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不是核心期刊,而是省级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的相关信息如下:
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基础信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青年工作论坛,创刊于1985年,ISSN:1008-7605,CN:37-1481/D。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办。
2、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办刊宗旨: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青年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法律研究。
4、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获奖荣誉: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优秀期刊、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学院学报期刊本校的会容易投稿的。发表学报是很多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的选择之一,学报和普通期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一些作者,其实学报和其他刊物一样,也有不同级别的划分,有普通学报,也有核心学报,相比较而言,当然是普通学报好发表一些,如果是大学生发表论文,建议大家可以优先选择本校的学报,更容易发表一些,本校自办学报一般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的论文。
一般一周内给于答复,可投稿大学学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征稿范围: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畜牧兽医、食品工程、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质高的研究生学术论文。《牡丹江大学学报》征稿范围:文史哲研究、科技理论与实践、城市建设与经济管理、政法论坛、教学研究、语言与艺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等。《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征稿范围:哲学、经济学、政治、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山东交通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高教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国家级杂志:《社科纵横》理论版《中国XX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核心期刊:《继续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科技管理研究》《北方论丛》《学术交流》《中国市场》《财会通讯》《电影文学》《会计之友》邮箱:(注明所投刊物)
垃圾学院一个。。。。大高中罢了。。。你懂得
[1]李石凯,谢端纯.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J]. 财经科学, 2003,(02) .
谈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创新内容摘要:旅游文化营销是发展我国旅游事业,获得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解析旅游市场的文化需求、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与旅游营销的关系,分析了旅游文化的营销运作基础;然后从文化包装与产品设计、文化传播与广告促销、文化体验与旅游品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 运作模式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基础旅游市场的文化需求与旅游营销。旅游购买是一种精神消费,是对旅游产品中文化含量的认同。文化消费对消费主体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消费者由于内在的素质差异,必然会导致对文化需求的不同层次,这就要求旅游文化营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呈现出层次性,阶梯状展示不同文化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旅游文化营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消费者的认识能力可通过自我的文化修养、知识和经验识别旅游产品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取向,如果旅游消费者“看不懂”、“听不明”、“瞧不惯”、“赏不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文化,则旅游文化营销行为无异于起不到营销的效果;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即文化消费者必须能够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来支付文化对旅游产品的增值部分,毕竟旅游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资金的回收来完成。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与旅游营销。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提供物,从营销角度对旅游产品进行划分,其可以分为核心产品、实际产品和外延产品。文化作为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对于实现消费者的满意度起到重要作用,旅游产品中精神性享受成分越高,越是能提升消费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感知度。而旅游产品各要素中的物质形式,则是消费者满足的重要基础。如果说人们的自然需要为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了自然基础的话,那么满足社会文化需要的要求则为新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社会基础。与自然基础相比,旅游产品开发的社会基础领域更为广阔。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理想、生活个性、名人名物、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怀旧、文化向往和文化缺陷等方面。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一)文化包装与产品设计文化包装策略是指在旅游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以文化为主导,使旅游目的地的包装具有较强的文化感染力,蕴涵丰富的文化观念,以满足旅游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在包装时,要把文化融入其中,使产品本身注入一种民族的、现代的、健康的文化意识,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突出其附加价值,让旅游目的地成为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使用等方面。旅游景点的文化包装是文化营销的基础,从命名、设计到设施的选择、空间的布局等方面都应充分考虑营销文化渗透。要根据目标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和企业营销策略,使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体现出自身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或是异国他乡文化风采。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创新发展融合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旅游产品的魅力。(二)文化传播与广告促销营销传播作为传播的一种,在经济领域有不同层次的多种表现。文化营销传播是营销传播在方式上的现代化体现,它是以系统整合的文化行为为手段达到营销目的的营销传播。文化营销传播是传播文化的系统行为,其评估标准是游客满意度。文化营销传播要通过文化广告和文化促销的方式来实现。文化广告制作的第一步是确定文化广告的目标,这些目标必须符合先前指定的有关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决策。文化广告关键是令人振奋、明确、直截了当,它应该强调对客户的重要旅游产品特征,语气统一,强调旅游产品或服务及公司的名称,清楚地指出目标市场,并且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促销包括各种短期性的刺激工具,用以刺激客户较迅速和大量地购买某一特定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文化促销主要是吸引那些品牌忠诚度不高的客户,因为他们寻找的是低价或赠奖。在运用文化促销时,必须确定目标、选择工具、制定方案、实施和控制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评估。(三)文化体验与旅游品牌体验旅游是以体验为主要诉求目标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通过活动和感受产生比较大、比较深、比较强烈的心理印象。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阅历的旅游者,其心理追求差异较大,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在不同层面和水准上,向不同的旅游者提供体验旅游项目。体验旅游是旅游品牌的重要建设部分。在建设旅游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充盈其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旅游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旅游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旅游品牌更有内涵;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旅游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因此,当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旅游品牌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未来的企业竞争是旅游品牌的竞争,更是旅游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参考文献: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2.程艳.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与<<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相似的文献。 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The Flexibl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ie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曹龙 , 陈菊红 , CAO Long , CHEN Juhong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柔性管理模式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On the Flexibilit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Managing Pattern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赵明昳 , ZHAO Ming-yi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nalytical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Flexible Manageme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谢琳 , 杜纲 , XIE Lin , DU Gang 促进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acilit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时勘 , 李超平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柔性管理 New mode of government'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Flexible management [行政与法 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明章华 , 马长伟 , Ming Zhang-hua , Ma Chang-wei 基于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 Human resource flexible management basing on knowledge economy environment [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 代莎 , 杜婧 , 汤红青 , Dai Sha , Du Jing , Tang Hong Qing 扁平化组织与柔性人力资源管理 FLAT ORGANIZATION AND FLEXIBL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北方经贸 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梁江 , 刘彦 , LIANG Jiang , LIU Yan 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创新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h] 刘晓峰 , LIU Xiao-feng 乘加入WTO之机转变观念改善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Changing Conception and Improving Mechanism under the Chance of Entering WTO Advanc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Human Resource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and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Institute] 郁学凯 , YU Xue-kai 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Discuss of human resources flexibl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熊焰 , Xiong Yan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柔性化研究 Flexible Stud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辽宁高职学报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王雨华 , WANG Yu-hua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探讨 Explore on Organizational Model of Enterprise Group'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朱宁 , 陈晓剑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配置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in High Institu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研究与发展管理 R & D Management] 于海棠 , YU Hai-tang 基于知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Study on the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情报科学 Information Science] 易明 , 邓卫华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 ——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The New Trend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Job-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 Competency-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尚玉钒 , 宋合义 更多相似文献... <<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引用的文献 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获取与发现 《计算机工程》 秦国锋 2003 / / 21 P 基于知识应用的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窦万春 王玉 王玉 2000 / / P 数据挖掘知识谈 《甘肃科技纵横》 杨春林 2003 / / 01 P 基于搜索引擎的知识发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马玉春 2004 / / 30 P 基于搜索引擎的个性化知识推送系统 《中国信息导报》 张延国 2004 / / 01 P 基于动态知识库搜索引擎的技术 《暨南大学学报》 王会进 李清 李清 2004 / / P 创新网络组织学习研究 《武汉管理学报》 郭跃华 2004 / / P 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林山 黄培伦 黄培伦 2004 / / 05 P 知识管理的职能及其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经济论坛》 五玉法 2004 / / 18 P 知识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夏敬华 2003 / / P 100-102 驱动知识价值链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齐二石 王玲 王玲 2003 / / 12 P 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广宇 2004 / / P 17-20,88-94 Knowledge Management Methodology:an Empirical Approach in Core Sectors in Escwa Member Countrie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 Mervat Tallawy 2003 / / P 30-37 HRM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Realizing the Potential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Leanne M Whicker 2003 / / P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科技与管理》 王东民 2003 / / 04 P 知识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江南大学学报》 张秀川 2003 / / P
南京政治学院原名为南京政治学校,成立于1977年12月,于1986年更名为南京政治学院。1999年5月,原空军政治学院转隶并入该学院,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该院是直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中级任职教育指挥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30余年来,伴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步伐成长的南京政治学院,如今已成为军队政治院校最高学府,有着“军中北大”的美誉。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承担着为全军培养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政治工作专门人才的任务,承担着政工人才培养、政治理论创新、为部队建设服务、为军委总部决策咨询服务的职能。 学院现由南京院本部(南京院区)和上海分院(上海院区)两部分构成,分为南京、上海、江浦3个院区,占地面积共1500余亩。南京院本部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相距不远,院内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古朴浑厚;上海分院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著名学府。学院两个院区都有着优良的人文地理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以及优良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南京江浦园区作为军事训练基地,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南京政治学院一直是立志从军报国的莘莘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编辑本段]【办学特点】 近年来,学院着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政工人才的要求,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全军一流、全国知名”的学科建设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实行培训任务转型,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从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不断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形成了横跨八大学科门类,任职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相互衔接和支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院从政治学院在全军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出发,按照“政治学院更要讲政治”的要求,认真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强化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发展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应用型政工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培养适应部队需要的“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任职能力过硬、军事素质较高”的新型政工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秉承“忠诚使命,以身作则”的院训,学院形成了“严谨求实、言传身教”的教风和“博采专攻、学以致用”的学风。[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学院主要培养全军部队和院校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军事新闻宣传、军事心理与心战、军事信息管理干部。学院现设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2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拥有15个军官任职教育专业,拥有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心理学、政治学、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等14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政治工作学2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与舆论战、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等4个学科被总部列入“十一五”期间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闻学、图书馆学等3个学科被江苏省确定为“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政工人才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对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构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的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编辑本段]【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60%多,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比例为50%多,他们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9名,先后有37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名教员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81名教员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和银奖,有80名教员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员为教学科研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活跃,在军队政治工作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新闻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心理学、军事信息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设有军队政治工作学、政治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兵情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学院作为全军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的重要研究基地,教学科研并重,努力建设教学科研型院校,注重加强与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相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先后推出了一大批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院有106项课题被确定为省级以上规划课题,有68项成果获军队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学院主办有3种期刊公开发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为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军事学核心期刊;《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是全军政治理论刊物,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军事历史研究》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编辑本段]【研究生培养】 学院目前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军事法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24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12个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每年推荐本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编辑本段]【教学设施】 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南京院本部和上海分院的综合教学大楼设备先进,教育技术中心功能齐全,与军事训练信息网和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园区网颇具规模,拥有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一流水平的新闻编辑实验室、广播新闻实验室、电视新闻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心、政治工作作战指挥模拟中心、政治工作对抗模拟研发中心、军队文化工作专修室、战时政治工作专修室、军事心理学实验室、军事专修室和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文献保护技术中心等。 院本部和上海分院两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并与国内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交流关系。学院在全军率先建成数字图书馆,实现了与全军和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网,拥有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缩微、复制等专业设备。[编辑本段]【训练基地】 学院在南京市郊建有占地约200亩功能完善的军事训练基地。基地依山而立,林木环抱,风景宜人。学院在江苏张家港市、江苏茅山、上海浦东开发区、江西井冈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以及部队各新闻单位建有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点,每年组织各专业学员深入社会和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当兵代职锻炼、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编辑本段]【毕业分配】 毕业学员根据培训目标和部队岗位需要,按专业对口原则进行全军分配。我院毕业学员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胜任第一任职需要,且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已毕业的3万余名学员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学雷锋标兵丁红军”、“独臂英雄”丁晓兵、“抗洪英雄”高建成等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毕业生中不少人在解放军部队机关、科研单位以及军事院校担任了领导职务。有部分优秀学员毕业后还被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编辑本段]【部分专业系简介】 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 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是全军唯一培养哲学、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军事历史学专门人才的专业系,也是全军院校从事哲学、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创新理论等学科教学的现职教员的进修基地。全系编制有5个教研室和2个研究所,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军事思想、军事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专业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还有和兄弟系共同指导的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该系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力量雄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13位教授、15位副教授,占教员总数的60%以上,其中毕业或在学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硕士占80%多。近年来,全系教员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和省部级规划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军事科学》、《求是》、《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国家一级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报纸上发表近千篇论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有近10位专家参与全军统编教材的主编工作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有关学科门类的主编和条目撰写工作。有数十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军队级和省部级奖励。有4位教授获得政府特殊津贴,7名教员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11名教员获得全军"育才奖"金奖和银奖。 该系发挥哲学学科和历史学科特有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理论综合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造性"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有志于献身国防事业的热血青年搭建成才天梯。历届毕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无论到总部、大单位的各级领导机关还是到院校、科研单位和基层部队任职,都展现了哲学和历史学专业莘莘学子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广泛的岗位适应性,深受全军的高度评价和欢迎。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 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是全军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军事法学与法律战专门人才的生长基地,也是全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学、军事法学与法律战等学科专业现职教研人员和部队各级军官的培训和进修基地。该系编制有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军事法学与法律战等4个教研室,设有法律战专业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和经济与国防研究所,设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等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军事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10个硕士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博士生专业,还设有和兄弟系共同指导的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学历与任职教育相结合,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研究人员相衔接的较完整的培养体系。 该系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年龄结构合理、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员中教授、副教授占56.2%,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70.6%,有1名教员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2名教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3名教员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该系近年来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全军优秀政治理论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网络和多媒体制作大赛一等奖1项。“九五”以来,承担了25项国家、军队和江苏省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著作50多部。论文多次入选全军、全国性研讨会和国际学术会议。科研成果获省以上奖励20余项,在军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该系坚持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强化教书育人。历届毕业生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军事素质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军事新闻传播系 军事新闻传播系是全军唯一的军事新闻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陆海空三军有广泛的影响,在全国高校新闻院系中也有良好的声誉,被誉为“军事记者的摇篮”,现拥有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系围绕我军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博采各新闻院系之长,建立了富有军事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不同规模相互配合的学员实践方式。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每届学员在校期间都有上千篇新闻作品发表,并有大量作品获奖。 该系建有多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为军事新闻教学适应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新闻编辑实验室不仅可完成《报版自动化编排》课程教学,还可供中高年级学员摹拟军队报社工作流程,编排各类实习报刊。电视新闻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电视节目摄制、编辑、收录设备。广播新闻实验室拥有专业播音间及先进的采编设备。 该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教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员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其中有长期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军内外新闻单位的资深编辑记者。该系还聘请了一批军内外知名记者和军队媒体主要领导担任兼职教授。该系教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军事新闻研究领域开拓攻关,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多项成果获奖,每年出版一辑《军事新闻论坛》和当代著名军事记者军事新闻作品研讨文集。《解放军报》在该系设“解放军报奖学金”。近3000名毕业学员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军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军事宣传中心,以及军区军兵种报社任编辑记者,还有不少人担任部队宣传部门领导。 军事心理与心战系 军事心理与心战系于2004年8月成立,属副师级编制,是全军惟一有明确编制等级的心理学系,也是上海市高校中仅有的4个心理学专业系之一(其它3个为华东师大心理学系、上海师大心理学系和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自2001年开始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军事心理学本科生,2003年9月获得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招收军事心理学方向博士生,2005年获得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基本形成了含博士、硕士、本科生、专生本、任职培训、轮训等多层次的心理学人才培训体系。 该系下设军事心理学教研室、心理战教研室、军事心理学实验室、4个学员队以及系部办公室,该系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有3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2人获得军队特殊岗位津贴、3人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军事心理学实验室拥有大量心理学仪器,硬件设施处于全军同领域领先水平,为心理战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该系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学科是该领域全军惟一一个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两次被列入全军“2110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全军惟一的军事心理学本科专业,全军的心理战专业研究中心也设在该系。虽然建系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初步建成了全军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专业人员较为集中、学历层次较高、实验条件较完备、科研力量较强、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多层次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人才的培训中心、咨询中心和资源中心。[编辑本段]【部分招生专业简介】政治学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胜任政治理论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和部队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行政学、比较政治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世界军事发展研究、军队领导学、军事理论概要、军队基层管理、军队政治工作等。新闻学专业(军事新闻)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分配到军事新闻单位和部队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报刊编辑和宣传工作。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舆论学、新闻语言研究、军事新闻采访、军事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新闻采编、新闻评论、舆论战、网络新闻传播、报版自动化编排、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舆论调控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等。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胜任部队新闻宣传工作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军事新闻专业人才。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并按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军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文艺、影视美学、电视摄像与节目制作、电视编导、舆论战、电视新闻与专题制作、数字化电视制作、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播音与节目主持以及网络传播等,并进行较多的电视新闻采写、电视专题撰稿和采摄制作实践。军事心理学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分配到军队政治机关工作。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解剖生理与健康教育、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史、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军事应激与心理干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军队管理心理学、军人犯罪心理学、心理战史、军事心理研究、心理战概论、心理战纲要比较研究、社会心理学、军队政治工作等。哲学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以文为主)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哲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分配到全军各类院校、科研单位以及部队政治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宣传工作。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军事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哲学、领导思想方法论、军事伦理学、军事思维学、军事文化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等。军事历史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分配到全军各类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部队政治机关从事宣传工作。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世界军事变革、战后局部战争史专题、中国军事史、世界军事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外交史、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毛泽东军事思想、国防与军队建设、台湾军情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等。政治经济学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应届男女文理科(以文为主)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胜任政治理论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和部队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学员在校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按总部规定定职定级或授予军衔。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军事人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军事理论概要、军队领导学、军队基层管理、军队政治工作等。[编辑本段]【南京政治学院院歌】 虎踞紫金山 龙腾浦江澜 春风阳光育英才 德才兼备齐发展 理想在这里 在这里升华 激情在这里 在这里点燃 今天我为南政荣光,明天南政因我而灿烂 今天我为南政荣光,明天南政因我而灿烂 因我而灿烂!因我而灿烂! 情聚新使命 心系生命线 祖国在胸剑在手 文韬武略走在前 军魂在这里 在这里铸造 征程从这里 从这里扬帆 今天我为南政荣光,明天南政因我而灿烂 今天我为南政荣光,明天南政因我而灿烂 因我而灿烂!因我而灿烂![编辑本段]【南京政治学院赋】 紫金巍巍雄虎跃,黄浦泱泱蛟龙骧。南京政治学院,位祖国东南,居两个“前沿”,黉舍分设宁沪。江山形胜地,南政何堂堂,文章千古事,南政有华章,杏坛释经传,南政全为党。思我南政:根植罗霄井冈,脉承抗大歌唱,沐改革开放春雨新生,伴军事变革颦鼓成长。激情岁月,鱣帏初创,凤凰涅盘,群贤毕至,清源正本,真理重光,先辈拓荒,慨以当慷;奋进年代,砥砺英才,万千学子,鸿鹄志壮,德才兼备,允文允武,“军中北大”,四方慕仰;欣逢新纪,履新使命,少长咸集,教学相长,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任职教育,再创辉煌。赞我南政:龙腾虎跃三十载,文盛武昌铸辉煌,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圣火,破信息化军事革命巨浪,乘军事斗争准备长风,荣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之光,扛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之鼎,立二一一零重点建设之行。南政庄严,熔铸理想,“高举旗帜、忠诚使命、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精神涵传统菁华;南政伟岸,树栋擎梁,将军儒雅,英雄情长,男儿豪放,女子飒爽,有共和国卫士忠诚,有见义勇为战士英雄,有军国干城聚十七大会堂,人赞英才遍三军下上;南政风范,为师是尚,仰读圣典,俯躬实践,不懈精进,不息自强,有“集体方永刚”,有巾帼之典范,有一代青年潜心马列涉八荒,人誉政治于斯最强;南政瑰丽,天成殿堂,红墙绿瓦,金陵胜景,大厦嵯峨,沪上气象,有古典之幽美,有现代之流光,有历史与未来之交响,人羡中国军校无双。祝我南政,十七大指引方向,启后承前,绘科学发展宏图,开来继往。办“军队政治院校最高学府”,建“一流名校”“两个基地”,首长嘱望,其言谆谆,其情切切,其意长长。三十华诞校庆日,抚今追昔,春秋化史诗,倾天浩歌,前程若丹阳。共举觞,再祝愿,志不忘:忠诚使命高举旗,追求卓绝更图强,大道共拓龙虎举,薪火传承纳海江,待一流名校建成时,灿若星河汉,光华开万丈。 注释: 两个前沿指改革开放前沿和军事斗争准备前沿。 黉舍鱣帏古时指学堂。 共和国卫士指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学员、共和国忠诚卫士、武警某部副政委丁晓兵。见义勇为战士指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学员、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徐洪刚。 军国干城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学员中有130多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有十多人光荣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集体方永刚指享誉军内外的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员群体和青年理论创新团队。 巾帼之典范指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视“使命重于生命”将“课堂连着战场”的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胡滨。一流名校、两个基地指中央军委领导在南京政治学院30周年校庆时所致贺信,要求“努力把南京政治学院建设成为全军一流名校,成为全军政工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为军委、总部提供决策咨询的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编辑本段]【学院地址】 南京院本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从南京火车站乘32路公共汽车,从中山码头乘31路或34路公共汽车,到"萨家湾"站下车即是。上海分院地处上海市四平路2575号,从上海火车站北出口乘817路公交车到五角场站下车即是。 邮编:210003
你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经查,被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和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收录,被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版)收录,是双核心期刊。
请采纳!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问题一:2014-2015年 山东医药杂志 是否为核心期刊,是的话,具体是哪类核心? 山东医药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附件为 2015年中国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问题二:《山东医药》期刊杂志怎么样 山东医药 主办单位:山东卫生报刊社 出版周期:周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是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是双核心期刊,算是比较好的医药类核心期刊。 问题三:山东医药是核心期刊吗 《山东医药》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 国家级期刊吧。 问题四:山东医药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山东医药”敢挂这个名,一定是省级刊物。 问题五:山东医药杂志怎么样? 山东医药杂志由山东省卫生厅主管,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国内刊号:CN 37-1156/R,国际刊号:ISSN 1002-266X。是省级核心期刊。 问题六:山东医药杂志是月刊还是季刊 山东医药杂志现在不是核心期刊了。以前一直是,改成周刊了,挺可惜的。 复合影响因子:0.246 综合影响因子:0.173 问题七:山东省有哪些中文核心期刊?北图中列出的 山东医药 山东外语教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理科版 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
山东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写8000字。山东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为正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要紧紧围绕本国内外最新权威文献资料文献少于15篇,所以山东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写8000字。
“山东女子学院是二本,山东女子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山东女子学院是由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妇联共同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院校,全国三所女子普通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87年、1995年分别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年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妇女干部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任务。学校是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全国和山东省妇联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全国和山东省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十二五”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传统文化重点教育研究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老校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新校区位于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社会与法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11个教学院部,开设25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校企合作本科专业、46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在校生12000多人。 学校专任教师5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67人,硕士学位教师438人,博士、硕士专任教师占89.4%。学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有全国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还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台湾学者曾仕强、钢琴家孔祥东等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有国家级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7项,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目前,学校建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教改立项18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00余万元。建有校级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实验(训)中心10个,下辖62个实验实训室;建有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200余处。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6.6万册、中外文期刊1029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5个、电子期刊4200余种,建有先进的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留学、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作为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女子高校的合作,与世界各地女子大学一道为推动全球女性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女性高等教育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注重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199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研究妇女理论的专门机构——妇女理论研究所,多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和妇女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开展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的社会性别理论、女性文学与传媒、妇女权益保障、女性高等教育、齐鲁文化与山东女性发展、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六个研究领域。学校建有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合作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230多项,获省部级奖75项。 创刊26年的《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建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性别平等理论研究”和全国地方高校名栏“女性与社会发展”,为全国三大妇女理论研究刊物之一,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领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资源和妇女理论研究优势,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打造妇女终身教育平台,组织全省妇女干部培训,承担其他省市委托的妇女干部培训,面向社会组织育婴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鉴定,承担全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等。积极组织以服务妇女儿童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妇女法律援助活动,组织“全运会”、“世博会”、“亚沙会”志愿服务活动,被“亚沙会”组委会确定为“第三届亚沙会颁奖礼仪指定单位”。连续多年举办“女性生存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性别与社会”论坛、齐鲁讲坛——新世纪新女性论坛等学术活动。,学校与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 经过六十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教风和“勤学慎思,求真敏行”的学风,以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根据女生占主体的实际,学校根据女性身心特点开展“四自”教育、审美教育、爱心教育、勤俭教育,培养女大学生博识大度、柔美坚韧、厚德仁爱、睿智优雅的女性特质。学校开设《女性学导论》等必修课程,构建了由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思维与能力、女性与社会、文化艺术修养、科学健身与综合素质、语言训练六大课程模块组成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在提升女性综合素质、强化女性“四自”特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校63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优秀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四自”特质突出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逐年上升,2012年,学校获得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优质就业率为81.6%,总体就业率为97%,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原主席彭佩云、顾秀莲、陈至立等领导同志都曾莅临学校视察,对山东女子学院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陈至立为学校题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是公办,山东女子学院(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世界女子教育联盟、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成员单位。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区别如下: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
学院前身为1952年创办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87年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年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有市中玉函校区和长清大学科技园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实验(训)室90个,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313个;馆藏纸质图书130.32万册,电子图书162.06万册;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和8个高职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教职工831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36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0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学前教育教研室、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市场营销学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团队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和23个高职专科专业,,学院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社会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
教学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幼儿园游戏》
省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
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
省级本科精品课程:《中外教育史》《教育概论》《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调酒》《茶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商务礼仪》《会计学原理(双语)》《声乐》《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婚姻家庭学》《妇女法学》《女性学导论》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实训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幼儿教师校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体化打包式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省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
校徽释义:正圆形,以深红色为主体基调,外环有中英文校名,线条流畅,认读性强。内环以古朴的汉字“女”为基础,幻化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图案,简洁明快又充满动感,能够体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现代女性精神,展现女子学院拼搏崛起、腾飞发展的美好前景。标志整体稳重大气、寓意深刻、特点鲜明。
科研平台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28个。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
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现代高效农业品牌产业链价值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学前教师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所、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网络与嵌入式研究所、数据挖掘与信息研究所、软件理论与应用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所、语言文化研究所、女性文化研究所、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所、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所、妇女法律研究所、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区域旅游与管理研究所、区域会展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连锁经营管理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女性体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妇女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9月,学院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32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6项,出版学术著作117部,授权国家专利227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馆藏纸质图书127.49万册,中文纸质期刊662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381.5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39万种。
学术期刊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女子学院主办的以妇女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刊物,创办于1987年5月;以探讨性别平等理论、女性与社会发展、女性与法律、女性文化、女性教育、婚姻家庭等为主要内容;是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