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李校堃发表的论文

李校堃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李校堃发表的论文

目前的研究方向: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重组蛋白质药物等的开发,中试和规模放大;代谢工程:例如有机酸、氨基酸和酶的代谢工程菌的构建,代谢途径的研究以及检测方法;化妆品:化妆品活性成分的生产,化妆品的OEM;饮料:功能型、运动型、减肥瘦身型饮料的开发;软课题:我国的创新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生物质能规划等等的研究。今年已发表的部分文章:袁辉,李校堃,杨树林.2006,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改构体发酵的补料-分批策略研究,生物工程学报,vol22(2)322~327.沈薇, 杨树林*,宁长发,袁辉, 2005,蓝色凝胶平板法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4):486~490.(中文核心)EI收录袁辉,华子春, 2004,NADPH-依赖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phbB)基因的克隆和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May ;23 (3) :172-176.袁辉,华子春, 2004,重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基因工程表达菌的表达条件优化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ul ;23 (4) :217-220.袁辉,华子春. 2002,丙酮酸酵母菌发酵能力的提高,微生物学杂志, vol 20.3:23-26.袁辉,华子春.2001,丙酮酸野生酵母菌的筛选与生理生化性质鉴定,微生物学杂志,vol 21.3:12-15.袁辉.,固定化柠檬酸发酵,柠檬酸通讯.,1994.1:1-4袁辉,李校堃.,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微生物学通报.,2005.vol32.(2).pp.141-143.袁辉 李校堃.,基因工程制药教学实践与探索,微生物学通报,2004.vol31.(4),pp.125-127.袁辉 李校堃.,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外比较教育.,2005.1.1.pp.10-11袁辉 刘敏李校堃等.,生物质能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影响,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5:55-56袁辉,李校堃 孟欣欣.,中国生物反应器发展现状与对策,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7:43-45袁辉,金利泰,谭毅,李校堃,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生物制药高素质和创新人才,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袁辉,李校堃,现代生物技术在美容中的应用与展望,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袁辉,刘笑迪,黄可新,赵璐,李校堃,全球利用废弃农作物及其残渣制造生物乙醇的可行性和现况,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9:- .袁辉,李校堃,黄可新,叶发青,潘建春,产学研模式下的生物制药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已编著和待出版的著作:李校堃,袁辉.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的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8.42万字李校堃,袁辉.药物蛋白质的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 2005.3.60万字袁辉,李校堃,现代生物技术与美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9,20万字李校堃,袁辉,生物反应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1,45万字,执笔25万字任贤达,袁辉等,非处方药家庭用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07,29万字,副主编李校堃等,基因美容,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2(袁辉担任编委)袁辉,李校堃,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07,40万字袁辉,等,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发酵,化学工业出版社

陶然,史杰萍, 武鸣,张小娟,寇长贵,向全永,俞琼,于雅琴.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 (1): 40-41.22. 谢冰,寇长贵,史杰萍,赵旭善,赵凌云,杨莉,刘建智,刘洋, 于雅琴,黄悦勤.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150-153.汪舟佳,甄清,乔凤,王玉飞,杜昕颖,钟志军,赵瑾,于雅琴,黄留玉,孙岩松,陈泽良.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报,2009,49 (3): 405-409.寇长贵,刘洁楠,俞琼,孟祥飞,史杰萍,于雅琴,桑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302-303.孟祥飞,寇长贵,俞琼,史杰萍, 于雅琴.PLA2G4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6):584-586.于双成, 于雅琴,吴杰.从认识论角度解读“概念”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及功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38-39.殷艳玲,寇长贵,于雅琴,王桂香.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18:34-36.陈燕芬,寇长贵,张迪,谢冰,于雅琴,常琳,宋宏宇,左振鹏,黄悦勤,卢瑾,刘肇瑞.在校本科大学生自杀倾向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50-453.张洪丽,刘元宁,张浩, 于雅琴,俞琼,寇长贵,史杰萍,孟祥飞,陶露,曲婷.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多位点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Sup(2):205-212.俞琼,史杰萍,寇长贵,孟祥飞,于雅琴. 胞浆型磷脂酶A2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2):173-176.俞琼,史杰萍,寇长贵,桑红,孟祥飞,于雅琴.精神分裂症与磷脂酶A2 基因多态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 :1191-1193.32. 史杰萍,俞琼,陶然,张小娟,桑红,于雅琴. PTGDS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5):348-350.孟祥飞,寇长贵,俞琼,史杰萍,于雅琴. PLA2G4C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6):584-586.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张迪,陈艳芬, 于雅琴.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206-209.贺晨,于雅琴,邵丽筠,黄新功.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J].口岸卫生控制,2008,13(1):48-50.寇长贵,吕晓珍,齐霁,谢冰, 于雅琴.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4):671-675.俞琼,陈阳,寇长贵,于雅琴. 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II区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306-309.韩柏慧,陶然,史杰萍,俞琼,王淳秀,于雅琴.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IP3-E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 293-294.王淳秀,韩柏慧,史杰萍,陶然,于雅琴.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与KPNB3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38-541.崔明明,韩柏慧,李勇,史杰萍,于雅琴.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 886-889.延正红,王桂香,吴飞,史杰萍, 于雅琴.NOTCH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 487-488.梅松丽,寇长贵, 于雅琴,杨慧,徐志国,李兆良.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11):-57-59甄清,李勇,王韶,于雅琴.过滤水和食用冰块中微生物污染状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8):608-609.曲勍,李校堃, 于雅琴.利用油体表达系统生产外源重组蛋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8): 111-115.俞琼,计融,王晓云,于宝柱, 于雅琴.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气相色谱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 939-941.李叔强,王苹,于雅琴,张新, 李冬松.VEGF和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骨膜中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 327-329.王晓云,于雅琴,俞琼.2005年中国居民膳食DON污染调查及暴露评估[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 101-103.48. 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张萱,谢林,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KPNB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26-528,532叶琳,谢林,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王树越.PRODH基因rs205867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 529-532.乔凤,陈泽良,王玉飞,赵瑾,杜昕颖, 于雅琴,黄留玉.pUC19K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布鲁氏菌突变株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2): 1-5.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5-HTR4和GABRG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 1461-1463 .52. 李兆良,高燕, 于雅琴,黛惠玲,万兵华,李晶华,景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7, 20(2): 60-62.寇长贵, 陶然, 张小娟, 史杰萍, 俞琼, 于雅琴. PLA2G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3):448-450.陶然, 张小娟, 史杰萍, 于雅琴. 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3): 129-130.郭伟, 陶然, 史杰萍, 寇长贵, 于雅琴. KCNJ10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32(1): 100-102.陶然,史杰萍,寇长贵,郭英君,尉军,于雅琴. 6号染色体短臂MHCII类抗原区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2): 171-174.于双成,于雅琴,伦志军.循证医学证据的哲学蕴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 35-36.陶然, 郭英君, 史杰萍, 张小娟,于雅琴. PTGS2/PLA2G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1(1): 84-87.陶然, 史杰萍, 张小娟, 王纯秀, 韩柏慧, 于雅琴. PLA2G4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相关性[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5): 373-375.61. 张小娟, 陶然, 史杰萍, 郭英君, 于雅琴. KPNA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1(6): 824-826.62. 谢林,鞠桂芝,史杰萍,刘树铮, 于雅琴,桑红.尉军膜转运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J].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10): 1166-1167 .张海英,谢林,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刘树铮.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1(5): 755-757.张萱,王珍琦,史杰萍,赵景春, 于雅琴,刘树铮,尉军.两种微量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1(4): 636-639.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遗传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 1310-1311 .刘丽波, 鞠桂芝, 史杰萍, 于雅琴, 尉军. GLRA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4): 499-502.于雅琴, 史杰萍, 俞琼, 陶然, 李季. HLA-DQA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4): 495-498.郭英君, 于雅琴, 史杰萍, 刘树铮, 尉军. 人类PIP3-E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2): 163-165.69. 史杰萍,刘雅文, 于雅琴,刘娅,杨明堂,孔富强,乔会珍.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2): 169-171.胡颖,许琪,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Schizophrenia susceptibility genes on chromosome 13q32[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4,117(3): 464-466.胡颖,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尉军.人类13q32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 392-394.谢林,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 于雅琴,桑红,尉军.精神分裂症与染色体22q11的连锁不平衡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787-790.李波,于雅琴,寇长贵,李为群,藤少瑞,张兴国,刘鹤.中国北方地区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疾病调查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29(6): 844-846.于雅琴, 陶然, 史杰萍, 桑红, 张萱, 尉军, 刘树铮.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29(1): 19-24.于雅琴, 俞琼, 郭英君, 桑红, 史洁萍, 刘树铮, 尉军. 六号染色体短臂MHC区DRB3、DRB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系探讨[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815-818.于雅琴, 谢林. 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遗传位点的筛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12): 1150-1152.刘林林, 张萱, 李修义,于雅琴, 史杰萍, 刘树铮, 鞠桂芝, 尉军. 人类第6号染色体NOTCH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29(1): 29-31.史杰萍, 于雅琴, 李波, 杨明堂, 俞琼. HLQ-DQB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8(5): 457-460.于雅琴,史杰萍,刘雅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单胺氧化酶A和B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40-642.李波,于雅琴,史洁萍,方乐,王彩虹.脑血栓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多态性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 27(6):620-622.于雅琴,李波,史洁萍,方乐,杨立平.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6):623-625.刘雅文,李波,于雅琴,郭世平,刘明育.地方性乳房肿大症病区荞麦对大鼠血清催乳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2):141-142.

湘潭大学田堃发表的论文

“中外文论与文化研究”基地湘潭大学中外文论与文化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基地”更为此名),所在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与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多年来,经过萧艾、彭燕郊、曹让庭、张铁夫、季水河、吴岳添、黎跃进、曾思艺等三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该学科已成为我国地方院校同类学科中发展得最好的学科之一,学科总体水平在湖南省处于领先地位,部分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有的科研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十一五”以来,学科继续保持了省内领先的地位,法国文学研究等某些方面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普希金研究等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在,该基地共有教学、科研人员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在读博士学位者3人,目前17位年龄在45岁以下教师中,有16位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在读,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学科队伍总人数的67%以上,博士或博士在读的教师占学科队伍总人数的77%。该基地梯队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会长的 1 人次、常务理事 2 人次、理事 9 人次,省级学会会长、副会长 8 人次。基地首席专家季水河教授的成果被转载、引用 400 多次;主要学术骨干吴岳添、张铁夫等人的成果分别被法国、俄罗斯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机构收藏,并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0年该基地所在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被列入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该学科被列入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学科被列入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11年该学科所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被列入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06年、2005年该学科分别主持《比较文学》、《综合英语》等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十五”期间,该基地共出版学术专著26部,出版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218篇,其中国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46篇。共承担各类课题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项,共中一等奖3项。“十一五”以来,该基地新增22项科研项目,其中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增项目经费66.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CSSCI、A&HCI以上刊物发表48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3部,主编或参编教材8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等级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另外,1人获得“第三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季水河)。该基地所在的学科组织召开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1993)、“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2004)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和10多次全国、全省学术讨论会,从2000年开始,创办了《湖湘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丛刊》,现已出版4辑。20多年来,该基地所在的学科形成了3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中外文论与文学批评比较研究。其特色是将中外文论与文学批评置于一个总体框架内,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外文论与不同国别的文学批评进行比较研究与双向阐发,进而揭示中外文论与不同国别文学批评的不同精神风貌,内在深层联系及共同发展规律。第二个方向是外国文学与翻译传播研究。其特点是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将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与文化、翻译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去把握和透视各国文学和作家作品。第三个研究方向是文学与文化关系比较研究。其特点是把文学与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探讨文学与文化关系的内在统一性,研究文学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影响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进行东西方文化内部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东西方各国和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个性。由于该学科研究学术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对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推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论、比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国内比较文学学科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历史久远,学科地位处于先进行列;二是学术成果影响广泛,特别是张铁夫、吴岳添等人的成果分别被俄罗斯和法国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被同行专家引用和称赞;三是学术交流频繁,该学科“十五”期间以来有6人出国留学,10余人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主持召开了1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10名外国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十一五”以来,已派出2名学者到美国、希腊、中国香港等地进行访学、学术研讨,已邀请尤?鲍列夫(俄罗斯)、格雷厄姆?默多克(英国)、川合康三(日本)、浅见洋二(日本)等4位外国学者来本学科讲学,邀请了吴元迈、陆贵山、曹顺庆、陈大康、尚永亮、谭好哲、格日勒图、陈建华、马驰等10多位全国著名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已主办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其中1次国际学术会议(“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四是有相对齐全的外语语种,有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多个语种的文学研究专家。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认为:湘潭大学的比较文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厚,在科研、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路。该学科出版了高水平学术论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出版了高质量的教材《新编比较文学教程》,对培养学生的中外文化素养,宏观多元的思维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蔡高强,男,汉族,1967年12月生,湖南益阳人。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法律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法学科负责人。主讲法学本科、硕(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人权法》,主要学术领域为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法、国际人权法,近年来在国际空间法和欧盟法有一定造诣。著有《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内实践研究》、《艾滋病与人权保护》、《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诉讼机制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在《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30多种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社科课题、司法部课题20余项。荣获“全国首届防治艾滋病作品三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优秀班主任”、“湖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奖励20多项。目前,重点研究国际贸易(WTO)法律制度与经济权利救济、国际人权保护与弱势群体(艾滋病人等)权益救济、国际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法律问题以及载人航天法律问题。曹艳芝,女,1958年1月生。1990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并担任过政治系(院)副主任,先后在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学习,获得政治教育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现为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1999年调入湘潭大学法学院从事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民法、商法、婚姻法、物权法、合同法等课程。程波,男,1963年生,湖南华容人。湘潭大学历史学学士(1980-198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国内访问学者(1996-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7-2010年),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2010年)。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专题》、《部门法哲学》、《法律电影与美国法律文化》等课程。杜雄柏,男,1955年5月19日(农历)生,湖南省临湘市人。哲学硕士,现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心理学》和《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等课程的教学。1989年7月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获哲学(逻辑学方向)硕士学位。1991年聘为讲师,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1989至2000年间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科学认识论》、《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自1997年涉足法学领域。目前主要从事《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学研究方法》、《刑法学》与《法律逻辑》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4种;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自1997年至2012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课题共18项;2001年以来获得各类奖励、荣誉共30余项。

兵团党校李静发表论文

李静 ,,出生于,讲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教学、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水处理研究方向。现任给排水系系主任。近年来发表论文7篇。获得省级奖励1项。

李静,男,硕士,讲师。200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现任长沙民政学院民政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硕士论文为《政府在农民培训供给中的角色研究 》。

李静,女,1963年10月18日生,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任重庆市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民盟重庆市委妇女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北碚区第一、二届区委委员。现任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常委、民盟北碚区委副主委,民盟重庆市市委委员。作为盟员,与盟内同仁团结协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利用自身专业多次深入乡镇进行教育咨询服务,扎实开展党派课题调研,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区委、区府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所在学校、地区,乃至重庆市的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表于学科级刊物论文 3篇,发表于核心刊物论文 3篇,学术会议出版论文 1篇;出版专著:《汉字中的幼儿教育——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1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

南阳师范学校李根论文发表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探讨论文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就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豫西南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加大重视程度、改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调查分析;职业焦虑

以豫西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调查为基点,从关注和关心思政课教师的角度,调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本研究涉及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和医药院校三类具有代表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调查对象,自行编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问卷》,该问卷设计有30个题目,包含3个一级因子,(教师课堂教学的体验,教师职业发展的体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问卷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技术[1]。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率95%。

一、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现状及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思政课教师总体测评平均分较低,最低分也较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对自我能否完成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推测和判断也较低。从三项一级因子的得分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自我效能感测评的平均得分最低,接近比较不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对自我认可度低,对教学工作信心度不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得分为28.3分,接近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虽然对目前的教学缺乏成就感,但是对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信心和好的期待。

(二)学生的表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学成就感的影响三项得分中教师的分值较低。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数量是多维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控性难度加大。另外,一些学生表现出对专业课更高的重视度,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漠视,如“小悦悦事件”等,学生的这些表现都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成就感和教学满足感偏低,体验不到该课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愉悦感。

(三)思政课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

在教师职业发展体验维度,其中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得分最低。思政课教学的目前存在着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高要求与现实环境满足缺位的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潮冲击和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外部环境都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和职业预期缺乏应有的信心,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合理性,对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倦怠[2]。思政课教师大多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提升,地方高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相对也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的教师理论自信还有待提升。

(四)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成就感存在显著差异

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成就感低于理工科院校,理工科院校低于师范院校。不同职称教师职业成就感存在差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种职称级别中,助教最低,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助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方面的得分都低于其他职称教师。不同学历教师职业成就感也存在差异性。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的对策

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缺失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势在必行。其一,从教师个人来说,首先,教师改变观念,坚定信念,坚守阵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静下心来,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在自己的一方沃土潜心耕耘,用理论的魅力和坚定的信仰来照耀前行的路。其次,拓展平台,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艰巨的挑战,要求教师更要从理论素养上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再次,改进方法,改变现状,改善环境。思政课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改变旧方法,以改革来促发展,让思政课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后,关注学生,关注自身,在与学生良性互动确立教学的双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诉求。

其二,从学校来说,首先,重视思政课教学,在学时和实践教学上予以重视和保证,不能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次,要为思政课教师搭建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因为教学目标特殊性及知识体系更新的高要求性,导致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进修机会。再次,加强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和学生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学生测评体系的重要指标。复次,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多开展相应的活动,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如理论知识竞赛,理论学习和讨论,讲课比赛,讲课录像展示,组内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最后,关注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差异性,进行有针对地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如多关注女教师和助教的发展诉求和现实境遇。为低职称、低学历的教师创造职称评定的机会,请一些有经验教师指导科研,教学等,多渠道帮助和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3]。其三,从学生来说,尊师重教,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教学中成就感的缺失,幸福指数的偏低,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表现有关,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改善教学效果,学生是关键。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生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与教师及时的反馈沟通。再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将思政课教学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真正内化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作者:张丽娜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睿.我国不同类型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及比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9).

[2]赵简,张西超.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3]周金妹.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职业学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红山 文化 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山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

摘要:红山文化玉器是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代表,在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完善。红山的先民们在制作玉器方面已能成熟掌握切割、琢磨、圆雕、 浮雕 、透雕等基本 方法 ,同时还能成熟运用双面雕、钻孔、掏膛、镂空、线刻、抛光及装饰技巧。根据玉器结构及其表面所保留的加工痕迹考察。红山文化玉器在切割和雕琢中运用了旋转性工具――砣具。这一通过砣片旋转研磨进行加工制作的工艺,即使在今天仍被普遍运用,是制作玉器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砣机

红山文化玉器古玉属于东北玉系统,质地为阳起石或透闪石,硬度较大,在当时没有如现在一样的高硬度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加工如此坚硬的石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加工玉器的主要手段是碾玉,即将金刚石放在旋转的砣上,利用摩擦力使其成型,然后琢磨,尔后才可成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玉器的制作过程中,碾磨和琢磨是不可缺少的制作过程。所谓碾磨又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链子,磨玉器的粗糙部位,使其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烙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器显露出光洁、温润和晶莹的质地。琢磨也是加工玉器的重要手段。因为玉石特别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冲、压、勾等工艺一点一点地琢磨而成。制玉工艺品最早是源自石工艺之中的,并且承袭了磨制石器工艺,是随着玉、石的分化逐步演化而来的,但是应晚于玉石的分化,如果玉石分化是从旧石器时期人们选择石料开始的话,那么制玉工艺与炻器工艺分化就应该从新石器时代磨制炻器开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工艺主要有直接打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三种,与制玉工艺联系较少。“磨制工艺,是把炻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锋,并把石材磨制成型,这在炻器的制作上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进步。”①磨制石器工艺过程:

(1)切割。将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状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压擦,从两面切成沟状,然后切断。

(2)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水磨,磨光滑。

(3)钻孔。用石钻、骨锥、木杆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钻。可见,磨制石器工艺是通过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已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被早期制玉工艺沿袭下来,在这一时期玉石分化也已经完成。制玉与制石工艺虽已开始分化,但并未完全脱离,这很可能是由于石玉匠还同在一个作坊内工作的缘故。红山文化有大量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体现了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

玉器制作步骤主要包括:

(1)切割成材。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使器物大致具备要加工的形状,经过切割后形成玉材,形状已基本规则整齐。

(2)打磨加工。红山文化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将玉料进行近一步加工,使边缘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3)钻孔。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已熟练掌握了管钻孔技术,并且在钻孔后还要对孔边缘锋利的楞进行打磨和处理,使钻的孔既规整又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

(4)施加文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文饰,对玉器施加文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刻线和研磨。刻线一般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和鸟的羽翼。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另一种装饰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种很浅的瓦沟状文饰。这种纹饰主要用于对较薄片状的玉器如勾云形玉佩、玉璧饰等进行装饰。由于瓦沟状纹具有深线起伏随形体而变化及瓦沟的深线、宽度匀称的特点,并且它能随着光线照射度的变化和器物的摆动时隐时现,所以更宜表现玉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虽然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在制作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区别,既抛光工艺。如前所述,磨制玉器大多都会运用抛光工艺,使玉器表面比炻器细腻整洁。制玉工艺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是由于制玉工具砣机的出现,这一新式工具的诞生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红山玉器的制作工具主要是砣机。砣机即磨玉机,明代人称之为“琢玉机”,清朝时被称作是“水凳”。在玉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琢玉的工具砣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玉工具中最重要的得力工具,这一工具将制玉工艺推向琢磨玉器的崭新阶段,它标志着制玉工艺彻底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

红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云形器、扉楞、孔、刃状边、勾形饰。如玉龙,高26厘米,断面直径2.3至2.9厘米,板材30×28×2,其底面积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②“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这些只有用陀机才能做到。砣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这是我国玉器史上长期争论并且很难统一的一个问题。

如国内赵汝珍认为砣矶发明于原始社会:“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制玉亦见精良,改用陀磨而不全用手工艺矣。”③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砣机,是一种跪式结构,高约30至50厘米,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拖玉琢磨,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机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制造出铁制砣机,并出现了专司砣机转动的辅助工人。由几人共同操作完成磨玉工作。铁制砣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机,唐代已出现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碾子”。唐宋时期人们以“碾”训“砣”,借用碾子旋转来象征砣机琢玉,这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机制玉之意。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初剖时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④这是对明代玉机的记载。

到清代,砣机被称为“水凳”。李澄渊1891年(光绪17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玉作图说》是较完善的关于砣机的图像资料。⑤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经现场调查作了写生,每图都辅以文字说明,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从中可见清代玉工如何操作水凳。这种碾机是经历代玉匠改进而得的,是一流的古代碾玉设备,被称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高凳或水凳)。现代的砣机有两种:一种为电动砣机,砣子是用钻石粉制成,所以又称为沙砣,转速10~5000转每分钟;⑥另一种是蛇皮钻,类似牙医的修牙机,转速达3000至20000转每分钟。⑦现代砣机不用蘸水砂,只用细流水即可,效率更高。故此,砣机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玉器更生动精美,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制作工艺。

(1)玉龙。龙被称作是中国人的图腾,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制作工艺堪称精湛。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玉龙最早发现于1971年春内蒙古赤峰市蒙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块玉龙是用一整块碧绿色铀岩玉圆雕而成,兼有乳白色玫瑰纹,细部采用圆雕、线圆雕手法表现,锻断面成扁圆形。其吻部前伸,略向上翘,嘴紧闭,鼻端平齐,上沿起锐利的棱线,一对圆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前眼角圆而起楞,眼尾细长上挑,额及颚底皆刻有细密的棱形网状纹,颈脊起长鬃,长约20厘米,占龙体的三分之一,呈扁平薄片状弯曲上卷披向后背,两侧磨出不明显的线凹槽,龙尾向内弯曲,末端圆尖,背部一对圆孔。

(2)兽面纹玉佩和勾云形玉佩。兽面纹玉佩用较薄的长方形片状玉制作,有镂空出对称的双角、双眉、双耳及鼻、口等,下部有3-7个獠牙,尖锐犀利,兽眼狰狞,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砣具。勾云玉佩用对磨镂空的方法,塑造出弯卷的沟角,镂空部位两侧形成宽缓斜坡,镂空以外的部位沿着轮廓的走向打磨出宽缓的线凹槽,这些斜坡和凹槽能折射不同角度的光,并呈层次感、立体感,造型优美流畅。

(3)马蹄形玉箍。其形似马蹄,因器内中空呈箍状而得名。这类玉器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其雕琢十分费工夫,原始先民在雕琢这种器物是采用了线锯搜空(即以钻杆在器物边缘钻一小孔,穿入绳线,加入适当的水和研磨料往复穿梭进行切割的方法)、掏膛取芯的方法使之出现弧线形琢磨痕迹。在古代尚未出现金属丝线时,即能依靠竹木纤维或兽皮藤条制成一件玉雕,着实需要费一番心血。

(4)玉璧。绝大多数为长圆形,玉璧边缘处呈刃状,截面近似于菱形,上侧中央常钻有两个小孔作穿系用。红山玉璧还有双联璧和三联璧,做法是在一个上小下大的长圆状玉片上分别琢磨出两个或三个由小到大的圆孔,然后才在外缘上依中孔的位置两侧各切磨出一个人字形,打磨成刃状。

(5)玉鸟。多为扁体,常做成双翅挺展的�形,最长不超过4厘米,头上仰,方尾,有爪的作攀附形状,腹部靠头处有一小孔,腹部中间厚两侧薄,背平,用纹勾勒出鸟的羽毛。

(6)玉龟。先切割出形状,周边进行圆雕,用阳线简略几笔刻画出龟的头部、龟爪和龟尾,然后打磨光滑,有的在尾部穿孔。玉龟略呈方形,一般5厘米左右,匍匐状,背部稍微向上凸起。

从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与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工艺比较来看。良渚文化聚落在东海之滨的太湖平原,属于海洋性文化。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浙江杭县的良渚镇附近的六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开发,出土了一批泥制黑衣陶器,还搜集到一批石器,并调查了1930年发现的随葬玉制棕璧的墓葬。他对这些资料作了及时地整理,写了《良渚》一书,保存了这些考古资料。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根据考古学的命名原则,将该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良渚文化发现前后,杭嘉湖地区多次出土良渚古玉。1903年天宁寺湾出土大型玉璧;1930年,在苏嘉公路桥北端出土一批玉器;1937年双桥发现90多件玉器。⑧考古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器的时代为周汉之间。自1973年发掘吴县草鞋山首次确定良渚文化琮璧的时代后,⑨相继发掘了江苏吴县张陵山(1977年)⑩等大型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上千件琮璧玉器和装饰玉器。红山、良渚文化大件玉器均出自墓葬,玉器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墓葬的规模,与器件数与规模成正比,但红山与良渚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红山文化的琢玉技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已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制玉 经验 。红山文化琢玉的最大特点在于玉匠对玉材的熟炼运用,能较好地把握器物的造型特点,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红山文化玉器制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神似”。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龟、鸟等只在主要部位加以刻画,线条都为线凹槽纹,或隐或现,富于变化。玉龙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红山古玉的穿孔、抛光、琢刻都十分简练得体。

与红山玉器相比,良渚古玉则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它缺少红山玉器那种精细灵气,它以线刻技术闻名。最能体现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的是兽面纹的刻画。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离,每一节上下间距几乎相等,误差极小。琮的兽面图基本相同,兽面不在侧面中间,而是在旋角上,两个半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使兽面的鼻、口更具形象。兽面的纹饰刻划最细的仅0.7丝米,内眼圈直径只有2毫米,只可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辨别,琢玉水平十分精湛。

另外,对于制作工艺中的镂空的方法也不一样。红山文化以砣具镂空为主,称为“砣具镂空”,如勾云形玉佩就是用砣具双面对磨而成。镂空末端呈尖线状,镂空处上宽下窄,边缘似薄刃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独自砣具镂空特征。良渚文化则以呈钻配合软性线具楼空为特色,称“线具镂空”。

从玉的制作工艺可以辨别玉器的真伪。红山文化玉器已有上百件被科学地发掘出来,它对填补和丰富我国上古玉文化的内容起了推动作用,也导致中国史上“玉兵时代”的再提出和文明起源的再讨论。11 文物界对玉的性质及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的考古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 释:

①徐惟诚.中国 百科 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474.

②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③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08.

⑤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⑥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 雕刻 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33.

⑦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34.

⑧卫聚贤.吴越考古汇志[J].说文月刊,1939,(3).

⑨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⑩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试谈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摘 要: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类型划分方法也有多种,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装饰类、工具类、 动物类 和宗教典礼类4种类型,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红山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图的大玉龙被鉴定为红山文化遗物,红山文化玉器讨论和研究开始兴盛,自70年代至今阜新胡头沟、朝阳牛河梁等多地的玉器被源源不断的发掘,古老的红山文化玉器震惊了海内外人士,学界对其研究也深入到了各个层面,本文将对其类型作主要探讨。

一、装饰类

和原始先民制造的青铜器、石器一样,红山文化玉器也存在着大量的装饰类玉器,可以佩戴在人们的手、耳、颈等部位。

玉环――玉环是壁的一种,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用来佩戴在手腕和手臂上,充当手镯、臂镯,小的可以佩戴在手上、耳朵上或者作为串饰佩戴在衣服上。在牛河梁发现的玉器均佩戴在手腕上;

玉珠――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珠类型已经非常丰富,在形状上有圆珠、半球、扇圆形以及扁圆薄片形,可以串起来充当衣服上的饰物或佩戴在颈部。巴林右旗那斯台发掘的玉珠有60余件,其他如城子山、胡头沟遗址也有大量玉珠发现;

玉�――形状多为扁平圆形或环形,上面有一个缺口。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玉�多放在墓主的耳边,因而推测是重要的耳饰。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出土有两件玉�,形状为圆环形,有一缺口,在墓主耳部。

二、工具类

在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址中,工具类的玉器和某些石制或陶制的生产工具非常类似,因而工具类玉器应是仿照实际的工具进行雕琢而成的。

玉斧――玉斧和普通的石斧类型相似,都为梯形弧刃,做工非常精致但没有刃口,因而应为非实用玉器。在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斧为长方形,和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斧外形非常接近;

玉棒――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非常常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柱状,一端呈圆弧凸起,且有两匝凸棱,另外一端为漫圆尖,还有一类是长柱形,一端是椭圆形的斜面,另一端则为圆尖状。胡头沟遗址发掘了4件玉棒属于第二种类型,牛河梁遗址发掘的一件玉棒则属于第一种。根据这类玉棒的形状,可以推测是模仿石椎、石磨棒而制造的,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方则提出是萨满巫师使用的鼓槌;

玉勾形器――这类玉器出土的不多,那斯台遗址曾经出土过一件,颜色为青色,呈扁平体,两面均磨刃,锋部为弯钩,末端有孔,其中内援间还有一个凹形槽,应作为复合器使用。

三、动物类

这类玉器在已经发掘的遗址中所占比例也较多,在动物造型上有猪、鸟、鱼、龟等多种。

玉猪龙――这是红山文化中非常典范的代表,在多处遗址中都曾发掘。各地的玉猪龙形态差别不大,均为身体蜷曲,头部和猪类似,竖耳圆眼,口微张,口眼间有横向沟纹皱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玉器富予了和人类生活相关的猪的体态特征,因而“猪龙变化说”拥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这种玉器可分为两种:一种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近,头部比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头部有一圆形小孔。牛河梁、敖汉下洼、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等地都有这种玉器。还有一种,首尾明显分开,双目为梭状,没有双耳,在颈后有弯勾状长鬣。这种玉龙比较少,当前仅在三星他拉发掘出一件,精雕细琢,通体抛光,体态造型都非常完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好的龙形象;

双猪首环形器――这种玉器当前也仅在知城子山发掘1件,整体为长条形,顶侧为三联弧状,器身中部有3个并排圆孔,两端均有一个猪首,且两个猪首的神态相近,耳朵较大,额头隆起,眼睛呈菱形,底面平直中部有4个漏斗状小孔;

兽面形器――该玉器也仅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1件,在墓主人腹部正中,因而有学者如郭大顺推测为腰带饰。颜色为淡绿色,器体扁平,耳部较大,为圆尖状,竖起,眼睛及鼻孔用圆孔刻出,鼻、嘴均用阴线表示,嘴唇紧闭,嘴角下咧,中部有两个小孔,能够穿系捆绑;

玉鸟――这种玉器发掘出的较多,除正式发掘品外,还有采集品和传世品。体态多样,造型不一,在胡头沟、那斯台、阜新县福兴地均有出土;

玉�――即民间所说的猫头鹰,�形象也较为常见。主要有两类:一类翅膀略微展开,爪攀附,背面有2或3个横穿孔,在斯台遗址中可以看到。还有一类翅膀展开幅度较大,圆弧形,没有爪,背面有一孔,胡头沟遗址中能够看到这类;

玉龟――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多见的类型,说明龟对当时人们来说一种重要的存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一件,龟壳状,雕琢精湛,尤其是龟的龟纹雕刻非常细致逼真,也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玉龟;

玉鱼――红山文化遗址附近多有河流经过,而古代人们渔猎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的装饰品造型的素材。玉鱼为扁锥形,颈部刻有阴刻线纹,左侧有浅槽,双目对穿呈孔;

玉蚕――蚕也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生物,在缺乏自然知识的理解下人们希望自己可以像蚕一样转而再生,同时用来祈求丰衣足食。那斯台遗址共发掘了4件玉蚕,造型相近、制作较为粗略,体态也较为原始,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最早的蚕形象。

四、宗教典礼类

古代先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产生了各种巫术崇拜和宗教典礼,这种玉器造型和其他类型相比较为独特。

玉璧、双联璧、三联璧――其中玉璧的形状外缘为圆或方圆,内缘都是圆形,边缘处均磨薄,一侧边缘中部有1―4个圆孔,也有少数无钻孔。这类玉器见于胡头沟、牛河梁遗址;双联玉上小下大,上端有半圆、圆弧、尖圆等3种形状,下端则为圆或方圆,中部有两个钻孔,边缘均磨薄,上下体连接处有凹痕。这种玉器出土较少,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了3件;三联玉璧有两种,一种在造型上和双联玉璧相近,只不过体中部的圆孔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体侧有凹痕,在胡头沟发掘出1件。还有一种为长条状,一侧平直,一侧为三联弧形,中部有3个圆孔。在内蒙古的那斯台遗址发掘出1件; 玉箍形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范代表,数量较多,大都为扁圆筒状,腹壁斜直,部分玉箍形器的平口边缘有两个圆孔。在牛河梁遗址中有出土,置于墓主头骨下面或胸部;

勾云形器――勾云形器形体扁薄,造型上和卷云或变体动物较为相似。勾云形器和其他玉器相比形态较为多样,包括5种,一种为长方形,中部圆形镂空,两侧勾角略直,器体两面非常光平。在牛河梁遗址中发掘的就属此类;第二种也为长方形,中部同样镂空但为勾云状,外围有浅凹槽纹,两侧勾角弯曲较为明显。城子山、那斯台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第三种大略为方形,中部和二类相同,上下两端各有一对勾角,上端边缘处尖状小凸,下端中部有尖齿状小凸,器体两侧各有一个较长的勾角,下端向外弯曲,为圆尖形。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发掘的玉器当属此类;第四种为椭圆形,中部有3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孔,上侧及两侧均外弧,下侧中部外有尖齿状小凸。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最后一种为圆角长方形,上下侧呈长边平直状,左右侧略弧,中部和四类一样有3个三角形排列圆形小孔,左右两侧中部有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内收,正、反两面均有浅凹槽纹路。这种玉器目前仅在牛河梁遗址出土1件。

事实上,除了上述4种类型外,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 人物类 玉器,但是此类玉器目前所发掘数量较少,学界对于其特征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疑惑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类玉器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分为石雕人像和玉人面饰两种,那斯台遗址出土了两件石雕人像,4件人面形石饰。巴林右旗出土了1件玉人面饰。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动物造型和宗教典礼类两种造型,其他类型地位并不突出。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2〕王小磊.红山文化典型玉器浅析[J].大众文艺,2011,(21).

〔3〕吕昕娱.试析红山文化玉礼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4〕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5〕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J].北方文物,2000,(03).

〔6〕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J].文物,2000,(06).

南阳师范学院代码是1048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南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历史

南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07年,举人任学椿在南阳创办了南阳县师范传习所。

1908年,南阳县师范传习所更名为南阳府公立初级简易师范学校。

1922年,南阳府公立初级简易师范学校更名为南阳师范短训班。

1926年,南阳师范短训班更名为南阳县立师范。

1932年,南阳县立师范更名为南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

1945年,南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停办。

1945年,南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复校。

1948年11月,南阳解放前夕,各类学校都被国民党守军王凌云裹胁南下。南阳解放后,南下师生纷纷归来要求复校。

1948年6月30日,南阳专署向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请示“在南阳设立师范学校一所”,得到批准。

1951年,师范班从省立南阳中学中独立出来,成立河南省立南阳师范学校。

1954年,南阳师范学校幼师班并入河南省郑州幼儿师范学校,先发展为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7年,河南省立南阳师范学校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合并。

1958年9月,河南省立南阳师范学校更名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7月,南阳师范专科学校与南阳艺术师范学校合并。

1962年3月,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南阳师范学校。8月,南阳师范学校与南阳教育行政干校合并。

1978年,南阳师范学校更名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

1992年5月,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阳教育学院

1970年,南阳专区教育干校更名为南阳地区教育干校。

1980年,南阳地区教育干校升格为南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5年,南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南阳地区教育学院。

1994年,南阳地区教育学院更名为南阳教育学院。

合并组建

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南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南阳师范学院,成为南阳历史上第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

2022年1月,南阳师范学院正在筹备更名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85人、外聘教师316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44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5.9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3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93%;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03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0.62%。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等23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2人,7个河南省级基层教学组织。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27个教学院系,开设本科专业72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以工、经、管为引领,文、理、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河南省级特色专业,8个河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河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河南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1个河南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专业,12个校级重点专业,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化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生物科学

河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应用化学、地理科学、生物工程、物流管理、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历史学等

河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法学、英语、通信工程、地理科学、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

河南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生物工程

河南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专业:法学

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古代史

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理论物理、英语语言文学

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

学校荣誉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2年4月,南阳师范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省部级平台31个,设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南阳工作站。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0余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等35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0余项;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0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45.47万册,当年新增10.02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5.31册;拥有电子期刊88.10万册,学位论文978万册,音视频61373小时。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12411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6476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08万篇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意大利、芬兰、瑞典、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与泰国曼谷皇家理工大学联合设立南阳师范学院卧龙学院(海外学院)、与韩国全州大学和泰国曼谷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达成学分互认协议、与美国多所州立大学建立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双学位项目的校级交流项目、与芬兰萨沃尼亚应用科技大学和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签署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先后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质单位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派资质单位,成功获批为河南省汉文化国际推广基地,并当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单位。

当前,全体南阳师院人坚持“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秉承“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勤勉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认真落实学校三次党代会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双轮驱动”“特色引领、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借势跨越”三大发展战略,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李红的发表的论文

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从1989年起在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改称“西南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助理,副主任,行知育才学院常务副院长,心理学院副院长、院长、心理学部部长以及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2011年12月起担任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发展、情绪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学》、《智力心理学》、《当代心理学进展》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归纳推理的五阶段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31271088;社会应激与生理变化的交互作用导致女性的易感性,81171289;儿童情感决策能力的发展研究,30770727;个体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及其机制研究,30370488;儿童动作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发展研究,399000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研究,BBA080047;社会变革与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纵深比较研究,02CSH002;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99czx009),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子项目1项(青少年情绪与自杀问题的心理机制研究,20100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儿童归纳与创造发现的脑机制研究,11JJD190002)以及教育部、中科院、重庆市等横向课题30余项;在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前沿的成果。在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Neuropsychologia、Biological Psychology、Neuroscience、psycho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Cognitive development等国际专业刊物发表SCI/SSCI论文93篇,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内著名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教材、著作10部。主编的教材《幼儿心理学》被选为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91年,著作《宣传心理学原理》荣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年,著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著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著作《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荣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论文《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荣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著作《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荣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负责附属办学工作,分管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编辑部。

2002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60篇,其中英文论文32篇(SCI论文27篇、SSCI论文2篇),国际期刊收录英文论文摘要10篇(SSCI期刊收录),中文论文11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篇。获得两项省部级人民政府等级奖励;出版专著、教材(含章节)10种。 (1)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 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35(3):275~283(通讯作者)(2) 陈安涛, 李红, 邱江, 罗跃嘉. 视觉分类的时间过程: 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电生理证据. 科学通报. 2006, 51(11):1281~1286(通讯作者)(3) 陈安涛,张庆林,王乃弋,邱江,李红,王秀芳,李小晶. 分类活动中的认知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1):1388~1394(通讯作者)(4) 何媛媛,袁加锦,伍泽莲,李红. 正性情绪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对外倾个体注意的调制作用. 心理学报(通讯作者)(5) 马晓清,冯廷勇,李宇,李红. 抑制控制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报(通讯作者)(6) 李富洪,孙弘进,李红,曹碧华,邬德利.几何模块论的局限性——来自梯形实验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8, 40(2):175~183(通讯作者)(7) 吴文婕,张莉,冯廷勇,李红.热执行功能对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8, 40(3):319~326(通讯作者)(8) 张婷婷,李红,龙长权,冯廷勇,陈安涛,李富洪,王秀芳. 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 心理学报, 2007,39(4):400~410(通讯作者)(9) 陈安涛, 王乃弋, 李红, 刘强, 冯廷勇. 类别归纳的时间过程和源定位. 心理学报, 2006, 38(6):815-823(通讯作者)(10)冯廷勇, 苏缇, 李红, 张莉. 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测验编制,心理学报,2006:38(5),497~501(通讯作者)(11)李一员,吴睿明,胡兴旺,李红,P D Zelazo.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心理学报,2006,38(3):356~364(通讯作者)(12)龙长权,吴睿明,李红等. 3.5~5.5岁儿童在知觉相似与概念冲突情形下的归纳推理,心理学报,2006,38(1):47~55(通讯作者)(13)张婷,吴睿明,李红,P D Zelazo等. 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8(1):56~62(通讯作者)(14)廖渝,吴睿明,P D Zelazo, 李红, 张婷,张莉,高山,李小晶. 意外地点任务中不同测试问题及意图理解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8(2):207~215(通讯作者)(15)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龙长权. 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心理学报,2005,37(2):199~209(通讯作者)(16)魏勇刚,吴睿明,李红,冯廷勇,Philip David Zelazo.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心理学报, 2005,37(5):598~605(通讯作者)(17)胡兴旺,蔡笑岳,吴睿明,李红,张志杰. 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相关研究,心理学报,2005,37(4):497~501(通讯作者)(18)李红,郑持军,高雪梅。推理方向与规则维度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研究,心理学报,2004,36(5):550~557(19)李红,冯廷勇。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心理学报,2002年第4期,395~399。(20)李红,林崇德。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心理学报,2001,33(6):518~525(21)陈安涛,李红,杨耘云,龙长权,李富洪. 归纳推理是领域特殊还是领域一般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据. 心理科学,2008,31(3):567-570(通讯作者)(22)李富洪,李红,曹碧华,陈安涛,龙长权.视觉归纳概括的加工机制与策略. 心理科学,2008,31(2): 332-335(通讯作者)(23)刘凤英,张庆林,李红,姚志刚。类别学习中分类学习与推理学习的对比研究。心理科学,2008,31(2):308-311(24)魏勇刚,李红。心理账户的作用机制与儿童认知发展.心理科学, 2007,30(6):1514~1516(通讯作者)(25)张仲明,李红. 个体解决5项系列问题符合模型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007,30(1):104~107(通讯作者)(26)雷怡,李红.5岁儿童能够理解假装的心理表征:对Moe任务的质疑,心理科学,2007,30(3):741~745(通讯作者)(27)李红,王永芝.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言语能力的关系,心理科学,2006,29(6),1306~1311(通讯作者)(28)冯廷勇,李宇,李红,苏缇,龙长权. 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通讯作者)(29)龚银清,李红,方美玲. 规则顺序与规则类型对儿童规则推理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Vol.28(6) : 1318~1323(通讯作者)(30)文萍,李红,彭宇,罗卫华. 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Vol.28(6) : 1487~1489(通讯作者)(31)李红,白琼英.某些影响儿童视觉写实绘画因素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Vol.28(2):277~280(通讯作者)(32)李红,王乃弋。论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4,27(2):426~430(通讯作者)(33)高雪梅,李红,郑持军。社会游戏情境在幼儿遮挡绘画中的作用,心理科学,2004,27(4):884~886(通讯作者)(34)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心理科学,2004,27(6):1457~1459(通讯作者)(35)李红,郑持军,高雪梅。儿童内包量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1期,53~55(通讯作者)(36)李红,龚银清。婴儿物理因果感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3期,448~451(通讯作者)(37)丁月华,李红。三种处理下条件三段论推理加工过程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5期,947~950(38)白琼英,李红。儿童绘画中深度表征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1期,113~115(通讯作者)(39)李红,高雪梅,郑持军。幼儿几何体绘画“知”,“见”矛盾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2期,234~235,230(通讯作者) (1) 何媛媛,李红. 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 李鹏,李红. 反馈负波及其理论解释. 心理科学进展,(3) 吴文婕,李红. 标准窗口任务与儿童早期多种认知能力的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4) 邬德利,李富洪,孙弘进,李红. 儿童空间再定向的几何模块论及其局限.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319~325(通讯作者)(14)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11卷第6期,607~615(通讯作者)(15)白琼英,李红。0~1.5岁婴儿表征能力的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第10卷第1期,57~64(通讯作者)(16)龙长权,路晓英,李红,范籍丹.儿童早期分类与基于类别的归纳的一致性,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6~12(通讯作者)(17)陈璟,李红.幼儿心理理论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7~13(18)文萍,张莉,李红等,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13~18(19)高山,李红,陈安涛,白俊杰. 老年人和大学生决策规则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72~75(通讯作者)(20)胡兴旺,李红,吴睿明. 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方法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22(2):127~130(通讯作者)(21)龚银清,李红。3~4岁儿童规则因果推理能力的训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2(4):12-16(通讯作者)(22)吴睿明,黄彦萍,李红,冯廷勇,龙长权. 3.5~5.5岁儿童时序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21(3):7~12(通讯作者)(23)李红,高山,白俊杰. 从儿童赌博任务看热执行功能的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21(1):21~25(通讯作者)(24)高雪梅,李红.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内在机制的探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Vol. 21(2):109~113(通讯作者)(25)崔云,李红。论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80~83(通讯作者)(26)龚银清,李红。学前儿童二维合取规则推理能力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2004,22(4):48~52,62(通讯作者)(27)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期,78~86(28)王儒芳,李红。影响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因素研究综述,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21~24(29)袁琳,李红,李宇。目前国外智力教学的新方向,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30卷第6期,28~32(30)文萍,李红,马宽斌. 不同时期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特点的历时性研究.青年研究,2005,12(通讯作者) (1) 吴霞,李红,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的多样性效应,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 文萍,李红,6-11岁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27(3):38~43;(3) 张仲明,李红。智力测验分数解释的发展趋势,心理学探新,2004,24(2):24~2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4) 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年第22卷第1期,44~48(5) 王儒芳,阴山燕,李红。军人自我和谐,总体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Vol.13(1):64~65(6) 白俊杰,高山,李红。儿童家庭和个人危险因素与性侵犯行为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09~310,302(7) 高飞,李红。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过劳问题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3期,179~180(8) 李红,陈璟。国外关于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问题发展的组合模型及理论。江西社会科学,2004,225~22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2004年第9期(9) 李小晶,李红,胡朝斌.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57~159(10)贾红桃,李红,孙翠碧,胡梅. 论婴儿类别形成的过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66-68(11)陈璟,李红.关于儿童责任行为的研究.教育探索,2006,11,102~104(12)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2005.2(13)崔云,李红。心理理论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136~137(14)何琳琳,李红, 潘春妮. 3—8岁儿童假装理解和绘画理解能力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7,33(1):143~147(15)张仲明,李红,杜建群. 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1):27~31(16)李宇,李红,袁琳. 论智力的文化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1):35~38(17)李红,李一员. 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2):21~2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6:29-33)(18)魏勇刚,李红.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31(2):36~40(19)何莹,张庆林,李红。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30(3):44~48(20)李红,陈安涛。“仁”对中国人基本人格结构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3年第29卷第2期,16~2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B4心理学全文复印(21)冯廷勇,李红。类比推理发展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2,Vol.28(4),44~48。(22)李红。论大学生智力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1年第3期。(23)李红,刘兆吉。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2000年第2期(24)李红。3~11岁儿童解决解决形象语言的三项系列问题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2000,Vol.25(4),487~494(25)李红,陈安涛,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理论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2002,Vol.31(4),103~108。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B4》,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26)龚银清,李红。婴儿感知因果关系的能力发展研究综述,西北师大学报(社),2002年3期,270~274(27)李红,贾宜锋,张富洪。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发展及其心理模型,西北师大学报(社),2004,41(4):93~97(28)贾谊锋,李红。智力的二元三层次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2003年第35卷11月版,127~129(29)彭文会,周鹊虹,李红. 婴幼儿基于概念的归纳推理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2006,29(1):54-57(30)卢天玲,李红。国外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规则使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119~123(31)张仲明,李红,陈璟。当代儿童传递性推理模型研究的新进展,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97~101(32)潘春妮,李红,何琳琳。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2004,19(1):67~69(33)贾谊锋,李红。智力理论的统合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2004,33(10):46~50(34)李宇,李红。儿童认知脑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2003年第1期(总9),22~25(35)贾宜锋,李红. 高效率教学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2(36)高山,李红,白俊杰。关于智慧的心理学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40~142(37)王儒芳,李红,罗昆仑。学前儿童规则推理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2005,Vol.7(2):70~74(38)潘春妮,李红,何琳琳. 家庭暴力与子女的人格障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Vol. 29(1):130~132(39)郑红兰,李红,延迟满足与心理理论、执行功能的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5.6(40)白俊杰,高山,李红。有关当代人类智力模型的思考——神经功能模型和层次模型的构建及其启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年第2期,86~89(41)陈璟,李红,张仲明。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2004,5:82~85(42)陈安涛,李红。信息加工的中介状态——国外对表征的一种新看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2002,Vol.20(2),99~103(43)何磊,李红。推理任务中的工作记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卷第2期,82~85(44)张仲明,李红。学习能力研究取向述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4:136~139(45)魏勇刚,李红. 儿童归纳推理中的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2005第5期,97-102(46)李红,高雪梅.心理理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西华大学学报(哲),2005,Vol.24(1):86~90(47)崔云,李红。语言与儿童心理理论关系的一种新观点,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Vol.3(1):76~80(48)高山,白俊杰,李红。智力内隐理论研究探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2004,3(4):17~19(49)陈璟,李红,宋宜,唐艳。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策略,国际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5(2):117~118(50)王儒芳,李红,阴山燕,罗昆仑.军人自我和谐与总体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5,Vol.21(3):273~274(51)王儒芳,李红。表面相似性问题类比推理问题解决中的情感效应,宁波大学学报(教),2005,27(2)(52)贾谊锋,李红。传递推理脑机制研究进展,宁波大学学报(教),2004,26(1):47~50(53)王儒芳,李红。婴儿认知加工原理(IPP)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2004,26(4):27~30,92(54)魏勇刚,李红。智力落后者的记忆的信息加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2003年第25卷第1期,15—17(55)陈安涛,李红。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2002年第24卷第1期,50~53(56)魏勇刚,李红。同伴指导在智力落后者教育干预中的作用,教育探索,2003年第12期,92~93(57)王儒芳,李红。对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及人—我关系理解的新探索,重庆大学学报(社),2003年第9卷第6期,127~129(58)高飞,李红。由大学生自杀率增高质疑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有效性,青年探索,2003,2

  • 索引序列
  • 李校堃发表的论文
  • 湘潭大学田堃发表的论文
  • 兵团党校李静发表论文
  • 南阳师范学校李根论文发表
  • 李红的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