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姜宇锋发表的论文

姜宇锋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姜宇锋发表的论文

这个医生水平很好。根据今日头条资料,潘红斌是主任中医师,199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2002年起师从国家级名中医胡斌,并成为省级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在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8篇,潘红斌医生不但医术精湛而闻名遐迩,而且医德高尚,非常和蔼慈祥,对病人的态度就像对待亲人般关心。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种恶性肿瘤性疾病,针对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术后调理、防止术后转移、复发、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有显著疗效。

你是想问压裂后返排液有油气味是怎么回事吗?这个气味是由于压裂液和污染物质混合了。根据发表学术论文网资料显示,压裂返排液主要来源于压裂作业过程中从井筒回流至地面的压裂液以及开采初期的采出液。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注入地下的压裂液和地层中原有污染物质,所以会有油的气味。压裂返排液中不仅含有各种添加剂,还夹带大量甲醛、石油类、氯离子等物质。其污染物成分众多,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很难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液体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和土壤影响两方面。

一,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

要注意的问题是:

1,要确定这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

2,要确定这个问题研究的困难程度,看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可不可以进行这个研究;

3,看一下这个问题是别的研究者没有发现过的,或是漏掉的问题。

4,问题要明确化,这样的问题才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实验假设,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下一个操作性定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

1.现实的需要。

2.理论来源

(1)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选择课题

(2)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提出质疑选择课题

(3)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提出相应的课题

3.研究文献——矛盾、忽视、过失、或原先解决不了,现在能解决了的问题。

4.从理论、方法、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课题。

二,形成实验假设,并用明确的语言表述这一实验假设。

假设是根据已有事实及原理所作出的猜测。科学假设是在一定专业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理论思维产物。它体现为一种知识体系。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及其关系的过程,是研究课题操作化的过程,假设形成之后,即可实施具体实验设计及实验。

(一)假设的种类

1.预测性假设:是指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判断。

2.相关性假设:是指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具体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判断。

3.因果性假设:是指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推测判断。

(二)假设的标准

(1)假设应有科学性。假设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科学实验为基础,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并且要经过一定的科学论证,决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

(2)假设应有预测性。假设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是否正确有待于检验。

(3)假设应有可行性。假设应该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中所包含的概念应该可以通过自变量与因变量加以操纵。

(4)假设的语言应简单、明了,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的句式或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直接陈述可能的研究结果。

(5)假设能包括所要进行的研究的变量之间的潜在的关系,而且假设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而且能对已有的假设做出很好的解释,并且能够预测未来的事件。

三,确定实验中的各自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确定。

要注意的问题是:

1,自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事件,事物或是现象对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这样的自变量才是客观的,有利于别人对实验结果进行参考和重复验证。

(2),自变量能引起我们所要研究的因变量的变化。

(3),自变量必须是可以变化的。

(4),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适当的检查点,检查点之间的间隔至少要大于差别阈限,这样才能保证自变量变化时,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另外,我们在呈现自变量的时候,还要注意自变量刺激的大小,呈现方式,空间位置,呈现的时间顺序和呈现时间的长短等问题。

2,因变量的确定:

因变量的选择必须具备一些固有的性质,这是我们选择一个好的因变量的标准。

(1)有效性,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从样本所测得的因变量的结果能够代表这个样本所在的总体。

(2)可靠性,在其他所有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测量时因变量的变化的一致性。

(3)灵敏度,因变量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由自变量所引起的机体的反应变化。

(4)数量化,能数量化的指标可以更细地反映出反应变量的变化,而且能够搜集到客观的数据,可以进行科学地比较。

3,无关变量的控制: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混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我们在实验设计之前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作调查,或是根据自己或是前人的研究的经验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什么影响因素,什么是需要控制的,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我们就可以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四,确定研究的总体,抽取样本以及分配样本。

我们在实验之前,1,要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人还是动物?),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以此来确定实验的总体,也就是说确定我们实验的被试应该是属于一个具有哪种特征的总体?

2,再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总体还是总体中的一部分(能代表总体的样本)?

3,如果是研究一个样本的话,再确定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样本的大小?以及样本如何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抽取的样本能最大程度的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样本的代表性。

五,进行实验设计及其对实验的控制。

实验设计有好多种,从广义上来就,实验设计包括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首先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的类型确定我们要采用哪一种实验设计?在选择进行哪一种实验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参考:样本的大小,被试的特征,自变量是否可以进行操纵,以及自变量的多少,自变量的性质。

另外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还需考虑对实验的控制,从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测量以及无关变量的控制几方面入手。

六,实施实验

应该注意的问题:

1,指导语的确定:指导语是指主试为了交代实验任务向被试所说的一系列话。

指导语的制定应注意以下要求:

(1)在实验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严格确定被试的指导语。确保指导语能将实验的实验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被试的实验任务都体现出来。

(2)在指导语中需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项交代完全。告诉被他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3)要确保被试确实懂得指导语。最好在被试看完指导语之后,要他重复一下实验要求他做什么?怎样做?

(4)指导语要标准化。即前后应该一致,统一。

2,在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进一步地从头至尾地考虑一下,实验是否地真的按照实验设想进行的,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试和被试的时间的安排是否已经妥当了?实验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实验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实验数据的搜集准备是否完备?

3,无关变量的控制。利用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手段,控制好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

4,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额外的刺激的干扰!

5,注意主试的态度,言行,语气和行为穿着等一些方面对被试的影响。

七,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对我们搜集到的数据进得统计而且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评价。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的时候要注意推论的范围,不能太大。

八,写出实验报告

在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格式规范,这样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交流。而且语言要准确,简洁。结果的报告要客观,分析要有根据,讨论部分根据我看的一本国外论文发表的书上面的要求就是讲一个好故事。

姜宇峰发表的论文

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工研究生,学生每个月会收到导师发给的生活费。通常情况下,导师每个月会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个数额因导师不同而异,一般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当然,这个数额还会受到学生的表现、研究方向、实验经费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导师发放给学生的生活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学生们需要理解导师的难处,不要过分依赖导师的经济支持,而是要努力争取更多的奖学金、实习和兼职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生活费用。总之,导师每个月发放给学生的生活费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额,但具体的金额还是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需要做好预算,理智消费,不要完全依赖导师的经济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学会取舍,用“优劣穷尽法”创造价值感说到平衡,我联想到的第一个物体就是小时候玩的跷跷板。此起彼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舍弃,互相弥补的过程。倘若跷跷板两头任何一方多用了一点力,整个跷跷板便会倾斜,甚至将一方“弹飞”。工作和生活也一样,想要平衡,第一步便是学会舍弃。任何一个工作狂都很难抽出更多时间、精力陪伴家人。同理,喜欢享受生活,把更多时间花费在家庭、休闲上的朋友,大概率上就会比工作狂们的职场晋升速度稍慢一些。至于孰轻孰重,答案并不唯一,也无优劣之分,只要符合你的价值观,能够享受自己的选择就好。也有人说,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工作就是换口饭吃,这话听起来就有一种无力感。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为了谋生,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生存,不自觉地将更多时间、精力朝工作上倾斜。于是一边抱怨,一边工作,每天都过都得无精打采,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盖洛普中国(Gallup)的一项调查中就发现,67%的职工在工作中感到倦怠,根本原因是工作现状与核心价值观不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份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工作,能够找到工作的意义,便可以多一分对工作的热爱。创造价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目前使用的方法就是“优劣穷尽法”。顾名思义,该方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可以带给自己的好处和坏处统统写出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行动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于是自暴自弃,消极怠工。但正是这种消极的心态,一步步拖垮着我们。倘若此时,我们把所做之事能带给自己的好处全部罗列出来,行动自然就会有如神助。有时间的话,今晚就抽出半小时罗列出你现在工作可以带给你的好处,写完后复印几份贴到墙上,没事儿就读上几遍。别看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鸡汤,但亲测贼拉好用,每天活得老开心了。进一步来讲,我们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本质上就是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想拥有更多的产出。最终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耽误的愿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时间、精力的不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很难做到统筹兼顾。这时,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快地适应不同生活的节奏。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很多,在此只推荐一下九宫格日记。它从九个维度帮助我规划着每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躺在床上总结反思时,看到某个格子空着便会觉得不舒服。比如我发现自己某天忘记健身,第二天的时候,我便会有意识的增加健身的时间。它就像是一个提醒按钮,不停地帮助我纠正着前进的方向,提醒着我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驾驭工作节奏,避免工作过度侵蚀生活其次,重点说说精力管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有一首歌很有趣,名字叫做《感觉身体被掏空》。歌词是这样写的:“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带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起来征战北五环。”就像歌词里所写的那样,不少上班族每次下班回到家,别说洗漱打扫,连饭都懒得吃,恨不得趴到床上睡它个三天三夜。但梦醒后就和往常一样,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去赶早班车,生怕迟到被扣工资。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我国GDP前十的城市里,人均通勤时间都超过了40分钟。而平均便意味着有人超过这个数值。对职场新人而言,工资低,能力有限是一种常态。工资过低直接导致年轻人必须在房租上减少支出,为了省钱不少人只能选择在郊区居住,每天通勤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的朋友并不是少数。而能力有限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加班,进一步压缩了职场新人工作外的生活时间,工作上的疲惫让我们已经没有精力、没有心情去享受下班后的生活。毕业后,我正好碰到公司搬家,老的办公地点待不了多久,所以为了以后方便,自己租的房子便在新地址的附近。而那段时间,我去公司老地址上班,每天都要花费3个多小时。那段日子,我的生活节奏就是在“工作——倒头就睡——继续工作”的状态里不停打转。假期休息时,最期待的休闲方式立刻从旅游度假变成了“家里蹲”,下班后的时间,只想用在睡觉和发呆上。这样的状态看似问题不大,也是很多人的常态。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中间缺少了一些东西。就是充电学习,而这恰恰是我们尽快摆脱现状的重要途径。刚才我们就提到,年轻人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力的不足。如果不能早一点掌握工作上的专业技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愿景注定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大家尽量选在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尝试抓住通勤的宝贵时间,利用坐地铁、公交的时间听听书、制定制定每日工作计划等等。总之,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多充电学习的时间。因为只有能力提升了,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工作节奏,从而避免工作过分挤压生活的时间,最终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莫法特休息法,生活工作有机结合提升效率最后,关于精力管理的问题,想推荐大家尝试一下莫法特休息法则。虽然叫做休息法则,但它和传统的休息并不一样。莫法特休息法是说我们不要连着做同样的事情,尽可能的在不同的工作类型中进行切换,将创造性的工作和非创造性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虽然它听起来比较累,但经过亲身实践,确实非常有效。有人把莫法特休息法则比作“间作套种”,这是农业领域的一种常用手段。农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土地就会枯竭。所以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人们便会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长时间持续同一项工作内容,就会产生疲劳,使活动能力下降。比如我在上班前,曾计划利用早起和下班后的时间额外写写稿子,挣点稿费,贴补一下房租。但实践证明,自己还是太嫩了!毕业后找了份新媒体编辑的工作,每天上班大脑都需要高速运转,去思考写作的选题,搜集写作素材等等。而下班后再写文章,尽管时间上还算宽裕(上班时间是10:00-6:30),但精力完全跟不上。每天下班到家就想把脑子给扔出去,一个字都不想写。起初,自己下班的时间就是在不停的刷剧和葛优躺中度过,逐渐地觉得太浪费时间,便开始用莫法特休息法则进行调整。下班后不再强迫自己写文章,主要用来打扫卫生,整理读书笔记,又或是锻炼锻炼身体,尽可能地减少脑力运动,而自己公众号的文章大部分会放在周末去写。目前来看,自己的状态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如果你也想要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妨也尝试优化一下你的每日待办事项。把一天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分成两类(用脑型和非用脑型)交替进行,从而降低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总结一下。想要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学会取舍,用“优劣穷尽法”来寻找到工作的价值,唤醒行动的力量。同时,学习一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方法,比如九宫格日记、莫法特休息法则等等。

作为一名已婚职场人士,我认为婚姻和家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在职场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工作压力和责任。与此同时,家庭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照顾,尤其是如果有孩子的话。我们需要花费时间陪伴家人、处理家务事、参加孩子的活动等等。

这种平衡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我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以确保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必须经常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并尽力使双方都得到满足。这需要我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和组织能力,以便有效地分配时间和资源。

除了时间平衡之外,另一个挑战是如何与配偶协商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期望,需要彼此妥协和理解,以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以确保我们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保持稳定和健康。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已婚职场人士,我们需要不断地平衡和调整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两者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够在职场和家庭中都取得成功。

对于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总体来说,工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们获得收入和经济独立的途径之一。正确对待工作,首先要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要认识到工作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和目标而进行的,而不是简单的挣钱或应付时间。其次,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专注度,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这样才能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自己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从而更好地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要避免将工作看得过于重要,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平衡。在工作之余,要学会放松自己、与家人朋友交流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样能够让自己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激发创造力和灵感,让工作和生活达到更好的平衡和融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工作虽然重要,但是生活也同样重要。正确对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时间过长而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3. 学会放松和调节:在工作之余,我们也应该及时进行放松和调节,比如通过旅游、阅读、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4. 学会工作辞职:如果工作因为某些原因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或者不满意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会适时辞职或者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总体来说,正确对待工作就是要做好时间管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注意身心健康,并且学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向。”。这样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取得合适的平衡,让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中都有所收获。

姜宇发表论文

他曾经解决了行星探测的难题,与此同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很多论文,而且他也非常具有合作精神。

这个属于很高级的水平,因为有的人发表一篇论文就已经高兴的不能自拔,因为这个难度很大,他还发表了27篇。

肯定就是属于高等水平,因为很多的人就连一篇也是发表不了的,而且他也是能够受到很多人的重视的。

他对心态测量方面有很大的兴趣,经常去解决重要的难题,通过不断的去演化,探索很容易让人沉迷于其中。

赵锋发表的论文

[1]张笑川.传承与演变——《史微》与《文史通义》之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4)[3] 张笑川.经史与政教——从《史微》看张尔田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解读[J]史林,2006:(6)[4] 张笑川.张尔田与《清史稿》纂修[J]清史研究,2007:(1)[5] 王昌宜.夏孙桐对《清史稿》撰述经过的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9:(1)[6] 张克兰.张尔田学术·师友叙论[J]江汉大学学报,2002:(6)[7] 吴华.论张尔田、朱一新的目录学思想[J]图书馆学研究,1987:(5)[8] 满凤.张尔田史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9] 张笑川.张尔田及其史学[D]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4.[10]吴浩.晚晴民初词人张尔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1]赵锋.张尔田及其史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兰州丁汝俊提前退休是因为他的年龄已经达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他感觉为国家和人民劳动了一生是十分的辛苦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到达了一定年龄,自己想退休,然后去养老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SCI/SSCI/EI(英文)论文列表(1) Tao T, Wang LG, Fan CL, Gao, WB. Development of self-control in children aged 3 to 9 years: Perspective from a dual-systems model. Scientific Reports, (Accepted). (2014) (SCI,JCR: Q1, IF=5.078)(2) Wang L.G., Luo J., Gao, W. B., Kong J.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on adolescents’ lifestyles: A national surve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 2007-2013.(SSCI, JCR: Q1,IF=2.173)(3) Wang L.G., Luo J., Bai Y., Kong J., Gao, W. B., Sun X. * Internet addiction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Prevalence, predictors, and association with well-being. Addiction Research & Theory, (2013) 21:62-69. (SSCI,JCR: Q2, IF=1.019)(4)Ye, Ying, Gao, Wenbin, Wang, Yi, & Luo, Jing.. Comparison of the addiction levels, sociodemographics and buying behaviours of three main types of lottery buyers in China. Addiction Research & Theory, (2012) 20(4), 307-316 (SSCI, JCR: Q3,IF=1.019)(5) Luo, J., Wang L.G., and Gao, W. B. The influence of the absence of fathers and the timing of separation on anxiety and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Child Care Health Dev,. 38(5): 723-31. (2012) (SSCI,JCR: Q3,IF=1.7)(6) Luo, J.,Gao, W. B., & Zhang, J. X.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relationship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adolescents whose parents are absent.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 289-298. (2011) (SSCI, JCR:Q4,IF=0.41)(7) Wang L.G., Kong J., Luo J.,Gao, W. B. , Guo X. “Arousal” or “Activation” Dysfunction in the Frontal Region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Evidence from an Electroencephalogram Study. (2012) BICS 2012, LNAI 7366, pp. 156–163. (EI).以第一/通讯作者和非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CSCD论文列表(1). 王毅,高文斌(通讯作者).我国彩票购买者应对方式与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18(2):202-205 (CSCD)(2). 王毅,高文斌(通讯作者). 2126名电脑型彩票购彩者基本特征分析,心理卫生杂志2010,24(4):304-308 (CSCD)(3). 李晓敏,袁婧,高文斌(通讯作者),罗静,杜玉凤,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92-94(4). 张芳芳,高文斌(通讯作者),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515-519 (CSCD)(引用频次2)(5). 张芳芳,高文斌(通讯作者) 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 520-523(CSCD)(6). 李晓苗,张芳芳,孙昕霞,高文斌(通讯作者),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330-334(7). 王薇,罗静,王毅,高文斌(通讯作者),流动儿童、家庭因素、社会支持与情绪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2010,19(6):(CSCD) 556-557(8). 周文娇,高文斌(通讯作者),孙昕霙,罗静,四川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复原力特征,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3):386-390.(9). 王薇,罗静,高文斌(通讯作者),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自我认同的因素探析,心理科学,2011,34(2):447-450(10). 宁丽,高文斌(通讯作者), 刘彩谊,李焕,陶然.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自卑与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375-380. (2011)(11). 田振,孙昕霙, 高文斌(通讯作者),罗静,叶颖,&李卓婷..2~3岁幼儿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喂养因素的关系探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699-702. (2012)(12). 李晔,王利刚,周文娇,&高文斌(通讯作者)..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7),532-536 , (2012)(13). 李晓芳,亓贝尔,高文斌(通讯作者).团体心理支持对成年非器质性口吃者负性情绪改善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5):440-443.(14). 谢东杰, 王利刚, 白羽, &高文斌(通讯作者). 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的修订.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1(5): 465-467. (2012)(15). 赵锋, 高文斌(通讯作者). 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6), 439-443. (2012)(16). 韩继明, 叶颖, 边红艳, &高文斌(通讯作者). 农民工子女心理复原力特点对安全感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2(4):613-619. (2012)(17). 王丁, 王利刚,范晓兰, &高文斌(通讯作者).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及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2(4):354-356. (2013)(18). 周文娇, 王利刚, 李晔, 高文斌(通讯作者), 孙昕霙(通讯作者). 睡眠时长对学龄前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45(6): 933-937. (2013)(19). 王利刚, 谢东杰,周文娇, 叶颖,高文斌(通讯作者). 父亲卷入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验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9): 853-855.(20). 谢东杰, 王利刚,周文娇, &高文斌(通讯作者).青年职工基本心理需要与幸福指数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2(3):253-255. (2013)(21). 谢东杰, 周文娇, 王利刚,孙昕霙, &高文斌(通讯作者). 青年铁路职工生活方式与希望感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45(2):319-322. (2013)(22). 王立国, 靳伟涛, 高文斌(通讯作者),白羽, 王利刚. 国企职工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2(1), 75-77. (2013)(23). 宁丽,王利刚,高文斌(通讯作者.网瘾青少年的自尊与其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3(2): 139-140,143. (2014)(24). 王利刚, 谢东杰, 樊春雷, 高文斌(通讯作者). 儿童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23(4): 362-365.(25). 王利刚, 谢东杰, 樊春雷, 高文斌(通讯作者). 自我控制的干预技术研究:基于双系统理论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2): 377-380.(26). 谢东杰, 王利刚, 陶婷, 高文斌(通讯作者). 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5): 386-391.(27). 张玥, 王利刚, 谢东杰, 高文斌(通讯作者). 青少年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的编制与效度、信度初步分析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4): 271-276.

王必达教授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并广泛涉猎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诸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开放、要素流动与空间集聚等问题。主持主要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5--):创新驱动视域下西北内陆地区向西开放问题研究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12年):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年):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著作与教材: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创新与动力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06,第一作者2.《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03,第一作者3.《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04,独著4.《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5,独著5.《发展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01,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转换——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052.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中国软科学》,2020.0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21.01)全文转载3.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2020.0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0.07)全文转载4.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2019.055.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分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9.11)全文转载6.运输效率、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世界经济文汇》,2019.047.中国刘易斯拐点及阶段研究,《经济学家》,2014.078.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2,029.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甘肃社会科学》, 2011.0810.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科学.经济.社会》 ,2010.0211.“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复旦学报》,2009.0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9.12)全文转载12.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2005.0513.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兰州大学学报》,2004.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09)全文转载14.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西北师大学报》,2004.0215.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经济地理》,2002.0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01)全文转载16.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转变若干问题解析,《复旦学报》,2002.0517.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9)全文转载18.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复旦学报》,2001.0519.贫穷的教育与教育过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05)全文转载20.论现代企业家,《西北师大学报》,1995.0621.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5,05)全文转载22.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障碍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甘肃理论学刊》,1994,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4,03)全文转载获奖情况:1.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07),二等奖3次(2009、2011、2015),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7),甘肃省人民政府3.省委宣讲团先进个人(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2006),二等奖1次(2016),甘肃省教育厅。丁汝俊教授丁汝俊:男,回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比较、区域经济学、国际商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研究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区域经济专家组专家、甘肃省产业经济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省绿色家园沙漠治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外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4项,国内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合著6部(其中国外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赴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张存刚教授张存刚:男,汉族,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员、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薛君教授薛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奖情况: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兰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的课题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商学院第十一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高云虹教授高云虹: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民建兰州商学院总支副主委,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专家组成员,甘肃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甘肃省监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在《改革》、《经济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有多篇被转载和引用;独著或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荣获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挑战杯”学生课外作品指导教师、兰州商学院教学名师、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赵锋教授赵锋:男,汉族,1973年3月生,甘肃庆阳市宁县人。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民盟兰州商学院委员会副主委。甘肃宏观经济学学会理事,甘肃市场营销协会、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并讲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口经济专题》等课程。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甘肃省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各种横向、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口与经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北人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甘肃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获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2013年获民盟甘肃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4年获甘肃省“园丁奖”。陈冲教授陈冲: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委,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特聘计划。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分析。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政策专题》(硕士生)、《管理经济学》(MBA)。联系方式: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些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经纬》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变革的驱动效应及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L004)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银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民委民族事务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1部。代表性论文《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收入不确定性的度量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管新帅教授管新帅:男,陕西周至人,197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曾先后任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任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院长。讲授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管理经济学(MBA)、微观经济学(

张锋发表的论文

2000年在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纤维化机制与其纤维化核心肽段的自组装研究。曾于2006年获得中科院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获得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2006年1月到12月,留上海应用物理所同步辐射研究室工作,期间获得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年资助。从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系(纳米中心,博士后)、马尔堡大学物理系(生物光学组,研究组长,校方付工资)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高级研究员)从事基于纳米颗粒的生物分子检测,成像及相关应用方面研究。2011年2月到6月被内蒙古大学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1年6月被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在ACIE、Small、Langmuir、JPCB、BBRC、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国外刊物上发表30多篇SCI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峰男,1961年5月生,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 二、主要研究方向: 排序论、多目标规划。 三、发表的论文: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四、教学情况: 承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课程其他同名人员,请参见:

[](javascript:void(0);)

|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菌特有的一种天然防御系统,用于抵抗病毒或外源性质粒的侵害。当外源基因入侵时,该防御系统的 CRISPR 序列会表达与入侵基因组序列相识别的 RNA,然后 CRISPR 相关酶(Cas)在序列识别处切割外源基因组DNA,从而达到防御目的。

根据Cas蛋白的特点,可将CRISPR/Cas系统分为Ⅰ、Ⅱ、Ⅲ型。Ⅰ型和Ⅲ型系统需要借助复杂的蛋白复合体发挥作用,Ⅱ型系统仅借助 Cas9蛋白和sgRNA即可对靶目标进行编辑,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因此目前主要使用Ⅱ型CRISPR/Cas9 系统。

CRISPR/Cas自诞生以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耀眼、最有前景的技术。尤其是近两年,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CRISPR/Cas相关新进展新突破不断涌现。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史

基因编辑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ZFN;第二代:TELEN;第三代:CRISPR/Cas。这三个基因编辑技术都利用了DNA修复机制,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NA修复机制( 图1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dab49-1625385468208)]

图1-NHEJ修复(左),HDR修复(右)

NHEJ(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非同源性末端接合

NHEJ修复机制不需要任何模版,修复蛋白直接将双股裂断的DNA末端彼此拉近,在DNA连接酶的帮助下重新接合( 图1 )。

HDR(Homology directed repair)

同源重组修复

当细胞核内存在与损伤DNA同源的DNA片段时,HDR才能发生。

NHEJ的机制简单又不依靠模版,因而NHEJ的活性相对于HDR高出许多。但NHEJ修复出错的概率较高,容易造成移码突变等,基因编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图1 )。

1.ZFN的识别切割机制

融合锌指模块和FokI切割结构域形成ZFN ;以二聚体的形式靶向切割每个锌指结构;特异识别3个碱基 ;组装多个锌指结构(识别12-18bp)形成的ZFN对可特异切割基因组靶点 ( 图2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f1d8d-1625385468209)]

图2-ZFN基因编辑原理图

2.TALEN的识别切割机制

两个TALE靶向识别靶点两侧的序列;每个TALE融合一个FokI内切酶结构域;FokI通过TALE靶向形成二聚体切割靶点;设计灵活识别特异性强( 图3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dcfc-1625385468209)]

图3-TELEN基因编辑原理图

3.CRISPR/Cas9的识别切割机制

crRNA通过碱基配对与 tracrRNA结合形成 tracrRNA/crRNA 复合物,此复合物引导核酸酶 Cas9 蛋白在与 crRNA 配对的序列靶位点剪切双链 DNA( 图4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85235-1625385468209)]

图4-CRISPR/Cas9基因编辑原理图

ZFN、TELEN、CRISPR/Cas9比较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d6344-1625385468209)]

图5-三种基因编辑的比较

二、CRISPR/Cas技术的介绍

CRISPR/Cas9 系统的发现

1987年,在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首次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重复间隔序列——CRISPR序列,随后,在其他细菌和古菌中也发现了这一特殊序列。

2005年,发现这些CRISPR序列和噬菌体的基因序列匹配度很高,说明CRISPR 可能参与了微生物的免疫防御。

2011年,CRISPR/Cas系统的分子机制被揭示:当病毒首次入侵时,细菌会将外源基因的一段序列整合到自身的CRISPR的间隔区;病毒二次入侵时,CRISPR 转录生成 前体crRNA (pre-crRNA), pre-crRNA 经过加工形成含有与外源基因匹配序列的crRNA,该crRNA与病毒基因组的同源序列识别后,介导 Cas 蛋白结合并切割,从而保护自身免受入侵。

2013年,发现CRISPR/Cas9系统可高效地编辑基因组。随后张锋等使用CRISPR系统成功的在人类细胞和小鼠细胞中实现了基因编辑。

从此开始,CRISPR/Cas9技术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CRISPR/Cas9相关研究成果频频登上CNS等顶级期刊,近两年更是成为诺贝尔奖热门候选。

CRISPR/Cas技术的原理

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crRNA( CRISPR-derived RNA )通过碱基配对与 tracrRNA(trans-activating RNA )结合形成 tracrRNA/crRNA 复合物,此复合物引导核酸酶 Cas9 蛋白在与 crRNA 配对的序列靶位点剪切双链 DNA。而通过人工设计 crRNA 和 tracrRNA 这两种 RNA,改造成具有引导作用的sgRNA (single guide RNA ),从而引导 Cas9 对 DNA 的定点切割(图4)。

CRISPR/Cas技术的优势

设计简单,简明的碱基互补设计原则,识别不受基因组甲基化影响,能靶向几乎任意细胞任意序列,方便同时靶向多个靶点,切割效率高。

三、CRISPR/Cas的脱靶效应

PAM**** (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

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

PAM序列区是CRISPR/Cas9系统行使切割功能的基本条件。如果靶序列 3′端没有PAM序列,即使靶序列与sgRNA序列完全匹配,Cas9蛋白也不会切割该序列位点。 PAM序列主要影响CRISPR/Cas9的DNA切割效率。在细胞水平上,NGG介导的切割效率是最高的。

sgR****NA ****(Single guide RNA )

向导 RNA

sgRNA与目标基因组相结合的 20nt 序列区决定着 CRISPR/Cas 系统的靶向特异性。CRISPR/Cas9与靶位点识别的特异性其实主要依赖于sgRNA与靠近PAM区的10~12 bp的碱基配对,而其余远离PAM序列 8~10 bp 碱基的错配对靶位点识别的影响并不明显。目前研究结果均提示,可能靠近 PAM 的 8~14 bp 序列是决定特异性的关键,其他序列也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脱靶效应。

CRISPR/Cas9的脱靶效应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也是限制其发挥更大潜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年5月30日, Nature 杂志子刊 Nature Methods 刊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成功修复了导致小鼠失明的基因后,对小鼠进行全基因测序,发现修复后的小鼠基因组有超过1500个单核苷酸突变,以及超过100个位点发生大片段插入或缺失( 图6 )。文章的结论无疑引发了巨大震动,也给正在进行中的CRISPR/Cas9带来了不确定性。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21b76-1625385468208)]

图6--动物体内实验中CRISPR/Cas9编辑后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变

仔细分析后,发现该文章并不十分严谨,文章仅有两只小鼠作为实验组,一只作为对照组,数量不足以证明结论是否只是个例。而且单碱基突变是生物体内自然现象,不能全归于CRISPR/Cas9。整个实验只基于一个sgRNA数据,且该sgRNA特异性评分很低,造成脱靶效应也应该在预料之中( 图7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51d94-1625385468208)]

图7--针对 Nature Methods 文章的回应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目前CRISPR系统的脱靶性已经很低,当然,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CRISPR/Cas技术的进展

2016年6月,张锋在 Science 发表文章,发现CRISPR/Cas13a能有切割细菌的特定RNA序列。

2016年9月,Jennifer Doudna在 Nature 发表文章,证实CRISPR/Cas13a可以用于RNA检测。

2017年2月22日,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研究人员在 Nature 杂志发文,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CAR-T疗法。该研究既解决了传统CAR-T疗法的随机整合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又大大降低了CAR-T细胞发生分化或癌化的风险,赋予了CAR-T技术全新的高效性、稳定性、安全性。

2017年8月2日,Shoukhrat Mitalipov在 Nature 发表长文,使用CRISPR/Cas9技术修正了植入子宫前的人类胚胎中一种和遗传性心脏病有关的变异。该研究证实了通过编辑人类胚胎进行治疗遗传病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受到了基因编辑领域大牛George Church等人的质疑。

2017年8月11日,杨璐菡等在 Science 发表文章,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基因组中的内源逆转录病毒(PERV)序列,并克隆出多只PERV失活小猪。向最终实现使用猪器官进行人体器官移植的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宣布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与镉吸收和积累相关基因的水稻育种成功。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稻镉污染的问题,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进而改善部分人群重金属慢性中毒的问题。

2017年10月4日,张锋在 Nature 发表论文证实CRISPR/Cas13a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编辑特定的RNA。CRISPR/Cas13a能够达到RNAi相似的降低基因表达的效率,而且有更强的特异性,且对细胞内天然的转录后调控网络的影响更小。

2017年10月19日,Jennifer Doudna在 Nature 发表文章,设计了高精确性的Cas9变体—HypaCas9。该研究极大地降低了Cas9的脱靶效应,且不降低靶向切割效率。

2017年10月25日,张锋在 Science 发表文章介绍CRISPR新系统--REPAIR,可以高效的进行RNA的单碱基修复。因为不改变DNA序列,所以为通过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病而又不永久影响基因组提供了新可能。

2017年10月25日,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David Liu实验室在 Nature 发表长文,报道了新型腺嘌呤基因编辑器——ecTadA-dCas9,可以将A·T碱基对转换成G·C碱基对,该技术首次实现了不依赖DNA断裂即可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即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高于其它基因组编辑方法的效率,且几乎没有随机插入、删除或其它突变等不良副作用,因此为今后大范围治疗点突变遗传疾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展望

近几年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推广应用到了生物、医学、农业以及环境等多个领域,造就了一批批科研奇迹,尤其是在遗传病的治疗、疾病相关基因的筛查与检测、肿瘤治疗以及动植物的改造、病原微生物防治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也将深远地影响整个世界。

特别感谢:BioArt主编给予的帮助和意见以及吉满生物吴晨提供图1-图5的图片。

|

| |

张锋教授简介 张锋,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大学毕业,理学学士。1985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1985-1993年在辽宁大学化学系任教,1985-1987年任助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9月-1993年9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部参加国家教委日语培训班并通过选拔考试。1993-1994年国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学,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化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做访问学。1994-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98年3月至今在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1999年8月晋升教授。 主攻方向:(1)配位化学-配合物的结构与溶液稳定性。研究生命相关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及其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探索配体间的分子识别规律及金属离子的结构效应。(2)生物无机化学-激素分子的结构作用解析。利用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模拟研究一些激素分子如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等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结构作用及其与激素生物活性的关系。(3)超分子化学-配合物超分子晶体的制备和结构研究。选择和设计各种受体分子,通过与金属形成配合物,利用金属离子的模版作用,构筑特殊超分子体系,研究其结构特性

  • 索引序列
  • 姜宇锋发表的论文
  • 姜宇峰发表的论文
  • 姜宇发表论文
  • 赵锋发表的论文
  • 张锋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