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1

Itisgoodtoforget.
首页 > 论文发表 > 高振science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日光浴的懒猫

已采纳

【新智元导读】 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再次创造世界纪录!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以及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合作,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实现对其操控及全局纠缠!

又一项世界纪录!

继去年潘建伟团队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后,近日,由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共同合作,再次在 量子计算领域刷新了又一项世界纪录 —— 开发了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实现了全局纠缠 !

这一重磅成果刊登在了国际顶级杂志《Science》。

论文地址:

这项工作有多厉害?

只需要在短短187纳秒之内(相当于人眨眼所需时间的百万分之一),20个人造原子从“起跑”时的相干态,历经多次“变身”,最终形成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状态的纠缠态。

20比特量子芯片示意图

正如人民日报所评论:

(A)由中央总线谐振器B(灰色)互连的假彩色电路图像显示20个超导量子比特(通过顺时针方向从1到20标记的青色线条)。每个量子比特都有自己的磁通偏置线(蓝色)用于Z控制,16个量子比特具有单独的微波线(红色)用于XY控制,而Q4,Q7,Q14和Q17共享相邻量子比特的微波线。每个量子比特都有自己的读出谐振器(绿色),它耦合到两条传输线中的一条(橙色),以便同时读出。还显示了代表性的量子比特-总线谐振器耦合电容器的放大视图,其中所示的点处具有不同的电容值,以及测量设置的说明性示意图。

(B)通过传输线的信号频谱,|S21|,其中量子比特读出谐振器的响应在下降时可见。

(C)Q20的交换光谱,通过将Q20激励到|1i然后测量其作为量子比特频率和延迟时间函数的|1i-state概率(彩色条)而获得。为消除测量误差而校正的概率数据(27)来自由垂直白色条纹分开的两个连续扫描。在扫描期间,其他19个量子比特在Z控制下按频率进行分类,可以通过人字形图案进行识别,这是由于Q20与总线谐振器B介导的量子比特之间的相干能量交换导致的。放大视图是Q20和B之间的直接能量交换。

图2:18个量子比特的GHZ态

(A)用于产生和表征N-qubit GHZ态的脉冲序列。

(B)N-qubit GHZ奇偶校验振荡。对于每个数据点(蓝色圆圈),通过重复脉冲序列大约30×2^N次,来找到原始的2^N占有几率,然后应用读出校正来消除测量误差(27),之后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来验证占有几率并计算奇偶校验值P。为了估计误差条(error bars),我们将完整的数据集划分为几个子群,每个子群包含大约5×2^N个样本,并且误差条对应于从这些子群计算的那些标准偏差。红线是正弦曲线拟合,条纹幅度对应于|r00...0,11...1|。对于N=16到18,在整个γ∈[-π/2,π/2]范围内,如果采样尺寸为30×2^N时,则重复测量花费的时间过长。用灰线连起来的灰点来自减小了~2^N采样尺寸的实验数据,没有误差条,作为视觉引导指示正确的N分段振荡周期。

图3显示在实验控制条件下,20 个人造原子集体从零时刻起跑后的相干演化动态过程的捕捉。

不到 200 纳秒的过程中,人造原子的集体状态历经多次变身,在不同时间点出现有不同组份数(对应球中红色圈的数量)的薛定谔猫态,最终形成 2 组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状态)的薛定谔猫态。

A 和 B 图分别为理论预测和实验观察结果。C 图为根据建议在新视角下对 5 组份薛定谔猫态的重新描绘,球中蓝色区域的出现更有力地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

在短短 187 纳秒之内(仅为人眨一下眼所需时间的百万分之一),20 个人造原子从 “起跑” 时的相干态,历经多次 “变身”,最终形成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状态的纠缠态。论文标题中,团队用了 “薛定谔猫态” 来描述捕捉到的现象。操控这些量子比特生成全局纠缠态,标志着团队能够真正调动起这些量子比特。

289 评论

琉璃跃跃

朱益民 朱益民,男,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热放电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室内空气净化、柴油机尾气净化、餐饮油烟净化、难降解废水处理等研究。先后完成了“等离子体活化法去除SO2和NOx的研究”,“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其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获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水蒸气和氨在脉冲电晕放电脱硫中的作用”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3年),“正高压直流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源装置”获2003中国国际专利技术及产品交易会金奖(2003),“非热放电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获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2篇。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在读6名。 荣誉: 中国环境学会大气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高级氧化技术(AOT)国际学术会议IOC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省高校优秀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展览会金奖、第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 汇 总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40 篇。出版著作(译著等)共 0 部。 获奖成果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部(省)级 2 项,市级 0 项。 完成或承担项目共 20 项,科研经费共完成 400 万元。 研究生培养情况 硕士14名,毕业获得学位4名,直读博士3名;博士6名,毕业获得学位0名。 获奖情况 序号 成 果 名 称 奖励名称、级别 获奖 时间 本人排名 1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1998 4 2 水蒸气和氨在脉冲电晕放电脱硫中的作用 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 2003 1 3 正直流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源装置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展览会金奖 2003 1 4 非热放电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第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 2003 1 主 要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学 术 著 作 及 学 术 论 文 情 况 序号 论文或著作名称 刊物、出版社或会议名称及检索情况 发表 时间 作者名单 1 脉冲电晕放电脱硫脱硝电源/反应器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5 2 2 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1 3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1 4 Matching between generator and reactor for produc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1998 1 5 SO2 removal from industrial flue gases us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1998 3 6 Effects of water and ammonia on SO2 removal from flue gases us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2002 1 7 等离子体放电柴油机后处理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2 1 8 多针对板式负电晕放电电极间距确定 高电压技术 2003 通讯作者 9 非热放电荷电净化餐饮油烟装置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 2003 1 10 非热放电对室内空气净化效果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1 11 Indoor formaldehyde oxidation by needle matrix to plate corona discharge J. Adv. Oxid. Technol. 2005 1 12 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3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捕集微粒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4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对副流感病毒灭活的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5 线筒式电晕放电伏安关系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1 16 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 高电压技术 2006 1 17 Preliminary study of synergetic effect of non-thermal plasma and photocatalysis coupling on pollutant gases purification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1 18 Simulated experiment on minimizing chlorella and bacteria in ballast water by combination of micro-hole filtration and UV radiation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通讯作者 19 Study on treatment of methyl-orange in water by derivable oxidation of peroxydisulfate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5 20 多针对板负电晕放电电离区形貌确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1 发射光谱研究多针对板正电晕放电形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2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杀菌试验的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3 双重沿面放电合成臭氧处理医院污水的实验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4 多针电极双极电晕放电电极间距优化 高电压技术(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5 多针电极结构双极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 高电压技术(录用) 2007 通讯作者孙冰 孙冰,男,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特种高压电源,等离子体放电,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日本技术振兴事业团(JST )的地域项目: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佳能公司委托项目:高密度离子加工机的开发”;“东京电子开发项目:微米薄膜加热装置的开发”等科研项目。发表杂志论文10篇以上,其中7篇论文被SCI检索,6篇论文被EI检索;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其中1篇论文被ISTP检索;发表日本学会论文9篇;获得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1项;获著名学术奖增田奖1次。 学术成果 自1994年任现职以来,在日本留学和工作过程中掌握高功率微波发生技术,掌握微波注入反应器形成均一、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有效方法,开展自由基发生和特性的诊断及自由基化学的机理研究,从而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材料合成和改性等的应用研究。抱着为祖国奉献自我的诚挚感情,十年来勤于专业工作,不忘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本色,寻求回归祖国开展研究,期待为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相关技术点上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在日本留学和工作期间,申请者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本研究为日本技术振兴事业团(JST )的地域项目,目的是利用等离子体分解甲烷(CH4)气体,使之生成氢气和纳米碳。本人负责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利用微波放电产生表面波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密度高达1012/cm3,分别实现了100% CH4及100% H 2条件下的等离子体放电,使纳米超微粒子成膜速度得到极大提高。(2)高密度离子加工机的开发:佳能公司委托项目(始于2003年,已完成),经费约合人民币600万元,本人负责等离子体源和离子束引出部分工作(经费约合人民币210万元)。利用表面波放电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1012/cm3),使得大电流离子束引出成为可能,实现了低加速电压(2KV)下可控制束径的离子束密度高于10mA/ cm2以上,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3)微米薄膜加热装置的开发:东京电子开发项目(始于2002年,已完成),利用微波共振器原理实现了对非常小体积的超薄电介质加热。该装置可用于膜厚为0.00007-1mm的薄膜加热,对膜厚为70nm的薄膜可加热到700℃以上,比通常的微波炉电场强数千倍,实现高效率加热。该技术可用在生产线加热,制药厂药剂干燥,涂布层干燥,印刷业印油干燥,光学薄膜固化以及薄膜镀层加热等应用领域。(4)微波放电等离子技术:三菱电机委托项目,始于2002年,经费约合人民币40万元,已完成。利用喷射状微波放电等离子体(Plasma Torch),采用自动跟随点火系统,使等离子体放电更为稳定。(5)暗放电等离子保鲜装置:东京电子、宇都宫大学和大高商事的联合开发项目(已完成),采用浮游电极和暗放电方式,产生高电场和自由基反应,脱除大型保存库内的乙烯和其它有机物,延长保存库内的水果和蔬菜的保存时间。特点:采用暗放电使年耗电费用仅2200日圆;不产生臭氧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采用低电压放电,操作安全。 (6)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技术的应用研究: 荏原综合研究所所内项目,始于1998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306万元,已完成,其中项目方案、设计和实验等主要由本人完成。实现了水中超高压均一放电,使其可应用到大容量水处理,并首次实现用水中脉冲放电技术对二恶英的分解脱除。(7)用促进氧化法的水处理:荏原综合研究所所内项目,始于1999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124万元,已完成,其中项目方案、设计和实验等主要由本人完成。利用放电等离子和臭氧对难降解有机物作用后,再进行生化处理,使得甲烷气体的发生量大幅增加。取得工业所有权 :有机性废弃物气体化促进方法,平11-301933。(8)脉冲放电贝类驱除装置的开发: 荏原制作所事业部项目,始于2000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36万元,项目主要完成者。利用脉冲式放电发生数百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和令贝类烦恼的声音频率,使贝类不能成活或转移居住地。可解决大型取水管入口处因贝类居住引起的阻塞问题,也可用于保护某些重要的水下设备。试验用机和现场试验等已经开发完成,2001年在大阪村野取水场试验运行显示有明显的驱除效果。(9)液体脉冲放电法生成的自由基特性的研究及其反应过程的解析:1996-1997年日本文部省资助项目,项目总经费约98万元,子课题完成者。水中浸入针对板电极系统,外加高压脉冲,产生流光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分解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本研究用发光分光法诊断产生的自由基(O ,H 和 OH ) 特性,并考察物理化学参数和放电条件对自由基发生量的影响。当气体被注入到反应器中时,自由基的浓度显著增加,且有臭氧产生,同时还研究了自由基反应的时间特性。发表多篇SCI论文,首次实验验证了用水中放电等离子法产生氧自由基。在日本期间,主要进行了微波等离子体源、脉冲电晕放电、水中均一脉冲放电的研究,并将这些重要的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应用于电介质薄膜高效加热、高密度离子束引出、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其中放电等离子体的表面改性、高功率电子束加工装置、高密度离子加工装置、微米薄膜加热装置、有毒有害废气处理装置、暗放电等离子保鲜装置、脉冲放电贝类驱除装置已形成新兴的商用技术,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成熟的这些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位。在发展应用技术的同时也开展了相关应用基础的研究,如诊断研究上述各种等离子体特性、光谱分析水中放电产生的自由基并考察各参数对其产量的影响、研究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气和分解二恶英的规律等。发表杂志论文10篇以上,其中7篇论文被SCI检索,6篇论文被EI检索;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其中1篇论文被ISTP检索;发表日本学会论文9篇;获得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1项;获著名学术奖增田奖1次。

110 评论

冰峰之晶

个人简介: Edward H. Sargent,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校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他是加拿大纳米技术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是胶体量子点光探测领域的开拓者,也是量子点PN结太阳能电池的发明者和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并通过所领导团队的努力,每年都在刷新纪录。迄今为止,已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团队已经发表超过300篇论文,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0次,H因子72。

团队合照

接下来,我列举了Edward H. Sargent教授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系列期刊的工作!希望借此机会向大佬学习一下!

通过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为化学原料,如乙烯,可同时达到二氧化碳减排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目的,目前,Cu是CO2RR的主要电催化剂。然而,迄今为止所达到的能源效率和生产率(目前的密度)仍然低于以工业生产乙烯所需的值。

鉴于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Zachary Ulissi、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等人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主动机器学习来识别,描述了Cu-Al电催化剂能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乙烯,具有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最高的法拉第效率。与纯铜相比,在电流密度为400mA/cm2下Cu-Al电催化剂的法拉第效率超过了80%,以及在150mA/cm2下,在其阴极乙烯的能量转换效率则达到了~55%。理论计算表明,铜铝合金具有多个活性位点、表面定向和最佳CO结合能,有利于高效的、高选择性地还原CO2。

此外,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表明,铜和铝能够形成良好的铜配位环境,从而增强C-C二聚作用。这些发现说明了计算和机器学习在指导多金属系统的实验 探索 方面的价值,这些系统超越了传统的单金属电催化剂的局限性。

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CO2 electrocatalysts using active machine learning,

电解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CO2RR)可用于绿色生产乙醇,然而,该反应的法拉第效率目前仍然不高,特别是在总电流密度超过10mA cm−2下。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团队报道了一类催化剂,其产乙醇的法拉第效率高达52.1%,阴极能量转化效率为31%。作者发现通过抑制中间体HOCCH*的脱氧作用,可以降低乙烯的选择性,促进乙醇生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由于封闭的N-C层具有很强的供电子能力,在Cu表面涂覆一层氮掺杂碳(N-C)可以促进C-C耦合,抑制HOCCH*中碳氧键的断裂,从而提高CO2RR中乙醇的选择性。

Efficient electrically powered CO2-to-ethanol via suppression of deoxygenation,

堆叠具有较小带隙的太阳能电池形成双结膜,为克服单结光伏电池的Shockley-Queisser极限提供了可能。随着溶液处理钙钛矿的快速发展,有望将钙钛矿的单结效率提高>20%。然而,这一工艺仍未实现与行业相关的纹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进行整体集成。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 和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的Stefaan De Wolf团队,报道了将溶液处理的微米级钙钛矿顶部电池与完全纹理化的硅异质结底部电池相结合,进行集成双叠层电池的方法。为解决微米级钙钛矿中电荷收集的难点,作者将硅锥体底部的耗尽宽度提高了三倍。此外,通过在钙钛矿表面固定一种自限型钝化剂(1-丁硫醇),增加了扩散长度且进一步抑制了相偏析。这些多方位的结构改善,使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达到了25.7%。在85°C下进行400小时的热稳定性测试,以及在40°C、在最大功率点下工作400小时后,发现其性能衰减可忽略不计。

Efficient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solution-processed perovskite on textured crystalline silicon,

在这里,作者首先讨论了四类分子强化策略:①分子加成修饰的多相催化剂、②有机金属络合物催化剂、③网状催化剂和④无金属聚合物催化剂。作者介绍了目前在分子策略方面的挑战,并描述了电催化CO2RR产多碳产品的前景。这些策略为电催化CO2RR提供了潜在的途径,以解决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挑战,进一步发展CO2RR。

Molecular enhancement of heterogeneous CO2 reduction,

目前通过优化钙钛矿的组成经过组合优化,在最先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通常含有六种成分(AxByC1−x−yPbXzY3−z)。关于每个组成部分的精确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不清晰,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钙钛矿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晶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关系,对于制备新型的高性能钙钛矿材料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与麻省理工学院的William A. Tisdale等人利用瞬态光致发光显微镜(TPLM),并结合理论计算,探究了钙钛矿材料中组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单晶钙钛矿材料内部载流子的扩散率与结构组成无关;而对于多晶钙钛矿,不同的成分对载体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CsMAFA型钙钛矿相比,不含MA的CsFA型钙钛矿载流子扩散率要低一个数量级。

元素组成研究表明,CsFA颗粒呈级配组成。在垂直载流子输运和表面电位研究中可以看到,CsFA型钙钛矿由于其非均匀结晶,从而引起晶粒的元素分布不一致,形成了不利于载流子扩散的“壳核结构”。而掺入MA可以有效改善颗粒成分的均匀性,在CsMAFA薄膜中产生了高的扩散系数。

Multi-cation perovskites prevent carrier reflection from grain surfaces, /10.1038/s41563-019-0602-2

电解二氧化碳还原(CO2RR)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原料,为这类温室气体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然而,在这类电解装置内,往往是由有限的气体通过液体电解质扩散到催化剂的表面,电解效率仍然不高。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David Sinton和Edward H. Sargent等人提出了一种催化剂:离聚物本体异质结结构(CIBH),可用于分离气体、以及离子和电子的传输。CIBH由金属和具有疏水和亲水功能的超细离子层组成,可将气体和离子的输运范围从数十纳米扩展到微米级。采用这种设计策略,作者实现了在7 M KOH电解液中,以铜为催化剂进行电还原CO2,在阴极法拉第效率为45%下,产乙烯的偏电流密度高达1.3A cm-2。

CO2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at activities greater than 1 A cm−2,

手性材料在推动生物标记、手性分析和检测、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分离、偏振相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维半导体的区域选择性磁化可以实现室温下的各向异性磁性,以及自旋极化——这是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技术所必需的特性。

鉴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多伦多大学Edward Sargent教授团队等人利用局域磁场调控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

利用这一策略,作者将具有不同晶格、化学成分和磁性能的材料,即一个磁性成分(Fe3O4)和一系列半导体纳米棒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位置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谱。由此产生的异质纳米棒表现出由特定位置磁场诱导的光学活性。本文提出的区域选择性磁化策略为设计手性和自旋电子学的光学活性纳米材料提供了一条途径。

Regioselective magnetization in semiconducting nanorods,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为温室气体的利用、化学燃料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碳中性的方法。然而,从CO2RR高选择性地生产C2产品(例如乙烯)仍然是一个挑战。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 Agapie教授、Jonas C. Peters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分子调控策略,用有机分子使电催化剂表面功能化,用于稳定反应中间产物,使CO2RR高选择性地产乙烯。

通过电化学、操作/原位光谱和计算研究,研究了通过芳基吡啶的电二聚作用衍生的分子库对Cu的影响。结果发现,粘附分子提高了CO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还原成乙烯。在中性介质的液流电池中,在偏电流密度为230 mA cm-2下,电催化CO2RR产乙烯的法拉第效率高达72%。

Molecular tuning of CO2-to-ethylene conversion,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science发表论文高校排名榜

    在2022年8月15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了全球前1000所研究型大学,我国高等学府上榜的可是不少,评选上榜的就有163所,其中,河南省就有2所。我国今年

    vivianygefe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高振science发表论文

    【新智元导读】 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再次创造世界纪录!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以及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合作,开发出具有20个

    Itisgoodtoforge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science发表论文高校排名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

    亲爱的小慧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杨振宁发表论文的图片高清

    杨振宁作为物理学泰斗,他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获得了费米奖,1980年获得了润福德奖,1981年获得了奥本海默纪念奖,1986年获得了美国国

    晴朗的海01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science发论文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

    追梦少年021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