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山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全国

中山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全国

发布时间:

中山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全国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中山大学2022年出版论文数量变少,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山大学可能减少了对外宣传。由于学术研究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如果宣传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的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校教授的人数可能有所减少,这可能影响到学校论文的出版数量,因为教师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减少,或是学生数量减少导致研究项目的减少。第三,学校的研究项目质量不够理想,缺乏启发性和原创性,这也可能导致出版论文数量的减少。而对于中山大学看来,对于高校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研究论文的数量,更是学术质量的提高,增加优秀的论文产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鼓励教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科学探索,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并完善研究机构,以及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管理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院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其中: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中山大学发表论文数量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其中: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2001年,学院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创新”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学院的“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培养的博士生王曦的博士论文《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获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教师宋海清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组织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评奖中被评为第一名,成为该奖项设立30多年以来唯一获得该奖的亚洲人;2007年,学院培养的博士生徐现祥的博士论文《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获当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2009年,学院培养的博士生杨子晖的博士论文《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获当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学院傅科、杨子晖副教授分别入选教育部2010、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学院王曦、姚益龙教授获得2011国际社科基金资助,8位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个项目获教育部项目立项,8项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曙光教授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报告分别收入2011年第37期、96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2年,学院获科研立项82项,其中纵向立项46项,横向立项38项,国家自然科学立项15项。2007年-2012年,发表论文共1599篇,其中英文刊物245篇,被SSCI/SCI/EI/ISTP收录170篇,中文刊物1354篇,其中中文一类刊物61篇。2012年,施俊琦教授的论文Linking subordinate political skill to supervisor dependence and reward recommendations: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被全球一流商学院认可的顶尖学术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录用。2012年,柯昌霞、牛保庄、严鸣、周先波、徐信忠、连玉君、王美今、林建浩、杨子晖、鲁晓东、张莉、李捷瑜、徐现祥、聂海峰、陈浪南等教师在中文一类、英文A类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共19篇。 院徽 院徽原为岭南大学校徽,始用于一九一一年,由已故岭南中学校长司徒卫先生设计,色彩鲜明,图案简单,为岭南大学由怀士堂北望之风景: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小径通幽,江边荔枝树葱郁繁茂。校徽中的山、水及小径,各具深远意义。白云山为岭南名山,雄居南粤,象征人生的最高理想。珠江为东、西、北三江总汇,源远流长,象征岭南的悠长教泽。树象征事业,每年夏季,荔枝树硕果累累,象征岭南人“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宏志。小径则指向前程。岭南教育旨在开辟人生的光明前途。或登白云之颠,北望五岭,或浮珠江之水,远涉重洋。每一岭南学子,均循此途径,不懈努力奔前程。岭南校色是红与灰,即“殷红如血,深灰似铁”,象征坚强忠义。本着红灰精神,岭南人前进不已,开发万世鸿基 。 院歌 岭南凯旋歌勇猛红灰狮子红灰狮子高飘岭南旗岭南大学Lingnan Will Shine 岭南晚歌南大一家亲今我等在岭南我爱岭南毕业歌别母校歌Welcome Back To lingnan 学生会 岭南(大学)学院南校区学生会成立于1994年,后来岭南(大学)学院学生会珠海校区学生会成立于2001年。二者统称为岭南(大学)学院学生会。学生会举办有迎新晚会、院运会、足球联赛、女生节、男生节、体育节、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大赛、博雅知识竞赛、送旧系列活动、经济文化节、穗港交流活动等品牌活动 。 团总支、研究生会 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成立于1995年。共设10个部门,其中分管党团工作的职能部门有:组织部、实践部、宣传部;主管学术、文体、心理、职业、组织和公益的职能部门有:秘书处、外联部、学术部、文娱部、体育部、资管部和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LVA)。研究生团学联在内部建设、学术交流、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志愿者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岭南大师讲堂、迎新晚会、体育节、模拟招聘等等 。注:图册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岭南通讯社 岭南通讯社成立于2003年,是南校区团工委直属的校级社团,社团主要成员均由岭南(大学)学院的本科生组成,主要负责出版院刊《岭南学子》、报道学院活动。岭南通讯社珠海分社成立于2012年9月,前身为岭南通讯社珠海发展部。分社负责学院珠海校区各大活动的新闻采风工作 。 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 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Lingnan Volunteer Association,简称LVA)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致力于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学生组织。截至2012年,共举办公益活动112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超过5500人,服务人群更是超过62000人次 。 岭南大使馆 岭南大使馆成立于2011年4月,是一个服务型团体,包括领事部、内务部和技术部。在寒暑假和高考期间组织,岭南大使馆会开展一系列中大岭院招生宣传活动,宣传范围覆盖了广东省各所知名中学以及全国著名中学。而在期末和暑假期间,岭南大使馆负责网络迎新,利用多种网络媒介从生活、学习、社团等多个方面为新生们答疑解惑,力求更好地为新生介绍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同时竭力地为新老岭院学子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

中山大学cns发表论文数量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内吞机制;脑缺血预处理上调神经保护蛋白的机制研究;多聚磷酸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谷氨酸对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核的功能影响;星形胶质细胞为靶点阐明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神经元发育相关蛋白(NDAP)的功能研究;开发高灵敏度的分子检测和临床诊断方法。 于常海纠正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理论,该发现改变了对中枢神经代谢的认识和研究方向。首次确认丙酮酸羧化酶在神经元代谢功能上的重要地位。还发现曾被认为仅存于神经元的14-3-3γ蛋白也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并产生保护作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其发现的星形胶质细胞内的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核肿胀现象,是星形胶质细胞特有功能反应,为胶质细胞功能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于常海发明无需生长因子的原代培养神经元的方法,成为体外研究神经元的理想模型。创建了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模型,模拟脑外伤和瘢痕形成的胶质细胞划伤模型,阐明了在老年痴呆、脑外伤等神经退化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及修复机制。其创立的体外缺血缺氧模型,为研究脑中风、脑缺血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 于常海创建的电场辅助杂交芯片技术平台,在保留生物芯片高通量优势前提下,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灵敏度和降低了成本,且不需专业人员操作,检测全自动化,使生物芯片真正能在临床和传染病检测诊断上推广。创建了廉价、便携的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检测平台,使基层、边远地区的分子基因检测成为可能。创建增强型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平台,使早期病毒感染检测成为可能。 发表论文共计16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和Nature biotechnology 等期刊,影响因子总和达550;主编了4部编著,其中担任主编的Neuronal-Astrocytic Interactions: Implications for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CNS Function已成为十多年来星形胶质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参考书;担任多个学术刊物,包括《Glia》、《Neurochemical Research》、《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Neuroscience Bulletin》和《生理科学进展》等的编委。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大学2015年的排行榜。报告公布的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36所大学入选2015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 就排名看西交大第17名,中国一流大学;兰大第36名,中国高水平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在兰大之前。 报告显示,1998-2014年全国共有68所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323篇论文。其中清华大学发表CNS论文全国最多,共60篇,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CNS论文排行榜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充分体现出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和一流学术研究水平。北京大学31篇,名列第二;复旦大学22篇,位居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篇,位列第四;中国农业大学15篇,列第五;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各11篇,并列第六,西北大学10篇,名列第八;上海交通大学7篇,位居第九;大学、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各6篇,并列第十。 就论文数量看西北大学是西北王,排名第8。

中国大学cssci论文发表数量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cssci的排名高仅就国内而言,cssci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国内学术水平的巅峰了,但如果放眼国际学术界,公布了全国高校CSSC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 我校 2019年度CSSCI期刊论文发表量为755篇 ,在全国高校排第 17 位,在全国师范类高校排第 4 位。

孙丹丹。在2020到2021年四川发表最多;论文的学者是孙丹丹,一年的时间发布了六篇论文,最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是《人类与自然》。

全国大学论文发表量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各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如下:1. 中国:617,000篇2. 美国:416,000篇3. 印度:135,000篇4. 日本:103,000篇5. 英国:97,000篇6. 德国:96,000篇7. 韩国:75,000篇8. 法国:63,000篇9. 加拿大:43,000篇10. 意大利:42,000篇其中,中国以远超其他国家的数量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美国虽然在总数上落后于中国,但其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依然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他国家的SCI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说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加速。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的态度和努力,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世界范围内总共有41,642篇SCI;在全球共41,642篇SCI撤稿中,国内有19,421篇,高于第二位美国的5,607篇。其他主要国家数据如下: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印度,分别是收录了3.3万篇、2.8万篇、2.4万篇、2.2万篇、1.6万篇和1.2万篇。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 索引序列
  • 中山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全国
  • 中山大学发表论文数量
  • 中山大学cns发表论文数量
  • 中国大学cssci论文发表数量
  • 全国大学论文发表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