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哈哈a呦呦
那是B型烟粉虱,一种个头很小的白色昆虫,只有1毫米长。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却被国际科技界称为“超级害虫”,其所到之处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B型烟粉虱入侵我国已有近10年的时间,其种群增长迅速、为害区域逐渐扩大,大量取食危害番茄、棉花等数十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京郊农村几乎所有的大棚温室里都有这种害虫。它通过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更可怕的是,它还传播危害性极其严重的病毒。为了探索B型烟粉虱“超级入侵”本能的奥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日前,这一难题首先被中国科学家攻破。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万方浩研究员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发现了B型烟粉虱与本地生物间存在非对称交配互作机制及繁殖等生长规律,从而找到了对其进行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有关论文已发表在前不久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目前,正是防治B型烟粉虱的关键期,为了使京郊的广大生产者全面而详细地了解这一“超级害虫”,我们特别约请了参与课题研究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张桂芬女士撰写了此文,以帮助广大种植户采用综合防治手段进行防治,确保农作物不被其侵害。烟粉虱的为害及形态特征烟粉虱又称棉粉虱、甘薯粉虱,俗称小白蛾,原产于北非、中东地区,是热带、亚热带保护地及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种类有600多种,除为害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外,还可为害观赏植物及杂草。通常,北京地区的棚室作物以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洋白菜、芹菜、小油菜等为主,这些植物都是B型烟粉虱喜欢的寄主。为害特点:B型烟粉虱为害隐蔽,开始为害时一般很难被发现。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能分泌大量的蜜露,堆积在叶面和果实上,诱发霉污病的发生;叶片受污染后萎蔫,植株枯死;果实被污染后,降低食用价值。此外,B型烟粉虱是多种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传毒种类多达40余种。通常,B型烟粉虱大暴发后不久,病毒病随之大发生。如何区分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由于目前在北京地区温室大棚中除B型烟粉虱外,还有温室粉虱,两种粉虱形态相似,相同的寄主植物种类较多,因此首先需准确区分这两种粉虱。成虫的区别:温室粉虱成虫的翅及头、胸、腹部为蜡白色;B型烟粉虱成虫的翅为奶白色,头、胸、腹部为浅橙黄色;温室粉虱雌雄成虫均比B型烟粉虱大,两翅合拢时,平覆在腹部上面,通常腹部被遮盖。B型烟粉虱的大小随寄主的不同稍有差异,两翅合拢时,呈屋脊状,通常两翅中间可见到黄色的腹部,雌雄成虫排列在一起的概率比温室粉虱大。温室粉虱雄虫腹末背面中央的黑褐色阳具明显。卵的区别:两种粉虱的卵均为长椭圆形,顶部尖。卵变色均由顶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基部,一般温室粉虱的卵色由白到黄,近孵化时为黑紫色,卵上覆盖的蜡粉比较明显。B型烟粉虱的卵色为白到黄或琥珀色,近孵化时为褐色。两个种群混合发生时,卵的区分比较困难。若虫的区别:两种粉虱的1龄若虫均为奶白色,能爬行,尾部一对毛明显。两种粉虱的低龄若虫很难区别,一般温室粉虱若虫体缘有蜡丝而烟粉虱没有。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B型烟粉虱的若虫分泌的唾液能造成一些植物,如西葫芦、番茄、绿花菜等生理紊乱,番茄表现为不均匀成熟;绿花菜表现为白茎;西葫芦叶子呈现银叶反应。拟蛹的区别:B型烟粉虱拟蛹的外观为椭圆形、边缘自然倾斜变薄,通常没有背刺毛,颜色为淡绿色至黄色,有1对红色眼点;温室粉虱拟蛹外观为立体(边缘垂直)椭圆形,像蛋糕,颜色为蜡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拟蛹边缘有蜡丝,背上常有发达直立的长蜡丝5~8对。两种粉虱成虫羽化时均由拟蛹背面的倒“T”形裂缝中脱出。通常,被丽蚜小蜂寄生的温室粉虱拟蛹为黑紫色,B型烟粉虱拟蛹为深褐色,俗称黑蛹。烟粉虱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B型烟粉虱一年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常年均可繁殖。成虫多在清晨羽化,在叶片背面雌雄成虫常成对并排在一起。成虫羽化后很快就可交配,一生交配多次,交配后1~3天开始产卵。在比较平滑的叶片背面产的卵多排列成圆环状,在叶背绒毛比较多的产的卵多排列成半环状,在叶背绒毛较厚的番茄和烟草上产卵时均为散产,每雌产卵数量为69~376粒。在黄瓜和番茄上成虫能存活30天以上。因此B型烟粉虱一经暴发,防治十分困难。周年消长规律:适宜B型烟粉虱发生的温度为20~30度。在棚室发生盛期为12月至翌年2月;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其开始从棚室迁出,扩散到棚室外的附近作物,然后向大田扩散为害。7~9月是露地B型烟粉虱发生盛期。露地烟粉虱最早在4月上旬就可发现,在露地番茄、豆角、茄子、北瓜等春作物上,7月上旬-8月上旬进入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的大白菜、萝卜等秋菜,8月下旬进入发生盛期,盛发期持续60~70天,10月中旬进入盛末期。
19870629侠女
著作[1] 万方浩,李保平,郭建英. 2008.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北京:科学出版社. 596pp.[2] 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 2005.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 820pp.[3] 郭建英,万方浩. 2004. 中国主要农林入侵物种与控制(第一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30pp.[4] 徐海根,强胜主编;郭建英,韩正敏,孙红英,黄宗国副主编. 2004.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 刘玉升,郭建英,万方浩,叶保华. 2000. 果树害虫生物防治. 北京:金盾出版社. 151pp.[6] 谢明,周伟儒,万方浩,郭建英. 2000. 保护地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应用. 北京:金盾出版社. 154pp.[7] 万方浩,王军武,郭建英,谢明 编剧. 2000. 蚜虫生物防治. 北京: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科技论文(第一/通讯作者29篇,其中SCI 2篇,一级学报9篇)[1]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2009. 转基因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的不完全生命表. 棉花学报, 21(1): 67-69.[2] Gui FR, Wan FH, Guo JY. 2009.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invasive species, Ageratina adenophora as revealed by ISSR-PCR marker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in press.[3] Huang WK, Wan FH, Guo JY, Gao BD, Xie BY, Peng DL. 2009. AFLP analyses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steraceae) populations in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in press.[4] Guo JY, Wan FH, Dong L, Lovei GL, Han ZJ. 2008.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t-cotton, the herbivore Aphis gossypii Glover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the predator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1): 263-270.[5] Wu G, Harris MK, Guo JY*, Wan FH*. 2008. Response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beet armyworm,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cotton.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doi:10.1111/j.1439-0418.2008.01328.x.[6] 郭建英,万方浩,韩召军. 2008.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6(2): 515-522.[7]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范中南,董亮. 2008. 不同Bt棉种植时期和作物布局方式对龟纹瓢虫发育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35(2): 137-142.[8] Huang WK, Guo JY, Wan FH, Gao BD, Xie BY. 2008. AFLP analyse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population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5(1): 33-41.[9]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8.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3(2): 163-168.[10]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8.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消化酶的风险评价. 华北农学报, 23(增刊): 238-242.[11] 周忠实,郭建英,万方浩,彭兆普,罗源华,刘勇. 2008. 豚草防治措施综合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19(9): 1917-1924.[12] Gui FR, Wan FH, Guo JY. 2008. Population genetics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using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olecular markers in China. Plant Biosystems, 142(2): 255-263.[13] Yang GQ, Wan FH, Liu WX, Guo JY. 2008. Influence of two allelochemicals from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on ABA, IAA and ZR contents in roots of upland rice seedlings. Alleopathy Journal, 21(2): 253-262.[14] Zhang GF, Wan FH, Murphy ST, Guo JY, Liu WX. 2008.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wo nontarget insect species, Aphis gossypii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Orius sauteri (Hemiptera: Anthocoridae), on Bt and non-Bt cotton cultivars.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4): 1035-1042.[15]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关键因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34(3): 229-234.[16] 郭建英,万方浩,胡雅辉,严盈. 2007. 不同作物布局对转基因抗虫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8(9): 2061-2068.[17] 郭建英,万方浩,任承才,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2(4): 197-202.[18]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韩召军. 2007.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华北农学报, 22(6): 183-189.[19] 万方浩,郭建英. 2007. 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 中国基础科学, (5): 8-14.[20]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2007. 用ISSR标记分析不同地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变异.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40(1): 41-48.[21]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2007. ISSR标记在入侵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18(4): 919-927.[22] 顾渝娟,郭建英,程红梅,万方浩. 2007.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3(4): 38-41.[23] 黄文坤, 郭建英,万方浩, 高必达, 谢丙炎.2007.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5(6): 992-1000.[24] 黄文坤, 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2007. 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植物生理学通讯, 43(5): 821-826.[25] 黄文坤,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2007.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2: 147-150.[26] 谭周进,谢丙炎,杨宇红,郭建英,肖启明,万方浩. 2007. 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 生态学报, 27(6): 2490-2497.[27] Min Wu, Jian-Ying Guo, Fang-Hao Wan, Qi-Lian Qin, Qin Wu. 200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logy of the predatory terrestrial mollusk Rathouisia leonina. The Veliger, 48(2): 61-74.[28] Min Wu, Jian-Ying Guo. 2006.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Ponsadenia (Gastropoda: Helicoidea, Bradybaenidae). Zootaxa, 1316: 57-68.[29]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Gabor Lovei, Wan-Xue Liu, Jian-Ying Guo. 2006. Transmission of Bt toxin to the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through its aphid prey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cotton.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5(1): 143-150.[30]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Wan-Xue Liu, Jian-Ying Guo. 2006. Early instar response to plant-delivered Bt-toxin in a herbivore (Spodoptera litura) and a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rop Protection, 25: 527-533.[31] 郭建英,Gabor Lovei,万方浩,韩召军. 2006. 取食转基因抗虫棉上的棉蚜对粉舞蛛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49(5): 792-799.[3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2006. 释放天敌瓢虫和施用化学农药吡虫啉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评价. 昆虫知识, 43(4): 508-513.[33] 桂富荣,郭建英, 万方浩. 2006. 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21(5): 72-78.[34]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 2006. AFL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2(8): 50-54.[35]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谢丙炎. 2006. 紫茎泽兰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武汉植物学研究, 24(6): 498-504.[3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尉文彬. 2006.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中国生物防治, 22(2): 101-108.[3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2006.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39(3): 525-529.[38]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2006. 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 昆虫学报, 49(3): 438-446.[3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闪慧月,韩召军. 2005.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知识, 42(4): 149-154.[40]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刘小京,韩召军. 2005.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昆虫知识, 42(4): 424-428.[41] 郭建英,万方浩. 2005.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及转基因棉对非目标生物风险评估的案例研究. 见: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p.112-119.[4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2005. 三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对天敌瓢虫影响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增刊): 277-281.[43]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张桂芬,刘万学. 2005. 棉铃虫在单价及双价抗虫棉田的发生动态与为害的研究初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3(4): 157-160.[44]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2005. 丽蚜小蜂两个品系寄生行为及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选择性. 生态学报, 25(10): 2595-2600.[45] 王东兰,郭建英,谢丙炎,万方浩,何龙飞. 2005. 紫茎泽兰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植物保护, 31(4): 65-69.[4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 2005. 杂草地和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 作物研究, 19(3): 174-178.[4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张国安. 2005. 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 中国生物防治, 21(2): 74-79.[48] 郭建英,崔旭红. 2004. 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大自然, 116(2): 30-31.[4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 2004. 取食Bt棉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64-169.[50]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 2004. 转Cry1Ac+CpTI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昆虫学报, 47(4): 538-542.[51]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2004. 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74-177.[52] Liu, Wan-Xue, Wan, Fang-Hao, Guo, Jian-Ying & Lövei, G.L. 2004. Spider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transgenic Bt- vs. conventionally managed cotton fields in north-central China. In: European Arachnology 2002 (F. Samu & Cs. Szinetár eds.), pp. 337-342.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 Berzsenyi College, Budapest.[53] 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2004.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昆虫学报, 47(3): 334-341.[54] 周洪旭,万方浩,郭建英,张桂芬,刘万学. 2004. 转Bt基因抗虫棉与害虫、天敌三者间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19(增刊): 179-184.[55]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郭建英,黄宗国,孙红英,何舜平,丁晖,吴海荣,万方浩.2004.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 生物多样性, 12(6): 626-638.[56] 郭建英,董亮,万方浩. 2003.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19(4): 145-148.[57] Min Wu & Jian-Ying Guo. 2003.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terrestrial malacofauna (Helicoidea): description of a new bradybaenid genus with three species. The Veliger, 46(3): 239-251. (En)[58] 吴岷,郭建英,吴勤. 2003. 陆生软体动物的防治和保护. 生物学通报,38(1): 5-6.[59] 万方浩,郭建英,刘万学,张桂芬,李保平. 2003. 农业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 见: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论文集, 2003,王德辉,方晨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pp.41-54.[60]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与苍耳螟的资源生态位研究. 生态学报,23(11): 2232-2238.[61]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张帆,孙光芝,孟昭军. 2003. 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 昆虫学报,46(3): 311-317.[62]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对温湿度的适应性. 中国生物防治,19(4): 158-161.[63]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36(10): 1156-1162.[64] Ma, Jun, Fang-Hao Wan, Jian-Ying Guo, Lan-Shao You. 2003. Bioclimatic matching analysis for Epiblema strenuan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10): 1130-1136.[6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杨汉民. 2003. 豚草卷蛾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风险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14(8): 1391-1394.[66] 万方浩,马骏,郭建英,游兰韶. 2003. 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 昆虫学报, 46(4): 473-478.[67] 马骏,高必达,万方浩,郭建英. 2003.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态风险及治理对策. 应用生态学报,14(3): 443-446.[68] 郭建英,吴岷,万方浩. 2002. 东亚小花蝽成虫和卵的耐冷藏性. 中国生物防治,18(1): 10-12.[69] 郭建英,万方浩,吴岷. 2002. 利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代饲养东亚小花蝽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18(2): 58-61.[70] 郭建英,万方浩. 2002. 我是你的克星. 见:绿色奏鸣曲—农业科技农业(林菲,杨天桥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4-103.[71]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2002.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与管理对策. 生物多样性,10(1): 119-125.[72]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2002.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管理对策及风险评价体系. 见: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王德辉, Jeffrey A. McNeely 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p.77-102.[73]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 2002. 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团的组成与变化. 生态学报,22(5): 729-735.[74]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 2002.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及时空动态. 生态学报,22(6): 935-942.[7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卢德勇. 2002. 豚草卷蛾寄主专一性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22(10): 1710-1717.[76]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一种适于繁殖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植物—寿星花. 中国生物防治,17(2): 53-56.[77]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三种饲料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饲喂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17(3): 116-120.[78]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三种饲料对东亚小花蝽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见: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李典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464-469.[79] Wan, F.-H., Guo, J.-Y. & Wang, R. 2001.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in China: an update report. In: Proceedings of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May 28 - June 2,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pp. 366-376.[80] 秦启联,王金耀,徐世新,郭建英. 2001. 影响中红侧沟茧蜂后代性比的因素. 中国生物防治,17(4): 155-158.[81]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谢明. 2000.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昆虫知识,37(2): 65-74.[82] 郭建英,陈建秀. 1999. 弹尾目: 圆跳科. 见:福建昆虫志,第一版(黄邦侃主编),福建科技出版社,福州,pp. 22-25.[83] 郭建英,吴岷. 1998. 土壤动物的采集方法. 生物学通报,33(3): 38.[84] 郭建英,吴岷. 1998.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功能群. 动物学杂志,33(5): 38-40.[85] 郭建英,陈建秀. 1996. 中国环角圆跳属Papirioides亚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18(4): 235-238.[86] 黄诚,郭建英,孟文新,陈建秀等. 1996.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 354-359.[87] 刘美玲,郭建英,鲍洁,孟文新. 1995. 杀虫剂作用下土壤动物数量变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suppl.): 44-45.[88] 陈建秀,吴岷,郭建英,黄诚. 1995. 弹尾目昆虫Sinella curviseta种群的相互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suppl.): 37-40.
s泡沫之殇y
浙大科学家近日一项新发现,揭示了一种对番茄危害极大的病毒如何巧妙地与害虫“勾结”:这种病毒寄宿在昆虫体内,而昆虫的部分后代一出生就自带病毒。臭名昭著的“超级害虫”烟粉虱体内携带大量植物病毒。浙大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刚孵化出的烟粉虱雌性成虫产的卵是无害的,但长到第10天左右的雌虫产下的卵就会自带病毒。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着密切关系。病毒与“超级害虫”的这种关系,加深了人们对于田间病虫害发生的认识。成果6月1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王晓伟说,以往为了阻止病毒传播,人们会在作物地周围铲除病毒寄主植物,但大多低效甚至无效,现在知道为什么了。病毒在没有其寄主植物的环境中,还能在其媒介昆虫体内悄悄地传宗接代,随后在遇到适合的寄主植物时再发动新一轮的攻击。”近30年来,番茄黄曲叶病毒借力烟粉虱,已入侵全球50多个国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而病毒经卵传播这一“秘密通道”,显著增强了病毒传播和扩散的效率,“可能是番茄黄曲叶病毒在全球快速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机制之一”,王晓伟说。受病毒危害的番茄番茄之死 烟粉虱是目前获得“超级害虫”称号的唯一昆虫。它们“食路”极广,可以取食500种以上植物,棉花,番茄,烟草、木薯,包括很多花卉植物和蔬菜作物都是它的“盘中菜”。看烟粉虱的身形是难以想象它们的杀伤力的。这种虫子身长只有1毫米,两片纤长轻薄的翅膀看起来仙气十足。可只要被这种虫子“缠”上,番茄就凶多吉少。这么小的“身板”怎样“放倒”茁壮的番茄?王晓伟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烟粉虱的微观摄影图,口器是一根针状的吸管,能轻易刺入植物的韧皮部,吸取植物汁液。但如果直观地认为,植物是被“咬”死的,那就太小看这种“超级害虫”了。烟粉虱有更深的伎俩,它们暗藏杀器——小小的身体中携带大量病毒。当它们取食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植物体内,让植物染病。这种机制类似于蚊子通过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和疟疾,科学家称这类昆虫为媒介昆虫,它们让病毒在不会走动的植物间传播、暴发成为可能。资料显示,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约有1000种,其中约三分之二主要依赖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双生病毒占全部植物病毒的三分之一,因病毒结构像两个连体的小球而得名,主要通过媒介昆虫烟粉虱传播。论文作者之一刘树生教授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健康的植株遭遇虫害时,会分泌一定的毒素抗虫,而当感染双生病毒后,植物毒素分泌会受到抑制,烟粉虱就更能肆无忌惮地取食了。烟粉虱与病毒互为“助攻”,在田间掀起一场场“灭顶之灾”。2000年起,中国多地番茄作物上双生病毒暴发成灾,2009年,我国番茄成灾面积达约300万亩,占番茄总面积的约25%。山东、江苏、北京、河南、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块甚至绝收。烟粉虱正面照烟粉虱:出生即杀手长期以来,通过带毒烟粉虱取食植物,把病毒传播到健康植株,是科学家们公认的双生病毒传播途径。过去50年间,曾有多位科学家提出,病毒是否会在烟粉虱“母婴”间垂直传播呢?但是,大部分研究并不支持带毒烟粉虱可以通过卵把双生病毒传给自己的后代成虫。5年前,王晓伟课题组的博士生卫静动了好奇心,她设计了一项实验,培育不同虫龄的烟粉虱成虫,观察其后代的带毒情况。实验结果令人吃惊:不同的阶段,病毒“卵传”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解剖上千头烟粉虱并反复试验后,课题组确认了这一事实:“烟粉虱成虫的生命周期是30天左右,”论文通讯作者王晓伟介绍,“到烟粉虱雌性成虫长到第10天左右时,它们产下的卵也‘自带’病毒。”虽然刚孵化出的烟粉虱雌性成虫也能产卵,但它们的后代几乎不带毒。“只有已怀有大量成熟卵子的成虫才能高效垂直传播病毒。”也就是说,部分烟粉虱的宝宝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是一枚带毒的“杀手”!病毒不但“武装”了“妈妈”,还武装了“宝宝”,即使上一代已经“阵亡”,等下一代发育为成虫,仍能够迁移到新的植物上继续传毒。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其他病毒经卵传播的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加深了人们对于田间病虫害发生的认识。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田间双生病毒防控策略和方法可能需要做重大改进。同时,还将促使目前全球各国改进有关烟粉虱和双生病毒的检疫方法。
萝卜的破哥哥
在这上面一定要用书面语,不然别人不懂。苍蝇等昆虫的卵孵化成的,早在瓜果还在是花之前,虫就把自己的卵产在花上,慢慢的花变成果实后就把卵包在里边了,等果实成熟后卵就开始孵化了。就像你看到的那种,外边看起来好好的,可一切开里边就有好多白色的小虫!这是昆虫的一种繁殖方式 要预防就得在开花期间消灭害虫,不然它们在上面产卵
发表论文到期刊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写作论文之前的必要基础知识以及准备工作。第二部分:快速写作论文的方法。第三部分:论文发表的两种渠道(自投和代投)。 论文的含
王源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的喜欢林俊杰,想要成为像林俊杰一样的艺人,而且他和林俊杰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一开始都是以唱歌的形式出道的,而且林俊杰也给了王源很多帮
需要什么等级的呢
因为罗翔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说话非常接地气,一些很复杂的案件可以通过张三的一个个小故事,帮我们清晰的分析出来。
一年来,在公司信息中心正确指导支持下,围绕公司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努力开创企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卓有成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