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3

烈焰雪花
首页 > 论文发表 >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anping达人0459

已采纳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1、代数结构理论及其应用代数结构理论及其应用是基础数学硕士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矩阵分析与应用、环模理论、同调代数及代数数论,取得了系列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论文有39篇,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方向带头人冯良贵博士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2),并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同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领域,主要从改进研究工具入手,以揭示系统蕴含的新现象、新规律为目标,重点研究周期解、行波解、吸引子等特殊解的性态特征,已在泛函分析的相关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结果发表在JMAA、Proc.Amer.Math.Soc、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国际数学杂志上。近年来,新编教材5部,57篇论文被SCI、EI检索。朱健民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黄建华、刘易成遴选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在国际方程界产生了较大影响。3、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依托银河巨型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并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应用课题作为背景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包含快速算法及其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电磁拓扑与计算、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应用、函数逼近理论及其在数值计算中的应用和应用数值代数与高可信并行算法在内的五个研究内容。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8篇被SCI、E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成礼智教授的博士论文于2005年被评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其撰写的专著《小波的理论与应用》作为科学出版社代表性著作参加2005年国际图书展,获中国图书奖。4、编码密码理论及其应用纠错编码和密码学是信息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方向,前者是保障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可靠性,后者是保障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方向主要研究纠错编码理论、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和Hash函数的设计与分析理论,取得了许多成果,近五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Science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检索。学术带头人李超教授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2)和三等奖2项(排名4),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1项。

281 评论

栤菊粅雨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论文发表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发表SCI论文321篇、EI论文52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28篇,89篇论文被SCI引用177次,国内引用近3000次。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少刚、关鑫璞等于2006年发表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的论文《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mixed conducting/dielectric objects using higher-order MOM》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称号;卢锡城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科学E辑》上的论文《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学院窦文2004年发表于《软件学报》的论文《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 to 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 类别 2006数量 2007年数量SCI 321篇 191篇 EI 527篇 707篇 ISTP 420篇 458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26篇 2379篇 SCI引用 89篇177次 116篇286次 国内引用 2412次 4331次 科技成果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1968年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1981年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1986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1993年3月26日新中国开国中将、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廖汉生来校参观。1993年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超精加工最高纳米精度。 学术期刊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月刊)3.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4. 国防科技(双月刊)5. 模糊系统与数学(季刊) 馆藏资源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图书馆,1970年随学校主体南迁长沙,1999年原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后,三个学院的图书馆也先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包括坐落在一号院区的中心馆和坐落在三、四号院区的两个分馆,建筑总面积33515平方米,阅览座位367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 。截止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32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2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建成了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通过CALIS和OCLC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防科技期刊投稿

    国防科技是一级期刊《国防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防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军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兼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法服务的宗旨,对世界国防科技

    福气少女毛毛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防科技杂志投稿

    现代军事被列为军内政治刊物,《兵器知识》《舰船知识》《轻武器》《世界军事》等均非常不错,如果刚接触的话,看《世界军事》对你以后的军事迷生涯是非常有帮助的

    wuli小拧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山东科技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研究生没有发表论文能考博的,(博导并不看重考博学生发表的论文。学术论文发表与否的掌控权,一般不在硕导和博导手中,而在杂志编辑的手中。清华大学校长亦认为:学术权力

    素雪清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青岛科技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成果简介 有机化合物材料环保,资源丰富,结构通用性强,组装成本低,被公认为阴极材料用于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然而,有机化合物固有的较高溶解度和较低电导率材料严重影

    蔷薇朵朵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胡玥2016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 ,而她截止到2016年的一作论文如下,总共四篇。化学本身就是内卷非常严重的学科,这种水平的论文只能说太普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能

    单曲5678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