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4

枫小High
首页 > 论文发表 > 罗曼发表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兰花007

已采纳

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而他最擅长的作品形式,当属小说和传记。

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主要的作品有《丹东》、《理性的胜利》、《阿尔特》、《狼群》等八部作品。这些作品被合称为“革命戏剧集”,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基础,试图通过“革命戏剧”的形式,来对抗传统的戏剧艺术。

从1903年开始,罗曼·罗兰的创作方向有所改变,他开始以创作人物传记为主。在这个时期里,他先后发表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三部传记,合称为《名人传》。他创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这些名人树碑立传,更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

在完成《名人传》后,罗曼·罗兰的创作形式又发生了改变,主要以小说为主。在此期间,他发表了长篇巨制《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凭借着这部小说,获得了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此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罗曼·罗兰又发表了一系列以反对战争和反对迫害为主题的文章和论文。在战后,他比较著名的小说由《母与子》、《夏天》等。

除了戏剧、传记和小说外,罗曼·罗兰的作品还包括了散文、回忆录等,在他打算迁回故乡克拉姆西之前,在瑞士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书。此后,由于二战的爆发,巴黎被攻陷,罗曼·罗兰受到德军的监视,因此他在晚年并没有多少作品面世。

无论是对于整个欧洲,还是全世界,罗曼·罗兰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罗曼·罗兰终其一生,都在为其人道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罗曼·罗兰十分景仰托尔斯泰,因此在初期,托尔斯泰对罗曼·罗兰的影响很深。他主张用“爱”和“英雄主义”来拯救这个世界的沦陷和堕落,并提出艺术同样可以为普通人服务的观点。此后,因为战争的风起云涌,罗曼·罗兰又积极地投身于人类的进步事业,担任过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席。当时纳粹正入侵西班牙,罗曼·罗兰声援西班牙人民,同时在巴黎保卫战中,出席了和平大会。由于其反对两次大战的行为,为人类反法西斯的斗争作出了贡献,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很多文学家和思想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比如中国的著名作家傅雷,在留学期间,因为受到浪漫派文学的影响,其情绪变得相当狂躁,而之后遇到罗曼·罗兰后,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贝多芬传》,是傅雷的`情绪得到了转移,他如获新生,被感动地嚎啕大哭,可见罗曼·罗兰的作品中,充满了积极的元素。罗曼·罗兰的影响还涉及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王元化就十分喜爱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他认为这部作品是人类精神的瑰宝,乃至于在他去世前,还请人给他阅读这部著作。

罗曼·罗兰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在获得过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在文学界还是音乐界,都名声斐然。那么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呢?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克拉姆西。克拉姆西属于法国的勃艮第地区,他在那里生活了14年。在他1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一起迁居至巴黎,后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三年后毕业,并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此后罗曼·罗兰在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多国旅游,归国后开始从事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创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罗曼·罗兰正定居在瑞士。191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因此知道第二年年底,瑞典政府才通知他这一殊荣。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在自己的故乡去世,享年78岁。由此可见,对于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问题,已经一目了然。他生于法国,卒于法国,也在法国完成了他的学业,虽然其中他多次在瑞士、苏联等国外旅行和定居,在终究没有改变他的国籍。而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个法国人,那是一个巴黎著名教授的女儿,他们的婚姻维续八年时间,后罗曼·罗兰又娶了一个俄国女人为妻。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也受到法国政府的多番干扰,因此他始终和法国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这也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放弃了他在瑞士的家庭和生活,也要回到自己故乡的缘故。

人生如潮流,如果没有岛屿和暗礁,难以形成精彩的浪花。

——题记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作品集。《名人传》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及成功的故事。

贝多芬出身贫寒,从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困苦,但他从未放弃与命运做斗争,他没有朋友,他一直孤独的活着。他的家人辜负了他,给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却一直坚强地活着。他开始从事音乐事业。这时,上帝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他的双耳失聪了。双耳失聪后的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更加努力的从事音乐事业。这位大音乐家,一直痛苦地活着却创造出了一首首不朽的传世之作。最终,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疾病、战胜了困难、战胜了痛苦。他成功了,他爬上了生命之巅,成为了一名留名与世界的大音乐家。从此,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他的歌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回荡。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不肯屈服与命运的坚强精神,他的精神震惊了世界。贝多芬告诉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不屈服于命运。

米开朗基罗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官,而他的母亲则在他六岁时死去。母亲死去后,米开朗基罗被寄养被寄养在一个是讲的家里。几年后他被迫为教皇作画,每天受着教皇的差遣。看着这些不完美的作品,他几乎尝受着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但她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又过了几年,他的家乡卷入了战争。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乡被破坏,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自己的作品被毁掉,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最终,他也成功了,历尽千辛万苦,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像走遍了世界各地。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永远的留在了人们心中。米开朗基罗告诉我们,要永远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托尔斯泰出生在富裕的贵族家庭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且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出生于而过最黑暗的时期。托尔斯泰曾获得过多次成功。他完全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一切。他真正的走入了广大的俄国下层人民中去进行写作。他认为只有召赴俄国下层人民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久,他为俄国下层人民做的三部曲出版了,这给俄国下层的那些受苦受累的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最终,俄国下层人民战胜了沙皇,托尔斯泰也实现了人世的价值。托尔斯泰告诉我们,要去帮助那些受苦受累的人。

纵观全书,《名人传》告诉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并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人生就是奋斗的过程,只有奋斗才会幸福。

人生中最惬意的享受,莫过于斜倚在和煦的春光之中,一边品着飘香的清茗,一边捧着一本喜爱的书,细细地斟酌、研读。而我最爱读的书就数那本意大利人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安利柯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在全书共五十八则故事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那篇“义侠的行为”。这则故事讲述了卡伦在课堂上的侠义举动:小男孩科罗西由于被同学们的羞辱逼急了,将墨水瓶不小心扔到了老师身上。正当老师质问是谁时,卡伦挺身而出,替科罗西承担错误。这是多么崇高的行为呀!

另外,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却并不是卡伦,也不是主人公安利柯,而是铁匠的儿子潘克希。这是因为潘克希虽然从小就没有母爱,而且由于父亲整日酗酒,家里经济条件也不乐观,但即使是在那样恶劣的学习环境中,他仍能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再反观我自己,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这都是在“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思想下被逼出来的,很少会自主学习。跟潘克希相比,我的学习环境要好得多,学习任务也更轻松,那我为什么却不去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呢?如果我学习时多一点上进心,我的成绩不就会更上一层楼吗?

从《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又善良真诚的心。

啊,《爱的教育》—我的良师益友!

204 评论

牙签victor

人物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生平年表 版本一 1866年 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 1880年 定居巴黎。 1886 -1889年 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889-1891年 在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 1895年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职,教授艺术史。 1895年 完成主要博士论文:在吕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剧起源。 1897年 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 1898年 发表第一部由查理-贝居公开出版的作品《狼》。 1899年 发表《理性的胜利》。 1901年 《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 1902年 发表《七月十四日》。 1903年 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贝多芬传》和《时机快到了》。 1904年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 1905年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 1905年 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 1906年 《米开朗基罗传》在巴黎的《半月刊》上发表。 1908年 发表《往昔与今日的音乐家》。 1910年 发表《亨德尔》。 1911年 在《巴黎杂志》发表《托尔斯泰传》。 1912年 在巴黎《半月刊》和奥朗道夫书店发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后一章。 1913年 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1914-1919年 旅居瑞士。 1914-1916年 在日内瓦的国际战犯管理所工作。 1914年 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5年 在巴黎奥朗道夫书店出版文集《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6年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 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 1918年 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 1919年-1922年 反居法国。 1919年 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1919年 出版《科拉—伯勒尼翁》。 1919年 发表《对往昔作音乐之旅》。 1919年 发表《前驱者》。 1919年 发表《利吕里》。 1920年 发表《克勒朗博尔》。 1922年-1937年 旅居瑞士的维尔奈夫。 1922年 发表《战败者》。 1924年 发表《甘地传》。 版本二 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随全家来到巴黎。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不久来到罗马读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 1915年,他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35年6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与斯大林见了面。 1937年9月,罗曼·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第二年5月底他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他才又见到了光明。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人物作品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看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亦,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146 评论

nancyding0696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罗曼罗兰论文发表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

    华美新建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年代初罗曼罗兰发表的论文

    《向过去告别》

    南京葫芦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诺曼梅勒发表过的论文

    “新新闻主义”代表作家——梅勒 诺曼·梅勒,美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裸者与死者》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作《夜里的军队》出版以及一系列杰作的问世奠

    独步幽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罗曼发表的论文

    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而他最擅长的作品形式,当属小说和传记。 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

    枫小High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黎曼发表的论文

    黎曼(1826~1866),1826年9月17日,黎曼生于德国北部汉诺威的布雷塞伦茨村,父亲是一个乡村的穷苦牧师。他六岁开始上学,14岁进入大学预科学习,19岁

    罗成or房谋杜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