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小波
四川省级刊物四川省情网“数字方志”板块下设四川省志、市县志、其他志书、四川年鉴、地情资料及期刊5个子板块,已上传PDF电子版图书900余部,其中一、二轮《四川省志》95种,一、二轮市县志书234部,其他志书3种15部,《四川年鉴》33部,市州、县区年鉴100部,地情资料及期刊246部(期),家谱族谱200余部。《四川省志》87种和《四川年鉴》33部的电子版还在“四川公共数据开放网”上线,供公众下载阅读。四川省级刊物还有:《四川文学》,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青年作家》,为杂志系文学刊物,旨在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星星诗刊》,旨在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发现人才,推出诗坛新人,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
创艺麦香包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淡咖啡生活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飞云纵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四川省立图书馆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更名川西图书馆,隶属川西文教厅领导。1951年5月改称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川东、川南、川北、川西行署撤销建立四川省,划归四川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四川省图书馆取得了较大发展,跻身于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一)馆舍建国初期接管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舍,包括原省教育馆和省通志馆占有的两间房间(两馆于建国初相继撤销)。1951年购买成都骆公祠(今和平街)、桂王桥西街47号两院修葺作线装书库。1953年至1954年在城守街馆址后扩建二层楼房两幢。1957年又在该馆址前建立三层书库及阅览室一幢。1958年在该馆址大门左侧建外借室、装订房各一间。1972年至1982年在成都东风路二段(今蜀都大道总府街段)征地修建新馆。至此,全馆有馆舍五处:馆本部1982年迁入新址,座落在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东侧;主体建筑美观大方,阅览楼与书库、办公楼之间辟有庭园,环境优美。此外,有特藏部和提存书库分设在联陛巷15号、城守街24号、和平街16号和龙泉驿等处。全馆共有馆舍约29000平方米。(二)馆藏1949年12月底全馆有各种类型书刊文献4万余册。建国后,根据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方针和工作任务搜集书刊文献,在工作上坚持全面搜集,系统入藏的原则,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截至1999年底止,藏书总量为460万余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建国后出版)3574919册民国版图书136262册台湾、香港版图书10429册外文图书(英、俄、日、德、法等)242238册古籍线装书576920册古籍善本书4282种4778部60735册中文期刊现刊735种民国版7309种港台版239种中文报纸947种外文期刊3236种外文报纸30种声象资料2560种缩微胶卷(片)1888卷(件)2560套1112402拍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中最有特色的有四川地方志书、中国古医药图书、抗战版图书、民国时期期刊、文化大革命资料、国外原版大型综合学科的工具书和书刊。(三)服务工作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担负着保存、管理和提供各类书刊文献和为地方科研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对读者服务工作明显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读者人次、借阅册次的增多。馆内阅览室是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至1999年底全馆有各种类型阅览室18个,阅览座席1000个,每天借阅读者约1200人次,借阅书刊约1300册次。外借工作。发放中文借书证、外文借书证、通用借书证、馆际借书证共4万余个。中文图书实行开架借阅。为了方便省内各地读者,还设有邮寄借书业务,并与北京图书馆等有馆际借书关系。1988年增设图书流动汽车一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办理流动借书证800余个。书目参考咨询工作。根据读者需要开发图书文献,编制各类专题书目、索引和其他二次文献;开展口头、电话或书面解答咨询服务。编印过《四川进步、革命期刊题录索引》、《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旧报刊复印资料》、《集粹》杂志、农副产品资料37种等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声象资料服务、书展、报告会。拥有现代化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多种载体文献的视听借阅服务。也可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书展、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缩微复制。拥有现代化的复印和缩微复制设备,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包括静电复印、缩微胶片拷贝、放大等项目。(四)学术研究与业务辅导。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全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开展对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文献工作标准化、缩微复制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开设图书馆学电大、函大班和各类培训班;组织编印图书馆学教材数种;主持编辑《图书馆员》杂志和《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五)组织机构和人员。1950年4月川西文教厅派罗锦华为联络员,接收四川省立图书馆;5月派贾质量为川西文教厅驻图书馆负责人,主持馆务;同年9月成立馆务委员会负责馆务,馆长暂缺。1952年改称四川省图书馆后,省政府委派伍非百任馆长;1956年穆济波教授任副馆长。1958年伍、穆均被错划右派而调离,此后馆长均为中共党员。迄至1992年有杨德华、缪木天、张旭、彭长登、王新迎、赵熙、龙经纬、万世祥、杜建成、何永孝、张新元、郝春阳、伯志平、戴克瑜、徐建华、魏东等担任过正副馆长(或党总支书记)职务。此外,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及秘书处挂靠在省图书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图书馆内。 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已于2008年破土动工,并计划于省图书馆百年诞辰(2012年)前竣工。作为四川省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人民西路北侧地段,占地约17.63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能容纳省图书馆现有馆藏500万余册图书,将彻底改变省图书馆馆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状况。建成后的新省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复合型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集典藏整理、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服务于一体。同时,还将特设残疾人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弥补四川省没有残疾人和少儿图书馆的不足。
当然是可以了,只要对方欣赏您,愿意看您的稿子。1、用邮箱,将文章以附件的方式发送给所要投稿的地方的收稿邮箱。2、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学网站,用手机写文。3、找到支持
面积】2184平方千米【人口】96.40万(2007年)【拼音】ZhongXian【位置】重庆市【区划】辖23个镇、19个乡(2000年)忠州、新生、任家、乌杨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
我来回答,《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