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类的有《瑞丽伊人风尚》《瑞丽服饰美容》《米娜 》《美人会瘦身锦囊》《薇》......故事情感类有《女报生活志 》《好主妇 》《现代家庭生活 》《家家乐》《城市情报》......潮流综合类:《流行色milk》《 潮流志》《世界电影画刊 》言情类的有:《飞言情》《萤火》《花火》《 少男少女》《许愿树 》《许愿草》《骏马文学天使PARTY 》故事类或哲理类:《意林》《杂文选刊 》《少年文摘》《读者》《家人》《今日文摘》科学类:《大科技—百科新说》《大科技—科学之谜》我个人喜欢看小说,所以我一直都有订《飞言情》《花火》等杂志,超好看的你可以上如荼文化网,上面有上千种杂志,你可以自己去挑自己适合的。
比较有名的是Science和Nature吧。只涉及物理,生物,化学,没有数学内容,但是比较普及。 Science的官网地址:的官网地址:不过这不是科普类的科学杂志,刊发的都是专业论文。但是绝对称得上是最著名的科学杂志。
飞碟探索 大科技 我就觉得这两本比较好 只是不是全彩的 不过内容很好 极力推荐
首当其冲的就 科学 自然。
避免几个坑
写推荐信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 合适的推荐人
结合我们多年的申请经验,找推荐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于申请者有相当高的熟识度和认可度。当然啦,最好推荐人还要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一般会要求申请时出具两封推荐信,也就是需要两名推荐人,但是港校对于推荐人的职位并没有要求,并不是一定要“教授”才能做推荐人,“副教授”、“讲师”也是可以的。在满足熟悉申请者、认可申请者的前提下,推荐人的职位高、是校友、名气大才有意义,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教授名气大就是好的推荐人。
另外,要注意的是,推荐信在写完后是需要推荐人签名的,或者是通过推荐人的邮箱提交,所以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记得考虑一下他的配合程度哦。学术推荐信:
如果你是应届生,建议选择一个与所申请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专业课老师、教授,借他来向招生官展示你上课时的表现、你的学术学习与研究所需的能力。比如,申请金融专业,如果你是金融专业学生,那么自然可以选择金融专业课老师之一,通过实例讲解,体现你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
另外一个你可以选择对你整体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比如一起做过研究课题的老师或者学院的院长。通过具体的事例,比如说你得过的奖项、一起做的课题等,来向学校展示你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与水平,还有你不同于学习方面的能力。比如,你的团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
工作推荐信:
有3-5年工作经验的,可以请上司写一封工作推荐信,最好是直属上司,因为只有直属上司,才更加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工作表现,这样,推荐信就更具说服力。
2. 明确推荐信的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推荐信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300-400词左右就够了。具体内容:介绍一下推荐人和你的关系
推荐人和你认识了多长时间,是教你什么的,职位是什么。
描述你的能力如果是专业课的老师或者教授,可以着重写一写你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如果可以说明你能力的例子比较多,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描述一下,其他的一语带过即可。
如果是实习推荐信,可以写你的工作内容,你工作的表现如何,以突出你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等。
对你做出中肯的评价如果是学术推荐信的话,文章最后,可以针对学生的性格,为人,或者学习工作的态度、方法去说明学生的潜质和能力,从而进行推荐。而作为工作推荐信,肯定要从工作表现去说,对学生的方面进行赞扬。写推荐信的注意事项:注意推荐信的格式
推荐信的格式与一般书信基本无异,包括信头、发信日期、收信人姓名、称呼、正文、信尾谦称、签名、推荐人姓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部分。推荐信内容中提到的关于申请者的信息注意要与其他申请材料相匹配。
推荐人与申请者关系讲清楚
推荐信正文中,要交代清楚推荐人与被推荐人的认识时间,包括什么时候认识的,认识多久了,在哪里认识的,彼此是什么关系,师生还是上下级?只有推荐人对申请者足够了解,推荐信才更有可信度。
推荐的要有理有据
一封理想的推荐信应该有具体事例或者细节去支撑,不能泛泛而谈。
推荐人态度要明确是保留意见还是极力推荐呢?
当然一般都是会推荐推荐人的,但是,也要注意推荐的“度”,恰如其分并结合实际事例的评价申请者的基础、能力和未来前途,比言过其实的赞美更容易让招生官信服。
推荐信要充分表现其真实性推荐信尾部必须有推荐人的亲笔签名。如果是纸推的话,应该密封在信封内;如果是网推的话,应该由推荐人的邮箱提交。
在做留学申请的时候,大家都会想着尽可能美化自己,但有句话说的好:“过犹不及”,“修饰”过了可能就会成反效果。
名人推荐信并非对申请有利
一名叫Joyee Lin的招生官说他曾经收到过来自拜登的推荐信。但这封推荐信并没有为这名学生“加分”,反而还起到了反作用。
当然并非是因为对拜登有政治偏见,而是因为招生官从这封来自拜登的推荐信中,看不出拜登对于这名学生的了解。这名学生可能就是想着凭借拜登的名气会为自己加分,殊不知,这样应付的推荐信,即使是来自拜登的也并不会为自己加分。
推荐信要找谁写是很重要的,Marc Mularz这位老师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你的推荐信来自西班牙语老师或体育老师,那肯定是不行的。”
推荐信当然是选择你申请专业领域有所研究的教授学者啊!想要找关系也要找对关系哦!
过分夸大自己的经历
有一段制作app的经历会为自己加不少分,但是许多app都是由一整个团队共同制作才能完成的。
Joyee Lin说道:有些学生提到自己设计了一个app之类的,到应用商店把这个app下载之后发现,这个app只有好看的设计版面,并不能真正使用(没有其他内容)。
也就是说这样的“虚有其表”的经历也并不会为自己加分。除非你是专门负责UI设计相关专业的,这样的界面设计才算是你的作品。
所以在提交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提及到的这些成就和成果是能经得起推敲的,因为许多招生官不会仅相信你的“一面之词”,他们会根据你的简历进行更深一步的搜索的哦!
经历中太多的课外活动
在申请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多添加一些活动能够显得自己“经验丰富”,一般来说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但有时候活动过多了,招生官反倒会有所怀疑。
一名叫做Alaxandr MacLochloinn的招生官说到,如果你写了过多的课外活动(例如实习、社团学校活动等),会让人怀疑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更多的学校会希望你所参与的活动都是高质量的,而不是参与活动的数量越多越好。
还有的小伙伴问了,如果自己参与的活动比较少怎么办?可以自己伪造经历吗?
虽然说学校不一定会去核实你的经历是否为真实的,但是国外特别是美国都非常注重诚信,往后你还能确保你还能圆得了这个谎吗?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所以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简历自相矛盾
以上这些可能会因考官而异会产生疑问,但如果你的简历内容自相矛盾,那就是啪啪打自己脸,即使招生官想“奶”也“奶”不起你了。
Harry Lee对于简历内容自相矛盾的问题总结了相关经验,列出简历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段末阅读原贴或者跟着小编继续看下去吧!
推荐人过分夸奖
例如你的数学老师在推荐信的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保罗]无疑是我从教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学生。”
扪心自问,你们觉得是他教过那么多学生里面最好的可能性高吗?大部分推荐人是不会这么写的,作为申请者在自我介绍中也不要这么介绍自己。关于推荐信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事实胜于雄辩
你说你的最佳品质是求知欲和冒险精神,然而你的课程记录显示你并没有选择较为困难的课程。
成绩不合常理
例如你的代数得了C, 数学SAT II得了800。
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了,我就是这个成绩怎么办?那你可以用其他的考试成绩证明你的高分是真实的,增强说服力。
论文信息不对
在你大三的时候,你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阻止Covid-19大流行”的重要论文,哈佛大学的Kingsfield法学教授是你的合著者。
当然你只要不是虚造的论文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经历说服力不强
例如,你想要说明自己通过在全职参加2项校队运动包括参加10次训练时,同时找到时间和精力在硅谷创办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但你父亲恰好在Sequoia Capital——一家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工作。
这会让你的经历变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具有说服力,因为也许你这家公司只是因为有父亲的扶持而创立起的,不能代表你的个人能力。或许你可以多加点细节,表现自己的能力(表示自己做出的成果而并非仅仅是因为特有关系获得的)
经历要具有一定合理性
“若你在俄亥俄州代顿上学时,还可以在加利福尼亚州森尼维尔(Sunnyvale)做全职CEO,那只有当你姓马斯克(Musk)或乔布斯(Jobs)时,你才能做到这一点。”
若你有与普通人不同的出色经验,最好对你的经验多加赘述,让其变得听起来更合理。
大家好,我们拥有31年出国服务经验,提供留学,移民一站式服务。曾成就哈佛帝国理工多个名校录取,擅长疑难杂症背景学签申请。学签获批后,还有专属客服提供住宿/接机等后续服务。
选择推荐人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与所申请的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授课老师,能够准确去评价你的能力及优秀程度;
2、与推荐人的关系,最好选择熟悉你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士,例如学术方面或实习方面的教授、公司领导;
3、考虑推荐人的背景对推荐信有没有帮助。
而推荐信要注意的雷区有:
×截止日期前才找推荐人。在找推荐人的时候,应该提前给推荐人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样不单推荐人会感谢你的体谅,你也可以避免推荐人因为时间匆忙而无法精心修改你的推荐信。
×没有明确的推荐点。推荐信作为一种应用文,它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展示被推荐人的优点,特点,素质或者潜质。
×推荐点与事例不相符。建议反复推敲这些事例能够反映的问题,提炼出准确的推荐点来。
×过度浮夸,夸大事实。如果过度浮夸,不符合大学生活的现实,只会让教授对你材料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反而对申请不利。我们提倡推荐信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包装和拔高,但是不能随意捏造。
给本刊投稿,最好发电子邮件至本刊邮箱,同时邮寄打印稿一式二份至编辑部(请贴足邮票)。2.凡发电子邮件者,请在主题栏内署论文作者姓名和论文题目,论文全文以附件形式发出。3.所有论文稿件请附中英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4.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主要分为: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类;②期刊文章;③报纸文章;④电子文献类等,详细内容请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或参阅本刊参考文献实例5.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应与正文内的标号顺序一一对应,一律使用方括号([])。内部资料引文或解释性注释一律注在正文当页地脚。6.论文稿件一律使用A4纸规格,文题用二号宋,正文用五号宋,参考文献用小五宋。7.所有论文稿件均应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8.本刊有修改、删节稿件的权利,如不同意,请声明。9.三个月内没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投稿方式无非就是在网上找对应的期刊(自然科学),然后找有这书的网站,你联系下客服人员,你要的答案就都可以解决了~
当然不行,一般没有牛人的推荐,人家又不认识你,
99.9%的概率是,标题都不一定看完全就直接丢垃圾箱。
要先搞定一切才能去奋战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省份 北京 地址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联系电话 传真
1.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2.中国《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是我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 1915年1月,在上海问世,“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 《科学》是由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和科学活动家的一群留学青年创办的。在“《科学》月刊缘起”上签名的发起人共有九位,依次为胡达(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杏佛)、任鸿隽。 从1915年到1950年,《科学》均为月刊,共出版32卷,总发行量逾76万册。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仍在大后方坚持用毛边纸印行,几未间断。1951年,《科学》因与全国科联新办的《自然科学》(后亦停刊)合并,出了一期32卷增刊号后停刊,1957年又复刊。1957至1960年为季刊,共出版 4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约发行 3.2万册。1961年第二次停刊。 1985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国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组成了以周光召(时任中科院副院长)为主编,科学家为主体(含近50位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几十人的《科学》杂志编委会;同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组成了《科学》杂志编辑部,在编委会指导下工作。1985年10月,作为复刊号的《科学》37卷1期出版,实现了《科学》的第二次复刊。 复刊后,头七年( 1985 -1991年)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 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周光召主编在《复刊词》中指出:《科学》复刊后所承担的任务“是向我国已经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包括正在或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综合地介绍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现代科学的素养。”“复刊的《科学》将在改善知识结构、增进对现代科学的了解方面做广大读者的益友。” 复刊后,《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密切合作,发扬“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意“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了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据读者调查统计,《科学》新一代读者中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66.07%,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占15.43%,合计占81.5%。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传播手段的普及,在纪念创刊85周年的时候,《科学》开办了以“科学社”命名的刊物网站,不久又开办了以刊物“知识讲堂”栏命名的讲座,形成“刊物-网站-讲座”三位一体的办刊形式。《科学》还借助于通信、通话,座谈、讲座,拜访、研讨等途径,实现编者-读者和编者-作者间的“双向互动”,努力发扬 “以刊会友”的以人为本办刊传统。 《科学》的新一代读者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比较强烈:普遍感到阅读《科学》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优化工作状态。有不少读者,甘当传播科学的“二传手”,利用《科学》上的资料,进行科学知识的再传播。随着中国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素质教育,一些大中学校的教师或将《科学》列入推荐阅读的好书,或将《科学》的文章列入有关课程的内容或参考阅读资料,或以《科学》的前沿综述文章为蓝本,改写为中学生科普读物。甚至,还有人从《科学》那些跨越学科界限、沟通科学人文、溯源畅游的综述文章中,寻找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题源。《科学》以人为本,“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的努力,在新一代读者身上有了新的结果。 刊号:CN31-1385/N 邮发代号:4-451 国内定价:6.50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钦州南路71号 邮编:200235
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即代表了你的学术成就,也相当于一个学术激励。发表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论文是一个年轻学者不断进阶的最直观表现。这也是科学家成就的最直接记录。
假设你已经完成研究,有了结果,只剩投稿:
1.写好文章草稿2.根据特定期刊调整格式(通常你的文章草稿也会受限于你的目标期刊和文章类型)3.申请特定期刊的账号,然后就按照在线投稿一步一步填
4.需要的材料还包括一篇cover letter,大致介绍你的研究和文章,这个是给editor看的5. 确定你的文章作者,重要的包括一作和通讯作者6. 确定你想要包括的reviewer以及你想排除的reviewer,通常这个部分跟你的竞争关系确定7. 然后submit,等回复
8.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之后,editor会给反馈: A, editor 直接拒掉,不给reviewer看;B,给reviewer 看后,reviewer觉得不好,拒掉;C,reviewer们看了之后分歧很大,需要修改,那么改了再投;D, reviewer们一致认为好接收;9. 如果你被拒,换期刊再投,回到2
学术期刊的投稿虽然珍贵,等待的过程也是非常折磨人心灵的。伟大的成就必然经过无数的磨难,因此,年轻的科学家们路漫漫其修远兮。
你好,我觉得学术期刊的投稿要按步骤来。
首先,你要研读各大你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期刊,了解他们的期刊定位,面向群众,或者可能的话,可以找到一位从事这方面的编辑询问。
假设你已经完成研究,有了结果,只剩投稿:1.写好文章草稿2.根据特定期刊调整格式(通常你的文章草稿也会受限于你的目标期刊和文章类型)3.申请特定期刊的账号,然后就按照在线投稿一步一步填4.需要的材料还包括一篇cover letter,大致介绍你的研究和文章,这个是给editor看的5. 确定你的文章作者,重要的包括一作和通讯作者6. 确定你想要包括的reviewer以及你想排除的reviewer,通常这个部分跟你的竞争关系确定7. 然后submit,等回复8.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之后,editor会给反馈: A, editor 直接拒掉,不给reviewer看;B,给reviewer 看后,reviewer觉得不好,拒掉;C,reviewer们看了之后分歧很大,需要修改,那么改了再投;D, reviewer们一致认为好接收;9. 如果你被拒,换期刊再投,回到2。
你应该在保证自己研究成果公允的结果下,按照编辑给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修改,同时可以多听听前辈的意见,问问投过稿的师兄师姐,多学习一些小技巧。
这些流程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论文的内容的质量。祝各位顺利过稿。
杂志社一般都很忙,可以找杂志社的理事单位。投试试吧。
学术论文署名格式规范标准
一般学术论文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那么具体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学术论文署名格式规范标准,希望大家喜欢。
1、署名和单位地址
在期刊论文上署名能表明署名者的身份,即拥有著作权,并表示承担相应的义务,对论文负责。署名和地址的编写是检索工具编制作者检索途径、单位检索途径的需要,是引用、引文统计的需要,是评价作者水平和学术地位、影响等的需要,是出版社及读者与作者联系的需要。
2、署名对象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 排于篇首页脚注”。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集体署名时, 一般应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课题组名称,并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3、署名的权利与义务
3.1 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作品上署名即表明作者身份,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其他任何人不得占有、控制和使用其作品。一般期刊社在“作者须知”有关条目说明论文著作权的转让、归属等事项,作者向其投稿即表明接受期刊社的约定,国外期刊社一般要求作者填写《版权转让证书》。
3.2 文责自负
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应对论文负责。负有政治上、科学上的责任和道义上的责任。如果论文中存在剽窃、抄袭的内容,或者政治上、科学上和技术上存在错误,那么署名者就应完全负责,署名即表示作者愿意承担这些责任。
3.3 解答读者疑问
署名也是为了建立作者与读者的联系。读者阅读文章后,若需要同作者商榷,或者要询问、质疑或请教,以及求取帮助,可以直接与作者联系。署名即表示作者有同读者联系的意向, 也为读者同作者联系提供了可能。
3.4 署名和单位地址编写
一般学术性期刊中将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并采用如下格式:
(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及地名 邮政编码 )
一个作者下写下一个地址。在论文发表前,如果作者换了新地址,则应在脚注中写上新地址。两个以上作者,应按编写作者名单的序列,编写每个作者所在地址。必须提供邮政编码。除非科学家希望隐名发表(或尽可能保密),否则,必须提供作者的全名和地址。作者姓名可以是真实姓名,也可以是笔名。作者工作单位应写全称,例如“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不能写作“中科院地球所”。工作单位地址应包括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投稿前可参阅杂志的“作者须知”或近期发表论文署名的写作惯例。一般来说,科学杂志不在作者的后边印上学衔或头衔,可在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和技术职务等信息。作者名单中的排列顺序原则是根椐作者对实验研究所作出贡献大小的顺序排列。在起草论文之初,要确定论文的署名。列为作者得征得本人同意;本人不知道,则不能列为作者。作者过多对科技文献检索产生不利影响。
过去,有些杂志要求按字母顺序排列作者名字;一个实验室的领导,不管他是否参加了实验工作,常把他作为论文的作者而编入作者名单中,并且,往往排在末尾。这样一来,作者名单中排在末尾的位置就成为最有名望者的位置。目前普遍盛行把资望较高的或者最早倡导这项研究工作的作者作为第一作者。认为实验研究中大部分或全部工作是由第一作者完成,这已是普遍接受的做法了。另一种趋向是资望较深的科学家很重视年轻的合作者或研究生,把他们放在作者名单的首位。
3.5 中国作者外文稿件的正确署名方法
国内作者向外文期刊投稿署名或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1982年,ISO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专有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中国人名属于专名,译成外文必须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译成外文时,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和名开头字母大写,姓在前,名在后,可以省略调号。例如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译成外文:唯一正确的拼写法:Guo Shoujing。不正确的拼写法主要有:GUO SHOU JING,Guo Shou-jing, Guo,Shoujing,Shoujing Guo。
相关资料: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规范
第一,标题
第二,作者署名
第三,摘要
第四,引言
第五,材料与方法
第六,讨论
建议订。《未来科学家》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江苏教育频道编辑部主办的青少年科普期刊,是江苏省教育厅首批向全省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科普读物,是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十强科技期刊。
如何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未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认为:实现理想,贵在坚持!
面对“如何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未来科学家”这一命题,赵院士从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坚持以及理想的重要”。
他说:“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想攀登科学高峰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如果不克服困难,不坚持,你就会得不到胜利。社会和家长要一起来营造舆论氛围,要让孩子成才,不要往钱看。要往科学、成才去看。
如果你是向钱看,那你就会走到另外一条道路。科普期刊要向他们宣传科学,让他们热爱科学,从小就有一个想成为科学家的理想。有这么一个奋斗的目标,自然他就会去追求、去热爱,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很好的科学家。”
访谈结束时,赵院士欣然为《未来科学家》小读者题词,激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
二选一的话,建议《科学世界》,是科普和知识性的。《科学之谜》的话,看名字似乎内容里都是没有答案的,还是学点东西选择《科学世界》的好。另外还有《发现》(DISCOVERY),《自然》,《科学》。
《新科学家》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内容关于最近的科技发展,创刊于1956年。是一个自由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内容关于最近的科技发展,创刊于1956年;登载每天的关于科技界的新闻,还介绍了许多高端的科学项目,书中还宣传许多科技活动,比如专家公开演讲等。该杂志被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广为传阅,杂志还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通常被认为是与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齐名的大众化高水平学术期刊。 推荐理由: 1、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SAT阅读的题源,10篇雅思阅读题就有2篇出自它! 杂志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类杂志内容很有可能出现在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英语阅读界,《New Scientist》简直是一本神奇的书,10篇雅思阅读题就有2篇出自它!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用事实说话! 剑桥雅思真题4: "Lost for Words" 12,August,2000 "Play`s the Thing" 9,June,2001 剑桥雅思真题5: "Comic Relief" 27 May 2000 "Flawed Beauty" 22 September 2001 剑桥雅思真题6: "Australia`s Sporting Success" 26 January 2002 "Greying Population stays in the Pink" 16 March 2004 "Do literate women make better mothers" 29 April 1995 剑桥雅思真题7: "pulling strings to building pyramids from Kite Fantastic" 27 October 2001 "A very special dog" 10 May 1997 剑桥雅思真题8: "Striking Back at Lighting with Lasers" 7 October 1995 剑桥雅思真题10: "The Ancestor within All Creatures" 15 January 2005 剑桥雅思真题11: "Neuroaesthetics" 14 July 2012 基本算了一下,25%的考题都是来自于这个杂志。 尽管New Scientist被称作英语考试阅读题源,但是阅读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押题,而是得到思维逻辑、文化语境的训练,同时也为高强度阅读与写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先阅读,才能有理解。每天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下就会有惊人收获! 2、在国外,像英国的每一个学校的Science系必须具备的杂志,比如BioPhysics的离子加速器,BioChemistry的基因工程等。书中还宣传许多科技活动,主要阅读者是在英国就读A level-science课程和大学Science的学生和导师。 彩蛋来了 ↓↓↓↓ 本期彩蛋: 2014-2021.12《新科学家》合辑,PDF版 *资料整理过于庞大,个别月份可能会有缺失,公众号【晚读时光】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