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ki子雅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概括的总结。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实习报告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地理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野外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地貌工作方法和地质地貌现象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程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内容真实、简明扼要。要求篇幅在8000~12000字之间,文字书写工整;插图包括交通位置图、信手剖面图、地质地貌现象素描图等,图件美观;还必须标明报告编写人、报告编写日期。
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报告的内容可以以地质为主兼顾地貌内容,也可以仅以地貌或地质为主要内容。下面是以地质为主、兼顾地貌内容的野外实习报告为例,提出的基本要求。
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下述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任务、目的,实习的要求、时间、地点及路线安排,实习队伍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附交通位置图)等。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和矿产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土壤、生物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与岩石
1.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2.外力作用与沉积岩
叙述实习区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出现的沉积岩,描述其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以及分布等。
3.岩浆作用与火山岩
叙述实习区主要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岩,描述其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以及分布等。
4.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叙述实习区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描述其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及分布等。
四、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首先简介全区总的构造特征,说明实习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构造、构造运动的划分,构造的类型以及构造的展布格架、构造复杂程度的特点等。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构造运动;详细描述构造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规模以及性质、形成时期等特征。在叙述中附各种地质示意图、素描图、照片,使得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报告简明扼要。
按照以下的要求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1)褶皱:褶皱名称(如中岳庙后沟褶皱),描述褶皱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组成褶皱的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2)断层:断层名称,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断层面的产状,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存在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还要阐述褶皱与断裂构造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五、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首先简要用大地构造学说描述实习区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区内重要的构造事件对实习区地质发展的影响。然后,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分别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以及与古地理相关的知识,如海水如何进退、沉积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习区在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特点和发生、发展、演化过程。
六、地貌类型及地貌过程
根据实习区的各种地貌类型,以典型地貌剖面为骨架,描述实习区各种地貌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阐述该区地貌组合特征和形成过程,简述外动力地质地貌现象: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质地貌现象等。在叙述中附上实习区地貌略图、实习区代表性地貌剖面图以及素描图。
七、矿产、环境、旅游地质、区域地貌条件评价
简述实习区内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各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简述实习区的“砂、石、土”等建筑材料的分布和资源概况,与生产建设、人民生活有关的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保护和预防的措施和建议。对已经开发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其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有开发远景的尚没有开发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对地貌条件进行初步评价,评价实习区的地貌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找出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并提出利用当地地貌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
八、结束语
总结野外实习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主要成果;掌握了哪些野外实习方法,哪些有待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结合课堂学习总结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对将来专业课学习的意义;提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苏州许一
9.7.1 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1)反映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为编制其他图件的基础图件,采集的内容有: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包括地质灾害)、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及各类样品采集。工作精度应达每100km 2有1~3个总调查点,其中丘陵—山区填图密度达每100km 2有2~3个总调查点,滨海平原—火山台地填图密度应达每100km 2有1~2个总调查点。
(2)实现数字化制图。
9.7.2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1)地貌形态(形态部位、形态类型、形态复合体、形态组合)、地貌特征(形态计量、物质组成、地貌动力、地貌成因、地貌年龄、地貌组合、构造地貌)和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及其界线。
(2)用简化和整饰后的1∶250000地理图作底图。根据航、卫片详细解译和野外实地测绘的成果,将不同成因形态地貌类型的界线分别圈出,并标注不同成因形态地貌类型名称的符号。具有相同的成因、相似的发育阶段、同一营力作用、相似的物质组分和地貌展布形态的地貌类型归同一地貌单元,对调查区地段定性分级划界,用实线和点画线表示,并注其符号和编号,编制图框外地貌单元说明、地貌剖面图和图例。
(3)第四纪地质;基岩区范围及其符号;第四纪地层、岩浆岩以符号表示;出露地表的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物质成分用综合性的岩性花纹表示;组成第四纪地层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用符号表示;第四纪地层界线及岩相界线以实线(虚线)和点线表示;控制第四纪地层层序、厚度、岩相的钻孔、槽、井及其编号;第四系等厚线,适当标注等厚线注记;新构造运动迹象(如褶皱、断裂及火山机构)、灾害地质及其符号;确定第四纪地质时代、地层对比的重要化石和有关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符号;重要的矿层(体)、温(冷)泉、矿泉及其符号;重要的测试样品采集地及符号。
(4)将第四纪地质的内容转绘在1∶250000地貌图上,编制图框外的岩石地层单位说明、地质剖面图和图例。
(5)实现数字化制图。
9.7.3 环境地质图的编制内容及方法
(1)用简化和整饰后的1∶100000地理图作底图,保留地形高程、水系、交通、地名、重要建设工程等。
(2)环境地质背景。由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海岸形态等构成。
(3)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应采集的内容有:海岸、河口侵蚀、淤积和地基稳定、渗漏、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质恶化区、不良水质区等,以符号表示。
(4)环境地质区划。由分区界线、分区代号等图层构成。环境地质区划原则上分为二级,第一级分区以构造单元为依据;第二级分区以地形地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为依据。
(5)编制图框外的地质背景、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区划说明和环境地质剖面、图例。
(6)实现数字化编图。
9.7.4 土壤分区图编制的内容及方法
(1)地理背景。用1∶250000地理底图,保留地形高程、水系、交通、地名等。
(2)地质背景。反映土壤地质背景条件,把岩性地层归并为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火山岩、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在图层上以界线、代号区分表示。
(3)土壤。经过资料开发,把土壤类型分区(亚类),以普染色表示,土壤成因类型、时代以符号表示;土壤样品采集地及符号;土壤的污染程度以线、点及符号表示。
(4)编制图框外的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图例、土壤剖面等。
(5)实现数字化制图。
9.7.5 土壤地球化学图
主要包括养分、氧化物、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态地球化学图,有益元素高背景综合分布图及低背景综合分布图,养分高背景综合分布图及低背景综合分布图,有害元素浓集综合分布图等。
(1)数据处理:地球化学参数的统计。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参数,以测区的土壤性质为分类依据,将测区的土壤分为多个单元(单元数量与土壤类型相关),并在1∶25万土壤图上进行编码,与各元素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别求出全区及各土壤单元的平均值(X0)、对数标准离差(S)和变异系数(CV),并用组距0.1lg(10-6),其中汞(10-9),氧化物、氮、全氮、全钾、有机质用0.1lg(10-2)含量间隔绘制作直方图。
(2)图件编制:①始数据点位图(实际材料图):依照各原始采样点的GPS定点的XY坐标,用MAPGIS制图软件将各采样点的点位直接转换投影到1∶25万地形图上。②单元素、氧化物、有效态地球化学图:应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GeoMDIS2000软件,用0.1lg(10-6),其中汞(10-9),氧化物、氮、全氮、全钾、有机质用0.1lg(10-2)含量间隔绘制等量线,并标出正负极值点,绘成1∶25万土壤的氧化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有效态的地球化学图。在地球化学图上色区来对其背景的高低进行表示,用全区的平均值和离差对全区的各含量<X 0 -2S蓝色(低值区),X0-2S-X0-0.5S浅蓝色(低背景区),X0 -0.5S-X0 +0.5S浅黄(背景区),X0+0.5S-X 0+2S淡红(高背景区),>X 0+2S深红(高值区)。③高背景、低背景综合分布图:在地球化学图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化学分类及土壤对植物益害元素的方法分别编制成氧化物、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及有效态的浓集分布图。以X 0+2S作为其高浓集的下限,将各类浓集范围的重叠部分圈出,并在线上加组合元素,绘成高背景综合分布图。以X 0-0.5S为其浓集的上限,将各范围的重叠部分圈出,并在线上加上组合元素、氧化物或有效态的名称绘成各类低背景综合分布图。
9.7.6 植被分布图的编制及方法
(1)地理背景。用1∶250000地理底图,保留地形高程、水系、交通、地名等。
(2)编图要采集的数据内容为: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人工植被)和植被种类分布范围,用普染色表示,以示区别;森林分布范围及种类(天然林、人工林)用线、点符号表示,森林的覆盖率及构成用图示表示;珍稀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地用符号表示。
(3)编制图框外的植被类型图例说明。
(4)实现数字化制图。
9.7.7 生态环境地质分区图
生态环境地质分区图是调查成果的主要图件之一。图面反映了地貌、地质、植被、环境地质问题,根据主次因素进行分区。
(1)地理背景。用1∶250000地理底图,保留地形高程、水系、交通、地名等。
(2)生态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反映测区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貌)、地层岩性(岩石划分为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火山岩;松散层可划分到地层岩组)、地震活动构造、水资源等。以符号及数据表示,圈定界线。
(3)环境地质问题。以符号反映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海岸侵蚀淤积、林地退化、海水入侵、水质污染、土地污染、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形成区域者则绘出界线。
(4)生态环境地质分区。综合考虑地貌、地质、植被、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区划。按二级分级标准分区。第一级分区以构造地貌条件为依据,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山前剥蚀平原、河海相堆积平原,以代号及普染色表示。第二级分区以地质、植被为依据,同时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命名原则为“地质名称+植被名称+地貌名称”,各级分区以代号表示。
(5)编制图框外的图例、分区说明表。说明表主要内容为分区(区、亚区)名称、代号、位置、面积、生态环境地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9.7.8 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图
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图是调查评价结果的图件,是本次调查的主图。在图面上反映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分区,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依据。质量评价图不是各评价因子评价图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评价因子综合计算评价的结果。
(1)采用(五)分区图的1、2、3图层,表示地理、生态环境地质背景、环境地质问题条件。
(2)评价因子质量评价。选取对测区生态环境地质质量有明显影响的因子气候(降雨、蒸发量)、区域地质(地貌地形、地层岩性、构造、活动断裂、第四纪厚度等)、土壤(亚类)、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人口密度)、地质灾害(灾害密度、强度)等,在1∶250000地理底图上按5km×5km 的评价网格对各评价因子作出优、良、中、差4级评价,并按评价标准给予赋值1、3、5、7。
(3)质量综合评价。根据各评价因子对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贡献,给上述各评价因子确定权重。权重与赋值之积的总和就是评价网格的评价值。根据综合评价值所处的数值区间,对网格单元作出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好、良、中、差的评价。
(4)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分区。根据好、良、中、差质量等级的评价单元所处的位置,同等级单元合并,划分出优、良、中、差4个等级分区。以代号、色斑表示。
(5)编制图框外的图例、质量分区说明表。说明表主要内容为分区名称、代号、位置、面积、生态环境地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015年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将于中国台北召开2014-10-10 来源:7楼网 点击:43 次一、日期:2015年5月13-19日(星期三至星期二,1
堵海燕史静安丽芝 (中国地质图书馆) 冯景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先驱。冯景兰在两广地区、黄河及黑龙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地貌、成矿控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概括的总结。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实习报告是地质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