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论文发表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经民政部批复的全国性一级学会,2014年11月末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由光学、光学工程及其交叉学科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是非营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团。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简介:

1997年,在我国光学界泰斗王大珩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光学工程”列为工学一级学科。

作为一门理工交叉的学科,光学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如今光学工程已发展为以光学为主,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兴学科分支,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学与光纤传感、光探测、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热成像、光电测量、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

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这些分支不仅使光学工程学科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

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春、上海、北京、合肥等地的科研单位就开始激光技术的研究,70年代武汉开展了光通信技术的研究,90年代,激光加工、光存储、光通信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在我国光学界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倡导和带领下,在国家“86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彰显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型光学工程先后完成,造福人民生活的光学产品实现产业化,我国光学技术和产业规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

尤其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己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截止2013年,我国在光学工程领域己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属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中心数十个。

在全球光学工程技术及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且光学工程领域产业规模也已达到千亿元以上。

2014年国家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强国梦想”的精神,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大力推动和发展光学工程事业。

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尖端光学工程人才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想,并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金国藩院士、张履谦院士、杜祥琬院士、庄松林院士、姜文汉院士、龚惠兴院士、王家骐院士、许祖彦院士、姜景山院士等。

30位光学界德高望重的院士联名倡议,由国家民政部提出申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这是继王大珩院士提出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以来,我国光学工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基于原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成熟的工作团队和专家资源,走过40多年发展历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举办过百余次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有举办国际光电展览会、进行特色工程化和产业化对接洽谈活动的经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有多年友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秉承“创新、协同、求真、务实”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光学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注重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与工程应用。

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光学工程领军人才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含金量很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经民政部批复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立于2014年1月15日,是由光学界科技工作者、工程应用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法人资格。

长期从事应用光学技术研究,曾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995”高新工程专项、“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光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在薛鸣球院士、史光辉研究员指导下,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得到王大珩院士等高度评价。又在王大珩院士、翁志成研究员指导下,提出了“光学系统技术经济公差理论”,论文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收入“里程碑丛书”,在美国出版发行。成果得到广泛应用,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二是在武器动态性能测试方面,带领团队研制成功“火控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和“激光压制与报警性能测试系统”。其中火控性能测试指标优于美国“试验操作规程”要求,成果入选了国军标,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定型的武器参加了2014年“和平使命”五国联合反恐军演和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其三是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方面,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两代机载光端机和“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强干扰下高速率双动态激光通信,其中飞机间高速率(2.5Gbps)激光通信距离高于国外报道的最好水平,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室内实验成功,鉴定会评价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具有原创性”。除了上述三项国家科技奖(均排名第一)外,还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部省级科技一等奖9项(7项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18项排名第一);出版学术著作9部(2部排名第一,为科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学术论文342篇(四大检索收录212篇)。[1][2]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1987年至今,分别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B》]、《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国物理C》]、《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量子电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量子光学学报》、《光散射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激光技术》、《应用光学》、《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内外3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其内容涉及:激光物理学,高斯激光束光学,量子光学,量子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技术与量子态工程,量子信息动力学,量子通信与量子光通信,量子宇宙学,瞬态光学与光子学,以及科学哲学和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以上论文中的多数论文分别被世界著名科技情报检索系统SCI、EI、CA、SA、AJ、JI、UIPD、IC、INSPEC和РЖ、以及国内检索系统CSCI、CSCD、CSTPI、CSTPCD、《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和《全国报刊索引》等20余种检索刊物总计收录600篇次以上,被国内30余种专业学术书刊总计引用3000篇次以上。

周立伟(1932.9.17--)男,汉族。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诸暨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6年获前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校科协主席、博士生导师等职。研究同心球系统与移像系统的电子光学、阴极透镜空间像差理论、宽电子束聚焦普遍理论、动态光电子学及时间像差理论、电子光学空间与时间传递函数、成像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建立了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为我国微光夜视行业由仿制走上自行设计研制、自主开发开辟了道路。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5部。专著《宽电子束光学》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等。1984年和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全国兵器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被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生活周立伟,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制药工人的家庭。幼年时求学于上海培正小学、湘姚中学和高桥中学,1948-1951年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习。周立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他亲身经历了沦陷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直到上海解放,对新、旧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强烈的感受。上海解放前,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学期间,他在地下党引导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后,他成为第一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抗美援朝时,他踊跃报名参军,后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1951年7月,他被分配到上海公私合营华通电机厂工作,任技术员,他工作积极,努力钻研技术。当时还不到20岁的他,在电表车间搞技术革新时,创造性地研制了一种绕扁平线圈的绕线机,提高工效7倍。上海《劳动报》为此专门作了报道。在厂里他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要求上大学充实自己。组织上满足了他的愿望。1953年,他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分配到仪器系军用光学仪器专业学习。在校五年期间,在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和党组织的引导下,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工作积极,担任过团支委和班长等职务。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负责筹建夜视技术专业。他满腔热情投身于新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写出了《电子光学理论和设计》等教材。1962年11月,他被派往苏联留学,在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学院电物理系学习。留苏期间,他主要研究静电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子光学和阴极透镜的像差理论。整整三年半,他以惊人的毅力探索像管电子光学前沿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4月,他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获苏联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5月,他刚回到母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71年,他被下放到河南驻马店“五七干校”劳动,后随干校迁到北京大兴县庞各庄。1972年回校后,他一方面主持夜视技术教研室工作,组织专业教师为工农兵学员上课;另一方面参加国家夜视技术的攻关会战,主持研究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电子光学系统计算与设计。1973年与1974年,他两次被派往荷兰和英国考察像增强器技术。1978年,他率团参加在英国伦敦由帝国理工学院召开的国际光电子成像器件学术会议和由兰克集团召开的电子成像国际会议。在国际光电子成像器件学术会议上,他发表了《电磁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子光学》一文,得到了高度评价,为他日后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1978年以来,有好几年时间,周立伟感到年轻时代思考过的种种问题和想法在脑海中翻滚,抑制不住对科学研究的冲动和创造的渴望。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理论,他站在新的高度,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作了科学总结并汇入自己的学术新见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概括、总结与提高;在张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曲轴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的完整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宽束电子光学。专著《宽束电子光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荣获1994 年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995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对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电子光学系统设计与计算,周立伟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内夜视技术领域研究所和工厂均使用由他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软件包设计各种变像管和像增强器。他的研究为我国微光夜视行业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研制、独立自主发展开辟了道路,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4年由于“在电子光学研究独树一帜,有些技术理论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周立伟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升为教授。自1978年以来,周立伟发表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和专著等200余篇(部),据1999年统计,有140余篇次被检索系统收录。专著有《宽束电子光学》、《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周立伟电子光学学术论文选》、《一个指导教师的札记》以及《目标探测与识别》(主编)等。他曾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技改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等重大奖励。周立伟在国内外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多次被邀请讲学,作学术报告,主持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他曾担任中俄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光电子成像与探测国际会议主席和亚洲光子学国际会议的国内委员会主席,四次被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聘为SPIE论文集第1982、2898、3561、4925等卷的主编和分会主席,1994年、1995年两次被美国国际科学基金会(ISF)聘为电子光学学科评委。1992年他当选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自1999年起,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物理研究所谢列夫院士邀请他共同合作进行有关飞秒电子光学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支持下,2003年,他与谢列夫院士开始第二轮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周立伟1983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聘为全国第二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今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学院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夜视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夜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国防科技名词大典》副总主编等。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防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兵器工业科技奖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兵工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应用光学”、“红外与激光工程”、“中国工程科学”、“Chinese Optics Letter”等学报和期刊的编委以及“光学技术”名誉主编、“红外技术”编委会副主任等。此外,他还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等。周立伟德业双馨,诚以待人,严于律己,为人谦和,治学严谨。在45年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生涯中,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个人经历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1946-1948年 在上海高桥中学学习。1948-1951年 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学习。1951-1953年 任公私合营上海华通电机厂技术员。1953-1958年 在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学习。1958-1962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助教。1962-1966年 在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学院电物理系研究生。1966-1980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助教、讲师。1980-1984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副教授。1983年—至今 任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今 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99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学工程期刊

1.物理学报 2.发光学报 3.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4.光学学报 5.光子学报7.量子光学学报 10.中国激光 1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3.物理 14.波谱学杂志 19.光散射学报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技术 应用光学2.光电子、激光 4.红外与激光工程 5.电波科学学报 6.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0.激光与红外 14.红外技术 17.光电工程 18.微波学报 19.激光技术 2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4.激光杂志

可以上光学期刊网查看,上面囊括了国内光学相关的所有期刊。

《光电工程》就不错刊名: 光电工程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501XCN: 51-1346/O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光电工程曾用刊名:光学工程创刊时间:197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光学工程 (Optical Engineering ) ,回溯至 1990 年。生物光学期刊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回溯至 1996 年。电子成像期刊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回溯至 1992 年。微印刷、微制造和微系统期刊 (Journal of Microlithography, Microfabrication, & Microsystems) , 2002 年创刊。应用遥感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 2007 年创刊。纳米光子学期刊 (Journal of Nanophotonics) , 2007 年创刊。

光学工程投稿

光学精密工程投稿难度小。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光学精密工程》杂志可直接登录光学精密工程的官方网址(在浏览器可找到网站地址)填写信息后一键投稿,方法简单便捷。《光学精密工程》是1959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光学机械》,月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

相关论文的发表,要看具体论文内容适合哪个刊物,同时也要看发表文章的目的。如果是用来评职称,那就要看职称文件对杂志的要求。如果只是要求省部级以上刊物,那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就是有钱没处花了。如果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那么发表在再好的普刊上,也是没用的。

你在哪?在北京的话,可以去国图的电子阅览室下。外地大城市也应该有类似的场所。先上中国期刊网查查你要的论文吧。

要看你所做的工作倾向于实验测试还是理论分析,个人认为仪器仪表与精密工程倾向于理论模拟类的文章,而光电子激光则较为注重实验,所以三者之间不存在可比性。仪器仪表学报拒稿很快,我所知道的最短的记录是交了300块审稿费后10天。但“仪器”与“精密”之间大概还是“仪器”比较容易,审稿应该是光电子激光最慢,有人最长等了五个月的。

光学工程征稿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米光学02星。12月27日晚,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成功接收到地面系统传输的第一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收到数据后,经波段配准、正射纠正、融合等处理,成功制作了真彩色融合影像产品。初步结果表明: 影像清晰、纹理特征丰富,影像质量良好 。

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主持建造5米光学02星,对该卫星工程建设负总责;国土卫星中心作为该卫星工程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卫星主要载荷为1台可见近红外相机、1台高光谱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可有效获取115公里幅宽的9谱段多光谱数据、60公里幅宽的高光谱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其中全色谱段空间分辨率可达2.5米、多光谱为10米、高光谱优于30米、热红外优于16米。

目前,多光谱相机已成功获取数据,高光谱相机预计在 2022年2月开始成像 ,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定量化调查监测能力,支撑及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管提供数据保障。红外相机预计也将在2022年2月开始成像,可为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综合遥感监测评估提供数据保障,支撑行业监管。

下一步,国土卫星中心将进一步履行好法人单位职责,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在轨测试工作方案安排,牵头做好5米光学02星在轨测试,为卫星在轨交付顺利投入业务使用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市县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加快高光谱等新型载荷数据及应用技术推广。

初审:张艳玲

复审:宋启凡

往期推荐

资讯

《测绘通报》2022年广告全面招商

5米光学02星成功发射 自然资源质量生态监测再添利器

荐书 | 《CGCS2000坐标转换》

重大调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拟新增6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

会议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UPINLBS 2022)国际会议(一号通知)

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等6位著名科学家获“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预通知

第一届深度学习与地球科学专题研讨会

《测绘学报》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许智宾:双目视觉与惯导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李帅鑫:面向点云退化的隧道环境的无人车激光SLAM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詹智成:用于智能驾驶的动态场景视觉显著性多特征建模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邵晓航:语素关联约束的动态环境视觉定位优化

《测绘通报》

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新技术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图像全站仪及图像测量发展与展望

《测绘通报》2021年第11期目录

《北京测绘》

《北京测绘》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下)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上)

《北京测绘》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1期重点论文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0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9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1期佳文推介

专刊征稿: 社会 感知与地理大数据挖掘(征稿中)

《测绘工程》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6期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火卫二地形地貌探测综述

《卫星应用》

综述 | 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LiDAR专刊发布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第一次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Stefano TEBALDINI et al.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精选论文

《测绘学报(英文版)》专刊征稿 | 地图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教育:理论与实践

《Satellite Navigation》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牛小骥教授:用半解析法分析GNSS/INS在铁路轨道测量中的相对精度|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

《自然资源遥感》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自然资源遥感》征稿:“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 健康 遥感监测”专栏

摘要 |《自然资源遥感》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JGSA国际期刊2021年第5卷第2期论文摘要

投过,但我的文章没进SCI哈哈。往届应该同今年一样,选取优秀文章推荐至SCI特刊。你想投稿的话,可以仔细看看网站信息,或是先咨询会议方∞

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通知根据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种类。你写通知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结构拓扑优化的回顾和展望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程耿东院士

时间:20xx年10月13日上午10:00

地点:开元校区图书馆406会议室

主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程耿东,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协会主席,曾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协会大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三、四、五届顾问组顾问及制造与工程领域召集人。历任力学学报(中、英文版)、计算力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及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等杂志编委,国际杂志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EngineeringOptimization, Computers & Structures, Probabilistic Mechanics编委或执行编委。

程耿东院士长期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著有论文200多篇、著作三部、译著二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次(1992,20xx),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报告内容提要:程耿东院士将回顾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历程,指出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难点,总结不同拓扑间连续变换时的连续性问题及其求解算法和理论,并对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xxxx:

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光学领域研究热点。得益于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为医学领域提供并将继续开拓为追求人类健康所期望各种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医学仪器。召开本次讨论会,正是基于这样交流需要,邀请各位在光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一定成就专家学者,回顾总结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成就,同时积极展示最新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探讨今后发展方向,促进该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希望您届时光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1、宣读学术论文;2、交流教学和科研经验。

二、 出席会议代表应向大会提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三、 会议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代表自负。

四、 接到会议通知后,请即向会议筹备组寄回登记表(电子邮件或传真均可,

会议开前三天没有寄回登记表,即视为不出席会议,不再安排食宿)。

五、 会议时间:

六、 会议地点:

七、 代表登记表和会议论文投稿邮箱:*@*****

八、 联系电话:000-‐00000000(人名);传真:000-‐ 00000000

附:会议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国籍 主要职务

联系电话 往返抵离时间

备注:

一、会议通知分类

通知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布告形式贴出,把事情通知有关人员,如学生、观众等,通常不用称呼;另一种是以书信形式,发给有关人员,次种通知写作形式同普通书信,只要写明通知具体内容即可。通知要求言简意赅、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二、会议方案结构

(1)标题

规范写法应由召开单位、事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类别(方案)“三要素”组成。个别情况有省略会议召开机关(发文机关)。

(2)正文

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在开关之前,有要写明方案送达机关。属于要送上级机关批示,就写送达上级机关名称,属于要下级知晓、发给与会机关或个人,则写下级机关名称。开头部分应写明制文(开会)原由、单位、会议名称、会议时间、地点、会期等,大致相当于一般专题方案中“指导方针”、“总体设想”部分。会议方案主体部分,要写出会议宗旨、规模、议程、做法和准备情况,相当一般方案中“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三项。结尾语部分写作,要根据会议方案性质而定,属下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可写上类似请示报告结尾用语。如:“以上方案,当否,请批示”。

(3)签署发文机关、日期

属上级机关“指导性”方案,多将日期标示在标题下,发文机关在标题中标明,不另外落款。

(4)不同季节有不同风景,不同季度有不同商务会议需求,过去企业在组织会议时,对于会议地点和会议形式总是绞尽脑汁四处寻求而不得其法,针对这种需求,首次将在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推出不同季节商旅会议精品方案会展,为企业提供最佳适合时令商务会议解决方案,同时向企业推荐最合适商务会议服务提供商。

由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定于20xx年9月27日—29日在四川绵阳市召开,欢迎广大从事物理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A 高温气体与复杂流体物理力学

B 物质和表界面物理力学

C 高压物理力学

D 激光物理力学

E 空间环境效应物理力学

F 多尺度物理力学

二、会议投稿

凡与上述专题相关,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投稿。部分稿件将推荐在《力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详细摘要(来稿请用Word文档编排,摘要内容不得少于400字,不超过一个A4页面,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同时注明报告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论文报告形式,并在右上角注明专题代号)最迟请于8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电子邮箱:

本次会议将进行优秀青年报告评选。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参会代表可提交近期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参加评选,投稿时请附上两名专家的推荐意见。

三、报告形式

本次会议设口头报告和学术海报展示两种报告形式,请参会嘉宾根据会议要求进行准备:

1、口头报告请报告人自备PPT、自定版式和格式。大会邀请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40分钟,分会邀请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30分钟,一般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15分钟。

2、学术海报由参会嘉宾按A0规格(0。841x 1。189 m或0。8x 1。2 m)自行进行准备,彩色打印并携带至会场。

四、会议安排

1、报到时间:20xx年9月27日9:00—18:00

2、报到地点:绵阳市长虹国际酒店(地址: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广场西街北段89号;电话:)

3、会议时间:20xx年9月28日—29日

五、会议费用

1、会务费:1500元/人,学生1200元/人。

2、食宿: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标准间(290元/天),单间(370元/天)。

五、交通方式

各交通中心到长虹国际酒店的交通方式:

1、绵阳火车站:距离约5公里,乘2路、15路、71路、801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或者乘坐出租约15元,另外,绵阳有Uber专车可以使用。

2、绵阳机场:距离约10公里,打的约20元。乘302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

3、成都机场:距离约140公里,乘坐双流机场—绵阳平政车站大巴,全程2小时,在平政车站:坐60路至火车站,转乘2路、15路、71路、801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

4、成绵高铁成都机场站:乘坐双流—绵阳高铁,全程约1小时20分钟;或者乘坐成都东—绵阳高铁,全程约1小时,在绵阳火车站下车。(乘坐双流—绵阳高铁的话,您最好提前1周订票)

六、联系方式

扩展阅读:

学术会议简报范文

x年x月x日 xx学术会议暨继续教育学习班隆重召开。会议由xx医学会呼吸专委会主办,xx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承办。

本次大会是重庆哮喘联盟成立五年来第三次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为“重症与难治性哮喘:未能满足的临床需要”,会议共设9个专题,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候任主任委员xx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xx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xx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xx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重庆42家医院,150多名呼吸届同行参与会议。会议开始,大会主席、重庆哮喘联盟组长、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xx教授发表了热情、简短的致辞。随后,各位专家就重症哮喘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过敏性与非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支气管过敏性肺曲菌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经验、哮喘个体化治疗的进展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重庆呼吸医师对重症与难治哮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会议简报写作要点

会议简报通常由报头、报身(正文)、报尾三部分构成:

(1)报头

同其它简报一样,多有一套专门设计的固定版式。上面正中用醒目大字标明简报名称,报名下面要标明编印机关、印发日期、编号。简报名称可由会议会称和文种类别(简报)组成,也有的'只标“会议简报”字样。编号常用括号标在标题正下方靠近标题的地方。

(2)报身

又称正文,是会议简报的主体。

会议简报正文的写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通常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为综述法。由编者采集各方面的言论、意见加以概括而成,相当于一份会议的综合报道,将会议的进程、出席情况、会议的发言和议程一一摄人,全面加以反映。

第二种是重点报道法。重点反映会议的某个重要报告的内容、小组讨论情况或一个与几个人的发言等。

第三种为摘要法。摘录代表发言的概要,供与会者参阅。

(3)报尾在简报最后一页的下方,注明主送单位或个人姓名、抄送单位、增发单位和印发份数。

会议简报的编写,要求及时、简明,抓住具有指导意义、能引导会议健康发展的内容加以报道。当然,涉及各级机密事项的内容不应随意报道。

各有关部门:

一一为做好20xx年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请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本单位的申报工作,于20xx年10月20日(周五)前将填写完整的《20xx年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汇总表》(每学院1份)、《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申请表》(表格中“国际交流合作处”以上相关部门意见都要填写)和所申报会议的请示报告(每会议1份),由学院外事干事统一交到国际交流合作处。

一一所有申报材料需提交电子版存档,电子文档的提交要求如下:

(1)每个学院一个压缩文件夹,以学院名字命名;

(2)汇总表的命名:学院名称-汇总表

(3)请示报告的命名:××会议-请示报告-学院会议负责人

如:20xx北理工斯威本论坛-请示报告-国际处张某某

(4)申请表的命名:××会议-申请表-学院会议负责人

如:20xx北理工斯威本论坛-申请表-国际处张某某

联系人:刘艳红 电话:4207

地址:2号办公楼138室

电子邮件:

附件:

1.《20xx年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汇总表》

2.《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申请表》

3.会议请示报告模板(请联系本学院外事干事)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xx年9月21日

根据xx委员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xx工程热物理第二十二届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xx年5月下旬在xx省xx市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稿范围:

(A)工程热力学

(B)传热传质学

(C)燃烧学

(D)热流体力学

(E)热物性与热物理量测技术

凡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科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有关能源及其综合利用、热能工程、制冷、热泵、蒸汽动力工程、内燃机、涡轮机、压气机、热物理量测及计算技术等方面论文均可投稿。

2.应征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明确、数据准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

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各种符号参照我国通用的符号。

在稿件的左上角请注明论文所属的大致类别(按征稿范围中所列分类A、B、C、D和E进行标注,例如属“燃烧学”的论文,注以“C”)

3.论文总篇幅包括250字左右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不超过6000字。

来稿请用电子版。所投稿件录用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4.经专家评审录用的论文将由研究会统一编号,并通知作者统一的打印格式。研究会将作者寄回的打印稿,统一制版、印刷、出版论文集。

5.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书籍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恕不接受,来稿不能一稿两投。

6.征文截止日期为20xx年4月15日(以稿件投寄邮戳日期为准)。

7.应征论文请电子邮件发至(e-mail)xxxxx

学会秘书处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在稿件末尾写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家庭与办公室电话或移动电话号码,以及E-mail 地址。

8.经评审录用的论文将于20xx年4月30日前通知作者,并寄发有关论文打印的要求和格式。

9.在会上宣读的论文,经专家评审后的优秀论文,将推荐给本会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热科学与技术》学报发表。

xx委员会

20xx年x月x日

  • 索引序列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论文发表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 光学工程期刊
  • 光学工程投稿
  • 光学工程征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