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好心坏丫头
首页 > 论文发表 > 罕见病期刊怎样投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专用

已采纳

根据多年的SCI论文写作经验和审稿经验,很多人不能发表出SCI论文的原因,要么最起码的英文写作不行,要么逻辑不清晰导致写作混乱写出的东西别人看不懂,要么工作没有新意,要么有新意没有表达到位。这是新手发SCI论文乃至所有类型论文经常犯的错误。

第一个阶段:调研的过程

如果是在读研究生,从一开始到入门,针对某个研究方向,标准的要求是读100篇以上的相关学术论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凝聚态方向,就是多读Nature及其系列、Physical Review系列等。这里读100篇文献的目的是对你要做的研究课题和方向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在以后的过程中犯各类幼稚的错误,从而大大提高发表SCI文章的效率。一部分人这个阶段需要1-2年度过。

第二个阶段:做实验或者理论计算的阶段

能否完成一篇好文章取决于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第一阶段的调研产生的对所研究方向的正确决断,以及现阶段的执行力。

以做实验为参考,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的方案验证与其不断调整、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总结、实验方案的可延续性—新的实验等几个阶段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SCI文章写作的阶段

首先是SCI文章框架格式,主要包括文章题目、摘要、引文、样品制备、实验结果与原理分析,总结,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这些是写一篇SCI文章的一个基本知识。

然后是如何将实验(理论)数据描绘成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它首先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体现在文章的题目上;其次是文章摘要和引文部分,分别是对自己工作的精炼总结以及对别人工作的总结,包括别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展望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是下面的部分是实验结果与原理分析总结,这里只需要把第二个阶段中所涉及的“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总结”来一个复制即可。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新意表达到位,这需要将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深入比照,在此基础上做出结论。

另一个注意事项是语言问题,SCI文章写作是地道的英文写作、逻辑性要好。地道的英文写作是非英语国家的人经常遇到的一个困境,解决方法是多读英文国家的科研工作者的文章,尤其是Nature及其系列,Science等高质量杂志文章,体会玩味地道英文的写法,也体会研究者的思维逻辑。没有捷径,勤能补拙。

以上三个阶段是新手发SCI论文乃至所有类型论文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164 评论

江南Andy

中国罕见病杂志是国家期刊,但不是核心期刊。

213 评论

傻傻的双子

是一个过于宽泛的问题,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个数据库,它收录了上万种期刊,质量也必然良莠不齐。就化学,至少有机化学来说,出色的期刊一定被SCI收录,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所以说,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是参差不齐的。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只是想在任意一个被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而不考虑质量的话,任何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没有任何化学基础)在出色的学长(老师)的指导下,一年左右肯定能做出一篇来;实际上这个时间已经非常宽泛了,如果是熟练工的话,一年两三篇也容易得很。当然,大部分有这个能力的指导者不会做这种事,名声重要。 举个例子,我第一篇文章发表于我研一入学时,IF在6左右,花了我大概一年的时间,仅做参考。 这同样也可以回答题主的另一个问题 sci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朝他们杂志发论文,以及论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国内一般习惯按照影响因子把期刊大致分为几个区,一般来说区和区之间有水平差异,但区内部不能按照影响因子判断影响力。在有机化学领域,一般认为,二三区的文章就是需要花费精力和有自己独创性的工作了,也就是不那么容易“混”的工作了。 所以说,有的SCI收录的期刊是很不错的,有的则不然,一般来说不能直接认为“SCI就很厉害”。 至于向SCI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发表自己的成果,一是宣布自己进行并完成了某个工作,二是为之后其他人的研究提供引导和数据支持。同样,在自然科学界,论文的发表情况是对科研能力最重要的评估标准。 即使是SCI,论文的要求同样良莠不齐,难以给出定论,我个人认为一篇真正值得发表的论文的标准是“对之后的其他工作有指导作用”。 然后是答主对于自己同学英语能力的质疑 身边有个同学,连4级都没过,居然发表了篇sci,让我震惊 这里存在三种情况:1、SCI收录期刊中包括中文期刊,所以不一定要英文水平;2、真正出色的工作,导师一般都会协助修改甚至完全改写论文,因为他才是论文的负责人,你的同学只是实验部分的完成人;3、期刊水平较低,随便写什么都能投出去。 既然你现在是大二的学生,也就是说你入学已经快两年了。如果你同学对科研的兴趣较强,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后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的话,现在有一篇不错的工作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至于发表论文对读研的帮助 曾听学姐学长们说,当你在sci或ei上,发表一篇文章,你以后的保研可以加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是一个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你有论文发表后,就意味着你已经熟悉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流程。 因为一篇合格的文章包含了思考研究方向—查阅背景资料—寻找模板反应—筛选反应条件—探究反应普适性和机制—完善工作并撰写文章等多个部分。对于一般的研究生而言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这些能力,而你在入学之前就已经部分掌握了这些的话,导师自然会对你青眼相待。文章来源:早检测

311 评论

鹤顶红IF

只是找个老板带着还是不够的,有些老板也不懂的,英语也不咱的!这里引用一篇论坛文章:为了给下一届同学一些经验,少走弯路请大家发表意见。我先抛砖引玉下。1。要选对课题。课题缺乏新意,是很难发的。我开始的课题无聊之极,我给它大大的修改了一下。2。要不断调整实验的方向。这需要不断的阅读文献。3。要不断积累知识。可以跟踪国际上同行发表的最新成果。比如现在做神经再生的在增多,做凋亡已经不新鲜了,除非你做的很深入。比如王晓东教授在凋亡方面做得很深入。4。要早下手写。可以先写前言、方法等。5。好的英语句子一定要多积累,好的文章多读。高档杂志的文章,读起来很优美。6。选对杂志,选对审稿人。你在阅读文献的过程就是你了解审稿人的过程。7。英语要认真写。我们中国人英语大多不太好。我的投稿就差点被拒了。8。从实验到书写到投稿都要认真。有的人一看审稿人提了一大堆问题就瞎怕了。 1:不管你认为你的实验到底有没有新意,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说它有新意,要花工夫查文献,找出新意所在;有时候常规角度看不出新意,但是,换了角度看问题,新意就有了。2:SCI论文书写对于我们来说,我想,可以从模仿入手,一边模仿,一边揣摩别人是怎么写的。但不能连续摘超别人的英文。3:文章制图要精美。我以前做学生时,投过一个4分多的杂志,有一个审稿专家说他都不想审我的稿子了,说的文稿写作非常粗糙,但图片clear and beautiful,最后还是建议修改后接受,另一个说我的文章很有意义,后来文章还是录用了,可见制图是可以吸引专家眼球的,使他为你说好话的。统计图片先在EXCEL里做,然后放到PHOTOSHOP里修饰好。共聚焦的图片剪砌完,也在PHOTOSHOP里修饰好。图片排列美观,图注模仿别人的文章也要写到位。4:当你要引用别人文献的时候,尽量把话说清楚明确,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而且,不要轻易否定反驳别人的实验结果。那样,给人感觉不太好。 5。response的撰写:不要看见别人问一堆问题就发慌,要一个一个解决。要引经据典,大胆和国外专家争辩,让他知道你也是内行.可以修改的就修改,必须做实验的时间来的及就做,实在做不了的把困难和原因说清楚,其实我自己感觉,老外也不是很坚决,非让你补实验,有一次,我投稿,是个3 分的杂志,我实在不想补实验了,就长篇大论的和老外讨论了一番,说明我的结论是对的,最后老外也没说什么,就录用了。1.过编辑关(1)一定要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按投稿杂志要求编辑文本。(2)文章最好请母语是英语的专家帮助修改和润色。(3)图表一定要清晰。2.推荐审稿专家(这点很重要)根据文章的研究内容推荐2-4个审稿专家。推荐前要查阅与你文章内容相关的专家联系方式,但推荐的专家不要太牛,最好以前有过交往。3.修回(1)仔细阅读审稿专家意见。(2)逐条认真回答审稿专家意见。即使认为某条意见不合理甚至不对,也一定要有礼貌委婉的拒绝。 1.课题定好之后要早点把方法用英文写出来,写出前言和讨论的概要,并且不断查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验的进展以及自己认识的提高,不断完善前言和讨论。结果可以放在最后写,因为涉及统计学的内容和实验的变数。这样,等你实验做完了,文章也差不多了,这样写的最大好处是,你的前言和讨论是不断润色的,比你花几天突击出来的好得多。2.交流很重要!与同实验室的交流,与导师的交流,通过文献与其他同行的交流!3.文章完全写好后,如果离毕业时间充裕,建议先投比你预期高一些的杂志,这样一来可以碰碰运气,二来,即使没有中,也会得到审稿人比较具体中肯的意见,你可以就此对自己的文章完善一下,这样再次投稿时命中率可能更大一些。4.如上所说,图表很重要,尽量漂亮,尽可能的将结果表达清楚。1.多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外文文献,了解前沿和创新点。(Introduction)2.实验之前认真构思设计实验项目内容(Material and Method),尽可能要多设计一些,因为有的项目可能在实验过程中不顺利,或者失败。一定要注意各项目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这点特别重要。各项目内容要丝丝想扣,互相印证。3.随时积累自己各实验内容的实验数据,有了3-5项理想数据就可以用了。(Result)4.对照类似科研结果,认真深入的分析自己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相同和不同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点。根据自己论文的重量级别,决定投相应影像因子的杂志。当然决定投哪个杂志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1)杂志出版的快慢;(2)老板的意图(3)文章的质量(4)对本专业SCI杂志的熟悉程度,等等。有时为了毕业快发文章,质量高的文章也只好下嫁影响因子低的杂志了。SCI文章并不可怕,我读博士3年期间撰写了4篇SCI文章,三篇基础,一篇临床的,现在都已经发表。我觉得只要你在某一个方向真正的深入进去,实验比较顺利,写几篇领域内的文章还是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当然英语水平以很重要,语言是主要障碍,但是我的文章没有一篇是找公司修改的,都是自己修改的,我的第一篇处女作自己打印反复修改了12遍,最后我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错误了,就投出去了,结果2周后accepted。我另一篇刚开始投了个0.9的,结果编辑提出的问题特别多,而且很难修改(Major revision),后来我又补充了一项内容改投了一个2.5的,结果投稿2个月没revision就accepted了。我认为SCI文章最主要的是创新性和逻辑性。所谓创新性就是需要你了解领域科技前沿,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多读自己感兴趣方面的SCI原文,对多了,你的灵感就来了,看到PDF格式的原文就头痛肯定不行,要养成阅读原文的兴趣和习惯,这点特别重要。我觉得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了几篇SCI文章,而是逐渐在压力的过程中养成了阅读SCI文献的兴趣和习惯,我觉得这个习惯一定会让自己在专业中受益终生。我不是鄙视国内的期刊,我不愿意去阅读国内的专业文章,因为我觉得里面的虚假的东西太多太多,阅读国内文献充其量是帮助我快速的了解我不太熟悉的研究方向的大致内容,而不是去借鉴它的结果和结论,乃至方法。虽然SCI文章(尤其是高因子的)也不是100%真实,但是它的可信度还是很高很高。所以习惯阅读外文文献,习惯利用外文资料,相当相当重要。现在在临床上很多少见罕见病,已经没有所谓的“上级医师”有教你的能力,就要自己去检索,去到世界的海洋里去汲取营养和知识,又何尝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读博士的时候,自己感觉到了发SCI文章很大的压力,也正是在这种压力和刻骨铭心的折磨中练就了和养成了一个“利用外文资料”的好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欣慰自己能够坚持艰苦的三年。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不能在“世界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畅游”是一件很遗憾终生的事情。所以发SCI文章不是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让你具备了写SCI文章的素质、技巧和能力才是比较高的境界。

171 评论

美丽心情day006

发之前仔细阅读须知,找个老板带着,至少英文要通顺没有基本语法错误什么的,多发几篇就会了。

187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方媒体罕见反思论文发表

    有一篇论述东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的论文有发表的意义。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服装文化,由于中西方各民族在审美观念、着装理念

    小鱼qt19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怎样投稿期刊

    怎么向杂志社投稿? 现在比较流行电子邮件投稿! 研究透杂志风格,跟编辑多交流!好的杂志会在1个月内给你回复! 1.格式:word或纯文字格式! 2.怎样投

    风铃结香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期刊怎样投稿

    怎么向杂志社投稿? 现在比较流行电子邮件投稿! 研究透杂志风格,跟编辑多交流!好的杂志会在1个月内给你回复! 1.格式:word或纯文字格式! 2.怎样投

    林子夕silv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病例投稿期刊

    是的,因为编辑需要审阅较稿,以确保文章符合格式、拼写、语法、准确性和可读性等要求。编辑还可能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以确保原始论文遵循专业准则。

    fionazhang7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疾病期刊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2018年10月25日,发布2019年《中华肾脏病杂志》编排新要求及投稿模板...

    南得珍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