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48

那谁家小二
首页 > 论文发表 > 发表6篇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猴子kami

已采纳

90后女科学家获奖百万,发6篇论文。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这样的女孩子真的是太优秀了,网友们也不得不感叹,同样是90后,为什么人家会如此的优秀?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这样的人才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个人有以下几点的看法:

白蕊在求学和研究的道路上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她初高中的时候对生物比较感兴趣,等到上了大学以后,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今后到底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在听了一次讲座之后,她便坚定自己对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研究之路。

科学家们都有钻研精神,为了一个实验目标或结果,能够废寝忘食,甚至经历过多次失败后仍然不气馁,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不断的尝试,而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大多人所缺少的。

在实验室的研究生活是非常枯燥的,而白蕊能够坚韧的、刻苦的钻研,多一些求知的精神,能够坚持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的其他因素所迷惑,坚持研究的道路,才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人才。

人才是非常难得的,有时候专门的培养也未必能够培养出顶尖的人才。人才的出现不仅与努力有关,更与天赋有关。需要你在有一定的天赋的基础上,付出自己百倍的努力,坚定自己前进的脚步,不害怕失败,更能够接受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才能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76 评论

天地为凭

这位科学家从小就有非常严格的家庭教育,而且他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129 评论

镜SHOW公主

怎么说呢,我觉得首先跟家庭肯定是有点关系,然后就是孩子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

170 评论

集庭装饰02

我认为学术水平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中国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2022年10月31日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位女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人奖金为100万元,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位于获奖名单之中,据悉29岁的西湖大学女科学家百蕊是完全由本土培养的青年学者,从7年前开始跟随施一公院士扎入RNA剪接体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她参与并主导完成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系列成果,目前这名青年科学家获评青城将以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6篇论文,实现多项世界级突破。科研的成功与年龄无关科研的成功与年龄无关,主要是看个人能力。白蕊在科研上并不缺少天赋,她自己也承认,她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是,要知道:能把自己所做出来的事情做到最好,并且最终取得成果,这才是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在笔者看来,白蕊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高校里,攻读双博士学位。学术水平与年龄并没有必然关系。年龄并不会影响学术水平。百蕊的成长之路是相当励志的,内蒙古普通家庭出身的,百蕊从初中开始就坚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生物科学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不要出国,第1次保研清华去施一公的实验室以失败告终。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偿所愿,据悉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白蕊就成为了施一公实验室课题组的骨干成员,4年的博士生涯里共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9篇。目前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剪接体生化研究技术

266 评论

starjing99

杨树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出站回国后,就带着她的学生展开研究,意料之外地发现做出的样品完全没有传统氮化镓器件中普遍存在的动态电阻退化问题——这突破了传统氮化镓器件的性能瓶颈。而随后,她研制出高压、高频、高效的新型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攻克了长期困扰该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

258 评论

雨诺喜乐

完全是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 刚一入学就被分配世界难题,所以她是在强大压力之间咬牙硬上,没想到直接成才。

259 评论

独酌邀明月

这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学术期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发一篇,说明女科学家很优秀。

248 评论

大嘴闯天下

杨雪,1993年出生于南京,从小就是个“学霸”。她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这位“90后”科研工作者自2011年起开始在国内进行研究论文的发表工作。凭借着出色的科研能力和极强的科研天赋,杨雪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生物物理学联合会等机构的认证。在科研领域中获得如此高评价也不是偶然。

杨雪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对“细胞中如何找到合适的分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从学生时代开始,她就把质疑当作一种习惯,她在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就业时就曾多次主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疑问。面对导师的一次次质疑,她始终坚信:“质疑并不是坏事”,这也可以让她更加专注于探索未知领域。

杨雪是一位真正的科学爱好者,她一直都在思考着有关生命科学的问题。很多时候,她不愿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探索,而是会选择向未知的领域发展,她认为“对于科学,敢于质疑,并且敢于付出,这是最好的”!科学研究需要有一颗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心和勇气。然而在实验室里要有一个宽松活泼的氛围以及敢于去质疑的心态。

杨雪表示:科研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总能取得一些突破。在实验中,她会遇到一些麻烦,例如有时候在一些简单操作之后,实验结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验证。她就会对这些细节进行反复地试验。有时试验失败了,她还会重新来做。“既然我已经知道答案,那我就尝试一下吧!我相信问题是没有那么简单的!”杨雪从不害怕遇到难题而放弃努力,也不害怕失败而畏首畏尾,她只想着让实验结果达到最好成绩。

238 评论

夏天可乐冰

我个人觉得是与年龄没有的,是跟他个人的阅历有关系,还有跟他的知识面有关系。还有就是他的学习能力。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硕士期间发表6篇论文

    大神水平! 给大家介绍一下985大学博士毕业的基本条件,这儿说的是一般情况! 所以,你已经是硕士里面的战斗机了! 二流学校硕士毕业,三篇SCI文章,一篇一作,总

    司马懿砸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6篇论文

    90后女科学家获奖百万,发6篇论文。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这样的女孩子真的是太优秀了,网友们也不得不感叹,同样是90后,为什么人

    那谁家小二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发表cn论文6篇

    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

    瘦小的土拨鼠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发表一篇SCI论文6分

    解释如下医学论文影响因子6.9是高等水平了。国内的期刊能到2.0及以上就算很高的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

    chihuoshiwo8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6年未发表一篇论文

    这个看个人具体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学术道路的志向,不打算考博读博最终进高校工作的话,其实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表论文也没有关系的。可以多读书同时,多积累知识,尽可能提高

    秋末夏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