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7

不蓉错失927
首页 > 论文发表 > 期刊Complexity投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望天的猪

已采纳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残留下来的星体,与其他星体不同,黑洞由于所有质量都塌缩集中于某一点,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在某一范围之内,将时空严重扭曲,进入的物体包括光都无法逃出。

奇点代表着我们完全未知的物理定律。科学家相信,在黑洞的内部,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都将失效。

当物质在接近黑洞中央,也就是奇点的时候,扭力会被无限放大,物质也会因此大力旋转。也就是说,落入黑洞的物质不会像以往认为的那样落入一个点,而是会在黑洞的中心附近旋转。

尼克蒂姆提出了一个疯狂的理论:这些保留下来的物质都将穿越黑洞视界,在另一侧的“白洞”中吐出,成为创造新宇宙的基本物质。

尼克蒂姆认为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就是“母宇宙”中某一个超新星的爆发,物质从白洞喷出,创造了我们的一切。

93 评论

张小小晴晴

《Complexity》是数学跨学科应用方面的著名学术期刊,水平很高。

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中国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含5756种。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中国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712种。

检索库分类:中国学术期刊按照检索库常可以分为: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

学科分类:中国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常可以分为: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档案、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出版类别有:综合性社科期刊,专业性人文期刊,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135 评论

一剪寒梅love

期刊名称: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曾用刊名: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名称:Acta Mathematica Sinica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期刊名称: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曾用刊名:应用数学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中国数学会期刊名称: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主办单位:上海大学期刊名称: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Series B)曾用刊名:高校应用数学学报B辑(英文版);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期刊名称: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曾用刊名: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主办单位:复旦大学期刊名称: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曾用刊名:数学研究通讯(英文版);东北数学(英文版);东北数学;Northeastern Mathematical Journal主办单位:吉林大学期刊名称: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曾用刊名:计算数学(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名称: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曾用刊名:系统科学与数学(英文版);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名称:数学季刊(英文版)曾用刊名:数学季刊主办单位:河南大学全英文的数学期刊不多的

256 评论

五月的史努比

生命的起源就在于不断地进化,适应这个环境。适者生存就是讲的物种起源。那么人类的生存是不是为了进化,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呢?科学家近日研究黑洞,发现黑洞的另一端大有神秘。太空中存在着无数个黑洞,而这些黑洞极有可能是外星人的生命起源。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类的存在是否服务于一个最终的,超越现实可理解的目的呢

传统的科学理论认为不是这样的。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在其新书中提到,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进化只是一个“宇宙事故”而已。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许多人会指责你是有某种宗教的妄想。

尽管,我的世界观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它不依赖于引用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我通常也同意传统的科学智慧。但是,我知道一个可能的机制:事实上,生命可以被赋予自然的目的。刚刚发表在《Complexity》期刊上的该想法是高度投机性的,但却值得思考。

在生物自然选择中,基因自身复制的能力取决于它们能够多好的将生物性状编码,以允许同种族的生物体进行繁殖。生物天性——例如伪装躲避捕食者或者眼睛有视力——是对环境的适应,而不仅仅是适应或随机的遗传。显然,这些适应性的目的是解决困难的问题(如视觉、消化、思考)。

因为生物是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有机体,所以复杂的生物是宇宙中最不具有存在可能性的东西。因为上述过程使得生物体“整个系统”中的“熵”不合理的低,“熵”是物理上用来描述系统的紊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实际上,这最不太可能的复杂性适应却是自然选择的标志——我们认识到一个生物特性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的基本表达方式。

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系统往往倾向于熵增加的状态,即使得系统变得更无序(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是因为这个规律,你可以打破一个鸡蛋,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制成一个煎蛋卷(使它更无序),但你不能把煎蛋整齐的变回一个蛋壳、蛋白和蛋黄的状态。

因为自然选择是“设计”生物体的过程——逐渐的将随机的、无序的物质组织成复杂的功能器官——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强大的反熵过程。生物自然选择解释了适应的目的(促进生存和繁殖),以及生物体如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我的高阶解释是基于宇宙学家斯莫林的宇宙自然选择理论。斯莫林在越来越受欢迎的观点上建立了他的理论,即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处于一个更大的黑洞中,而在我们宇宙中的黑洞也可能拥有其自身的宇宙——多元宇宙。

许多物理学家相信多元宇宙的想法,因为它的存在是通过宇宙永久膨胀理论模型预测出来的,这是解释宇宙起源最有希望的模型。斯莫林认为,在多元宇宙中,宇宙更擅长于复制自身并且这是普遍的行为。他认为“宇宙”可以从现有的黑洞中创造出来。

宇宙是一个能够复制自身的单元,所以它也要面对选择的压力。斯莫林告诉我们,“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宇宙的各项参数就一定是调节到了让黑洞的数目尽可能多的状态。”在这个理论中,生命只是宇宙调节自身“参数”设计产生黑洞的这一过程中偶然的副产物而已。斯莫林的理论具有相当直观的吸引力。看起来类似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然而,在一个明显的方面,斯莫林的理论并不像达尔文那样。该理论并没有预测,宇宙最难以置信的复杂特征将最有可能是由宇宙自然选择产生的一种适应。因为具有最小熵特征的是生命而不是黑洞。斯莫林确认生命是最小熵特征的已知事物。然而,他的理论并没有将熵与选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即使在生物学层面上自然选择的标志不是“最低熵”,但在宇宙学层面上却是这样的过程。

如果,事实上,生命才是宇宙的“复制系统”,这意味着充分发展的高等智慧可以获得创造新的宇宙环境的能力。宇宙学家预计,在数十亿年之后,我们的宇宙将不复存在。然而,到那时生命可以发展得足够聪明,可以产生新的维系生命的宇宙,也许那时的文明会建设些类似于黑洞的东西。

然而,科学家目前缺乏验证这个想法的方法。也许最佳验证方法就是:发现确实存在的其他宇宙——这也是天文学家们目前正在寻找的东西。该理论做出的一个基本预测是,人类的技术进步确实有可能将我们带入遥远的未来。

如果宇宙选择过程“设计”了生命,使其采用技术进行宇宙复制,那么似乎有理由期望生命在这方面会取得成功——就像你可以期望生物自然选择过程产生的一个眼睛可以成功的看到东西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不断的技术进步得到了保证——毕竟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技术摧毁自己。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期望人类,或者无论宇宙中的其他智慧体——可以长期的演化下去。

该研究的新方面是,它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生命——作为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熵——比黑洞(或任何其它东西)更有可能成为宇宙自我复制的机制。

193 评论

相关问答

  • complexity期刊投稿

    环境科学新能源领域的顶级期刊! 加油吧,综述和展望较多,一般是约稿的期刊名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出版周

    a淡淡小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期刊Complexity投稿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残留下来的星体,与其他星体不同,黑洞由于所有质量都塌缩集中于某一点,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在某一范围之内,将时空严重扭曲,进入的物体包括光

    不蓉错失92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期刊投稿投稿

    1,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着电子产品,相较于以前的投稿方式的匮乏,现代社会中的投稿方式不可谓不多。首先使用的投稿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投稿。 2

    风荷丽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投稿投稿期刊

    可以投稿的杂志有《中国青年》、《作品》、《东方文学》。 1、《中国青年》 这是一本95岁的杂志,永远和青年在一起,笃信思考的力量,澎湃生活的热望。有坚守,有改变

    傲慢的猩猩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投稿期刊投稿

    1,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着电子产品,相较于以前的投稿方式的匮乏,现代社会中的投稿方式不可谓不多。首先使用的投稿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投稿。 2

    唯一20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