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伦琴发表的论文

伦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伦琴发表的论文

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又称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波长约为0.001纳米至10纳米。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一些不透明的物质,如墨水纸和木头。 这种不可见的辐射可以引起许多固体材料的可见荧光,使照相胶片感光,并使空气电离。

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例如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扩展资料:

一、家世背景

1845年3月27日威廉·康拉德·伦琴出生于德国莱茵州莱耐普城(Lennep)。父亲是一个毛纺厂小企业主,母亲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荷兰人,他是独生子。

二、主要贡献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

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伦琴

伦琴是因为发现了X射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

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威廉康拉德伦琴发表的论文

威廉·康拉德·伦琴,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

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生于莱因兰州的伦内普镇。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

1865年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声学家A.孔脱(A.Kundt)的助手。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物理学家伦琴凭着发现X射线的巨大成就,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相关论文

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伦琴,所以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

伦琴一生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

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伦琴因发明X射线而闻名于全世界,1901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获得普鲁士二级王冠勋章、英国皇家学会伦福德奖章、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奖章等。伦琴于1923年去世,他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都进行过研究,50年中共发表50多篇论文。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威廉·康拉德·伦琴在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X射线图、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放射成像(CR)、数字放射成像(DR)等各种数字化医疗影像新技术不断涌现,大幅度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今天,我们对于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并不感到新奇,但是在1896年的元月,X射线的发现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们对这些射线感到无比的惊讶,几乎任何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透明的,用这些射线可以十分清楚地看见自己的骨胳和没有肉但是带有指环的手指。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材料,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带来医学界的一次革命。

发现这个特殊光线的人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尔姆·康拉德·伦琴,他于1845年3月27目生于莱因兰州的伦内普镇。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迁居瑞士,并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868年毕业,1869年获博士学位,后一直担任声学家孔托的助手,1870年返回德国,先后在维尔茨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并因这一发现而荣获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因此而闻名于世。不过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等,但这些贡献因X射线的成就,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发现X射线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试验,为了避免干扰他将管子密封了起来。使他吃惊的是他第一次发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了微光,这引起了伦琴的极大兴趣,他连续几天废寝忘食地研究,终于确定了荧光屏上发出的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它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新射线。由于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和属性了解甚少,所以就暂称它为X射线,表示位置的意思。

后伦琴又继续他的研究和实验,发表了好几篇有关X射线的论文,并且用这种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从此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伦琴因此收到了世界各地的讲学邀请,但是除了一个例外以外,他均以委婉的说法谢绝了所有人的邀请,原因就是他要继续研究它的X射线。

这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德国皇帝。1896年1月13日他给皇帝演示了他的X射线,并获得一枚勋章。

伦琴是一位谦虚而高尚的人,最初克利克尔教授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他却一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并坚决拒绝高价换取他专利权的柏林电气协会。他所得到的诺贝尔奖金也交给了维尔茨堡大学作为科研经费。

伦琴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科学,对物质利益十分淡薄,他是第一个得诺贝尔奖金的人。他一生唯一的懊悔和遗憾是,1914年在德国军国主义休戚相关的宣言上签了字。为此他相当的苦恼,直至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前夕,也为此事内疚。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5个奖项得主分别是: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贝林。因《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和《论 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和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及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瑞士人桂南和法国人帕西。

伦琴发表x射线论文在哪个期刊

物理学家伦琴凭着发现x射线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成就,所以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纳米,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0.001~0.1 纳米之间),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一天,伦琴在做实验。当他把荧光板靠近玻璃管的铝窗时,觉得玻璃管内的亮光影响了自己对荧光板的观察。于是,他就找了一张包照相底片的黑纸,把玻璃管包住。这样玻璃内的亮光就透不出来了。当伦琴把荧光板靠近玻璃管的铝窗时,荧光板上发出微弱的亮光,但当荧光板离铝窗稍远些时,荧光板上就不会发光了。伦琴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阴极射线在稍远些距离被空气的粒子相碰而飞散,以致无效。接着,伦琴换上没有铝窗的玻璃管。按正常的程序,他将玻璃管包好,打开开关,伸手拿起桌面上的荧光板。这时。他发现了一个令他大吃一惊的现象:荧光板的边缘上出现局部手骨的影子。伦琴知道,这是他拿荧光板的手的手骨轮廓。于是,他索性将手放在荧光板后面,结果荧光板上出现了完整的手骨影子。“怪事,这是怎么回事?”伦琴认定这不是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的射程很短。“不是阴极射线,那又是什么呢?”伦琴绞尽脑汁,不得其解。不过,他推测,这也许是一种人们未知的射线。为了弄清射线的性质,他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将一本笔记本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照样发光;将一块木头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也照样发光;将一块铁板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只剩下谈淡的一点亮光;将一块铅板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上什么也看不见了;几天来,伦琴做了各种试验,以了解这种射线的“脾气”。伦琴已经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了好几天。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忘却了一切,他仿佛行走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中,两边的旖旋风光让他流连忘返。伦琴的妻子觉得伦琴几天没回家了,很不放心,便来到他的实验室。“你来得正好,我给你表演个魔术。”伦琴看见妻子,高兴地说。于是,伦琴就把妻子的手放在荧光板后面,然后打开开关,荧光板上出现了手骨图像,连那枚结婚戒指也显现出来。“啊,我的手?”伦琴的妻子尖叫起来。“对!是你的手,怎么样,你看见你手的骨头长得怎么样了吧!”伦琴得意地说。伦琴妻子对这神秘的射线感到不可思议,便向丈夫讨教道:“这是什么射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射线,它还是一个x(表示未知)!”伦琴停了一会儿,又说道:“不然就叫‘x射线’吧!”此后,这种神秘的射线,就被称为“X射线”。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伦琴,人们也叫它为“伦琴射线”。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出生于德国尼普镇,幼时曾加入荷兰国籍,1865年,举家迁往瑞士苏黎世,后来,伦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进行深造,并于1868年毕业。毕业后,伦琴获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孔脱的助手,之后的十九间年,伦琴在多所大学工作,并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称号。1870~1873年间,随孔脱辗转于各个大学。1888年伦琴被任命为维尔茨堡大学物理所物理学教授兼所长,1895年伦琴在这里发现了X射线。

1895年9月8日,伦琴正在办公室中做着阴极射线实验。

阴极射线由一束电子流组成,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通过时,便会产生电子流。但是阴极射线本身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无法穿过。

这天,伦琴使用非常厚的黑纸将阴极射线完全覆盖,这样,哪怕是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于玻璃管的光。但是当伦琴将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接通之后,他却惊讶地发现,附近一条长凳上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的一个荧光屏上正在闪闪发光,就如同受到了一盏灯的感应而发出来一样,。

伦琴立即将阴极射线管电流断开,此时,荧光屏的发光现象立即消失了。由于阴极射线管此时处于完全被覆盖的状态,所以伦琴意识到,当有电流通过时,肯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由阴极发出来。由于这种辐射线是如此神秘,,再加上数学上通常使用“X”来代表一个未知数,伦琴将其称之为“X射线”。

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伦琴非常兴奋,他将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完全停了下来,一心投入了X射线的研究中。几周后,他发现,X射线除了可以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可以引起其他的化学制品发出荧光;X射线还可以穿透许多普通光线无法穿透的物质,特别是可以直接穿过肌肉、但不透过骨骼这一点;X射线完全呈现为直线状运行。

1895年12月,伦琴发表了自己有关X射线的第一篇论文,在发表后,立即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短短的几个月中,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对X射线展开了研究。

在X射线发现后4天,一位美国医生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有远见的企业家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他们蜂拥而至,出高价想要购买X光射线技术的专利。100万、200万……面对越来越高的高价,伦琴却谈谈地一笑:“哪怕是1000万,我也不会出卖,我的发现属于全人类,我希望这一发现可以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所利用,并令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伦琴并没有申请专利,他非常清楚,如果这一技术被某家大公司所收购的话,那么那些穷人便没有机会去照X光照片了。爱迪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极为感动,他为接收X发明了一种非常好的荧光屏,与X光射线管配合使用,也没有申请专利权。

为了奖励伦琴在科学上的贡献,巴伐利亚贵族院想要将王室勋章及贵族封号授予他。而伦琴却认为这对自己是一种侮辱,并拒绝接受贵族封号。

诺贝尔逝世五年后,首次颁发他所奠基的诺贝尔奖,伦琴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他高兴地接收了诺贝尔奖金,但却将5万瑞典克罗纳奖金转赠给沃兹堡大学。

1900年后,伦琴开始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与物理研究所主任。

1923年2月10日,伦琴在慕尼黑去世,享年78岁。

目前,X射线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医疗中,其中包括放射性治疗,而在这种放射性治疗中,X射线对被称为“人类死疾”的恶性肿瘤起到了抑制甚至是消灭的作用。在工业上,X射线也有很多应用,人们用其来测量某些物质的厚度或者对潜在的缺陷进行勘测。X射线还应用于众多的科研领域,从生物到天文,特别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于原子与分子结构的信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伦琴对X射线的发明,他独自研究,使得X射线展示于世人的面前,并被人们利用。他的发现是科学界前所未料的,他对其进行的极佳追踪研究使X射线的作用可以为人所知道,而且,他的发现还对日后人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伦琴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王琴发表的论文

周丁友,男,汉族,富源县墨红镇人,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7月毕业于曲靖师范富源班,历任初中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先后在吉克附中、补木附中和墨红中学任教,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附中校长、学校党支部书记、墨红中学副校长、校长职务。2002年6月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多次被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表彰,论文曾多次在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任墨红中学校长以来,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为指导思想,认真谋划,励精图治,积极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在管理中,强调用规则看守学校,用文化提升品位,用科研引领发展;重视师德建设,积极推行养成教育;潜心探索,认真实践“抓基础,重能力”的教改模式,立足课堂,决胜课堂,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教育体系,使墨红中学成为富源一流、曲靖知名的学校。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周丁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中考成绩连续3年居全县前列;2006年引进了中华教育馆“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敏特英语记忆引擎”在线学习;2008年3月,带领全校师生使墨红中学顺利通过了“云南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晋级达标的评估验收;2008年10月,墨红镇中学网站正式开通运行……周校长常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路还很远,但他踏实做事,锐意进取,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一定会有令社会满意的一天。龚稳吉,男,汉族,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承担初中物理、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曾任清水民族中学校长,现任墨红中学副校长。论文《三角形等积定理的推论及应用》刊于《云南教育》2007年第九期;《几种研究物理问题常用方法解析》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优秀论文二等奖;《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培养科学素养》获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教育基金会组织的第五届“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二等奖;《物理教学中如何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理念》获云南省2005年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2009年2月被富源县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我当年的物理老师!王琴,女,汉族,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小教高级教师,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至2004年在玉麦小学任教,2004年9月调到墨红镇中学任教。曾任《学生新报·中学生周刊》墨红镇中学记者站副站长。现任墨红镇中学团委书记。工作以来,曾三次参加县级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其中两次获一等奖,一次获二等奖。在第二十个教师节中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镇“先进教师”。工作以来,曾5次年终履职考核为“优秀”。在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有《漫谈语文愉快教学法》、《谈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杨小山,汉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美术专科学历。1998年被市教育局聘请为“曲靖市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简笔画指导教师”,多年从事业余美术摄影,论文及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学生新报》中发表,指导学生的绘画、摄影作品也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现在墨红中学任教,《学生新报》墨红中学小记者站摄影记者,并任墨红中学总务副主任,分管锅炉供气、供水,学校图片及视频剪辑制作,后勤材料及表册制作,学校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 金桂龙 丁之玮 郭玉霞 赵湘湘 蒋阳平 王云忠双氧水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 --- 钟惠琴 陆海娟 陆金霞 沈姚琴602例乳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 麻林爱影像引导下肺肿块穿刺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 任剑飞 汤耀东 吴宏成 何一兵 姜静波 葛挺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90例临床分析 --- 季新明 吕再玉成份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防止非溶血性反应效果观察 --- 徐进 倪文仙 应敏洁 王芳 金雅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例分析 --- 顾霄 彭卫东 徐涛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 叶青 郑斌 谢微加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 罗盛 孙岚 田园 孙文瑞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 王泽军 郑坚 叶水凤 张秋凤HVEGF_ 165 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王宾 沈来根 朱越锋 李鲁滨 郭治宇 刘振杰腹膜后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 钱卫玲 范美娟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 吕蕊萍 冯彩英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 梅慧红 周爱妹全麻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探讨 --- 陈亚萍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全肺灌洗术的配合 --- 钱跃飞 黄长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不孕症162例护理 --- 王枸允 杨智莉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杨越明 陈秋美 周敏华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的程序改进 --- 张鹏 包磊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ICU病房病原菌检测分析 --- 戚均超 孟曙芳 王琴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分析 --- 郑小银 徐立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孙敏燕 俞凯 楼新江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 刘英文 王选锭芦荟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 陈亮 竹剑平新癀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邹丽 黄文光妊娠妇女孕晚期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分析 --- 徐小芬 吕杰强 蔡晓红 叶绿溺水儿童死亡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的探讨 --- 钟政武 周招美 王月武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 浙江临床医学编辑委员会2008年春节年会在杭召开 --- 鲍迪富右位心全内脏反位伴慢性肾炎1例 --- 李道婷 蒋欣欣 王国红 冯剑 胡卫民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 徐海鹰 郭伟娣 江月仙结核性腹膜炎和肝癌患者的腹水与血清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 王剑超 王寅 张娟文微卡联合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 黄冠成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陈智能 杨林 王伟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 罗凡砚 蒋海河 林国强 雷凯波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影响 --- 郑瑛 郭建荣 潘志浩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 陈越 潘文志 钟一红 丁小强自体微粒皮移植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探讨 --- 罗旭 林才 陈更新保存羊膜与生物羊膜在眼表碱烧伤中应用的疗效比较 --- 郭霞 邱海燕 陈健康

  • 索引序列
  • 伦琴发表的论文
  • 威廉康拉德伦琴发表的论文
  • 伦琴一生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 伦琴发表x射线论文在哪个期刊
  • 王琴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