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7

樱桃小胖子O
首页 > 论文发表 > 这是日本当时林氏发表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走遍大中华

已采纳

林少猫,台湾抗日三猛之一.(今年5月30日是其为抗日捐躯112周年纪念日)林少猫,号义成,恒春阿缑人,日军据台后,与简大狮,柯铁虎并称"狮虎猫抗日三猛",乙未战争期间林少猫跟随刘永福黑旗军一同抗日,担任福字中军左营管带,刘永福失败离台后,林少猫成为南台湾抗日义军领袖,在粮弹奇缺的状况下,林少猫西渡大陆寻求援助,得到支援后续回台抗日,对日本统治造成莫大困扰.日军用尽各种办法企图捕杀林少猫,但因林少猫平日对地方百姓赈辅有加,因此民众均乐于掩饰他的行踪,林少猫几乎可说是台湾版的罗宾汉了.在追捕无效之下,日人便逼支援林少猫最力的溪州庄杨实,海丰庄林漏泰出面,希望以劝降方式使林少猫出面投降.在支援与情报都为日人阻断的情况下,林少猫便开出苛刻的"自治地区"条件加以刁难,但日方在求和心切下近乎全数答应.于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5月12日,日方正式举办林少猫的"归顺式",林少猫除率领部下30余人外,另有粤庄,平埔熟番以及溪州,社皮,九块厝等庄民70余人全副武装一同赴会,整个会场仿佛是日人被招降了一般.如此羞辱的"归顺式"使日殖民政府饱受批评,日人认为这等于承认林少猫驻地是自治区,而归顺条件中允许林少猫将既决囚徒领回,更等同承认林少猫及其部属拥有治外法权.日人当然知道留着林少猫将祸患无穷,因此也处心积虑的准备消灭林少猫.等到光绪28年(1902),日人将台湾各地的小股义民剿灭殆尽后,便将矛头指向了林少猫,准备将其一举歼灭。大规模武装抗日的结束5月30日上午10时,日人先派出日警企图诱杀林少猫,但因日军部队行动被林少猫侦知,因此诱杀失败.日军于是发动攻势,血战至下午5时终于攻入后壁林堡,林少猫为掩护妇孺撤退,身中5枪壮烈殉国,在其旁有义士41人,妇女25人,小儿10人同殉难.林少猫的牺牲象征台湾大规模武装抗日的结束,台人后续改以其他形式继续抗日,日人虽与林少猫敌对,但仍在其"台湾宪兵队史"中,称赞这位能统领闽客番三族群一同抗日的义军领袖"神出鬼没、号令严明、胆大无比、长于计略".过去大陆抗战8年,而林少猫一人在台抗日7年,堪称台湾抗日第一猛.但这样的伟大勇者,在台湾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大多仅强调其降日而后复叛的部分,对于其与日人英勇周旋的事迹,多交代的语焉不清或仅寥寥数语带过,这让一般人无法理解,林少猫在台湾的抗日史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有人曾说"史臣不立节烈传,所当立传者何人?" 然而如今只是立传已经不够,各方已呼吁应拿出具体作为,建立林少猫纪念馆以及台湾抗日纪念馆,并在每年林少猫殉国纪念日时举办相关纪念活动.不让抗日英雄事迹湮没于历史灰烬.以上整理自各种资料,这抗日英雄事迹,不要说大陆,台湾也少人知道.供你参详吧~

126 评论

夜未央周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学家

328 评论

饕餮飨宴

谁也不知道sakula的真名叫什么,那一年sakula出生的时候,哭起来的嗓门特大,几乎全村的人知道。而且这孩子特爱哭,只要一尿湿了就拼命的哭,孩子他娘时间长了也特闹心,就给孩子起了“撒哭啦”这个小名,就是撒了就哭的意思。村里的人都不明白,孩子他娘怎么给起了这么怪名字,她说这山沟沟里的孩子要起啥好名字,随便起个好养活就行。从此,撒哭拉的名字就被叫开了。撒哭啦小时侯人样长得小,在村里的一群孩子老被人欺负,孩子都喜欢拿他开玩笑说:“撒哭啦,撒一个哭一哭让我们听听。”撒哭啦每次遇到这事就哭着回家怪他娘干吗起这么个名字,他娘亲总是安慰他说这些孩子没教养,看你比他们聪明多了,甭理他们。每次听到他妈妈这么说,撒哭拉就开心了,真的认为自己是全村最聪明的孩子。 不过,这孩子还真争气,村子就一小学堂,撒哭拉在一群孩子中成绩总是第一,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也没人拿他名字取笑了。一晃14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撒哭拉回到家,他妈妈给了他一个包裹,对他说:“孩子,家里实在没钱再供你读书了,你拿上包裹去城里找点活干吧。”撒哭拉拿上包裹伤心地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妈妈和这个村庄。他一路南下来到了上海,在他谋生的几年里做过报童、学徒、木匠、店员等等,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大部分都买了书看。撒哭啦看了许多鲁迅的文章,对鲁迅非常崇拜,于是他尝试着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对鲁迅的崇拜之情,还提出了一些自己对中国文学发展现状和前景的看法。没想到,几天后他就收到鲁迅的来信了,鲁迅在信中也对他非常欣赏,希望能有个时间大家见面互相讨论。从此,他就和鲁迅先生开始了书信往来,鲁迅对进步青年一向倍加关心,对他也是大加赞赏。在鲁迅先生的邀请下,撒哭拉终于有幸去鲁迅的住所会见他了。从此以后,撒哭拉和鲁迅先生建立了良师益友的密切关系,鲁迅建议撒哭拉去他当年的日本留学,并把自己的一些日本朋友,包括内山书店的老板都介绍给撒哭拉,同时还答应在留学上给撒哭拉一定的资助。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撒哭拉终于踏上东瀛这片土地。没想到,自己刚到日本就受到日本人的热情欢迎,每次听到他的名字,日本人就竖起大拇指说:“哟西,你的大大的好。”后来,撒哭拉才得知自己的名字原来碰巧跟日本的国花——樱花同音。这一年,撒哭拉看到了美丽的樱花,那纯洁的花瓣在风中飞舞闪耀,撒哭拉顿时觉得自己也要做一个像樱花那样纯洁的人。从此,撒哭拉以日语中的樱花做为自己的名字,并以这个名字在日本当地各大报纸发表文章,一时之间撒哭拉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日本。 没多久,鲁迅先生去世了,撒哭拉在日本得知后痛哭了一场,这是自从离开小山村来他第一次这么嚎啕大哭过。紧接着,日本向中国宣战,开始了侵略战争,由于日本在战前对在日中国进步青年进行封锁,撒哭拉没法回到自己的祖国,他虽然身在日本,却心系中国,时时刻刻关心着中国人民。他对日本侵略者万分痛恨,一怒之下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用英文写的sakula,他说做人不能失节,他还是要像樱花那样做一个纯洁的人,但他不能再用日文做自己的名字了。sakula又拿起自己的笔,用笔作为武器,以sakula的名字在日本各大报纸发表文章,和日本当局做着激烈的斗争。他写了大量反对日本当局发动侵略的文章,也拼命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大量动摇日本军心的短帖子,如中国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随时威胁到整个东亚地区;中国非典型肺炎感染群有开始向日本方向扩散的趋势发展;珍珠港事件引起美国对打击恐怖分子的高度重视,并把日本列为头号恐怖分子基地,将施与严厉的打击。这些多而杂帖子被日本当局称为“灌水”,在日本军民中广泛散播大大动摇了军心和民心,日本当局将sakula列为通缉的恐怖分子黑名单头号人物(与今日本拉登齐名)。果然,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后期,屡屡遭受败仗,在1945年日本终于提出了投降。但从此以后,sakula这个名字销声匿迹,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处有人说他被日本当局抓起来了;也有人说他在美国投下的原子弹爆炸时不幸牺牲了;更有人说他还活得好好着,并已顺利回到了中国。 几十年后,在西祠的“阿福之家”里,人们突然发现sakula的名字又出现了,还是像那时一样“灌水”着,只是这次不再是为了斗争而灌水,而是为了无聊而灌水,人们猜想可能是sakula年纪真的大了,也可能是sakula那孙子用他的名字写的,也可能是哪个sakula的痴迷fans冒用他的名字。反正,正如当年鲁迅先生送给sakula的那句话那样:“这世上本没有河,灌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河……” 林氏三兄弟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黄冈县,是鄂东地区的大县,县城黄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代州府的所在地,也是鄂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个地方的经济虽然不怎么繁荣,却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在这里播下的文化种子,影响、教育了宋以后的黄冈历代知识分子,使这里兴学成风,人才济济,英杰辈出。 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英雄和太平天国军队在鄂东与统治阶级展开的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的事迹,也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有志报国救民的青年、学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离黄州城25公里的白羊山下的林家大、染铺的林氏家族,出现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又名林育容)。 为使读者能更多地知道林氏三兄弟的情况,笔者先将他们的出生地及家族作一介绍。 白羊山在黄冈县中部,海拔300米。 在白羊山南部,坐落着两个村庄:林家大和染铺。两之间,隔着一道冲田,相距只有200米。 据林家大一些长者介绍,起初,白羊山下并没有这两个子。两的林氏家族,原住在黄冈县东北部山区的贾庙乡林家山村。到了清初,由于田地太少,加上经常干旱无收,林氏家族第三房和第四房的人难以生存,决定迁出一部分到回龙山的白羊山下落户。 第一次只搬了几家,后来又陆续搬了几户,并取名林家。 林育英、林育南、林彪是白羊山林氏家族的第八代。 林氏家族搬到林家大后,人口发展较快。不到一百年时间,全就达400余人,名也改成林家大。到了清末,林家大住不下,三房的一部分人搬到对面的一块空地上兴家,这几户人家在旁的路边开起了一个大染铺,故称染铺。 这样,林氏家族的人分住两。 尽管他们分开了,但仍然很团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送礼;农忙时节,也互相帮忙。 染铺有稻田90亩,林家大的水田只有56亩,两加起来也只140余亩。那时,每亩稻田只能产200多斤谷,如遇灾年,往往颗粒无收。因此,140余亩稻田很难养活400多人。 好在,林氏家族有纺纱、织布的传统,而且技艺在当地还很有名气。 他们在种田之余,办起了家庭织布厂,并在武汉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布行,专卖林氏家族生产的棉布。然后,再用卖布的钱买粮食吃。 当时,林家大、染铺流传着一首歌谣: 千头万绪, 一手整理; 花样翻新, 他人之衣。 到了民国初年,林氏家族的生活又发生了困难,其原因是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冲击了国内的市场。西方一些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纺织技术,在上海、武汉、九江等地开办了大批纱厂、织布厂。他们的纺织品挤占了中国大、中城市的市场,林氏家族生产的棉布在大、中城市难以卖出,只能降价销往附近的小城镇。因而,收入比过去大为减少。 林氏家族的织布业在帝、官、封的挤压下,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当然,织布为生,也使林氏家族的人时常走东奔西、南来北往,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 特别是他们在武汉建立了布行后,林氏家族的人知道了外地的许多信息和国家大事。 在林氏家族中,以林时朗和他的哥哥最为能干。林时朗住林家大,他的哥哥住染铺。 林时朗与他的哥哥在世时,对林家大和染铺的织布、染织业有很大的贡献。他们二人都是办布厂的能手,又会做生意,因而在两都有很高的威信。 林时朗哥哥的后代,现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北京等处,一部分仍在本地。 林时朗养育子女多人。他的大儿子叫林文卿,很能干,一生以织布为业,曾办过“林精益”、“林振兴”布厂,雇工一度达到200人。由于他是老大,又能说会道,曾当过较长时间的林姓户长,1930年病死。二子林俊卿,长期办布厂,也精明能干,林氏家族生产的棉布主要靠他在武汉销售。他一生多难,常年害病,青年时期又丧妻,1928年在老家病故。三子林协甫,青年时期离家跟随二哥林俊卿去汉口办布行,并办得很有名气,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生意场的高手,1937年在汉口去世。四子林明卿,生于1887年11月16日,幼时在家乡读书,成年跟林时朗学过织布,后又外出谋生多年,做过店员、账房先生,30岁后又回老家办布厂。林时朗的四个儿子中,数他的文化最高,1962年1月在北京病逝。 本书记述的林家三兄弟,就是这林氏家族的后代。林育英是林时朗的侄孙,林育南和林彪(林育容)都是林时朗的孙子。林家大和染铺也因为出了这林氏三兄弟,而闻名中外。 林氏三兄弟中的林育英,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在堂弟林育南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为了革命事业,他干过很多工作,办学校、当工人、办工厂、领导工运。他很早便成为中共湖南、满洲省委的主要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历尽千难万险,曾用当和尚做掩护,也曾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林育英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肩负重任返国后,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以及抗日救亡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果不是因伤病早逝,他会有更多的传奇,也一定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毛泽东一生惟一的一次给人抬棺,就是替林育英抬棺,足见他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233 评论

品尝滋味real

中国的“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是绝密!核心提示: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于敏曾为新中国的氢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在晚年,于敏仍然关注核武领域的最新动向,他与其他院士一起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开展小当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 于敏他已经高度近视,略有些背驼,头上华发稀疏。他便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10多年前,连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15年过去了,许多不可以说的也可以说了。靠古诗词安眠78岁的于敏告诉记者,目前,他除了轻微地有一些老年人似乎非有不可的病外,身体很好。1988年,于敏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如今还挂着个顾问的头衔。他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起床后,洗漱完毕,先打一打太极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后吃饭。他说,他做的健身操,太极拳,都是野路子,不规范,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罢了。饭毕,看一些科技资料,电视新闻。然后上网看看评论和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打发了。午饭后还要睡一会儿。然后,起来看看报纸和专业的书籍。剩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读史上了。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如今,工作少了,他至少一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这些书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打小就爱看的京剧。他说:年轻时最爱看《三国》,年老了最爱看《红楼》。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他一边说一边给我们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国产土专家”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上有一个姐姐,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早年夭折。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在天津木斋中学念,后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1944年于敏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但是上学后,于敏发现,因为这里是工学院,所以,老师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会用就行了,根本不告诉学生根源。这使于敏很快就失去了兴趣。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张宗遂先生的研究生。后张病了,指导他学业的便是胡宁教授。他的学术论文就是在胡的指导下完成的。后来,钱敏被彭桓武、钱三强调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个所是1950年成立的,当时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当时我国科学界一片空白,他们高瞻远瞩,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由于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1955年,他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国产土专家”的称号由此而来。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钱三强在谈到于敏时也说:“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留学英国、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的彭桓武则认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私下,于敏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氢弹之父”。虽然,他自己一直坚决反对,但就凭这一点,也足见他在中国核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之后的12月28日,又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用“轰六”飞机空投,进行了全当量氢弹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210 评论

Itisgoodtoforget.

林同炎1911年出生于一个法官之家,祖籍福建省福州市。4岁时随家人迁居北京。少年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被称为“神童”。在父兄的鼓励和督促下,这位未进小学、中学只读了3年的跳级生居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以数学和物理最佳分数被当时一般学生所高攀不上的高等学府唐山交通大学录取了。他在校选修土木工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后,由于哥哥的资助,林同炎前往美国深造,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工科学院专修土木工程,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工科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一鸣惊人,受到美国建筑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命名为“林氏法”,得到广泛采用,当时他年仅20岁。

1972年12月22日,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发生强烈地震,被毁的财物在当时共值6亿美元。在这场马那瓜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中,位于震中地区200英尺高的18层美国银行大厦,却安然屹立于残垣断壁之中。人们不由得对这一奇迹的创造者肃然起敬。这位了不起的建筑工程师就是林同炎。

美国银行大厦在强烈地震中巍然独存,并不是钢筋铁架等材料比别的建筑物用得多,而是由于它运用了林同炎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原理。这一创举有人把他精确地概括为“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即中国哲学中“柔中克刚”的巧妙运用。

为了研究和发展预应力学,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科学研究上,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周工作高达60小时。

20世纪50年代初,他对美国加州修建第一座跨度为33米的预应力桥做出了贡献。

他的理论在全美2000多家预应加工厂中得到普遍推广。截至1960年,美国共建造了2052座预应力大桥,总长度达68英里。

1957年,林同炎教授在旧金山召开了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大会,邀请了27个国家的1200名代表。会后,美国出版了《林同炎专刊》,并赠予他“预应力先生”的美名,这一别号曾在国际上传颂一时。

1979年,在美国全国建筑设计比赛中,世界第一座平面为弧形的悬索桥设计获得了第一名。获奖的优胜者即是林同炎教授。

林同炎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设计建造而成的这座桥梁,新颖独特,令人赞叹。这座桥横跨加利福尼亚州的美洲河,设计难度很大,桥全长1300英尺,跨度达400公尺,要做到中间没有一座桥墩,没有巧夺天工的技能是难以想象的。这座大索桥建成后不仅气势磅礴,造型壮观,还节约了开凿隧道和深水造桥墩等费用数百万美元。它横跨这条美洲河的克拉巧奇峡谷,好像一道美丽的长虹连结河岸两边的崇山峻岭,因而每年吸引来数以万计的游人。

1987年3月间,林同炎还设计出一座横跨白令海峡以联结亚美两大洲的跨海洲际大桥。这项气势宏大,构思巧妙的新设计,立刻轰动了国际工程界。林同炎又一惊人杰作是1981年12月建成的旧金山莫斯康会议中心。这是一座无楹柱的地下建筑。庞大的会议中心,能容纳18000人,只用了8对拱架来承受上面风景花园的压力。却没有一根支柱,在众多的竞争方案中,林同炎的方案,以安全、美观、经济而中选。莫斯康会议中心的落成无疑是一座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品。

林同炎还设计了核电站预应力保护罩,以防止核辐射、核扩散;还设计了利用330公尺深处海水温差的预应力混凝土发电站,为人类开发能源开拓了新领域。

林同炎以他创造性的杰出贡献在美国和国际上获得了许多殊荣:

国际联合预应力协会颁发的“福寿尼特奖章”和“佛里叶西聂夫奖”。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授予他的“柏克莱”奖以及“终身荣誉教授”的光荣称号。后来该校还特地为他建立了“林同炎教授纪念堂”作为永久性纪念。

美国科学研究院和工程研究院合办的房屋科学委员会颁发的“四分之一世纪贡献成就奖”。

80年代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林同炎奖”,这是美国科技领域唯一的一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科技奖。

1987年他又获得美国顾问工程学会授予的“1987年度杰出成就奖”,林同炎是获此奖的第一位华人。

林同炎是炎黄子孙中的出类拔萃者。他对世界建筑特别是桥梁设计的贡献,使他赢得了“世界桥梁之父”的美誉。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这是日本当时林氏发表论文

    林少猫,台湾抗日三猛之一.(今年5月30日是其为抗日捐躯112周年纪念日)林少猫,号义成,恒春阿缑人,日军据台后,与简大狮,柯铁虎并称"狮虎猫抗日三猛",乙未战

    樱桃小胖子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是什么时候这篇的发表论文

    发表时间就是录用通知书上的时间,也是见刊的时间。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

    健康是福8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日本发表应当吃肉的论文

    在日本的大学中,导师都会要求学生定期发表自己的研究所得,所以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写作能力。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说,日本论文写作想要较高,是一个

    努力坚持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日本文学论文发表时间

    2013年10月 《山东社会科学》第10期。 2012年08月〈关于引用的本质探讨——以汉日语为研究对象〉商务印书馆《日语研究》第8辑。 2012年03月〈

    笑靥的梦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日本时政分析论文发表时间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墨迹墨迹小蜗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