导产业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97年的29.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4亿元,工业税收占财政比重2006年达到60%以上,连续8年列重庆市考核前6名,4年获重庆市工业进步区县奖; 2000年主持编制《璧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0年至2006年主持创建了中国西部鞋都, 2006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获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西部鞋都荣誉称号; 2003年至2006年主管国土工作,改变了国土管理的被动局面, 2003年获重庆市二等奖,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重庆市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改革人物优秀奖。2004年调任南川后,着力振兴南川工业,围绕铝工业产业链,打造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26%,利税9.5亿元,增长35.5%,占财政收入70%,是重庆直辖以来南川工业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速在重庆市“18个区”中位列第2位。2007年会同重庆市委党校开展的《西部民营经济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被确定为国家行政学院课题,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级报刊登载。

在职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篇一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交通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

本论文是在导师李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王保民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管理学院能源课题组为本论文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 躁 ,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还要感谢父母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同时,还要感谢马元平同学、张乐同学、赵洁同学、王玥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爱护、包容和帮助,愿友谊长存!

篇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都云博士癫狂痴,谁解其中辛酸味。”这是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老师们以及同学、同事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要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向我的导师傅代国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博士求学路上,我的恩师对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我将铭记于胸!从论文选题、开题开始,到论文的写作、修改,直到最后定稿、答辩,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付出了大量精力。恩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那种勇于创新、不懈追求、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精神,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从恩师身上,我不仅得到了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作为一位真正的学者所必备的品质和素养。

第二,我要特别感谢师母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使我坚定继续学业的信心,使我倍感师门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我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老师们!他们精湛的学术水平、深厚的理论功底、认真负责的教学和科研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习掌握了博士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具,终身受益。感谢郭复初教授、林万祥教授、赵德武教授、樊行健教授、王治安教授、陈苑红教授、彭韶兵教授、冯建教授、杨丹教授、吕先锫教授等,如今的点滴收获都是各位老师培养和教导的结果。特别要感谢余海宗教授、毛洪涛教授、罗宏教授、马永强教授、谭洪涛教授和唐雪松教授等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你们在论文开题、写作和预答辩过程中,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第四,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兄弟、师姐妹们!他们是牟涛博士、杨秋波博士、田小刚博士、邓倩博士、王鸿博士、李洪博士、邹燕博士、吴国灿博士、张冬博士、李代俊博士、孙源博士、刘造林博士、刘永冠博士、熊永忠博士、王桂花博士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梁婷、范小超、李芝、刘春力等,他们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帮我整理资料,给我思维启发,给我不断地鼓励和肯定,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关怀!谢谢!

第五,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求学路上,我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家庭,反而是家庭所有成员甚至包括年仅九岁的儿子都在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2013年暑假的一天晚上,通宵整理资料后我精疲力竭,第二天中午我那可爱懂事且充满爱心的儿子为了不打扰我补瞌睡,亲自为我动手做出香喷喷的午饭并炒好菜后才叫我起床,我当时可是泪如泉涌!真心谢谢我的儿子!

另外,我要特别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生巩玉琼同学的帮助!感谢单位所有同事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要特别感谢同时和我进行论文写作的杨进在读博士,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一起讨论、一起加油,让我在松懈的时候,是他在对我督促,在我失望的时候,是他在给我鼓励!谢谢我的好兄弟!

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深深地祝福大家身心安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冯健发表的论文

孙秋野,孙凯,冯健编著,《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模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周瀛,李鸿儒,冯健等编著,《工业企业供电》,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冯健,付兴龙,刘浩达,李訸.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4⑴:5-10. Zhanshan Wang,Jian Feng,Chen Gang. Global stability of a class of Cohen–Grossberg neural networks with delay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2009,6(1/2): 22-49. 刘金海,张化光,冯健. 输油管道压力时间序列混沌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8,57⑾: 6868-6877.(SCI、EI检索) Wang Qing,Ba Dechun,Feng Jian. Diagnosis of the argon plasma in a PECVD coating machine[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0⑹: 727-730.(SCI检索) Fu Jie,Feng Jian,Zhang Huaguang. Robust stability of markovian jumping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C].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Singapore,2008,3630-3635.(EI、ISTP检索) Xie Xiangpeng,Zhang Huaguang,Feng Jian. A new approach to relaxed quadratic stabilization for stochastic T-S fuzzy systems[C].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Singapore,2008,571-576.(EI、ISTP检索) Dong Bin,Zhang Li,Wu Yongjian,Feng Jian,Chai Tianyou. The fuzzy control research on electrodes of electrical-fused magnesia furnace[C]. Proceedings of 2008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Yan Tai,2008,216-220. (EI、ISTP检索) 冯健,刘金海,陶洪生,季策. 基于LabVIEW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软件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8,29⑷: 395-398. 冯健,张化光. 基于小波消噪和盲源分离的信号奇异点检测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7,22⑼: 675-679. (EI检索) 冯健,宋晓龙.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分布式采集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7,28⑷: 619-621. Feng Jian,Zhang Huaguang,Chai Tianyou,Yue Heng. Adaptive natural gradient algorithm for blind convolutive source separation[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4493: 715-720. (EI、ISTP检索)Liu Jinhai,Zhang Huaguang,Feng Jian. A new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method for oil pipeline based on rough set and neural network[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4493: 561-569. (EI、ISTP检索)Feng Jian,Zhang Huaguang. Algorithm of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based on discrete incremental clustering method[J],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6,4114: 602-607. (SCI、EI、ISTP检索)Feng Jian,Zhang Huaguang,Zhang Tieyan,Liu Derong. Detection algorithm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work status evaluator[C],Proceedings of WCICA 2006,Dalian,2006,June,5479-5482. (EI检索)冯健,张化光,刘金海,孙凯,任河. 分布式网络化数据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J].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⑹: 1296-1297. (EI检索)Feng Jian,Zhang Huaguang. Diagnosis and localization of pipeline leak based on fuzzy decision-making method[J],ACTA AUTOMATICA SINICA,2005,31⑶:484-490. (EI检索)冯健,张化光. 高速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及其测量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⑻: 256-257. (EI检索)Feng Jian,Zhang Huaguang. Oil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using double sensor pressure gradient method[C],2004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Hangzhou,2004,June,3134-3137. (EI检索)冯健,张化光. 管道泄漏计算机在线检测系统及其算法实现[J],控制与决策,2004,19⑷: 377-382. (EI检索)冯健,张化光. 基于T-S模糊模型的容错控制器设计[C],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黄山,2004.5,587-589. (EI、ISTP检索)伦淑娴,冯健,张化光.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传感器自适应噪声抵消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⑺: 627-630. (EI检索)伦淑娴,张化光,冯健.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在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J],石油学报,2004,25⑷: 13-16. (EI检索)冯健,张化光,伦淑娴,王占山. 基于ANFIS非线性观测器的连续小波变换故障检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⑹: 519-522. (EI检索)冯健,张化光,伦淑娴,王占山.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⑻: 731-734. (EI检索)冯健,张化光.管道监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2003,27⑿: 41-43.

冯健,男,1963年10月生,博士学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

冯健(1975-),江苏沛县人,理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文地理》杂志编委。

出版专著和教材《城乡边界识别与动态监测》、《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城市社会的空间视角》、《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乡村转型:政策与保障》、《中国经济地理:变化中的区域格局》、《区域公共政策》等近10部。

在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Urban Geography、Regional Studies、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城市规划》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郊区居民社会空间重构:基于微观主体的视角”、“中国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空心村规划整治及其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城乡边界识别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各种省市级规划研究项目40余项。

个人及教学获奖情况:

2016年,获北京大学2016年度正大教师奖、2016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015年,获北京大学第二届产学研合作先进个人奖,北京大学、2014年,入选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2013年,获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度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1年,作为第一执笔人完成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获2010年度北京市规划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09年10月,获第10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8年,获吴传钧人文地理优秀论文二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健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叫水墨画,它的创始人是冯健一.

冯琳发表的论文

她被保送到了中传大学,大学的高材生,冯琳在校期间,还发表过自己的论文,是一位颜值与智慧并存的才女。

有很多的成就,曾经在朗诵领域获得了很多优秀的奖项,而且也是央视的一个主力。获得了最美朗诵员的称号。为母校带来了一些荣誉。在气质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8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学士学位,97年于西南石油大学(原西南石油学院)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于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讲了本科生《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环境科学概论》等课程。现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及药物发光分析的研究工作和本科《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外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论文3篇)。

  • 索引序列
  • 冯卓发表的论文
  • 冯琛发表的论文
  • 冯建发表的论文
  • 冯健发表的论文
  • 冯琳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