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和指标,现在别说教师,有的地方种草种菜的评职称也要发表文章,这也催生了一个叫论文经济的经济现象,也就是有人花钱发文章,有期刊收钱就给发文章,甚至有人明码标价买卖文章,结果就导致了中国产生大量的垃圾文章。如果职称评定不靠论文,中国的论文质量可能会比现在高很多。但也没办法,可能是各有各的难处吧,如果有更科学而且可操作的公认评定体系,可能就不一定靠论文了。
这属于当前我国多个地区教育界职称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不合理,但是我们都左右不了目前的教育弊端,总有一天这种状况相信会改变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让人很无奈,所以劝你想开点,先过那种别人怎样咱也怎样的日子,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有能力的人总有一个好的结局。
首先,您说提对,我赞成,确实,有的教师教书挺好的,但就是因为论文没发表,就一直都评不上,但有些教师教书成绩不怎么的,花钱写几篇论文,就评上了。教书教得好,可以评上职称,也应该先评上职称,确实应该。但是,怎么能证明这一点呢?所以,您也得想想,发表论文就是你总结经验、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法。没有绝对的公平,再完美的评价体系,也会有漏洞,总会有人钻这个漏洞,我们中国人擅长这个。建议是:写论文,发表了,需要花钱就花钱。
近日有读者反映称,一篇题为《“卓越计划”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的论文,只字未改发表在了《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和《中国建设教育》3个刊物上。其中一篇的作者为独立署名的“陈成钢”,另两篇却在“陈成钢”后面加了第二作者“顾沛”。 一稿三发,这已有学术不规范之嫌;内容相同而作者署名不一,这更易引起争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作者“陈成钢”2000年毕业于 南开大学 统计与概率专业,现为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出现两次的第二作者“顾沛”上世纪80年代同样毕业于 南开大学 ,后留校任教至今,曾是陈成钢大学时代的老师。陈成钢告诉记者,因为做课题的缘故,自己多次采访老师顾沛,顾沛参与了文章创作,为他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顾沛也承认,论文的部分内容与陈有过沟通,“但并没有见过全文”。 另外,记者注意到,其中两个期刊标注的收稿日期显示,2013年10月22日,《数学教育学报》收到了署有陈成钢、顾沛两个作者的论文。6天后,陈成钢所任教大学的学报也收到了这篇文章,不过,署名只有“陈成钢”一人。 事实上,“一稿多投”长期以来均被教育部门视为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官网也明确表示“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稿件经终审后未接到录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予退稿”。 4月和6月,这两篇收稿日期仅相隔6天的相同论文先后在《数学教育学报》和《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文首页标注均注明“文章系天津市教委2012年重点教改课题的项目”。 论文相同,署名为何不一呢?顾沛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可能与自己在学界的口碑有关。《数学教育学报》是相对较好的杂志,自己经常给其投稿,编辑部一般看到有顾沛的名字,可能更容易发表,“所以,投《数学教育学报》署我的名字,对他(陈成钢)是有好处的。” 陈成钢则表示,由于在论文中引用了顾沛的观点及所发表文章的内容,所以,“就自作主张署名了”。他称事先未知会顾沛,并为此表示抱歉。 对此,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事版权研究的吴副教授告诉记者,同一篇论文署上不同的作者在多处发,是学术不规范行为。同时,在事先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把采访对象(包括引用的文章作者)姓名放在署名里,作为第二作者,也是违规行为,“这是对对方署名权的一种侵犯”。 6月8日,这篇论文在距上次刊发1年多之后,再次被投到《中国建设教育》杂志。当年10月,论文第三次发表,署名是陈成钢、顾沛。对此,顾沛同样称不知情。 此次发表时,该论文末尾备注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3~度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字样。陈成钢说,《中国建设教育》是内刊,当初自己的文章是被天津城建大学教务处挑选后发往此刊物评奖,“这个杂志的文章全部是已经发表过的”。 但是,该刊主办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却有不同的说法。该工作人员称,刊物不会主动接收或发表已发表的论文,同时,虽然确有评过科研立项的奖项,但范围仅限协会自己的立项,“因为我们刊物没有国内刊号,所以发在我们刊物上对作者评职称也没有用。” 同样的论文,既是教改课题,又被作为获奖成果,吴认为,这仍旧属于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任何稿件不论以任何形式的成果出现都不能一稿多投。 顾沛也表示,如果文章后面没有标明转载,“一稿多投肯定就是有问题的”,对《中国建设教育》上与陈成钢同署的论文,他称“完全可以否定掉”。 陈成钢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此举不妥,他坦言,项目结题时,他因担心发不出论文耽误进度,所以才又投了一次,“我之前确实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本报北京8月18日电实习生姚晓岚张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卢义杰)
不是。因为有关学校已经撤回了她的这个职称。
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不过陈好这事好像是乌龙事件,陈好工作室发文表示这是中戏官网操作失误才导致她在正教授一栏,她本人没有参与过评选。
近日,有网友扒出知名女演员陈好虽为中戏教授,但并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简历中也只有自己的个人演艺经历跟演艺荣誉。 同时陈好在学校公开网站中,找不到任何文献的证明截图也被直接曝光,从截图中来看,的确没有任何关于她的文章记录。 但在之前网友晒出的截图可以看到,陈好的名字的确是存在于教授的栏目中。 没过多久,在学校公开的教师简介里,陈好也从一开始的教授区域被调整到了一级演员的行列,目前教授名单中,并未看到她的身影。 在目前的网络个人介绍中,陈好的头衔也成为了学习的表演系教师,并未有任何教授头衔。 陈好在演艺圈内出道23年,出演过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过于《粉红女郎》中的万人迷,这个角色也让她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作“万人迷”。 近几年,陈好已经逐渐减少出现在荧幕前的频率了,从演员转行做老师,而“万人迷”陈好即便是人到中年,她的身材和样貌状态也还是保持在线,风韵丝毫不减当年。 此前,陈好作为中戏老师出镜在学校发布的视频中,站在一群青春洋溢的学生当中,陈好也非常靓丽迷人。 然而,如今不再拍戏的“万人迷”陈好却身陷职称风波,演员转行做老师的身份遭到了大家的质疑,但事实如何还未能确定,随着舆论的发酵,相信她会给到一个回应的。
翟天临是圈内第一个因为学术造假而消失的人。他想通过拍摄赚更多的钱,接受镀金的教育,所以这个明星看起来有点贪婪。关于陈好是否有资格当教授的帖子越来越多。随着热度上升,没想到中国戏曲的操作是这样的“此地无银。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陈豪是一代人心中的“万人迷”。那一年,和粉红女郎一起,陈好几乎占据了迷人而优雅的人群。她不仅漂亮,还学会了欺负人。本硕是戏曲专业毕业的。结婚后,陈好决定退休,回到母校教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豪已经上升到教授的水平。在中国戏曲的官方网站上,陈好的名字赫然写在教授一栏。
小伙伴们要注意了。教授在教师职称系列中达到最高水平。换句话说,在43岁之前,陈好完成了人生的攀登,达到了教师职称的最高点。那就需要优秀,需要发多少论文,需要上多少课时,有多少成绩和成绩能达到教授的水平。
然而,反过来,陈好没有任何文件。和她一起做教授的另外两个老师有10篇论文,还有一个更厉害,18篇。
陈好是否真的有特殊贡献,可以按照正常的职称评定条件,不发论文就可以评定聘用教授?就在大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中国戏曲把陈红从教授名单中“除名”。
就在陈好教授的资格受到质疑之后,陈好从教授的名单上被挪到了中国戏曲的国家一级演员名单上。这是逃避责任,还是“这里没有银子?”恐怕不用说,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陈好的教授估计有危险,但她不仅被问到教授级别,还被问到研究生学位。看着陈好的简历,他于2010年被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录取,并于2013年毕业。三年的教学时间是正常的,但在此期间,陈好怀孕并生了两个女儿。
陈好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2011年5月。一般九月是全日制研究生入学的时间。也就是说,陈好在2010年7月左右怀孕,怀孕期间读研,2013年再次生育。哺乳期和孕期两次,加上照顾孩子和外出拍戏,如果不开放,陈好的生活将会腾飞。太忙了!
如果说翟天临是学术造假的话,那么陈好在教授的评价上至少是“虚”的,而且她没有论文就完成了评价,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期间,她真的是研究生(生产),而且是哺乳怀孕三年之后。我不知道陈好是如何分配时间并集中精力完成学业的。
也许,陈好迫不及待地想在学校取得一些成绩,因为他的表演生涯不尽人意。不然再提起陈好,恐怕就只剩下一个话题来谈十几年前的“万人迷”了。
年纪大了就能理解想要有所成就的心理,但一定要记住翟天临的教训。你不能给自己任何头衔。你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教育。教授只有努力才能获奖。戴着这些称号换来的是书和汗水,会杀了你的。
不是。因为有关学校已经撤回了她的这个职称。
翟天临是圈内第一个因为学术造假而消失的人。他想通过拍摄赚更多的钱,接受镀金的教育,所以这个明星看起来有点贪婪。关于陈好是否有资格当教授的帖子越来越多。随着热度上升,没想到中国戏曲的操作是这样的“此地无银。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陈豪是一代人心中的“万人迷”。那一年,和粉红女郎一起,陈好几乎占据了迷人而优雅的人群。她不仅漂亮,还学会了欺负人。本硕是戏曲专业毕业的。结婚后,陈好决定退休,回到母校教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豪已经上升到教授的水平。在中国戏曲的官方网站上,陈好的名字赫然写在教授一栏。
小伙伴们要注意了。教授在教师职称系列中达到最高水平。换句话说,在43岁之前,陈好完成了人生的攀登,达到了教师职称的最高点。那就需要优秀,需要发多少论文,需要上多少课时,有多少成绩和成绩能达到教授的水平。
然而,反过来,陈好没有任何文件。和她一起做教授的另外两个老师有10篇论文,还有一个更厉害,18篇。
陈好是否真的有特殊贡献,可以按照正常的职称评定条件,不发论文就可以评定聘用教授?就在大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中国戏曲把陈红从教授名单中“除名”。
就在陈好教授的资格受到质疑之后,陈好从教授的名单上被挪到了中国戏曲的国家一级演员名单上。这是逃避责任,还是“这里没有银子?”恐怕不用说,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陈好的教授估计有危险,但她不仅被问到教授级别,还被问到研究生学位。看着陈好的简历,他于2010年被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录取,并于2013年毕业。三年的教学时间是正常的,但在此期间,陈好怀孕并生了两个女儿。
陈好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2011年5月。一般九月是全日制研究生入学的时间。也就是说,陈好在2010年7月左右怀孕,怀孕期间读研,2013年再次生育。哺乳期和孕期两次,加上照顾孩子和外出拍戏,如果不开放,陈好的生活将会腾飞。太忙了!
如果说翟天临是学术造假的话,那么陈好在教授的评价上至少是“虚”的,而且她没有论文就完成了评价,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期间,她真的是研究生(生产),而且是哺乳怀孕三年之后。我不知道陈好是如何分配时间并集中精力完成学业的。
也许,陈好迫不及待地想在学校取得一些成绩,因为他的表演生涯不尽人意。不然再提起陈好,恐怕就只剩下一个话题来谈十几年前的“万人迷”了。
年纪大了就能理解想要有所成就的心理,但一定要记住翟天临的教训。你不能给自己任何头衔。你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教育。教授只有努力才能获奖。戴着这些称号换来的是书和汗水,会杀了你的。
教授评职称不会要求学生发表论文,教授评职称要自己发表论文,但如果已经评上教授职称就不用发表论文了。
近日,有网友扒出知名女演员陈好虽为中戏教授,但并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简历中也只有自己的个人演艺经历跟演艺荣誉。 同时陈好在学校公开网站中,找不到任何文献的证明截图也被直接曝光,从截图中来看,的确没有任何关于她的文章记录。 但在之前网友晒出的截图可以看到,陈好的名字的确是存在于教授的栏目中。 没过多久,在学校公开的教师简介里,陈好也从一开始的教授区域被调整到了一级演员的行列,目前教授名单中,并未看到她的身影。 在目前的网络个人介绍中,陈好的头衔也成为了学习的表演系教师,并未有任何教授头衔。 陈好在演艺圈内出道23年,出演过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过于《粉红女郎》中的万人迷,这个角色也让她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作“万人迷”。 近几年,陈好已经逐渐减少出现在荧幕前的频率了,从演员转行做老师,而“万人迷”陈好即便是人到中年,她的身材和样貌状态也还是保持在线,风韵丝毫不减当年。 此前,陈好作为中戏老师出镜在学校发布的视频中,站在一群青春洋溢的学生当中,陈好也非常靓丽迷人。 然而,如今不再拍戏的“万人迷”陈好却身陷职称风波,演员转行做老师的身份遭到了大家的质疑,但事实如何还未能确定,随着舆论的发酵,相信她会给到一个回应的。
这个问题涉及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和指标,现在别说教师,有的地方种草种菜的评职称也要发表文章,这也催生了一个叫论文经济的经济现象,也就是有人花钱发文章,有期刊收钱就给发文章,甚至有人明码标价买卖文章,结果就导致了中国产生大量的垃圾文章。如果职称评定不靠论文,中国的论文质量可能会比现在高很多。但也没办法,可能是各有各的难处吧,如果有更科学而且可操作的公认评定体系,可能就不一定靠论文了。
这属于当前我国多个地区教育界职称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不合理,但是我们都左右不了目前的教育弊端,总有一天这种状况相信会改变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让人很无奈,所以劝你想开点,先过那种别人怎样咱也怎样的日子,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有能力的人总有一个好的结局。
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副教授水平。
1.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教学业绩。
2.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CI收录2篇(限二区以上,其中一区1篇);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SCI、A&HCI收录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二等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限前5名、二等奖限前3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第1名)的主要完成人;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以上奖励(特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2名)的主要完成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发明人)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5)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项目已通过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验收。
获得中级职称六年以上,获得中级职称以来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不论发表刊物的等级)越多越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可以申报副教授。
获得副教授职称六年以上,获得副高职称以来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第一作者),有一部以上学术专著(第一作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可以申报教授。
联系我吧。。。我表哥就是弄这个的
副高级职称报考条件(适用于绝大多数副高级职称,如高级经济师、高级农经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员、教授等):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教)师郑密路全国办、研究员、教授郑密路全国办等。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3.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教)师郑密路全国办等。论文查重率10-30%,2000-3000字以上,中级以后发表的在副高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合法(有CN刊号且能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到)、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必须是第一作者,提前一年发表且能在在维普、知网、万方检索到。
您要发吗?我帮您发表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专栏·熊丙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近日在其博客贴出一篇书面发言(这篇发言是写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的,但被研讨会“留中不发”),批评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列出一名领导做博士后以来的20年中,每年发表SCI论文的统计,其中2003年高达51篇。郝院士认为,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的文章上署名,而且官做得越大,每年所出文章越多,是目前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发表的文章会越少,而且真正搞过学术研究的学者都知道,全身心投入研究,一年能发表三五篇论文就相当不错了。某些领导能一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要这些领导认识并检讨自己的“不端行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是占据别人的劳动果实吗?今天,主动把领导作为自己论文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的群体,规模不小。这个群体,大致包括领导所带硕士、博士(其实大多是以领导名义招收、由其他教师所带),领导所在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下级研究人员,等等。领导没有参与的论文、成果,一些学者、专家却署上领导的大名,显然等于变相的学术行贿。 这些领导会认为自己没有为研究“作出贡献”吗?不会。领导都会认为自己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作用巨大,因为正是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力,为学者、专家获得项目、课题、经费,这不就是贡献么?也正是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界、科技界的交往,为本学科、本部门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不也是贡献么?至于参加立项会、开题会、座谈会等,那更是直接的研究行为了。 学者、专家会检举这些领导的“不端”,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吞,人格尊严被践踏么?他们深知“靠着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得到领导的赏识,树起领导的大旗,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经费;否则便立项难,论文发表也难。领导在外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资源,学者在内做好研究,把领导放在论文作者首位,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导向的学术资源配置体制和学术行政化评价机制,让领导和学者、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取所需”。如果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不在行政领导手中,如果学术评价权不被行政领导所掌控,那么,行政领导就不可能在学术圈里左右逢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放弃尊严,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做学问、写论文。所以,只有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专心做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把学术资源配置权、评价权交给学者、专家,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在国外,即便担任大学校长,不管此前有多大学术成就,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往往就做职业校长,不再从事科学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允许有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而校董事会(理事会)对其的业绩评价,是校长当得怎样,而非学问做得如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再做科学研究,难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谋求方便。既担任行政领导,又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取得更大“学术成就”,不导致学术的严重行政化,不出现严重的学术腐败才怪呢。
三篇省级普刊,二篇核心,专著20万字,竞争条件多时,在相应的基础上增加,每次论文三年内有效,具体向学校人事处或教育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