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15年不发表论文

15年不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15年不发表论文

可以。评高级的时候必须提交当时杂志原件,包括毕业证书,提供的都是原件。具体你可以问一下当地主管部门,他们具体掌握。期刊简介学术论文期刊是以论为主体,对某一学术课题在以坚持事实求是、坚持理论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剖析。客观、真实反映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学术论文期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许多学者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很好把握这一特性,就导致了使其失去价值。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学术论文期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大多数把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学术论文期刊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对方答应退钱,但是三年的时间却一直没退钱的话,建议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这样能够使对方退钱,先跟对方沟通一下,如果对方现在还不退钱的话,建议直接起诉。欠钱不还。一、欠钱不还法院起诉流程有几个步骤欠钱不还法院起诉流程有5个步骤。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起诉大概的程序如下:1、写好起诉书;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3、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4、法院判决;5、执行判决。民事案件审理时间: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二、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三、欠钱不还可以报警吗?欠钱不还的情形,属于民事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不可以报警处理。但当事人对于债务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你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结业,并不是毕业。虽然学信网显示的是学籍状态是毕业,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你是属于结业,并未达到毕业的标准,那么学校会发给你一张结业证书,证明你修完了大学的课程,但是还未达到毕业那毕业证的标准,结业证效力上来说也是可以找工作的时候用,但是在效力上肯定是没有毕业证好,建议赶紧去把毕业证拿到因为以后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毕业证的。大专毕业后没拿到毕业证,学信网却能查到毕业信息是正常的。因为只要符合毕业条件并且进行了毕业申请,不管是在学校拿没拿到毕业证书,在学信网上都会上传数据的,所以查到毕业信息是很正常的。如果查不到毕业信息才不正常,说明学业无效。

15年发表的论文

是《永顺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与《耒阳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这两篇论文发生了雷同事件。

首先,澎湃新闻经对比之后发现两篇论文确实有很多雷同的地方。还有就是在时间上有一个先后的关系,《永顺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这一篇文章是龙莉的,她是在15年的11月发表的,而另一篇则是王文旭在16年的5月发布的,从前后时间的对比上来看,应该也是后者抄袭了前者的。

其次,这种歪风不可长。虽然说每个人生都需要经历一些事情,写论文也是每个学子必须经历的事,但是这种抄袭的作风还是要不得的,不然以后大学里面全都是抄来抄去,那么在学术研究上还会有什么进步呢?大家只会止步不前如此便会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说这种歪门邪气的风一定要从根源上去杜绝。

最后,需要花费精力去写论文。虽然很多人在写论文的时候都手足无措,都会去网上借鉴,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抄袭,甚至有的还会请枪手代劳,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毕竟这种事儿如果不是自己做的话,那么以后在工作上也不会有什么贡献,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学4年连一篇论文都写不出来的话,还能指望他在工作上能有什么成就吗?再加上这种抄袭论文的这种行为,做他的同事也会担心自己有的时候在工作上的研究成果,什么时候会被他窃取呢?所以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还是需要各界一起来相互监督的。

以上就是对“中南林科大两硕士论文雷同,是哪两篇论文出现了雷同事件?”的看法,或许你有什么其他不同的意见,欢迎写在下面的评论区,咱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当然有了,比如评上中级后发表的论文在评上高级前一直有效。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论文,非诚勿扰。

中南林科大王文绪的论文《耒阳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和中南林科大龙莉的论文《永顺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研究》。

价格:普刊1000-5000元,核心3-5万。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第一作者,部分论文取消、条件也放宽了。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全国办等。多省文件规定: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北京一篇5000字,其他省3篇3000字。论文查重率10-30%,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期刊必须有CN刊号,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能查到。是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论文被维普、万方知网任何一个网站收录。必须是第一作者。

15年后发表的sci论文

这是因为她在大二的时候就和院士一起做课题,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识,学习的经历非常丰富,而且还加入了韩宏伟教授团队。

这是因为她的实力非常的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非常的有优势,写了很多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论文,这个博士生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走红网络。

这主要是因为他发表的六十多篇SCI论文,其中有20篇论文是属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剩余的都是属于第二作者或者其他的称呼。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有30%多的论文,他参与了全程的研究和发表工作。这样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六十多篇论文全部都是属于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话,那么普通人根本就难以完成。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网友的争议,以及它是如何完成的。

第一,他的作品数量的确是非常夸张的。现在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一般情况下,一个研究生都发表不了一篇SCI论文。对于博士生的要求,也只是在自己的全部学习生涯当中,发布两篇类似的论文。而他在博士毕业之后,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发表了60篇SCI论文,这样的数字是极为夸张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想要发表一篇都难以登天。

第二,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的成就?在本科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非常好,是一个普通的211大学,但是在硕士的时候,她就已经考取了985大学,然后又出国深造,在国外的爱丁堡大学完成了博士生毕业。同时在童年就完成了博士后的论文指导工作,回到国内就进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两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并且成为了副教授。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做出这样的成就也是情有可原。

第三,如何看待网友的质疑?网友的质疑主要有两点,第一个就在于他二十多篇的论文都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参与,这说明他参与了绝大多数的研究和后期的发表工作。而且有一些专业人士在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他有很多的论文,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含金量,存在着注水的成分。

15年所投期刊被SCI踢了,2014年录用并检索的论文还是按SCI来处理!!这是国际上的通用原则!被踢之前录用的一直都算是SCI的,被踢之后再录用就不算了。

石正丽15年发表的论文

通过石的回答和论文,可以知道:1、实验室搞出过这种病毒2、发病症状和现在病状完全一致3、为啥会发生在武汉,为啥会这么巧4、为啥只有石敢吭声,所长呢?负责人呢?5、找不着带病毒自然界动物,按病毒传播方式,动物也要戴口罩,否则呼出来气体会感染多少人?神奇动物在哪里?

关于石正丽的论文解析如下:

《自然》论文提到,石正丽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这一结论,与该团队1月23日公布在论文预印网站上的结果一致。

冠状病毒是人类传染病流行的一个来源,过去20年里,冠状病毒已经引发2次大规模的流行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前已有研究发出提示,主要存在于蝙蝠体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可能会导致未来疾病的爆发。

此次论文显示,石正丽及其同事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样本,其中6人为武汉海鲜市场内的工人,该海鲜市场在2019年12月已首次发现病例。研究团队发现在其中5名病人身上获取的全长度基因组序列,彼此之间几乎完全一致——相似度超过99.9%,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序列一致。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中国菊头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RaTG13 )的基因相似,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2%。

同时,研究团队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路径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即通过ACE2细胞受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体内的抗体显示出在低血清稀释度下中和病毒的潜力,但是抗SARS病毒抗体是否能与新型冠状病毒交叉反应,仍需用从SARS病毒感染中痊愈的病人的血清来确认。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将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所有人类冠状病毒区分开的测试,并展示在最初的口腔拭子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但随后(大约十天后)采集的样本没有显示阳性病毒结果。

这项发现表明,最有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个体的呼吸道,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其他途径亦不无可能,仍需更多患者数据来进一步研究传播途径。

单纯以个人的口头描述来保证,这样的反驳是很苍白的,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没有说出让民众信服的理由,自然会受到多数人的质疑。

石正丽在武汉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子产在饱受争议之时说出来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时,武汉也出现了一位像子产这样的人物。因为一些谣言她饱受争议,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反而继续奋斗在一线,为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21年,国家为了表彰她突出的贡献,奉上了“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而这个人就是石正丽。

1,“不让须眉”石正丽

1964年,石正丽出生在河南西峡,从小她学习就比较优秀,后来考上了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石正丽选择继续深造,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她又拿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文凭。

从武汉研究所毕业后,石正丽便留在了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1年。那一年,石正丽从病毒研究所最基层的“实习人员”做起,随后又做到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人员。

工作期间,石正丽尽职尽责,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知识的追求。1996年,她曾到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病毒学专业修博士学位,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

2000年,石正丽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已经工作了十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病毒研究室的主任。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石正丽一直在带领着她的团队为“国家新发传染病防控”做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蝙蝠身上有了重大的发现。

随后,石正丽及其团队将研究对象放到了“蝙蝠携带的病毒”上,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为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表彰石正丽的贡献,国家给她颁发了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样的荣誉在国内很有“含金量”。然而,这样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却在2020年遭到了谣言的困扰。

2,谣言的可怕

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肆虐全球。当年2月份,石正丽发表了一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论文的大致意思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与蝙蝠有关系”。后来,一些“有心人”搜索到了石正丽五年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

在这之后,“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泄露病毒”的谣言便肆虐开来,印度学者就曾在bioRxiv杂志上发过文章表达自己的质疑。对此,石正丽发文称:“新冠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与我们实验室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敢用生命打包票,造谣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巴。”

病毒这种东西的可怕想必很多人都清楚,虽然石正丽已经发文澄清了,但是相信她的人却非常少。因此,三人成虎之下,石正丽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备受网友的猜测和质疑。

当时,甚至有传言称:“石正丽已经准备在外逃,她将会带着她的家人和近千份文件向美国方面求助”。网络谣言有多可怕,不言而喻!面对着这些铺天盖地的谣言,石正丽二度在微博上发文澄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叛逃,我相信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在那段时间里,石正丽及其研究所可谓是饱受质疑,然而他们并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多说不如多做!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石正丽多次前往华南海鲜市场调查,为的就是能够取到样本做研究,以求尽快找到新冠疫情的解决办法。

当时,石正丽面对媒体的采访表示:“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因为我们所做的点与他们的所想的点不在一条线上,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解。”“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解释,而是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数据研究作为基础,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不能乱说,之前发出那样的言论也是情急之下说的。”对于之前的各种谣言,她依然心有余悸:“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3,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事情的推移,新冠疫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真相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彼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确与武汉研究所无关,它们的来源是自然界。”

终于,世卫组织还了武汉研究所一个清白。不过,对于这些东西石正丽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在意,她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奋战,带领着她的团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实验检测任务。

经过了上百天的奋战,石正丽及其团队终于取得了重大性突破,随后又积极参与到了疫苗研制、试剂研制的工作中去了。2021年1月份,武汉研究所、我国疾控中心、医科院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资料,让这个成果实现了全球共享,为全世界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想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初,石正丽饱受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人还造谣她要叛国,如今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守得云开见月明”。

为了表彰石正丽在新冠疫情上做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在中科院举行的年度总结大会上,研究员石正丽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纵览石正丽在病毒防控方面的研究,她的成绩可用“硕果累累”来形容:900多个国家级项目、国际杂志上发表过近200篇论文……在病毒领域方面,石正丽是一个非常权威的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个称号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也是对她过去一年工作的高度认可。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感谢我们拥有像石正丽这样的研究人员,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可是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值得尊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正丽

15岁发表论文最年轻的

麦克斯韦——岁发表论文的少年

——14岁发表论文的少年

麦克斯韦(1831~1879),英国著名物理学家,14岁开始发表论文,在分子运动论、热力学、视觉理论上都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电磁波之父”。

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律师家里,1831年11月13日,迎来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麦克斯韦的父亲约翰先生是个律师,但他热爱科学技术,修房、做玩具、缝衣服样样都行。

在乡村,约翰先生有一座非常幽静的庄园。这里绿草肥美,空气清新,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庄园旁流过,流向无边无垠的绿草深处。庄园中间那座红瓦灰墙的楼房,是约翰亲手设计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给人以宁静和秀美之感。

麦克斯韦就在这田园般的乡村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可麦克斯韦童年的欢乐是极其短暂的。他8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的死,使他伤心至极。从此以后他变得内向,性格孤僻。

1841年,父亲带着麦克斯韦回到爱丁堡,10岁的麦克斯韦被父亲送到爱丁堡中学插班学习。

在中学这段日子里,父亲经常带麦克斯韦到爱丁堡皇家学会听科学讲座。

一天,他们来到科学大厅。只见,讲台上有个圆形大铜盘,金光灿灿,铜盘两侧有块马蹄形磁铁。麦克斯韦个儿小,一下钻到讲台前,他发现铜盘的边缘和中间有一根导线,两根导线连着一个电流表。

“先生们!”一个学者高声说道,“这是大科学家法拉第用了整整10年功夫研究制成的第一台磁感应发电机。下面,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说着,他摇动摇柄,铜盘飞快地转动起来。不一会儿,只见电流表上的指针移动了。

“哇!真不可思议。”麦克斯韦高兴地叫道。

回到家里,麦克斯韦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今天看到的试验:

“为什么铜盘在磁铁中间一转就产生了电流?而不转就没有电流呢?电和磁以及运动这几者有什么关系呢?”

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难以入眠。第二天,他到处去找有关法拉第的书,搜集有关电和磁方面的资料。他还从一些杂志上剪下法拉第的照片贴在床头,以此来鼓励自己努力学习。麦克斯韦成了个电学迷。

光阴如梭,两年过去了。爱丁堡中学一年一度的数学和诗歌比赛,评选揭晓。大红榜上写着:数学比赛第一名麦克斯韦;诗歌比赛第一名麦克斯韦。

比赛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麦克斯韦。他更加刻苦学习,还不到15岁,就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叫《论椭圆和蛋形曲线的绘制以及教学公式》。论文写好了,父亲一看简直不敢相信,因为这个论题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太深了。

父亲把论文送到爱丁堡大学,请著名的数学教授鉴定。

第二天,教授把论文拿给同事们看。大家都表示怀疑。有的人甚至说这可能是从书上抄来的。

于是,大家就忙开了。一连几天,他们翻遍了所有新出版的数学杂志。最后,教授终于从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论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研究。他把麦克斯韦的论文同大师的比较,使他吃惊不小。原来,二者的数学公式是一样的,但麦克斯韦的算法完全不同于笛卡尔的方法,而且比之更简洁。最后,教授和同事们认定论文完全是麦克斯韦独立完成的。

他们一致决定在皇家学会上宣读这篇论文,并要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

皇家学会特别授予他数学金质奖章,麦克斯韦也因此获得了“少年数学家”的美称。

此后,麦克斯韦更加热衷于电与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磁通量的单位命名为麦克斯韦。

15岁的年纪,你在做什么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5岁的年纪不是在上初三就是高一,整日忙于课业。课余时间,沉迷于刷剧、追星,或者打 游戏 等 娱乐 休闲活动。 但是,有这样一个女孩子,15岁就已经攻克了困扰国外知名数学家五年的世界性难题,并因此受邀参加世界顶级科学家大会,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科学家”。人民日报在报道她的事迹时,用了“年少有为”四个字来形容她。 这个女孩叫谈方琳。 也许有人会说,这又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天才的故事。其实并不尽然,如果了解了她的成长历程,我们就会对于她的成功有不一样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她小小年纪,就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呢?她又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呢? 2004年,谈方琳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其中,父亲是数学系的教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获得过国际数学大奖。母亲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 社会 地位高、经济条件良好,而且本身就是老师,他们对孩子自然也寄予厚望。在谈方琳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很重视她的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他们教育孩子还很有方法。 秉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原则,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来不强行让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爱好。他们要做的就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 在谈方琳刚学会说话时,父母就给她买了很多的书,古今中外的都有,每天都坚持带她读书,希望能够帮她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她最喜欢的是那些介绍数字的儿童书籍,一遍遍地要父母讲给她听。 作为数学系的教授,看到女儿对数字如此敏感,父亲很是欣慰,在此后的家庭教育中,他也比较注重孩子数学能力的培养。 谈方琳的父亲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书,做一些数学研究,每当这个时候,谈方琳就会好奇地坐在父亲旁边,看他做研究。 虽然小小年纪的她什么也看不懂,但是父亲这种勤勉治学的态度,还是给谈方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她上幼儿园时,父亲开始有意给她讲一些简单的数学原理和方法,没想到谈方琳经常都是听一遍就懂了。 而且,谈方琳对这些数学概念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让她的父亲很是惊喜,他觉得这孩子还是有点数学天赋的。 很快,谈方琳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她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始学习。因为父母早期的培养,谈方琳有很强的求知欲,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远超同龄人。入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是数学,本年级的课程对她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就连高年级的试卷,她也能轻松地完成。 她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学习力,让学校的老师们都很震惊,哪怕是日日辅导她的父母,也是十分惊讶。 于是,父母给她报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辅导班,但是却只让她去那里学知识,并不让她参加数学竞赛。 他们觉得,要是参赛的话,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刷题,而这会一点点地磨灭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外,谈方琳的父母也并不在乎那些外在的荣誉,他们想的只是能让孩子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 有机会的话,谈方琳的父亲还会带她参加一些高端的学术会议,让她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让她接触到了很多在学术上有建树的前辈们。 可以说,谈方琳的父母不仅发现了她在数学上面的天赋,培养了她对数学的兴趣,还教给她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她在数学之路上的启蒙人和早期带路人。 上初一时,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谈方琳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数论方向。与此同时,谈方琳的父亲也发现,因为研究方向不同,他竟然在辅导女儿时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 于是,父亲为她请了个老师,同样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专门研究数论的教授。本以为让大学教授去辅导初中学生,会让对方感到大材小用。 但是那个教授在接触到谈方琳之后,见识了她在数学上的天赋,很是珍惜这颗好苗子,决心要好好加以培养。 能跟着这么专业的老师学习,谈方琳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就这样,在同龄的孩子还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谈方琳已经开始跟着大学教授学习抽象难懂的数论知识了。 从初一的暑假开始,谈方琳跟着这位教授做起了研究。在教授的引导下,谈方琳的数学天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她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论研究中,她忽视了学校的课程学习。有一次期末考试,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她考得很不理想。 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因为害怕父母会批评自己,放学后她也不敢回家,背着书包在门口徘徊。 这一幕刚好被下班回家的父亲看到了,父亲一看就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但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带着谈方琳去打羽毛球,回家之后又一起玩跳棋,只字不提考试的事儿。 后来,待谈方琳心情好转之后,她主动将考试失利的事告诉了父母,但是父母并没有责怪她,还劝慰她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些挫折。这些挫折能帮我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改正就好了。不要害怕挫折,要把它当做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父母的这种宽松而开明的教育下,谈方琳很快整理好心情,凭借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她很快就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了。 在此后的学习生涯中,她也能很好地平衡学业和兴趣,再也没有出现过顾此失彼的情况了。 在教授的引领下,谈方琳开始阅读《美国数学月刊》上的文章。这种全英文的期刊杂志,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但是谈方琳没有退缩,她一手拿着杂志,一手拿着字典,硬是一点点地把它们啃下来了。 通过这种学习,她的学术能力变得更强了,英文水平也跟着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双得。 偶然间,她在杂志上看到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在2013年发表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很感兴趣,于是她开始着手完善这个公式。 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这位数学家五年的时间了。对于一个14岁的女孩来说,即使有大学教授辅助,要想解开这个数学式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她在课余时间,整天呆在房间里写写算算,用过的草纸放在一起的话得有一大摞;她还翻阅了很多相关的学术资料,花费了很多心血去研读;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次来了灵感,然后又一次次地推翻,整个过程很是艰辛曲折。 就这样,在谈方琳初三的时候,她终于完成了“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组数的估计”这个课题。她的研究成果一出,让全世界各地的数学家都大为赞赏。 凭借这个课题,谈方琳还荣获了“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 科技 创新比赛”一等奖和主席奖,她是获奖者中的唯一的初中生。 颁奖大会上,一位中科院院士在了解谈方琳的事迹后,大为震惊。专门交待工作人员,待会议结束后,一定要把谈方琳留下来,想要与她切磋一番。 2018年,首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办,谈方琳接到了参会邀请,这一次,她不再是跟在爸爸后面可有可无的陪衬了,而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获得了参会资格。 2019年,她再次收到了大会的邀请,那时她刚升入高中,还是一名高一学生。 “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最强大脑”的英雄大会,到场的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过卓越成就的世界级科学家们,其中有44位曾获得过诺贝尔奖,还有很多其他各大国际知名奖项得主。 谈方琳是大会邀请的最年轻的一位参会者,在这次大会上,她见到了那位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教授与她交流之后,对她赞赏有加,称她是真正的神童,这让谈方琳有点受宠若惊。 谈方琳很珍惜这两次参会机会,希望能向这些科研前辈们请教、学习。她问世界著名的光遗传学的创始人吉罗.麦森伯克先生,做科学研究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这位科学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她: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而是充满了坎坷和荆棘。 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且通常是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会获得一次成功,然后前进一点点。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面对困难和失败要能做到不气馁、不松懈、不丧失自信。成功的那一刹那所感受到的喜悦,会抵消前行路上的种种苦涩。 教授的回答给谈方琳打了一剂强心针,也更加坚定了她要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在这次大会上,谈方琳有幸见识到了很多世界顶尖科研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让她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虽然她的研究小有成果,但是与那些顶级科学家相比,她还有很多路要走。 也正是这次大会,让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很多新闻媒体都注意到了谈方琳。当天,人民日报官微就以“15岁女生参加顶尖科学家大学”为题,报道了谈方琳的事例,她一下子就火了。很多媒体想要去采访她,但是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在这位天才少女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而已,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她的父母也常常教导她,做科研并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热爱。比起那些虚名,真才实学更为重要。 因此,一直以来,谈方琳的偶像都是那些科学巨星,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一直激励着谈方琳不断前行。 如今,她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这所学校是上海四大高中之一。她很少再去参加数学比赛和学术会议了。和这个年纪的学生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学习,期待着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业余时间,她更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默默地看书,然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研究。 2020年,谈方琳还入选了上海市英才计划,师从复旦大学名师姚一隽教授。这位教授大有来头,并且数次担任英才计划导师,辅导学生拿下多项国际大奖。相信谈方琳在姚教授的指导下,有朝一日肯定也能拿下国际顶尖大奖,并能够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成就。 虽然谈方琳已经取得了世人眼中不凡的成绩。但是,放眼全局,数论也只是庞大的数学王国里一个分支,她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 而且,只有通过更为系统的学习,才能让她的基础打得更扎实,这样以后的科研之路才会走得更顺、更远。 有人说,谈方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她天赋异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其实不然,连爱因斯坦都说过,天才是1%的天分和99%的汗水组成的。 孩子本身的天赋很重要,但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他们能为孩子创造的条件也非常重要。方式不当,或者太过于急功近利,都很有可能会让伤仲永的故事再次发生。 谈方琳的成功,更离不开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做科研是一项很枯燥的事,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件事,要能耐得住寂寞,还需要极大的韧性,否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这,更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支持。 一朝成名,天下皆知。当无数的光环聚拢在谈方琳身上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迷失了方向。反而主动选择避开那些鲜花和掌声,一个人回归寂静处,继续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提升自己。有这样的心境和态度,我相信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的

  • 索引序列
  • 15年不发表论文
  • 15年发表的论文
  • 15年后发表的sci论文
  • 石正丽15年发表的论文
  • 15岁发表论文最年轻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