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文章转载寻找卢钺作者:大侠茶居 卢钺是谁?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在明•万历版《永泰县志》卷三《纪献》这一辑 “进士”榜中,有关卢钺条目只有十一个字:淳祐四年,有卢钺,字威重。民国版《永泰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榜里,多了几个字: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卢钺,字威重,户部尚书。看从上述文字,只知永泰进士有卢钺这个人,但没有更具体的记载。古人留下了一个谜团!近千年时光,无人对其探究。那么要是将卢钺与卢梅坡连在一起呢?卢梅坡就是宋末那个写了两首著名咏梅诗《雪梅》的诗人,这就大不同了。永泰已经有了一位豪放派词人张元干,再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那就有趣了。在永泰,最早关注卢钺与卢梅坡及有可能为同一人的,是文史爱好都陈肖波。肖波从小受爷爷影响,喜欢地方文史,特别是与嵩口有关的人物与事件。他在网络上看到钱钟书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有关卢钺与卢梅坡研究文章时,如获至宝,随即发与我看。这一看,也让我感兴趣。后来,他带我去嵩口,在二中一位卢氏族人那里,看到一本道光乙酉年(1825年)手抄本《范阳卢氏族谱》。慢慢翻看,一页页发黄的毛边纸族谱,有关卢钺的记载越来越多,卢钺这个人渐渐清晰起来,一条非常明晰的人生轨迹与家族发祥脉络浮现在眼前。族谱中写明石龙溪这个地方为祖居地,想必芦洋会有人知道石龙溪在何处。心就就有了冲动,与肖波商定,来一次寻找卢钺之旅。2015年12月12日,雾天,草叶上都是湿漉漉雾水。我们一行7人,从嵩口出发,经大喜村,然后从里洋村一条小道上山。担任此次向导的卢益荣老人是嵩口芦洋村卢氏族人。时年68岁的卢益荣老人说:确有石龙溪这个地方,位于今嵩口镇里洋村与仙游县东湖村交界的地方,少时曾随族人前往石龙溪祭扫祖墓,亲眼目睹石龙祖居故址上尚存残墙、地基、柱础、石臼等遗物。石龙溪所在地东湖村,清代时隶属永福县(今永泰县)中和乡感应里二十八都。1957年才将东湖村从永泰县划归仙游县,就如三状元之黄定故居一都,旧时属永泰县,1958划归福清。小路几近荒芜,卢益荣老人手持砍刀走在前头清路,凭着依稀可见的路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越走山越高,林更密,雾更浓,有时像傍晚。登到山顶时,竟然是一片原始森林!粗大的阔叶林参天挺拔,古老的树木就像一群留守老人,可惜它们不能言语。卢老伯四处查看,发现走错路了!无功而返。返回时,我们一起去里洋村,到里洋村时,卢老伯记起原来的路,才知这次方向是走错了!回去后我把族谱中有关卢钺的记载拍下,现在,可以沿着族谱留下的路,一步步探寻卢钺的足迹。隔着这样的时空距离,应该感谢有情的文字,还原了卢钺以及这个家族的繁衍过程。卢钺(1193——1275),字威仲,号元庵,永福石龙溪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尽管县志上都没有具体记录卢钺出生与居住地,《卢氏族谱》却多处记载卢钺的出生与族人居住地“石龙溪”、“永邑石龙溪”或“二十八都石龙溪”。此前史料都无记载卢钺生卒年月,在族谱中却有详细记录:“钺公,字威仲,别号元庵,堑公次子,柱公之孙,居石龙,生于庆元四年癸丑四月十七日午时,享寿五十二登宋淳佑甲辰科进士,钦命中军监兼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理给事,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谥于乙丑年十月念七日酉时,享寿八十有三,帝嘉其,谥文肃。”卢钺生卒时间,我与肖波探讨过,他曾做过比对。他认为:谱中记载卢钺生于“庆元四年”应是笔误,因“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是戊午年而非癸丑年,且“庆元四年”距离登科的“淳佑甲辰”年(公元1244年)是47年,而非52年,如果出生于“庆元四年”,根据族谱记载卢钺“享寿八十有三”,那么卒年应是1280年,而南宋已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被蒙元所灭,不可能如谱中所载“帝嘉其,谥文肃”。因此,卢钺应是出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正是族谱中所载的出生年“癸丑”年。绍熙四年距其登第的“宋淳祐甲辰”正好是52年,与族谱中记载的“享寿五十二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相符。据“享寿八十有三”推断,其卒年应是1275年(南宋德祐二年),其时南宋还未灭亡,都城临安也尚未被元军攻破,与“帝嘉其,谥文肃”相符。以此判断,卢钺出生应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南宋德佑二年(1275年),享寿八十有三,这与族谱记载相吻合。卢氏族谱始修于宋末,元明清都有续修,一次次修谱,产生一些笔误是完全有可能。再说2015年冬天,我们探访石龙溪未果,一直耿耿于怀。无论它曾属永泰,还是今属仙游,这个小地方一门出过九进士,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户部尚书卢钺(卢梅坡),理应引起有地方文化部门重视。石龙溪想必是个奇山异水清幽之地,与肖波约定,将再探石龙溪。肖波说看看到实地能不能找到一些古迹、古墓或者字刻。石龙溪此名,有点霸气,也诗意,蕴含古典气息。卢氏族谱对迁居石龙溪这样记载:族祖居永邑之石龙溪,盖其山川秀丽毓人,多生俊雅奇才,在有宋者,曰光前曰楚曰榕曰柱,父子同榜昆季联芳一朝济美,世世蜚声。从河南入闽,《卢氏族谱》也载得详细:“振元公,居河南,家道清寒,时大宋皇佑元年岁次已丑携宗从王来闽,赘于永之石龙溪陈崇芳君之次女为室”、“振元公因困极甚,携宗从王来闽省,贾于南街,大宋至和二年间入赘永之石龙溪,历四世,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可以为甚矣!”从此可知,卢钺的先祖振元公于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从河南来闽,先是居于福州,在南后街从事商业。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卢振元入赘到永泰石龙溪(今永泰嵩口与仙游交界处)陈崇芳家。石龙溪山川奇丽,钟灵毓秀,卢氏历经四代,甲第联芳,蔚成望族。石龙溪地处偏远山区,卢氏这一族人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兴盛。据《永泰县志》和卢氏族谱记载,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到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的一百三十余年间,卢氏一门先后有卢光前、卢楚、卢榕、卢炎、卢镇、卢垢、卢德宣、卢宁和卢钺九人高中进士,其中卢钺最为显赫。九进士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蝉联,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与月洲张氏一样,堪为科举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要说说,卢钺是否就是卢梅坡?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在学界上,钱钟书先生最早提出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研究卢梅坡的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认为,钱钟书的猜测是成立的。王三毛教授论文《宋末诗人卢梅坡考》一文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王三毛教授之所以断定卢钺、卢梅坡为同一人,首先查找到他们都是闽人,又生活在同时代。《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傅张文据陈著《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及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定卢梅坡为宋末人。”陆文圭云:“壬申(1272)、荧西(1273),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傅张文据此云:“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威淳八、九年( 1272-1273) ,此时卢梅坡还在世。”而刘埙记:“威淳七年五月四日御试集英殿,敕差详定……朝散大夫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兼祭酒侍读卢钺。知卢钺咸淳七年正在朝中为官。”他们都有过寓吴经历(江苏苏州)。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壬申、癸西,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公板以登诸老之门,如存斋陈公、本心文公、止堂(引者按,疑是耻堂)高公、陵阳牟公,皆一时之望,余俱得拜床下。卢寓苏台,晚归闽。陈以下聚居霅上。”苏台即姑苏台,指苏州。卢梅坡寓居苏州,故陆文圭得以登门求教。陈经、文及翁、高斯得、牟端等“聚居书上”,霅上在今浙江湖州市,因境内霅溪得名。因为离得近,卢梅坡让陆文圭结识他们。陆文圭又说卢梅坡“晚归闽”,这便证明原籍福建。王三毛教授《宋末诗人卢梅坡考》有一段描述:徐元杰说:“此人(引者按,指卢钺)家本三山(福州别称),少失估恃,今贫而无家可归,闻往吴江娶妻就赘。”卢钺在《王著作集原序》:“铖少始知学,景行前修,闻邻邑福清有郑介公侠....第念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且尝习《春秋》,今复寓吴。”一句“第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已表明自己为永泰人,永阳为永泰雅称,从永泰到福清,走一天就能到达(故有一舍之说)。卢钺与卢梅坡都习《春秋》。陆文圭《送唐子华序》知卢梅坡治《春秋》;卢钺《王著作集序》自云习《春秋》,《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亦云:“卢钺字伟节,福州人,淳祐四年留梦炎榜进士及第,治《春秋》。《宋末诗人卢梅坡考》,论证卢梅坡即卢钺,有以下充分理由:在查证众多历史古籍中,发现卢梅坡与卢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末期,同为闽人(福建人),都有寓居姑苏(苏州)的经历,且都是“晚归闽”(告老还乡)。元代著名学者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中把原为卢梅坡的“骚人搁笔费评章”和“铁笛一声人倚阑”两句名句直接写为卢钺所作。此书编写于元至正三年(1311年),距卢钺去世的宋德佑二年(1275年)仅36年,可以说基本为同一时代,时人对卢钺爱梅、自号梅坡的情况记忆犹新。作为同时代的大学者郭豫亨广闻博识,学养极高,对南宋著名诗人卢梅坡即卢钺的情况应是熟知的,他的记录真实可信。在卢梅坡交游的同道中亦多是与卢钺有交集的朝中同僚,从中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南宋文学家陈著在《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中有云:“良泉徐子苍以《徽池行程诗编))示,……良泉拟寄卢梅坡之诗,有曰:‘但愿绿阴青子后,只如疏影暗香时。’后三年余当和此诗以寄。”从文中可知陈著与卢梅坡相识,查陈著曾与卢钺同为著作郎,二人同朝为官,系同僚关系。陆文圭文中所述“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咸淳八、九年(1272一1273年),陆文圭此时受教于卢梅坡,亦可说明卢梅坡为宋末人。而且卢钺咸淳七年遭台评论罢,咸淳八、九年正好赋闲在家,有“治春秋”和“寓姑台”经历。写诗表明寓居苏州经历。《姑苏台览古》:“姑苏台下百花洲,解语香魂此旧游。巧笑已倾吴子国,浅颦又涴范公舟。湖山四顾无奇骨,五霸俱空等拙谋。杯酒酹江应自誓,男儿西北有神州。”青年陆文圭得以有机会受教于卢梅坡门下,研习《春秋》,这些情况恰好与卢钺的经历完全吻合,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从元初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把卢梅坡的咏梅诗句标注为卢钺所作,这就将卢梅坡与卢钺连在了一起。南宋有不少号梅坡者,这与南宋的历史大有关系。一个偏安一隅的破碎小朝庭,造就了许多忧国忧民之士,一些文人墨客从梅花中找到精神寄托,以梅自喻,故自号梅坡者也多。肖波在研究卢梅坡时,从一些诗词文集中找到蛛丝马迹。特别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熊禾(建阳人)的诗集中有一首《别永福诸友》,诗云:“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污直如矢。……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从诗中可以看出,宋末时永福县(即永泰县,雅称永阳)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名士“梅坡先生”。而宋末,卢钺已“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见《卢氏族谱》)。熊禾诗中描写的地点、人物等都与卢钺晚年归隐故里、石龙溪情形相似。肖波推测:当时在学术上已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熊禾,在卢钺晚年归隐故里时特意前来拜访,诗中写的“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虽然未与梅坡先生未有文章上的交流,却喜欢这里的山水与淳朴,这里更无喧嚣的尘世风气。卢钺让人探究的不是官职,而是他的两首《雪梅》。特别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境高绝,不落窠臼,是历代咏梅诗中峰巅之作,无人超越。王三毛的《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发表刚好10年,在这10年间,一直无人提出异议,足见其考证功夫的扎实与史料的翔实。王三毛教授在众多史料典籍中找出卢梅坡与卢钺之间许多关联,认定为同一人。而陈肖波在王三毛教授研究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查找更多资料证实卢梅坡即卢钺,写出《宋末诗人卢钺生平事迹考略》一文,有力地证实了卢梅坡即卢钺。一个历史悬案始于尘埃落定。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出自:南宋诗人卢钺《雪梅二首》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
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1)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骚人搁笔费评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评章”,评论。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评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2)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文章转载寻找卢钺作者:大侠茶居 卢钺是谁?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在明•万历版《永泰县志》卷三《纪献》这一辑 “进士”榜中,有关卢钺条目只有十一个字:淳祐四年,有卢钺,字威重。民国版《永泰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榜里,多了几个字: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卢钺,字威重,户部尚书。看从上述文字,只知永泰进士有卢钺这个人,但没有更具体的记载。古人留下了一个谜团!近千年时光,无人对其探究。那么要是将卢钺与卢梅坡连在一起呢?卢梅坡就是宋末那个写了两首著名咏梅诗《雪梅》的诗人,这就大不同了。永泰已经有了一位豪放派词人张元干,再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那就有趣了。在永泰,最早关注卢钺与卢梅坡及有可能为同一人的,是文史爱好都陈肖波。肖波从小受爷爷影响,喜欢地方文史,特别是与嵩口有关的人物与事件。他在网络上看到钱钟书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有关卢钺与卢梅坡研究文章时,如获至宝,随即发与我看。这一看,也让我感兴趣。后来,他带我去嵩口,在二中一位卢氏族人那里,看到一本道光乙酉年(1825年)手抄本《范阳卢氏族谱》。慢慢翻看,一页页发黄的毛边纸族谱,有关卢钺的记载越来越多,卢钺这个人渐渐清晰起来,一条非常明晰的人生轨迹与家族发祥脉络浮现在眼前。族谱中写明石龙溪这个地方为祖居地,想必芦洋会有人知道石龙溪在何处。心就就有了冲动,与肖波商定,来一次寻找卢钺之旅。2015年12月12日,雾天,草叶上都是湿漉漉雾水。我们一行7人,从嵩口出发,经大喜村,然后从里洋村一条小道上山。担任此次向导的卢益荣老人是嵩口芦洋村卢氏族人。时年68岁的卢益荣老人说:确有石龙溪这个地方,位于今嵩口镇里洋村与仙游县东湖村交界的地方,少时曾随族人前往石龙溪祭扫祖墓,亲眼目睹石龙祖居故址上尚存残墙、地基、柱础、石臼等遗物。石龙溪所在地东湖村,清代时隶属永福县(今永泰县)中和乡感应里二十八都。1957年才将东湖村从永泰县划归仙游县,就如三状元之黄定故居一都,旧时属永泰县,1958划归福清。小路几近荒芜,卢益荣老人手持砍刀走在前头清路,凭着依稀可见的路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越走山越高,林更密,雾更浓,有时像傍晚。登到山顶时,竟然是一片原始森林!粗大的阔叶林参天挺拔,古老的树木就像一群留守老人,可惜它们不能言语。卢老伯四处查看,发现走错路了!无功而返。返回时,我们一起去里洋村,到里洋村时,卢老伯记起原来的路,才知这次方向是走错了!回去后我把族谱中有关卢钺的记载拍下,现在,可以沿着族谱留下的路,一步步探寻卢钺的足迹。隔着这样的时空距离,应该感谢有情的文字,还原了卢钺以及这个家族的繁衍过程。卢钺(1193——1275),字威仲,号元庵,永福石龙溪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尽管县志上都没有具体记录卢钺出生与居住地,《卢氏族谱》却多处记载卢钺的出生与族人居住地“石龙溪”、“永邑石龙溪”或“二十八都石龙溪”。此前史料都无记载卢钺生卒年月,在族谱中却有详细记录:“钺公,字威仲,别号元庵,堑公次子,柱公之孙,居石龙,生于庆元四年癸丑四月十七日午时,享寿五十二登宋淳佑甲辰科进士,钦命中军监兼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理给事,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谥于乙丑年十月念七日酉时,享寿八十有三,帝嘉其,谥文肃。”卢钺生卒时间,我与肖波探讨过,他曾做过比对。他认为:谱中记载卢钺生于“庆元四年”应是笔误,因“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是戊午年而非癸丑年,且“庆元四年”距离登科的“淳佑甲辰”年(公元1244年)是47年,而非52年,如果出生于“庆元四年”,根据族谱记载卢钺“享寿八十有三”,那么卒年应是1280年,而南宋已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被蒙元所灭,不可能如谱中所载“帝嘉其,谥文肃”。因此,卢钺应是出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正是族谱中所载的出生年“癸丑”年。绍熙四年距其登第的“宋淳祐甲辰”正好是52年,与族谱中记载的“享寿五十二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相符。据“享寿八十有三”推断,其卒年应是1275年(南宋德祐二年),其时南宋还未灭亡,都城临安也尚未被元军攻破,与“帝嘉其,谥文肃”相符。以此判断,卢钺出生应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南宋德佑二年(1275年),享寿八十有三,这与族谱记载相吻合。卢氏族谱始修于宋末,元明清都有续修,一次次修谱,产生一些笔误是完全有可能。再说2015年冬天,我们探访石龙溪未果,一直耿耿于怀。无论它曾属永泰,还是今属仙游,这个小地方一门出过九进士,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户部尚书卢钺(卢梅坡),理应引起有地方文化部门重视。石龙溪想必是个奇山异水清幽之地,与肖波约定,将再探石龙溪。肖波说看看到实地能不能找到一些古迹、古墓或者字刻。石龙溪此名,有点霸气,也诗意,蕴含古典气息。卢氏族谱对迁居石龙溪这样记载:族祖居永邑之石龙溪,盖其山川秀丽毓人,多生俊雅奇才,在有宋者,曰光前曰楚曰榕曰柱,父子同榜昆季联芳一朝济美,世世蜚声。从河南入闽,《卢氏族谱》也载得详细:“振元公,居河南,家道清寒,时大宋皇佑元年岁次已丑携宗从王来闽,赘于永之石龙溪陈崇芳君之次女为室”、“振元公因困极甚,携宗从王来闽省,贾于南街,大宋至和二年间入赘永之石龙溪,历四世,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可以为甚矣!”从此可知,卢钺的先祖振元公于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从河南来闽,先是居于福州,在南后街从事商业。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卢振元入赘到永泰石龙溪(今永泰嵩口与仙游交界处)陈崇芳家。石龙溪山川奇丽,钟灵毓秀,卢氏历经四代,甲第联芳,蔚成望族。石龙溪地处偏远山区,卢氏这一族人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兴盛。据《永泰县志》和卢氏族谱记载,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到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的一百三十余年间,卢氏一门先后有卢光前、卢楚、卢榕、卢炎、卢镇、卢垢、卢德宣、卢宁和卢钺九人高中进士,其中卢钺最为显赫。九进士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蝉联,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与月洲张氏一样,堪为科举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要说说,卢钺是否就是卢梅坡?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在学界上,钱钟书先生最早提出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研究卢梅坡的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认为,钱钟书的猜测是成立的。王三毛教授论文《宋末诗人卢梅坡考》一文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王三毛教授之所以断定卢钺、卢梅坡为同一人,首先查找到他们都是闽人,又生活在同时代。《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傅张文据陈著《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及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定卢梅坡为宋末人。”陆文圭云:“壬申(1272)、荧西(1273),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傅张文据此云:“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威淳八、九年( 1272-1273) ,此时卢梅坡还在世。”而刘埙记:“威淳七年五月四日御试集英殿,敕差详定……朝散大夫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兼祭酒侍读卢钺。知卢钺咸淳七年正在朝中为官。”他们都有过寓吴经历(江苏苏州)。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壬申、癸西,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公板以登诸老之门,如存斋陈公、本心文公、止堂(引者按,疑是耻堂)高公、陵阳牟公,皆一时之望,余俱得拜床下。卢寓苏台,晚归闽。陈以下聚居霅上。”苏台即姑苏台,指苏州。卢梅坡寓居苏州,故陆文圭得以登门求教。陈经、文及翁、高斯得、牟端等“聚居书上”,霅上在今浙江湖州市,因境内霅溪得名。因为离得近,卢梅坡让陆文圭结识他们。陆文圭又说卢梅坡“晚归闽”,这便证明原籍福建。王三毛教授《宋末诗人卢梅坡考》有一段描述:徐元杰说:“此人(引者按,指卢钺)家本三山(福州别称),少失估恃,今贫而无家可归,闻往吴江娶妻就赘。”卢钺在《王著作集原序》:“铖少始知学,景行前修,闻邻邑福清有郑介公侠....第念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且尝习《春秋》,今复寓吴。”一句“第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已表明自己为永泰人,永阳为永泰雅称,从永泰到福清,走一天就能到达(故有一舍之说)。卢钺与卢梅坡都习《春秋》。陆文圭《送唐子华序》知卢梅坡治《春秋》;卢钺《王著作集序》自云习《春秋》,《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亦云:“卢钺字伟节,福州人,淳祐四年留梦炎榜进士及第,治《春秋》。《宋末诗人卢梅坡考》,论证卢梅坡即卢钺,有以下充分理由:在查证众多历史古籍中,发现卢梅坡与卢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末期,同为闽人(福建人),都有寓居姑苏(苏州)的经历,且都是“晚归闽”(告老还乡)。元代著名学者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中把原为卢梅坡的“骚人搁笔费评章”和“铁笛一声人倚阑”两句名句直接写为卢钺所作。此书编写于元至正三年(1311年),距卢钺去世的宋德佑二年(1275年)仅36年,可以说基本为同一时代,时人对卢钺爱梅、自号梅坡的情况记忆犹新。作为同时代的大学者郭豫亨广闻博识,学养极高,对南宋著名诗人卢梅坡即卢钺的情况应是熟知的,他的记录真实可信。在卢梅坡交游的同道中亦多是与卢钺有交集的朝中同僚,从中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南宋文学家陈著在《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中有云:“良泉徐子苍以《徽池行程诗编))示,……良泉拟寄卢梅坡之诗,有曰:‘但愿绿阴青子后,只如疏影暗香时。’后三年余当和此诗以寄。”从文中可知陈著与卢梅坡相识,查陈著曾与卢钺同为著作郎,二人同朝为官,系同僚关系。陆文圭文中所述“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咸淳八、九年(1272一1273年),陆文圭此时受教于卢梅坡,亦可说明卢梅坡为宋末人。而且卢钺咸淳七年遭台评论罢,咸淳八、九年正好赋闲在家,有“治春秋”和“寓姑台”经历。写诗表明寓居苏州经历。《姑苏台览古》:“姑苏台下百花洲,解语香魂此旧游。巧笑已倾吴子国,浅颦又涴范公舟。湖山四顾无奇骨,五霸俱空等拙谋。杯酒酹江应自誓,男儿西北有神州。”青年陆文圭得以有机会受教于卢梅坡门下,研习《春秋》,这些情况恰好与卢钺的经历完全吻合,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从元初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把卢梅坡的咏梅诗句标注为卢钺所作,这就将卢梅坡与卢钺连在了一起。南宋有不少号梅坡者,这与南宋的历史大有关系。一个偏安一隅的破碎小朝庭,造就了许多忧国忧民之士,一些文人墨客从梅花中找到精神寄托,以梅自喻,故自号梅坡者也多。肖波在研究卢梅坡时,从一些诗词文集中找到蛛丝马迹。特别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熊禾(建阳人)的诗集中有一首《别永福诸友》,诗云:“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污直如矢。……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从诗中可以看出,宋末时永福县(即永泰县,雅称永阳)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名士“梅坡先生”。而宋末,卢钺已“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见《卢氏族谱》)。熊禾诗中描写的地点、人物等都与卢钺晚年归隐故里、石龙溪情形相似。肖波推测:当时在学术上已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熊禾,在卢钺晚年归隐故里时特意前来拜访,诗中写的“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虽然未与梅坡先生未有文章上的交流,却喜欢这里的山水与淳朴,这里更无喧嚣的尘世风气。卢钺让人探究的不是官职,而是他的两首《雪梅》。特别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境高绝,不落窠臼,是历代咏梅诗中峰巅之作,无人超越。王三毛的《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发表刚好10年,在这10年间,一直无人提出异议,足见其考证功夫的扎实与史料的翔实。王三毛教授在众多史料典籍中找出卢梅坡与卢钺之间许多关联,认定为同一人。而陈肖波在王三毛教授研究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查找更多资料证实卢梅坡即卢钺,写出《宋末诗人卢钺生平事迹考略》一文,有力地证实了卢梅坡即卢钺。一个历史悬案始于尘埃落定。
6819位粉丝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出自:南宋诗人卢钺《雪梅二首》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扩展资料: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编辑于 2020-09-30查看全部6个回答家长:如果您在长沙,可以带孩子来这免费体验机器人编程活动!童程童美少儿编程广告家长:如果您在长沙,可以带孩子来这免费体验机器人编程活动!童程童美少儿编程广告更多专家卢钺写雪梅时的背景是什么?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7条评论热心网友2谢谢咯!!!!!!!!!!!!!!!!!!!!!!!!!!!!!!!!!!!!!!!!!!!!!!!!!!!!!!!!!!!!!!!!!!!!!!!!!!!!!!!!!!!!!!!!!!!!查看全部7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古代画京东-精品惠聚,天天特价,让您足不出户!古代画京东-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商品齐全,品质出众,让您足不出户,畅享HI购!广告2021-10-16古诗雪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谢谢大家了!!!!!这种托物言志不用去管他创作背景的。 如果要说背景,卢梅坡连名字都不确切可考,存的诗也很少,且大多数咏物诗,咏芙蓉、梅花、牡丹、荼靡、柳絮、茉莉等等,看不出背景生平。 他大概就是活动于南宋后期的一个诗人,钱钟书说可能是福建人。 由刘过名篇《柳梢青 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推测可能是个漂泊江湖,居无定所的诗人抑或短暂在京为官,旋遭迁谪的官员。10赞·1,687浏览2020-08-07雪梅古诗作者背景及表达含意《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你这首雪梅不是古诗,是现代作的夸自己脚的诗。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1)降:投降。此处指让步,服输。(2)骚人:诗人。评章:评论,评判。逊:差;不如。 [译文]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雪梅·其二 宋代: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2.古诗《雪梅》的诗句 雪 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雪梅》古诗 你这首雪梅不是古诗,是现代作的夸自己脚的诗。 雪梅[宋]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1)降:投降。此处指让步,服输。 (2)骚人:诗人。评章:评论,评判。 逊:差;不如。[译文]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 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雪梅·其二宋代: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4.雪梅古诗、诗意 [译文] 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 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22赞·2,137浏览2020-12-06卢钺写雪梅时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歌颂雪和梅。 写作背景:卢钺的《雪梅》这两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2赞·104浏览2019-10-10卢钺写雪梅时的背景是什么?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4458位专家解答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卢钺的雪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雪梅古诗的意思,卢钺的雪梅,一首蕴含哲理的古诗作者用心良苦3赞·1播放雪梅是卢钺几岁写的雪梅作者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不知雪梅是他几岁时所写 雪梅 宋·卢钺(lú yuè)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② 作者简介 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主要作品:《雪梅》《春游》《柳絮》《茉莉》等。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主题思想 《雪梅》这首诗巧借梅雪争春来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从而反映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从不同角度欣赏能体会到不同的美这一主题。 ①重点句解析:前两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最具早春的特色,而且互不认输,请诗人来评判。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的表现出来了。 ②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一段”形容差得不多。这是首说理诗,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44赞·743浏览2019-09-27端砚大师——伦桂洪端砚艺术馆值得一看的广东肇庆相关信息推荐zqlghdy.com广告古代画京东-精品惠聚,天天特价,嗨GO不停!值得一看的古代画相关信息推荐京东广告正在加载评论
是,一个为原名,一个是姓加号
现在发表一般都找中介了,很少自己写自己投稿发的,那样慢而且通过率低,快速发表的话可以找一下中介,网上一搜就能搜出来,但是针对这种的中介一定要谨慎,普刊的话一定要审核通过后再付款,那种让你交定金的就不要考虑了。核心的话我发表的时候是交了一半的定金,一开始也怕,但是后来狠了狠心交了1000,结果真发表成功了,你可以加一下这个编辑2302786313。他挺实在,能发表就给你发,不能发表的话就不给发,而且给你推荐的全是评职称有用而且还便宜的杂志。
发表论文 多久能发表 ?有很多人快到评职称提交评估材料的时间,各种考试都通过了,但还没有发表文章,即使加急发表,但也不能保证100%的发表成功,比如参加各类考试而耽误些文章,导致文章不符合杂志的要求,同时期刊杂志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出版延误的原因,如版面已经排满,这是很耽误时间的,或许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之后才会有版面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把握好发布时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最为合适 呢?职称评审一年只有一次,一年的延迟对于作者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不言而喻,下面具体讲下发表论文什么时候发表最为合适。 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8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 核心期刊 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评职称之前3-6个月收到刊物就行,不要提前太多,也不要迟于3个月。原因是这样的:太早发表,可能评职称的要求变了,还要重新发表,而且刊物容易丢失;太晚发表也不行,如果刊物发行延迟,势必影响晋职,另外,刊物在知网收录还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所以最好能提前3个月-6个月的时间拿到刊物,这样比较保险。
发表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买本杂志,根据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当然,跟杂志社关系好能顺利发表的请无视我的话 因为直投杂志社容易,能成果发表难,我认识的主编跟我说他们邮箱里的稿件基本上没有低于过1000篇,而且杂志社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忙的过来,就算抽时间看下邮件也就是看个题目,题目不新颖没吸引力的直接略过,就算点开文章,也是先大概看下职称、单位、研究方向、摘要、关键词,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也直接pass掉。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不着急了就。
关键在于论文的内容、形式与发表的位置,如果不考虑发表出处的话,应该不是太难。
客观原因刊社方众所周知,核心期刊都是基于影响因子评选出来的,在千千万万的刊物中,想要评上核心期刊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许多刊物在评上核心期刊后,为了爱惜自己羽毛,提高在圈内的声誉,更会注重文章质量,在选稿的时候就会更严格。文章质量较差或一般的,多半就过不了审了。甚至有的刊物会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选择减少载文量。降低分母或增加分子,都是编辑部会采用的手段。作者方随着社会发展,做学术的人如同雨后春笋,发核心期刊不再是高校老师评选的专属需求。越来越多的单位评职称要求发核心,硕博毕业也要求发核心,甚至有的高校申请奖学金,都需要发一篇论文。为了完成这些刚需,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冲一冲”核心期刊,然而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竞争却如此激烈,供小于求,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就又高了一点,自然发表起来就更难了。资质要求前面说了,想发核心的人越来越多,供小于求,刊物方自然会提高各方面的要求。单位好坏、职称高低、过往发文质量等等,都会被列入考虑范围。因此,高职高专单位想要发核心的话,也是比较难的。除此之外,许多期刊也越来越偏向于接收有课题和基金的文章。发表费用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核心期刊版面有限,因此版面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审稿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隐形成本也比较高。为求稳而托关系找熟人发表的话,又是一大笔关系费。审稿速度本来审稿流程就很繁杂,再加上作为核心期刊,对稿件的质量把握更加严格,审稿时间只会长不会短。并且在专家外审这一环节,还得看专家方面的工作安排,如果遇上忙的时候,审稿时间就不得不往后延长了,更何况一篇稿子不止送交一个专家外审。其次,近年来学术造假的问题频繁登上各大媒体新闻头条,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国内核心刊物的编辑部在审稿的时候更加不敢怠慢,力求细致严谨。种种原因列下来,审稿周期必定不会短,加上返修的时间,再遇上个熟人“插队”,很有可能录用后的排刊期都在一年后了。
论文为什么难发?1、发文章的人远远多于杂志社的版面,造成供小于求的局面; 2、在我国发文章多数人是为了评职称,而这一群体既缺乏写作文章的经验,更不知如何投稿,从而导致盲目投稿,造成投稿通过率低的现象。我建议你找一个比较专业的地方, 我给你推荐个 诚信义论文 发表
可能原因:随着工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研团队加入了控制理论的研究当中,导致控制理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控制理论相关的高质量论文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在找工作的时候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如果是上档次的论文,比如核心期刊的,EI的,SCI的,能多发就多发,对于应聘当老师是有帮助的,但是评职称的话,学校是看你以所在工作的学校为单位名下的论文数,如果你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发了一篇SCI收录论文,而你在南京大学评职称,此论文是不算在内的,不过如果你以南大名义发的论文越多质量越好,你晋升的就越快
职称当然是论文越多越好。关键是高质量论文。
非常有帮助的,对复试阶段的面试有用,你要想了解更多可以咨询海文考研的老师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学者,发表与其科研水平相对应的论文是明智的选择,但一定要遵循真实和诚信的原则,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脚踏实地地一步步积累,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