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1

EatDrinkWorld
首页 > 论文发表 > 曹源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rincess小姐

已采纳

常温超导对人类的意义非凡,但是曹原发现的并不是常温超导,某些媒体的宣传存在偏差。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是当双层石墨烯夹角为魔角1.1°(1.05°~1.16°)时,双层石墨烯就拥有了超导性能,超导转变温度最高为1.7K。

实现材料的超导这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通俗一点去讲当导线没有电阻的时候,电量传输几乎就没有额外消耗。但是目前发现的一些金属或者合金只有在低温的时候才能实现超导现象。这种类型的超导现象被称为常规超导现象,用现有理论可以解释说明的,并且也知道要想通过这种办法实现超导也是前路漫漫。

但曹元发现的通过把石墨烯两层之间旋转特定角度之后实现的超导现象属于非常规超导,这跟之前发现的铜氧化物超导体是比较类似的,都是不走寻常路的。目前来看要想实现常温超导只能不走寻常路了。

只是可惜了曹原的研究成果并非是做到了常温下形成零电阻的超导体石墨烯,而是特定条件才能形成的,所以虽然令人失望,但是也预示着这个研究成果代表着进步,也说明了我们黄种人在许多方面的确也非常厉害,而曹原的研究成果预示了未来的科学界必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至少不会像一两百年前那样只有西方独亮,曹原就是这一类的代表是国家的骄傲。

217 评论

重塑新我

他的名字叫曹原,在物理学界中他有很大的成就,发表了两篇水平极高的论文,他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成为中国人的英雄,所以才放弃了美国绿卡。

350 评论

浪费粮食的满福

这个人就是曹原,而且他的智商特别高,然后也是一个四川人,而且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也比较快。

247 评论

小托0207

曹原发现的并不是常温超导现象,如果现在有谁发现了常温超导现象的话,那么他一定可以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102 评论

柔和的风0751

首先声明一点,曹原发现的并不是常温超导现象,另外说明一下,如果现在有谁发现了常温超导现象的话,那么他一定可以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本来是去年的事,不知从何时起又被炒起来了,曹原是中国人,1996年出生的他现在正在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前一段时间他发现了石墨烯特殊超导现象,并且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可以说是名声大振。

超导现象一直以来是科学家乐于研究的,如果一个导体实现了超导,那么就意味着用这个导体传输电流的时候不会发热,也就是不会导致能量损失,这对于科学界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常温超导可以实现,那么就意味着世界每年就会节省大量的电能,如果传输电量的材料可以使用超导体的话,那么就会将能源消耗减少到最低。

但是超导体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一些材料只能够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时候才能变成超导体,但是使用这些材料是很昂贵的,完全不合实际。在曹原的研究中,他发现石墨烯也有可能成为超导体,但是他的发现伟大之处不在于石墨烯超导的温度,而是他使用的方法给了其它科学家一个全新的思路。

科学界研究超导现象已经有100于年的时间了,1911年,荷兰一个科学家发现,用液氮冷却汞,当汞的温度下降到4.2k的时候,汞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算是拉开了超导材料研究的序幕。科学家后来还发现,如果将汞置于高压条件下,其临界温度将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64k,然而这些距离常温超导来说还是太远了,常温一般来说是20-30摄氏度,也就是300k左右,可见超导现象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时的临界温度为1.7k,接近绝对零度,怎会是常温超导,只不过他采用的方法很特殊,他发现了当两层石墨烯的夹角为魔角(1.05°到1.16°)的时候,双层石墨烯就具有了超导性能,以往科学家都是采用施压的方法升高材料的临界超导温度,但是曹原仅仅是旋转了石墨烯的角度就实现了这一点,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180 评论

LiangJin0727

首先,你这个标题就是错的,现在国内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博眼球,不懂的领域互相夸张,抄来抄去以讹传讹的结果。曹源发表的不是石墨烯常温超导,而且恰恰相反,双层石墨烯的转变温度远远低于高温超导,连高温超导材料都算不上。那为什么会这么火呢,主要是原来强相互作用超导材料如钇钡铜氧等结构特别复杂,对于一个复杂体系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模型和计算来说很困难。你不如建一个模型,那你要抓主要矛盾,但是这么复杂结构你也不知道哪个部分对超导是主要产生原因,所以只能瞎蒙。但是双层石墨烯不一样,石墨烯结构特别简单,所以说不论是理论模型和计算都是简单很多的体系,而且本身石墨烯结构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成熟工具研究,所以大家只要把老的工具拿过来用在现在新的体系上就可以了。特别是由于石墨烯出来以后灌水文章基本把整个领域可以做到都做了,所以一下子石墨烯领域就冷下来了。曹源他们做的工作等于是给这个冷下来的领域一个强心针,又可以有些东西做和发文章了。其次我回答一下曹源能不能拿诺贝尔物理奖,我可以肯定回答你,不可能。现在国内自媒体报道都是偏向行很严重,这个工作严格意义是曹源导师做的,曹源是这个工作组里面的一员。国内媒体报道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丝毫不提文章其他人,给大众一个假象就是曹源是这个工作唯一的完成人。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这个工作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能不能拿诺贝尔物理奖,我觉得稍微欠缺一点,但是现在诺贝尔物理奖标准越来越低,所以说不好。但是即使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也没有曹源任何事情。这个成果最近拿了美国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和物理中的另一个大奖沃尔夫奖,大家可以看到拿奖的都是曹源导师而不是曹源。所以即使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也是他导师拿而不是曹源。国内媒体带节奏的能力实在太强,公众科学素养也不高,很容易被这些民族主义自居的自媒体欺

166 评论

克利玛碴

文/贝贝豆 育儿 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美国儿科协会最近的一项实验证实,或许这是因为父母一直都想错了。

研究人员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真正能够决定孩子将来能走多远的,是 记忆、理解。逻辑推理、想象力、人际交往 能力的综合作用,而不是智力的“孤军奋战”。

他们将这一系列能力统称为“脑力”,换句话来说, 脑力比智力更能决定孩子能否在将来的 社会 中赶超别人,夺得一席之地。

难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算得上是“脑力超常”的孩子呢?

1)名副其实的“拆家狂魔”:表面捣蛋鬼,实则小天才

典型代表:曹源

说起2018年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的颁奖,这个22岁的中国人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他就是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两篇论文,甚至开启了物理的全新领域的曹源。

而就是这么一个14岁考入中科大,在无数人眼中堪称天才的少年,在曹源的爸爸妈妈眼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调皮鬼”。

曹源从小就喜欢拆东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拆家狂魔,即使是现在,桌面上常常也是“乱糟糟”的一团。

最让曹源的爸爸妈妈印象深刻的是,曹源小时候无数次拆掉家里的电器设备,然后就为了拿到其中的一个二极管。甚至有一次还“大胆”地将妈妈的银手镯偷来,悄悄地制作了需要的硝酸银。

2)好奇心强,满脑子的奇怪想法

【典型代表】比尔盖茨

谁也想不到,比尔盖茨这个现在的商业大鳄,曾经也是一个“好奇宝宝”,从小就暴露出无数的好奇心。而正是这些好奇心,帮助小盖茨成长为现在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的爸爸老盖茨曾经回顾儿子的成功经验时说, 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从小都会努力保持儿子的好奇心 ,正因为这些旺盛的好奇心,小盖茨从小都会有很多小点子。

这些点子就像是在比尔盖茨的脑海中的星星之火,最终帮助盖茨取得如今具有燎原之势的成功。

3)有主见,固执到倔强

【典型代表】 :达芬奇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一类孩子,他们似乎有着数不清的为什么,总是会就一个问题刨根问底,直到把父母问到答不上来才罢休。

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孩子太过较真,而是孩子“高脑力”的表现。

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还没弄明白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到自然万物,即使在他去世前在笔记本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 一定要弄清楚啄木鸟的舌头的样子。

1)0~3岁的脑“启蒙期”

大脑质量增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宝宝大脑发育的第一个黄金期即将到来。父母如果能找到宝宝大脑开发的钥匙,往往能让宝宝进入脑力开发的“ 第一个阶段 ”。

那到底什么才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钥匙呢?

答案就是刺激 。

宝宝大脑质量发育的同时,宝宝身体内部的各种神经发育也日趋成熟,他们能将接触到的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表层细胞中,促进脑间突触的生长和发育。

要知道,突触是大脑信号传递的“高速公路”, 突触的数量越多,宝宝处理多元信息的能力也就越强,脑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来自英国顶级心理研究机构维托克的实验指出, 宝宝在0~3岁接受的刺激越多,大脑获得开发的程度也就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刺激的来源应该保证其多元化,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会更加有效。

2)4~6岁的脑“巩固期”

当宝宝跨过3岁这个阶段,就说明宝宝到了脑力发育的第二个阶段。但这个黄金期和前面的不同,更看重大脑质量的发展,而不是重量体积的增加。

而衡量大脑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专注力。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简单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但是很难做到将其深刻地记下来,这其实就是专注力不足的结果:

换句话来说,只有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才能将知识巩固贯通,从而为接下来的举一反三,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准备。

俗话说养娃无小事,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秘密,家长要做的是“ 解锁 ”,不要因为孩子表面的调皮,错过了孩子最大的智慧。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71 评论

红桃小K子

是因为他的年纪太小,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否定。不过现在他的科研成果已经登上了自然杂志,不容置疑。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曹源发表论文的杂志叫什么

    文|凝妈 经常听父母抱怨养孩子的苦恼,感同身受: 到底是孩子长大变“差”了,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导致不满? 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答案。 看过《父母的格局

    天蝎工科男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曹林发表论文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

    我是豆豆豆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曹薇论文发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涉外文秘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秘书文化素养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sw63436510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曹骏发表论文

    1人生经历 1995年 7岁的曹骏在上海黄浦区浙江南路小学读一年级,同时被父母送进上海市黄浦区少年宫武术班。 1996年 8岁二年级 在武术班里,被《真》剧制片

    豪廷布艺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曹源发表论文

    常温超导对人类的意义非凡,但是曹原发现的并不是常温超导,某些媒体的宣传存在偏差。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是当双层石墨烯夹角为魔角1.1°(1.05°~1.16

    EatDrinkWorld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