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氢的能力有哪些?A:氢医学领域的专家康志敏教授曾说过:“氢气可以选择性清除毒性自由基,氢气可以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发挥对各类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氢气可以清除羟自由基、亚硝酸阴离子等毒性自由基,而不会去破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这种对于人体所需的有用的自由基,以此来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另一方面,氢气还能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因为氢可以显著激活NRF2,而NRF2可以激活细胞防御化学反应,增强细胞对抗损伤的能力。康志敏教授表示:从抗氧化角度解释氢的作用,一方面氢气可以清除自由基,另一方面它能激活机体自身抗氧化活性,两者共同作用,从而达到帮助细胞对抗损伤,细胞表现为死亡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开始增殖修复,逐渐恢复健康。Q:氢气能干预哪些疾病?A:康志敏教授说:一是对于各类危及生命的重症,比如心梗、脑中风、心跳骤停,在抢救过程中吸入氢气都可以很好地缓解严重程度,或者说可以救命的;二是对于各种疑难杂症,比如说肿瘤、类风湿、尿毒症、老年痴呆等等,通过吸氢都可以得到改善,吸氢可以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帮助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并且氢气介入的越早,对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价值越大。另外,有不少氢气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证明,氢气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160多种疾病和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Q:氢气吸入浓度越高越好吗?A:当然不是!氢气的燃爆范围是4%-74%,我们需要将氢浓度控制在总呼吸气量的4%以下,高浓度的氢气吸入是有一定的爆炸风险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控制好氢气吸入的比例,在冬日这种容易静电的日子,一个静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就能引发一场灾难。而且很多实验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效果也并不比低浓度的好多少。安全使用氢气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核心观点。Q:氢安全吗?A:诺贝尔奖提名者贾斯·尼克森博士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氢是非常安全,他甚至用了四个非常来强调,氢的安全,无毒无副作用。而且在深海潜水领域,应用氢气作为呼吸的补充气体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对潜水员及多代子女的跟踪调查研究也显示了氢气的超高的生物安全性。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电解分开就是氢气氧气,没有氧气,也没有生命。相对应地对称性地,没有氢气,也没有生命。
130个著名遗传学家联合谴责著名科学记者韦德最近出版的一本畅销书,反对该书提出的新人种划分方法,并提出人种的遗传学差别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这显然已经成为科学领域的大事件,《自然》和《科学》同时报道了这一事件,可见其热度非常高,应该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旧员工的感情所影响。
畅销书A Troublesome Inheritance由著名科学记者Nicholas Wade撰写,今年6月在纽约企鹅出版社出版。这一278页的新书出版后迅速受到大量批评,而且批评大部分来自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对该书用遗传学差异,而不是文化差异来解释为什么西方政府比非洲政府更稳定,等类似观点提出强烈质疑。Wade是《纽约时报》、《科学》、《自然》的前科学新闻记者和编辑。
畅销书“A Troublesome Inheritance”由著名科学记者Nicholas Wade撰写,今年6月在纽约由企鹅出版社出版
来自人群遗传学和人类进化学名人录的一封公开信,8月10日在《纽约时报》发表,这反映了自科学家们对该书态度上非常团结一致,这种情况过去非常罕见。署名的科学家中有许多人的著作就被Wade的新书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公开信声明:Wade的书中存在大量匪夷所思的观点,他的主要观点认为,最近的人类自然进化选择导致了不同人种之间智商、政治机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我们完全不同意将我们的研究作为支持他错误言论的依据。
Wade认为,这个公开信背后是受到政治利益驱动的,他确定许多签名者并没有仔细阅读他的新书,是被一个有偏见的组织者提供的歪曲该书含义的摘要影响。
Wade强调,将会联系公开信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MichaelEisen和 GrahamCoop,因为公开信中列举了书的错误,他将在以后的版本中进行修改。根据Wade的说法,Coop没有任何回应,但Eisen承诺将来会回应。
Wade认为自己的书主要是提出,反对种族主义应该依靠理论,而不是依靠毫无种族生物学基础的反进化神话。
Coop说,公开信的思路是在学术会议上产生的,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对Wade歪曲引用他们的学术著作非常不高兴。
新书的第一部分总结了人类遗传学研究,他利用遗传多样性模式的研究证据支持自己提出的根据地理位置来重新定义人种的概念。另外提出,人类在5万年前离开非洲后,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导致这些地区的人的肤色、饮食习惯等发生了改变。例如,为说明非洲以外地区人类受到更多环境变化带来更多选择压力,他引用了Coop2002年发表的论文,该论文中写到,“一个假设是人类离开非洲大陆后进入新环境将遇到新的选择压力,这些新的环境选择压力使这些人获得新的表型。”但是,Coop认为Wade是断章取义,例如忽视了他关于非洲人实际上受到环境选择压力更多的声明。
为证明自己根据地区划分人种的观点,Wade引用了一个关于涉及全球不同地区人的1056例全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根据基因的类似性,将这些人分成不同群组,如果根据基因类似性分成5组,结果发现可以将人种分成:非洲、东亚、欧洲、中东和美洲/太平洋岛屿5个大类,其基因差异分布和地区呈现出非常好的关联性。于是Wade提出将地球人按照地区分成这样5个人种。
Tishkoff认为,Wade这样的人种分类太随便。例如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非洲人存在14个不同亚组,而这可能是全球不同地区基因差异的基础。虽然地区差异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尽管她也同意,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差异的条件选择确实能产生生物学差别,她的小组发现,某些非洲人因为基因缺陷而无法消化乳糖。她嘲笑Wade的观点,因为Wade认为自然选择使人种出现认知和行为学差异(为什么就不可以?)。虽然Wade在书中正面引用科学家们的研究,但是Wade这种自封为科学发言人的形象让人反感。
笔者虽然不认可Wade看法,尤其是根据地区划分人种的观点。但个人对Wade大胆提出新思路的勇气非常赞同。从政治和文化角度,人类希望世界大同,人人平等。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平等过,也不可能平等。人种之间的差异也确实存在,虽然Wade提出的观点不能得到科学家认可。但是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某些天分的差异显然存在,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在自然科学上的贡献显然比其他种类的人比例要高许多,犹太人控制世界财富的比例也相当高。也许并不是犹太人的基因和其他人种存在很大差异,或者是文化因素,但是文化也是具有遗传性的。因此,不同人种的遗传差异客观存在。遗传本身就是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环境对遗传的影响是必然的,智力和行为本质上也是表型,为什么就不能有差别。承认有人种,本身就是承认差异,因为差异是划分人种的绝对基础。不应该因为政治和感情因素而拒绝科学,科学家有时候更难以纠正自己长期坚持的看法。
虽然不能确定这种观点最后是否能被认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畅销书将会比原来更畅销,畅销与否和是否正确无关,科学家们集体反对从结局上看只能成就这一书的市场。就如鲍林关于维生素C的几本畅销书一样,错误的言论也一样有读者,一样有市场。
新科学范式的形成总是需要革命!
(作者:孙学军是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2010年8月2日,孙学军先生发表博文《不做实验同样可以发表SCI论文》( )引起某些热议论。我认为,孙学军博友如果不是哗众取宠的话,很可能是对科学“实验”片面理解,以为只有在实验室人工控制环境下的物理化学实验才叫实验,而其他形式的实验就不叫实验。对此,我从广义实验的概念出发,将科学实验划分为四种类型:1 理想实验:即头脑里进行的“理想实验”。依据观察的事实和生活经验,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头脑里进行理论猜想和逻辑推理,主要是运用猜想提出公理,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建立起某些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是理想实验研究的光辉典范。2 观察实验:即在自然发生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有目标的观察,从而获得科学认识。这种方法在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如生物学家采集标本发现新的物种,古生物学家采集化石论证生物进化,地质学家观察地质剖面论证构造。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主要得益于广泛的野外观察实验,他将科学定义为:“归纳经验实事,以便从中发现规律”。3 模拟实验:依靠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采集事物的数据和信息,在一定理论或假设指导下,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王铮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的很多研究都是模拟实验研究。4 控制实验:在实验室内,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在理化科学、环境科学中是最常见的。这也大家通常所说的狭义的实验。其实,现代科学是科学家的理性猜想与实验验证的统一,对于任何自然科学研究来说,实验验证都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之所以造成某种假象,以为某人没有做实验,同样可以在SCI期刊发表论文,是因为片面地看待实验。所以,我不同意“不做实验也可以发表SCI论文”的观点,不做实验发表SCI论文,千万别作假。希望博士生注意,不要为这种哗众取宠的观点所误导。同时,我也要提醒大家注意,科学实验的类型多种多样,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确定,不要片面地理解“实验”。相关专题:做实验VS发表论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根年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中国科技界的三个“民族”下一篇:米兰柯维奇是如何赢得国际学术声誉
任永平 一.基本情况介绍任永平: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中国CPA。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会计系主任、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学习经历:1981年~1985年,江苏大学( 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动力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1985年~1986年,厦门大学会计系进修会计学;1989年-1992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攻读硕士学位,于1992年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996年~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于1999年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1998年在德国RIETSCHLE公司进行会计研修(1年);2006年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进修半年。工作经历:1985年~2003年,在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江苏大学财务处任副处长。2003至今,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会计系主任、学院院长助理。任永平是我国财政部首届会计领军人物培训班学员,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担任主要课程本科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国际会计等硕士生课程:会计理论研究、财务分析研究等 二、主要科研成果在《会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合作主持省(市)科研和教研课题7项,其中主持的上海市教委《基础会计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光荣称号;主持大型企业横向课题多项。——主要著作(包括教材) (1)《基础会计学》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年12月出版(2)《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独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3)《会计学基础》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4)《财务会计》主编(2/2)兵器工业部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要论文(1)WTO后时代,我国会计规范制订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2月 (2)发达国家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经验与借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治理:国际比较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论文集](3)关于独立董事若干职责问题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3年8月(4)德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10月 (5)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财会通讯》,2002年10月 (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若干重要参数的财务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月 (7)电子网络倾倒会计大厦吗?《财务与会计》,2001年09月 (8)中德财务会计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比较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07月 (9)德国秘密准备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1年02月 (10)中德会计报表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7月 徐宗宇 徐宗宇 男 1963年1月生 山西定襄人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士学位;1989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2年先后在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总部、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2年10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现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和研究,现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赴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理论专题硕士生课程:会计学文献阅读、会计实证分析 主要科研成果: 1、主持课题(1)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事项法的会计系统研究”(批准号:A.10-0104-06-807),2006-20082、主要著作(包括教材,以近年为主)(1)《基础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6月(2)《财务会计》(/副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8月(3)《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可靠性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月(4)《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等5部。3、主要论文(1)李远勤 徐宗宇,“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reholders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Toyo Gakuen University 2007年第3期,第96-112页;(2)徐宗宇,“加强证券公司内部稽核的现实思考”,《中国审计》,2002年第6期,第67-68页;(3)徐宗宇,“境外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第35-37页;(4)徐宗宇,“对事项法会计理论的思考”,《财经论丛》,2003年第6期,第70-75页;(5)徐宗宇,“上海市证券业同业公会案例研究”,《企业家天地》,2004年第1期,第56-63页;(6)徐宗宇 李鹏举,“对经济增加值指标构建及其应用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54--59页; (7)徐宗宇,“对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探讨”,中国会计学会论文集(2006)等30篇。 徐文丽徐文丽,女,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课题 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财务会计”(2007-2008) 上海大学精品课程项目“财务会计”(2007年) 横向课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05年)等5项 著作 (1)《高级财务会计》(独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4月 (2)《财务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8月 (3)《涉外企业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7月 (4)《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7月 论文 (1)商誉会计的研究与探讨,《财会通讯》,2008年5月 (2)应对国际反倾销的若干财务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2008年2月 (3)对企业并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3月 (4)对我国企业养老金制度及会计问题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7月 (5)论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歧义与协调,《上海大学学报》,2005年5月 (6)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探索与争鸣》,2004年12月 (7)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9月,等32篇 社会职务 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 荣誉 《财务会计》获199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三等奖 《高级财务会计》获2007年上海大学优秀教材奖 获1996年“王宽诚育才奖” 获1995年“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张佳春 一.基本情况介绍张佳春:女,1963年生,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审计处处长。学习经历:1979年~1983年,江苏科技大学( 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船舶工程专业;1985年~1987年,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2002年~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作经历:1983年~2004年,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人事处、教务处认教、任职;2004~今,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务处、审计处认教、任职。现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校审计处处长,女教授会执行副理事长,上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监事会副监事长,校语委副主任、普通话测试站站长。目前担任主要课程本科课程:基础会计、公司理财硕士生课程:项目财务管理 二、主要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编著或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0本(其中主持编写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或合作主持省(市)科研和教研课题8项,主要参与国家教育教改项目1项,省(市)科研、教研等项目10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市精品课程1门(第二主持),省级一类优秀课程1项(第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优秀教研论文二、三等奖2篇等。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依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去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已累计78万余篇,较2021年(66万余篇)约增长17.2%,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各高校在中科院JCR一区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161,973 篇,较2021年(92,551篇)增长约75%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军队文职要求公开论文发表是萝卜坑吗?军队文职要求公开论文发表是萝卜坑的。
氢的作用,昨早见于1975年氢抗癌症的医学论文,当时用的高压氢,没有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但是到了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太田成男发现,少量氢具有非凡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研究氢医学的热潮。 1、很多国家已经成立氢产业协会,中国的协会是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2、中国氢分子生物学第一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教授,著有《氢分子生物学》 目前潜水气体大多采用氢与其他气体的混合使用,这样能够保证最大的下潜深度,同时避免对潜水员的损坏,孙学军就是国内研究潜水医学的专家,接触到氢的生物学效应后,转而氢医学的研究 3、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篇医学论文表明,对176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与保健的作用 富氢水杯的效果作用机理 氢的作用机理虽然还在研究,但是目前一般被认可的氢的作用机制是: 1、具有抗毒性自由基的功能 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毒性自由基,这种自由基过多会失去平衡,那么疾病就会产生,而氢能够轻松的穿透人体细胞生物膜,进入细胞核去中和毒性自由基。 2、具有抗炎症的功能 事实上大部分的疾病,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为炎症,氢表现为很好的抗炎症抗疼痛的作用。 3、可能能够爱改善体内菌群的作用 日本还有一项研究比较有意思,说长寿老人体内的产氢能力大,人体饮用富氢水杯制成的氢水补充氢,可能会改变肠胃内的菌群,通过改善菌群起到效果。 孙学军教授语录: “07年发现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效应以来,已经证明氢气对中风、心肝肾肺等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特点是抗氧化损伤、抗炎症损伤和减少细胞凋亡。氢气将对人类健康防护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人类对生物学现象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氢气没有任何毒性,许多疾病都值得尝试,尤其是老年便秘,慢性炎症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长期来说,氢气对预防肿瘤发生可能很有价值”
最简单的一个点,氢气的抗氧化特性,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是实时刻刻都在不断地氧化当中,就好像刚切好的苹果,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被氧化变黑了,但是如果把切好的苹果放在富氢水里,可以明显发现苹果能保持刚切好时的状态,这就是氢气的抗氧化特性,而人体坚持吸氢,氢分子到到达我们体内会清除人体不良的恶性自由基,从而达到调理健康的目的。
可以中和来自体内和体外入侵的自由基,身体会变得更轻松与健康。从抗氧化角度解释氢的作用,一方面氢气可以清除自由基,另一方面它能激活机体自身抗氧化活性,两者共同作用,从而帮助细胞对抗损伤,炎症反应减轻、开始增殖修复,逐渐恢复健康。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吸氢气是
吸氢气是,吸氢气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养生方式,氢气可清除人体毒性自由基。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吸氢气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很多人说吸氢气是是真的吗?
吸氢机是吗?答案说是也是对的,说否也是正确的。
回答吸氢机是的,有2类人,一类是根本没试过的,随口一答也没什么损失,另一类就是使用了,没有达到效果。
回答吸氢机不是的,也有2类人,一类是从事氢产品相关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另一类就是按照正确的用法,真正改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的。
咱们来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几类人:
第一类:根本没用过或者见过吸氢机,随口回答的。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请先试一下再发表见解。网上最不缺的就是闲的喷子,不管啥都要喷一下,权当打发无聊的时间。各位网友在听别人的意见时,也可以先问一下:对方是否用过再听取意见,没用过的给你的参考又有多少价值呢。
听过郭德纲相声的网友都清楚郭老师的名言: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生活中,最怕这种自以为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劝别人的人,总有那么一些人,最擅长慷他人之慨,表达自己的慈悲。遇到冲突,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味地劝说别人要宽容一点,不要计较太多,而从未真正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这种慈悲,不是发自内心的善良,而是一种“伪善”。都没尝试过就随便发表意见的,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第二类:使用了,没有达到效果。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大家来看一下氢气控癌理念的实践者:钟南山院士捐赠了100台的吸氢机到武汉治疗新冠,徐克成教授用吸氢机来治疗肿瘤,为什么专家使用的会有真实的效果,而你的达不到效果呢?第一个原因:钟南山院士和徐克成教授使用的都是跟佛山市氢莹吸氢机机电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样原理的3000ML的吸氢机,第二个原因:患者在使用时,每天都是长时间的使用。足够大的气量,足够长的时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那些说使用了没有效果的网友可以自己想一下,自己使用的是多大气量的机器,又吸了多长的时间?很多人就想着吸一个小时就能有明显的效果,大家可以用脚趾头想一下是否可能?如果你相信吸一个小时就能有明显的效果,你不上当谁上当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去药店或者医院开药,药盒上为何写着每次吃几片,一共要吃几次?治疗长期慢性病为何要强调疗程?每片药的有效剂
量是一定的,一次吃几片,就是要提高药效,有的人会说我一次把一盒药全吃完,药效在理论上会成倍的增加,但是身体结构受不了。一个疗程多长时间,只有这个疗程下来,病就基本上好了。只强度有效剂量或者时间的长短都不科学。大家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回到吸氢机上面,佛山市氢莹3000ML共享吸氢机要求使用者每天吸9个小时以上,早中晚各3个小时,连续吸2个月,只要去医院检查,100%指标有变化。
有人可能会说佛山市氢莹科技有限公司3000ML共享吸氢机是医疗级的,我们个人保健用300ML的是不是就够了?够不够大家可以多看一下徐克成教授的讲解视频,他的视频强调要用3000ML以上的,他治疗脑梗病人是用2台机并到一起用的,也就是6000ML的用于治病。所以大家不要自己犯糊涂或者自我安慰。
另外的一个常识是:一个成年人每分钟的呼吸的气体的总量是9000ML,这也就是有些外行宣传的【所谓的氢气吸入量到2%-3%这个比例就够了,即200-300ML就够了,再多的气量也是浪费】,大家可以想一下徐克成教授用6000Ml的气量才把病人治好,200-300ML的气量有什么实际用处呢,相对于人体每分钟的呼吸总量9000ML,佛山市氢莹科技有限公司的3000ML共享吸氢机仅仅是起步。
有好友会提问:吸氢气机是不是?准确的解析这个问题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
现实中为什么会有人说吸氢气是,主要原因无非是:
1、有人高价销售吸氢机,消费者购买后没有“效果”,感觉;
2、对氢气医学的发展以及作用机制还不是很了解。
■氢气医学的发展历史
氢医学的发展比较有意思的是电解水,电解水(还原水、碱性水)从概念的产生到盛行经历了100多年,目前还是有电解水机(产生酸性水和碱性还原水)销售,但是目前一般认为电解水的作用是由于氢气的作用。
1、1975年有人用高压氢气治疗皮肤磷状细胞恶性肿瘤,认为氢气具有抗氧化作用;
2、1992年德国有个药厂申请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专利。
3、1995年林秀光博士提出电解水治疗疾病的理论,认为电解水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含有活性氢能清除自由基,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碱性或还原电位。
4、2005年日本劳动厚生省112号通告中认为,碱性电解水对腹泻、消化不良、肠道胀气和胃酸过多有治疗效果。
5、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教授的论文提出低浓度氢气吸入半小时,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能有效减少坏死。
6、2012年来自世界12个发达国家、1700名科研人员发表了450篇氢分子医学效应论文,发现由自由基引起的62种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7、2013年第二军医大孙学军教授编著的`《氢分子生物学》出版。
8、2014年氢分生物医学子专业委员会成立,2018年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9、2019年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教授编著的《氢气控癌理论与实践》出版。
……
■氢气保健或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军医大的孙学军教授把氢气应用于医学的特征概括为4s,即安全性Safety(非常高的生物学安全性)、选择性selective(选择性抗氧化)、扩散性small(氢气在体内没有去不了的地方)、简单性simple(结构简单制取氢气简单)。徐克成认为示,用氢气控癌,符合“ABC原则”,即有效(available,A)、简单(brief,B)和便宜(costless,C)。
1、氢气治病的原理一般认为来源于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同时可能可以改善体内的菌群。有研究显示,氢分子尚可通过维护线粒体和调节免疫,对癌症发挥控制作用。
2、有研究认为氢气能够激活细胞内源性抗氧化系统。
3、近年大量研究发现,氢气可影响200多种生物分子功能,对1000多种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太田成男教授课题组最近研究提出一种假设[63],氢气的许多信号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研究用体外培养细胞发现,生理浓度的氢气可以抑制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相关基因表达。
4、从实践上看,氢气对于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肿瘤等疾病具有预防保健或者治疗的作用。
3、氢气没有任何毒性,这点很可贵,而且获取氢气很方便成本也很低,所以许多疾病都值得尝试。目前氢医学科研提示氢气对176种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如果说氢气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有选择性抗氧化机制,那么氢气对于氧化应激的大量相关疾病都有作用和效果。
■如果说吸氢气是
从2017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氢气相关的医学论文不断增多,如果说吸氢气是,那么必定存在一个及其庞大的组织来协调各种造假研究,发布造假论文,并推出富氢水杯、吸氢机等氢医学相关产品。
如果你认为吸氢气机只是一个,那么这个庞大的的受益者会是谁呢,是国际氢标准委员会还是氢分生物医学子专业委员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很多产品宣称有治疗或者保健功效,但是在专业的医学杂志上查询不到相关的研究,而氢气产品至少在世界范围有大量的科研文献,而且目前氢气医学的研究还越来越热。
高血压、抑郁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吸氢气”的疗法能对这些病征有治疗作用,你相信么?氢气是种易燃气体,吸入人体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吸氢气治病,是确有其效,还是一种心理作用?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氢气疗法”正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而氢气所具有的选择性抗氧化特性,正是所谓的“治百病”的关键所在。
人为什么生病?
主因是肌体氧化还原失衡
想要了解氢气为什么能够治病,先得从人为什么会生病说起。
要知道,人体时刻都与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譬如细菌、辐射等,原来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受到了损伤,从而出现了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和心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了临床症状和体征。
当人体的细胞被氧化后,就会形成氧化损伤。从医学上来说,就是由于内在、外在的因素,致使体内的自由基大量暴发,这种暴发现象,被称为氧化应激。
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者分子,自由基本身是维持正常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自由基反应则是能量代谢的基础。当人吸入氧气、吃进食物后,能量物质和促进能量转化的物质就在体内进行氧化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人体体内的自由基不断产生,也会不断被清除,被维持在一个正常生理水平上。一旦自由基过多或者过少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伤害。
当细胞的氧化程度超过了细胞自身对氧化物进行清除的抗氧化能力之后,就会形成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也就是氧化还原失衡。过多的自由基尤其是其中的毒性活性氧,便会开始攻击生物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因此,氧化损伤是引起各种疾病发生、肌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以人体炎症的治疗为例,一般认为,清除氧自由基正是缓解炎症反应最根本的方法。
治病原理:
氢气可清除人体毒性自由基
国内肿瘤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荣誉总院长徐克成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氢气疗法”是一种正在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的新疗法,“吸氢气”究竟能对多少疾病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有无副作用等问题,医学界已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徐克成介绍,不管人体患上了哪种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体内毒性自由基的出现。自由基(活性氧)分为好坏两种,日本科学家已发现,氢气能够专门清除坏的自由基。因为氢气最典型、最重要的一个化学性质就是具有还原性,可以选择性地中和毒性自由基。而从疾病发生机制上来分析,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的最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氢气既然是一种选择性抗氧化物质,就很有可能对人类大部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为什么氢气会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的特性?原来,氢的还原性相比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各种还原剂来说非常弱,根据氧化还原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所以,在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中,氢基本上不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非正常的细胞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肿瘤组织细胞中,因为产生了大量自由基,导致正常的代谢反应不能进行,因而其他还原物质不足,于是就给了氢与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机会,结果就是抵消掉自由基中的不成对电子——大部分自由基的不成对电子来自于氧原子——它们便能够与氢发生反应产生水这一稳定的物质,而失去氧原子的自由基也在这一过程中变成了稳定的物质。
副作用小,
因为氢自身性质不活泼
在广东省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里,记者看到,这里设置的15部“吸氢机”旁的座位上都坐满了鼻子中插着气管“吸氢气”的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机器只需要加入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就可以将水电解成为含量为66%氢气和33%氧气的混合气体,病患只需深呼吸,将气体吸入体内即可完成一次疗程,每次“吸氢气”疗程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现场一位62岁的陈姨告诉记者,她数年前被确诊为胃癌,经过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整个人变得极为虚弱,从今年8月初开始吸氢气之后,她发现身体情况有了明显好转。“第一次吸氢气之后,回到家就是大汗一场;坚持吸了三次后发现,原本一小时醒一次的睡眠有所改善,原本乌青的脸色也有好转,并且体力逐渐恢复,现在已经可以每天到小区里散步了。”另一位阿伯也告诉记者,他在四年前得了肝癌,后来做了切除手术,没想到去年又复发。在被推荐吸氢气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睡眠变好,精神好了很多。
原来,在抗肿瘤方面,肿瘤细胞壁比正常细胞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影响着细胞的增殖、DNA的合成以及血管生成等,并且氧自由基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诱导和维持癌细胞的致癌能力。此时,氢气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就具有了治疗肿瘤疾病的潜力。而且科学家们发现,与其他抗氧化物质相比,氢气能够轻易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到达所需部位进行还原反应,有选择性地清除氧自由基,同时由于氢气本身性质不活泼,因此不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的损伤和新陈代谢的紊乱。
进展迅速,
但生物安全性有待验证
氢气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连续呼吸8个大气压97.5%氢气14天,高压氢气可以有效治疗动物皮肤恶性肿瘤,并认为这是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得到的效果。
此外,2001年,法国潜水医学家也证明,呼吸8个大气压高压氢气还可治疗肝曼森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首次证明氢气具有抗炎作用,并提出氢气与羟自由基直接反应是治疗炎症损伤的基础。
但上述研究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这主要是因为高压氢难以作为一般临床治疗手段。
直到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采用浓度为2%的氢气治疗动物脑缺血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且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氢气疗法”才终于引起全世界的瞩目。2007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氢医学”的元年。
此后,氢气生物学研究开始兴起,美国、日本和中国是目前研究氢气医学生物学效应最多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个研究机构参与。
在我国国内,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被认为是最早引入氢气疗法的人,也被称为“中国氢医学第一人”。孙学军教授表示,他长期从事气体效应研究,但他也是在2007年看到了太田成男的研究成果后,才开始对氢气的医疗效果做研究的,并逐步发现此疗法确有其用。
如今,国内医学界对于氢气生物学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多。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涉及“氢医学”课题数量为例,在2007年,涉及“氢气”的课题都与能源有关,而在2007年后,“氢气”与各类疾病的医疗效果的论文数量大量出现,涉及精神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多个领域。一些院士也开始对“氢医学”展开了研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还率领课题组完成了《氢气治疗肝脏损伤研究》,并在国际著名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现氢气对慢阻肺有疗效,在参加世界胸科大会时他的发言指出,“氢分子主要针对慢性疾病,最基本的是抗氧化应激的加强作用,不是单纯修复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理念是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
2014年3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也宣布成立。
不过,目前而言,“氢医学”仍然处于基础和临床研究阶段。徐克成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公益性工作室,收集尽可能多的临床案例。因为有专家指出,虽然氢气已经被发现对不少疾病有效,但是这种效果的生物学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临床效果还需要得到充分的证据支持。比如来自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董文彬、郑高利就曾经撰文指出,目前尚不能完全证明氢气的生物安全性,对于氢气治病的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重点提醒:
不建议自行“氢治疗”
文章至此,有一点尤其值得提醒:使用氢气治病,还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绝不可以随便使用。
比如那些日常用于氢气球中的氢气,就不建议用来治病。对此,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林信涌表示,正常供人体吸入的气体,必须经毒理及生物相容等安全测试合格方可使用。即使用水电解可以产生氢气,如果相关设备零件采用非医疗级的,亦会存在风险。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教授魏佑震也对此表示,用于氢气球的氢气通常是工业用氢气,其来源不一定是水电解生成,可能会有其他气体掺杂,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宜人体吸入,更不利于治病。
■揭秘
中国生物教师发表“氢医学”论文比日本早了8年
目前医学界都认为是日本人太田成男及其团队开创了“氢医学”。其实,早在1996年,山东临淄的一个中学生物老师便已经开始不断发表文章,阐述氢气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医学功效。
徐克成教授曾特意到山东找到了这位生物老师杜元伟。徐克成认为,“氢医学”是一项可以达到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发现,如果氢医学能够被学界所认同,那么就应该由中国人获得这一荣誉。
杜元伟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毕业后在山东临淄一所中学教生物。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业余时间喜欢从事一些生物学的研究,也喜好中医学和打太极拳,因此他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究竟指的是什么?在思索过程中,他采用了排除法,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气态元素中,只有氢气具有能量,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燃。氧气只是具有助燃作用,本身并没有能量。人类的能量代谢过程、葡萄糖等能源物质的释放,都是通过逐步脱氢实现的,因为由氢和氧气结合会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而水和氧气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见氢气、氧气、水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氢气在人类的生命中也应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系列实验,并在《关于氢气对于生命意义的作用的实验证实》一文中,论述了他通过电解氚水产生氚气(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亦称“超重氢”),利用氚气代替氢气通入小鼠生活的环境中,最后在小鼠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测得了氚的存在,从而证明了氚气参与了生物的生命活动并转化成了氚离子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这一实验同时间接证明了空气中的氢气对于生命而言,既是组成物质,又是能源物质。
1999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杜元伟所写的《科学的新课题——氢气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作用初探》,已明确提出:“人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积累过多的过氧化物,许多疾病及衰老就是这些过氧化物所致,人体必有一定的生命机制来对抗这些过氧化物,氢气是强还原剂,自然无副作用地消灭过氧化物,实现了氧化还原意义上的平衡。”
这篇文章,应该是有别于“高压氢治病”的迄今最早阐述氢气的抗氧化作用的文章。而这一研究结果的发表比太田成男的研究早了8年之久。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美锦能源(000723);厚普股份(300471);中国石化(600028);卫星化学(002648);嘉化能源(600273);亿华通(688339)等
本文核心数据: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氢能源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论文发表数量统计以“hydrogen energy”为关键词,选择“中国”、“论文”筛选。2)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17日。3)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氢能技术概况
1、氢能源的界定及分类
(1)氢能源的界定
氢能是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能是氢的化学能,氢在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储量丰富。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绿色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氢能源的需求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2)氢能源的分类
按照氢气的来源,通常将氢能源分为三类,即灰氢、蓝氢和绿氢。
2、技术全景图:四大环节构成
氢能产业主要由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用氢四大环节构成。为发挥氢能重要能源载体作用,需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每个环节的技术发展。其中电解水制氢、液态/固态储氢、液态有机储氢、氢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研究对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
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启动了863计划和973计划,加速以研究为基础的技术商业化项目,氢能和燃料电池均被纳入其中。“十三五”期间,氢能与燃料电池开始步入快车道。2016年以来相继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顶层规划。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发布第一个氢能源专项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为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指引。
氢能产业技术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技术水平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相关政策,包括氢气制备、储运、应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使得氢能产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1、氢能产业技术科研投入现状
(1)国家重点专项
为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2022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仅9项技术专项,到2022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及“氢能万家”综合示范4个技术方向,拟启动24项重点专项。
(2)A股上市企业研发费用
目前,中国氢能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不算太高。从A股市场来看,2017-2021年,我国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约158.69亿元。
2、氢能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成果
(1)论文发表数量
从氢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来看,2010年至今我国氢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氢能科研热度持续走高。截至2022年8月,我国已有80825篇氢能相关论文发表。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
(2)技术创新热点
通过创新词云可以了解氢能产业技术领域内最热门的技术主题词,分析该技术领域内最新重点研发的主题。通过智慧芽提取该技术领域中最近5000条专利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其中,催化剂、燃料电池、制氢系统、电解水、电解槽等关键词涉及的专利数量较多,说明氢能领域近期的研发和创新重点集中于燃料电池和制氢等领域。
(3)专利聚焦领域
从氢能专利聚焦的领域看,目前氢能产业专利聚焦领域较明显,其主要聚焦于催化剂、燃料电池、制氢系统、电解水、电解槽等。
注:图中格子数量表示每家公司的专利覆盖率,每个格子代表相同数量的专利。
主要氢能产业环节技术分析
1、前端制氢环节: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是氢源终极方案
制氢环节技术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其中,利用化石能源制氢并未摆脱能源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仍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即使是加上CCUS捕集制备的蓝氢,一旦甲烷在制备过程中发生泄漏,对气候的影响比碳排放更大。而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生产过程基本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2、中端储运氢环节:固态储运安全性更好
储运氢气的方式主要分为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相比于气氢储运和液氢储运,固态储运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
3、后端加氢及氢燃料电池
(1)加氢:站内制氢成本优势大
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中枢环节,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配套设施。根据氢气来源不同,加氢站可分为外供氢加氢站和站内制氢加氢站。相较于外供氢而言,站内制氢能够大幅减小氢气的运输成本。
(2)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主流发展方向
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硝酸型燃料电池、碳酸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当前燃料电池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痛点及突破
1、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痛点
(1)高成本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当前,经济性为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因素,即使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氢气($0.5/kg),除了转化成氨用作肥料以外,绝大多数氢能应用场景都比现有化石能源技术昂贵。解决氢能产业在绿氢制备、储运氢、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环节的经济性问题,是未来氢能大规模发展必须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2)制氢技术:先进电解技术发展不成熟
目前国内电解水制氢的成熟技术为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水电解槽难以响应瞬态负载,因而难以与波动大的可再生电力配合。另外,PEM电解水制氢技术也面临着匹配可再生能源电力而进行的电解槽设计、控制技术以及电源系统设计等尚不成熟的局面。
2、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突破
(1)先进电解技术:PEM电解槽设计改进突破
PEM电解槽设计改进策略方向包括更轻更稳定的端板和双极板、经济且耐腐蚀的集电器等。据Yagya N Regmi博士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PEM电解中发生不含铂族金属催化的析氧反应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尽可能使铱的质量活性最大化才是目前的可行策略。
(2)氢能储运:固态储氢和潜液式液氢泵突破储运氢技术瓶颈
氢能储运技术突破在于提高储氢密度和安全性,以及降低运输成本。固态储氢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吸附将氢气储存在固体材料之中。固态储氢具有体积储氢密度高、安全性更好的优势,因此是一种有前景的储氢方式。因此,固态储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主要工作集中在储氢材料的研发与改性等方面。以氢枫能源的镁基固态储氢为例,镁基固态储氢具有资源、性能及技术优势。
液氢泵为液氢储运的重要部件,用于对液体氢气进行传输分配。从氢能全产业链来看,氢气输配成本和初始资本支出为降本的最主要环节。潜液式液氢泵取代了外置泵,减少了氢蒸发,去掉了气氢压缩机;且用液氢的冷源省去制冷系统。此外,潜液式液氢泵大流量液氢泵直接加注,不用高压储罐,去除级联储存;最终的结果是减少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使氢气的售价与汽油、柴油比肩。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氢能各环节技术加快突破
氢能供应体系发展路径以实现绿色经济高效便捷的氢能供应体系为目标,中国将在氢的制储运加各环节上逐渐突破。从长远看,随着用氢需求的扩大,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站、经济高效的集中式制氢、液氢等多种储运路径并行的方案将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院长徐文强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于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拥有55项专利、33篇论文,并已将30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50+亿元,专注于氢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研究。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氢能产业技术趋势前瞻及投资价值战略咨询报告》。
氢的作用,昨早见于1975年氢抗癌症的医学论文,当时用的高压氢,没有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但是到了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太田成男发现,少量氢具有非凡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研究氢医学的热潮。 1、很多国家已经成立氢产业协会,中国的协会是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2、中国氢分子生物学第一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教授,著有《氢分子生物学》 目前潜水气体大多采用氢与其他气体的混合使用,这样能够保证最大的下潜深度,同时避免对潜水员的损坏,孙学军就是国内研究潜水医学的专家,接触到氢的生物学效应后,转而氢医学的研究 3、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篇医学论文表明,对176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与保健的作用 富氢水杯的效果作用机理 氢的作用机理虽然还在研究,但是目前一般被认可的氢的作用机制是: 1、具有抗毒性自由基的功能 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毒性自由基,这种自由基过多会失去平衡,那么疾病就会产生,而氢能够轻松的穿透人体细胞生物膜,进入细胞核去中和毒性自由基。 2、具有抗炎症的功能 事实上大部分的疾病,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为炎症,氢表现为很好的抗炎症抗疼痛的作用。 3、可能能够爱改善体内菌群的作用 日本还有一项研究比较有意思,说长寿老人体内的产氢能力大,人体饮用富氢水杯制成的氢水补充氢,可能会改变肠胃内的菌群,通过改善菌群起到效果。 孙学军教授语录: “07年发现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效应以来,已经证明氢气对中风、心肝肾肺等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特点是抗氧化损伤、抗炎症损伤和减少细胞凋亡。氢气将对人类健康防护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人类对生物学现象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氢气没有任何毒性,许多疾病都值得尝试,尤其是老年便秘,慢性炎症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长期来说,氢气对预防肿瘤发生可能很有价值”
吸氢气是
吸氢气是,吸氢气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养生方式,氢气可清除人体毒性自由基。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吸氢气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很多人说吸氢气是是真的吗?
吸氢机是吗?答案说是也是对的,说否也是正确的。
回答吸氢机是的,有2类人,一类是根本没试过的,随口一答也没什么损失,另一类就是使用了,没有达到效果。
回答吸氢机不是的,也有2类人,一类是从事氢产品相关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另一类就是按照正确的用法,真正改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的。
咱们来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几类人:
第一类:根本没用过或者见过吸氢机,随口回答的。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请先试一下再发表见解。网上最不缺的就是闲的喷子,不管啥都要喷一下,权当打发无聊的时间。各位网友在听别人的意见时,也可以先问一下:对方是否用过再听取意见,没用过的给你的参考又有多少价值呢。
听过郭德纲相声的网友都清楚郭老师的名言: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生活中,最怕这种自以为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劝别人的人,总有那么一些人,最擅长慷他人之慨,表达自己的慈悲。遇到冲突,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味地劝说别人要宽容一点,不要计较太多,而从未真正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这种慈悲,不是发自内心的善良,而是一种“伪善”。都没尝试过就随便发表意见的,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第二类:使用了,没有达到效果。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大家来看一下氢气控癌理念的实践者:钟南山院士捐赠了100台的吸氢机到武汉治疗新冠,徐克成教授用吸氢机来治疗肿瘤,为什么专家使用的会有真实的效果,而你的达不到效果呢?第一个原因:钟南山院士和徐克成教授使用的都是跟佛山市氢莹吸氢机机电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样原理的3000ML的吸氢机,第二个原因:患者在使用时,每天都是长时间的使用。足够大的气量,足够长的时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那些说使用了没有效果的网友可以自己想一下,自己使用的是多大气量的机器,又吸了多长的时间?很多人就想着吸一个小时就能有明显的效果,大家可以用脚趾头想一下是否可能?如果你相信吸一个小时就能有明显的效果,你不上当谁上当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去药店或者医院开药,药盒上为何写着每次吃几片,一共要吃几次?治疗长期慢性病为何要强调疗程?每片药的有效剂
量是一定的,一次吃几片,就是要提高药效,有的人会说我一次把一盒药全吃完,药效在理论上会成倍的增加,但是身体结构受不了。一个疗程多长时间,只有这个疗程下来,病就基本上好了。只强度有效剂量或者时间的长短都不科学。大家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回到吸氢机上面,佛山市氢莹3000ML共享吸氢机要求使用者每天吸9个小时以上,早中晚各3个小时,连续吸2个月,只要去医院检查,100%指标有变化。
有人可能会说佛山市氢莹科技有限公司3000ML共享吸氢机是医疗级的,我们个人保健用300ML的是不是就够了?够不够大家可以多看一下徐克成教授的讲解视频,他的视频强调要用3000ML以上的,他治疗脑梗病人是用2台机并到一起用的,也就是6000ML的用于治病。所以大家不要自己犯糊涂或者自我安慰。
另外的一个常识是:一个成年人每分钟的呼吸的气体的总量是9000ML,这也就是有些外行宣传的【所谓的氢气吸入量到2%-3%这个比例就够了,即200-300ML就够了,再多的气量也是浪费】,大家可以想一下徐克成教授用6000Ml的气量才把病人治好,200-300ML的气量有什么实际用处呢,相对于人体每分钟的呼吸总量9000ML,佛山市氢莹科技有限公司的3000ML共享吸氢机仅仅是起步。
有好友会提问:吸氢气机是不是?准确的解析这个问题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
现实中为什么会有人说吸氢气是,主要原因无非是:
1、有人高价销售吸氢机,消费者购买后没有“效果”,感觉;
2、对氢气医学的发展以及作用机制还不是很了解。
■氢气医学的发展历史
氢医学的发展比较有意思的是电解水,电解水(还原水、碱性水)从概念的产生到盛行经历了100多年,目前还是有电解水机(产生酸性水和碱性还原水)销售,但是目前一般认为电解水的作用是由于氢气的作用。
1、1975年有人用高压氢气治疗皮肤磷状细胞恶性肿瘤,认为氢气具有抗氧化作用;
2、1992年德国有个药厂申请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专利。
3、1995年林秀光博士提出电解水治疗疾病的理论,认为电解水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含有活性氢能清除自由基,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碱性或还原电位。
4、2005年日本劳动厚生省112号通告中认为,碱性电解水对腹泻、消化不良、肠道胀气和胃酸过多有治疗效果。
5、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教授的论文提出低浓度氢气吸入半小时,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能有效减少坏死。
6、2012年来自世界12个发达国家、1700名科研人员发表了450篇氢分子医学效应论文,发现由自由基引起的62种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7、2013年第二军医大孙学军教授编著的`《氢分子生物学》出版。
8、2014年氢分生物医学子专业委员会成立,2018年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9、2019年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教授编著的《氢气控癌理论与实践》出版。
……
■氢气保健或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军医大的孙学军教授把氢气应用于医学的特征概括为4s,即安全性Safety(非常高的生物学安全性)、选择性selective(选择性抗氧化)、扩散性small(氢气在体内没有去不了的地方)、简单性simple(结构简单制取氢气简单)。徐克成认为示,用氢气控癌,符合“ABC原则”,即有效(available,A)、简单(brief,B)和便宜(costless,C)。
1、氢气治病的原理一般认为来源于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同时可能可以改善体内的菌群。有研究显示,氢分子尚可通过维护线粒体和调节免疫,对癌症发挥控制作用。
2、有研究认为氢气能够激活细胞内源性抗氧化系统。
3、近年大量研究发现,氢气可影响200多种生物分子功能,对1000多种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太田成男教授课题组最近研究提出一种假设[63],氢气的许多信号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研究用体外培养细胞发现,生理浓度的氢气可以抑制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相关基因表达。
4、从实践上看,氢气对于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肿瘤等疾病具有预防保健或者治疗的作用。
3、氢气没有任何毒性,这点很可贵,而且获取氢气很方便成本也很低,所以许多疾病都值得尝试。目前氢医学科研提示氢气对176种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如果说氢气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有选择性抗氧化机制,那么氢气对于氧化应激的大量相关疾病都有作用和效果。
■如果说吸氢气是
从2017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氢气相关的医学论文不断增多,如果说吸氢气是,那么必定存在一个及其庞大的组织来协调各种造假研究,发布造假论文,并推出富氢水杯、吸氢机等氢医学相关产品。
如果你认为吸氢气机只是一个,那么这个庞大的的受益者会是谁呢,是国际氢标准委员会还是氢分生物医学子专业委员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很多产品宣称有治疗或者保健功效,但是在专业的医学杂志上查询不到相关的研究,而氢气产品至少在世界范围有大量的科研文献,而且目前氢气医学的研究还越来越热。
高血压、抑郁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吸氢气”的疗法能对这些病征有治疗作用,你相信么?氢气是种易燃气体,吸入人体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吸氢气治病,是确有其效,还是一种心理作用?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氢气疗法”正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而氢气所具有的选择性抗氧化特性,正是所谓的“治百病”的关键所在。
人为什么生病?
主因是肌体氧化还原失衡
想要了解氢气为什么能够治病,先得从人为什么会生病说起。
要知道,人体时刻都与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譬如细菌、辐射等,原来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受到了损伤,从而出现了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和心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了临床症状和体征。
当人体的细胞被氧化后,就会形成氧化损伤。从医学上来说,就是由于内在、外在的因素,致使体内的自由基大量暴发,这种暴发现象,被称为氧化应激。
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者分子,自由基本身是维持正常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自由基反应则是能量代谢的基础。当人吸入氧气、吃进食物后,能量物质和促进能量转化的物质就在体内进行氧化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人体体内的自由基不断产生,也会不断被清除,被维持在一个正常生理水平上。一旦自由基过多或者过少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伤害。
当细胞的氧化程度超过了细胞自身对氧化物进行清除的抗氧化能力之后,就会形成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也就是氧化还原失衡。过多的自由基尤其是其中的毒性活性氧,便会开始攻击生物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因此,氧化损伤是引起各种疾病发生、肌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以人体炎症的治疗为例,一般认为,清除氧自由基正是缓解炎症反应最根本的方法。
治病原理:
氢气可清除人体毒性自由基
国内肿瘤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荣誉总院长徐克成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氢气疗法”是一种正在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的新疗法,“吸氢气”究竟能对多少疾病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有无副作用等问题,医学界已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徐克成介绍,不管人体患上了哪种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体内毒性自由基的出现。自由基(活性氧)分为好坏两种,日本科学家已发现,氢气能够专门清除坏的自由基。因为氢气最典型、最重要的一个化学性质就是具有还原性,可以选择性地中和毒性自由基。而从疾病发生机制上来分析,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的最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氢气既然是一种选择性抗氧化物质,就很有可能对人类大部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为什么氢气会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的特性?原来,氢的还原性相比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各种还原剂来说非常弱,根据氧化还原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所以,在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中,氢基本上不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非正常的细胞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肿瘤组织细胞中,因为产生了大量自由基,导致正常的代谢反应不能进行,因而其他还原物质不足,于是就给了氢与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机会,结果就是抵消掉自由基中的不成对电子——大部分自由基的不成对电子来自于氧原子——它们便能够与氢发生反应产生水这一稳定的物质,而失去氧原子的自由基也在这一过程中变成了稳定的物质。
副作用小,
因为氢自身性质不活泼
在广东省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里,记者看到,这里设置的15部“吸氢机”旁的座位上都坐满了鼻子中插着气管“吸氢气”的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机器只需要加入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就可以将水电解成为含量为66%氢气和33%氧气的混合气体,病患只需深呼吸,将气体吸入体内即可完成一次疗程,每次“吸氢气”疗程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现场一位62岁的陈姨告诉记者,她数年前被确诊为胃癌,经过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整个人变得极为虚弱,从今年8月初开始吸氢气之后,她发现身体情况有了明显好转。“第一次吸氢气之后,回到家就是大汗一场;坚持吸了三次后发现,原本一小时醒一次的睡眠有所改善,原本乌青的脸色也有好转,并且体力逐渐恢复,现在已经可以每天到小区里散步了。”另一位阿伯也告诉记者,他在四年前得了肝癌,后来做了切除手术,没想到去年又复发。在被推荐吸氢气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睡眠变好,精神好了很多。
原来,在抗肿瘤方面,肿瘤细胞壁比正常细胞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影响着细胞的增殖、DNA的合成以及血管生成等,并且氧自由基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诱导和维持癌细胞的致癌能力。此时,氢气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就具有了治疗肿瘤疾病的潜力。而且科学家们发现,与其他抗氧化物质相比,氢气能够轻易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到达所需部位进行还原反应,有选择性地清除氧自由基,同时由于氢气本身性质不活泼,因此不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的损伤和新陈代谢的紊乱。
进展迅速,
但生物安全性有待验证
氢气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连续呼吸8个大气压97.5%氢气14天,高压氢气可以有效治疗动物皮肤恶性肿瘤,并认为这是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得到的效果。
此外,2001年,法国潜水医学家也证明,呼吸8个大气压高压氢气还可治疗肝曼森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首次证明氢气具有抗炎作用,并提出氢气与羟自由基直接反应是治疗炎症损伤的基础。
但上述研究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这主要是因为高压氢难以作为一般临床治疗手段。
直到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采用浓度为2%的氢气治疗动物脑缺血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且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氢气疗法”才终于引起全世界的瞩目。2007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氢医学”的元年。
此后,氢气生物学研究开始兴起,美国、日本和中国是目前研究氢气医学生物学效应最多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个研究机构参与。
在我国国内,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被认为是最早引入氢气疗法的人,也被称为“中国氢医学第一人”。孙学军教授表示,他长期从事气体效应研究,但他也是在2007年看到了太田成男的研究成果后,才开始对氢气的医疗效果做研究的,并逐步发现此疗法确有其用。
如今,国内医学界对于氢气生物学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多。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涉及“氢医学”课题数量为例,在2007年,涉及“氢气”的课题都与能源有关,而在2007年后,“氢气”与各类疾病的医疗效果的论文数量大量出现,涉及精神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多个领域。一些院士也开始对“氢医学”展开了研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还率领课题组完成了《氢气治疗肝脏损伤研究》,并在国际著名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现氢气对慢阻肺有疗效,在参加世界胸科大会时他的发言指出,“氢分子主要针对慢性疾病,最基本的是抗氧化应激的加强作用,不是单纯修复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理念是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
2014年3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也宣布成立。
不过,目前而言,“氢医学”仍然处于基础和临床研究阶段。徐克成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公益性工作室,收集尽可能多的临床案例。因为有专家指出,虽然氢气已经被发现对不少疾病有效,但是这种效果的生物学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临床效果还需要得到充分的证据支持。比如来自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董文彬、郑高利就曾经撰文指出,目前尚不能完全证明氢气的生物安全性,对于氢气治病的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重点提醒:
不建议自行“氢治疗”
文章至此,有一点尤其值得提醒:使用氢气治病,还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绝不可以随便使用。
比如那些日常用于氢气球中的氢气,就不建议用来治病。对此,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林信涌表示,正常供人体吸入的气体,必须经毒理及生物相容等安全测试合格方可使用。即使用水电解可以产生氢气,如果相关设备零件采用非医疗级的,亦会存在风险。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教授魏佑震也对此表示,用于氢气球的氢气通常是工业用氢气,其来源不一定是水电解生成,可能会有其他气体掺杂,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宜人体吸入,更不利于治病。
■揭秘
中国生物教师发表“氢医学”论文比日本早了8年
目前医学界都认为是日本人太田成男及其团队开创了“氢医学”。其实,早在1996年,山东临淄的一个中学生物老师便已经开始不断发表文章,阐述氢气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医学功效。
徐克成教授曾特意到山东找到了这位生物老师杜元伟。徐克成认为,“氢医学”是一项可以达到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发现,如果氢医学能够被学界所认同,那么就应该由中国人获得这一荣誉。
杜元伟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毕业后在山东临淄一所中学教生物。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业余时间喜欢从事一些生物学的研究,也喜好中医学和打太极拳,因此他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究竟指的是什么?在思索过程中,他采用了排除法,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气态元素中,只有氢气具有能量,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燃。氧气只是具有助燃作用,本身并没有能量。人类的能量代谢过程、葡萄糖等能源物质的释放,都是通过逐步脱氢实现的,因为由氢和氧气结合会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而水和氧气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见氢气、氧气、水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氢气在人类的生命中也应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系列实验,并在《关于氢气对于生命意义的作用的实验证实》一文中,论述了他通过电解氚水产生氚气(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亦称“超重氢”),利用氚气代替氢气通入小鼠生活的环境中,最后在小鼠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测得了氚的存在,从而证明了氚气参与了生物的生命活动并转化成了氚离子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这一实验同时间接证明了空气中的氢气对于生命而言,既是组成物质,又是能源物质。
1999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杜元伟所写的《科学的新课题——氢气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作用初探》,已明确提出:“人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积累过多的过氧化物,许多疾病及衰老就是这些过氧化物所致,人体必有一定的生命机制来对抗这些过氧化物,氢气是强还原剂,自然无副作用地消灭过氧化物,实现了氧化还原意义上的平衡。”
这篇文章,应该是有别于“高压氢治病”的迄今最早阐述氢气的抗氧化作用的文章。而这一研究结果的发表比太田成男的研究早了8年之久。
国内外发表的氢气论文已经有500篇,其中国内论文占四分之一。目前已经被实验验证并发表论文的氢气有治疗或改善作用的疾病包括代谢综合征,二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宿醉、勃起功能障碍等等60多种。水素水又叫富氢水。即溶解了氢气的水。氢气通常只能微溶于水,一个大气压下氢气的饱和浓度为1.6ml,溶解度比氧气稍低。氢气对人体安全吗?氢气是一种内源性气体。体内肠道菌群中的厌氧代谢产生大量氢气,人体呼出和排除的气体中就含有氢气.因此,氢气对于人体是非常安全的。氢气是如何北人体吸收的?氢分子是宇宙中最小的分子。可通过水渗透作用到人体任何细胞及组织。氢和氧相遇就会结合成为水。一般情况下,自由基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结合,而独立漂浮的自由基在体内遇到氢就会瞬间结合成水,并通过尿液或汗液等方式排除体外。氢气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氢气的生物学价值非常广泛,基本原理是氢气通过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有害的恶性自由基,包括羟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具体表现为美容抗衰老、抗 炎症、抗过敏、抗辐射、抗疲劳、抗细胞变异、抗细胞凋亡、代谢调节、免疫调节、组织修复。身体的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氧化体现在人体健康的方方面,包括皮肤问题、心脑血管问题、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衰老等等,长期饮用富氢水可以改善肤色、肤质,淡化色斑、老年斑等等, 在日本,时尚女性是富氢水最大的消费群体。什么人群适合饮用富氢水?所有人群都可以自由饮用,特别是压力大的白领、亚健康人群、运动员、爱美人士、孕妇以及有保健抗衰需求的人群。如何饮用富氢水才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健康人依据自身条件,可以每天至少喝3杯(260ml/杯)高浓度分子氢水,早、中、晚各一次约780ml,多喝效果更快更显著。20、一天之中什么时候饮用富氢水吸收最好?一般情况下,早晨起床,中饭晚饭前,运动前后,饮酒前等等情况下饮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