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雷雨》文学类期刊投稿

《雷雨》文学类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雷雨》文学类期刊投稿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繁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雷雨》是彻底的一个悲剧。它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综上,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着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雷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人物塑造上《雷雨》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周萍的虚伪、自私、怯懦;周冲的天真、单纯;鲁妈的坚忍、高尚;四凤的淳朴、善良;鲁大海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鲁贵的猥琐、无耻,都有着鲜明的体现。以下主要分析周朴园和繁漪这两个人物。周朴园是一位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资本家,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在家里他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他是煤矿的董事长,是一个“体面”的人。然而在这体面下隐藏的是伪善、庸俗、专横、冷酷和卑劣。30年前,他爱上了家仆之女侍萍,并同居两年多,生了两个孩子。可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家在大年三十晚上把侍萍赶出了家门!侍萍投河给他带来了良心上的不安。因此,尽管他从南到北多次搬家,却仍然保留着侍萍曾用过的家具、保留着侍萍夏天总爱关窗户的习惯;30年来,他牢牢地记得侍萍的生日,他对侍萍可谓情深意笃。然而,30年后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侍萍会威胁到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因此,他“严厉地”质问侍萍:“你来干什么?”只这一问,其伪善的面目就昭然若揭了。他对妻儿的专横在逼着繁漪吃药的那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自己的劝说和威胁不起作用的时候,他竟然要大儿子周萍跪下来劝繁漪喝药,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另外,他为了发财,在包修江桥时,故意制造江堤出险,淹死三千多民工;为了榨取高额利润,对罢工运动进行血腥镇压,同时用金钱收买工人代表,诱使工人复工,其卑劣、冷酷、毫无人性的一面在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繁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系列中,少有的、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她出生于旧式家庭,但受过一点新式教育。她外表文弱沉静,内心却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反抗精神。她嫁到周家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她追求自由、幸福和爱情,而周朴园这个专制蛮横的家庭暴君是不可能给她这一切的。因此,当周萍流露出对父亲的不满并向她示爱时,她就什么也不顾了,把自己的性命、名誉全部交给他。当发现周萍移情别恋。爱上四凤,并准备摆脱自己时,繁漪用尽了她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对周萍进行胁迫、劝诱、恳求、攻击。当这一切努力成空之后,她果断地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对周萍、对周家进行报复:她跟踪周萍,当周萍在鲁家与四凤幽会时,她把窗户从外面扣上,堵住周萍去的路,想借用鲁大海的手给周萍一点教训;她又利用儿子周冲对四凤的爱情,企图挑起他与周萍决斗;最后她破釜沉舟,采用玉石俱焚的办法,当着周鲁两家人的面宣布了自己和周萍之间的乱伦关系,在彻底暴露周家丑恶面目时,自己也走向了毁灭。结构安排上《雷雨》以一天的时间(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后者只占全剧的一小部分),把周鲁两家及其他的成员之间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可见作者驾驭戏剧结构的功底之深。曹禺非常善于选择最好的时机,利用戏剧冲突来组织戏剧结构。例如第二幕中为了让周朴园和侍萍相认.作者把一切人都支走了,就连把侍萍找来的繁漪也被周朴园给逼到楼上去了,这就为周朴园和侍萍的相认创造了条件?而他们的相认,又把全剧的矛盾冲突引向一个新的高潮。侍萍在拒绝周朴园想以钱来弥补他的罪过之后,提出要见见“我的萍儿”,周朴园以不准当场认子为条件答应了她这一要求。观众自然都急着想看看这一出母子重逢的戏,然而作者没有马上写他们见面,反而先让鲁大海上场了。这就造成了父子、兄弟相见的一幕。而且让侍萍亲眼看到打她儿子鲁大海的正是她思念了30年的儿子周萍!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由这一场戏又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周朴园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周萍打了四凤的哥哥,鲁贵和四凤又被辞退,他决定当晚去四凤家找她,他“有许多话”向四凤说,并当着繁漪的面承认自己爱四凤。繁漪警告他说:“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周萍说自己已经打算好了。她说:“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这充满暗示性的话,既是实指天气,又暗示着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和这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样可怕。可以说周朴园和侍萍相认一场戏,不但把30年前的“过去的戏”和“现在的戏”巧妙地交织起来,还共同把“未来的戏”推向新的高潮。曹禺不仅在大的方面很注意前后的起承转合,即使在细节上也很注意前后照应。许多看起来似乎是漫不经心,信手写的,实则包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在内。这漫不经心的一笔.很可能就会引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严重的后果。如第二幕中,繁漪为了把鲁贵支开,以便和侍萍商量把四凤带走的事,就叫鲁贵回完话后,“出去叫一个电灯匠来。刚才我听说花园藤萝架上的旧电线落下来了,走电,叫他赶快收拾一下,不要电了人”。这看似随意的借口,却铺下直接导致了四凤、周冲触电死亡的伏笔?语言方面上《雷雨》的语言不仅凝练.富于动作性,而且很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从剧作里人物对话上,以及舞台提示和人物出场的介绍上展现出来。《雷雨》的人物对话,表面看起来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但是随处都带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真正个性化的语言。周朴园是一家之长,他对家人的话一般都是肯定、短促,充满着命令的口吻。以他对妻子和家人的话为例:“你应当再到楼上去。”“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榜样。”“我以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每句话都不算长,但却充满了“应当”和“我以为”一类的词句,非常符合他那种对家人专横、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性格。另外如第一幕中,四凤劝繁漪吃药的一段对白:繁漪:谁说我要吃药?四凤:是老爷吩咐的。繁漪:我并没有请医生,哪里来的药?四凤:老爷说您犯的是肝病,今天早上想起从前您吃过老方子,就叫抓一副.给您煎上。四凤的两句回答,一句一个老爷,一口一个您,非常符合侍女的身份。而接下来繁漪的一句双关语“苦得很”,“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既表明了她心中难以忍受的痛苦,而在下人面前又不失太太的身份,处理得非常巧妙。

《雷雨》是话剧《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文学体裁属于话剧(四幕剧)

艺术类期刊投稿避雷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音乐学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音乐研究 4、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音乐艺术 7、黄钟 8、音乐创作

西北美术杂志档次比较高,要求也很严格,主要问题就是太慢了,可能是稿件量太大的原因,编辑速度不是很快,但态度非常好,有问题打电话发邮件都很及时。《西北美术》创刊于1982年,CN刊号:61-1042/J,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艺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当代视野、十三届美展进京作品、画坛百家、院校空间、学术论丛、设计平台、人文遗产等。《西北美术》践行“继承和创新并举,传统与现代同行”宗旨,立足西北,放眼全国,把握当下,关注世界。西北美术杂志特色:1.西北美术文章应学风严谨,观念鲜明,言之有物,论据充分,文字精炼,具真知灼见。2.西北美术论文格式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及各级基金项目或课题编号。凡美术作品,需提供材质、尺寸及创作年代。文章字数以5000字为宜,优秀稿件不受字数限制。3.来稿格式请使用word文档,在文尾按顺序排列: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单位、职称、地址、电话、邮政编码及电子信箱。4.本社对来稿按栏目要求可进行必要的删改,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申明。5.来稿应确保文章原创,严禁抄袭,作者文责自负,本社对拟用稿经CNKI社科期刊文献检测系统软件,超过标准,概不采用。6.向本刊投稿者皆视为专投稿件,请勿一稿多投。因编辑人员有限,杂志社概不退稿,务必自留底稿。一个月内未到接电子邮件回复,请自行处理。

《轻音乐》 《HIT 轻音乐》(欧美) 《COOL 轻音乐》(日韩) 《留声机》 <> << Easy>> <<口袋音乐>> << 当代歌坛>> <<音像世界>> 《音乐爱好者》 << 我爱摇滚乐>> << 非音乐>> 《音乐生活》 《当代歌坛》 《音乐周刊》

《故事会》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故事刊物

文学期刊投稿避雷

补充一下:前面几位回答的不错只是当你选中一个刊物后一定要进入这个刊物的官方网站并且去电话确认他们的征稿资料是否为真!千万不能相信网上搜到的其它资料,那样的可能性很大!

现当代文学类学术论文,就是现当代的文学评论呗。只要够学术水准,所有适合的正规杂志都面向大学生。较正规的有:《文学评论》、《文艺评论》、《文艺报》、《小说评论》、《青年文学家》、《时代文学》、《大众文艺》、《群文天地》等。投稿时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投稿请寄编辑部,切勿寄给私人,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内未得到采用通知,即可自行处理。二、投稿字迹清楚,引文、注释务必核对无误,注释依序附于全文之后。数字、标点等用法请严格按有关规定书写。三、投稿要附内容提要,不超过300字,不同意删改者务请特别注明,切勿一稿两投。

说句实话,我也是个写手,也有过这种顾虑,但这种担忧基本是没法防范的,只能尽量找一些可靠的出名的杂志社投稿了。在这里我介绍你来我的这个文学联盟,我们有认识的编辑,你可比较放心投稿。如果需要群号请用百度HI 联系我!这里发不了群号。皇储文学皇储文学创作联盟(Prince Literary Creation Alliance,简称 PLCA)是文学爱好者们为了共同的文学兴趣和热情而组成的学术交流组织。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引导成员热爱文学和文学创作事业;帮助成员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水平,增进成员之间友谊和感情,加强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诚心邀请你加入我们社团,一同进步,另外还有从事几年小说创作的专业人士授课,交流。欢迎你的加盟,请在入群时,加上验证码“皇储文学”我们主要就是网文的创作指导,交流之用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便利之处就是我们和很多出版社有着合作可能你觉得我们现在的人还少,因为今天才成立所以还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与推广期间我们有免费授课活动,给各位社团会员们讲解各种类的文的写法等……想要出版的各位未来作家们都请聚合到这里来吧!

也不是啊,那要看你往哪投稿的!

雨花期刊投稿

我也写过,很多杂志需要的呢,不过要看你写的内容,如果主角是学生,可以投给中学生杂志,比如课堂内外高中版,作文通讯·锦瑟之类,如果是工作人士,可以投当代青年,雨花,如果纪实成熟风,可以给知音,这个难度比较大,如果单纯是旅游感悟,可以投给很多很多杂志的旅游栏目,如果你写的低龄一点,还可以给儿童杂志的相关栏目,如果写的优美一点还可以给各种青春小资杂志的散文栏目,如果你写的专业一点,还可以投稿给专业的旅游杂志,不过这个需要和编辑先商量好选题!你去天使领域论坛的浮云殿版块看,我都是在那里找约稿的,有很多靠谱的,上面我说的那些也都是我投稿过的,不过不知道你的写作风格和水平,所以你还是自己小马过河比较好!写这类稿子销路真的很好!!!连照片都可以卖钱!加油吧!!如果有消息可以在论坛分享,还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写手(比如我)一起交流哦!我前几天还发现我写的一篇国外留学打工纪实稿还被文摘类杂志转载了,所以说,这类稿子真的很受欢迎哦!

美国的报社刊都可以的

那是最好的记录了,必须的

期刊投稿避雷

现在由于部分学术类刊物路线走的比较低,只要付版面费就可以发表,所以被学术界歧视。其中法制与社会、法制博览是收费,而且品质不高,所以确实认可程度不高。

法学三大黑刊是指: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经济与社会 。现在由于部分学术类刊物路线走的比较低,只要付版面费就可以发表,所以被学术界歧视。其中法制与社会、法制博览是收费,而且品质不高,所以确实认可程度不高。

黑刊是指由于论文水平较低、评审过程敷衍或者版面费极高,被包括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录入期刊。黑刊指的就是预警期刊,黑名单的期刊。是大家都要避雷的期刊,一旦选择这样的期刊投稿,那对论文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

不同的单位判断期刊是否是负面期刊的主要原则

1、期刊每一期刊登的论文篇数都特别多,有很多院校设置了一期期刊的临界点大概是50篇,常规来讲法学类刊物一期刊登的论文数应该在30篇以下。

2、一些水刊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会压缩每篇论文的字数,增加版面数,对于法学论文来说字数应该不能低于6000字。并且随着期刊的整顿,发表3个版面以下论文的期刊也会面临停刊。

3、一本期刊分为好几个版本。

4、期刊的出版周期比较短,例如周刊、旬刊、半月刊这些。

不同的单位、院校也有自己设定的期刊黑名单,在选期刊前最好先了解所在单位、院校中黑名单期刊有哪些,避免选错期刊。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平时工作比较忙,很久没更新啦,我一直在从事相关行业,大家有想问的都可以留言或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的。大家发表论文一般都是有用处的,比如评优评奖、项目结题、保研加分、评职称等,而学校、单位也会在评审的时候看你投稿的期刊是否符合要求,因此,投稿前,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所发的论文是有用的。 那么,一般学校、单位对于投稿的期刊都有哪些要求呢? 1.普刊or核心期刊 单位要求必须在核心期刊甚至SCI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这类要求在硕士、博士毕业以及教师评职称时比较常见。 但是核心期刊发表周期长,从投稿到出刊,整个流程下来,一年很正常,对论文质量要求也很严格,过稿率很低。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自己投,花不了多少钱,足够优秀的你,说不定就过了呢?如果走渠道,虽然周期也不会太短,但是能保你过,只是动辄几万的费用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2.省级or国家级 真正意义上来说,期刊是没有省级和国家级之分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叫法,只是因为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有省级和国家级之分,这样划分也是为了便于管理,与期刊质量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作者的单位偏认为国家级期刊优于省级期刊,那么在投稿的时候也还是要注意的,毕竟,作者知道的事实是一回事,单位评审人员的想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出刊周期 出刊周期按频率从低到高,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周刊就是一周出刊一次,旬刊就是10天出刊一次…… 有学校对于出刊周期也是有要求的,周刊、旬刊、半月刊都不行,必须要月刊以上,也就是出刊周期至少是一个月,否则期刊会被判定为不合格,所发的论文自然也就没用了。 4.有无影响因子 这里说的影响因子,仅指知网上的影响因子,如下图所示:普刊里一般会分为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和无影响因子期刊,一般认为,有影响因子的优于无影响因子的,而影响因子高的自然优于低的,而有些单位要求作者所发期刊必须是有影响因子的,或者影响因子必须要达到某个数值。篇幅有限,未完待续,下一篇接着讲。

标题一定包含要推广的关键词,标题中一定出现品牌名字,主题明确;简明精练;最好在20个字内搞定,在标题中避免使用否定词、加入联系方式、不相干人名等杂乱信息。标题是网站的主要组成部分,除去内容页,网站的大部分页面基本上都是由标题构成的。标题是内容的主题,短短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就要表现出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吸引浏览用户点击。核心关键词组合标题。只需要一个核心关键词与2-3个长尾关键词组合为好,这样即可增加关键词的密度有助于排名,又可让搜索到的用户一目了然明白你的信息是做什么的。

  • 索引序列
  • 《雷雨》文学类期刊投稿
  • 艺术类期刊投稿避雷
  • 文学期刊投稿避雷
  • 雨花期刊投稿
  • 期刊投稿避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