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深圳大学最近有谁论文发表

深圳大学最近有谁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深圳大学最近有谁论文发表

邓 旭,男,汉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在厦门大学任教,2005年6月调至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06年12月经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为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环境生物化工和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细胞发酵、酶法合成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重金属废水治理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及参加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科技项目、一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四项省部级科研基金及与企业合作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好氧-厌氧循环一体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固定化藻和细菌深度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示范”“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废水中的铅离子”“含硫酸废水的综合治理”“树脂吸附法回收废水中柠檬酸”“利用基因工程菌去除水体中的镍离子”“多碳源乙醇连续发酵” “L-苯丙氨酸酶法合成”“阿福霉素工业发酵”等,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摘录12篇。 1992.9 – 1996.3 浙江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专业,工学博士课1989.9 – 1992.6 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1985.9 – 1989.7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02.7 – 2002.8 澳大利亚Sunshine Coast University作为骨干教师英语培训336260 371999.7 – 2000.8 美国Cornell University分子生物及遗传学系,访问学者336 260381996.4 – 2005.5 厦门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彰武(1999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336260 372005.6 – 现在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092 主要发表论文(都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362 30391. 镉离子的生物富集,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 21(4):311-316.同济2. Simultaneous mercury bioaccumulation and cell propagation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coli,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1611-1616. 同济3. 基因工程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水处理技术,2005, 31(5):62-65.336 260384.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coli SE5000 and its potential for Ni2+ bioremediation,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425-430.5. 氨氮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化工环保,2004, 24:141-144.6. 高选择性基因工程菌E.coli SE5000生物富集水体中的镍离子,环境科学学报,2004, 24(2):11-16.7. 具超强汞富集能力基因工程菌生长情况的研究,工业微生物,2003, 33(3):11-15.8. 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富集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3, 19(3):343-348.9. Bioaccumulation of nicke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Water Research, 2003, 37(10):2505-2511.10. 利用基因工程菌去除电解废水中的汞离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3):330-333.11. Bioaccumulation of Mercury from Wastewater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sherichia coli. Applie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1,56:276-279.12. 从大蒜细胞中分离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食品科学,2001,22(9):47-49.13. Mercury Removal by Recombinant E.coli from Real Electrolytic Wastewater. Chem. J.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0, 21(12): 184-185.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包括:唐咏.徐永德.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1(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6期全文转载);唐咏.香港高校的社工教育.社会工作.2009.12(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5期全文转载);唐咏.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视角思考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行为.甘肃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8;唐咏.香港“持续照顾”的老年福利服务理念及其对中国内地的借鉴.山东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11;唐咏.老年妇女依赖结构的社会建构质性研究.学术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8;唐咏.楼玮群.长期照护对老人居家和社区照顾的影响和挑战研究.兰州学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8;唐咏.关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思考.求索(CSSCI收录).2009.8(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唐咏.从关系研究看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学术界(CSSCI收录).2009.3(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唐咏.中国增权研究述评.社会科学家(CSSCI收录).2009.1(大人复印资料目录索引);唐咏.关系和嵌入性之外: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深圳大学学报(CSSCI收录).2009.3(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唐咏.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伦理建设——社会工作者条例权利和义务部分的建议说明,社会工作,2008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的论文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深圳大学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毕业生留在当地有非常好的就业去向。

深圳大学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毕业生留在当地有非常好的就业去向。深圳大学周边云集160余家上市公司,20余万校友扎根深圳 ,腾讯、百度、阿里等国际总部仅位于深大2-3公里范围内。

深圳大学也有很多知名校友,比如马化腾、史玉柱等知名企业家,该校最热门的专业软件工程(腾班),就是和腾讯公司特色共建,在学校能享受大量的教育资源,毕业之后有很大的机会进入腾讯工作。

因此,深大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近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而且薪资水平也都是比较高的。

对于山东省的考生来说,想要报考深大的计算机专业,需要达到全省1.3万以内的最低排名才有希望,不得不说,深大的门槛还是相当高的,甚至超过了一些985或211高校。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

现有粤海、沧海、丽湖、罗湖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632人、硕士研究生8337人、博士研究生301人、留学生414人,成人教育学生23706人。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2个。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学术论文

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文章要求:1. 文章应该包括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等;2.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网络技术的基本技术、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等;3.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实践方法,如实践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实践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实践网络技术的基本技术、实践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等;4.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解决方法,如解决计算机科学的基本问题、解决软件工程的基本问题、解决网络技术的基本问题、解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问题等。总之,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文章要求应该包括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实践方法和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知识和技能。

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需要发表学术论文以完成学业。一般来说,硕士毕业论文要求有一定的论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具体要求可能因不同专业而异,但一般需要提出研究问题、分析现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等。要求论文具备学术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创新性,能够为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还需要符合学校的格式要求,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最后,学生需要通过答辩,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和辩论。

深圳大学杨楚罗人很好,有内涵,心胸宽广,乐于助人。孔武有力,能给人安全感。

本期精选27项新能源(含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技术成果进行推荐,感兴趣的企业朋友可以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项目意向登记,我们专业的技术经纪团队将与您联系。

28: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

29:可穿戴钙钛矿光伏模组的产业化印刷制备

30:木质纤维素基高密度高热安定性航油催化合成研究

31: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

32:向阳而生——太阳能电池/集光器集成器件

33: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开发

34: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

35: 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

36:350wh/kg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

37:MOF改性电解液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

38:变废为宝-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先锋

39:新能源系统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40:基于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的潮汐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41: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的制备

42: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性航空动力伞研制及产业化

43: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4:快充低温锂金属电池

45:脱碳全能王-适用生活和工业场景下的宽范围压力 PEM 制氢系统

46: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

47: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装置

48: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应用

49: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专用实验平台

50: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及应用

51:环境友好型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

52: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固态动力锂电池

53:新型高功率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

54:柔性固态锂电池自修复界面的设计与构筑

28: 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针对提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能量密度的问题,研究了合成条件、改性工艺对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突破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和改性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满足新一代动力电池要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且材料性能优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工程化难题,创新地采用了具有成本优势的工艺路线,建成了年产超过1500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线,实现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产品成功应用于宝马、大众、东风、蔚来、奔驰、吉利、小鹏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垄断。并扩建了更高标准的年产2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推动了设备制造商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规模化生产后,预计每年将创造30亿元以上的产值。

29: 可穿戴钙钛矿光伏模组的产业化印刷制备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低污染可穿戴钙钛矿模组的印刷制备为目标,从残余应力调控角度出发,聚焦晶格一致性研究,通过温敏性添加剂热膨胀系数的应力释放作用调控薄膜晶格应力状态,通过双齿配位仿生分子修饰消除薄膜表面应力累积,结合物理封装策略,实现低铅泄露模组的印刷制备。

30: 木质纤维素基高密度高热安定性航油催化合成研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基于对木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结构特点和航油分子构效关系的充分认识,创新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高密度高热安定航油的高度集成的新技术,为高性能航空燃料提供新制备途径,进而为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提供高性能燃料,为现有航油提供高性能调和组分。项目拟开发木质纤维素定向转化制备多环烷烃燃油组分的核心工艺,包括:(半)纤维素水热转化制备呋喃醛并分离木质素,木质素一步水热解聚加氢脱氧制取芳烃、酚类、环醇和单环烷烃,木质素纤维素衍生物(呋喃醛、环醇、环酮及单环烷烃)共转化制取联环烷烃、稠环烷烃等多环烷烃,以及生物航油的调控调配等。

31: 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项目围绕“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这一难题,经过10 余年的 科技 攻关和工程实践,建立了集理论研究、工艺研发、产品制备、标准制定、工程应用于一体的技术体系,主要核心成果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管桩、基于分布式光纤神经传感胶带的桩身应力实时监测技术、高性能管桩长期稳定性机理与应用关键技术、桩基础病险演变评估与治理体系研发与应用关键技术,实现了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

32: 向阳而生——太阳能电池/集光器集成器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集成器件所需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工艺:具体为集光器荧光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材料、电极材料的筛选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太阳能集光器的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集光器集成器件的制备;具体技术指标为:不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2%(小面积1*1 cm 2 ), 17%(5*5 cm 2 ), 15% (10*10 cm 2 ),光照1000小时后(光照条件:室温25 , AM1.5G,光强1000W/ m 2 ),效率衰减 10%。不透明集成 器件的性能指标:集成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 6%。半透明集成器件的指标:在可见光区域透明度做到30%-70%可控可调,光电转换效率 8%。

33: 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开发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超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储能器件设计、制造等研究,发挥锂离子储能器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突破锂离子储能器件瞬时充放电能力,提升功率密度,实现锂离子储能器件高功率密度,并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以及低成本,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34: 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拟研发出一种基于机械和电气特征量的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以期实现对海上风机的局部放电和绝缘状态的实时监控。该技术旨在绝缘发生明显劣化及局部放电现象产生之前监测其潜伏性故障,并在上述现象发生后对绝缘状态进行持续监测,进而对局部放电严重程度和绝缘状态做出定性诊断。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海上风机的维护检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而且可有效减少盲目的停机检修,提高海上风机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35: 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国家和 社会 对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在微电子学、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分别从“高比能硅负极材料表界面改性”与“基于EIS监测的新型电源管理芯片” 两大前沿技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本项目开发了微米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通过简单低成本且可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构筑了高效且能适应Si负极的体积膨胀的柔性CNT导电网络及碳钝化层,降低了MSi颗粒的体电阻与颗粒之间的电阻,限制MSi的粉碎化。与传统的微米硅/碳复合负极(400 Ω m)相比,该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157 Ω m)显著降低,可逆比容量为 2533 mAh/g,初始库仑效率为89.07%,在2A/g循环1000次时,可逆比容量超过840mAh/g。

36: 350wh/kg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为项目组自主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比容量、低 成本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采用全新的材料改性技术,包括材料优势晶面调控、 快离子导体包覆、超薄尖晶石异质相包覆等关键技术,使得项目组研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比容量高达260mAh/g,循环寿命长达500周,循环100周压降可控制在0.1V以下。基于此,项目组现已获得核心发明专利3项(均已授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此外项目组已与宜宾某公司建立合作,致力于该类正极材料的量产放大及产业孵化。

本项目致力于研发一款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所 采用的智能传感器基于项目组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基应力应变传感器和铜基温度传感器。研发的石墨烯基应力应变传感器具有大的工作范围和优异的灵敏度。研发的铜基温度传感器采用超薄超小尺寸的铜-康铜热电偶,同时具备高精度和宽监测窗口特点,并且对电池性能和比能量几乎不产生影响。本项目将应力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用嵌入式技术植入电芯内部,可实时监测电芯充放电状态、电池安全状态、电芯温升等,通过外接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实时、准确评估电芯的运行参数。基于此,项目组现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

37: MOF改性电解液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拟使用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利用其表面丰富的活性亲锂位点,调控锂沉积过程,消除锂枝晶。优化材料合成、电解液组成和电池组装参数,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推进高能量密度锂金属全电池的实用化进程。主要面向无人机、动力外骨骼和 汽车 动力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应用场景,突破现有的储能电池续航瓶颈,提升电池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8: 变废为宝-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先锋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将开发一种新型有机固废热化学处置技术,可实现高纯度H2和CO在不同温度区自分离生成,H2和CO可根据后续化工合成过程所需任意比例自由混合,为有机固废资 源化和能源化与现有化工过程无缝衔接提供便利。此外,该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可彻底杀灭有机固废中致病病原体和有毒有害有机物,大幅减少约50-90%有机固废的体积;还可对有机固废的内在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固废中的有机组分转化为可控H2/CO比例合成气;同时反应后剩余的富含无机组分残渣仍可进行资源化利用于水泥窑协同处 置和制作建筑材料等。

39: 新能源系统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设计面向复杂应用场景的新能源无线供电系统,开发满足源-储-荷高效协同和不确定环境下系统稳定工作的自适应切换技术,实现电能稳定高效传输。

40: 基于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的潮汐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提出的发电机采用无叶片式设计,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不存在以往涡轮机械容易受到海水腐蚀、影响海湾水动力、容易破坏沿岸海洋生态系统等问题。发电机配有多单元往复式电磁感应发电机,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是一种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电能的新型的发电方式。

41: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的制备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依托于兰州大学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合作导师为严纯华院士,围绕高效、稳定、廉价阳极酸性析氧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开展研究工作;旨在构筑系列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剂;以“界面控制”法为主导,结合“固-液”、“固-固”和“固-气”界面辅助手段,实现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剂的控制 合成;进一步通过配位替换、晶格掺杂、缺陷填充等策略,提升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结合原位表征技术实现对合成和催化过程的原位监测, 为催化剂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坚实的实验数据,建立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 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42: 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性航空动力伞研制及产业化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为了提高高功率密度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散热能力,本项目首先在特殊的定子架中分别设计了两种新颖的水冷结构。第一种是轴向内外循环水冷结构,第二种是槽内内外循环水冷结构。通过合理的等效与假设,建立了两种水冷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且基于流固耦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水冷结构的流速、压降、冷却效果和散热面积,选择槽内内外循环水冷结构作为电机的冷却系统。并且将基于流固耦合对两种水冷结构的流速、压降、冷却效果和散热面积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双转子单定子AFPM电机最有效的冷却结构,为AFPM电机的冷却结构设计及电磁方案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43: 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从成本与环保的角度开发了一种便捷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工艺。在锂电池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涉及强酸、强碱的消耗,不产生硫酸钠等副产物;其次在回收的过程中,废旧磷酸铁锂材料能够与铝箔彻底分离,节省了后续的除杂步骤工序简单;最后相对于传统的拆解与回收技术,本技术能够节省成本在40%以上,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充分释放旧动力电池的残值促进动力电池的 健康 发展。

44: 快充低温锂金属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锂金属电池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但消除了低容量和低压实密度的负极活性材料的使用。因此,相同重量和体积的锂金属电池比传统电池储存的能量可以提升40%以上,并大大节省电池制备成本。我们设计的锂金属电池与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通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有以下优势:

1)成本优势,消除了负极的用料成本;

2)更高的能量密度,国内目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依然 300Wh/kg,我们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 350Wh/kg;

3)更快的充电速度,Tesla公司的快速充电技术,20min可以充

进50%电量,我们的电芯快充时间:0-80%SOC 15min;

4)更低的运行温度,普通锂离子电池的最低温度极限为-20 , 我们设计的锂金属电池最低放电温度可达到-90 ,最低充电温度可到-70 。

45: 脱碳全能王-适用生活和工业场景下的宽范围压力PEM 制氢系统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组针对国家发布的氢能战略,迅速开展PEM制氢相关研究,目前已掌握了电解槽结构设计方法、面向设计和开发的集成建模和优化技术,现已成功开发出面向生活和工业场景(加氢站、制氢需求的钢铁、冶金和化工等)的低中高压(0.1-10mpa)全范围PEM制氢系统(实验室级别)。在低压运行时,极大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高压运行时,可取消一级或二级压缩,减少压缩机运维成本。

46: 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根据不同有机固废不同的理化性质,以氧消化和水热转化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了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的工艺,实现了有机固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该项目可以实现有机固废的完全资源化再利用,具有很好的 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7: 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 装置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提出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辐射再调节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系统,旨在研究其基本科学原理及关键技术,并建成相应的示范装置。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聚焦太阳能的有序高效转化,旨在开发新型的太阳能高效转化技术装置。

48: 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研发的“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喷射式制冷子系统和压缩式热泵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49: 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专用实验平台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绿色矿山战略理念为引领,聚焦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目前市场对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实验产品的市场空白,开发面向新能源工程车辆的专用能量管理实验平台,为研究开发先进能量管理技术提供有效验证、分析及测试条件。

50: 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及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低碳能源系统宽频域运行形态衍变为契机,以宽频信息感知为视角,开展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研究,研发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宽频带信息感知技术、装备与 探索 平台,并 探索 技术成果在生命科学、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多个重大领域的拓展应用潜力。

51: 环境友好型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依托于深圳大学、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先进与薄膜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面向国家对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技术集中攻关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真正环境友好型(区别于现存高能耗硅基电池,涉及贵金属铜铟镓硒太阳电池和含铅钙钛矿太阳电池等非环境友好型太阳电池技术)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工作。

52: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固态动力锂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项目针对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比容量低、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待提高等问题,研发高安全性、高容量、长寿命固态锂电池,解决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全固态电池存在的离子电导率偏低、一致性较差、对湿度过于敏感、无法量产、与正负极材料接触不稳定、正极容量释放差、库伦效率低下、长循环性能差等难题,突破由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

53: 新型高功率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功率电化学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具有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

54: 柔性固态锂电池自修复界面的设计与构筑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本征自愈固态电解质双涂层愈合界面构筑策略,通过“自愈固态电解质”来构筑“固固一体化界面”,就能取长补短,有望满足构筑柔性锂电池电解质/电极界面的各项技术需求。申请人将正负极片表面涂覆具有可逆自愈功能的固态电解质涂层,进行微界面完全浸润以及一体化融合,然后将预制备的固态电解质膜与涂层紧密贴合,并进行热压诱导,利用聚合物涂层与电解质膜中大量存在的多重自互补氢键系统,促使层间界面愈合,从而达到构筑高稳定性、可自修复、一体化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目的。

深圳大学发表论文

1、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需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硬性条件。2、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有造假或剽窃行为,如果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取消学籍。

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文章要求:1. 文章应该包括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等;2.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网络技术的基本技术、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等;3.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实践方法,如实践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实践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实践网络技术的基本技术、实践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等;4. 文章应该涵盖计算机硕士毕业的解决方法,如解决计算机科学的基本问题、解决软件工程的基本问题、解决网络技术的基本问题、解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问题等。总之,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文章要求应该包括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实践方法和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硕士毕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时,通常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篇论文通常是研究性质的,需要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这篇论文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和标准,包括论文结构、引用规范、参考文献格式等等。除了毕业论文外,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还有其他要求。例如,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实习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性任务,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和成果。总体来说,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要求相对严格,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准备,全面完成所有要求,并在毕业之前充分准备好自己的论文和答辩。

通常情况下,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需要进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是具体要求还需要查看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论文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和应用,并且对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也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学术声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非常有利于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生在未来的求职和科研发展中取得成功。当然,毕业论文并不一定必须发表在一流期刊或会议上,学生可以选择在顶尖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但是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学术交流和科学探究的目的。在撰写论文时,学生需要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对所要研究的领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从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在结论和讨论部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深圳大学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邓 旭,男,汉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在厦门大学任教,2005年6月调至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06年12月经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为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环境生物化工和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细胞发酵、酶法合成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重金属废水治理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及参加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科技项目、一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四项省部级科研基金及与企业合作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好氧-厌氧循环一体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固定化藻和细菌深度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示范”“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废水中的铅离子”“含硫酸废水的综合治理”“树脂吸附法回收废水中柠檬酸”“利用基因工程菌去除水体中的镍离子”“多碳源乙醇连续发酵” “L-苯丙氨酸酶法合成”“阿福霉素工业发酵”等,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摘录12篇。 1992.9 – 1996.3 浙江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专业,工学博士课1989.9 – 1992.6 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1985.9 – 1989.7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02.7 – 2002.8 澳大利亚Sunshine Coast University作为骨干教师英语培训336260 371999.7 – 2000.8 美国Cornell University分子生物及遗传学系,访问学者336 260381996.4 – 2005.5 厦门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彰武(1999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336260 372005.6 – 现在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092 主要发表论文(都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362 30391. 镉离子的生物富集,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 21(4):311-316.同济2. Simultaneous mercury bioaccumulation and cell propagation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coli,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1611-1616. 同济3. 基因工程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水处理技术,2005, 31(5):62-65.336 260384.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coli SE5000 and its potential for Ni2+ bioremediation,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425-430.5. 氨氮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化工环保,2004, 24:141-144.6. 高选择性基因工程菌E.coli SE5000生物富集水体中的镍离子,环境科学学报,2004, 24(2):11-16.7. 具超强汞富集能力基因工程菌生长情况的研究,工业微生物,2003, 33(3):11-15.8. 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富集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3, 19(3):343-348.9. Bioaccumulation of nicke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Water Research, 2003, 37(10):2505-2511.10. 利用基因工程菌去除电解废水中的汞离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3):330-333.11. Bioaccumulation of Mercury from Wastewater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sherichia coli. Applie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1,56:276-279.12. 从大蒜细胞中分离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食品科学,2001,22(9):47-49.13. Mercury Removal by Recombinant E.coli from Real Electrolytic Wastewater. Chem. J.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0, 21(12): 184-185.

1980年,中国创办深圳经济特区;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深圳大学。 学校坐落南山半岛,面临后海,遥对香港。占地1.44平方公里。 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所为经济特区提供骨干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智力服务、高端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一所走上国际、能够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平等交流互相观照的窗口大学,一所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 教育部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两院院士张维教授首任校长。清华大学为主,援建建筑、电子类学科;北京大学为主,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为主,援建经济、管理类学科。 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区大学建设。香港企业家邵逸夫、于元平、胡应湘、梁国勋,南太集团、三星集团、杜邦公司和深圳18家大型国有企业与一批校友企业捐资助学。 党和国家领导关心关注特区大学。1984年春天,邓叮嘱办好。1993年夏季,江题写校名。 建校24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发展。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学校实行学院制。设有师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筹)、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高尔夫学院(民办公助)、成人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和留学生教学部等4个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场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学科整齐。设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综合了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规模适中。目前,有本科生19437人,硕士研究生1651人,博士研究生22人(联合培养),各类留学生60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745人。 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建设省级名牌专业9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建筑学、生物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四年,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篇,其中,英文论文14篇,SCI收录9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6篇,CSSCI收录3篇;学生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4~2006届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分别是106人、162人、201人,逐年增加;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兴校。建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文艺学、传播学、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1个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1个科技部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个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深圳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

学校历史

1983年3月8日,广东省政府批复深圳市政府“同意创办深圳大学”。 会议决定校址在后海湾桂庙地段,划一平方公里(即1500 亩)为校址区。

1984年2月7日,深圳大学建校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9月4-6日,行政各部门及各系等,从市区临时校址搬进粤海门—新校址。

1985年6月12日,广东省高教局批准深圳大学当年起可在京、津、沪、江、浙、闽六省市招生。经原国家教委教研司011号文件批准,深圳大学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专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1994年7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深圳大学成立董事会。9月1日,经广东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原深圳师范专科学校,建制成立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2008年,在建的学府医院项目正式由市卫生局移交深圳大学。

2014年11月,深圳大学正式发文,成立研究生院。同年,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并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2018年11月,深圳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568人(教授602人、副教授751人)、技术人员601人、管理人员832人。有博士后1426人,专职研究人员756人,访问教授99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3人(含短聘9人),外国院士22人(含短聘9人)。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27个教学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10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特色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心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学、金融学、英语、网络与新媒体、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省特色专业: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生物技术、法学、广告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会计学、生物科学、行政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名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建筑学、生物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广东省重点专业: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工程管理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哲学、法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电子商务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哲学、管理学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2017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1项,SCI收录论文2280篇,SSCI收录论文202篇。获科研奖励2160项。获专利授权32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1项。学校产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成果,首次采用与国际上不同的方法自行研制的关键器件“X射线相位光栅”能获得高质量的X射线相衬图像,使中国成为既日本和瑞士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

学校SCI收录论文由2012年的398篇增至2017年2126篇,年均增长率近40%,高引论文2017年达到107篇。在Nature、Science的子刊、特刊及旗下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截至2017年12月,学校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498件,实用新型申请量6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30件,实用新型授权545件。共参加了十四届高新成果交易展会,共计500多个优秀项目参展。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深圳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图书442.1万余册,订阅报刊2,418种;港台书刊、深圳大学文库、再版古籍等特色资源初具规模,2019年成立了一国两制法律文献特藏室。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203种,含电子图书299.47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21万种;镜像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存贮量达到185TB。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全国、省、市三级文献共建共享工程,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为师生获取全国各大高校、科学院及重要省市图书馆的馆藏文献。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中山市、佛山市、东莞市等地方政府签订3个工程硕士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南山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和坪山新区共建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岗创新研究院、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坪山电化学动力与储电能产业化基地等4个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与迈瑞、欧姆龙、中海油等知名企业建立了12家校企联合研究室(研究中心);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华为、腾讯、中兴、大疆、中集等产业园区和企业设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190个,建成校级工硕实践基地34个,入选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8个,深圳大学—中集集团校外践基地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截至2021年2月,深圳大学与境外280所高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执行中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100个以上,学生参与的海外双校园联合培养项目50多项,其中博士联培项目27项。

学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众多港澳高校开展教育部万人计划项目;与台湾地区的中央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开南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东吴大学、佛光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高雄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义守大学、文藻外语大学等大学开展交换生交流项目。

深圳大学与法国南特商学院联合举办的金融科技与风险控制理学硕士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等组建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光电协创中心;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建国际肿瘤中心;与意大利米兰的意大利癌症研究基金会分子肿瘤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深圳大学-IFOM基因组稳定与衰老联合研究中心(SIGMA);成立“深圳大学-悉尼大学-华强集团嗓音中心等。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也就30年左右。

  • 索引序列
  • 深圳大学最近有谁论文发表
  •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的论文
  •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学术论文
  • 深圳大学发表论文
  • 深圳大学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