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
学校制定博士后出站考核的最低工作任务要求,各个院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博士后工作业绩基本条件。学校的基本要求原则如下: (1)理工医科:在站两年期间在SCI/EI/CSSCI发表(或录用)论文不少于 1 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 3 篇(对于从事应用研究为主的博士后,对论文要求可用申请专利数代替、对主要以设计应用研究为主的博士后,对论文要求可用设计作品数代替);并主持省部级以上的课题 1 项/或独立承担并完成横向课题 2 项以上/或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并基本完成横向课题 2 项/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1 项/或获得专利 1 项以上/或其它。(以上论著、成果均要求丙方为第一作者、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2)文科:在站两年期间在国内本学科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 3 篇/或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 1 部及在国内本学科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并主持省部级以上的课题是 1 项/或独立承担并完成横向课题 2 项以上/或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并基本完成横向课题 2 项/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1 项/或获得专利1 项以上/或其它。
专利对参考多少篇论文没有限制,可以参考1000篇,也可以一篇不参考(最好)。发明是个人想出来的,所以参考越少越好。关键是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必须具备,对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页数有要求,说明书不能超过300页,权利要求书不能超过30页,超过部分要多缴费。
一般来讲,不限篇数,特别是你题目上写要读多少期刊,更没有要求。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不在篇数而在其它方面:1、你所写专业里的经典文献你有没有读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综述文章,你一定要读当然也应该引用.2、你研究的专业里最新的文献看过没有,最好近五年的文献看了,再写文章.3、你投稿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你看过没有,建议也要引上一两篇.写论文不能手头上有什么文献就算数,没有就不算数,因为学术的发展不是以咱们知道与否来决定的,因此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现在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专利的背景技术参考多少篇论文都没事,但是技术问题要表述得当,个人建议只写主权利方案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可。专利发明内容的技术方案部分,可以参考论文,篇数同样无限制,但不能完全照搬论文,或者将多篇论文的方案简单拼凑,要体现创造性,即拼凑可以,但拼凑后应能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而不仅仅是原来的方案效果的简单相加,简单地说应证明1+1大于2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专利计量是以专利中的计量信息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专利的计量分析可以洞察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辨认竞争对手及其技术活动重点和实力并判断行业的竞争态势。趋势表明,专利计量将会成为信息计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应用工具。专利计量的指标现在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指标以及指标组合。我们在结合世界知名的CHI Research公司设计的指标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文献计量的相关知识”,认为应该从宏观(某领域)、中观(某公司)和微观(某专利)三个层次来设计不同的专利计量指标体系。除了专利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机构分布、被引次数、平均被引次数、自引次数等基本指标对于每个层次都适用外,每个层次有其自己独特的一些指标。1.宏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宏观的意思是从某个产业(领域)来看专利的各种分布。其独特指标有:①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尚在利用的全部专利年龄的中位数。考察该领域专利多长时间内被取代,反映竞争激烈程度。②科学的强度(Science Strength,SS):指该领域专利引用的科学文献的绝对数量。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绝对量。③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SL):指科学的强度与该领域的专利数的比值。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相对量。2.中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中观的意思是从某公司的角度来观察其专利分布。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从“所有领域”和“具体某领域”来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有领域”主要是从专利数和专利的领域分布两个指标来分析,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某领域”中的独特指标有:①及时影响指标(Current Impact Index,CII):指该公司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与某专利系统中所有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考察公司最新专利的影响。②技术强度(Total Technology Strength,TTS):该领域该公司与及时影响指标的乘积。考察专利质量,为一个加权指标。3.微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的微观的意思是指具体到某一专利个体进行计量。其独特指标主要有:①同族专利:反映该专利的地域分布。②科学力量:指该专利被引单元中科学文献的数量。反映该专利与科学文献的交叉性。③第一次被其他公司专利引用的时间:反映该专利的技术壁垒性,如果很快被引用,说明被替代的可能大,反之亦然。前述分别给出了专利计量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指标体系,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以下三点:①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是交叉的,比如专利数和专利的被引次数等,它们是专利计量的基础性指标。但是有些我们认为它最适合归属于某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便将其归属到相应的指标体系中,比如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标,虽然也可以应用到中观层次的专利计量指标,但是我们认为它最适合计量产业(宏观)专利分布,所以将其归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中。②对于具体评价,有些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不强求每个指标的数据全部得到。比如及时影响因子(Current Impact Index,CII),它要求计算专利系统所有前五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这对于一般专利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很难实现的。③微观层次的计量指标是展开其他层次计量的基础,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其渗透于其他一切专利计量中,比如高被引专利的定义和选取。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专利计量是以专利中的计量信息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专利的计量分析可以洞察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辨认竞争对手及其技术活动重点和实力并判断行业的竞争态势。趋势表明,专利计量将会成为信息计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应用工具。专利计量的指标现在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指标以及指标组合。我们在结合世界知名的CHI Research公司设计的指标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文献计量的相关知识”,认为应该从宏观(某领域)、中观(某公司)和微观(某专利)三个层次来设计不同的专利计量指标体系。除了专利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机构分布、被引次数、平均被引次数、自引次数等基本指标对于每个层次都适用外,每个层次有其自己独特的一些指标。1.宏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宏观的意思是从某个产业(领域)来看专利的各种分布。其独特指标有:①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尚在利用的全部专利年龄的中位数。考察该领域专利多长时间内被取代,反映竞争激烈程度。②科学的强度(Science Strength,SS):指该领域专利引用的科学文献的绝对数量。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绝对量。③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SL):指科学的强度与该领域的专利数的比值。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相对量。2.中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中观的意思是从某公司的角度来观察其专利分布。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从“所有领域”和“具体某领域”来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有领域”主要是从专利数和专利的领域分布两个指标来分析,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某领域”中的独特指标有:①及时影响指标(Current Impact Index,CII):指该公司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与某专利系统中所有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考察公司最新专利的影响。②技术强度(Total Technology Strength,TTS):该领域该公司与及时影响指标的乘积。考察专利质量,为一个加权指标。3.微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的微观的意思是指具体到某一专利个体进行计量。其独特指标主要有:①同族专利:反映该专利的地域分布。②科学力量:指该专利被引单元中科学文献的数量。反映该专利与科学文献的交叉性。③第一次被其他公司专利引用的时间:反映该专利的技术壁垒性,如果很快被引用,说明被替代的可能大,反之亦然。前述分别给出了专利计量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指标体系,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以下三点:①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是交叉的,比如专利数和专利的被引次数等,它们是专利计量的基础性指标。但是有些我们认为它最适合归属于某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便将其归属到相应的指标体系中,比如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标,虽然也可以应用到中观层次的专利计量指标,但是我们认为它最适合计量产业(宏观)专利分布,所以将其归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中。②对于具体评价,有些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不强求每个指标的数据全部得到。比如及时影响因子(Current Impact Index,CII),它要求计算专利系统所有前五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这对于一般专利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很难实现的。③微观层次的计量指标是展开其他层次计量的基础,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其渗透于其他一切专利计量中,比如高被引专利的定义和选取。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专利的背景技术参考多少篇论文都没事,但是技术问题要表述得当,个人建议只写主权利方案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可。专利发明内容的技术方案部分,可以参考论文,篇数同样无限制,但不能完全照搬论文,或者将多篇论文的方案简单拼凑,要体现创造性,即拼凑可以,但拼凑后应能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而不仅仅是原来的方案效果的简单相加,简单地说应证明1+1大于2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
一般来讲,不限篇数,特别是你题目上写要读多少期刊,更没有要求。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不在篇数而在其它方面:1、你所写专业里的经典文献你有没有读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综述文章,你一定要读当然也应该引用.2、你研究的专业里最新的文献看过没有,最好近五年的文献看了,再写文章.3、你投稿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你看过没有,建议也要引上一两篇.写论文不能手头上有什么文献就算数,没有就不算数,因为学术的发展不是以咱们知道与否来决定的,因此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现在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专利对参考多少篇论文没有限制,可以参考1000篇,也可以一篇不参考(最好)。发明是个人想出来的,所以参考越少越好。关键是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必须具备,对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页数有要求,说明书不能超过300页,权利要求书不能超过30页,超过部分要多缴费。
是实话,不想宣传中的那么高。尤其是我们的制造业。
是。我国食品领域论文发表量、论文引用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我国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产值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2%,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7万亿元。我国食品科技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科技部监测统计显示: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提高迅速 《科学时报》北京3月20日讯(记者)科技部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其对全国各地区科技进步的监测统计结果。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迅速提高,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经费提高,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项目申请数量上升及高技术产业化增加值等几个方面。 据介绍,2000年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达89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其中国家财政科技拨款57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2.14%;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为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近50%,占总销售收入的1.69%,出现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竞相增长的局面。 科技经费增长造就科技产出丰收。2000年我国科技界共发表科技论文18万篇,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际科技论文近5万篇,占当年世界论文总数的3.6%,使我国从第十位跃居第八位,首次超过俄罗斯和西班牙,取得历史最好位次。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和次数也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24.6%。 技术创新成就喜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3种专利的批准量空前高涨,达9.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批准量为6177项,为上年的2倍。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8亿元,增长了28.8%,在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保证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良好增长势头。 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据调查,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1%;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由上年的1.71吨/万元下降为1.44吨/万元,使环境保护取得较好成绩。此外,我国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由上年的5.9台提高到9.7台,固定电话用户1年时间翻了近一番,互联网用户也大幅增长。 科技部主持本项监测统计工作的负责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监测数据也反映了一些隐性问题。在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有所下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进步一等奖项连续几年空缺;科技进步主要依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强力拉升,中西部一些地区与发达地区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科技部有关发言人强调,此次监测结果是科技部开展的首次调查活动,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有利的改进措施,全面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002年,科技部将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为地方拓展科技发展空间指出方向。 此次监测统计覆盖了除北京市和山东省外的全国1026个市、县、区,数据经过反复核对和抽查,基本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态势:科技实力愈强、科技投入愈大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愈快,科技实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科技部的监测统计工作也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促使他们把地方科技工作落在实处。
马云愤荅,中国的统计数据什么时候淮过。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