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心理学=2000字分给我吧
如果是注重刑法方向的法学建议从犯罪行为心理学着手,这样可以加强法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参考资料有《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英)布莱克本著(中)吴宗宪等译;如果是注重法理方向建议先看看《社会心理学》.侯玉波,本人认识法学研究的就是社会现象问题,如果想直接要现成的论文建议从中国知网上下载,但我尝试了一下,没有直接以此命题的论文,建议对方选一个明确方向再深入研究,负责很难,电驴与中国知网上有很多法学与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与著作。个人陋见,仅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斯坦福大学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合著的心理学入门经典教材《心理学与生活》。我想就心理学与法学之间的关系谈一些自己浅显的想法。 学法有两种方法(还可以普及到司法考试的考试方法),一是通过记法条来阐明法理的法条派,二是通过理解法理来掌握法条的理论派。我赞成后者以理解为主的方法,原因在于法条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一切法律法规的制订,都是应该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现在诸多立法之所以脱离实际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追本溯源恐怕就在于没有深入领会中央那句“以人为本”的精神。假如说法学是社会科学王冠上的明珠,那么恐怕心理学则是筑牢这个王冠的黄金,因为社会科学,就是人类的科学,而人之所以为人,书中所讲,最明显的特征是直立行走和大脑的进化,而大脑的进化导致心理的出现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人,绝对是离不开人类心理的研究的。那么心理学的研究对法学的学习究竟有哪些帮助,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有了一些体会: 第一,学法离不开心理学,法院审案,增删法条,当然还有守法和违法,都离不开心理学。法学家为什么这样修法,他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心理考虑(包括该法学家本身的一种心理思维特质和造成其如此修法的社会背景及利益冲突),我们如何去应对层出不穷的法条,恐怕从心理学的角度侧面切入,不失为一种触类旁通的好方法,毕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学习其实都是人与人脑力的较量罢了。 第二,心理学对学法大有裨益,例如刑法的四要件中主观要件是极为重要的认定标准,什么是主观要件,就是犯罪心理学的有关内容。而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研习也能够掌握“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冲突与和平心理学”等等一些知识,对于当前社会热点性较强的行政法领域,或许能够闯出一片新领域也未可知呢。
全国共有 6821 个胡志华地区北京市(73人) 天津市(47人) 河北省(279人) 山西省(111人)内蒙古(83人) 辽宁省(90人) 吉林省(78人) 黑龙江(105人)上海市(96人) 江苏省(321人) 浙江省(351人) 安徽省(369人)福建省(88人) 江西省(811人) 山东省(138人) 河南省(365人)湖北省(770人) 湖南省(682人) 广东省(328人) 广西(93人)海南省(13人) 重庆市(226人) 四川省(764人) 贵州省(144人)云南省(194人) 西藏(1人) 陕西省(105人) 甘肃省(33人)青海省(2人) 宁夏(16人) 新疆(32人) 其他(13人)
番禺大石四中,原名大石镇中学,创办于1995年9月。初期为普职联办型高中,2002年过渡到普通中学,2004年9月改办为中学,现为区绿色学校和区一级学校。学校位于番禺区大石街山西路6号,紧邻关帝岗公园,环境幽美,绿树如荫,占地83亩,建筑面积24794平方米。现有有普通高中教学班30个,初中教学班6个,学生总数1673人,公办教职工117人,拥有中职称的教师49人,初、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现有教学楼二座、实验楼一座、行政办公楼一座、学生宿舍楼三座、师生饭堂一座、教师宿舍二座;有400M标准环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有地理园、生物园、计算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辅助室;建设有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配有四台服务器,已开通320个信息点,全体教师均配备了办公电脑,可通过校园网获取教学资源,普通课室和教学辅助课室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配有与校园网互联的计算机、数字视频展示台、61寸教学专用大背投等,各种场室和设备设施满足教学需要。多年来,学校坚持“德育先行,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按照“常规打基础,初中创品牌,高中抓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和谐创新求真知,笃志尚德做真人”为校训,培养 “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教风和“惜时、乐学、精思、求真”的学风,逐步形成了“知礼、立德、团结、奋进”的校风。把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尽管学生生源层次较低,但学校始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宗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达到了“低进高出”的目标,充分显示出了我校教师良好的加工能力:2004年高考,黄国强同学以868分的好成绩勇夺广州市生物单科状元(广东省第二名);2005年高考在文化科、艺术体育特长培养中全面开花,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学校从而获得“2005年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且排位在广州市130余间高中中挤进中上水平,位列第52名。另外,学校也曾多年荣获广州市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毕业班工作三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区级以上奖励 85人次,其中省级 8人次,广州市22人次。特别是在2005学年中,胡泽华获广东省生物联赛三等奖,龚志浩获广州市举行的民族民间美术特色年版画项目比赛一等奖,另有2人获二等奖,学校评为优胜学校;黄嘉华获广州市DNA粗提取竞赛中二等奖。11月份举行的番禺区中学生政治小论文比赛中,梁诗敏等5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12月进行的区航模比赛中,其中手掷飞机获团体一等奖,遥控飞机项目获团体二等奖,王志勇等14位同学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在广州市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番禺区预选赛中,获得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学校始终坚持实践、探索、思考、求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制度化管理,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狠抓教学质量,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主管理”德育特色和“特色科组”的教学特色。学校重视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承担了广州市级、番禺区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任务,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学校开展了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之子课题“中学创新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2005年10月成为番禺区“区域文化资源与利用”课题实验学校,近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达80 余篇。现在,学校正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瞄准“广州市一级学校”的目标向前迈进。
请下载附件,两篇文章已给你压缩上传,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还望采纳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1.1华为公司概况
1.1.1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1.2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1.2.1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1.2.2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1.3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1.3.1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1.5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1.3.2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2.1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2.1.1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2.1.2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2.1.3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2.1.4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2.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4.1%。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12.8%。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24.2%。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9.7%,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3.1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3.2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3.3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3.4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学校有高级教师25名,一级教师64名,河北省优秀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拔尖人才1名,区名师2名,区骨干教师8名。九中德育管理工作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每年约有四、五十幅美术、书法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约有15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环保科技论文奖,2005年有两名学生的发明获得国家级专利。九中教学紧紧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坚持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研。近三年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有30人,其中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的共8项,每年教师发表或获奖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约有25篇左右,获得区级以上优质课的有12人左右。“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换来了九中丰硕的教学成果。九中曾经走出过中考状元,九中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是创新,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给学生一个扎实的根基,给家长一个舒心的微笑,给党和政府一个满意的答案是九中人不懈的追求,九中正在努力!校长:徐大骥书记:黄国清副校长:赵晓峰(哈体毕业的,教九年级部分班级的体育)于英德育处主任:张春阳团委书记:胡志刚学生会主席:董繁(学生)
近年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如下:1.周波,黄瑞华,刘红林,王林云. SLA-DQB和DR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信息学,已接受,in press2.黄瑞华,周 波,曲亮,等. 淮猪杂交育肥及胴体性能测定. 畜牧与兽医,已接受,in press3.周波,黄瑞华,曲亮,李开桢,王林云,任同苏,姜建兵,吴建海. 用色差仪和肉眼评分评定猪肉肉色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2007,2:121-1244.周波,于传军,王林云等.新淮猪瘦肉系生长与胴体性状分析. 畜牧与兽医,2006,38(2):28-305.周波,谈永松,刘红林,王林云.五指山、二花脸和皮特兰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 PCR-RFLP多态性分析.上海农业学报,2005,21(4):1-46.于传军,周波,王林云等.新淮猪瘦肉系杂交育肥及胴体性能测定.畜牧与兽医,2005,37(6):27-287.谈永松,周波,王林云.五指山、二花脸和皮特兰猪的SLA-DRB基因外显子2 PCR-RFLP及PCR-SSCP多态性分析.遗传学报,2005,32(2):163-1698.周波,王林云,谈永松等.猪白细胞II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遗传.2003,22(5): 611-6149.谈永松,胡志刚,王林云,徐银学,高勤学,周波.申农Ⅰ号二世代猪肥育及胴体性能试验.江苏农业科学.2002, (5):47-4910.王林云,曾勇庆,高勤学,谈永松,周波,刘梅,黄瑞华. 对我国地方猪种若干特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 猪业科学,2006,(1):88-89
近20年大陆“钱钟书热”的文化剖析 胡慧翼 钱钟书是20世纪中国一位睿智超群的学者和天才作家,他以学者的笔锋书写自己的文 学世界,又以自己的文学世界体现了学者深挚的人间情怀。 在近20年里,他的影响从知 识界和学术界逐步扩大到大众文化领域,形成了“钱钟书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并且经历了三次接受 *** 。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钱钟书成为一种“文化 昆仑”、“学术精英”的符号与象征,代表了某种流行的学术时尚。 这一现象的文化成 因值得关注和反思,为什么一个纯粹的学人能在特定的时间里进入公众的文化视野?产 生“钱钟书热”的深层文化——心理机制是什么?本文旨从接受史的角度,通过回顾近2 0年的钱钟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钱钟书热”的发展和流变的过程,来思考一些诸如 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若干问题,剖析与描述其中所编织着的当代中国对文化英雄的想 象性图景。 一、“文化热”中浮现出的“文化昆仑” 钱钟书接受的第一个 *** 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革”后拨乱反正的时期。 钱钟书 首先在文学视域中“现身”。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围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 11月重印出版。 因为钱钟书著述的题材、风格以及欣赏趣味,都与时代大背景相游离,所以从建国到“文革”的30年的中国新文学史上,钱钟书一直湮没无闻,他的作品在国 内没有重印过。 思想解禁的社会历史条件重新召唤出了钱钟书,而对钱及其《围城》的关注是20世纪8 0年代“出口转内销”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围城》在国内销 声匿迹的同时,在大陆之外的汉语界,它却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 美籍学者夏志清在其名著“A History of Modern Fiction”中以十几页的篇幅对钱钟书进行专章 介绍,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 一部。 ”开启了美国汉学界对钱的研究。 1977年产生了两部以钱为对象的博士论文。 在 台湾、香港,20世纪70年代已经有人开始系统评介钱钟书。 大陆开放之后,域外的声音 深刻震荡了国内的学术界,《围城》成功地破“城”突围,其先决条件还在于1979年钱 钟书政治身份的被澄清。 随着《围城》的再版,海外研究成果陆续介绍到中国来,引起 了文学史家对《围城》好奇的打量和关注,首先引发了一场学术争鸣。 其争鸣的重点是 给这一“新生事物”以恰当的文学史定位。 研究者主要站在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评价了 《围城》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认识价值,因为没有脱离原有的“反映一时代”的理论框架 ,所以在论述上难免削足适履。 但是一些研究者冲破了当时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教条,作 出了极富学术勇气的高评,肯定《围城》是“一部充满尖锐的社会讽刺的批判现实主义 杰作”,李健吾、郭志刚、敏泽的研究代表了初期的评价高度和认识水平。 新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思想的禁锢在慢慢打破,理论界提出了种种消解文学的意识 形态性的观点,开始转而强调文学的审美本质和功能,一批疏离政治坚持个性创作的作家张爱玲、沈从文等重新走进研究者的视野,渐渐得到了人们的欣赏和喜爱,钱钟书的复出也得益于这样的文艺思潮的影响。 再加上柯灵、鲲西、郑朝宗等人为钱钟书唱响了 “归来的歌”,以历史见证人的鲜活的记忆向研究者展示了一个渊深博雅、才情横溢的 钱钟书,引起文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刚刚接触到它的研究者面前,封尘了三十年一旦解禁的《围城》,的确给人一种艺 术的冲击力。 它俏拔尖新的比喻,超凡脱俗的思想,洞察人生世相的智者风范,唤起了 读者全新的审美感受。 受20世纪80年代“方法热”的影响,初期的评论者往往被小说独特的艺术技法、修辞手段、喜剧精神所吸引,以展开审美批评为主,柯灵、金宏达、何 开西、胡范铸等对小说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给钱钟书创作的审美研究作 了最初的奠基工作。 除此之外,《围城》研究还较多地涉及到其主题意蕴、方鸿渐的典 型性格这些重要课题,基本上没有脱离“社会历史批评”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的理论框架,但这些研究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隐约让人们感受到《围城》含藏多 向度解读的巨大潜质。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总要对历史重新加以审视。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已成 为不容忽视的历史任务。 1984年,在黄修己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和唐 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这些影响颇大的文学史著述中,开始用几百字的篇幅介绍《围城》,肯定其杰出的讽刺艺术和心理描写手法。 而延至1987年,由钱理群、温儒 敏等学者合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钱已经被作为一个重量级的作家更加全面 、更加深入地加以评述。 20世纪80年代,《围城》逐渐越出专业人士的圈子,成为知识 界人士的案头读物,不断扩大影响。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的《围城》,到1987年, 共印五次,累计数量达到273,200册。 《围城》同时译介到海外,进一步获得了世界声 誉,已经有七种译本在世界流行。 随着《围城》声名日隆,吸引了热心的出版社急于向 钱钟书挖掘“文墓”,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钱钟书早年的创作陆续重新刊行于世,他 的所有著作都一一被重印。 因为抱定“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宗旨,再加上长期以来学问清通的学问家反而得不到 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钱钟书一直是藏之名山的大儒。 特别是由中华书局在“文革”后期 出版了钱钟书最重要的学术著作《管锥编》五卷六册,这部著作被誉为“体大思精,包罗万象”。 有鉴于此,钱钟书的同门、厦门大学郑朝宗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首倡“钱学 ”研究,并在国内高等学校首次开设钱学研究课程,指导研究生向这“一座中国式的魔 镜”的《管锥编》发出了挑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钱学”研究得到舒展、陆文虎 、陈子谦等人的大力提倡和疾呼。 作家舒展提出要“普及钱钟书”[1],又撰文盛赞钱 先生为“文化昆仑”,并倡议成立钱学研究所,“刻不容缓地研究钱钟书”。 其高声呐 喊,引来一片回响,普及“钱学”的呼声随之高涨。 [2] 为什么要主张研究和普及“钱学”?这其中的文化心理机制耐人寻味。 普及“钱学”是 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大讨论”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启动,举国上下掀起了空前的文化讨论的热潮。 走出了“文革”阴影下的人们 怆然面对着一个本土文化的“荒漠”,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构成对中国本土文化强劲 的冲击,国人对文化的焦虑感异常深切。 这要求知识界亟需擦亮眼睛去重新发现被遮蔽 的“文化绿洲”,为断层的文化寻觅再铸的思想资源。 而钱钟书学贯中西,以渊博和睿 智著称,重新呼唤出这一“国学大儒”,树立一面华夏传统文化的旗帜,在当代文化语 境下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舒展等人对“钱学”的推波助澜正适应了时代的这一文化心 理需求。 对于倡导者,研究“钱学”目的很明确:①向世界宣布“中国并不是没有对人 类作出了巨大的举世为之瞩目的贡献的大学者”;②“增强对封建遗毒与资产阶级文化 中腐朽部分的抵抗力”。 [3]耐人寻味的是,从一开始,“钱学”就有一种鲜明的意识 形态诉求,它不是“二三素心人在荒村野老屋中”培养之事,不是锁在“象牙塔”里的 纯学术,而是纳入到20世纪80年代一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复兴文化的运动之中。 当然,整个红色80年代 *** 迭起,众声喧哗,相比90年代,“钱钟书热”还处在一个 酝酿期。 而此时,钱钟书首先在专业化的领域内获得了文化身份和价值依据,以“文化 大讨论”为契机不断扩大了影响。 在学术界、知识界他正在被悄悄完成一个“博学鸿儒 ”的建构,塑造成一个“高山仰止”的“文化昆仑”的形象。 二、传媒·商业化·叙事策略:文化英雄的建构 20世纪90年代前后,以《钱钟书研究》的创刊和电视剧《围城》的成功播映为标志掀 起了第二次钱钟书接受的 *** 。 1989年11月,在当时任文化部长的王蒙的支持下,《钱 钟书研究》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钱学”的纯学术刊物,树立了“钱学”研究的里程碑,“钱学”成为纳入官方意识形态体系内的学术活动。 1991年初,由著名女 导演黄蜀芹执导、众多演技派明显出演的10集电视剧《围城》向全国播出,一经推出, 好评如潮。 电视剧的成功播映使全国为之轰动,引发了一场持续的《围城》热,极大地 激发了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 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再版了《围城》6万 多册,很快被订购一空。 读者排队买《围城》的盛况,成为纯文学作品十几年难得一见 的现象。 据书市反馈的消息,至1991年1月,上海、天津、武汉等地最大的新华书店都 将其列入最畅销的文学作品的榜首。 截止到1995年8月,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已印刷了 十四次,总册数已超过了一百万册,其它还有近十来种盗印本。 保守估计,《围城》的 读者也达到了近千万人。 影视艺术迅速扩大了文学的影响,使《围城》冲出学术“沙龙 ”,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这一过程中,“围城”越来越符号化,进入了文化消费领域 。 前卫的年轻人的文化衫上印有《围城》中的名言警句;“围城”成为1990年之后大众 口头上的一个流行词汇。 人们在评述某种现象时,会自然而然地冠之以“围城现象”… …《围城》几乎代表了一个时期社会的文化趣味和格调。 在国家意识形态和传媒引导的双重合力下,钱钟书和《围城》被推到了文化舞台的前 景。 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钱钟书热”。 《围城》的大众接受热情,激发了学术界深入研究《围城》的又一次热潮。 当然除了 这些外在的动因以外,“《围城》热”还有更为内在的原因。 20世纪80-90年代之交,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现代性的转型,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 围城》能从具体的人生体验中超越出来,达到对普泛的人性经验的冷峻的思考。 它所反映的现代意识正好与时代剧变中人们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某种契合;它所揭示的 人的事业围城、爱情围城、婚姻围城等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暴露了现代社会的生命 困惑和精神危机,具有现实的认识价值。 此外,钱钟书幽默诙谐的语言、杰出的喜剧精 神和非凡的人生智慧都能对读者和观众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这一时期的《围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它超越了过去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 的模式,进入人性探查和现代哲学的新层面。 关于作品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的研究更为深入,作品丰富的潜藏意义不断地被发掘出来。 温儒敏先生提出了小说主题的“多义说”,[4]认为《围城》的主题意蕴可从生活描写、文化批判和哲理思考三个层面来思考。 解志熙则颇有见地地阐发了《围城》与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潮的内在精神联系。 [5 ]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批评方法,或寻找《围城》研究的突破,开掘了研究的深度。 [6] 或透视《围城》的思想局限,触及了研究的盲点。 [7]随着钱钟书文学研究的日益成熟 ,文学史家对钱的关注越来越多,评价也逐级升高。 1990年唐在《关于重写文 学史》一文中指出,应该适当地提高钱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90年代颇有影响的杨 义撰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钱以十几页的篇幅被专章重点评述。 到这时候,文学 史家已经充分论证了《围城》的“经典”意义。 钱钟书的知名度由知识界迅速扩大到社会各界,各种报章媒体用重点篇幅介绍钱及其 《围城》,推动了媒体去探求这一位身怀惊世之学的文化名人。 然而,钱钟书本人屡屡 拒绝媒体采访和宣传的超然态度,进一步垫高了人们对他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值得注 意的是,这时候大众传媒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钱的人生传奇上来。 20世纪90年代一个异常显著的现象是大众传媒的勃兴与文化市场的形成,这不能不对 文化传播的客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是传媒传递信息的特质不是原封不动地传输,而是 有选择性的凸显和放大,目的是抓住受众的文化心理,制造兴奋点,或在大众的兴奋点和传播客体之间寻找遇合点,而传播客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某种变形和压缩。 对于这 位德艺双馨的大学者,传媒往往以“风华绝代”、“谜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大师 ”、“文化奇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智者”等字眼来形容,凸显他身上的传奇 色彩,津津乐道其奇闻轶事,鉴赏他的惊人绝技。 钱钟书不是因为他的学术业绩而被推 崇,普通读者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是负载在他身上的传奇故事和特立独行的人格。 一 名女编辑就曾直言不讳地说:“钱钟书学问怎么样,那没的说,我们也不感兴趣;我们 只感兴趣他这个人!”[8]片言居要。 在传媒建构“文化昆仑”的想象性图景中,钱钟书 作为才子和学人的丰富性被剥离了,他留在公众媒体中的形象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奇 ”,二是“怪”。 “奇”,钱钟书精通英文、法文,掌握其它五门外语,具有照相机式 的记忆力,在现代中国学者中,罕有其匹;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学问之大,读书之多 ,人所难及,令人惊讶;浓郁的机智幽默,别具一格,一改过去人们心目中知识分子穷 酸腐儒的形象,成为中西合壁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怪”则“怪”在他视名利为粪 土,在“文革”大动荡的时代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和恬淡的学者心态,这种澹泊的学者 人格恰与急功近利的世风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向往和崇敬。 对钱传奇人生的公众兴趣直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钱钟书传记热的出现。 1990年12月 ,美国华裔学者胡志德著的《钱钟书》介绍到中国来,这是当时全面介绍和研究钱钟书 的唯一一部评传。 从92年到95年,大陆就有四部钱钟书传记问世,分别是孔庆茂的《钱钟书传》;爱默的《钱锺书传稿》;张文江的《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锺书传》和李洪岩 的《智者的心路历程》。 前三部传记主要面向一般读者和文化市场,追求内容上的传奇 性和文字上的可读性。 相比之下,《智者的心路历程》最好,其特色是以治史者的眼光 记录下了钱钟书在历史沧桑投影下的“心灵史”,既以资料的开掘见长,又注重学理性 。 在传媒和文化市场的不断凸显和强化下,钱钟书逐渐被塑造成为世纪末的一个“人文 神话”。 20世纪90年代初,“钱钟书热”吸引了更多的中青年学者投入到“钱学”研究领域, 形成了一支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钱学”研究初见规模。 研究者以不同的观照眼光和 不同的研究方法契入到其中,产生了一批比较有学术分量的专著。 胡范铸的钱钟书学术与艺术思想研究,业内人士评论是颇见功力[9];周振甫编著《钱钟书(谈艺录)读本》 ,依据旧学阐释钱著,以实证见长;胡河清对钱人文思想和语言学的研究厚积薄发,言 之有物[10]。 陈子谦推出洋洋40余万言的《钱学论》,系统性、综合性地阐发“钱学” 的精髓。 李洪岩把钱钟书放在平行比较的框架中探讨其与近代著名学人吴窃、叶公超等 人的关系,兼顾事、学、理,自成体系……“钱学”的研究成果垫高了钱著在学术史上 的地位,诠释了其“经典”意义。 而这种“经典”的符号性意义迅速被市场借用,趁着《围城》迅速蹿红的势头,钱钟 书学术著作的发行创造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奇观。 最不具市场价值的钱著竟成了文化市场 上一个流行时尚。 《管锥编》、《谈艺录》和《钱钟书论学文选》都接二连三地印刷,给出版社带来了五六位数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后新时期”进入了一个在商业化和大众传媒支配下的文化消费时代。 钱钟书的第二次接受 *** 为市场大潮所裹挟,被纳入大众文化生产——流通——消费的 各个环节。 钱钟书在专业学术领域里被充分论证了其经典性,接着被大众传媒发现和传播,塑造成为“文化昆仑”“学术精英”的文化符码,被赋予了一种可供消费的精致的 文化意味,形成流行的学术时尚之一。 随之进行商业化的文化再生产和传播,“成功” 地推向市场,实现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被某些学术投机分子利用为学术上的进身之 阶;被不法书商利用为攫取利润的有利工具;被报刊媒体拿来充实版面,提升文化品位 ;给读者提供一种文化消费的 *** 。 钱钟书的接受和传播一定程度上成了对钱文化资源 的“掠夺”。 他的作品及形象在媒体的引导、出版商的炒作、公众的兴趣点的作用下, 被一定程度的掩盖和误读。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严肃的学术研究,有一些也打上了赶商 潮、以市场导向为取向的烙印,被商业文化所濡染。 三、说“冷”道“热”:世纪末“钱钟书热”的斑驳风景 从1996年至新千年,“钱钟书热”更呈现出斑驳芜杂的景观。 1996年,“钱钟书热”绵延不绝的时候,一些新锐学者开始对“钱钟书现象”提出质 疑。 该年第六期《当代文坛报》刊载了《钱钟书热:世纪末的人文神话》一文,几位博 士生展开讨论,指出“钱钟书在‘钱钟书热’中走上了圣坛,由一个学者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化界的圣人”。 钱钟书不是当代的文化大师,他恰恰代表了中国文化不擅长体系性 建构的欠缺。 社科院蒋寅研究员也发表文章《请还钱钟书以本来面目》[11],指出钱钟 书的“本来面目”已经“模糊”、“不清楚”了;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由于“钱学”家 们“种种廉价的赞美和庸俗化研究”;主张“解构钱钟书的神话”,让钱回到“优秀学 者”的本位上去。 199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十作家批判书》一书,则干脆对《围城》的经典地位进行 “解构”。 称它是一部现当代的“伪经”,“《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 余杰撰文判定钱钟书“对人生、对历史、对苦难都有一种冷漠和游戏的态度”[12]…… “酷评”之声不绝入耳…… 这些来自学界或民间的批判站在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上对钱钟书的“人文神话”进行 解构,批判的杀伐之声也引起了“钱派”的一片回击,厚厚一本《为钱钟书声辩》趁机 出笼,文艺争鸣竟以至于演变成“干嘴仗”的局面。 在对“钱学”大批判大争鸣的文化图景中,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驾鹤西去,第 三次在媒体掀起热潮。 国内外最重要的报刊对钱先生的辞世作了重点报道,散见到各种 报刊上的悼念、追忆和评论文字不可胜数。 其中不乏有真正学术眼光和学理分析的,如 季进的《钱钟书与现代西学》,刘玉凯著的《鲁迅钱钟书平行论》等;但从钱学研究 状 况来看,还是谈文艺的多,论学术的少;创作谈的比较透彻,但把钱的文艺美学思想结 合创作实践谈的少。 专门研讨《谈艺录》、《管锥编》的成绩就更少。 《围城》研究者 则重点探讨它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就数量而言,跨越新世纪的几年是“钱学”的第三个 “收获期”,许多研究者急于搭乘“钱学热”的“最后一班车”。 部分的学术行为演化 成一种市场上的文化营销行为。 在世纪末“钱钟书热”的文化图景中,这一“热”一“冷”耐人寻味。 说“冷”道“ 热”之间实际上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不同的思想话语之间的交锋,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立 场对钱的解读策略,值得我们反思。 前面已经提及,“钱钟书热”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激发的产物,80年代末“文 化热”更进一步衍化成“国学热”,同时还出现了“陈寅恪热”、“新儒家热”等等。 “后殖民话语”的“辋辋的危胁”,使研究“国学”、复兴传统文化成为90年代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目标,反映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某种需求。 而且90年代,商潮高涨,拜金主 义流行,社会新生的丑恶现象有悖于传统道德,这都要求重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这是 90年代钱借“《围城》热”之势而起,然而久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诚如李泽 厚指出的那样:“九十年代学术风尚特征之一是‘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 ”80年 代思潮林立、主义风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织成时代无比激动的狂想曲。 像钱钟书这样 “寂寞投阁”的学者不太引人注意。 然而80年代末,对历史与文化的批判突然间坠入低 谷,强大的市场经济推动了文化的急剧转型,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 被“后现代主义”思潮抹平。 这一切导致了90年代知识阶层启蒙精神的弱化。 在这样的 背景下,学问家受到了知识界的重新重视,钱才真正热起来。 学者以追求真理为己任, 以潜心研究为价值依托,钱钟书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崇尚的学术人格。 这些都是“钱钟书热”在90年代凸显出来的深层原因。 而对于另一部分坚持“新批判 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他们明显把价值的天平更倾向于西方人文思想,要求以批判现 实的方式深刻地界入社会事务。 这些具有超学术的功利兴趣的知识分子,很难认同“国 学热”的思想立场,认同钱氏学者“白首下书帷”的事业。 所以他们以西方人文思想为 参照,向以钱钟书构筑的“人文神话”发出冲击。 针对“钱钟书热”中充斥着不少空洞 的赞美之声和吹捧气氛,批评者的某些预言发人深省:钱钟书可能成为“钱钟书热”的 牺牲品。 但是从“捧杀”到“棒杀”,学理性的讨论常常被人身攻击来代替,部分文章 则完全是商业包装的策略,借“批”钱为招牌,哗众取宠,自我炒作。 总的来说,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对钱钟书的说“冷”道“热”正是在反思与重构文化 与学术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呈现了当代文化语境的多元共生和精英文化在世俗文化 冲击下的多向度分化。 无论是“冷”是“热”,还是忽“冷”忽“热”,它实际上是一 种文化力量在起作用,昭示了特定时期的不同的文化需求与动机,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 和市场意识形态不同的解读策略。 尾声 尽管钱钟书一再拒绝、反对被研究和采访,执意隐藏在公众视野的背后,可是文化的 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一个纯粹的 学者不期然地成为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中的热点人物,构成了90年代文化地形图中一个重要的座标。 原本应该寂静的“钱学”,也成为堪与“红学”、“鲁迅研究”相比肩的 “显学”。 在如火如荼的热潮中,钱钟书被完成了一个当代“文化昆仑”、“学术精英 ”的书写:经由传媒和文化市场的介入,演变成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文化符码”和流行 时尚。 并且被意识形态借用,成为90年代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思想“话语”的精神资源。 在意识形态操纵、传媒引导和商业化运作的合力作用下,钱钟书的原型形象发生了很大 的改写和误读。 20年的研究历程,三次 *** 迭起,在钱钟书渐行渐远的身影中,我们可能才惊觉对他 的认识还是“雾里看花”。 而热潮正渐渐散尽,学术会慢慢归于本位。 对于钱钟书,真 正的接受应该是穿越蔽障,摩挲经典,进入其话语空间,融入全部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情 感,这样才能使一个真实的钱钟书浮现在我们清明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1]舒展.普及钱钟书[J].文艺学习,1986,(1). [2]王国清.研究钱钟书势在必行,王若:普及“钱学”的一点看法[J].随笔,1987,( 2). [3]舒展.关于刻不容缓研究钱钟书的一封信[J].随笔,1986,(5). [4]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 [5]解志熙.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论《围城》的现代性[J].文学评论,1989,( 5). [6]胡河清.钱钟书与后结构主义[A].撩动缪斯之魂[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 5. [7]倪文尖.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J].上海文论,1992,(1);舒建华.论钱钟书的 文学创作[J].文学评论,1997,(6). [8]李洪岩.智者的心路历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9]胡范铸.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0]胡河清.真精神旧途径——钱钟书的人文思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 [11]蒋寅.请还钱钟书以本来面目[N].转引自李洪岩,范旭仑.为钱钟书申辩[M].百花 文艺出版社,2000. [12]余杰.昆德拉与哈维尔[A].想飞的翅膀[C].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13]季进.钱钟书与现代西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011年10月30日四川省考下半年行测真题及答案直接到中政行测在线题库上去找,历年的国考、联考、省考真题、解析都有,非常全面。在新版中还有视频教学,是非常不错的行测复习平台。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中文版前言张英进《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的英文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转眼12年过去了。这本论文集的直接起因是1990年代初我将斯坦福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论文修改成专著的写作与研究期间, 发现上海都市文化从晚清到民国诸多方面当时都还没进入学术视野,所以我在1995年的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年会上组织了两个专题小组讨论,召集中国文学与历史界的资深学者(如李欧梵、毕克伟、胡志德)和学科新秀开拓新的研究课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编辑了这本论文集。该书英文版问世的当年,李欧梵的专著《上海摩登》英文版(其中包括为我的论文集撰写的上海电影文化一章的扩展版)也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随着《上海摩登》中文版在香港和大陆相继出版,上海都市文化在21世纪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现代中国研究的显学之一。时隔12年,《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的中文版的出版既表明该书扎实的史料价值,也显示该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历史、文学、电影、……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2008-2013年上、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联考及省独自命题考试时间及考试真题题本以及通过四川华图教研专家第一时间公布的答案及解析。
具体网址,可以上华图看看。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叫王小梅,33岁,本科学历,护理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热爱本职工作,8年来,没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护士的天职。
2000年高考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护理学这个专业,就是因为喜欢,不光因为纯洁白大褂的诱惑,还因为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多年来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每天清晨迎着朝霞出门,我都怀揣着职业阳光心态,对这份工作倾注了热情。
我院在院病人多为疗养的老荣军,平均年龄78岁,在年龄偏大又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住院,生活护理和治疗全由护士承担,每天的工作都很琐碎,比如:冬季的晚上在大厅看电视,不停地嘱患者要披上军大衣,避免着凉;患者的手机开不了机;患者不会拨电话,每每这时候我都会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因为我想做病人心中“有求必应”的小王护士。我们科护患关系相处融洽,有位25床张爷爷,82岁,他看到护士每日很辛苦,当我们送药到床旁时,在床上躺着的他会立马起床,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丫下床拿住药杯,尽管我们多次嘱咐他不要下床,送药到床旁是我们应该做的,他不听,他说不想让护士再多跑路,看着他慈祥和蔼的脸,我感动过无数次,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我才能感恩生命。
当每天坐上上班的公交的时候,我的思绪就飞到了科室,今天有几位病人该换床单了,天气暖和了病人的军大衣该收库了,4床的王爷爷想住靠窗户的床位,今天上班给他换床。走到科室,白大褂一穿,满脑子都是病人。
记得过年的时候,病房27床王爷爷的家属没来接他回家过年,正好我大年三十值班,看着老人拄着拐杖在楼道等女儿,我就给递一把椅子,说:“王爷爷,我陪您过年,咱一起看春晚。”老人眼眶湿润,激动万分,向我头来感激的目光,我暗暗告诉自己,因为我的存在,我要让每位患者有泪流却不悲凉。病房近年来一直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无论从治疗到生活护理,护士们都以病人为中心,记得有一病人输液,考虑保护病人血管,护士给用了安全留置针,液体完后,护士很是尽心,巡回病房很勤,观察患者的留置针是否有回血,尽管已经解释的很到位,可病人依然要拔出当天留置的留置针,怕自己的了什么严重的疾病,这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场面也经常发生。应为年龄偏大,一个病人不光有外科病,也时常伴有内科病,经常是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前列腺增生、高血压、支气管炎等等几种病综合,有时候突然发病,护士会整夜的守在病人跟前,无怨无悔,我亦是如此。说起病房的事情,我就像说抚养自己女儿的过程一样,顺手拈来,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每件事情历历在目。
其实我院每位护士都很敬业,工作勤恳,不怕脏不怕累,都是最美的护士,我感谢同事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感谢我的患者使我拥有这份荣誉,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我会把这当做自己的又一次起点,在自己白衣的道路上再去谱写篇章。
"早上见了你,看见你骨瘦如柴、毫无力气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你知道吗,看见你被救护车送来的那一刹那我有多心疼啊!……"一封《致秋梅》,曾温暖了多少艾滋病患者,感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写这封信的胡敏华也被网友们称为"最美护士长"。
本月,胡敏华护士长开通"与艾滋病为邻"的微博整整一年,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胡敏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一年来与艾滋病患者为邻的温情故事,也说出了自己对"秋梅"们的惋惜和忠告。
利用下班时间和网友交流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走进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二科的病房,见到了胡敏华护士长,此刻正是感染二科下午最忙碌的时间,胡敏华身着淡蓝色的护士服,穿梭于一间间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需要,用微笑鼓励着患者和家属。直到一个小时后,胡敏华才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胡敏华说,从她的故事被媒体披露后,已有2万名网友关注了她的微博,不少艾滋病患者也通过微博私信、评论等方式和她进行交流。"从他们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对艾滋病几乎没有了解,或者存在很多误解,我只能尽可能地向他们解释。"
胡敏华向记者透露,由于自己的儿子正在读高二,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她没有在家中安装宽带,而是下班后用医院的电脑与网友们进行交流。"一般是下夜班后,我会打开微博,回复网友们的每一条评论。"胡敏华利用凌晨病房患者们休息的时间,和网友们交流,每次至少都要两个小时。目前,胡敏华的微博大约每两天更新一次,她表示自己学会手机上网后,会更频繁地和网友们互动。
北京患者打电话找到医院倾诉
自从胡敏华的事迹被本报等媒体报道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旅居海外的艾滋病患者通过微博、qq和电话等方式,向胡敏华表示了敬意和感谢,也向她诉说了自己的故事。胡敏华告诉记者,一位北京的患者傅康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一个男性患者打电话到我们科室,点名要和我说话。"胡敏华说,今年4月,一个自称是其同学的北京人通过114查号台找到了南昌市第九医院,并希望和胡敏华说几句话。胡敏华接听电话时,对方一直要求确认她的身份,在得到确认后却沉默了很久,"他后来哭了,哭得很痛苦,还一直叫我大姐。"胡敏华根据经验,并没有询问对方的隐私,而是不断地鼓励和安慰他,"后来他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自己该怎么办。"
原来,电话里的男性名叫傅康,今年30多岁,是北京某知名艺术院校的讲师,年轻有为的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一直没有过上人们眼中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开始"厮混",并进入了当地的一个男男群体,且染上了艾滋病。这对于傅康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美好的未来似乎彻底断送了。傅康开始放弃自己,甚至"人间蒸发"了,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胡敏华的故事,于是想办法联系上了她。
通过与胡敏华的交流,傅康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胡敏华告诉记者,目前,傅康已回到安徽老家,正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刘丹,女,1988年2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共青团员,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11月进入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刘丹同志在办公室文秘岗位上主要从事收发文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在2013年公司团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后,负责机关团委第一团支部的筹备和成立工作,团支部成立之后,被选为机关团委第一团支部负责人,负责团支部各项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刘丹同志始终保持青年人的朝气,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工作主动踏实,敬业奉献,一丝不苟,善于学习,灵活应用,富于创新,短暂两年已从一名文秘岗位的“门外汉”成长成一名资深的业务人员,并以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赢得了同事、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刘丹同志本着勤奋,努力,结合实践创新的原则,在办公室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精心服务,不仅历练了自己性格,也练就了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刘丹同志收发文件3000余份,经手处理文件百余份,重大公司活动参与服务10余次。
一、积极学习,强化工作能力,提高思想素质
刘丹同志始终以“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的格言要求着自己,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不断利用文件、书籍和领导的讲话等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按要求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积极做好总结、对比等工作,不断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办公室收发文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实际上每一份文件的及时、准确、合理的处理,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对外沟通、信息传递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如何根据每一份文件的内容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个文秘人员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对文件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每次收到一份文件时,刘丹同志都会虚心向同事请教,向领导请示,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有选择的传递给相关领导。当一个文件基本处理结束时,她又都会再次对文件进行查阅,将文件中提到的要求一一进行检查,确保文件得以完全处理。同时,她在工作的过程中,总结、摸索方式方法,在避免文件遗落、混淆的基础上,处理文件的速度和能力不断提高。在思想上,她时刻提醒自己,目前所取得的那一点点成绩还远远不够,同时,作为一个共青团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是集体团队的利益在前,所以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优秀先锋。2013-正是公司全面建成投产后业务的繁忙期,刘丹同志主动放弃多次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加班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后,毫无怨言地帮助同事推进工作。在工作之余,刘丹同志注重提升思想素质,积极投身公司各项活动,善于学习思考。
二、细心体贴,服务至上
刘丹同志将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于工作始终,力争把最满意的成果交给服务对象。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各业务口人员,她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向各业务口人员和领导同事虚心请教,对于经受的文件、档案认真研究,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便于编制文件和收文处理时能够准确的做好工作。对文件涉及部门的准确把握,降低了文件不能准确处理,影响处理结果的不利局面出现的频次;对档案的内容的准确把握,增强了对档案分门别类情况的把控,在她不断认真总结、比较的情况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领导、同事的信任,甚至同事们都愿意把工作放心的交到她的手中。刘丹同志热情为各业务口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重视高效沟通,使同事们感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严谨、真诚和精益求精的质量。由于所受文件门类多、内容杂,所递交的部门、领导多且流程长短不一,往往可能领导批示后,在经其他领导阅示后又有所修改,刘丹同志把每次领导的修改都看成是文件处理的一种优化,她对其中的繁琐毫无怨言。刘丹同志的服务理念不仅是工作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办公室扫地换水这些小事她都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完成,同事遇到问题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同事,他是同事心中的活雷锋,非常勤劳,乐于助人。
三、乐观向上,燃烧青春
两年多来,刘丹同志乐观向上,在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青春激情,充满活力。业余时间热衷于参加读书协会、公司团委举办的各类活动,并积极组织团委活动。在陕钢集团董事长杨海峰发表《用“三维度测评法”提升汉钢生存竞争力》的文章后,组织机关团委第一团支部召开了“三维度测评法”讨论会,会议得到了公司团委的高度赞扬。积极组织支部所属各单位团员青年参加“降本增效、青年先行”活动,发挥青年员工的优势,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贡献;为提前做好汛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旅游后勤部员工及生活区保安、保洁、维修人员进行义务劳动,对生活区道路及公寓、餐厅等各个区域雨排进行彻底清理疏通;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团课培训,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
今后她将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争先的优良作风,在学习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辜负团组织对她的期望,为公司、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木夏,梧州市八会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聪明、善良,活泼、可爱的她,在学校只要一提起,就会有很多人都认识并知道她。她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以身作则。两年来,她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学习成绩均列年级段前几名。她是一名真正的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
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乐于助人的她经常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无论是同学、班级,还是学校只要有个大事小情,一定会看到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无论班组、还是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比赛,都会看到她踊跃参加的身影,不仅自己能做到,更能积级地组织同学们共同参与。
年纪不大的她却非常懂事,在人们得眼中,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爱动脑筋的`她基本上很少有什么问题能把她难住,作业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正是因为从一年级坚持到现在,她的成绩在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双优生”。不止这些,梁木夏同学还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经常看一些课外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百科全书》、《地球百科全书》??知识面越来越宽、词汇量也越来越大。
她从小就立志读好书,做好人,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她也一直在行动中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标准,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对待师长,她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是他们给予了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她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是她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对待同学,她从来都是尽力帮助,以善待人,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她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只要是班级投票选举班干部,她都能获得绝大多数选票,他已经连续好几年担任学习委员这个职务。
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是妈妈的好帮手。放学回家总是完成自己作业的前提下再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妈妈摘菜、扫地、擦地、刷碗、洗衣服,甚至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己动手学着做饭、做菜。身高不够,就站在凳子上,那个认真劲儿不亚于一个大厨师。懂事的她为了不给母亲在金钱上增加任何负担,即便是看到什么喜欢的衣服或好玩的玩具也从不开口要,就连自己的生日,妈妈再三问她想要什么她都只是轻轻的摇着头,告诉妈妈她很幸福,什么也不缺。看到喜欢的玩具她只是左看看、右看看、用心的记下玩具的样子,回到家里自己用捡来的纸箱外壳,裁剪出一对美丽的蝴蝶翅膀,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在上面画满了好多五彩斑斓的图案,真的就象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家里很多玩具都是她自己动脑、动手制作完成的。
在学校里,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如每天检查同学佩戴红领巾、纪律、卫生等情况,对老师交给的任务,她总是做得有条不紊。她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几年来,她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她在学校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并且拿出自己平时的零花钱捐献给遭受雪灾和地震的地方。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她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她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她和颜悦色,娓娓动听的解说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沉下心来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
梁木夏同学非常热爱少先队组织,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一些活动中总是起带头作用,把集体的荣誉、少先队的荣誉看得极为重要,她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做起、以身作则,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热情帮助、团结友爱,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学校为了表扬和鼓励,自上学以来,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双优生”。
我们相信,这位聪明伶俐、心灵美好、胸怀宽广的小姑娘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少先队这块沃土的培育下,一定会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把爱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用爱去传播信仰,已经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们的“工作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在担任辅导员的22年中,坚持平均每天找2-3个学生谈心,22年共计谈心xx00多人次、500多个小时。她使得多个有厌学自杀倾向、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课堂;把有心理疾患严重而家长还未接走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调养抚慰;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而每隔一小时与火车列车长的沟通;邀请留校的贫困同学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个爱“串门”爱“唠嗑”的辅导员,家访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李青山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了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在很多辅导员看来,对学生有质量的陪伴才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云南大学朱丹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所以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仅仅用辛苦去丈量,辅导员这份职业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被认可是因为它的专业性。”
确实,一群“专家型”的辅导员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们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
“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发给自己的七个字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
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对于“后勤部长”、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他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很多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些人甚至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就像西南政法大学的辅导员简敏所说的那样“学生的成功,这让我快乐,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国际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研课题: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 2007SK122);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课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YXM2003146)、高校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2007JYXM289);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一般项目:农村经济发展与供销社联合社改造研究(20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与组织再造研究(2008)。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制度选择和制度设计研究课题(04BJL00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研究(06JZD0019);安徽省规划办课题:安徽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研究;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机制及政策体系研究(KJ2007A041),等等。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问题》、《经济管理》、《财贸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中国外资》等国内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有4篇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参与出版专著《合作社制度创新研究》等2部。主编与参于省级高校规划教材《跨国公司管理》等3部。
最美护士事迹材料一
“早上见了你,看见你骨瘦如柴、毫无力气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你知道吗,看见你被救护车送来的那一刹那我有多心疼啊!……”一封《致秋梅》,曾温暖了多少艾滋病患者,感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写这封信的胡敏华也被网友们称为“最美护士长”。
本月,胡敏华护士长开通“与艾滋病为邻”的微博整整一年,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胡敏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一年来与艾滋病患者为邻的温情故事,也说出了自己对“秋梅”们的惋惜和忠告。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走进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二科的病房,见到了胡敏华护士长,此刻正是感染二科下午最忙碌的时间,胡敏华身着淡蓝色的护士服,穿梭于一间间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需要,用微笑鼓励着患者和家属。直到一个小时后,胡敏华才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谈起入选中国网事2010年感动网络十大人物的事,胡敏华显得十分谦虚,她表示自己只是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和患者们“谈心”。说到开通微博一年来的生活,胡敏华表示自己接触了更多类型的艾滋病患者,并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对患者的内心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胡敏华说,从她的故事被媒体披露后,已有2万名网友关注了她的微博,不少艾滋病患者也通过微博私信、评论等方式和她进行交流。“从他们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对艾滋病几乎没有了解,或者存在很多误解,我只能尽可能地向他们解释。”
胡敏华向记者透露,由于自己的儿子正在读高二,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她没有在家中安装宽带,而是下班后用医院的电脑与网友们进行交流。“一般是下夜班后,我会打开微博,回复网友们的每一条评论。”胡敏华利用凌晨病房患者们休息的时间,和网友们交流,每次至少都要两个小时。目前,胡敏华的微博大约每两天更新一次,她表示自己学会手机上网后,会更频繁地和网友们互动。
北京患者打电话找到医院倾诉
自从胡敏华的事迹被本报等媒体报道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旅居海外的艾滋病患者通过微博、QQ和电话等方式,向胡敏华表示了敬意和感谢,也向她诉说了自己的故事。胡敏华告诉记者,一位北京的患者傅康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一个男性患者打电话到我们科室,点名要和我说话。”胡敏华说,今年4月,一个自称是其同学的北京人通过114查号台找到了南昌市第九医院,并希望和胡敏华说几句话。胡敏华接听电话时,对方一直要求确认她的身份,在得到确认后却沉默了很久,“他后来哭了,哭得很痛苦,还一直叫我大姐。”胡敏华根据经验,并没有询问对方的隐私,而是不断地鼓励和安慰他,“后来他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自己该怎么办。”
原来,电话里的男性名叫傅康,今年30多岁,是北京某知名艺术院校的讲师,年轻有为的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一直没有过上人们眼中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开始“厮混”,并进入了当地的一个男男群体,且染上了艾滋病。这对于傅康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美好的未来似乎彻底断送了。傅康开始放弃自己,甚至“人间蒸发”了,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胡敏华的故事,于是想办法联系上了她。
通过与胡敏华的交流,傅康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胡敏华告诉记者,目前,傅康已回到安徽老家,正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秋梅的离去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很多人知道胡敏华这个名字是从《致秋梅》这封给艾滋病患者的信开始的,胡敏华将自己护理艾滋病患者秋梅,以及与秋梅交流的点滴故事写成了一封信,希望更多的人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少人很关心秋梅目前健康状况如何,秋梅是否已经过上了正常的康复生活。当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询问胡敏华护士长时,却得到了她一声长长的叹息。
胡敏华告诉记者,虽然医院竭尽全力救治秋梅,但仍未能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34岁的秋梅在2010年的圣诞节前永远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如果查出患病时就开始服药,她的身体状况就不会那么糟,也不会这么快离开这个世界。”胡敏华说,2008年秋梅被查出感染艾滋病,但住院了两个月后,秋梅却神秘失踪了。胡敏华第二次看到秋梅时,已经是2010年11月,邻居将奄奄一息的秋梅送往第九医院救治,此时的秋梅几乎是皮包骨头,眼中看不到一丝生活的光芒。正是由于被秋梅的经历深深触动,胡敏华才决定用微博与艾滋病患者交流,并将给秋梅的信发表在网上。
胡敏华说,2008年,来医院分娩的海棠也被查出了艾滋病,胡敏华决定将她和秋梅结成帮扶对子,共同与病魔作斗争。三年后,海棠依然勇敢地生活,每天享受着接送儿子上幼儿园的幸福时光,而秋梅却因为逃避失去了生的希望。胡敏华希望秋梅的遗憾,不要再在艾滋病患者身上重演,只有乐观生活、坚持治疗,才会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增添幸福的光芒。
最美护士事迹材料二
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夺目,也没有百合的香气袭人,却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无声的弥漫着周围,久久、久久的,如荷花,如兰草……她就是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护士,骨科护士长——李艳红。
李艳红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辛勤付出。
护理工作在人们看来平凡、琐碎、简单,在李艳红眼里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她把平凡的护理工作当作事业来奉献……尤其是儿童护理,既要精心、细心、耐心,更要用心!对待患儿她像慈母,又像幼儿园的阿姨。为了减轻护理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恐惧,她日思夜想,苦心捉摸形象生动的编制出许多的故事或取一些活泼的小名称:如小朋友最惧怕打针,她会把输液描绘成“捉虫子”;离开家长去手术室的小朋友哇哇大哭的事情,她会逗小朋友说“你表现的很棒!可以去楼上参观照相”;测体温被她描述成“献爱心,温暖行动”。她把儿童护理,当着一门精美的艺术,用心拓垦着、学习着、付出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艳红独特的对美的理解传播着善良与爱心的关怀,折射她人性中的真善美。
杜宝宝——“车祸后:右下肢粉碎性骨折,皮肤脱套伤术后”。入院当天,孩子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李艳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行,这样下去,非得压疮不可。”于是她带领着她的团队,为孩子翻身擦澡,更换体位、衣物,运用新型防压用具,确保孩子时时舒适、刻刻清洁,她常常累得满头大汗、直不起腰,但却成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在艳红伟大的事业中,她从来没有“脏”“累”二字。有的是“认真”与“坚韧”。
一长期卧床患儿,出现了便秘状况,经过饮水、吃蔬菜水果、开塞露塞肛、腹部按摩等手法都不见效,患儿下腹部鼓鼓的不停的哭闹,家长束手无策。艳红一声“我来”硬是一粒一粒替孩子将干燥的大便抠了出来。
一个女孩潘贝贝“左胫骨骨折后肢体畸形、短缩”。14岁的年龄入院时一脸的惊恐、默然,和谁都不说话,艳红每天来到贝贝身边,拉着她的手给她讲故事,唱贝贝喜欢听的歌。孩子渐渐的走近了李阿姨,有一天她悄悄告诉李阿姨:“她不想失去另一条腿”。原来多家医院得出的治疗结论——“截肢”。这对正值花季的女孩是多么可怕残酷的一件事情。贝贝沉浸在自己的恐惧中,艳红一边痛在心里一边安慰家长,一边积极向主任汇报及管床医生沟通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经过医患沟通后最终通过主任、管床医生及大家的共同努力确定了最佳手术方式“骨折断端复位+肢体延长术”因为医护家长共同的信任与努力。手术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出院那天,贝贝说:“阿姨,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和你一样的白衣天使。”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艳红所带领的团队。贝贝出院后,艳红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每次复查,贝贝也会来看李阿姨。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艳红还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作为年轻护士的教育基金,鼓励大家学习。她所做的点点滴滴,时刻影响和激励着她的团队。她是她们的好老师、好姐妹,在她的影响下下科室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有主动为患儿服务的,有为经济困难的家长提供援助的。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团队先后获得了“武汉市青年文明号”“省健康教育示范科室”“优质护理示范科室”等荣誉称号。
艳红对自己也从没放松过学习上的要求,这是一个信息知识更新特快的时代,她常常利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或短暂休假的机会去参观其他行业的服务理念或学习同行的所长。她曾以带5岁女儿旅游为由,从武汉出发,利用五天的休假时间,参观了无锡市儿童医院、苏州市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等。她的肯学、付出、奉献、感动着大家也带动着大家。
2009年,艳红响应省卫生厅“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号召,只身来到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近半年的时间里,她一心扑在基层卫生事业上,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着现代护理的品质,用先进的护理技能传播着护理文化,用周到的服务诠释着护理的内涵,她的勤奋、她的睿智、她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认识她的护理姐妹,她为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生活中,她还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她走进社区看望出院的孩子,她常常救济和帮助弱者,她还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去年艳红的女儿中考三天,正值暑期医疗提前来临,艳红一心扑在科室工作及护理患儿上。邻里自动承担起照顾女儿中考饮食起居的任务,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就如一家。多少年如一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艳红总是利用自己少有的休息时间清扫楼道、关爱他人。邻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艳红就是这么默默地传递着爱心、快乐!每次节假日艳红要么和姐妹们坚守在临床护理岗位上,要么她也放不下值班的姐妹们,每次的大节、小节、除夕她都会和先生准备好可口的好吃送到值班的姐妹手上。艳红的先生是一个烈士后代,从小被养父母抚养大,艳红过门后与养父母的一家相处和谐,其乐融融。养母病后卧床不起,艳红给了她专业照顾,减轻了疼痛,养母常常握着她的手,慈爱的看着她,其临终前硬是见到艳红后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用大家的话来说:“艳红真的是一个好人,跟着她,心灵得到了净化。”润物细无声胜有声,艳红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事着最平凡的事业,她却拥有一个女性最博大的爱、慈母心、姐妹情、儿女孝。她把爱撒向周围,把温暖带给大家。她常说:“爱是我生活的全部,让我周围的人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爱,所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