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bukema
既然不唯文章,那只能说谁优秀谁就优秀了,反正科研潜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毕竟虽然你学校好,虽然你文章好,虽然你哪儿哪儿都好,但是你如何证明你学术科研潜力就高呢?
所以没top文章的双非土博一样能吊打海外top高校无数CNS及其子刊在手的海龟博士,并入职中流985助理教授,从科研潜力的角度来看好像还真问题不大。
总之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破四唯方面西北工业大学确实走在了全国前列,我觉得就凭这值得上个新闻头条。最后,虽然在哪里都有不公平,但是还是感谢互联网能让越来越多的黑暗暴露在阳光之下。破四唯指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包含了两个点,一是为什么所谓的这种学术成就的女主能得到现在的工作,二是为啥女主能挂通讯?
这俩问题其实我都回答不了 ,因为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和目前所谓的一些信息都没有直接相关的地方:我的工作成果可能不行,但我面试的时候发挥好可能真的;我自认为能对这篇综述的行文结构,文中的描述和评论。
以及所提及的观点负责,那我就有理由成为通讯作者,这点至少没有任何违反学术道德的地方,我们总不能对涉嫌杀人的嫌疑人做无罪推定,到了科研人员身上就疑罪从有不是?有一位回答说我们假定李瑞梓文思泉涌不需要实验等数据直接开挂在两个月内写完。
我想说大哥你想今年吃瓜你要去年种啊,现种现吃可不好,我至少写了这么多综述没有说当下自己做实验,拿自己实验数据去写综述的,我要是写个Chem Rev的综述,我要做实验做到猴年马月?
其实看了各种回答真正想说的是,我看到科研圈与普通生活圈,或者说那些想了解科研生活、不想了解科研生活的人,割裂得太严重了。我特别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多多少少弥补这种割裂,虽然我知道,这大抵是唐吉柯德般的杯水车薪。
椒盐儿橙子
一般是会的。在之前国内学术界“唯论文”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在科研论文的奖励上也不吝啬。学校层次不同,奖励的标准和额度也有差异。举个例子,在双非大学一篇中科院一区的SCI论文可奖励3-5万元,而在985高校同样期刊的一篇论文也许只奖励1万元。部分冲刺“ESI1%或1‰”学科的专业,对于论文还有额外30%的奖励提升,引用则是一次50元。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老师的科研奖励不同,得看学校是否有相应政策。就我熟悉的部分院校,没有单独发布针对在读硕士或博士的奖励。但是,研究生发放高水平的论文后,可以评选高一层级的学业奖学金。同时,可申报学校各类奖学金,比如985高校的校长拔尖奖学金博士生特等是9.6万元/年。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老师的科研奖励不同,得看学校是否有相应政策。就我熟悉的部分院校,没有单独发布针对在读硕士或博士的奖励。但是,研究生发放高水平的论文后,可以评选高一层级的学业奖学金。同时,可申报学校各类奖学金,比如985高校的校长拔尖奖学金博士生特等是9.6万元/年。
主要看你的学校是否有资格保研!其次看你的证书是否真的有价值!
专硕毕业需要发表毕业论文。专业硕士的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高水平。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一名硕士在sci上发表了四篇文章已经属于是非常高的水平了。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
不是国内有很多学校,只要学生本科期间发表SCI,并有一定的影响因子,那么这位本科学生是可以直接保研的,至少在绝大多数部分的大学考研面试的时候,拥有SCI论文是可
不一定,但大多数学校会有此要求,而且越一般的院校反而对这个有要求,比如一些新西兰的高校就对学生发论文等级要求比较高,且必须发,反倒是像北大清华这些反倒不那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