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阳爱美食
为什么不能买,就这么说吧,大众7速双离合变速箱如果不行,那就没行的了,我的虽然不是7速的,6速湿式双离合,一直很好,降挡灵敏没有顿挫,它这套6速DSG湿式双离合手自体变速箱动力总成绝对吃素的,据说搭配的DSG变速器可承受350牛米最大扭矩,这样足以让这台2.0T发动机瞬间爆发。
D6档速度接近100公里每小时巡航,瞬间深踩油门踏板,DSG立刻做出反应这货竟然连降3档
大众七速双离合其实有两款,一款是湿式的,主要匹配三代EA888 1.8T和2.0T车型,比如现在迈腾、帕萨特、途观L都是用的这款变速器。
这款变速器开着的感觉还行,跟AT变速器差不多,而且由于是湿式结构,理论上稳定性也会更好。所以如果是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的,还是可以考虑的。
所以,对于这款变速箱,如果使用路况好,可以放心选择,如果长期在城市拥堵路况,可以考虑其他变速箱。当然,如果对双离合比较了解,那也是可以的!
最后,大众一年在中国的销量接近400万辆,在这其中超过一半的车型使用双离合,现在市场上保有数百万辆的大众双离合,如果,大众双离合不能买,那中国的汽车圈早乱了。
这款变速器也就是当年上过315,然后大规模召回的那款。由于离合器是干式的结构,容易过热导致顿挫、甚至罢工。建议慎重选择吧。
现在采用AT和CVT的车型非常多,没必要只盯着双离合。
迈腾、帕萨特、奥迪A6之类的中高端车型,自动挡都是双离合,但它们又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商务气质的车型,你不买都不行。雅阁和天籁更偏向于家用,而凯美瑞也已经变得像个骚年了,没法用来接待客户。与奥迪A6同级别的宝马5系,车很好但运动的气息太浓。剩下只有奔驰E级了,你也可能看不中它的外形。
所以,如果是家庭用车,尽可能避开;商用,也只能将就着了。
jingmaotong
大众一直死磕7速双离合,并不是大众不思进取,是因为挡位更多的双离合,造起来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就好比:博尔特创造百米短跑世界纪录是9.58s,你说:“再要快1s!”好难好难了,对不对?
为什么大众很少用AT,而是用双离合
大众很少用AT,一直用双离合,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它没有自己控股的变速箱供应商的,以前基本上都是日本爱信的AT提供下来的。
爱信同时供应很多家车企,产能跟不上大众的步伐。
就好比:超市里面西瓜大热销,一下子卖空了,但是瓜农那边的瓜一共就是那么几个,想再多卖点,没有货了,车子造不出来了。
类似的,2017年5月的时候,广汽传祺发了个公告:由于爱信6AT供应量不足,导致
于是,也没办法,大众只有自立门户,自己造变速箱。
AT的专利技术被爱信、采埃孚、捷科特、博世这些变速箱巨头垄断掉了,大众再想要造,要交高额的“保护费”了。
所以说,它自己搞,就搞双离合,大面积使用,又不要“保护费”,成本又低,理所当然。
大众的双离合为什么一直停留在7速
大众有过生产10速双离合的计划
既然AT用不了,大众双离合一直就停留在7速,为什么呢?
其实不是说它很不上进,它也想弄好一点,但是想要双离合再多几个挡位,技术上的难度,指数级地提高了,不能说造不出来,但是几乎造不出来。
大众早在2013年的维也纳世界汽车研讨会上,就公开表示要研发一款10速双离合。
2017年的时候,丰田和通用的10AT早就已经发布了,大众不但没有发布新品,还选择停止研发10速双离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难控制成本和体积。
成本和体积无法控制
首先,双离合其实可以看成是2个手动变速箱给拼在一块了,一边负责1、3、5、7奇数挡位,另一边负责2、4、6偶数挡位,只不过换挡是电脑来搞定了。
就好比是:上体育课报数的时候,奇数的人站一排,偶数的人站一排,“1、2、3、4、5…… ”每个人管自己管好。
正是因为有2套离合、2套齿轮组,变速箱体积就大了。
如果想要在7速的基础上再增加挡位,只有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往后面延伸、变大了。
这个时候,每增加2个挡位,体积就要线性增加,在家用车上就比较致命了。
flower99sunny
国内目前还造不出好的AT变速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外部技术封锁的因素,也有基本面上面,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这方面的缘故。
说到技术封锁,《时代汽车》期刊上面有篇文章的,《国产变速器:任重而道远》上面提到:中国自主研制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历史,也就是20多年。
国外已经是经过7、80年的发展了,技术成熟,而且被各大整车企业和变速器供应商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机电工程技术》期刊上面有论文,《基于专利申请的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器驻车挡热点问题研究》上面讲。
里面用自动变速器驻车挡技术进行了个举例子。
丰田、本田、爱信等国外车企,针对实际生活中使用驻车挡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把电子系统的检测和控制相关的方法都搞了个专利,基本上都注册了个遍。
就要花更多的功夫,要绕路了。
就好比说:我今天想吃个炖鸡,结果发现,这个被人注册掉专利了,就不行了,那我想什么办法?费尽周折,对不对?
我用豆腐干去做个素鸡,来模仿鸡的口味,还要反复调试,最后还要把它炖出来,反而比人家还要累,对不对?
专利的数量也是能够明显反映这个问题的。
相比于国外车企在这个问题上的数十件专利,国内车企和控制方法相关的专利就1个,刚才说的那么小点,只有1个。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材料。
比如说,拿个钢材举个例子: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之一了,但是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钢材品种。
比如说:AT变速器离不开的齿轮钢,国内生产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基本上还是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论文,《齿轮渗碳钢18CrNiMo7-6的制备及组织性能分析》上面有提到。
国内的齿轮钢的生产及研究相对较晚,目前我们比较成熟的齿轮钢材料仍然是20CrMnTi。
就好比是:一块玉,里面杂质比较多的话,玉的品质相对也就比较低了。
此外,国内生产齿轮钢材料品种杂乱、不成系统,它的合格率、适用范围等也不如国外,在原材料生产方面,确实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再来,开发自动变速器和开发手动变速器是不一样的,是吧?
自动变速器,它的开发和整车关系更密切。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论文,《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方法研究及仿真系统的开发》里面有讲到。
电子点火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汽车巡航控制、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电控悬架等等。
已经不是相对独立的系统,我缺个这个东西,研究这个东西,现在一套套都集成在一起了。
这个就涉及到一个匹配问题了,就要搞大量的试验数据才能做得好了。
拿刚才论文里面提到的几个换挡参数来举个例子:换挡时间就和换挡品质有很大关系,时间越长,品质越好,但是摩擦元件磨损就越大。
就好比走路:步子迈得越慢,脚步声音就越小,但同时举着腿半天还没落地,就越走越慢,而且很累,对吧?
其他的,比如说:离合器压力等等数据也一样,就是要大量大量地试验。
这些对于变速器研究起步比较晚的国内车企来说的话,硬生生地就是要时间,没有办法。
有一个孕妇,生孩子需要10个月。我们要加快、要努力,就算10000个孕妇,她们还是要10个月,对不对?
所以总得来说,国内的变速器生产水平和国外的企业相比的话,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国内的车企也真的是在奋起直追了。
一边研究传统AT变速箱,另一方面在双离合或者其他的自动变速箱领域上面,也已经开始有了建树。
建议:去万维书刊网看看吧,上面有期刊大全,都是杂志社的真实的投稿信息。并且上面还有不收版面费的刊物,在站内搜“版面费”就可以找出来,其中就有电力方面的刊物,这是
当然是啦!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电工类
电路与系统你看行不行
一般情况是一周到两周就会有回复意见,但是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很难录用,我单位有个老专家,行业上很有名,他投的录用很快,人家知名度高嘛
下面列出了电气工程专业的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1.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4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