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读到过 蛮喜欢的 不是在起点小说网就应该是小说阅读网 找找吧
近日,南开大学成为人们的话题,而现在全网最火爆的就是南开大学的两位教授。无锡市南开大学的胡金牛教授和陈璟教授。而在南开大学的教授其实还有很多,那为什么就偏偏这两位教授能火遍全网的?首先是这两位教授的自我介绍既搞笑又有风趣,所以这就是两位教授火爆的原因之一。
而相对于南开大学的其他教授而言,对比这两位教授可能就没有那么风趣了。其中可能是在他们在对个人建设时比较的严谨。对于学生和网民来说,这就不是那么平易近人了。毕竟其他教授没有给予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基础。第2个原因致使他们两位教授能火的。应该就是他们在对自我介绍时,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真诚,不做作不虚伪。
因此让广大的网友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这两位教授的真实和对广大人民的坦诚吧。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官网的简历就是对外的一张重要演变,一般在这些大学教授都不会拿这种重要的简历来开这样玩笑的。而且在南开大学有很多就读的学生们也感叹胡金伟教授是一个时辰教授,而且因为谷老师的课堂有很多的风气,也正是因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让学生们领会到了乐在其中的精神,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而且也有很多的学生。
对陈璟教授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学生们评价到陈教授对科学研究非常的严肃,对组内学生也要求很苛刻,教授要求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追求真理自己表达,不要人云亦云。而且还要求学生们要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愿。保证每天有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不管是我们从学生对这两位教授的认可和评价,还是从他们自嘲简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厉害。因为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授的简历中随便拿出一条都是相当厉害的。所以这两位教授能在网上火遍全网也是有原因的。
陈璟挂上了自己与学生、同仁的合影,看得出来相当有人缘。更有个性的是他在荣誉称号方面,只用上了一张电影《少林足球》中的截图,内嵌台词一句:“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2002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60篇,其中英文论文32篇(SCI论文27篇、SSCI论文2篇),国际期刊收录英文论文摘要10篇(SSCI期刊收录),中文论文11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篇。获得两项省部级人民政府等级奖励;出版专著、教材(含章节)10种。 (1)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 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35(3):275~283(通讯作者)(2) 陈安涛, 李红, 邱江, 罗跃嘉. 视觉分类的时间过程: 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电生理证据. 科学通报. 2006, 51(11):1281~1286(通讯作者)(3) 陈安涛,张庆林,王乃弋,邱江,李红,王秀芳,李小晶. 分类活动中的认知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1):1388~1394(通讯作者)(4) 何媛媛,袁加锦,伍泽莲,李红. 正性情绪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对外倾个体注意的调制作用. 心理学报(通讯作者)(5) 马晓清,冯廷勇,李宇,李红. 抑制控制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报(通讯作者)(6) 李富洪,孙弘进,李红,曹碧华,邬德利.几何模块论的局限性——来自梯形实验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8, 40(2):175~183(通讯作者)(7) 吴文婕,张莉,冯廷勇,李红.热执行功能对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8, 40(3):319~326(通讯作者)(8) 张婷婷,李红,龙长权,冯廷勇,陈安涛,李富洪,王秀芳. 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 心理学报, 2007,39(4):400~410(通讯作者)(9) 陈安涛, 王乃弋, 李红, 刘强, 冯廷勇. 类别归纳的时间过程和源定位. 心理学报, 2006, 38(6):815-823(通讯作者)(10)冯廷勇, 苏缇, 李红, 张莉. 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测验编制,心理学报,2006:38(5),497~501(通讯作者)(11)李一员,吴睿明,胡兴旺,李红,P D Zelazo.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心理学报,2006,38(3):356~364(通讯作者)(12)龙长权,吴睿明,李红等. 3.5~5.5岁儿童在知觉相似与概念冲突情形下的归纳推理,心理学报,2006,38(1):47~55(通讯作者)(13)张婷,吴睿明,李红,P D Zelazo等. 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8(1):56~62(通讯作者)(14)廖渝,吴睿明,P D Zelazo, 李红, 张婷,张莉,高山,李小晶. 意外地点任务中不同测试问题及意图理解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8(2):207~215(通讯作者)(15)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龙长权. 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心理学报,2005,37(2):199~209(通讯作者)(16)魏勇刚,吴睿明,李红,冯廷勇,Philip David Zelazo.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心理学报, 2005,37(5):598~605(通讯作者)(17)胡兴旺,蔡笑岳,吴睿明,李红,张志杰. 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相关研究,心理学报,2005,37(4):497~501(通讯作者)(18)李红,郑持军,高雪梅。推理方向与规则维度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研究,心理学报,2004,36(5):550~557(19)李红,冯廷勇。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心理学报,2002年第4期,395~399。(20)李红,林崇德。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心理学报,2001,33(6):518~525(21)陈安涛,李红,杨耘云,龙长权,李富洪. 归纳推理是领域特殊还是领域一般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据. 心理科学,2008,31(3):567-570(通讯作者)(22)李富洪,李红,曹碧华,陈安涛,龙长权.视觉归纳概括的加工机制与策略. 心理科学,2008,31(2): 332-335(通讯作者)(23)刘凤英,张庆林,李红,姚志刚。类别学习中分类学习与推理学习的对比研究。心理科学,2008,31(2):308-311(24)魏勇刚,李红。心理账户的作用机制与儿童认知发展.心理科学, 2007,30(6):1514~1516(通讯作者)(25)张仲明,李红. 个体解决5项系列问题符合模型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007,30(1):104~107(通讯作者)(26)雷怡,李红.5岁儿童能够理解假装的心理表征:对Moe任务的质疑,心理科学,2007,30(3):741~745(通讯作者)(27)李红,王永芝.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言语能力的关系,心理科学,2006,29(6),1306~1311(通讯作者)(28)冯廷勇,李宇,李红,苏缇,龙长权. 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通讯作者)(29)龚银清,李红,方美玲. 规则顺序与规则类型对儿童规则推理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Vol.28(6) : 1318~1323(通讯作者)(30)文萍,李红,彭宇,罗卫华. 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Vol.28(6) : 1487~1489(通讯作者)(31)李红,白琼英.某些影响儿童视觉写实绘画因素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Vol.28(2):277~280(通讯作者)(32)李红,王乃弋。论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4,27(2):426~430(通讯作者)(33)高雪梅,李红,郑持军。社会游戏情境在幼儿遮挡绘画中的作用,心理科学,2004,27(4):884~886(通讯作者)(34)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心理科学,2004,27(6):1457~1459(通讯作者)(35)李红,郑持军,高雪梅。儿童内包量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1期,53~55(通讯作者)(36)李红,龚银清。婴儿物理因果感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3期,448~451(通讯作者)(37)丁月华,李红。三种处理下条件三段论推理加工过程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5期,947~950(38)白琼英,李红。儿童绘画中深度表征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1期,113~115(通讯作者)(39)李红,高雪梅,郑持军。幼儿几何体绘画“知”,“见”矛盾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2期,234~235,230(通讯作者) (1) 何媛媛,李红. 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 李鹏,李红. 反馈负波及其理论解释. 心理科学进展,(3) 吴文婕,李红. 标准窗口任务与儿童早期多种认知能力的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4) 邬德利,李富洪,孙弘进,李红. 儿童空间再定向的几何模块论及其局限.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319~325(通讯作者)(14)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11卷第6期,607~615(通讯作者)(15)白琼英,李红。0~1.5岁婴儿表征能力的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第10卷第1期,57~64(通讯作者)(16)龙长权,路晓英,李红,范籍丹.儿童早期分类与基于类别的归纳的一致性,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6~12(通讯作者)(17)陈璟,李红.幼儿心理理论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7~13(18)文萍,张莉,李红等,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13~18(19)高山,李红,陈安涛,白俊杰. 老年人和大学生决策规则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72~75(通讯作者)(20)胡兴旺,李红,吴睿明. 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方法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22(2):127~130(通讯作者)(21)龚银清,李红。3~4岁儿童规则因果推理能力的训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2(4):12-16(通讯作者)(22)吴睿明,黄彦萍,李红,冯廷勇,龙长权. 3.5~5.5岁儿童时序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21(3):7~12(通讯作者)(23)李红,高山,白俊杰. 从儿童赌博任务看热执行功能的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21(1):21~25(通讯作者)(24)高雪梅,李红.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内在机制的探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 21(2):109~113(通讯作者)(25)崔云,李红。论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80~83(通讯作者)(26)龚银清,李红。学前儿童二维合取规则推理能力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2004,22(4):48~52,62(通讯作者)(27)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期,78~86(28)王儒芳,李红。影响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因素研究综述,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21~24(29)袁琳,李红,李宇。目前国外智力教学的新方向,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30卷第6期,28~32(30)文萍,李红,马宽斌. 不同时期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特点的历时性研究.青年研究,2005,12(通讯作者) (1) 吴霞,李红,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的多样性效应,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 文萍,李红,6-11岁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27(3):38~43;(3) 张仲明,李红。智力测验分数解释的发展趋势,心理学探新,2004,24(2):24~2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4) 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年第22卷第1期,44~48(5) 王儒芳,阴山燕,李红。军人自我和谐,总体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Vol.13(1):64~65(6) 白俊杰,高山,李红。儿童家庭和个人危险因素与性侵犯行为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09~310,302(7) 高飞,李红。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过劳问题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3期,179~180(8) 李红,陈璟。国外关于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问题发展的组合模型及理论。江西社会科学,2004,225~22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2004年第9期(9) 李小晶,李红,胡朝斌.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57~159(10)贾红桃,李红,孙翠碧,胡梅. 论婴儿类别形成的过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66-68(11)陈璟,李红.关于儿童责任行为的研究.教育探索,2006,11,102~104(12)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2005.2(13)崔云,李红。心理理论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136~137(14)何琳琳,李红, 潘春妮. 3—8岁儿童假装理解和绘画理解能力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7,33(1):143~147(15)张仲明,李红,杜建群. 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1):27~31(16)李宇,李红,袁琳. 论智力的文化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1):35~38(17)李红,李一员. 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2):21~2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6:29-33)(18)魏勇刚,李红.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2):36~40(19)何莹,张庆林,李红。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30(3):44~48(20)李红,陈安涛。“仁”对中国人基本人格结构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3年第29卷第2期,16~2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21)冯廷勇,李红。类比推理发展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2,Vol.28(4),44~48。(22)李红。论大学生智力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1年第3期。(23)李红,刘兆吉。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0年第2期(24)李红。3~11岁儿童解决解决形象语言的三项系列问题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2000,Vol.25(4),487~494(25)李红,陈安涛,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理论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2002,Vol.31(4),103~108。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B4》,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26)龚银清,李红。婴儿感知因果关系的能力发展研究综述,西北师大学报(社),2002年3期,270~274(27)李红,贾宜锋,张富洪。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发展及其心理模型,西北师大学报(社),2004,41(4):93~97(28)贾谊锋,李红。智力的二元三层次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2003年第35卷11月版,127~129(29)彭文会,周鹊虹,李红. 婴幼儿基于概念的归纳推理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2006,29(1):54-57(30)卢天玲,李红。国外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规则使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119~123(31)张仲明,李红,陈璟。当代儿童传递性推理模型研究的新进展,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97~101(32)潘春妮,李红,何琳琳。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2004,19(1):67~69(33)贾谊锋,李红。智力理论的统合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2004,33(10):46~50(34)李宇,李红。儿童认知脑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2003年第1期(总9),22~25(35)贾宜锋,李红. 高效率教学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2(36)高山,李红,白俊杰。关于智慧的心理学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40~142(37)王儒芳,李红,罗昆仑。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2005,Vol.7(2):70~74(38)潘春妮,李红,何琳琳. 家庭暴力与子女的人格障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 29(1):130~132(39)郑红兰,李红,延迟满足与心理理论、执行功能的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6(40)白俊杰,高山,李红。有关当代人类智力模型的思考——神经功能模型和层次模型的构建及其启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年第2期,86~89(41)陈璟,李红,张仲明。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5:82~85(42)陈安涛,李红。信息加工的中介状态——国外对表征的一种新看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2002,Vol.20(2),99~103(43)何磊,李红。推理任务中的工作记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卷第2期,82~85(44)张仲明,李红。学习能力研究取向述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4:136~139(45)魏勇刚,李红. 儿童归纳推理中的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2005第5期,97-102(46)李红,高雪梅.心理理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西华大学学报(哲),2005,Vol.24(1):86~90(47)崔云,李红。语言与儿童心理理论关系的一种新观点,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Vol.3(1):76~80(48)高山,白俊杰,李红。智力内隐理论研究探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2004,3(4):17~19(49)陈璟,李红,宋宜,唐艳。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策略,国际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5(2):117~118(50)王儒芳,李红,阴山燕,罗昆仑.军人自我和谐与总体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5,Vol.21(3):273~274(51)王儒芳,李红。表面相似性问题类比推理问题解决中的情感效应,宁波大学学报(教),2005,27(2)(52)贾谊锋,李红。传递推理脑机制研究进展,宁波大学学报(教),2004,26(1):47~50(53)王儒芳,李红。婴儿认知加工原理(IPP)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2004,26(4):27~30,92(54)魏勇刚,李红。智力落后者的记忆的信息加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5卷第1期,15—17(55)陈安涛,李红。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2002年第24卷第1期,50~53(56)魏勇刚,李红。同伴指导在智力落后者教育干预中的作用,教育探索,2003年第12期,92~93(57)王儒芳,李红。对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及人—我关系理解的新探索,重庆大学学报(社),2003年第9卷第6期,127~129(58)高飞,李红。由大学生自杀率增高质疑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有效性,青年探索,2003,2
近日,南开大学成为人们的话题,而现在全网最火爆的就是南开大学的两位教授。无锡市南开大学的胡金牛教授和陈璟教授。而在南开大学的教授其实还有很多,那为什么就偏偏这两位教授能火遍全网的?首先是这两位教授的自我介绍既搞笑又有风趣,所以这就是两位教授火爆的原因之一。
而相对于南开大学的其他教授而言,对比这两位教授可能就没有那么风趣了。其中可能是在他们在对个人建设时比较的严谨。对于学生和网民来说,这就不是那么平易近人了。毕竟其他教授没有给予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基础。第2个原因致使他们两位教授能火的。应该就是他们在对自我介绍时,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真诚,不做作不虚伪。
因此让广大的网友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这两位教授的真实和对广大人民的坦诚吧。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官网的简历就是对外的一张重要演变,一般在这些大学教授都不会拿这种重要的简历来开这样玩笑的。而且在南开大学有很多就读的学生们也感叹胡金伟教授是一个时辰教授,而且因为谷老师的课堂有很多的风气,也正是因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让学生们领会到了乐在其中的精神,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而且也有很多的学生。
对陈璟教授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学生们评价到陈教授对科学研究非常的严肃,对组内学生也要求很苛刻,教授要求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追求真理自己表达,不要人云亦云。而且还要求学生们要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愿。保证每天有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不管是我们从学生对这两位教授的认可和评价,还是从他们自嘲简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厉害。因为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授的简历中随便拿出一条都是相当厉害的。所以这两位教授能在网上火遍全网也是有原因的。
现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98年底的30.4%发展到2010年的45%,每年将以1%的速度递增。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势必将在环境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包括从人口、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到道路交通、交通噪声与放射性扩散等各个方面,正视和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是中国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按我国2000年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到20世纪末,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控制,一大批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继续恶化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同时,还为我国城市环境保护提出如下目标:要按照城市性质及功能,划分若干功能区,严格按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严禁在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及城市上风向区建设有污染的工厂,已建成的要抓紧进行调整和搬迁;控制大气污染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区域综合整治,以防尘土为重点;城市水环境保护重点是饮用水源和风景水面,城市污水要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发展中水技术,合理利用土地处理系统,要合理地因地制宜建设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场;要实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方针。上述内容基本上是我国2000年前后的环保政策与要求,无疑也应该是我国城市化道路中环境保护的重点。但是,光凭这几点还远远不够。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道路中的环境问题,还必须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带来的城市噪声、道路交通安全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以及建筑工地的尘土污染与噪声污染等。不少地方在拉大城市框架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宽马路、大广场,不合理地占用了有限土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全国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地区间横向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势必将形成以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外围,农村乡镇为腹地的城市带或城市群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城市群或带)的形成,在缩小城乡差别的同时,也将缩小城市与乡镇间的隔离带,随之而来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叉污染将会更趋严重,使区域环境的污染问题突出,这也是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城市环境状况我国城市的整体环境状况堪忧,加上管理不善,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鉴于我国经济基础主要在城市,而城市又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等诸多因素,将城市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理所当然的。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带城市经济普遍比较发达,环境污染也相对严重,但环境管理和技术力量较强,资金较为雄厚,控制污染的能力稍强;中部地带的大、中城市已有较重污染,如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利用,必将产生许多新的污染源;西部地带除个别城市污染较重外,一般来讲尚不突出,然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有些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不引起足够的关注,将会影响到当今战略经济重心西移的方针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随着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黄渤海经济区及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组成的全国一级经济区网络,以省会城市和一批口岸与交通要道城市为中心组成的二级经济区网络,以及省辖市为中心组成的三级经济区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与发展,全国经济布局已形成东、中、西三个地带,而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了东、中、西三个主要地带,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与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应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长江水质状况也是沿江城市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然而目前沿江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所有中、小城市的江段,均已受到相当严重的水体污染,尤以长江三角洲周围地区的城市江段最为突出,如不予以应有的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长江沿岸的经济区及城市群、带的环境污染,必须加强管理,加快城市污水场的建设等。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和矛盾突出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逐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在许多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生态与环境服务的功能普遍下降。世界上发达国家在近百年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就已集中体现了出来,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是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据资料统计,在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66.2%的城市和73.9%的居民生活在空气质量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中。大气污染还导致日趋严重的灰霭现象,遍及华北、中原、华南、华东的许多地区,尤其在城市密集地区频繁出现,这些除与城市区域间交叉污染有关外,也与城市大兴土木工程有一定的关系。第二是江河、湖泊和近海的有机物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氮、磷含量严重超标;沿海海域赤潮频繁出现;流经城市的江、河中,有90%的水体受到污染,影响到城市饮用水的安全。这些与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如一些造纸工厂等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有关。第三是固体废弃物迅速增加,无害化处理率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60亿吨,并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已使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200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15%。近千座垃圾填埋场中有90%属于简易堆放,极易引发水源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土壤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危害日益凸现。在一些江、河、湖泊及土壤中,已检测到多达数十种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其中公认毒性最大的二恶英化合物,已在水环境及土壤中析出,而且能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体健康。在一些沿海城市中进口的“洋垃圾”和“电子洋垃圾”中,也潜藏着甚多的有毒有害物质。第五是典型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中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交通事故繁多、汽车尾气和噪声污染严重。一些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呈现加剧趋势,城市中心区的行程车速仅为20公里/时左右,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所在是城市交通结构失衡,混合交通矛盾突现,城市道路系统资源利用不合理所致。城市交通结构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合理整顿,呈现向小汽车和摩托车交通模式的演变,加剧了道路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同时使得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呈上升趋势。再有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资源的低效使用,以及城市停车设施的供需矛盾激化。发达国家平均每辆车要1.2~1.5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需要,我国百辆车的停车位尚不足35个,因而占路停车现象严重。公共交通部分,轨道交通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城市单靠地面的机动车交通,已无法承担日益扩大的交通需求。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可用于道路交通的土地紧缺,扩容难度很大,在今后若干年中,高强度、高密度的城市化开发模式,仍将继续维持,由此产生的交通需求,将会使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第六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天天挖沟”现象。现代城市道路下面埋设的管线繁多,一旦有问题便给道路“开刀”,挖了填,填了挖,造成“天天挖沟”的现象,老百姓形象称这种公路为“拉链公路”。这种“天天挖沟”现象,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还影响市容,而且给大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最近,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在“全国人防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地下城市管线公用隧道,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利用一条公用地下隧道,将自来水管、排污水管、电缆等线路均集中在一块,既可以节省费用,易于维修,又使市民少受干扰,还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第七是依托“人防”设施的合理开发,发展已有的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修建地下停车场,发展地下交通,可解决地面人车混杂问题,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地面车速,减轻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的压力。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消除污水处理过程散发的恶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钱七虎院士也曾建议:在繁华的市区,将一些噪声大、污染严重的设施和企业搬迁到地下,如酒吧、歌城等深夜扰民行业集中到地下建筑内,而一些如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仍保留于地面,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市民,二来可以营造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城市环境建设更具特色。第八是城市环境的安全问题。我国城市环境防灾与减灾体系还十分脆弱,赶不上城市化的步伐,使得城市环境的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飓风(台风)、地震、洪涝、火灾、地面沉降、放射性扩散、突发性和传染性疾病等灾害,都会威胁到城市环境的安全。其中城市交通及电力、通讯、燃气、热力和给排水等“生命线工程”保障体系更为脆弱,极易产生停电、停水、煤气管道破裂、流行病蔓延和交通受阻等各种灾害延伸的连锁反应。例如,北方大雪和南方暴雨经常会造成城市交通受阻或洪涝灾害;大城市中大型建筑、道路建设损坏水、气、热等公用管线;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电力系统经常超负荷运行,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等紧急措施。还有,在一些城市食品(粮食、蔬菜和水果)中,其化肥、农药等的遗留量往往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3倍,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也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院士等在给有关部门提交的院士建议中,认为必须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建设生命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道路交通安全实际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重大利益问题之一。自1896年来伦敦发生世界上第一例机动车致死事故至今,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逾3500万人。全球仅2000年中道路交通事故就死亡120万人,伤残5000多万人,总体损失超过任何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是全球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区,死亡人数连续十几年居高不下,2002年死亡人数高达10.9万人,近年来整治交通后稍有下降,2005年死亡者仍近9.9万人,平均每天死亡270人左右,占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77%。但交通事故毕竟尚属人为,本应可以避免的。道路交通事故还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理应受到高度关注。国外的一些城市交通经验显示,汽车保有量的规模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间,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车多并不意味着事故死亡人数一定会更多。必须指出,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伤害人员救治水平密切相关。例如,美国、日本及西欧等的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由于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并提高对事故伤害人员的救治,使道路安全水平提高,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这些发达国家目前的机动车拥有量占全球70%左右,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占全球15%。我国2005年万车死亡率为7.6人,而2003年美国万车死亡率为1.7人,德国为1.37人。因此只要采取有效举措,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和减少死亡人数的。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中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随着今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趋势还将长期维持下去,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交通管理措施,避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及时救治事故中受伤害的人,这就需要加快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生命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使之适合我国的国情。应该说交通事故总会有一定的发生概率,但大量交通事故的伤亡是可以事前、事后预防的。通过建立坚强、高效的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按“零死亡率”目标去从严要求和实施,就一定能够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快速增加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是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对象,需要长期跟踪和不断地深入研究。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走符合中国国情、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采取适度的发展速度,有指导、有控制地进行。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及条件,把建设“节约型城市”、“紧凑型城市”、“和谐宜居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尽力促进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其修复与改善,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南开大学胡金牛教授因为在其个人简介中诙谐幽默的语言被网友熟知。不少网友评论称这怕不是说过相声吧。
他的同事也是非常厉害的,发表了很多篇SCI,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省级以上的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1、代数结构理论及其应用代数结构理论及其应用是基础数学硕士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矩阵分析与应用、环模理论、同调代数及代数数论,取得了系列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论文有39篇,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方向带头人冯良贵博士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2),并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同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领域,主要从改进研究工具入手,以揭示系统蕴含的新现象、新规律为目标,重点研究周期解、行波解、吸引子等特殊解的性态特征,已在泛函分析的相关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结果发表在JMAA、Proc.Amer.Math.Soc、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国际数学杂志上。近年来,新编教材5部,57篇论文被SCI、EI检索。朱健民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黄建华、刘易成遴选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在国际方程界产生了较大影响。3、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依托银河巨型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并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应用课题作为背景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包含快速算法及其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电磁拓扑与计算、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应用、函数逼近理论及其在数值计算中的应用和应用数值代数与高可信并行算法在内的五个研究内容。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8篇被SCI、E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成礼智教授的博士论文于2005年被评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其撰写的专著《小波的理论与应用》作为科学出版社代表性著作参加2005年国际图书展,获中国图书奖。4、编码密码理论及其应用纠错编码和密码学是信息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方向,前者是保障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可靠性,后者是保障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方向主要研究纠错编码理论、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和Hash函数的设计与分析理论,取得了许多成果,近五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Science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检索。学术带头人李超教授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2)和三等奖2项(排名4),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1项。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论文发表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发表SCI论文321篇、EI论文52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28篇,89篇论文被SCI引用177次,国内引用近3000次。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少刚、关鑫璞等于2006年发表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的论文《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mixed conducting/dielectric objects using higher-order MOM》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称号;卢锡城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科学E辑》上的论文《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学院窦文2004年发表于《软件学报》的论文《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 to 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 类别 2006数量 2007年数量SCI 321篇 191篇 EI 527篇 707篇 ISTP 420篇 458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26篇 2379篇 SCI引用 89篇177次 116篇286次 国内引用 2412次 4331次 科技成果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1968年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1981年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1986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1993年3月26日新中国开国中将、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廖汉生来校参观。1993年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超精加工最高纳米精度。 学术期刊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月刊)3.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4. 国防科技(双月刊)5. 模糊系统与数学(季刊) 馆藏资源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图书馆,1970年随学校主体南迁长沙,1999年原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后,三个学院的图书馆也先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包括坐落在一号院区的中心馆和坐落在三、四号院区的两个分馆,建筑总面积33515平方米,阅览座位367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 。截止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32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2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建成了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通过CALIS和OCLC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国防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正确评价国防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促进国防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防科技成果是指以国防为目的或者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中产生的下列科学技术成果:(一)对国防科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二)解决国防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三)对国防科学技术决策管理有推动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第三条执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完成的国防科技成果、申报科学技术奖励的国防科技成果以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进行鉴定的其它国防科技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第四条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成果管理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国防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有关法规,统一颁发《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和《国防科学技术成果视同鉴定证书》。各有关主管部门和地区的成果管理机构负责所属系统的国防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第五条国防科技成果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申请进行鉴定:(一)完成项目任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二)资料齐全,并符合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调要求。科学理论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在国内保密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情况的说明、国内外学术情况对照材料、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情况报告等。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研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实验报告、有关设计技术图表、质量标准、国内外技术情况对照材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等。软科学成果的学术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总体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行报告、国内外研究情况对照材料等。(三)应用技术成果经过实践,证明其成熟,并具备应用推广的条件。预研成果应经过实验证明其成熟性及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软科学成果应出具有关部门或单位的使用或采纳意见。(五)成果的权属已不存在争议。第二章鉴定的形式第六条国防科技成果鉴定,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检测鉴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对国防科技成果进行技术指标的检测、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二)验收鉴定:由验收单位按计划任务书或所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测试、评价,并作出结论。(三)通信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将被鉴定的国防科技成果的有关技术资料,以书面形式送请同行专家审查,提出评价意见。由组织鉴定单位将专家意见汇总作出结论。(四)会议鉴定:对重大的国防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单位负责邀请五至十三名同行和使用单位的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按规定的程序,对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并作出结论。以上四种形式具有同等效力,应尽可能采用前三种鉴定方式。第七条用于国防科技成果鉴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经国防计量技术机构或其认可的其他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对于鉴定结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必须经相应的国防计量机构进行计量审查,在确认测量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可靠并签署意见后,其结论方为有效。第八条国防科技成果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视同已通过鉴定:(一)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战略武器定型工作条例》和《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定型的;(二)已在生产、使用中证明技术上成熟,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应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写出评价意见并出具证明的;(三)术语国防科技成果转让的项目,已经按合同规定验收合格,在应用后取得了社会效益因经济效益,并由受让方出具证明的;(四)已授予国防专利的发明,实施后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由实施单位出具证明的。第三章鉴定的程序第九条通信鉴定和会议鉴定的程序(一)申请鉴定单位或个人应提前一个月向组织鉴定单位提出申请报告。报告须对鉴定形式和主持鉴定单位及同行专家或鉴定委员会候选人提出建议。组织鉴定单位应为申请鉴定单位的直接上级主管部门或上一级的主管部门。(二)组织鉴定单位接到申请鉴定的报告后,应认真进行研究,就下列内容在一个月内作出答复,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1.是否同意进行鉴定。若不同意,应说明理由。2.主持鉴定单位及鉴定形式。3.同行专家或鉴定委员会委员名单。4.其它有关事项。(三)主持鉴定单位根据批准的鉴定申请报告进行鉴定。(四)同行专家或鉴定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赞成鉴定结论,方能通过,记入鉴定报告。对鉴定结论持有异议的,应在鉴定报告中注明。(五)同行专家或鉴定委员会委员应在鉴定证书上签字。(六)鉴定报告由主持鉴定单位送组织鉴定单位审核,《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经组织鉴定单位批准盖章后生效。
恩,,,没问题的我给你,所以的话 你懂得啊
参考文献: 1、许和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J].中国军事教育,2002,14(6). 2、朱如珂.军事教育学,第2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张炜,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3期第17卷第3期 4、张炜:中国海防思想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5、军队院校外训教学工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66、SIPR1年鉴2002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7、韩献栋, 金淳洙. 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现代国际关系 >>2008年02期8、郭真,当代美国军事外交的传统与调整探析,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9、杨晨,文秋,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军事外交的演变趋势,外国军事学术2007.1210、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1、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3亿人口、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与我国相接壤的从国家安全环境来看,过去传统的安全是指国土安全、国防安全、军事安全这种纯军事领域。现在讲国家安全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外交、资源、科技等领域的“大安全观”、“大国防观”。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家安全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地缘战略安全的挑战。从地缘上看,中国位于亚太的中心,是一个拥有5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特殊的文化体系,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周边大国:北有俄罗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东有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有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有东盟(与我国关系友好)。从表面上看,美国与我国相距遥远,但从地缘角度来看,它也仅仅是与我国隔洋相望的邻国。近些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及美国的关系改善得都较快。中俄关系一直较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贸关系近几年也发展得很快(去年两国贸易额已突破200亿美元);中美关系虽然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变成了竞争对手关系(小布什上台后),“911”事件后,中美两国的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反对世界恐怖主义方面又成了反恐伙伴<,当前美中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和最稳定的时期;中日关系目前虽然已降到历史的低点,但还没有发展到冲突和严重对立的地步,尤其在经济上,中日贸易额仍然是较高的(据有关材料统计,到日前为止,中欧贸易额占第一位,中美贸易额仍位居第二,中日贸易额已退居第三);中印关系也在逐步改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升温,东盟各国正努力搭乘中国经济高速行驶的列车,带动各自经济的发展。这些情况无疑表明,中国当前的周边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我们决不能高枕无忧,要看到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崛起,美国与周边国家都各有担忧之处,“中国威胁论”始终是一些国家不愿放弃的口头禅。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因某些突发事件或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关节点上,出现某些周边大国联合制华的可能性。二是国土安全领域的挑战。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周边陆海邻国有多个,由于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我国与不少邻国存在着领土、领海划界方面的争端和分歧。目前包括中日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大陆架划分争端,与东盟一些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有关南海主权的争端,中印边界争端等。虽然目前周边各国都在积极谋求与我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愿意以合作的姿态和平解决这些分歧,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国际背景下,一些国家有挑起争端的可能性。当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也都存在国家统一问题,如英国有北爱尔兰问题,法国有科西嘉半岛问题,俄罗斯有车臣问题,日本有“北方四岛”问题等等,但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及台湾问题复杂,其复杂性在于:历史上台湾被外族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地理上,台湾是一座孤岛,孤悬海外,与大陆被台湾海峡阻隔,交通不便;经济上,台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加上美日的投资,使台湾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远高于大陆;政治和军事上,台湾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台海地区始终是亚洲的热点地区之一,最主要的是国际上的美国背景。三是经济安全领域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活力,但也面临着新一轮严峻挑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方而看准了我国的巨大市场,纷纷要和我们做生意;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他们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冲击我国的市场,并千方百计设置各种障碍和贸易壁垒来遏制我们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要拓展国际市场和资金、技术的难度将会增大。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度也在不断增强。如水泥、石油、木材、粮食、铁矿石等。四是军事安全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大国军费开支增加引起的新一轮军备竞争。<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各国主要是军事大国加强军备的步伐在加快。2003年美国实际由国防部支配的防务开支已高达4017亿美元;俄罗斯受美国军备政策的刺激,2003年军费开支已超过100亿美元,较上年明显增多;法国2003年的军费开支增至310亿欧元;日本的军费开支近些年来一直不低于500亿美元。第二,核军备竞赛带来的挑战。自1998年印巴两国完成核实验以来,世界上的核大国已增加到7个美、英、法、俄、中、印、巴。此外,中国周边还集中了主要的“核门槛”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伊朗等。据媒体透露,日本拥有制造几千枚核弹的裂变材料,组装核武器只是时间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搞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朝鲜实际上已具有核能力,美国更直接说朝鲜已有8枚核弹。受其影响,日、韩主张突破“核门槛”的势力也明显抬头。美国正式退除《反导条约》,加快研制、部署步伐,这对刺激大国核军备竞赛影响甚大。第三,高科技军备竞赛带来的挑战。近些年来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突出了现代高科技军备的威力,也突出了“数字差距”对国家军事实力优劣强弱的影响。美国的“数字化部队”的优势已引起了包括俄、欧在内的各军事大国的忧虑。因而各国普遍加大了高科技军备的投入。美国致力于提升远程投送、超视距精确打击以及太空战的能力,不断推出新型战机、舰艇和其他军事装备;俄罗斯为应对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大力加强核军备,计划在2010年前再部署>2-3艘新型核潜艇,对战略轰炸机进行现代化改装,积极组建航天军,开发天基反卫星系统,加强太空战能力;法国2003<财年购置新军事装备的费用较上年增长了11%,今后5年法国用于购置军事装备的资金估计将近千亿美元;英国准备斥资数百亿美元,着手再建造几艘新型航空母舰。第四,中国周边国家军备竞赛加剧带来的挑战。中国周边军事大国包括美、俄,日、印、朝、越等国已成为当前军备竞赛的重灾区,东南亚各国已动用数十亿美元更新海、空军装备;印度计划依托美、俄、法等国继续提高军备水平,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优势;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也在加紧推进军事现代化。当前,中国周边国家军备竞赛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美国背景加重;二是核军备竞赛阴云不散;三是水下竞争越演越烈。
陈昕 男,2008年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曾在美国IBM研究中心(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2002夏、2004夏)、中国贝尔实验室(1998-1999)和中国摩托罗拉等公司(1999)实习工作,参与了通信软件、面向服务计算等项目;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是“面向本体和服务的编程”技术的提出者;在应用层上的下一代互联网上有十六项发明专利处于申请中。李冰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布式计算和应用层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并基于此对面向智力资源算法设计模型进行探讨,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进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