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5

梧桐春雨
首页 > 论文发表 > 固态地球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mena1943

已采纳

在投稿反馈中查看。《OneEarth》是期刊。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oneearth投稿状态在投稿反馈中查看。

290 评论

无奇不爱

找到期刊主页,一般都有在线投稿的入口:登陆投稿系统投稿;也有的期刊要求直接将稿件发送到编辑的邮箱,像壹品优那样。

173 评论

大料酱VS小麋鹿

1、了解认识专业期刊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一般通过所刊登的论文反映其所涉及专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即论文代表着其刊物的质量和地位。例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学会,每年由该学会举办或合办的会议超过150个;此外,还出版120多种同行评审的期刊。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促进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试图让学会的会员和非会员通过举办的会议和出版的刊物了解电气、电子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由这一点可以看了,打算向IEEE的刊物投稿的作者,在论文内容上应起码做到有创新有意义,是前沿的,读者感兴趣的。因此,投稿前十分有必要了解刊物的水平、方针、宗旨。2、选择投稿的期刊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先选择要投稿的期刊,而后撰写论文,即先研究市场,再研制产品。了解某一刊物的水平及刊登稿件的专业范围可以向同事询问或直接阅读刊物,另外可以检索著名的文摘索引,如EI(Engineering Index,美国工程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高水平的刊物在这些文摘索引中都被收录。SCI还根据刊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被引用率的高低确定了反映刊物水平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查阅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可得知它在同类刊物中的水平。3、认真阅读“投稿须知”选择好投稿的刊物后,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它是了解某一刊物的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编辑都一再强调这一点;而且,这一步骤一定要在撰写论文之前进行。“投稿须知”一般在刊物的封里、封底或刊物的网址上。需要从中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刊物的宗旨、刊物稿件的专业范围、刊物的读者、编辑方针、稿件的接收标准、文稿的格式要求、稿件的长度、稿件的语言、参考文献、注释、插图/图表、正文是否需要隔行打印(给编辑留出修改的地方)……。如果作者的文稿被一个刊物退稿,打算改投另一刊物,也需要根据那个刊物的“投稿须知”“裁剪文稿”后再寄出。4、了解同行评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并经初审合格后,为了审查论文的质量送交有关专家审阅,即同行(peers)。专家对该刊物一般十分了解而且有相当高的专业背景和造诣,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一定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投稿的经历或本身是高产作者。由于具体刊物的做法不同,专家的姓名可能向论文作者公开或者匿名。同样,作者的姓名也可能向专家公开或匿名,力求公正、公平。同一篇稿件同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专家的数量或多或少,一般三四个。他们仔细审阅稿件并将评语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如果作者与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可以进行解释或辩解,不要轻易顺从或放弃。同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提交的论文是可读的、可信的和有意义的。这正是为什么一般都认为现刊载文经过同行评审其学术水平高于会议文献等其他文献类型的原因所在。由于每个刊物的不同,同行评审的内容不一,下面是美国《地球物理工矿企业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和《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两种期刊评审的内容归纳:文章是否符合标准吗?有广泛的国际意义吗?重要吗?文章内容新颖吗?技术水平达到本刊的标准吗?方法及数学方面的质量如何?文章的题目清楚吗?文章组织适当吗?简明吗?正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列举了吗?所有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参考了吗?文章的长短合适吗?文稿需要作大的语言修改吗?所有的表格和插图合适吗?有必要吗?摘要的信息性强吗?关键词恰当和全面吗……。最后专家除了对文稿打分外,还要写一个评语,对题目、摘要、前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语言水平以及插图等逐一评论。编辑部将参考他们的意见决定稿件修改后刊登还是退稿。根据上面的介绍,笔者建议:欲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的作者,可参照上述评审内容在投稿前与自己的稿件进行自评或请同事评审,以增加稿件录用的可能性。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一位编辑说:编辑总是珍惜自己的版面,而读者珍惜自己的时间。科技论文应该简练、清晰明确,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题目 应该简洁明确,紧扣论文主题,能够吸引读者,题目长短一般限一行之内。摘要 摘要是用一些词描述研究成果。因此,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清楚和准确。摘要的写作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s):简要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主题、最终结果、结论和建议。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反映论文内容。注意刊物对摘要字数的要求,一般在150-300字之间。文摘的写作应该先于正文,正文完成后再回过来看看文摘,根据文摘衡量正文,看是否清楚简练,把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关键词 有时称为索引词(index terms)或叙词(descriptors)。关键词的用途主要是论文的计算机检索。关键词可以取自于论文题目、摘要或某一学科的规范化词表。应该选择最能代表论文主题的、重要的词。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的下方。论文正文 正文详细论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或仪器、实验的步骤或程序、实验的结果、数据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意义所在、重要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或价值。结论 得出的结论要基于研究结果,结论要与提出的命题相符合(不相符合是常见错误之一)。结论中也可以包括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建议。插图和表格 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文献中起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简单而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插图的位置要看具体期刊的要求。一般可以放在文中提及的地方,也可以放在论文的末尾。插图要清晰且易读,避免在插图中出现许多文字说明(应该放在图例中)。不要把图形和图例做的太小。6、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1)所使用的符号和格式应该前后一致。(2)语言一致,注意使用英美语言的一致性。(3)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要给予解释。(4)在正文中提倡使用标题、副标题: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并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提示,使文章更易读。有些编辑建议每隔六个段落加一个标题。(5)不要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若干个期刊,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格式要求。要根据刊物的要求撰写论文。一稿多投只会增加退稿的可能性。7、向编辑部投稿的方法从“投稿须知”上了解投稿的方式,邮递、传真、电子函件以及稿件的份数,邮寄地址。

207 评论

泷泷大魔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试验),证明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黄道与赤道交角(黄赤交角)为23°2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白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和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通过火山喷发等作用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的数据: 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1.000 轨道长半径(百万公里) 149.6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365.26 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 轨道偏心率 0.0167 轨道倾角(度) 0.0 升交点黄经(度) 0.0 近日点黄经(度) 102.3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29.79 赤道半径(公里) 6371 地球周长(公里)40030 扁率 0.0034 质量(地球质量=1) 1.000 密度(克/立方厘米) 5.52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黄赤交角(度) 23.44 反照率 0.30 最大亮度 - 卫星(已确认的) 1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全球的陆地可以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 全球得海洋可以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18 评论

旭子如风

确定你想要投稿的期刊。然后找到期刊主页,一般都有在线投稿的入口:登陆投稿系统投稿;也有的期刊要求直接将稿件发送到编辑的邮箱,像壹品优那样。

277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经济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生态经济期刊录取成功率不是很高,大概在40%左右。 相关知识 《生态经济》创刊于1985年,月刊,是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农业

    少年卡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地震沉积学是近年来新兴学科,它是一门在地质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和技术研究有关沉积体的三维构成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基于三维地震、环境分析、露头、岩心联合反

    微尘83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固原文学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以下是一些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和杂志,可以考虑投稿:1.《人民文学》:http://www.rmw.cn/2.《收获》:http://www.shouhuoj

    馒头的馒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固态地球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在投稿反馈中查看。《OneEarth》是期刊。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onee

    梧桐春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期刊地球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核心期刊最快也是需要半年左右的样子

    永丰YF窗帘窗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