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查重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查重

普通(省级或国家级)期刊的查重率在25%-30%之间。核心期刊的查重率一般应控制在5%-10%以内。全国最大最靠谱的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毕业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期刊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需要有文凭,并且对人物的品德有较高的要求,对医术要略懂。

河南大学硕士论文查重率规定不能高于20%。硕士学位论文查重标准1、查重率小于10%-15%,学位论文合格,直接送审或答辩;

2、查重率在15%-30%之间,去导师处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检测申请表,申请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超过两天,再检测合格后可参与答辩;

3、查重率大于30%,学位评定小组将结合核心章节的重复率等因素来确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和性质,必须认真修改论文并延期半年才能填写重新检测申请表,查重通过后申请答辩,严重的直接取消答辩资格。

硕士论文查重的标准

硕士论文查重学校用的是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其检测规则就是连续13字符相似就会算作重复。如果一句话被判为重复你可以把这句话加字变长,也可以把这句话换成几句话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查重率要求一般10-20%,具体看学校那边要求的。

与本科毕业论文相比,硕士学位论文百分百需要进行论文查重。一般来说,虽然硕士论文查重的规定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不得超过20%,这也意味着必须更严格地控制硕士论文的论文重复率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

[1]陈瑞春. 论泻心汤类方[J]. 中医药通报,2008,02:19-22.[2]陈瑞春. 当归芍药散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8,04:56-57.[3]陈瑞春. 桂枝汤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9,01:37-39.[4]陈瑞春. 谈小柴胡汤方的临床运用[J]. 中医杂志,1999,05:315-316.[5]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J]. 山西中医,2004,06:1-5.[6]陈瑞春,刘英锋,胡正刚,周建虹. 胸痹论治6法[J]. 中医杂志,2004,04:304-306.[7]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J]. 江西中医药,2001,01:1-3.[8]陈瑞春. 肝病治疗的误区[J]. 中医杂志,2001,08:507-508.[9]陈瑞春. 精辨病机 规范法度 深究方规 活用经方[J]. 中医药通报,2007,01:20-22.[10]陈瑞春. 论伤寒的救阴法[J]. 中医药通报,2007,04:18-20.[11]陈瑞春. 《伤寒论》治肝法[J]. 中医药通报,2007,05:24-25.[12]陈瑞春. 从临床看《伤寒论》用药[J]. 中医药通报,2007,06:19-21.[13]陈瑞春. 伤寒八大厥证[J]. 河南中医,1983,06:44-46.[14]陈瑞春. 泻心汤类方的探讨[J]. 新医药学杂志,1977,06:35-38.[15]陈瑞春. 麻黄汤及其类方[J]. 陕西新医药,1978,06:50-53.[16]岳美中,陈瑞春,金鸿猷. 谈谈补益法的运用[J]. 新医药学杂志,1978,03:14-17.[17]陈瑞春. 略论胃痛从肝论治[J]. 新中医,1979,03:20-22.[18]陈瑞春. 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初步体会[J]. 陕西新医药,1979,07:29+28.[19]陈瑞春. 桂枝汤类方探讨[J]. 江西医药,1980,05:18-21+17+64.[20]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J]. 江西中医药,1980,04:19-23.[21]陈瑞春. 《伤寒论》治肝法的运用[J]. 中医杂志,1980,09:57-58+26.[22]陈瑞春. 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J]. 新中医,1981,02:23-26.[23]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二)[J]. 江西中医药,1981,02:49-53.[24]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概况(三)[J]. 江西中医药,1981,04:55-58.[25]陈瑞春. 《伤寒论》脉学初探[J]. 中医杂志,1981,05:59-61.[26]陈瑞春. 六经小议[J]. 新中医,1982,07:51-52.[27]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四)[J]. 江西中医药,1982,02:39-42.[28]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J]. 江西中医药,1982,04:41-45.[29]陈瑞春.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综述)[J]. 云南中医杂志,1982,05:39-42.[30]陈瑞春. 略谈《伤寒论》的救阴法[J]. 中医杂志,1982,11:59-61.[31]陈瑞春. 三仁汤治阳痿[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05:6.[32]黄海龙,伍炳彩,万兰清,陈瑞春,张崇,王鱼门,邓必隆,肖德发,匡奕璜. 中医经典著作问题解答(一)[J]. 江西中医药,1983,01:62-66+56.[33]陈瑞春. 论治伤寒之学[J]. 湖北中医杂志,1983,06:4-7.[34]陈瑞春 ,周志娟 ,钟新渊 ,黄海龙 ,傅幼荣 ,万友生 ,王立 ,邓必隆 ,张崇 ,杨扶国. 校注《喻嘉言医学三书》的体会[J]. 新中医,1984,06:53-54+57.[35]陈瑞春. 从临床看温胆汤的多种功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3:29-30.[36]陈瑞春. 喻嘉言论秋燥[J]. 云南中医杂志,1984,05:10-14.[37]陈瑞春. 四逆散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6,03:25-27.[38]刘敏,刘英锋,陈瑞春. 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体会[J]. 中医杂志,1996,08:466-467.[39]陈瑞春. 常见肝病的证治思考[J]. 新中医,1997,01:12-14.[40]刘英锋,刘敏,陈瑞春. 柴胡桂枝汤在外感杂症中的运用[J]. 新中医,1997,12:45+47.[41]陈瑞春. 《伤寒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思考[J]. 江西中医药,1997,01:47-49.[42]陈瑞春. 真武汤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7,06:17-18.[43]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J]. 中医杂志,1997,12:715-718.[44]李明方,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J]. 江西中医药,2006,01:50-51.[45]陈瑞春. 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谈我的治学之路[J]. 江西中医药,1994,01:2-5.[46]陈瑞春. 1例风心病治疗记实[J]. 江西中医药,1994,06:20-21.[47]陈瑞春. 五苓散新用2则[J]. 中医杂志,1994,05:287.[48]陈瑞春. 中医治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J]. 江西中医药,1995,06:16-19.[49]陈瑞春. 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J]. 江西中医药,1985,04:59-61.[50]陈瑞春. 《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J]. 云南中医杂志,1985,03:35-37.[51]陈瑞春. 《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J]. 湖北中医杂志,1985,06:4-7.[52]陈瑞春. 谈叶天士用附子[J]. 天津中医,1985,01:30-32.[53]陈瑞春. 运用《伤寒论》方的几个问题[J]. 天津中医,1985,04:34-36.[54]陈瑞春. 国内近年研究仲景学术的概况——成都仲景学术讨论会论文综述[J]. 江西中医药,1986,02:55-58.[55]陈瑞春. 《伤寒论》脾胃治法的临床运用[J]. 江西中医药,1986,05:3-5.[56]陈瑞春. 浅谈桂枝汤治杂病[J]. 天津中医,1987,02:40-41.[57]陈瑞春. 经方运用数则[J]. 天津中医,1988,06:42-43.[58]陈瑞春. 肝硬化证治思考[J]. 江西中医药,2000,02:1-2.[59]陈瑞春. 弘扬伤寒学术 发展经方运用——谈伤寒方的临床体会[J]. 江西中医药,1991,02:29-32.[60]陈瑞春. 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J]. 江西中医药,1992,06:23-25.

《河南中医》十多年来先后获得多种殊荣:1992年被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委评为自然科学类优秀期刊;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获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评比最高奖——一等奖;2000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第六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最高奖——优秀奖;2007年获全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评比第2名;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创刊30余年来,《河南中医》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在中医期刊之林独树一帜,是公认的河南省中医权威刊物,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也有较大影响。 以与文稿内容密切相关的较近期著述为主,综述可酌增。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以右上角码注明,文后对应列出其出处,格式如下:[期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迄页.如:[1) 贺石林,杨锡平,彭芝配,等.复方丹参液抗内毒素休克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3,24(8);75—77.[书籍]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卷[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如:[2] 张介宾.类经·上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8—131.本刊只接受未曾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反对一稿多投;自收到来稿之日算起,满2个月未接到本刊稿件采用通知者,可另行处理。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不愿删改者,请在稿件上注明。地址:450008 郑州市金水路1号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

《中医学报》是一本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是有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期刊,主要是中医相关的文章。《中医学报》原名是《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和《河南中医》不是同一本期刊,有任何关于《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相关的问题,可以联系信源医学论文网,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

坚持“科技强校”,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早在“七五”期间,学校就承担了脾胃病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36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出版各类专著192部;各类科研立项30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4700万元。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以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2项,其中省级15项,厅局级37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7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49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8篇。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一附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已毕业的各类学历教育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百余人。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联合办学和技术合作。逐年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25亩,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417.49亩,新校区占地面积1309.76亩。目前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投资3.63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1.49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829498册,电子图书1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2003年为134%、2004年为102%、2005年为123%;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5.83%、91.56%和91.36%,名列河南省普通高校前列。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总体社会评价良好。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行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改革,努力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科学化,提高了全体教职工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校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十一五”,全校上下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全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校,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突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2016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升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十多年来先后获得多种殊荣:1992年被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委评为自然科学类优秀期刊;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获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评比最高奖——一等奖;2000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第六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最高奖——优秀奖;2007年获全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评比第2名;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创刊30余年来,《河南中医》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在中医期刊之林独树一帜,是公认的河南省中医权威刊物,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也有较大影响。 以与文稿内容密切相关的较近期著述为主,综述可酌增。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以右上角码注明,文后对应列出其出处,格式如下:[期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迄页.如:[1) 贺石林,杨锡平,彭芝配,等.复方丹参液抗内毒素休克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3,24(8);75—77.[书籍]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卷[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如:[2] 张介宾.类经·上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8—131.本刊只接受未曾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反对一稿多投;自收到来稿之日算起,满2个月未接到本刊稿件采用通知者,可另行处理。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不愿删改者,请在稿件上注明。地址:450008 郑州市金水路1号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表的论文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世界针灸联合会教育基地等9个大型研究平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59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和13个校级研究室。学校有分析测试中心、药理药效实验中心、中医药分子生物实验中心、病理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院士实验室(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6个公共科研平台及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艾滋病扶正排毒、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病理(肾脏)实验室、中药药理(呼吸)实验室、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道地药材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药效评价开放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中药学实验室 据学校官网统计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098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115项,省部级项目331项,年均科研经费4577.97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7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1项;发表学术论文11651篇,被SCI、EI、ISTP等收录334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主编)共483部 。

坚持“科技强校”,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早在“七五”期间,学校就承担了脾胃病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36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出版各类专著192部;各类科研立项30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4700万元。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以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2项,其中省级15项,厅局级37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7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49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8篇。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一附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已毕业的各类学历教育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百余人。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联合办学和技术合作。逐年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25亩,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417.49亩,新校区占地面积1309.76亩。目前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投资3.63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1.49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829498册,电子图书1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2003年为134%、2004年为102%、2005年为123%;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5.83%、91.56%和91.36%,名列河南省普通高校前列。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总体社会评价良好。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行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改革,努力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科学化,提高了全体教职工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校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十一五”,全校上下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全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校,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突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2016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升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网

《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是两种期刊。《中医学报》(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1976年创刊,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详细介绍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的“期刊文献”栏目。《河南中医》创刊于1976年,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和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定位于学术类科技期刊。这两种期刊的编辑部都在河南省郑州市,其他地方的所谓“编辑部”要当心以免上当。

打开这个网址就有你想要找得

我觉得能找到电子版的医学杂志论文信息最好了。可是这个我真不知道哪里有呢?不过这个信息肯定比一般找到的信息要好的多。因为这些论文都是经过层层删选的..

也是 现在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 很多东西都电子版形式的 电脑在单位和家里都有 就是使用方便 比起阅读纸质的杂志 感觉效率高多了 有这方面资源的朋友 提供一下

  • 索引序列
  •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查重
  •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
  •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
  •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表的论文
  •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