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发布时间: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美国堪称世界上 教育 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美国堪称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普及了中小学教育,而且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经济实力在当前首屈一指。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其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正所谓“变,不一定会导向成功,然而不变,一定不会成功”。本文试图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作一概述,并对其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育改革;美国

纵观美国教育的改革,不难看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而激烈的教育改革始于1957年“卫星冲击波”导致《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颁布,持续到60年代中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又集中在基础教育这一领域,此后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改革的视角才不断地扩展开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美国教育改革》这本书将美国教育改革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1918~1945,主要解决的是一些中等教育问题,其间以“八年研究”最为醒目;1946~1957,致力于机会均等、课程、 儿童 及师范学院等一些问题;1958~1987,对公立教育、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激烈的 辩论 [1]。

因此,我们可以将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作为分界线,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一分为二:之前是总体趋向缓和的教育改革,之后是激烈而又不乏激进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后者为论述对象。

一、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一)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此外,当时美国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特别是“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奠定了 文化 基础。而真正的导火线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教育改革的呼声更为高涨。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批准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拨出大笔经费用于改善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以改善日益下降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等等[3]。《国防教育法》拉开了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帷幕,是美国教育立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影响了以后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改革在继续。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教育改革继续进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此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心理学家布鲁纳领导的课程改革;与之匹配的一系列法案主要有1965年的《中小学教育法》、1966年与1967年的《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以及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颁布以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教材过深、要求过高而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截止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中小学生的素质不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低于“卫星冲击波”之前的水平,加之美国在与日本、联邦德国的竞争中连连失手,其一极化的地位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强烈要求“回归基础”(Back to Basics),于是197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回归基础运动”。主要是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内容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基础教育;旨在消除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倾向,主要强调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行严格的纪律,开展学习上的竞争,采用标准化测验,实行能力分组,增加家庭作业,加强爱国主义与道德品德教育[4]。不可否认,这次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新一轮改革。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开始。美国向来是擅长以危机促进改革的国家[5]。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布的教育 报告 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推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名篇之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培养国民素质的作用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高低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报告书开头即指出美国社会的教育根基现在正在为日益强大的“平庸”浪潮所侵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对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地步[6];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此报告的公布,在美国教育史上又一次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大大超过了1958年教育改革的声势和规模。

到1985年,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共同启动了“2061计划”,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最终用哈雷彗星下一次与地球相遇的时间为代号完成了该报告,命名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报告称:“普及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最终“帮助美国变成一个普及了科学知识的国家”;报告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合过负责任的生活”,然而科学文化应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因为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7]。这一工程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深化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向以“教育总统”自居的老布什又推行了2000年教育优先法,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四)教育改革的新高潮。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迹象,一系列的法案多是直接由总统亲自提出和签发的,并且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经费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开创了一股教育改革的高潮。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既是对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20世纪最后十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

1991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布什正式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他提出了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到2000年,①所有儿童具有入学读书的准备;②高中 毕业 生至少达到90%;③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具有国际竞争能力;④学生在科学领域领先于世界各国;⑤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⑥每所学校都成为没有暴力和毒品的良好场所[8]。为实现上述目标,布什还提出应该采取四项策略与之匹配:①为今日的学生创立更好和更负责任的学校;②为明日的学校创立新一代美国学校;③把美国变为一个全民皆学之邦;④使社区成为可以进行学习的场所。由此可见,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已不仅仅是面对普通教育,同时也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出于政党的不同和政治竞争的需要,克林顿虽然对布什时期的许多条文作出了修改,但在教育上基本是采取了延承的态度。次年3月,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并使其成为正式法律。该法首先将布什的六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八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两项新目标以及八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其次,还增加了外语、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及其他内容。该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后,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改进美国学校法》、《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且都得到了国会预算的支持。

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全面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并指出:美国要在下一个世纪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流的人才;把教育作为他第二任期里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了美国未来发展教育的三大目标及实施纲领[9]。同年,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1997重建美国学校伙伴关系法》,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拨款54亿美元来协助州和地方整修旧学校和兴建新学校。同年,美国教育部还提出了一个《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要求延长公立学校时间,让儿童、社区民众在课后、周末和假期拥有一个安全无毒害的去处,在其中学习、成长。

1998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小班化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拨款208亿美元,增加10万教师,从而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级学生数降低至每班18人。其中一项重要 措施 就是采用“校中校”(Schools Within a Achool)的方式,将一所大规模的高中分成小规模学校,由师生自己选择一所“校中校”,学生大部分课一起上,但各个校在人事、财务、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分开自治的[10]。

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在其“学校改革之旅”中宣布了《学校为社区中心:规划与设计公民抉择指南》,提出教学适应学习者需要、学校成为社区中心、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所有资源、在变革中赋予学校弹性等教育改革思路,尝试着让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2001年1月,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的教育改革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称之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因在于它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每个孩子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业上掉队,每个孩子必须会学习。”[11]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在12年内使阅读与数学达标的学生达到100%,各州必须在四年内使所有教师都合格,同时强调要缩小富人和穷人、少数族裔与白人学生的学业差距;该法案还强调州和地方要致力于绩效责任的落实,奖励成绩优秀的学校,惩罚绩效太低而又改善不力的学校。

这个法案自出台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国内有关这方面的 文章 和资料也不少见,到底进展如何?相信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了解一下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是政府的责任在不断地加强,影响在不断地增大;另一方面是一些别的因素(主要指市场)不断渗入并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断强调,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一方面是政府的自上而下,另一方面又是平民百姓的全体动员,等等。说到底,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出美国教育领域乃至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问题。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美国近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特征:

(一)速度快,步伐大。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到2001年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不到50年时间,美国教育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且从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步伐一次比一次大,受重视程度也一次高过一次。也正是这些,才使美国教育更好地适应了21世纪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美国教育不断前进、领先世界。

(二)前进中不乏浮躁。不可否认,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好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领域内的问题在这50年中得到有效地解决。但可能是基于各方面的需要,“浮躁”之风在美国也是愈演愈烈,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浮躁”可能是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通病。

比如,《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确实适应了当时大背景的需要,但里面定的好多目标都偏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迟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以至于后来很多法规的颁布都是在不断地对它修正;再者,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老布什定的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过于笼统与死板;还有,80年代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的“危险论”,但当时的情景远不是1983年报告书中渲染得那样,“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险。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地位,现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12],“危险”一次的涵义早已被大大地泛化了。

(三)成绩不断肯定,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4月发表)这一报告发表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美国各界也在对这20多年的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不断地评价。2003年4月26日,美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正是以该报告诞生20周年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可以说评价和结论是多样的,支持与批评共存。其实从这50年来出台的一系列 政策法规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有相应的法规不断地出台。

(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P.Lengrand)[13]。美国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1963年颁布《职业教育法》;1975年将原来的“全国职业教育中心”改称“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了理论上的指导与研究;从1962年到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四次加强职业教育法案,颇有影响的《生计教育法》便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强调要重视学生职业准备能力的培养。

自70年代以后颁布的有关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文件可以参见文后附录。

三、小结

综观美国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即优质教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思想仍表现得十分明确和突出,但自80年代以来还有另外一条基本思想愈加明显——民主主义,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①美国教育的立法实际上还是一种经费资助法。因为美国教育的决定权主要是在州和地方,假若有的学校因某种原因拒绝该法,那么这一立法的完全实施还是很难的;②目标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教育改革更是如此。教育改革是一项困难的、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任何教育问题都不是一次两次的法案的提出就能解决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决策领域的前沿和中心问题。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政府的好多教育改革都是通过自愿参加的改革计划来实施的,教育界及民众在其中的渗透力越来越大,像特许学校、高成就中学、磁性学校、“校中校”等一系列新思路的出现,都是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最终达成平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下,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参考 文献

1.瞿葆奎,马骥雄.美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5.谷贤林.九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6.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7.史静寰.八九十年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摘 要:学校环境教育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学校环境教育是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华盛顿特区的学校环境教育形式为学校推进环保和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美国 华盛顿 学校 环境教育

美国一直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环境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学校环境教育是保证学生和教师具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环境教育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证实,学校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成败之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种教育计划,保证学校环境教育顺利发展。

华盛顿特区在2010年通过了健康学校法(HSA),旨在改善学生的健康。法案对学校环境教育做了专门论述。包括学校花园计划、健康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和绿色宣传等。

二、学校环境教育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以绿色校园作为理念,通过全方位实践式教育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环境教育鼓励校内外人员广泛参与,重视社区和学校的相互支持。

1.学校花园项目

该项目由华盛顿教育监管办公室(OSSE)设立,联合社区组织、特区环境部等为特区学校创建绿色花园。OSSE为学校提供园艺学课程,由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为计划提供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

花园项目包括学校申请注册花园、申请项目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发展。学校首先申请注册,填报花园项目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个项目沟通和支持 渠道 。特区教育监管办公室提供园艺指南、学校花园模型、系统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

花园项目还开展花园教师培训,为有兴趣的老师提供为期一年的花园课程学习。同时每月举行一次学校花园主题的会议,以解决学校花园建设相关问题。 目前华盛顿特区已拥有93所学校花园。

2.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

该计划于2012年7月正式出台,是华盛顿政府为本区域社会和学校创设健康环境的体现。使学生获得解决健康和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健康环境的管理者。

计划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一个系统的环境课程。围绕健康环境知识、态度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明智选择,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展户外实践体验;,能分析周边环境信息,并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课程以大自然为素材,采用“自然教育”、“自然学习”或“户外教育”的 方法 ,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情感。

该计划(ELP)要达到的目标是:

(1)K-12环境素养知识课程。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户外环境教育活动。会访问和下载环境资源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具备整合和创建环境策略的素养。

(2)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为教师提供环境教育辅助服务,举办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开展培训。进行社区环境服务实践,促进教育者和社区居民之间对话。

(3)把环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课程。增加高中生的环境科学课程,把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服务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指标要求。

(4)建立学生环境素养评估体系。收集学生环境素养知识成绩信息。创建各类活动用以评估学生环境素养。将学生的环境素养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估系统。

(5)学校配置一定的环境设施,用于支持学生户外环境体验学习。鼓励和帮助学校申请美国绿丝带学校认证项目。

(6)协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实施计划。统筹特区相关组织和机构,划分各自在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协同完成环境素养培养计划。

3.绿色宣传

华盛顿环境部对学生、教师和居民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宣传。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面向学生的绿色宣传有:①水产资源教育,使学生了解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掌握如何保护和利用水产资源;②能源教育,使学校参观特区环境部相关的能源项目,理解和学习如何节约能源;③实践体验学习,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探索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并参与社区环境服务项目。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有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培训。教师们相互交流 经验 ,学习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整合自己的环境教学实践。特区规定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环境教育研讨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

学校环境教育能推动构建绿色学校,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推动学校教学体制和运营等各方面的绿色发展,节省经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参与绿色经济的建设做好准备。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健康的学校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与学校运营成本。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技能,减少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使学校朝着可持续的健康校园环境发展。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学校环境教育有利于节省和储备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华、王金雪等译,学校健康教育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58页.

[2]http://dchealthyschools.org/spotlight-school-gardens

[3]http://ddoe.dc.gov/service/dc-environmental-literacy-plan

[4]崔凤,藏辉燕,美国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李白诗中的“还“是归来的意思。《早发白帝城》明明写的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作品原文

早发白帝城[2]①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②,千里江陵一日还③。

两岸猿声啼不住④,轻舟已过万重山⑤。

语句注释

①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②朝:早晨。白帝:白帝城。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③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还:归,返回。

④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⑤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品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已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作品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还"是"到达"的意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⑵朝:早晨。辞:告别。白帝:即白帝城。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⑶千里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⑷啼:鸣,叫。住:停息。一作“尽”。⑸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峰。

《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此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发端的。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第二句描写舟行迅速。“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极力形容船行之快,简练有力,平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示对前途充满信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清明节的常用开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春意盎然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夏天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秋天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示某事已有了转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春水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诗中之雨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怅情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

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抱椠怀铅 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

指勤于写作、校勘。同“握铅抱椠”。

出处:宋·沈遵《谢两府三启》:“然且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笔头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笔冢研穿 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而翼飞胫走,较拈髭呕血笔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别出机杼 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出处:《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才短思涩 才:才识。短:短浅。

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

指写作能力差。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操觚染翰 觚,木简;翰,长而硬的鸟羽。指写作。

出处:宋·无名氏《灯下闲谈·梦与神交》:“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于王。”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

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干传》:“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

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出处: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嘲风弄月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嘲风咏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陈言务去 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

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出处:唐·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舛讹百出 舛:错乱。

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

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辍毫栖牍 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

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

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登高能赋 赋:写作。

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雕肝镂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同“雕肝琢肾”。

出处:清·许印芳《(诗品)跋》;“虽极雕肝镂肾,亦终惝恍而无赁。” 雕肝掐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同“雕肝琢肾”。 出处:清·冯桂芳《寄丁中丞粤中》诗:“雕肝掐肾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为。”

雕肝琢膂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同“雕肝琢肾”。

出处: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师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咏朝吟,不能有一验其所至之浅深。” 雕肝琢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出处: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雕心刻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同“雕肝琢肾”。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六朝》:“诗文不朽大业,学者雕心刻肾,穷昼极夜,犹惧弗窥奥妙。”

东抹西涂 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

同“东涂西抹”。 出处: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

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斗酒百篇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对客挥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

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

成语作文

这里

这里使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这里使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人相视一笑,主动握手言欢.

这里使执迷不悟的魑魅魍魉洗心革面,迷途知返.

这里使各有千秋的仁人志士开诚相见,取长补短.

这里使不知所措的迷途者豁然开朗,使不可名状的悲伤烟消云散.

这里使如影随形的伙伴们亲密无间,使沁人心脾的真情海枯石烂.

这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孩子童真无猜,自由自在.

这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夫妻相敬如宾,相亲相爱.

这里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苦尽甘来,喜笑颜开.

这里自食其力者知足常乐,悠然自得.

这里志同道合者一拍即和,同心同德.

这里让心急火燎,情绪失调的人心平气和,苦中作乐.

这里让碌碌无为,知难而退的人重振旗鼓,锲而不舍.

这里偶遇不快,总有人宽宏大量,一笑置之.

这里碰到伤痛,总有人寸步不离,无微不至.

这里面临困难,总有人牵肠挂肚,相持相扶.

这里突降危险,总有人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这里有相濡以沫,恋恋不舍的情感回归.

这里有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文明精髓.

这里还有和平共处,相爱互助的甜美.

这里更有和风细雨,温柔婉转的抚慰.

这里--我们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人心所向,天下无双.

和谐社会鸟语花香,蒸蒸日上!

淋漓尽致、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朴实无华、妙笔生花

一、淋漓尽致

白话释义: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

朝代:明

作者:李清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翻译: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其为史家必选取的无疑。

二、一气呵成

白话释义: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朝代:明

作者:胡应麟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翻译:每一句之中字字都有规律;而实一意贯穿;气势首尾贯通

三、行云流水

白话释义: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出处: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翻译:大体上非常自然;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常常起于应当起的地方;常常停于不可不停的地方。”

四、朴实无华

白话释义: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朝代:现代

作者:巴金

印证: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五、妙笔生花

白话释义: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朝代:五代

作者:王仁裕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翻译:李太白小时候,就以杰出的写作才能,名闻天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我 的 同 学 (人物描写片段) 瞧她那黝黑的脸蛋,透露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凹凸的轮廓勾勒出了她对乒乓球的不懈追求。虽然个儿矮,也并不强壮,但她仍然疯狂地热爱运动。正如她那个令人震撼的名字——雷雨点,雷打不断! 她的对手现在是Q同学,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 “可恶!”她咬了咬牙,伸手抓来一块毛巾,擦擦汗,又随便扔了回去。 “小子,不错嘛!”她握紧了板子,轻轻地把球往空中一抛,以闪电的速度把球运了过去,留下两声脆响。对手是个能将,不好对付。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分出个胜负。她心里有些着急,那黄色的小球似团小火焰,烧得人心里发慌,尽管她左闪右闪,提打旋杀,对手却纹丝不动。 她心中很是恼火,额头上的汗珠都要发烫了,她一声怒吼,眉毛把汗搅在了一起,球“刷”地蹦了过去,正中对手要害,对手往后一个踉跄。冷不防输了一个球! ——————————————————————————————————————————————"难忘的人,难忘的人……"哎呀,这可真难,害得我大脑飞快运转也想不出来.写谁呢 对,就是他了. 他一头乌黑的短发,个头是班里的"海拔第三",胖胖的身子,是家长眼里的小胖墩.虽是个男孩子,却长着一双弯弯的柳叶眉.想起宋丹丹的那一句台词"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谁都乐一口."只不过,他十分讨厌自己这双秀眉. 要说他的"光辉事迹"有一箩筐.就说看书吧,他看书十分有特色,那就是一句歇后语"一秒跑完了马拉松——快".说他快,那可名不虚传.记得有一次,他看《三个火枪手》看得十分入神,就像一个机器人似的,目不转睛.看到打斗的情节时,你肯定会听到"杀,杀……加油,加油……"当主人公战斗胜利后,你一定会看到他手舞足蹈起来.有一次,他竟在上活动课时,在教室外面,坐着凳子,认真地看起书来.同学们都把他当成活人雕塑了. 他也是一个追星族.他是周杰伦的铁杆歌迷.对周杰伦的歌如痴,如梦,如醉,仿佛融入了周杰伦的感情世界.在他的眼里,周杰伦的双截棍舞得最酷.《双截棍》的节奏激越,动人心弦.《最后的战役》可以感受到战争的冷酷无情.《七里香》仿佛一首香诗,一阵清风……你瞧,他又在哼周杰伦的歌了"我就是这条龙……". 哈!想知道他是谁吗 她就是我最最熟悉的人——张怡. ————————————————————————————————我有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妈妈。她有一头不是很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而且脸上有一些斑点。她有点儿胖,所以并不是那么好看。虽然看着挺慈祥的,可脾气却不是那么的好! 那次,我已经吃完了午饭,妈妈才急匆匆地赶回来。因为前些日子,妈妈早就答应过我给我买个漂亮的书包,可到现在还没帮我给买回来,于是,我就追问道:“妈妈,妈妈,你不是答应给我买个新书包的吗?可为什么到现在我连半个书包的影子都没有见着啊?”没想到,我正好撞在了妈妈的火枪口上,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买书包,买书包,你就知道要让我给你买书包,你原来的那只书包不可以用嘛!我哪有空余的时间给你买新书包啊!工厂老板叫我等个人,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人却还没有来,我只好先赶回家里,到现在,我中午饭还没有吃呢!” 我被妈妈的这一番话吓得都不敢吭声了。只好走了出去,那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委屈地想哭,又为自己感到不应该。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你看吧,我妈妈的脾气不太好吧!平时呀,我都不敢顶一句嘴,但有时却又对我很好,呵呵,我妈妈的脾气可真是阴晴不定,真善变啊!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 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描写人物仪态 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描写人物神情 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打比方的成语:细雨如丝 骨瘦如柴 骄阳似火 月光如水描写神态(表情)的: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满面春光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闭目养神 得意洋洋写人物品质的:乐于助人 知错就改 无私奉献 舍己为人 见义勇为 大公无私 不屈不饶 顽强不屈形容说话的:自言自语 吞吞吐吐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关于读书学习的: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勤学苦练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再接再厉描写天气的:艳阳高照 乌云满天 阳光明媚 雷声大作描写心情的:心花怒放 惊喜万分 兴高采烈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欢天喜地 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 垂头丧气 无精打采 闷闷不乐 欢天喜地 欢蹦乱跳描写仪表的: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眉清目秀 面色苍白 白发苍苍 面黄肌瘦 衣冠楚楚描写动作的:指手划脚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七手八脚 摇头晃脑 描写英雄人物的: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临危不惧 英勇顽强。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美国堪称世界上 教育 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美国堪称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普及了中小学教育,而且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经济实力在当前首屈一指。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其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正所谓“变,不一定会导向成功,然而不变,一定不会成功”。本文试图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作一概述,并对其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育改革;美国

纵观美国教育的改革,不难看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而激烈的教育改革始于1957年“卫星冲击波”导致《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颁布,持续到60年代中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又集中在基础教育这一领域,此后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改革的视角才不断地扩展开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美国教育改革》这本书将美国教育改革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1918~1945,主要解决的是一些中等教育问题,其间以“八年研究”最为醒目;1946~1957,致力于机会均等、课程、 儿童 及师范学院等一些问题;1958~1987,对公立教育、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激烈的 辩论 [1]。

因此,我们可以将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作为分界线,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一分为二:之前是总体趋向缓和的教育改革,之后是激烈而又不乏激进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后者为论述对象。

一、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一)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此外,当时美国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特别是“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奠定了 文化 基础。而真正的导火线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教育改革的呼声更为高涨。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批准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拨出大笔经费用于改善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以改善日益下降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等等[3]。《国防教育法》拉开了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帷幕,是美国教育立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影响了以后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改革在继续。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教育改革继续进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此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心理学家布鲁纳领导的课程改革;与之匹配的一系列法案主要有1965年的《中小学教育法》、1966年与1967年的《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以及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颁布以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教材过深、要求过高而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截止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中小学生的素质不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低于“卫星冲击波”之前的水平,加之美国在与日本、联邦德国的竞争中连连失手,其一极化的地位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强烈要求“回归基础”(Back to Basics),于是197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回归基础运动”。主要是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内容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基础教育;旨在消除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倾向,主要强调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行严格的纪律,开展学习上的竞争,采用标准化测验,实行能力分组,增加家庭作业,加强爱国主义与道德品德教育[4]。不可否认,这次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新一轮改革。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开始。美国向来是擅长以危机促进改革的国家[5]。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布的教育 报告 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推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名篇之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培养国民素质的作用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高低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报告书开头即指出美国社会的教育根基现在正在为日益强大的“平庸”浪潮所侵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对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地步[6];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此报告的公布,在美国教育史上又一次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大大超过了1958年教育改革的声势和规模。

到1985年,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共同启动了“2061计划”,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最终用哈雷彗星下一次与地球相遇的时间为代号完成了该报告,命名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报告称:“普及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最终“帮助美国变成一个普及了科学知识的国家”;报告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合过负责任的生活”,然而科学文化应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因为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7]。这一工程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深化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向以“教育总统”自居的老布什又推行了2000年教育优先法,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四)教育改革的新高潮。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迹象,一系列的法案多是直接由总统亲自提出和签发的,并且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经费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开创了一股教育改革的高潮。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既是对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20世纪最后十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

1991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布什正式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他提出了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到2000年,①所有儿童具有入学读书的准备;②高中 毕业 生至少达到90%;③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具有国际竞争能力;④学生在科学领域领先于世界各国;⑤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⑥每所学校都成为没有暴力和毒品的良好场所[8]。为实现上述目标,布什还提出应该采取四项策略与之匹配:①为今日的学生创立更好和更负责任的学校;②为明日的学校创立新一代美国学校;③把美国变为一个全民皆学之邦;④使社区成为可以进行学习的场所。由此可见,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已不仅仅是面对普通教育,同时也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出于政党的不同和政治竞争的需要,克林顿虽然对布什时期的许多条文作出了修改,但在教育上基本是采取了延承的态度。次年3月,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并使其成为正式法律。该法首先将布什的六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八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两项新目标以及八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其次,还增加了外语、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及其他内容。该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后,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改进美国学校法》、《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且都得到了国会预算的支持。

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全面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并指出:美国要在下一个世纪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流的人才;把教育作为他第二任期里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了美国未来发展教育的三大目标及实施纲领[9]。同年,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1997重建美国学校伙伴关系法》,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拨款54亿美元来协助州和地方整修旧学校和兴建新学校。同年,美国教育部还提出了一个《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要求延长公立学校时间,让儿童、社区民众在课后、周末和假期拥有一个安全无毒害的去处,在其中学习、成长。

1998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小班化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拨款208亿美元,增加10万教师,从而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级学生数降低至每班18人。其中一项重要 措施 就是采用“校中校”(Schools Within a Achool)的方式,将一所大规模的高中分成小规模学校,由师生自己选择一所“校中校”,学生大部分课一起上,但各个校在人事、财务、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分开自治的[10]。

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在其“学校改革之旅”中宣布了《学校为社区中心:规划与设计公民抉择指南》,提出教学适应学习者需要、学校成为社区中心、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所有资源、在变革中赋予学校弹性等教育改革思路,尝试着让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2001年1月,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的教育改革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称之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因在于它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每个孩子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业上掉队,每个孩子必须会学习。”[11]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在12年内使阅读与数学达标的学生达到100%,各州必须在四年内使所有教师都合格,同时强调要缩小富人和穷人、少数族裔与白人学生的学业差距;该法案还强调州和地方要致力于绩效责任的落实,奖励成绩优秀的学校,惩罚绩效太低而又改善不力的学校。

这个法案自出台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国内有关这方面的 文章 和资料也不少见,到底进展如何?相信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了解一下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是政府的责任在不断地加强,影响在不断地增大;另一方面是一些别的因素(主要指市场)不断渗入并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断强调,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一方面是政府的自上而下,另一方面又是平民百姓的全体动员,等等。说到底,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出美国教育领域乃至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问题。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美国近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特征:

(一)速度快,步伐大。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到2001年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不到50年时间,美国教育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且从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步伐一次比一次大,受重视程度也一次高过一次。也正是这些,才使美国教育更好地适应了21世纪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美国教育不断前进、领先世界。

(二)前进中不乏浮躁。不可否认,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好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领域内的问题在这50年中得到有效地解决。但可能是基于各方面的需要,“浮躁”之风在美国也是愈演愈烈,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浮躁”可能是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通病。

比如,《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确实适应了当时大背景的需要,但里面定的好多目标都偏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迟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以至于后来很多法规的颁布都是在不断地对它修正;再者,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老布什定的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过于笼统与死板;还有,80年代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的“危险论”,但当时的情景远不是1983年报告书中渲染得那样,“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险。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地位,现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12],“危险”一次的涵义早已被大大地泛化了。

(三)成绩不断肯定,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4月发表)这一报告发表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美国各界也在对这20多年的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不断地评价。2003年4月26日,美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正是以该报告诞生20周年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可以说评价和结论是多样的,支持与批评共存。其实从这50年来出台的一系列 政策法规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有相应的法规不断地出台。

(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P.Lengrand)[13]。美国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1963年颁布《职业教育法》;1975年将原来的“全国职业教育中心”改称“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了理论上的指导与研究;从1962年到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四次加强职业教育法案,颇有影响的《生计教育法》便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强调要重视学生职业准备能力的培养。

自70年代以后颁布的有关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文件可以参见文后附录。

三、小结

综观美国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即优质教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思想仍表现得十分明确和突出,但自80年代以来还有另外一条基本思想愈加明显——民主主义,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①美国教育的立法实际上还是一种经费资助法。因为美国教育的决定权主要是在州和地方,假若有的学校因某种原因拒绝该法,那么这一立法的完全实施还是很难的;②目标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教育改革更是如此。教育改革是一项困难的、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任何教育问题都不是一次两次的法案的提出就能解决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决策领域的前沿和中心问题。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政府的好多教育改革都是通过自愿参加的改革计划来实施的,教育界及民众在其中的渗透力越来越大,像特许学校、高成就中学、磁性学校、“校中校”等一系列新思路的出现,都是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最终达成平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下,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参考 文献

1.瞿葆奎,马骥雄.美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5.谷贤林.九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6.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7.史静寰.八九十年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摘 要:学校环境教育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学校环境教育是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华盛顿特区的学校环境教育形式为学校推进环保和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美国 华盛顿 学校 环境教育

美国一直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环境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学校环境教育是保证学生和教师具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环境教育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证实,学校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成败之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种教育计划,保证学校环境教育顺利发展。

华盛顿特区在2010年通过了健康学校法(HSA),旨在改善学生的健康。法案对学校环境教育做了专门论述。包括学校花园计划、健康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和绿色宣传等。

二、学校环境教育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以绿色校园作为理念,通过全方位实践式教育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环境教育鼓励校内外人员广泛参与,重视社区和学校的相互支持。

1.学校花园项目

该项目由华盛顿教育监管办公室(OSSE)设立,联合社区组织、特区环境部等为特区学校创建绿色花园。OSSE为学校提供园艺学课程,由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为计划提供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

花园项目包括学校申请注册花园、申请项目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发展。学校首先申请注册,填报花园项目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个项目沟通和支持 渠道 。特区教育监管办公室提供园艺指南、学校花园模型、系统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

花园项目还开展花园教师培训,为有兴趣的老师提供为期一年的花园课程学习。同时每月举行一次学校花园主题的会议,以解决学校花园建设相关问题。 目前华盛顿特区已拥有93所学校花园。

2.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

该计划于2012年7月正式出台,是华盛顿政府为本区域社会和学校创设健康环境的体现。使学生获得解决健康和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健康环境的管理者。

计划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一个系统的环境课程。围绕健康环境知识、态度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明智选择,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展户外实践体验;,能分析周边环境信息,并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课程以大自然为素材,采用“自然教育”、“自然学习”或“户外教育”的 方法 ,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情感。

该计划(ELP)要达到的目标是:

(1)K-12环境素养知识课程。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户外环境教育活动。会访问和下载环境资源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具备整合和创建环境策略的素养。

(2)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为教师提供环境教育辅助服务,举办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开展培训。进行社区环境服务实践,促进教育者和社区居民之间对话。

(3)把环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课程。增加高中生的环境科学课程,把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服务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指标要求。

(4)建立学生环境素养评估体系。收集学生环境素养知识成绩信息。创建各类活动用以评估学生环境素养。将学生的环境素养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估系统。

(5)学校配置一定的环境设施,用于支持学生户外环境体验学习。鼓励和帮助学校申请美国绿丝带学校认证项目。

(6)协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实施计划。统筹特区相关组织和机构,划分各自在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协同完成环境素养培养计划。

3.绿色宣传

华盛顿环境部对学生、教师和居民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宣传。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面向学生的绿色宣传有:①水产资源教育,使学生了解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掌握如何保护和利用水产资源;②能源教育,使学校参观特区环境部相关的能源项目,理解和学习如何节约能源;③实践体验学习,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探索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并参与社区环境服务项目。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有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培训。教师们相互交流 经验 ,学习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整合自己的环境教学实践。特区规定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环境教育研讨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

学校环境教育能推动构建绿色学校,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推动学校教学体制和运营等各方面的绿色发展,节省经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参与绿色经济的建设做好准备。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健康的学校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与学校运营成本。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技能,减少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使学校朝着可持续的健康校园环境发展。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学校环境教育有利于节省和储备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华、王金雪等译,学校健康教育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58页.

[2]http://dchealthyschools.org/spotlight-school-gardens

[3]http://ddoe.dc.gov/service/dc-environmental-literacy-plan

[4]崔凤,藏辉燕,美国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华山医院贺凤凤发表的论文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还是不错的。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著名专家云集。现有职工近4000余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专家近600人,拥有院士3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杰青5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终身教授22名。

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近40名,上海市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60余名。

在完成大量医疗任务的同时,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学科建设百花齐放。2016年,医院获批成为全国最高级别的科研平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复旦大学第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科研硕果累累,2014年、2015年、2017年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余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被SCI收录2300余篇。

其中,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首创“健侧颈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偏瘫”,研究成果以original article发表于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为72.406分。

崔晶晶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刘定震,房继明,孙儒泳,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 1998大熊猫个体不同性活跃能力的行为比较.动物学报 44(1): 27-34.PDF刘俊英,谢梦峡,刘定震,韩杰 2000 气/质联用法对大熊猫性外激素的分析 质谱学报21(3,4):109-110. PDFH XU and D. LIU 2001 Environmental Regional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63 (2): 203-210. (SCI) PDF刘定震,马逸清,杜生明 2002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兽类学研究的资助.兽类学报 22(1): 61-70.刘定震,孙儒泳,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 2002 性别与年龄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动物学报 48 (5): 585-590.PDFDingzhen Liu,Zhipeng Wang,Hong Tian,Changqing Yu,Guiquan Zhang,Rongping Wei,and Heming Zhang 2003 Behaviors of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n Captive Condition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Enclosure Effects. Zoo Biology 22(1):77-82 (SCI) PDF马杰,刘定震,李庆芬,孙儒泳 2003 东灵山辽东栎林中啮齿类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Thomas)繁殖特征.动物学报 49(2): 262-265.PDF(通讯作者)马杰,李庆芬,孙儒泳,刘定震 2004 啮齿动物对北京小龙门林场辽东栎地表种子的扩散 动物学研究 25 (4):287-291. PDF田红,魏荣平,张贵权,孙儒泳,刘定震 2004 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亚成年大熊猫的行为差异. 动物学研究 25(2): 137-140. PDFHong Yuan,Ding-Zhen Liu,Lixing Sun,Rong-Ping Wei,Gui-Quan Zhang and Ru-Yong Sun. Anogenital Gland Secretions Coding for Sex and Age in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Canadian J of Zoology 82(10):1596-1604.(SCI) PDF

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穆华,唐山一中高级教师。教学细致精炼,化学高考教学成绩优异,主讲省级、市级优秀公开课多节,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论著多篇。获“唐山市名师”、“唐山市骨干教师”、“唐山市优秀班主任”、“全国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唐山市教育局嘉奖”、“唐山市高考先进个人”、“唐山市教育局先进个人”、“唐山一中校长特别奖”、“唐山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高中组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吾爱论文网是中国大陆首家针对国际学术性专业期刊多方(期刊主办、编辑审理、征稿投稿、审稿销售、写作翻译)的发展而建立的纯学术性、非赢利性交流平台。编辑是期刊运作的核心,编辑家园旨在为国内各学术性期刊编辑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平台。编辑家园内主要设有SCI/EI/期刊(影响因子,期刊介绍,征稿启事,英文写作,翻译交流,投稿心得,审稿经历,国际学术会议),核心期刊(马列毛邓,哲学/宗教,社科总论,法律法学,历史/政治,管理/军事,经济学,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科学总论,数理化学,天文地理,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食品,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安全,学报及综合)等版块。

崔小平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柿子,是柿科植物干果类水果,我整理了,欢迎阅读!

以柿子为原料酝酿酒精优势分析

摘要阐述了以柿子为原料酝酿酒精的优势,主要包括生态 经济绿化的优势树种、优秀的高能作物、缓解耕地与粮食压力、解决和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少 环境污染、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清洁能源供家庭使用、作为新的畜禽饲料基料与沼气源等。

关键词柿子;酝酿酒精;优势

中图分类号S665.2;TQ223.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21-01

柿子果实呈圆形,可食,原植物柿树为高大落叶乔木;原产地中国在各地分布较广,栽培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柿的果实直径在5~8cm,黄色至红色;含维生素A和少量维生素C;柿子的品种有1 000多个,主要分为甜柿和涩柿子两类,前者主要是来自日本品种[1-3]。以柿子为原料酝酿酒精,能节约能源,同时发挥柿树的特点,可利用荒山、低劣土地种植,与人不争粮,与粮不争地,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农民经济收入及促进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1生态经济绿化的优势树种

一般柿子含糖量可达17%~22%,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经济寿命可达300多年,是我国8 000多种木本植物中可种植面积最广的高效益生态经济树种,被称之为“铁杆庄稼”;柿叶比较大,成年树高大,果实成熟时颜色深红并且挂果期长,是良好的行道树或者是公园绿化的优良经济树种。除此之外,还可以大量地绿化荒坡,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2优秀的高能作物

柿子含糖以葡萄糖为主,如果将柿树的经济寿命期定位100年,在经济寿命期内每年平均产量达150t/hm2,并经过选种培育高糖柿子品种,将糖含量稳定在20%~25%,则经过发酵后可产乙醇15t/hm2以上;而目前被称之为高能作物的甜高粱每年产乙醇也仅为4 500~6 000kg/hm2。因此,与高能作物甜高粱相比较,柿子不仅对耕地条件要求较低,而且 管理费用较甜高粱低,具有更大更广泛的能源潜力。

3缓解耕地与粮食压力

柿树种植在荒山荒地,不占用耕地,不影响粮食与作物的生产;而且由于其产出能力较高,所生产的乙醇还可代替部分白酒及其他粮食酒精的消费,进一步缓解白酒及作物酒精对粮食的压力,对浙江省景宁县确保耕地增加了 保险系数。

4解决和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液体燃料的短缺将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生物乙醇是目前取代石油资源的最佳选择,柿子是生产生物乙醇最好的原料,如果景宁县发展666.67~1 333.33 hm2柿子林,然后将这些柿子用于发酵生产乙醇,每年可产出1~2万t乙醇,这不仅可解决液体燃料短缺的状况,而且还可以代替部分煤、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用,可较大程度地缓解化石能源枯竭和紧张的状况,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5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碳达80亿t,而且每年还在呈快速增长趋势。柿子乙醇是太阳能转换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自然界能量物质转换系统组成可再生、无污染的闭路回圈。燃料乙醇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在柿子生长过程中被吸收,形成大气中的碳平衡。同时由于汽油中加燃料乙醇,使汽油的燃烧更充分,从而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得到大幅度的下降。据国内环保部门测定,使用乙醇汽油期间,城市空气的二氧化碳下降了6.25%,有害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减少33%以上。如果今后用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又在柿子生长过程中被吸收,而乙醇又基本不含硫,使汽车对大气污染得以减轻。

6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景宁县对大面积低值单一林地实行科学配套种植柿子,可产出乙醇15t/hm2,可获得3.75万元/hm2的经济效益。如果按人均每月2 000元收入,则每0.67hm2柿子地就可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再加上从稀酒精加工为乙醇的生产过程,则就业机会还将大有增加。

7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柿子为原料进行深加工乙醇这一产业,其主体结构在农村,即柿子的种植及管理、将柿子发酵生成稀酒精***柿子白酒***这些 工作都将由农民完成。如一个家庭承担1.33 hm2柿子树林的种植、管理和生产,则该家庭将年收入有4.5~5.0万元;如果以5万t乙醇为1个生产单位,这大概可代表一个乡镇的水平,即柿子树集中种植的每个乡镇可建设1个5万t规模的乙醇生产厂,产值可达2.0~2.5亿元,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建设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8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有机合成的原料大部分来源于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随着石油和煤的大量消耗,这个行业将会逐渐减少其向有机化工提供原料的能力,以至于若干年后,当地球上石油和煤耗尽后,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来源将几乎全部转向农林产品的加工品。目前,将乙醇作为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使用已呈现曙光,如以乙醇为原料可生产近500种左右的有机化工产品,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烯的生产线已在国内建成投产。当前,柿子乙醇产业取得一定的发展并形成较大

的生产规模时,柿子乙醇产业向有机化工行业提供大量乙醇原料的时刻也就来临了,这将会给有机合成工业带来一次新的变革和较大的发展机遇。

9作为清洁能源供家庭使用

目前,浙江省景宁县城乡家庭使用的能源主要为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柴禾等***电因来源于其他能源不列入***。当柿子乙醇能源大量价廉地供给时,对那些依赖缺乏能源的地区,将柿子乙醇通过汽化炉燃烧供家庭使用。一方面可改善家庭和周围 环境,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烧柴禾地区将有益于植被保护,推动景宁县生态环境建设。

10作为新的畜禽饲料基料与沼气源

当柿子大量生产后,由于柿子含有20%以上的糖、各种维生素和其他生命必需元素,因此可作为食品、淀粉类原料供畜禽食用,可缓解饲料工业对粮食的压力。而且柿子酒糟也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产沼气作为能源供民用生活和柿子酒蒸馏用,达到节能效果。 整理

11参考文献

[1] 宗学普,黎彦.柿树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 闻宁丽,顾暄,张晓明.柿树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 农业科技,2009***19***:130,132.

[3] 崔小平,牛金伟,.柿树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9***4***:10-11.

[4] 陈木发.林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J].广东科技,2007***S1***:245-24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 索引序列
  •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 崔凤琢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 华山医院贺凤凤发表的论文
  • 崔晶晶发表的论文
  • 崔小平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