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

发布时间: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

发的不是很贵,五百左右吧,而且是在早发表网发(你可以去网上搜)的,我评定是中级职称投的是普刊,其他的期刊你也可以去问问。

一、选刊.选定一种期刊杂志作为自己的投稿对象.怎么选呢,先看自己学校或者单位评职称需要投什么级别的刊物.现在很多都要求必须是核心期刊,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下具体都有哪些.然后打开这个期刊的网址,看下期刊的具体分的板块,是不是跟自己文章相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特别要注意,刊物本身有没有学术要求,比如:什么第一作者要求博士及以上学历,优先考虑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要求有基金项目,国家级优先考虑.二、写作.如果你的论文已经写好了,论文格式就根据投稿要求进行修改,不同的杂志社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一样.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操作的哦,包括查重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文章还没有写好,可以先了解下刊物的格式、要求、审稿喜好,然后再去写稿子,这样做,录用率很高的.三、投稿.最普遍的就是邮箱投稿了,但是现在假网站,假邮箱很多,一不小心就上当.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靠谱的方法:在知网的版权页上列有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官网地址.点击"原版目录页浏览"还可以查看封皮、扉页以及版权页等信息.保真,是不是比买书、浏览器盲搜方便多了.四、反馈通知.投稿结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恰恰相反,这才是刚开始.作者的文章可能立意选题都比较好,结构框架也十分明了,但是出现漏洞的机率还是有的,所以一般都会需要修改.论文一般需要三审,修改意见会发送至作者邮箱或者在投稿系统中显示,作者一定要随时关注邮件/系统动态,避免出现信息不及时的情况.按照修改意见修改文章后再发给编辑,审核无误就可以等候发表了.(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另外,修改审核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来说这个周期会在2-3个月.如果作者对时间有要求,一定要提前发表,确保万无一失.五、缴纳版面费.现在的刊物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按文章的字数占几个版面还有刊物的等级来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只有少数的不收取版面费.六、签收样刊.出样刊的时候,杂志社一般会预留样刊寄给作者,以便作者需要时用.但是有一点,杂志社可能不会存多余的样刊,作者拿到样刊后一定要保存好,以免丢失.(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首先撰写文章,然后进行投稿,杂志社进行审稿,中间可能会修稿再审,审稿通过,最后见刊。文章发表完成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要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诸如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经济模型以及理性人的假定等等。我们这里着重介绍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多而在前面又未曾有过说明的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先找一篇同类型的实证论文,模仿着写,数据要改,图要重新画形势变一下,企业资料要换。 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 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 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 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 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 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在经济学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实证分析,那么什么是实证分析呢?实证分析也可称为经验分析,目的在于用事实来支持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证明某一种理论,具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是统计分析,其中案例分析是其中的特例(样本只有一个),二是回归分析。那么毕业论文撰写实证分析都有哪些呢?对于某一种的观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证实就可以了(暂时可以被接受),而如果验证的结果是事实与理论不符,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事实与理论不对应,该理论本来就不是解释这种现象的;②理论不正确,只要一个反例就可否定一个理论(用事实来证伪),没有反例的理论被认为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假说;③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不一致,要分析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改进理论,或提出改变现实的政策建议。与理论分析相比,实证分析应成为写作、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则可以且能够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作量,使论文可较易通过。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应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的内容可包括:1、案例的调查、分析,可包括: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如果该案例可以否定一个理论,或者说明这个理论在某个领域不适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如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有做过或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p.261~295)的文章“食物的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是第一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的理论(“食物获取权的被剥夺是饥荒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的论文,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验证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他人曾经用过同样的数据,但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长(如利用每年都在增长的股市数据)、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更有说服力(如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来证明),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如直接翻译的外文或自身调查得来的资料),这样的实证分析往往会成为论文中的出彩点。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是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部分,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研究结论是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政策含义(建议)则是根据结论自然延伸、推导出来的,后面不需要再解释原因。因而,各条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可能只需要一句话。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图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要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诸如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经济模型以及理性人的假定等等。我们这里着重介绍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多而在前面又未曾有过说明的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先找一篇同类型的实证论文,模仿着写,数据要改,图要重新画形势变一下,企业资料要换。 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 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 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 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 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 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在经济学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实证分析,那么什么是实证分析呢?实证分析也可称为经验分析,目的在于用事实来支持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证明某一种理论,具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是统计分析,其中案例分析是其中的特例(样本只有一个),二是回归分析。那么毕业论文撰写实证分析都有哪些呢?对于某一种的观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证实就可以了(暂时可以被接受),而如果验证的结果是事实与理论不符,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事实与理论不对应,该理论本来就不是解释这种现象的;②理论不正确,只要一个反例就可否定一个理论(用事实来证伪),没有反例的理论被认为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假说;③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不一致,要分析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改进理论,或提出改变现实的政策建议。与理论分析相比,实证分析应成为写作、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则可以且能够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作量,使论文可较易通过。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应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的内容可包括:1、案例的调查、分析,可包括: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如果该案例可以否定一个理论,或者说明这个理论在某个领域不适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如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有做过或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p.261~295)的文章“食物的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是第一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的理论(“食物获取权的被剥夺是饥荒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的论文,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验证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他人曾经用过同样的数据,但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长(如利用每年都在增长的股市数据)、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更有说服力(如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来证明),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如直接翻译的外文或自身调查得来的资料),这样的实证分析往往会成为论文中的出彩点。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是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部分,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研究结论是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政策含义(建议)则是根据结论自然延伸、推导出来的,后面不需要再解释原因。因而,各条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可能只需要一句话。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论文流程下面进行一个比较简单的样例教学:下面是对蜂群算法的一个解释图:

1.确定区域首先能确定两个区域,一个是蜂巢(虽然是实体但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概念上的地方),一个是环境。这两个是不同实体主要活动地,这样就能做出最开始划分。

2.确定实体考虑有几个实体,应该怎么表示,尽可能分布均匀。

3.确定动作我们将会产生的动作标识出来。

4.连线确定关系我们使用箭头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要注意到箭头指向,箭头颜色,箭头大小,箭头虚实之间的关系。

5.细节调整,加入其他元素这里我就不说了,根据每个人审美和能找到的元素去添加即可。

6.总结当然作图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最好的,需要去思考如何表示到最好。很多细节都要去调整,需要经历上面这些步骤很多次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

论文的实证分析意思是:实证分析撰写中必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旨在从实际问题出发收集资料,提出并检验理论假设。

所谓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规律 ,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体现这种方法论思想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侧重于廓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不使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衡量“是什么”是否可取。

实证研究法可分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1、数理实证研究是指科研人员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对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复杂现象进行解析。数学计量工具可以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把握负责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缺点是数理实证研究对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录入和过程操作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科研人员具备相应的高素质。

2、案例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和多案例研究。个案研究具有真实性、深入性、针对性等特点,多案例研究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

很多时候,多案例研究都是用来协助个案研究的,防止以偏概全的虚事实发生。运用案例实证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两种研究方法的特性来互相匹配,对事实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

会的。论文发表是需要审核的,有一项就是论文内容与实际不符的审核容易不通过,有人会觉得数据上稍微改动一下应该不会发现。要知道论文发表代表的是作者的学术成果,一旦论文数据有问题,那只能说明作者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并且研究不严谨,对作者的声誉是有影响的。数据造假肯定是有人查的,因为不管是什么论文需要发表的都会审核的,审核可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论文发表对于需要评职称的人员来说是很关键的,论文是职称评定的加分项,所以大家要踏踏实实的去撰写去研究,不要愉奸取巧。

期刊投稿实证分析

cer期刊很有权威性。CER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出版的一本广受欢迎的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期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简称CES)于1985年5月26日在纽约成立。它最早的创办理事有6个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经管学院 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工商管理博士 ,这位曾在美国GE公司 和GM公司做管理工作,现在是美国500强企业Koch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留美经济学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国外经济学者参与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前,CES在美国、亚洲、欧洲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政府以及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中拥有超过700名成员。每年CES会举办年会促进协会成员间的学术交流。1992年,CES成为社会科学协会联盟成员单位(AlliedSocialScienceAssociation,ASSA)。自从1992年以来,协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成员单位赞助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自从1993年以来,CES每年都在大陆举办经济学年会给中国政府 进一步的改革或者建立战略提供建议。与会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商业领袖,这表明CES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政治影响。在每年的年会上,CES都会选出新一届的由六人小组组成的学会领导小组以及一名当选会长(Presidentselected)。当前的CES的当选会长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经济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博士。在福特资金的赞助下,CES每年会选派六名左右的成员到中国大陆各个高校任教。

1.大致流程如下:七月投稿,送外审时间很快,九月返回修改意见,十月修改回去。大概十一月再次返回修改,最终十二月底确定录用。第一次外审时,一个专家持否定意见,一个专家持肯定意见。但编辑后来送了第三个专家,好在第三个也是肯定态度。修改返回时,只参照了两个专家的意见。持否定态度的那位专家意见我基本没有看(编辑在信中已经明确提到了只需要参考那2两位的意见)2.文章主题非传统宏观经济,属于微观实证,偏社会学领域。算是打了擦边球。如果纯粹做经济增长这样宏大主题的,估计很难在上面发表。文章选题也是很多人做过的,但我看过一篇2014年博士论文(加拿大某个大学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所以这个应该是主要创新点。否则如果纯粹是更新数据重新计算,也不容易发表3.期刊发过类似主题的文章,但数量不多。因此我基本上可以猜到是哪几个作者可能作为审稿人。后来在修改的时候就集中引用了那几个人的文献。4.文章投之前改过很多次,也投过许多其他社会学刊物,收到了不少意见。,所以相关文献我已经是很熟悉了。专家的意见基本都集中在实证层面。修改起来也不是太费事5.整体感觉期刊对一些细节要求比较高,例如表格的格式,表头的说明等等。作为实证的文章,分析需要更细致深入一点。例如做更多分样本回归,使用多种方法等6.语言方面不论自己怎么改,还是存在问题。最后是请人修改了语言。如果语言上问题太多,肯定初审就不过。基本上我现在都能保证进外审环节,但外审专家都会批评语言问题。不过这个一般不会作为文章被拒的理由。关键还是要看文章内容。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1、遴选期刊

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

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

2、自我审稿

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

4、让编辑了解自己

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

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

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

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

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选择正确的报刊媒体就好发。文科容易发的C刊有《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投稿要有针对性,会使命中率更高,投稿时要有信息,选择正确的报刊媒体。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进行研究,分析其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等。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时间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期刊发表一般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看你找的哪家出版社了,每家出版社的运作方式不一样。

如何发表期刊

首先就是注意格式规范,还要控制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

文章的选题要与刊物的定位对路。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

发表论文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自己投稿,优点选择范围比较大(想投哪个期刊就投哪个)和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不花钱。缺点审稿时间长、版面费高、有的风险、对于急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不适用。

一、 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关于综述性论文,它的写作规范相对灵活,作者可以按照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主线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串联在一起。这条主线可以是一个简化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发展或分化的线索。一般地,综述性论文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该理论的起源和简要的发展史,现实的应用和理论发展的前沿等。第二部分,主要成果总结。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沿着主线展开。一般地,作者应将该上述命题或定理的出处加以标注,以示对原创者的尊重,如“定理1 (Maskin 1977):一个社会选择规则是可以纳什实施的,则它必然是单调的”。通常,在综述性论文中,对于定理或命题都不加以证明,只标注出处。第三部分,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在介绍当前研究前沿的同时,应当着重指出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综述性论文的参考文献尤其重要,因为它是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因而作者应当尽可能详尽地列出这一领域重要的参考文献。在主流经济学的期刊中,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和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是两本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论文期刊。他们主要为读者提供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综述性论文,这些论文一般由在该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撰写,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些论文可以成为新来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路线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并不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或政策研究报告之类所谓的研究论文。1二、 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问题导向的,即一个研究计划一般都始于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学的问题无外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两大类。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因而这样的经济学论文也就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谨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为例,来说明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体系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始于1940年—60年代的公理化革命所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使得经济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诚如经济学大师Jean-Jacques Laffont教授所言:“Arrow—Debreu 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者,如果不懂一般均衡理论,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 主流经济学的任何经典一个分支都是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之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样一个充满理性之魅力的一般均衡理论却是建立在两个非常严格而且限制性的假设之上: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完全竞争假设保证了每个参与人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操纵市场价格。而在完备信息假设下,一个万能的瓦尔拉斯拍卖人才能制定出一组均衡的市场价格,并使得市场出清。显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的市场经济,因而当我们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经济环境中时,必须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和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对上述假设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如果导致了原有的基本框架无法继续使用以及原有的基本结论不再成立,则理论的创新就是不可避免的。当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假设被打破时,导致了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诞生(1970年代)与发展(1980—90年代)。对策论的发展为上述诸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纳什均衡也就成为了这些理论的核心概念。上述诸领域的发展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并且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当然,导致根本性理论变革与方法论创新的论文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理论创新的论文是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对原有理论结果的一般性推广,对部分限制性假设的放松,以及将其应用于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等。例如Maskin (1977)2作为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提出并证明了一个社会选择规则可以纳什实施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和充分条件(单调性加无否决权性质),但是没能找到一个既充分又必要的纳什实施条件。而Moore—Repullo (1990)3通过对纳什实施性质的深入分析,找到了一个称为“条件μ”的充要条件,从而完善了Maskin (1977)的基本框架,这篇重要的论文因而发表在最为权威的Econometrica 上。但是Moore—Repullo (1990) 的“条件μ”表述形式过于复杂而显得不够美观,其后Danilov (1992)4提出了“本性单调性”的概念,并证明了它是纳什实施的充要条件。“本性单调性”在表述上非常简洁优美,因而这篇论文也发表在了Econometrica 上。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有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例如Akerlof (1970)5在考察旧车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发现了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效率的损失,而2 这篇在机制设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最后于1999年正式发表,见Maskin (1999) “Nash Equilibrium and Welfare Optimal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23-38。3 见 Moore, J and R. Repullo (1990) “Nash Implementation: A Full Characterization”, Econometrica 58: 1083-1100。4 见Danilov, V (1992) “Implementation via Nash Equilibria”, Econometrica 60: 43-56。5 见Akerlof, G (1970)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 488-5002这一现象却无法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加以解释,当他试图用一个新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时,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研究者应当提出自己的观点(Basic idea),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或模型进行论证。进一步地,如果是一个实际问题,则应当根据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政策性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归纳如下。一般地,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导言 (Introduction) 导言是一篇论文精华的浓缩,因而它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导言虽然放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但它的写作却往往放在最后。对于作者来说,导言是陈述自己观点的喉舌,而对于读者来说,导言是他们了解一篇论文的窗口。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导言的质量,而审稿人则往往通过导言来了解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功底。Laffont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我每个月要审几百篇论文,对于大部分论文,阅读都不会超过4页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我很难想象一个作者如果连导言都写不好,他能写出什么好论文。”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在建立他们的学术声誉之前,尤其应该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否则的话,他们的论文就永远难见天日。事实上,即使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十分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Tirole 告诉我们,他写论文的导言一般都要花费一个多星期时间仔细推敲。由于主流经济学的期刊都采用匿名审稿制,他们也担心自己的论文被一流的期刊拒绝,“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Tirole 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开门见山地,作者应该在论文的开头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经济学论文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地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一般地,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论文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论文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地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做的创新。(4)论文的结构安排。在导言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2.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Basic Framework or Basic Model)论文的第二部分一般是阐述论文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是用来论证作者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而模型的选择和分析的技巧直接决定3了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证的可信性,以及所得到的基本结论的普遍性。这一部分往往是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的关键,同时也直接显示了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一个好的模型不仅可以使作者清晰而透彻地阐明和论证自己的基本观点,并得到非常优美的结论,而且它本身也往往会成为一个广为借鉴的分析工具。例如Myerson——Satterthwaite (1983)6提出并证明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双边交易是帕累托无效率的,而他们所采用的基本模型也成为了连续分布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标准分析模型。一般地,在主流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被普遍接受的模型,他们是前人贡献的结晶。当学者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这些模型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假设、基本技巧和基本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功训练。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是任何一个学者作研究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是学者解决问题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是两个最为基本的工具,任何一个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和产业组织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如Laffont, Tirole和Maskin等,首先就是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大师。对于一般从事微观经济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当然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是无论如何,必须熟练掌握对策论最为基本的方法,以及激励理论的一般方法。对于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掌握了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的学者,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模型往往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微观经济学领域,由于可供选择的工具太多而使得初入该领域的学者无所适从。例如,有位学者希望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信贷配给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造成的一种效率损失。为了支持他的基本观点,他希望运用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般地,他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如果他认为企业所投资项目的实际回报率是企业的私人信息,那么他就会选择逆向选择模型。另一方面,如果他认为不对称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行为——即经理故意选择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他本人可以从中获得私人利益,则作者应当选择道德风险模型。假如这位学者选择了道德风险模型来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则接下来的问题时,选择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模型?选择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模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般地,如果能用一个动态的连续模型得到优美的显式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符合学者们所一致推崇的形而上的价值标准。但是很遗憾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在动态的连续道德风险模型(指代理人的行为和最终结果多是连续分布的)中得到有用的显式解。此外,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取决于作者希望解释什么样的问题,解释到什么程度。诚如Laffont教授所言:“如果我能够用一个离散模型解释连续模型90%以上的结论,那我为什么不用离散模型呢?”因而我们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所看到的道德风险模型大多是离散的和静态的,如公司金融理论和微观银行学等。事实上,关于上述信贷配给问题的最为权威的研究,可以参阅 Tirole 的“Corporate Finance” (Manuscript)和“Corporate Governance”7。读者可以从中发现经济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一个极其简洁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现象,并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一旦作者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基本模型,那么应当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于基本模型进行必要的描述,对它的基本假设进行必要的交代。如果为了解释的需要不得不施加限制性的假设,则必须交代施加该假设的理由(合理性),它对模型应用的限制性以及对结论的影响。6 见 Myerson, R and M. Satterthwaite (1983)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Bilateral Trading”,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8: 265-2817 见Tirole, J (2001) “Corporate Governance”, Econometrica 69: 1-35。43.主要结论 (Main Results) 主要结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当作者选定了一个模型解释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或现象时,通过计算和证明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就是作者的论点(基本观点)是否能获得支持并被学术界接受的直接依据。一般地,作者应当将他所得到的重要结论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陈述出来,并用适当的结构或顺序加以排列。这不仅是为了读者阅读论文的方便,而且也是对作者归纳能力的一种锻炼。一般来说,杂乱无章堆砌的结果是不可能被学术界承认的。每一个定理或命题都必须加以证明,这是任何一门科学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科学的结论可以信赖的根本。证明的过程就是作者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从假设或前提中得到基本结论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证明至少保证了建立在模型假设之上的结论是逻辑上可信的。很难想象,在当代经济学界,一个不加证明的结论能够被学术界所接受。为了论文结构的简洁美观,当定理或命题的证明较为冗长时,学者们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这同时也是为了论文可读性的需要,一般的读者是没有兴趣仔细阅读定理的证明过程,除非这是一篇经典论文,并且它的证明具有方法论上的开创性。无论是否将定理的证明放在附录中,当定理的证明较为冗长时,作者最好将其分成若干部分,并将中间过程的结论用引理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使得证明过程结构清晰,便于阅读。4.模型的扩展(Extension)在许多经济学论文中,作者一般先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证,以得到简洁优美的结论。然后再将基本模型扩展到更为一般的理论框架中,并验证基本结论是否成立。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论文的可读性较强。这种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模型的扩展,如将离散的模型扩展为连续的模型,将静态的扩展为动态的模型。第二,基本假设的修正,如将某些限制性较强的基本假设放松,使得基本结论的适用范围更广。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对于宏观和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大多要求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或支持作者所得到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数据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选择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所以从事宏观或金融领域研究的学者要求有很好的计量经济学功底。对于诸如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来说,实证分析往往以案例分析为主,这是因为在微观领域很难获得大样本的数据。然而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实证分析的趋势,即用小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而关于小样本的统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数据库的逐渐完善使得这种计量分析变得日益可行。实证分析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无论从形而上的价值观判断是多么完美,如果无法在现实应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不会持久。6.结论 (Concluding Remarks)任何一篇完整的论文都必须有一个结论。经济学论文的结论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凝练的语言将论文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及其意义作一个归纳总结,这种总结应当尽可能简短,以节省篇幅并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二部分,对于本论文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以56及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作简短的说明。提出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后继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繁荣所必需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从其他学术论文的开放性问题得到启示。而指出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不仅是学者的一种科学态度,而且有助于其他的研究者对该模型加以改进,从而获得一种更好的分析工具。7.附录(Appendix)前面已经提到,对于较为冗长的定理的证明,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8.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和写作的依据。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正确地引述参考文献不仅是为了尊重前人的贡献,同时也是为后来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参考,因而参考文献实际上起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承前启后作用。参考文献的引述必须恰当,既要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从而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不便,又要避免过多罗列并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一般地,参考文献中所列的论文或著作应当是作者在论文中提及过的文献。三、 几点建议 上述讨论的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给予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施加类似“八股文”的条条框框。相反地,上述规范是许多经济学家在长期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最有利于表达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并使其形成一个学术体系的方法,并且在演化中逐渐为学术共同体所接受。对于经院派的学者来说,在严格的经济学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规范,因而再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似属多余。然而对于中国学者来所,尤其是年轻的学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且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了解较少,写出来的论文往往很不规范。另有不少学者,由于受到某些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写出来的论文更是有散文化的倾向,随心所欲,恣意发挥。毕竟,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严谨和规范是科学论文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认为介绍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只是写出高质量研究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相对容易的一步。从根本上说,研究论文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事实上,没有五年以上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只是天方夜谭似的空想。而不管从事哪一个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高度分化而又相互交叉的时代,微观,宏观,金融和计量各个学科的基本训练,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经济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认为年轻的学者必须要有耐得住寂寞和坐得住冷板凳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者——毕竟研究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 索引序列
  •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
  •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流程图
  •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
  • 期刊投稿实证分析
  • 实证分析论文发表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