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数学研究生 Pure Mathematics浙江理工大学基础数学硕士点于2006年正式批准设立。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机构合理。硕士生导师中有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者、校骨干教师等。基础数学硕士点有4个科研实验室服务于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近几年来本硕士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有100多篇。该学科硕士点具备素质优秀的指导教师、良好的科学实验室,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顺利完成学位论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理工大学基础数学研究生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要求掌握基础数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以及研究基础数学的相关应用方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际研究前沿。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外语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具有踏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队合作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数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构造性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模糊数学、非线性分析、数值分析、运筹与优化。在职研究生报名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看得出来每一个人肯定是非常用心的,所以最后才会有这么多人上岸,这就是一个顶级的学霸班级,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大家都很努力。
目前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校重点专业。数学、化学、心理学共有二级学科硕士点五个。在校本科生千余名,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并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已经建成“浙江省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同时承担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共课教学任务。理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4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共100人,占专任教师96.6%。另外16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聘为我院兼职教授。师资队伍的层次不断提升,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4人,第三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拥有副教授评审权。学院秉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重学习,勤实践,讲诚信,懂感恩,促和谐”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历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浙江省的一、二、三等奖,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2005年来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六个二等奖。曾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CCTV杯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先进小分队”。学院成立五年来,纵向课题立项73项,其中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1项;横向课题立项57项。共发表论文298篇,其中一级期刊以上论文共210篇,被SCI、EI、SSCI检索论文134篇。仅2006年发表在一级刊物以上的论文共7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3篇,有3篇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SCI一档期刊上。05、06学年发表论文数居学校榜首。荣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注重以学科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学院既保持了原有的学科特色,又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多学科方向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的学科体系,在纺织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范围高精度纳米位移测量技术、并联机构设计、多相流传输及泵与风机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应用及工业自动化、机电产品可靠性统计建模与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向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专业简介如下:流体机械是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水利、国防等工业领域,是装备的核心部件,如卫星发射中的动力中燃料的供给装置、矿山和原油开采中的输送设备、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动力设备等。流体机械学科研究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在长期从事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设备研究和设计、多相流的管道腐蚀、流量计量和仪器设备开发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形成了4个富有特色、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研究、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一: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主要研究纤维悬浮流场、气液/气固流场、喷涂射流两相流动和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等的动力学问题,揭示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动规律,提出了对流场的控制方法,为高性能高可靠性喷气织机、水下高速流体机械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方向获得4项国家自然基金和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二: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主要开展气液、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机理、高性能输送设备及流体计量仪表的开发。结合行业优势和特点,已开展固液、气液两相离心泵,低比转速离心泵,超声波流量计等流体输送设备及计量仪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小流量高扬程流体输送技术、超声波流量计量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发的化工流程离心泵已在国内相关泵业公司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广泛应用。本研究方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三: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内的流动损失,建立外特性与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关系,对流体机械的性能进行预测,建立基于三维流动分析以效率为目标的流体机械设计方法;提出改善流体机械的噪声和振动的方法,为高效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基金杰出青年团队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5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四: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建立了复杂管道流固耦合冲蚀破坏数理模型,给出了基于腐蚀产物保护膜流固耦合分析的多相流冲蚀失效预测方法,结合模拟冲蚀试验,实现了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寿命预测。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看得出来每一个人肯定是非常用心的,所以最后才会有这么多人上岸,这就是一个顶级的学霸班级,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大家都很努力。
班上的同学应该能够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作息和学习时间,能够保证自己学习的高效性。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学院既保持了原有的学科特色,又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多学科方向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的学科体系,在纺织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范围高精度纳米位移测量技术、并联机构设计、多相流传输及泵与风机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应用及工业自动化、机电产品可靠性统计建模与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向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专业简介如下:流体机械是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水利、国防等工业领域,是装备的核心部件,如卫星发射中的动力中燃料的供给装置、矿山和原油开采中的输送设备、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动力设备等。流体机械学科研究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在长期从事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设备研究和设计、多相流的管道腐蚀、流量计量和仪器设备开发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形成了4个富有特色、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研究、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一: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主要研究纤维悬浮流场、气液/气固流场、喷涂射流两相流动和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等的动力学问题,揭示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动规律,提出了对流场的控制方法,为高性能高可靠性喷气织机、水下高速流体机械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方向获得4项国家自然基金和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二: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主要开展气液、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机理、高性能输送设备及流体计量仪表的开发。结合行业优势和特点,已开展固液、气液两相离心泵,低比转速离心泵,超声波流量计等流体输送设备及计量仪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小流量高扬程流体输送技术、超声波流量计量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发的化工流程离心泵已在国内相关泵业公司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广泛应用。本研究方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三: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内的流动损失,建立外特性与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关系,对流体机械的性能进行预测,建立基于三维流动分析以效率为目标的流体机械设计方法;提出改善流体机械的噪声和振动的方法,为高效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基金杰出青年团队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5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四: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建立了复杂管道流固耦合冲蚀破坏数理模型,给出了基于腐蚀产物保护膜流固耦合分析的多相流冲蚀失效预测方法,结合模拟冲蚀试验,实现了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寿命预测。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1、徐定华,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任教育部高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高校教务处长、研究生部主任、学院院长。
开展应用与计算数学研究,聚焦数据建模与统计计算、可计算建模与反问题计算,2001年起指导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4部,在重要数学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
主讲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20余门,关爱学生成长成才,传授真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坚持数学课程BIMM教学、算法课程iCar教学和数学课程思政,开展研究性教学受欢迎。
2、马满军,浙江理工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差分方程协会会员,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973科研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SIAM J. Math. Anal., J. Diff. Eqns, Phys. Rev. A, J. Dyn. Diff. Eqns等顶级学术期刊。
3、贺平安,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数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计算生物学、肿瘤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在蛋白质序列的数值刻画、生物分子进化、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识别等方面。主讲矩阵方法、线性代数、组合数学、图论等课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的课题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等。
这是学校官方的资料,参考下吧,材纺在我们学校还是蛮强的,不过感觉偏纺织类浙江省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学科带头人:熊杰教授 “材料学”学科是在原来的丝纤维和纺织材料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997年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本科专业,1999年改名为“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4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2006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本学科点已扩展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3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 本学科拥有近2500m2实验室,拥有高分子聚合反应釜、双螺杆复合纺丝机、溶液纺丝机、静电纺丝机、高聚物流变仪、牵伸机、加弹机、双螺杆挤出机、真空灌注系统、热压成型机、材料万能试验仪、材料动态力学测试系统、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频能谱仪、400兆核磁共振仪、FT-Raman、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另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 和“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提供实验支撑。 学科近5年来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00万以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60多篇。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方向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带头人:熊杰教授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以纺织预制件实现结构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安全防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程材料。它具有多学科相互贯通和渗透的特点,属纺织学和材料学的新边缘学科,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英国、日本等的著名大学都设有相关的学科或研究机构,我校在这一方向也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是浙江省唯一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校,在国内也有鲜明的特色。学科方向二:功能高分子材料 带头人:王新平教授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国际新材料研究的前沿,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如电磁、光学、物质传输、分离、催化、生物和力学高功能的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充满活力的新领域,但目前国内外尚处于发展初期,我校以智能化高分子表面与功能高分子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分子表面重构,从分子水平理解高分子材料表面随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结构性能进行设计、优化与调控,使其在使用环境的表面达到最佳化。目前该方向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内容处于材料学科前沿,填补了国内空白。学科方向三: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带头人:郭绍义教授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将材料表面和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利用表面改性技术、薄膜技术和涂镀层技术,使材料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征。我校另辟蹊径借助于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功能薄膜、复合表面技术、表面工程设计为发展方向,重视与浙江省地域经济的密切关联,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我校在这一方向上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目前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校重点专业。数学、化学、心理学共有二级学科硕士点五个。在校本科生千余名,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并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已经建成“浙江省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同时承担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共课教学任务。理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4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共100人,占专任教师96.6%。另外16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聘为我院兼职教授。师资队伍的层次不断提升,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4人,第三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拥有副教授评审权。学院秉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重学习,勤实践,讲诚信,懂感恩,促和谐”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历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浙江省的一、二、三等奖,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2005年来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六个二等奖。曾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CCTV杯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先进小分队”。学院成立五年来,纵向课题立项73项,其中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1项;横向课题立项57项。共发表论文298篇,其中一级期刊以上论文共210篇,被SCI、EI、SSCI检索论文134篇。仅2006年发表在一级刊物以上的论文共7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3篇,有3篇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SCI一档期刊上。05、06学年发表论文数居学校榜首。荣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注重以学科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他们这个班级在大学四年竞赛获奖大约有50多人次,发表了大概30篇论文,有200多张证书。
这是学校官方的资料,参考下吧,材纺在我们学校还是蛮强的,不过感觉偏纺织类浙江省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学科带头人:熊杰教授 “材料学”学科是在原来的丝纤维和纺织材料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997年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本科专业,1999年改名为“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4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2006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本学科点已扩展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3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 本学科拥有近2500m2实验室,拥有高分子聚合反应釜、双螺杆复合纺丝机、溶液纺丝机、静电纺丝机、高聚物流变仪、牵伸机、加弹机、双螺杆挤出机、真空灌注系统、热压成型机、材料万能试验仪、材料动态力学测试系统、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频能谱仪、400兆核磁共振仪、FT-Raman、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另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 和“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提供实验支撑。 学科近5年来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00万以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60多篇。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方向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带头人:熊杰教授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以纺织预制件实现结构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安全防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程材料。它具有多学科相互贯通和渗透的特点,属纺织学和材料学的新边缘学科,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英国、日本等的著名大学都设有相关的学科或研究机构,我校在这一方向也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是浙江省唯一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校,在国内也有鲜明的特色。学科方向二:功能高分子材料 带头人:王新平教授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国际新材料研究的前沿,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如电磁、光学、物质传输、分离、催化、生物和力学高功能的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充满活力的新领域,但目前国内外尚处于发展初期,我校以智能化高分子表面与功能高分子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分子表面重构,从分子水平理解高分子材料表面随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结构性能进行设计、优化与调控,使其在使用环境的表面达到最佳化。目前该方向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内容处于材料学科前沿,填补了国内空白。学科方向三: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带头人:郭绍义教授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将材料表面和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利用表面改性技术、薄膜技术和涂镀层技术,使材料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征。我校另辟蹊径借助于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功能薄膜、复合表面技术、表面工程设计为发展方向,重视与浙江省地域经济的密切关联,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我校在这一方向上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学院既保持了原有的学科特色,又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多学科方向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的学科体系,在纺织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范围高精度纳米位移测量技术、并联机构设计、多相流传输及泵与风机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应用及工业自动化、机电产品可靠性统计建模与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向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专业简介如下:流体机械是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水利、国防等工业领域,是装备的核心部件,如卫星发射中的动力中燃料的供给装置、矿山和原油开采中的输送设备、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动力设备等。流体机械学科研究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在长期从事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设备研究和设计、多相流的管道腐蚀、流量计量和仪器设备开发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形成了4个富有特色、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研究、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一:多相流体及射流喷射的动力学主要研究纤维悬浮流场、气液/气固流场、喷涂射流两相流动和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等的动力学问题,揭示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动规律,提出了对流场的控制方法,为高性能高可靠性喷气织机、水下高速流体机械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方向获得4项国家自然基金和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二:流体输送及计量技术主要开展气液、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机理、高性能输送设备及流体计量仪表的开发。结合行业优势和特点,已开展固液、气液两相离心泵,低比转速离心泵,超声波流量计等流体输送设备及计量仪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小流量高扬程流体输送技术、超声波流量计量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发的化工流程离心泵已在国内相关泵业公司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广泛应用。本研究方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三:流体输送机械的节能降噪技术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内的流动损失,建立外特性与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关系,对流体机械的性能进行预测,建立基于三维流动分析以效率为目标的流体机械设计方法;提出改善流体机械的噪声和振动的方法,为高效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基金杰出青年团队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5篇。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专业研究方向四:多相流动冲蚀失效预测技术建立了复杂管道流固耦合冲蚀破坏数理模型,给出了基于腐蚀产物保护膜流固耦合分析的多相流冲蚀失效预测方法,结合模拟冲蚀试验,实现了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寿命预测。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他们在刚进入大学就制定好了目标。
“我们不是卷努力,是我们的日常。”这句话是这个学霸班的学习委员师睿珂说的。从内容上我们能够直接了解到他们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与他人竞争,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提高和突破,这个班在大一的时候,就在班会上明确表明了同学们考研的目标,并且一直在咬牙坚持。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没有放弃互帮互助,最终23个人成功上岸,只有三人选择就业。
1.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这个班级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坚持,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学习,自己也会被这种氛围代入进去,当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轻易去放弃,所以这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同学们能够最终考研成功的关键因素。
2.不仅仅在学习方面,其他方面也非常优异。
整个班级在大四那一年,就有很多同学发表完成了论文,并且整个班级加起来的证书多达200多个。在学习方面已经如此优秀在艺术和运动方面同样如此,在操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他们打羽毛球乒乓球以及奔跑唱歌的样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日常生活也需要更加丰富,大学生活不仅仅只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和日常生活,他们还积极开展志愿者工作,参加组织维护疫情工作等等,一个学霸班级,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一批优秀的人才诞生。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仅只有奉献自己,也会收获很多,等之后回忆起来,大学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
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主,硕士申请提前答辩,其学位课考试平均分必须在80分以上。
申请提前答辩的条件
(一)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环节任务,达到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条件;
(二)课程学习成绩:申请人的研究生课程成绩平均分达85分以上,其中学位课成绩在80分以上;
(三)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符合以下条件:
1.博士研究生
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4篇。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1篇;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发表(录用)一级及以上期刊论文1篇。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2) 作品获省文化厅、美协等主办的美展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
(3)获得在业界有影响的全国性案例大赛奖励;
(4)出版译(专)著1本;
(5)政策建议被厅局级以上政府机关批示或采纳;(6)取得与学术型硕士生相当且能体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成果。
以上成果均要求以浙江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1项授权发明专利可折算为1篇SCI期刊论文。
扩展资料
第四条 申请程序
(一)经导师同意,研究生本人在预计答辩前3个月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学院审核申请人材料,提出是否达到提前答辩要求的意见,并报校学位办;
(三)校学位办复核,组织进行申请人学位论文双盲评审;
(四)学位论文通过盲审且平均成绩超过80分的,申请人方可提前答辩,否则不予提前答辩。
第五条 如申请人课程学习成绩略低于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超过5分)但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第三条第(三)款要求的,可向学院学位委员会申请进行学业水平鉴定,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按第四条规定申请提前答辩。
第六条 通过论文提前答辩的研究生,学校报上级管理部门备案后将其纳入当年度就业计划,并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进行派遣。
第七条 各学院、学科可根据自身实际,在不低于学校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校学位办备案。在职攻读学位人员申请提前答辩,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校学位办负责解释。原《浙江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浙理工研〔2013〕6号)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修订)
他们这个班级在大学四年竞赛获奖大约有50多人次,发表了大概30篇论文,有200多张证书。
提前答辩办理办法: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导师组和所在院(系、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连同三份“匿名评审学位论文”(参照学位论文抽查办法)提交研究生处。学位论文的送审:研究生处选聘三位专家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所有评阅结果达到良好(85分)及以上,可举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程序同正常答辩。四、毕业研究生正常的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为第三学年结束前的三个月。在此之前进行答辩的均为提前答辩。五、考取春季入学博士生者,上述第一条第3款可不作要求。六、本规定不适用专业学位研究生。
班上的同学应该能够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作息和学习时间,能够保证自己学习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