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技术是支持各类有关化学工程的理论性基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科学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工程建设 毕业 论文论文,供大家参考。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
摘要:2010年 教育 部批准设置能源化学工程等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国内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刚刚起步,课程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本文结合安徽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中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实践模块,以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1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产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问题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长远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一次能源仍将占主要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能源逐渐消耗殆尽,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等优势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能源化学工程(EnergyChemicalEngineering)作为一个全新的专业应运而生。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根据自身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专业优势,仅仅依托煤化工,但又不局限于煤化工,涵盖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电化学、生物柴油、环境化工等丰富内容,于2011年新增加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关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2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掌握煤炭综合利用,了解非煤矿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它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服务。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源的使用实质就是能量形式发生转化的过程。能源化学因其化学反应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制备材料技术间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2-8]。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之前仅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里涵盖过一点,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如今上升到一个全新的专业独立出来,可见其重要程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建立在对专业深入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并结合国情、校情,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不例外[9-10]。考虑到安徽省淮南市是历史悠久的煤炭城市,再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专业的办学特色,考虑专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客观、合理的要求。我们在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强调“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11-12]。
学生具有了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就能够快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具备在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行业、生物质转化利用行业从事低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转化、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工作领域包括:煤化工行业、天然气化工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生物质能源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行业、石油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催化剂生产和研发行业。可以在这些行业从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13-16]。
3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立足能源城淮南市,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的特色开设特色专业核心课程(如,能源化工导论、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煤化学、工业催化I、能源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过程控制、化工设计基础)以及特色专业任选课(如,煤气化工艺学、煤基合成燃料、生物质能源及化工、燃烧工程、燃料电池、现代仪器分析、电化学工程、膜科学技术过程与原理、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化工、化工 专业英语 )。此外专业实践模块本系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实验-《煤化学及工艺学实验》,包含实验项目:煤样的制备、煤样的粒度分析、煤样堆积密度的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的测定及固定碳的计算;煤中硫元素的测定;煤的发热量测定;煤中碳氢元素的分析;煤气成分分析;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烟煤奥亚膨胀度的测定;煤的粘结性指数的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测定。这些实验项目以煤化工为特色,厚基础理论,意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开设的专业实验-《能源化工专业实验》,包含实验项目:煤样的XRD分析;煤的热重分析;水煤浆的制备和性能评价;油品的常压蒸馏;生物柴油制备及性能评价;石油产品的性能测定1;石油产品的性能测定2;电化学-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质的测定;电化学-质子交换膜电化学性质的测定。这些实验项目不限于煤化工,设计生物柴油,电化学,燃料电池等,重在拓展知识面,培养宽专业,高素质人才。
4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根据自身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专业优势,开设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至今已有一届毕业生,通过学生反馈,在专业建设上仍有一些不足:
(1)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就当前现状来看,本专业实验条件还相对落后,缺少大型分析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实验器材台数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本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专业结构也不近合理,一批青年教师还需逐渐成长,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
(3)部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同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课的先后顺序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于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授课教师对内容不太熟练,有必要加强教师的授课水平,有条件的话可以走出去,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实习基地以煤化工企业为主,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强调的“宽专业”背景还有一定差距[17]。以煤化工行业为背景的院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开设该专业时仍需明确方向,吸收、借鉴相关院校办学 经验 ,不断摸索、改进、完善专业建设。不仅要办出自身专业特色,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截止到目前为止,安徽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经费陆续到位,新进大型设备招投标已完成,等待供货、安装调试。专业教师也正忙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领导带领专业教师通过广泛调研,集众家之长,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也逐步落实到位。相信安徽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刘淑芝,王宝辉,陈彦广,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209-210.
[2]韩军,何选明,王世杰,等.《能源化学》教学团队多导师制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72-73.
[3]龚启迪.浅析我国能源化学发展模式[J].化工管理,2015(24):4.
[4]2013年贵州大学新增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OL].高中频道-中国教育在线,,2013.
[5]2013年东北电力大学新增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OL].高中频道-中国教育在线,,2013.
[6]《能源化学》[OL].重庆创业资讯共享平台-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http://www.cqibi.cn.
[7]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百度文库[OL].http://wenku.baidu.c,2012.
[8]能源化学工程-百度文库[OL].http://wenku.baidu.c,2012.
[9]孟广波,毕孝国,付洪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3):145-146.
[10]钟国清.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05):11-14.
《 能源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 》
摘要:沈阳化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依据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确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进行。通过工程实践能力、实习实训、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满足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了科研促进教学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依据沈阳化工大学"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业,服务全国,化工特色,应用特色,培养品德高尚、专业过硬、情商出众、强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定位确定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据学校以OBE成果导向为目标和CDIO为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突出化工特色和应用特色,培养具备能源化学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与实践。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四育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完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方案的完善主要涉及到培养目标及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学时学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每4年一次,由学校统一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3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1)加强通识基础课教育,拓宽学生的学识基础,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合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授课内容,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减少授课的理论学时数,确定简要但不失去知识点的授课方案;专业理论课授课提前,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增加对专业的认识;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数,扩大选修课的内容、门类,使学生了解与化工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社会的需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传授政治、人文素质等人文素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改革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随着社会的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补充授课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开设的门数;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将化工基础课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归并,形成若干新的课程体系,以优化智育结构,提高总体教学效率。
(3)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的带头作用,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加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全面、大力推进其他课程的改革,使各门课程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课程小组的建设,完善课程负责制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快专业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4)选编结合,加快教材建设。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内容,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提高化工类专业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大刀阔斧地摒弃陈旧的、脱离实际的课程和教材,开发、修订和编写出适应我校专业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系列配套教材;同时要大力提高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与重点教材的选用率,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新体系;积极编写相应的专业教材。
4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改革 教学 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育才”的教学观念。把单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思想转为“育才”的观念,因材施教,提供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传授政治、人文素质等人文素质课程,减少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在 社会实践 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
(2)以学生为中心,推行研究性学习。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基于项目、课题或主题,通过问题探究形式,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课内授课学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完善各类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倡和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英语的教学结合起来。
(3)进一步加强课内实践环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通过举办校内化工技能竞赛、化工设计竞赛、演讲、外语大赛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激励教师将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业计划 等科技活动;在第7学期安排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5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和拓展基于企业的学生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 渠道 。完善并实践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与实践计划,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以产学研互促共赢为目标,共同建设体现行业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共同培养工程型教师,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和成果共享制度。
6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不断推进课外素质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近几年,我们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辽宁省、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辽宁省化工设计大赛等活动,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综上,能源化工专业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是能源化工专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__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2]李冉,朱泓,__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素质特征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3):26-30.
[3]__义.论地方高校发展中战略层面的五种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5):7-13.
[4]姜晓坤,朱泓,夏远景,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5-48.
[5]迟卫华,孟凡芹,__义,等.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变迁与工程教育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5(5):104-108.
[6]孟凡芹,朱泓,吴旭东,等.面向“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5-20.
[7]__义.论地方高校发展中战术层面的五种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7):9-14.
[8]__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33-35.
有关化学工程建设毕业论文论文推荐:
1. 化学工程毕业论文
2.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4.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6.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现在考研的热度是越来越高,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刷新历史纪录。专科生也是其中比较大的比例。在辽宁,哪些学校允许专科生报考呢?下面猎考考研为同学们整理了专科生报考辽宁院校的报考条件,仅供同学们参考:院校名称英语要求论文要求专业课要求其他要求复试加试(笔试)辽宁大学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过一篇以上学术论文修完本科学位主干课11门以上并成绩合格(须出具开课单位教务处的成绩证明)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东北大学四级修完报考相关专业10门及以上本科主干课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沈阳化工大学无附加条件大连交通大学四级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所报考专业相关领域学术论文提供六门以上本科专业主干课成绩证明加试两门专业课大连工业大学所学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加试至少两门主干课程沈阳建筑大学加试两门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沈阳农业大学四级修完所报考专业的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且成绩合格,最迟须在复试时提交成绩单不能跨专业报考;限报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并征得导师同意加试两门所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大连海洋大学加试两门考试课程中国医科大学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加试三门与报考研究生专业所对应或相近的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辽宁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四级425分以上修过大学本科主干课程8门以上(复试时提供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加盖公章的成绩单)沈阳药科大学特定科目有加试辽宁师范大学加试两门专业课渤海大学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沈阳体育学院无附加条件鲁迅美术学院参加省级以上重要展览的证明材料或获奖证书;报考美术学专业(史论方向)及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的考生,须提交一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全部课程成绩单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沈阳化工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的西南,地处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腹地,紧邻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和化学工业区。学校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是辽宁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沈阳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辽宁石油化工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年,之初隶属东北人民政府;1956年,隶属化学工业部;1958年,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改回沈阳化工学院,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1998年,管理体制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管理为主。学校于1999年开始筹划新校区扩建,2000年动工建设,2001年底迁至新校区办学,是辽宁省最早实现校区置换的高等学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近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亿元。校区布置通透、美观自然,校园植被丰富、设施齐全,彰显了园林、艺术、学术之学府风格,突出了实用、简约、大方之高校特色,被赞誉为全省最美的校园,是育人、治学的理想之所。
学校弘扬特色育人文化。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人文精神和“强学力行、喻理求真”办学校训,成为了我校大学文化和育人树人之精髓,贯穿并融入教育教学,造就了一批批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务实肯干、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适应性的毕业生。学校育人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84年,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和团中央候补书记的李克强同志亲临我校检查指导育人工作,极大地激励了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新时期,我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科学谋划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加快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迈进的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目前实现办学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医等8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合作培养博士专业4个,工程硕士领域4个,本科专业44个,所设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基本覆盖了与地方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先进装备等重点领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和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3个;建有沈阳市大学科学园;设有校级科研中心(所、室)50余个。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4个二级系。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本科生3000余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生千余人。拥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师近80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副高职以上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00余人,专兼职博士导师20余人。聘请名誉教授、兼职教授5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现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人次,辽宁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优秀专家8人次,辽宁省学科带头人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9人、千人层次20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5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走“质量、结构、特色、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投入,依托学科优势和特色,大力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创业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五”以来,学校累计投入教学经费近2亿元;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课程为国家级优秀课,物理化学实验室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室;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有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12门、辽宁省示范性专业3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项目10项。学校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立项66项。
学校始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蓬勃开展以学生“科学训练、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特色活动、系列竞赛、系列讲座”为载体的“6S”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创业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培养。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获得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颁发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和省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数学、电子、计算机、英语等竞赛活动中获得了百余项奖励,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和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具有举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毕业生。近年来,学校连续保持毕业生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被授予“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十五”以前,学校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十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千余项,其中,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经贸委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部的地方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奖励6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学奖一等奖6项;共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20余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有一批成果被国内大型企业推广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省校合作先进单位”和“辽宁省产学研先进集体”。辽宁省政府表彰的“辽宁省十年产学研合作十佳范例”的成果中有2项为我校所完成。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俄、日、韩、比等国2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质量,强内涵,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区域强校。
化学工程学院煜丰奖学金、昊华奖学金,是石油加工专业89级校友——大连煜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无机化工专业83级校友——中国昊华集团黑龙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守成 这两位校友分别在化学工程学院设立了“煜丰化工奖学金”和“昊华化工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习成绩、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鼓励化院学子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勇攀高峰。2013年6月5日,化学工程学院煜丰奖学金、昊华奖学金颁奖典礼暨学生工作表彰大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胜利召开,此次颁奖典礼设立了煜丰创新奖、昊华先进集体等18个奖项,150名教师和学生、14个集体受到奖励。
个人认为沈阳化工学院比较不错!!
1 需要准备ppt2 因为沈阳工业大学硕士预答辩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的要求制作ppt,并在预答辩时进行展示,这是一项必备的准备工作。3 此外,准备ppt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能力。因此,准备ppt是非常有必要的。补充说明:沈阳工业大学硕士预答辩是指在论文正式答辩之前的一次论文答辩,通常还会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和指导,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修改和完善。
1.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1.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1.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1.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1.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1.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1.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
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生招生方式有两种,即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
(一)普通招考:
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普通招考分为统一考试入学和申请考核制两种。我校在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中试行申请考核制,部分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可通过“申请考核”的形式申请攻读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具体办法详见《沈阳工业大学 2018 年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办法》。
(二)硕博连读:
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具体办法详见《沈阳工业大学 2018 年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工作办法》。
三、学制及入学时 间
基本学制:4 年,学习年限:4-6 年;入学时间:2018 年秋季,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四、报考条件
以“统一考试入学”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是: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 6 年或 6 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下同)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1.本科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2.已修完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3.考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4.在与报考学科相关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3 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重大工程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人。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 [2003]3 号)文件标准,并在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
(四)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
(五)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五、报名程序
以“统一考试入学”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报名程序是:
(一)网上报名:报名时间:2017 年 12 月 14 日-2018 年 2 月 27 日报名网站: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点击左下方“招生管理与服务平台”链接进入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进行报考。所有考生都应严格按照网报流程进行信息录入、上传电子照片(近期正面免冠 2 寸彩色电子照片)。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2017 年 3 月 1 日-2017 年 3 月 2 日 (8:30-11:30,13:30-16:30);
2.现场确认地点:沈阳工业大学研招办(中央校区校部 313A 房间);现场确认需要本人携二代身份证到场进行信息确认、资格审查,递交报考材料。逾期未进行信息确认者,其网报信息无效。
3.现场确认需提交下列材料:
(1)《沈阳工业大学 2018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报考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生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考核表》;
(3)两名本专业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以上表格在附件中下载)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本科学位证书复印件
(6)硕士成绩单
(7)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 2018 年 9 月 10 日前提交,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则取消其入学资格);
(8)教育部学历(学籍)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网报前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上进行学籍、学历信息查询:
① 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需提供本科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和硕士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② 往届毕业生报考,需提供本科和硕士的《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具体流程请见:http://www.chsi.com.cn/)。
③ 以已获得国外学位身份报考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认证报告
(9)同等学力考生还须上交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硕士单位提供的成绩单原件、高级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术论文或科研课题证明等;
4.准考证打印时间:考生须在 2018 年 4 月 11 日至 4 月 17 日登录沈阳工业大学博士招考系统中打印准考证。
六、评价与考试以“统一考试入学”方式
报考的评价与考试过程如下:
(一)申请材料审查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
(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学院应组织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生提交的硕士课程成绩、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考试。
(二)初试初试时间和地点:2017 年 4 月 18 日-4 月 20 日,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具体考试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初试的笔试科目为:外国语(外语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
(三)复试复试时间:初试成绩发布后另行通知 5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考查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以及科研实践能力,并进行外国语的口语测试。
七、体检
复试通过后考生上交研招办体检表,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
(一)初试总成绩 300 分,其中含外语 100 分,业务课一 100 分,业务课二 100 分;(二)复试总成绩 150 分,其中含外语口语测试、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三)沈阳工业大学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拟招生总人数 86 人(最终招生计划以国家下达为准)。最终录取名单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和分导师招生计划确定。每名导师每年招生人数(含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原则上不超过 3 人。
九、博士生待遇
(一)研究生助学政策:
1.助学金:博士研究生期间第1学年可获得研究生助学金 20500 元,第2、第3学年每年可获得研究生助学金 23000 元。(研究生助学金均按月发放)
2.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规定,协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
(二)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学费减免政策:本科和硕士均为“985”院校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减免学费 30000 元;“985/211”院校博士点专业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减免学费 20000 元;硕博连读录取新生,减免学费 10000 元;其它院校博士点专业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减免学费 4000 元。“985”“211”院校不含其下设独立学院和分校。 2.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奖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博士每生每年 30000 元。 3.学业奖学金: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社会服务等情况确定获奖人选。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0000 元。
(三)其他
1.作为交换生国际交流:学校现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 49 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学习交流。
2.校外培养:我校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贵州林泉电机、广东省科学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北京海军舰艇研究院等几十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外培养基地,为我校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
3.科研资助:学校还将通过立项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鼓励导师提供科研津贴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从而获得资助。
十、其他
(一)目前为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原为定向培养硕士生和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定向就业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否则不予录取。考生与定向就业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录取后果,由考生负责。
(二)在录取前,学校与定向就业博士生所在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按教育部规定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档案及人事关系(与原工作单位辞职)应转入沈阳工业大学。
(三)考生在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填报的所有个人信息必须准确、详实;所提供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必须真实。因提供虚假和错误的信息或材料而造成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等相关后果,考生自负。
(四)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政策。学校将按照国家和辽宁省的相关规定博士生学费 1 万元/年。
(五)未尽事宜参见教育部 2018 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文件;若本简章与教育部相关工作文件不一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招生网站:yjsxy.sut.edu.cn E-mail: 单位代码:10142 学校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 111 号 575 信箱邮政编码:11087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联系人:刘老师、顾老师联系电话:、
附件下载: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被引用136次,单篇引用最高达36次。 (1)学术论文: 2014-2015年17) Bing Zhang *, Dandan Zhao , Yonghong Wu, Hongjing Liu , Tonghua Wang *, Jieshan Qiu.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talytic Carbon Membran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Ind.Eng.Chem. Res. (IF=2.3), 2015, 54(2): 623-632. SCI/EI收录16) B Zhang*, D Wang, Y Wu, Z Wang, T Wang, J Qiu. Modification of the desalination property of PAN-bas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y a preoxidation method. Desalination (IF=4.0), 2015, 357: 208-214. SCI/EI收录15) Zhang, Bing*; Dang, Xiaolong; Wu,Yonghong; Liu, Hongjing; Wang, Tonghua; Jieshan, Qiu. Structure and gas permeation of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ased on RF resin/F-127 with variable catalyst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IF=1.9), 2014, 29(23): 2881-2890, (SCI/EI)14)Bing Zhang*, Yonghong Wu, Yunhua Lu, Tonghua Wang, Jieshan Qiu*.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and carbon/zeolite membranes from ODPA-ODA type polyetherimid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F=4.9), 2015, 474:114-121. (SCI/EI)13) H.J. Liu, D. Li, H. Yao, Y. Pan, Y. Zhang, B. Zhang, Enhancement of Carbon Dioxide Mass Transfer Coupling the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Fine Particles by (Ionic Liquid)-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6 (2015) 489-495. (SCI/EI)12)吴永红,张兵,张满闯, 周佳玲, 王同华. 聚丙烯腈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 化学工程, 2015, 已录用。2015-0086。(CSCD收录)10) 吴永红,谷裕,肖大君,张兵, 江园, 周佳玲. 聚丙烯腈基纳滤膜脱盐性能的研究. 应用化工,2015,已录用。(CSCD收录)9) 孙明珠,张兵*,吴永红,朱静. 超声波在强化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015, 已录用。(CSCD收录)8) 吴永红,张兵*,肖大君. 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2015,已录用。(CSCD收录)7) 张兵*, 赵丹丹, 沈国良, 于智学, 吴永红, 王同华.强化甲醇制氢反应的酚醛树脂基炭膜制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36(5):503~508.6) Zhang, B*; Shi, Y; Wu, Y; Wang, T; Qiu,J.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ported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1 (4):2136-2146, 2014.(SCI/EI)。5) B Zhang*, Y Shi, Y Wu, T Wang, J Qiu. Towards the preparation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9 (2): 171–178, 2014. (SCI/EI)。4) B. Zhang*, Z. Yu, Y. An, Y. Wu, Y. Shi,Z. Liu,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large siz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film from resorcinol/formaldehyde by basic catalyst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4, 18(4): 294-299. (SCI/EI)。3) 吴永红,张兵*,石毅,赵丹丹,党晓龙,王同华. ODPA-ODA型聚醚酰亚胺膜的预氧化机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4,36(3):280~285.2) 张兵*, 党晓龙, 吴永红, 于智学,王同华. 成膜基质对炭膜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膜科学与技术, 2014, 34(6): 17-21.1) 张兵*,石毅,吴永红, 赵丹丹, 党晓龙, 王同华. 分离炭膜研究的新技术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2014,42(8): 7-8+28.2012-2013年5) 吴永红, 张兵*, 沈国良, 赵丹丹, 党晓龙. 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脱除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化工进展, 32(z): 88-92, 2013.4) 张兵*,于智学,石毅,吴永红,王同华. BPDA-ODA型聚酰亚胺基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膜科学与技术, 33(3): 33-38, 2013.3) 张兵*,王颖,吴永红,赵薇. 聚丙烯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对氯化钙的去除. 化工环保, 33(4):349-353, 2013.2) Sun, MZ*; Zhang, B; Wu, YH; Zhu, J;Zhao, DZ. Deep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CC diesel fuel with ultrasound.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0(23): 2471-2477, 2012. (SCI/EI)1) 吴永红, 孟繁妍, 于智学, 张兵*, 王同华. 有序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40(1): 10-12, 2012.2009-2011年13) B. Zhang*, Y. Wu, T. Wang, J. Qiu, S.Zhang. Micr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rom sulfonated poly(phthalazinone ethersulfone keton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22 (2): 1190-1197, 2011. (SCI/EI)12) B. Zhang*, Y. Wu, F. Meng, T. Xu, J.Zhu, M. Su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materials by templating method. Procedia Engineering, 27: 762 – 767, 2012. (EI)11) Zhang, B*; Wu, YH; Wang, TH; Qiu, JS;Xu, TJ; Sun, XH.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675-677: 1185-1188, 2011.(EI)10) 吴永红,张兵*,朱静,孙明珠. 偏三甲苯溶剂法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 精细石油化工,28(3):73-76, 2011.9) 孟繁妍,于智学,吴永红,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化工进展,30(Z2):85-88, 2011.8) 张兵*,于智学,吴永红,傅承碧,班玉凤. 无机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5(S2):450-453, 2011.7) 宋菊玲,吴永红,刘波,张兵. 沸石吸附脱除水溶液中品红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1):30-31, 2011.6) 吴永红,孟繁妍,朱静,孙明珠,张兵*. 活性炭二次化学活化剂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石油化工, 39 (z):1000-1002, 2010.5) 赵文凯,朱静,宋菊玲,孙明珠,吴永红. 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的研究. 当代化工, 39(2): 141-143, 2010.4) 朱静,付雪,孙明珠,吴永红. 大豆油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研究.粮食与油脂, 11:7-9, 2010.3) B Zhang, G Shen, Y Wu, T Wang, J Qiu, TXu, C F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for gas separation. Ind.Eng.Chem. Res.2009, 48 (6): 2886–2890. (SCI/EI)2) T Wang, B Zhang, J Qiu, Y Wu, S Zhang, Y Cao. Effects of sulfone/ketone in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the gas permeation of their derived carbon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9, 330: 319-325. (SCI/EI)1) B. Zhang, T. Wang, Y. Wu, S. Zhang, etal.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s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8, 60: 259–263. (SCI/EI)2006年以前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Qiu, X.G.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 2006, 44 (13): 2764-2769. (SCI/EI)5) B. Zhang, T.H. Wang, S.L. Liu, S.H.Zhang, J.-S. Qiu.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microporous carbon materials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 2006, 96(1-3):79-83. (SCI/EI)4) Q. Liu, T. Wang, C. Liang, B. Zhang, S.Liu, Y. Cao, J. Qiu. Zeolite married to carbon-a new family of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Chem. Mater., 2006, 18(26): 6283-6288. (SCI/EI)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炭膜的研究进展, 膜科学与技术,2007,27(5):97-101.2) 刘诗丽,王同华,张兵,聚醚砜酮薄膜热稳定性及热解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新型炭材料, 2004,19: 224-228. (SCI收录)1) 张兵, 李平. 活性炭纤维填充床脱除水中苯和氯苯及其再生的研究,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3, 17 (3): 188-192.学术会议交流30)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Xiaolong Dang1, Tonghua Wang2. Fabrication of support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PO-1-00931.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29) Xiaolong Dang1,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Tonghua Wang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resin-based carbon membranes. PO-1-00945.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1) 吴永红,张兵*,石毅,王同华. 炭/炭杂化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2013年10月25~27日,“第八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大连,口头报告。2) B Zhang*, Y SHI, Y Wu, D Zhao, X Dang,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BTDA-ODA type polyimide. 2013年7月16~19日,“亚太膜学会第八届会议(The 8th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 AMS8)”,西安,墙报展示。(P2-A-60)3) 张兵*, 于智学, 石毅, 吴永红. 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强化甲醇制氢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全国会议)4) 于智学, 张兵*, 石毅, 吴永红. 酚醛树脂基微滤炭膜的制备及在甲醇制氢的应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5) B. Zhang, * Y. Wu, Y. Shi, T. W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etherimid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年7月25-29,华东理工大学. Shanghai.6) F. Meng, B. Zhang*, Z. Yu, Y. Wu, T. Xu, C. Fu. 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y preoxidation.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 July, 25-29, Shanghai.7) 张兵*, 吴永红, 于智学, 石毅, 王同华. 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2011年11月4-7日, 杭州8) 孟繁妍; 于智学; 吴永红; 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四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全国会议)(墙报)2011/11/18-2011/11/21, 天津9) B. Zhang*, Y. Wu, T. Wang, J., T. Xu, X. Sun.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The 7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dvanced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28 June 2010, Dalian, 318.10) Zhang B*, Fu C, Zhao H, Wu Y, Zhang D.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via a plate carbon membrane react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Energ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010, Feb 5-8, Beijing.11) 孟繁妍, 张兵*, 吴永红, 徐铁军, 孙秀华. ZSM-5杂化PR/PVA炭膜的制备及透气性. 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2010年10月16-18日, 北京, 176-179.12) 张兵*, 吴永红, 孟繁妍,徐铁军, 朱静, 孙明珠. 模板法有序纳米孔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2010年6月19-21日, 长沙, 189.13) 张兵*, 孟繁妍, 吴永红, 王同华. 软模板法酚醛树脂基有序纳米孔炭膜的制备.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2010, 10月 29-31日, 长沙.14) 张兵,吴永红,王同华,等. 酚醛树脂/聚乙烯醇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渗透性.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2009,11月,天津,p608-613.15)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s, Carbon’05 inKorea, 2005. p223-224.1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Effect of sulfone/ketone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China/USA/Japan joint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Beijing,China, 2005. p85.17) B. Zhang, T. Wang, S. Liu, J. Qiu, X.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sulfonated poly (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06 in United Kingdom, 2006.18) B. Zhang, T. Wang, Q. Liu, S. Liu, S. Zhang, J. Qiu, Improvement i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PESK by adding additives. Carbon’06 inUnited Kingdom, 2006.19) L. Hu, B. Zhang, T. Wang, S. Liu, S. Zh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HQDPA-ODA polyimide,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2006. Beijing,China.20) Q. Liu, T. Wang, B. Zhang, J. Qiu, C. Liang, Y. cao. Nanostructured carbon/zeolite composite membrane for gas separation. Am. Chem. Soc., Div. Fuel Chem. “Chemistry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23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Atlanta, GA,USA, March 26-30,2006.21) Q. Liu, T. Wang, B. Zhang, H. Zhang, J. Qiu, C. Liang. A self-supporting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 prepared by pyrolysis poly (amic acid) /carbon nanotuble. Carbon 2006,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Aberdeen,UK, 2006, July 16-21. (SCI)22) Q. Liu, T. Wang, Q. Liu, B. Zhang, S. Liu, L. Wang, C. Liang, J. Qiu, Y. Cao.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carbon-metal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controlled porosity through Metal-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Surrounding Matrix.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July 19-21, 2006, Beijing,China.2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一种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炭膜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第七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西宁, 2005.p17-20.24)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炭分子筛膜的制备及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34-37.25)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前驱体化学结构对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北京, 2005. p104.26)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及表征, 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上海复旦大学, 2005. p69-75.27) 刘庆岭,王同华,张兵,等,新型/沸石纳米复合膜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与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96-98.28) 刘庆岭, 王同华, 刘勤华, 张兵, 邱介山, 曹义鸣. 新型C/TiO2 纳米复合膜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第二届全国膜技术在冶金中应用研讨会. 南京, 2006年5月27~28日.(2)教学改革论文1) 教改论文《化工热力学课程中“教-学-用”三位一体关系的探讨与实践》张兵,沈国良,李素君,吴永红,闫金城,徐铁军,班玉凤《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6):218-220.2) 教改论文《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化工类人才改革的探讨》张兵,吴永红,沈国良,朱静,孙明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5-16.3) 教改论文《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朱静,沈国良,赵文凯,孙明珠,班玉凤,张兵《化工高等教育》,2010,(05):17-19.4) 教改论文《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培养低碳意识》胡志泉,张兵《学习月刊》,2010,(12):1315) 教改论文《浅析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张兵,吴永红《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1):98-100(3)专利申请[1] 张兵, 吴永红, 刘红宇. 一种调控聚丙烯腈纳滤膜截留率的预氧化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048187.2[2] 虞琦; 张兵; 徐铁军; 张航.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炭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127314.8[3]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炭膜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118376,授权日2012.05.23[4]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精制方法, 申请号200910188206[5] 张兵;吴永红;孟繁妍;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有序多孔炭膜的基质诱导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330039.6,授权日2015.03.11[6] 张兵;吴永红,朱静,孙明珠,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催化炭膜的共混热解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1815829[7] 张兵, 吴永红, 石毅,赵丹丹, 党晓龙.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干预成膜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4962336[8] 张兵, 王同华, 吴永红, 李琳.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装置, 授权号ZL 201220713366.X,授权日2013.06.12[9]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一种气体分离膜渗透仪的改进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28,授权日2013.06.12[10]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 蹇锡高. 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327,授权日2009.07.01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是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和“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在职研究生”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以及一个“环境工程”工程硕士领域。沈阳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 学科简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科研能力较高的学术团队。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骨干科研人员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发展注重大力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陆续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横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水专项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确立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再利用、工业环境-资源协同控制与优化技术、环境生物资源化工程与科学、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具有一定行业特色和影响力的研究方向。二、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有环境科学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环境科学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环境科学理论研究,新技术研发、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型高层次人才。三、 适用学科专业1、环境科学2、环境工程四、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2.5-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五、课程设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30-40学分,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21学分。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5次以上的课程学习外的学术活动,填写“沈阳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审核,计入1学分,具体按照《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试行)》执行;在职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取得第一署名是沈阳化工大学的阶段性成果,还应提供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鉴定、获奖或专利等学术成果证明。所提供的成果证明应满足条件按照《沈阳化工大学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规定》执行。实践环节:教学(科研)实践必须面向本科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者应填写“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教研室组织安排。教学(科研)实践作为必修内容记入2学分。具体按照《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管理规定(试行)》执行。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及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此类课程原则上由研究生本人直接跟随相应的本科生选修,且不计学分。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发表论文的渠道相当的多, 你可以直接投稿相应的期刊杂志等,如果你文章写的水平高的话,杂志社都要付给你稿费呢,如果质量一般的话,就相反了 现在这方面的网站也很多,一般会比较专业你可以考虑一下 脚丫代写论文 这个网站。整体来说 这家的效率会高点 而且比较合适你
职称论文三大网站是知网、万方、维普。
1、中国知网
知网一般是中国知网。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
2、万方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其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万方期刊集纳了理、工、农、医、人文五大类70多个类目共7600种科技类期刊全文。
3、维普网
维普网,建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商业运营,维普网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中文专业信息服务网站。网站陆续建立了与谷歌学术搜索频道、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的战略合作关系。
网站遥遥领先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水平,数次名列中国出版业网站百强,并在中国图书馆业、情报业网站排名中名列前茅。
有人说现在在网上找论文发表相关代发网站不靠谱,很多都是,人的。其实还是有很多网站是讲信誉的。个人认为只有有责任感觉的,自有为他人着想的,自有那些真心想帮助的那些人,才能够在互联网上生存下去。至于那个网站的论文发表服务比较好一些,还真不好说。这个只有通过你自己的通过一次次交流与沟通,来判断这是否是一个正规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