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解剖学发表期刊论文

解剖学发表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

解剖学发表期刊论文

厉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原刊名《解剖与临床》,于1996年由蚌埠医学院创办,2014年更名为现刊名,并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自创刊以来,在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知名的解剖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杂志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编审态度,秉承解剖与临床相结合的办刊宗旨,致力于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杂志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自更名以来,在中华医学会的指导下,在蚌埠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下,在全体编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重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精心策划组稿,优化编校流程,建立特色栏目和作者平台,为优秀稿件开设绿色通道,使得杂志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懈努力之下,本刊近年来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优胜奖、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以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等,刊发论文入选2017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在此,衷心感谢始终支持和帮助本刊发展的历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新的开始,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通过先进的办刊理念、过硬的学术水准、优秀的编辑出版质量,强化学术交流、学术建设和学术积累功能,增强杂志核心竞争力,从品质坚守到创新服务升级,吸引作者和读者,刊发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争取早日进入更多的知名数据库,再创佳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钟世镇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他在人体管道铸型方法和设计研究上,带领出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第一军医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他的应用解剖学设计,为临床术式创新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钟世镇早年从事中国人体质调查研究工作。曾在《解剖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并参加中国解剖学会的《中国人体质调查》专著的编委会工作,为中国人的体质资料积累和整理作出一定的贡献。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形态科学,在医学发展历史上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体结构中,最奥秘的“脑”研究领域形成崭新的“神经科学”以后,研究内容和手段仍然留在原有范围的人体解剖学,一度笼罩着压抑的“西风瘦马,老树昏鸦”垂暮景况。更因“文革”十年中,整个中国解剖学界隔离于国际学术信息之外,而使“人体解剖学科研往何处去?”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钟世镇锐敏地认识到,传统的单纯描述形态结构为主的解剖学科研模式,不能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也难于符合医学生的教学要求。为此,他与一批解剖学者和临床学工作者密切协作,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医学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新体系。他创办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内,建议成立“临床解剖学专业组”。他在组建学术组织、培训学术队伍、创办学术园地,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成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他在1988~1991年间,承担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的《临床解剖学丛书》部主编任务,完成了有4个分册300多万字的巨著。这部丛书的出版,在中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为中国显微外科发展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显微外科是外科学领域新兴起的技术,对解剖学的需求强烈。钟世镇结合显微外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学研究,既把显微外科技术操作中有关的人体结构加以系统化,又把临床各类术式创新的解剖学依据,加以整理,将分散零星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例如:临床上先后有过近百种的皮瓣、肌瓣、骨瓣创新性术式,但缺乏严格系统的理论依据,造成命名重叠、莫衷一是。钟世镇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依据人体结构的特点,概括提升为带规律性的血供类型。把这些带原则性的理论体系高度归纳,以严谨的科学依据指导临床一切新术式的命名、操作和应用,统一了争论。他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皮瓣共区血管类型”、“组织瓣设计解剖学基础”和“神经干结构特点与术式关系”等带规律性的理论,已被国内外显微外科界广泛采用,成为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的经典指导原则。他有两部英文版的显微外科著作《Microsurgical Anatomy》和(《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在国外出版,是同一专业中在国际上首先出版的专著。作为一位解剖学者,他长期跨专业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并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建立了国际知名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钟世镇率领着他的学术团队,制作了一千多件精美的人体标本,建立了内行外行都看得懂,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 。人体博物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形态科学水平,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院长Moore教授参观后赞扬说:“这个博物馆的一千多件标本,无论在数量上或是在质量上,都比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rnat标本博物馆还要好。”德国号称生物塑化标本之父的Hagens来华讲学时,也赞誉这个陈列馆,是他周游列国所到过的100多个有代表性同类陈列馆中,综合水平最好的陈列馆。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水平提供依据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一直是外科医师颇感棘手的难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恢复率不高,导致不同程度的残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钟世镇及其研究生们,相继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为神经功能束的鉴别、神经干内功能束的定性和定位、选择神经缝合方式的解剖学依据、神经定向再生、神经再生微环境和促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少研究成果已能指导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功能恢复率,降低残废率,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钟世镇长期担任中国神经伤残康复学会副理事长,并为《现代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实用显微外科》、《显微外科进展》等专著,撰写了周围神经应用解剖学有关章节。 ◆开拓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钟世镇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军和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临床骨科和航天医学等部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利用这一技术平台,开展了创伤救治的基础理论及防护方法的研究,并进行“神六”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保障了“神六”的安全发射及返回;为创伤救治器材研制开发及疗效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性研发;将基础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开展外科术式创新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利用该平台数字化人体数据集构建和虚拟现实仿真研究,获得了8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 2001年,钟世镇又建立了“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并担任主任。目前,该中心正致力于扩大覆盖面,为广大基层医院的创伤救治提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技术平台和学术指导,从而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为创伤外科术式更新、医疗器材研制和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医疗器材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创伤救治器械的力学技术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 针对广东省将成为汽车工业制造大省的远景,钟世镇还领导实验室计划开展汽车碰撞安全实验的数字化人体仿真模拟研究,提升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性研发能力。实验室曾参加过“神六”航天员安全着陆的生物力学跌落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计划进一步为“神七”航天员空间行走安全保障提供虚拟仿真模拟研究。 ◆中国数字医学倡导者钟世镇院士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他担任执行主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863计划”的资助,2003年我国相继建立了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数据集,使中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2005年,他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成功制作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这是目前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以前的人体数据集都是西方的技术,白种人的模型,但现在也有了中国人的技术、黄种人的模型,并且用血管灌注技术处理标本,让它们‘有血有肉’,这是阶段性的成就,也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中国课题组已经构建了数据库,但与美国、韩国一样都面临着瓶颈:可以做成很优秀的医学教育片,但对临床实用意义不大。2007年,由钟世镇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在重庆召开“首届中国数字医学研讨会”。这个阶段,钟院士已转向数字医学的研究,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设备,采集病人的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在临床外科学领域,可以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先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手术,研究术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才真正开刀做手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如今,钟世镇的学生和课题组其他成员都致力于“数字医学”的推广。目前,包括他在内已经有多位院士和专家联名,向中华医学会申请了组建正式的学术团体,将于2010年12月举行“中华医学会数学医学分会”成立盛会。凭借上述外科解剖学和数字医学等成就,钟世镇在2009广东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 高层次人才培养钟世镇院士在教学工作岗位中,教书育人,担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他依据本学科研究方向,发扬临床应用解剖学上的优势,建立了据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新模式”。这个模式实施后,迅速改变了人体解剖学博士生源不足的局面,是一个成立较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但较短时间内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研究生。 经过他培养的门生中,已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例如,在军事医学院校备受重视的,已经正式组建的全军4所骨科医院中(院中院),有3个骨科医院的院长,都是师从钟院士的研究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裴国献、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尹庆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徐永清)。

发表解剖学论文

中职卫校解剖学基础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解剖学是医学和护理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困难重重。教师如何把枯燥的课程教得好,教得灵活,需要长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医学基础课的老师们也应用了不同的方法,传统教学发法与新的教学方法并用,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基础,参考教材情况,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到校情、学情相统一,简化教材,突出重点知识,使学习结构合理,人体解剖学是学习一切医学及护理知识的基础。教学中注重融入相关临床疾病,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掌握人体重要标志性结构和主要器官的投影,为以后临床诊断疾病及相关护理有据可循。学习中由简入难,层层引入,及时总结,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解剖学基础教材特点

解剖学基础是学生进入学校第1年就要接触学习的课程。它是关于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一门科学,教材特点是出现很多的医学专有名词,内容空洞,多而杂,造成学习、理解及记忆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和成绩较差。并且也将会为后面学习临床课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2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中职学生质量的下降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些学生的初中文化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兴趣不强,主动学习能力欠缺。但是她们具有好奇心,可塑性较强。因此,应加强教学引导和学习管理,以提高她们的学习效果。

3常用教学方法

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LBL教学法、PBL教学法、TBL教学法、活体教学法,绘图教学法、归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3.1LBL教学法

LBL教学法全称是“Lecture-BasedLearning”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它是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系统性讲解知识,对于学生的要求不高,缺点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该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教学方法优点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点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要求较高,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设计合理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法要求在备课时,提前设想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那么吃进去的食物都要经过哪些器官,食物经过哪些变化来维持人体的生命,饮食讲究荤素搭配,那么肉类和素食类的消化又有哪些不同,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学生容易回答,由简单到复杂,提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她们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多问一些为什么,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奥秘。

3.3活体教学法

活体教学法是指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自身或同学之间触摸,然后再经过辨认骨性、肌性标志,最后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找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2]。该教学方法能够形象展示骨性标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图谱,然后通过在自身找到这些结构,结合临床,比如胸骨角,肱骨,桡骨,尺骨,股骨大转子,第四腰椎定位,髌骨,踝骨等。重点可以引入胸外按压的部位,腰穿的定位肌肉中三角肌,臀大肌等重要部位。活体教学法应用于运动系统效果较好。

3.4绘图教学法

该教学法可以克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层次关系,加深记忆[3]。在教学中,神经系统是比较难学的,如果可以引入绘图的的方法,把复杂的结构通过简单的图一步一步画上去,同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这样更便于理解神经结构和神经传导通路。通过历届教学实践证明,神经系统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可以一步步画出来相关结构。在学习总论的时候,可以大概绘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断面图,清晰的展示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等。在讲解神经传导通路时,可以从神经传导起点开始画起,画出神经上行或下行的线路图,在交换的对侧的神经时,需要加以强调。同时,学生也要配合老师,自己看一看、动手画一画,大脑想一想,通过“眼、手、脑”结合掌握神经结构和传导通路。有利于学习的简化和深化,加深记忆。

3.5归纳教学法

由于学生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她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理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更加牢固。比如膜性结构中胸膜和腹膜,腔结构中胸腔、腹腔和盆腔,门中的肺门、肝门和肾门,狭窄中食管、尿道都有三狭窄,特殊的弯曲男性尿道的弯曲,屏障中血气屏障和血脑屏障,循环中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等等。通过比较学习,学生更觉得趣味性强,知识更加条理化。加强学生联系与对比,有助于整体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于人体结构的把握更深刻,比如一提到狭窄,能够立刻联想到食管三狭窄分别是什么,距离中切牙的距离,有什么临床意义。也能想起来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和弯曲,提示导尿的时候需要什么体位,在遇到狭窄和弯曲的时候仔细巧妙操作,尽量避免尿道医源性损伤。

3.6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casemetbod,亦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ed)。此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时刻都可以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此方法一般大多应用于临床课程教学,较少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基础课教师对此进行一些尝试。比如余寅等提出在讲授腹膜时,以弥漫性腹膜炎的典型病例导入,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区别腹膜与腹膜腔,并比较男女腹膜的差异,体位对疾病的影响,并分析其解剖学原因。

3.7TBL教学法

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Learning,TBL),目前,此种教学方法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目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和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习的策划者和引导者,那么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和探讨,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教学法实践中,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中好、中、差生混合均匀,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充当教师角色,小组内任务分工,注重每一环节内容设置,全员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团队协作,如何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理念有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单一模式变换为多种模式并存。有学者的研究发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也难以体现护理学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解剖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相关章节可加入护理应用内容进行讲授,如:肌内注射术,胃插管术,气管切开术,膀胱穿刺术,导尿术,血压测量,皮内皮下注射术等等,达到教学一致,学以致用。学生不再禁锢于枯燥的知识内容,学习主动而且更有活力和动力,学习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更有信心和热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校制宜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陶发胜,魏德,刘圣祥,等.人体解剖学活体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121-122.

[3]李岩,徐飞,李磊,等,论解剖学绘图教学方法的意义[J].解剖学杂志,2014,37(1):124-125.

厉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原刊名《解剖与临床》,于1996年由蚌埠医学院创办,2014年更名为现刊名,并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自创刊以来,在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知名的解剖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杂志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编审态度,秉承解剖与临床相结合的办刊宗旨,致力于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杂志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自更名以来,在中华医学会的指导下,在蚌埠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下,在全体编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重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精心策划组稿,优化编校流程,建立特色栏目和作者平台,为优秀稿件开设绿色通道,使得杂志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懈努力之下,本刊近年来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优胜奖、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以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等,刊发论文入选2017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在此,衷心感谢始终支持和帮助本刊发展的历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新的开始,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通过先进的办刊理念、过硬的学术水准、优秀的编辑出版质量,强化学术交流、学术建设和学术积累功能,增强杂志核心竞争力,从品质坚守到创新服务升级,吸引作者和读者,刊发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争取早日进入更多的知名数据库,再创佳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1.1 刊登载大体]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生殖生物学、临床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新技术方法”、“综述”、“述评”、“研究通讯”、 “书讯”、“书评”等栏目。1.2 投稿请登陆《解剖学报》网站,进入作者在线投稿系统,首次登陆请根据提示完成投稿流程。]来稿须附加盖单位公章的推荐书及受资助基金名称、基金号和复印件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课题负责人的Email地址和电话。同时声明不涉及知识产权及保密问题。如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发表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1.3 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表和文内插图),每文可附文后插页图1面。欢迎投4 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包括中、英文摘要),结果与讨论合述,可附1面图。在中、英文作者姓名右上角,请用*表示课题负责人。“研究通讯”每篇不超过1 500字(不附插图、表、文献、关键词)。来稿可用英文撰稿(应附中文对照)。综述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可附不超过50条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加文题)。附英文题目、[中图分类号。1.4 来稿用5号字以1.5倍行距排字。正文分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和层次,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标题应简明,尽量用中文。前言须说明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该研究的背景,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材料尽量融在方法中介绍,要写明名称、数量(符合统计学标准)。常用的方法、文献有记载者可引文献,有改进和创新者应写明改进的步骤。结果的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不展开讨论,也不要引用文献。讨论应围绕结果展开,避免综述式叙述,讨论不插入图表。计量单位以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应注意新旧单位换算。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图表中表示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5 该刊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即退修、退稿、校样、样书、版面费通知、稿费及业务联系等均与课题负责人联系。有特殊例外者,应在投稿时说明联系人。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将奖励证书复印件及时寄往编辑部。

解剖学论文发表

1.1 刊登载大体]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生殖生物学、临床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新技术方法”、“综述”、“述评”、“研究通讯”、 “书讯”、“书评”等栏目。1.2 投稿请登陆《解剖学报》网站,进入作者在线投稿系统,首次登陆请根据提示完成投稿流程。]来稿须附加盖单位公章的推荐书及受资助基金名称、基金号和复印件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课题负责人的Email地址和电话。同时声明不涉及知识产权及保密问题。如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发表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1.3 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表和文内插图),每文可附文后插页图1面。欢迎投4 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包括中、英文摘要),结果与讨论合述,可附1面图。在中、英文作者姓名右上角,请用*表示课题负责人。“研究通讯”每篇不超过1 500字(不附插图、表、文献、关键词)。来稿可用英文撰稿(应附中文对照)。综述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可附不超过50条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加文题)。附英文题目、[中图分类号。1.4 来稿用5号字以1.5倍行距排字。正文分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和层次,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标题应简明,尽量用中文。前言须说明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该研究的背景,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材料尽量融在方法中介绍,要写明名称、数量(符合统计学标准)。常用的方法、文献有记载者可引文献,有改进和创新者应写明改进的步骤。结果的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不展开讨论,也不要引用文献。讨论应围绕结果展开,避免综述式叙述,讨论不插入图表。计量单位以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应注意新旧单位换算。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图表中表示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5 该刊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即退修、退稿、校样、样书、版面费通知、稿费及业务联系等均与课题负责人联系。有特殊例外者,应在投稿时说明联系人。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将奖励证书复印件及时寄往编辑部。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解剖学研究期刊投稿

心电与循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浙江医学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卫生经济研究医院院长论坛长治医学院学报承德医学院学报滨州医学院学报济宁医学院学报川北医学院学报沈阳医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健康研究内科泸州医学院学报神经药理学报泰山医学院学报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辽宁医学院学报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赣南医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医专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求医问药药物评价研究北方药学基础医学教育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中草药(英文版)广东医学院学报中药与临床中外医学研究骨科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中外妇儿健康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肿瘤药学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北医学教育国际眼科杂志英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兵团医学药品评价西北药学杂志天津药学上海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今日药学海峡药学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四川精神卫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实用手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抗感染药学局解手术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实用糖尿病杂志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医学检验与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透析与人工器官天津护理实用疼痛学杂志实用临床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上海医学影像蛇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临床医学临床护理杂志当代护士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四川解剖学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江苏卫生保健安全与健康中医药文化中医研究中医文献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新疆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四川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甘肃医药中医儿科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针灸杂志高原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江西中医药湖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河南中医国医论坛广西中医药西部中医药甘肃中医学院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职业卫生与病伤浙江预防医学医学动物防制现代医院现代医用影像学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江苏预防医学口岸卫生控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工企医刊浙江实用医学云南医药右江医学医学研究与教育医学信息医学新知医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医药卫生现代实用医学现代临床医学西南军医西藏医药微创医学首都医药实用医药杂志青海医药杂志青岛医药卫生齐鲁药事农垦医学宁夏医学杂志内蒙古医学杂志江西医药交通医学吉林医学淮海医药华夏医学解放军医药杂志黑龙江医药科学黑龙江医药黑龙江医学河南医学研究河北医学哈尔滨医药贵州医药广州医药广西医学食品与药品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山东医药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临床医药实践山西中医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实用医技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医外治杂志福建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东方食疗与保健按摩与康复医学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应用预防医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安徽预防医学杂志首都公共卫生疾病监测与控制包头医学安徽医学中国医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遵义医学院学报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广东牙病防治北京口腔医学口腔生物医学肝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88。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924。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60。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82。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2.069。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149。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888,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解剖学老师发表论文

张海龙博士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张海龙,侯铁胜 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226-228.2.张海龙,傅强,赵鑫,陈元贵,吴大江,侯铁胜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支架上的诱导培养,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385-388.3.张海龙,傅强,葛星野,赵鑫,陈元贵,尚保华,侯铁胜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325-327.4.张海龙,贺石生,侯铁胜,张立国 颈椎髓外硬膜内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诊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2011,1:60-62..5.Hai-Long Zhang, Multiple brown tumors — A diagnostic dilemma, The Endocrinologist,2010,20:152-154.6. 张海龙,贺石生, 侯铁胜,蔡郑东,张立国. 颈椎髓外硬膜内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诊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年18卷01期7. Ning Yan, Hailong Zhang (coauthor), GU Guang-feiL,IU Bi-feng,LIU Yan-bin,ZHANG Li-guo,GU Xin, DING Yue, GUO Cheng-bin ,HE Shi-she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of Surgical Trans-sacral Axial L5/S1 Interbody Fusio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1年 18 期8. 张海龙,顾昕,贺石生, 顾广飞 ,张立国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袁超群 ,李佳怡, 袁嘉敏.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中华骨科杂志 2011年10期9. 张海龙,贺石生,丁 悦,顾广飞,李忠海,侯铁胜.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1):92-94.10. 赵鑫, 张海龙,黄师, 严宁, 侯铁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藻酸盐凝胶支架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上海医学,2008,31:562-56511. 赵鑫,黄师, 张海龙,白玉树,石健,赵新刚,严宁,侯铁胜,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退变椎间盘蛋白多糖的影响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4:413-41512. 赵鑫, 赵新刚,张海龙,黄师,刘超乾,侯铁胜 .纤维环穿刺法与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比较 . 解剖学杂志,2008, 31: 394-39613. 李忠海,赵杰,张海龙,侯铁胜, 陈志明,马辉,王聪.二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64-96714. Jingfeng Li, MD, Hongxing Shen, MD, Tiesheng Hou, MD, Ming Li, MD, Shisheng He, MD, and Hailong Zhang, MD.Acquired Hemophilia A in a Patient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PINE, 2009, 34:305-308

莫干尼被称为病理学之父。乔瓦尼·巴蒂斯塔·莫干尼(Morgagni,GiovanniBattista1682~1771)意大利解剖学家。为病理解剖学的确立作出很大贡献。1682年2月25日生于意大利弗利,1771年12月5日卒于帕多瓦。早年丧父。15岁入博洛尼亚大学学医,受教于A.M.瓦尔萨尔瓦。他善于进行解剖观察,并重视使用显微镜,因此,后世把M.马尔皮吉、瓦尔萨尔瓦、I.F.阿尔贝蒂尼及莫尔加尼称为解剖学派。1701年,莫尔加尼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当瓦尔萨尔瓦的助手。1704年与瓦尔萨尔瓦合著《论人耳》,1705年发表论文《解剖杂录》,文中记录了气管内腺体、尿道内腺体等一些重要发现。其后他连续发表了不少文章。1711年,他在帕多瓦大学任理论医学讲师,1715年任该大学解剖学教授。1761年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疾病的位置与病因》,该书收载了几百个病例其中对不少病例,从临床症状、死前情况到尸解发现,都作了详细记录。文艺复兴后,不少人致力于寻找尸解发现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但只有他系统深入进行了这一工作,他用大量的实例,有说服力地证明症状与体内病变的关系。因此被誉为病理学之父。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 索引序列
  • 解剖学发表期刊论文
  • 发表解剖学论文
  • 解剖学论文发表
  • 解剖学研究期刊投稿
  • 解剖学老师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