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猪小呢
论文: 《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发表年份:2013 RCNN(Regions with CNN features)是将CNN用到目标检测的一个里程碑,借助CNN良好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性能,通过RegionProposal方法实现目标检测问题的转化。 Region proposal是一类传统的候选区域生成方法,论文使用 selective search 生成大约2k个候选区域(先用分割手段将图片完全分割成小图,再通过一些合并规则,将小图均匀的合并,经过若干次合并,直到合并成整张原图),然后将proposal的图片进行归一化(大小为217*217)用于CNN的输入。 对每个Region proposal使用CNN提取出一个4096维的特征向量 3.1 CNN提取的特征输入到SVM分类器中,对region proposal进行分类,与 ground-truth box的IoU大于0.5的为正样本,其余为负样本。论文中每个图片正样本个数为32负样本个数为96。得到所有region proposals的对于每一类的分数,再使用贪心的非极大值抑制方法对每一个SVM分类器类去除相交的多余的框。 3.2 使用一个线性回归器对bounding box进行修正,proposal bounding box的大小位置与真实框的转换关系如下: 综上,整个网络结构如下:R-CNN在当年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但是现在来看RCNN主要存在下面三个问题: 1)多个候选区域对应的图像需要预先提取,占用较大的磁盘空间; 2)针对传统CNN需要固定尺寸(217*217)的输入图像,crop/warp(归一化)产生物体截断或拉伸,丧失或者改变了图片本身的信息; 3)每一个ProposalRegion都需要进入CNN网络计算,上千个Region存在大量的范围重叠,重复的CNN特征提取导致巨大的计算浪费。论文: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in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 发表年份:2015 既然CNN特征提取如此耗时,为什么还要对每个Region proposal进行特征提取,而不是整体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在分类之前做一次Region的截取呢,于是就诞生了SPP-Net。 1.解决了CNN需要固定大小输入的变换后导致图片信息丢失或者变化的问题 2.对于一张图,只需要进行一次的特征提取运算,避免了R-CNN中特征重复计算的问题 CNN为什么需要固定大小的输入? R-CNN中会对图片缩放成217*217的固定大小,从而导致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的上部分所示)。与前面不同,SPP-Net是加在最后一个卷积层的输出的后面,使得不同输入尺寸的图像在经过前面的卷积池化过程后,再经过SPP-net,得到相同大小的feature map,最后再经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以AlexNet为例,经CNN得到conv5输出的任意尺寸的feature map,图中256-d是conv5卷积核的数量。将最后一个池化层pool5替换成SPP layer,将feature map划分成不同大小的网格,分别是`4x4`,`2x2`,`1x1`,每个网格中经过max pooling,从而得到4x4+2x2+1x1=21个特征值,最后将这21个特征值平铺成一个特征向量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这种方式就是 空间金字塔池化 。 与R-CNN不同,SPP-Net中是将整张图片进行一次特征提取,得到整张图片的feature map,然后对feature map中的候选区域(RoIs)经过空间金字塔池化,提取出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进入全连接层。 原图候选区域与特征图上的RoIs的转换流程:综上,整个网络结构如下图。SPP-Net相比R-CNN做了很多优化,但现在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论文: 《Fast R-CNN》 发表年份:2015 Fast R-CNN是对R-CNN的一个提升版本,相比R-CNN,训练速度提升9倍,测试速度提升213倍,mAP由66%提升到66.9%主要改进点如下:多任务损失函数(Multi-task Loss): Fast R-CNN将分类和边框回归合并,通过多任务Loss层进一步整合深度网络,统一了训练过程。分为两个损失函数:分类损失和回归损失。分类采用softmax代替SVM进行分类,共输出N(类别)+1(背景)类。softmax由于引入了类间竞争,所以分类效果优于SVM,SVM在R-CNN中用于二分类。回归损失输出的是4*N(类别),4表示的是(x,y,w,h分别表示候选框的中心坐标和宽、高)。 SVD对全连接层进行分解: 由于一张图像约产生2000个RoIs,将近一半多的时间用在全连接层计算,为了提高运算速度,使用 SVD(奇异值分解) 对全连接层进行变换来提高运算速度。一个大的矩阵可以近似分解为三个小矩阵的乘积,分解后的矩阵的元素数目远小于原始矩阵的元素数目,从而达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通过对全连接层的权值矩阵进行SVD分解,使得处理一张图像的速度明显提升。 论文: 《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 发表年份:2016 SPP-Net和Fast R-CNN都有一个非常耗时的候选框选取的过程,提取候选框最常用的SelectiveSearch方法,提取一副图像大概需要2s的时间,改进的EdgeBoxes算法将效率提高到了0.2s,但是还是比较耗时。 Fast R-CNN中引入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替代Selective Search,同时引入anchor box应对目标形状的变化问题(anchor就是位置和大小固定的box,可以理解成事先设置好的固定的proposal) Region Proposal Network: RPN的核心思想是候选框的提取不在原图上做,而是在feature map上做,这意味着相比原图更少的计算量。在Faster R-CNN中,RPN是单独的分支,通过RPN提取候选框并合并到深度网络中。多尺度先验框: RPN网络的特点在于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实现候选框的提取,每个滑动窗口位置生成9个候选窗口(不同尺度、不同宽高),提取对应9个候选窗口(anchor)的特征,用于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与FastRCNN类似。anchor的生成规则有两个:调整宽高比和放大。如下图所示,假设base_size为16,按照1:2,1:1,2:1三种比例进行变换生成下图上部分三种anchor;第二种是将宽高进行三种倍数放大,2^3=8,2^4=16,2^5=32倍的放大,如16x16的区域变成(16*8)*(16*8)=128*128的区域,(16*16)*(16*16)=256*256的区域,(16*32)*(16*32)=512*512的区域。训练过程中,涉及到的候选框选取,选取依据如下: 从模型训练的角度来看,通过使用共享特征交替训练的方式,达到接近实时的性能,交替训练方式为: Faster R-CNN实现了端到端的检测,并且几乎达到了效果上的最优,有些基于Faster R-CNN的变种准确度已经刷到了87%以上。速度方面还有优化的余地,比如Yolo系列(Yolo v1/v2/v3/v4)。对于目标检测,仍处于一个探索和高度发展的阶段,还不断有更优的模型产生。
走错雨山
在谷歌学术搜索中,存有高达4亿篇论文的数据库。论文被引用的数据可以作为证明文章影响力的依据。即使这个方法有局限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的进展和科学的进步。
1《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47774。
截止2020年为止,这篇文章达到了,人类可知的引用最高数。一篇涉及人工智能的文章获得最高引用,证实了科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注重。不仅是科学界对人工智能领域有巨大的兴趣,而且欧美国家也正在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对象。美国把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提高了一倍,欧盟也把投资提高了百分之70。《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能够获得最高引用,正说明在未来人工智能上,将展开激烈竞争。无独有偶,跟着这篇文章后面,引用最多的文章多是涉及人工智能。
2《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25256。
深度残差学习的概念出自何凯明等4名中国学生。何凯明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现是脸书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从文章的引用数量来看,足以显示,他提出的这个方法对该行业的影响。
3《让R-CNN更快: 朝着带有区域建议网络 的实时目标检测》 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发表于2015,引用数为19507。
4《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6750。
5 《带着缠绕走得更深》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4424。
这篇文章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必读论文之一。
6《通过深层强化学习的人类层面的控制》 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394。
7 《语义分割的完全常规网络》 Fully Conventi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153。
9 《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576。
10《RNA测序和微阵列研究中 Limma 强化差异表达分析》 Limma porwers de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es for RNA-sequencing and microarray studie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8328。
第9和第10篇是前十名论文中,和计算机没有关系的两篇医学论文。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除了人工智能就是医学了呢?
最后要提到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进入第10,但值得一提。 《以深度神经网络和树搜索掌握围棋战略》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209。
这篇文章涉及的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David Silver, 他领导的AlphaGo团队击败了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人工智能击败了最强大脑,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说明人工智能的前途,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细思极恐的大事件。在机器击败人的时代,人怎么办?
不会。论文改回归结果不会被发现的,是小批改不会发现的。论文发表是需要审核的,有一项就是论文内容与实际不符的审核容易不通过。
看有无cn刊号,国家新闻出版署能否查到,知网,万方,维普三大网站有无收录
期刊发表一般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看你找的哪家出版社了,每家出版社的运作方式不一样。 如何发表期刊 首先就是注意格式规范,还要控制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
论文: 《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
论文: 《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