姣姣Devil
冯培忠,男,1976年生,工学博士。 2007.03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 2007.04调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曾经参与导师曲选辉教授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科毕业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期间多次荣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学生”称号、于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会干部”。博士期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多次荣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称号。 目前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和企业委托课题各一项。参与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一项。 近年来主要围绕高温材料MoSi2展开研究,对于MoSi2物理和力学性能的提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主要专注于MoSi2发热材料的研究。以自蔓延高温合成的MoSi2为原料,通过添加粘结剂,最后获得了温度达到1800℃的MoSi2发热材料,所得研究成果引起了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 制备的MoSi2发热元件在氧化性气氛和其他特殊气氛中表现优异,得到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日本TDK(大连、厦门)等公司的认可;制备的硅片快速热处理炉专用复杂形状MoSi2发热部件得到日本日立、夏普等公司的认可。 目前给本科生讲授《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和《工程材料》等课程,已发表教学论文2篇。 主要学术论著 : MoSi_2发热元件的高温失效行为分析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MoSi_2 matrix composites 陶瓷矿物改性MoSi_2发热元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MoSi_2 powders 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多样化及其发展趋势 MoSi_2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裂纹自愈合行为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 of starting materials of Mo–Si on the mechanically induced self-propagating reaction Mechanically activated reactive synthesis of refractory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silicides
黄黄的树
在 块状金属玻璃(BMGs) 中引入更松散的原子堆积区域,可以促进塑性变形,使BMGs在室温下更具延展性。在此, 来自北京 科技 大学的吕昭平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合金设计方法,即掺杂非金属元素形成密集的填充图案。 相关论文以题为“Substantially enhanced plasticity of bulk metallic glasses by densifying local atomic packing”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链接:
块状非晶玻璃从液态继承了无序的非晶结构。由于缺乏作为低势垒变形载体的晶体缺陷,如位错和堆垛缺陷,BMGs通常比它们的晶体对应物更强、更硬。然而,BMGs合金在室温下拉伸塑性极低,在载荷作用下往往发生灾难性破坏,严重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与晶体相不同的是,BMGs的无序原子堆积不易定量描述,只有有限的方法来调整它们的结构-性能关系。因此, 调整BMGs的力学性能以克服其室温脆性,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在远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BMGs中,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局部扩散跃迁或被称为剪切转变区(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 STZs)的原子团簇的局部共同剪切事件,即一组原子共同克服了局部原子重排的能量势垒鞍点。 变形能力源于金属键合所固有的灵活性: 离域电子允许金属原子在彼此之间滑动而不受键合断裂的影响,而键合断裂有利于损伤而非剪切,例如在离子玻璃中。尽管局部剪切转变开始的位置仍然难以预测,但人们普遍认为,在BMGs中引入更松散的填充区域,可以有效地促进局部塑性事件。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局部势能,在加载时容易发生非弹性变形,表现为类液体行为。 因此,增加松散填充区域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提高BMGs的塑性。
这种材料设计路线,通过低温热循环或严重塑性变形等方法提高了BMGs的塑性,这些方法通常通过增加密度较低区域的可用性来增强结构波动。然而,目前大多数提高GMGSD塑性的方法,通常会由于引入更松散的填充区域而降低热稳定性和屈服强度。相比之下,松散填充区域的湮没通常被认为可以提高强度和硬度,并改善热稳定性,但往往会恶化塑性,正如BMGs中退火诱发的脆化所证明的那样。
在这里,研究者报告了一个新的设计概念,以改善BMGs的变形能力。研究者通过掺杂非金属元素(NMEs)来增加BMG的结构波动,这些元素具有较小的原子尺寸和与组成BMG的元素的混合负热 。研究者选择的候选元素是氧、氮、碳和硼,分别添加到Ti-、Zr-和Cu基BMGs中,同时,确定了特别合适的掺杂体系(范围从0.1%到0.3%),因此,研究者观察到强度和延展性的显著提高。这可以归因于在非金属溶质周围形成的局部致密堆积区域(LDPRs)体积分数的增加,同时避免了脆性二次相的形成。这些LDPRs的邻近区域变得相对松散,从而增强了材料的结构波动,促进了局部剪切,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宏观塑性和韧性,并增强了强度。在热力学的指导下,根据与这些掺杂剂相关的适当的负混合热,该方法原则上是通用的,可以用于广泛改善MGs性能。
图1 基底与掺杂ZrTiHfCuNi BMGs材料的力学行为。
图2 基合金纳米压痕探针τmax的相对频率分布。
图3 研究了基合金和O0.2、B0.2、O0.3掺杂合金的低温比热容实验数据。
图4 低温下BMGs中γ弛豫的研究。
图5 基合金和O掺杂合金的局部原子堆积和剪切响应的MD模拟。
图6 增强BMGs结构异质性的两种方法示意图。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概念成功地克服BMGs的室温脆性。这是通过形成塑料顺应区,形成周围的密集填充团簇包含间隙掺杂剂。在这种方法中,小的间隙原子被称为“簇形成者”,因为它们体积小,热力学上的考虑,以及它们部分的共价键贡献。由此产生的结构不均一性的增加被证明是大幅度提高BMGs塑性的有效方法,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而是在强度上增加。因此,适当掺杂氧、硼、碳、氮等NMEs,可以同时提高塑性、强度、热稳定性,甚至增强GFA。 这种组合在玻璃成型、可塑性、强度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为符合塑料和耐损伤的BMGs开辟了全新的合成、加工和应用范围。 (文:水生)
读博时在世界顶刊发表论文北京科技大学有奖励。一般来说,北京科技大学对于研究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有相应的奖励政策。
许庆彦,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共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2018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创业成果奖一等奖,许庆彦老师祖
焦国彪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和校长。然而,他在2006年因涉嫌贪污罪被捕,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狱中,焦国彪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冯培忠,男,1976年生,工学博士。 2007.03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 2007.04调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首先,实现了两个“第一”。这是我国腐蚀学科,也是世界华人腐蚀研究者首次在Nature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同时这是北科大在Nature刊物上首次发表研究论文。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