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1

桃色蔷薇
首页 > 论文发表 > 北京文化产业分析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亮亮魔人

已采纳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有关于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热衷于短期利益,长远职业培养难以完成

这种现象在职业培养中十分常见,一般学生在接触一段时间的专业教育之后,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把这个兴趣迅速的安排在实践上,学生在进行实践时,一般不会选择难度太大的进行,而且这些实践一般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并且有一定的报酬,这部分实践学校是无法进行阻拦的,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获取了一定的酬劳,但是学生一旦发觉这种实践行为的短期利益,会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学生将所有的课余时间用来进行实践活动,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课业规划。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培养计划中不仅有时间过程,还需要大量的理论来做支撑,学生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将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进行理论学习,这对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是百害无一利的。

(二)教师和学生地位的问题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注意理论知识的讲授,这种理论知识将手上必定要将教师放在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位置,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那么理论知识将会被严重压缩,这将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人才培养。

(三)教学重点的划分问题

专业教育中,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教学重点也会放在这些专业知识中。在专业教育中也会有一些公共课的部分,这些部分不可取代,但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影响不大,如果对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必将会影响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认知,造成学校对专业知识的混乱,学生无法在校期间完成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那么培养期间内实践课程过少,也不利于计划的开展。

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

(一)建立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时,任何一门学科建设中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式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有目的了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方向和应用方向。教师在进行培养人才时应该注意了解文化企业的规律,了解企业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充当学生学习的总策划师,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学生应该注意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主动进行实习,了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

(二)以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为培养重点

在进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公共课的培养,为了更好的精简课程突出重点,在进行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比例制定时,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应该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为重点,专业方向要划定明确,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专业和学习重点,我们培养的就是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校内开设的一切的课程都应该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教育就应该有重点的进行培养。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抓住一切有可能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三)实践课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上,应该注意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文化产业,学生才能更准确的判断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自身的能力。在理论课堂上进行讲授时,应该注意将一些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锻炼能够准确判断文化产业前进方向的能力。与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学生进行实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

(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需要促进和引导文化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培养时,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文化产业,校内可提供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一体化培养,也可以按照实际的文化产业企业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种更加接近现实工作的场景下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类似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判,帮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促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三、结语

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培养出合格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投入精力也不言而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更多探索。

167 评论

肥胖卷的肥蛋卷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 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40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合资、参股方式大量注入国际文化资本,甚至彻底购买、兼并国内较有实力或前景的文化产业,我们的版权经市场转换可能为外国所有。另外,他们通过雄厚财力和优越条件,吸引国人为其打工,按照好莱坞等国外模式“包装”中国题材文化产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国市场,赢得巨额收入的同时,也势必将国外文化价值观渗入国内。面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验,我们应在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国文化资源保护法。而这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完成。从国内民间投资来看,其份额已接近国有经济投资。如果将这部分资本吸引转移到文化产业中来,必将使其能量得以释放。可见文化产业的确立,也为国内外资本增值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文化产业的资本瓶颈制约。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在美国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在英国的平均发展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已达到其汽车工业的产值。这种新经济资源的转化和实现过程,就是通过文化作为要素在其它产业的渗入融合,或发生渐变,实现优化升级,或发生质变,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打破行业界限完成重组。以新的内容和卖点进入以网络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市场,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市场,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将游戏与娱乐注入到教育中,改变旧的知识传播方式,创造了新型的教育娱乐产业;加大体育健身的娱乐开发力度,实现体育娱乐产业质变;以文化品位、设计、策划进入城市规划、建筑、装潢、广告、环卫环保、标志制作、汽车美容、美容美发、形体塑造、大众摄影、环艺、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形象领域,甚至餐饮、花卉等服务业,完成文化与物质的互动。从更深层次说,经济制度的变更,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选择,都有文化因素在发挥着驱动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39 评论

失踪的第九个梦

(一)我国文化产业低水平供求关系与非对称结构性矛盾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从绝对值来看,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需要与文化产业部门的供给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出入。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从供给方面看,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汇总,我们的文化产业各行业近年来(1998或1999年)进入统计的产值大约是6000多亿(1998年6240亿),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812.9亿元(1998年),国内旅游收入2831.92亿,图书报刊355亿元,邮电通讯是1235.1亿元(1998年),音像制品12.7亿。(广告业等尚未计入。以上两个大致相符的数字不过是分别从供需两个方面描绘了我国文化市场的规模,却还无法得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可以令人满意的结论。略做分析就可以看出,文化市场的现状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供需平衡,更何况,由于还存在着各种体制性问题,所以它还只是一个存在结构性矛盾的、非对称性的平衡。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时,消费支出中吃穿用类比重大大下降,住房类基本不变,而文化精神消费类支出开始大大上升;第三产业应该占到GDP总量的40%左右,其中文化类产品的产值所占比例也大大增加。我国目前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但是第三产业的比例(33.2%)低于这个标准达6个百分点,其总量大约是5000亿人民币。尽管我们可以去除由于消费习惯和体制因素而出现的误差,并去除可能用于非文化类消费的支出(如医疗等),余量也应该有3000至4000亿人民币。对于这3000至4000亿人民币的市场空缺应该做如何理解?一种解释是,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被大大压抑了,因此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成长。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说,根据我国文化产业部门各种散见的数字,我国的电影业、电视业存在大量的经营不善和亏损,许多作品出版后无人问津,库存积压严重;而一些作品却不明原因地骤然获利。有统计表明,电影的生产近年来在走下坡路。1992年我国共生产了170部故事片,为近10年来之最,此后1995年是146部,1996年是110部,1997年是88部,1998年只剩下82部。我们本应不断增加的观众都上哪里去了呢?近年来,火爆一时的传统文化娱乐业如歌厅舞厅等经济效益迅速下滑,成为亏损行业。这些现象说明,我国文化产业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着的文化消费需要。还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即我国居民事实上已经实现的文化消费有相当一个部分没有被列入统计。目前音像界有一个被公认的市场容量计算方法,即根据居民的消费类视听技术设备的拥有量估算音像制品的市场容量。根据这种方法,我国居民目前大概拥有:电视3.5亿台、CD机1000多万台、VCD机3000多万台、LD影碟机500多万台、多媒体电脑1500多万台,等等。如果按照每个硬件每年均需要10件(套)新的音像制品统计,据信每年音像产品的总销售额应有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但根据有关部门1996年的统计,我国的音像制品只有不足20亿元的正版收入,占总量的2-3%;根据1999年的统计,正版收入约有50亿元 ,即使由于政府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正版率有所提高,据信实际市场规模也应该在1500亿至2000亿左右。这方面的事实说明,有相当大部分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市场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缺口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市场巨大的供求差别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和经济安全问题的隐忧。目前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经达到9万亿元左右,银行存款约7万亿元,随着我国在住房、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出,人们对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无法填补的真空。加入WTO后,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大举进入,迅速占领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有限开放"的政策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里遭遇严峻挑战。近年来,人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数字: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根据媒体的报道,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允许一些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媒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说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可能出人意料地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资本的强大压力之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经济和文化之果已经成为国际文化资本垂涎的目标。(二)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但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面对巨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传媒文化集团大兵压境,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这一点足令我们忧虑。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诞生于计划体制之下,长期以来既被行政体制分割又被各种政策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总体格局,表现出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极度分散和不讲经济效益的突出特点。在文化市场迅速成型的今天,这些特点全部转化为弱点。从人员规模看,仅以文化部所属文化产业机构为例。截至1999年,我国文化部下属的企事业机构共33.07万个,这里包括了艺术演出团体、影剧院、图书馆、群艺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从业人员共166.15万人;当年国内演出场次是42.3万场;国内观众达4.69亿人次。文化娱乐业有机构17.47万个,90.3万人;文化市场其他经营机构9.7万个,23万人 。这些单位的特点是大多机构较小,如文化部下属每单位平均才有5人左右。从经营规模看,音像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音像制品的生产、复制单位近600家,每年生产正版音像制品(盒带、VCD、CD和DVD)两万种约2亿件(盘),平均每家企业年生产34万件,月生产不足3万;而销售单位约有7万个,每年全部正版音像制品销售2亿件,平均每个销售点一年不过卖3000来件,日平均竟不足10件。图书批发零售业是另一个例子。1999年文化部所属图书批发零售机构有13056个,2.3万人,营业收入只有5.45亿元,人均2万3千元左右,每天营业额为60来元。资源分散和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中表现得极充分。我国新闻出版体制与传统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共同特点:新闻出版单位必须是以一定级别的行政机构为"上级单位",并且建立在其财政拨款的基础上。这些新闻出版单位一旦形成就被固化,既不能淘汰也不能重组;新的需求一般产生于新的行政机构,通过新的拨款来建立,同样先天不足。长此以往,新闻出版机构就随着行政机构的膨胀而膨胀起来。这些新闻出版机构大都规模狭小、重复建设、效益低下,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各有关方面一直在尝试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实验,但是基本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据1999年的统计,我国报纸有2038种、期刊8178种、出版社500余家,电台电视台3000余座。这是一笔经数十年积累形成的巨大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今天,如果我们自己不迅速对其加以整合、优化,转变其经营模式,增强其竞争实力,必然成为国际性传媒巨头的猎取对象。(三)我国文化产业的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正在形成尖锐矛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 1998年,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不再直接办刊办报,退出出版经营领域,切断了新闻出版单位与各个政府机构的传统依附关系;2000余家报纸和8000余家刊物被"逼"上产业化运行的轨道。1999年,开始了传媒集团和多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2000年,"传媒概念"走红股市,开始尝试传媒集团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后浪推前浪,从分行业的、局部的改革,逐步进入整体性改革的阶段。但是,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困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是市场,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竞争,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垄断;我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按"条块"(地方和行业一纵一横)分割的方式设立的,目前尽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实行"专业归口管理",但是,离真正的市场竞争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利用与行政机构的传统联系,利用企业特殊的社会公益性质和意识形态功能,垄断资源,操纵市场,谋取暴利;而另一些文化企业在做大以后,要做跨行业跨地区的资产重组甚至兼并,却往往遇到阻力。在加入WTO的形势下,在国际性"传媒汇流"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甚至在当地从事了一些跨行业、跨媒体经营。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也注意到,"媒体汇流"在西方是一种市场趋势,在中国则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如何将结构调整与体制转型结合起来,仍然是个问题。这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与深层次改革问题相遇了: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其中的核心产业门类如传媒产业,既具有大众传媒的特点,又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渠道。如何基于这些特点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既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康发展,又保证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大胆开拓。但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是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党和国家确保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领导权的基础。应该看到,在加入WTO和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传媒制度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从以国家行政机制为中介的非自主方式,转向以市场为中介的自主选择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发挥传统政治优势的新办法。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研究调控文化市场发展的新体制、引导精神产品流通的新机制,以及活跃文化生产的新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发展。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出现了全球性的"传媒汇流"和"放松管制"之后,由于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在重新考虑如何以新的产业政策、新的制度性安排对待文化内容产业的问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确保民族文化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对全球化的共同战略主题,将会出现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我们的政策制订人员需要做的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要求与文化原创能力不足之间形成战略矛盾,资源潜力不能转化为产业实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世界上使用华语的人口为世界之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除在中国境内,还在东南亚、北美及欧洲的华人区具有广泛的影响。这应该说是中国的文化企业进行市场开拓的最有利条件,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中的最大消极因素。在经济学的垄断竞争理论中,保持产品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力量的关键。文化产品的差异首先是来自价值观及表达手段的独特性的;文化差异也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和在赶超发达国家时可以依赖的比较优势。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几千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文明发展,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还留存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还有各种类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观;图书馆、博物馆里保藏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珍品、典籍和文物;中国人的言谈举止、风情习俗、节日庆典中保留着大量有形无形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和播传。凡此种种,都为中国文化产品乃至其他可以负载文化符号的耐用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创新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但是仅仅满足于此显然落后于时代。当今世界,文化已经具有原生形态、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新兴文化产业得益于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两驾马车拉动,才有了前所未见的高速度,才将大批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和财富。我国正是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显得被动和迟钝。比如,文化旅游是将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化为产业实力的重要方式,旅游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各门类中还是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但是,在该领域将文化遗产转化为产业的成功案例至今还极为鲜见。从多年前全国各地灾难性的"人造景观热",到近年来有关部门关于文化遗产所有权和管理权能否分离,市场机制如何引入问题上的多次争论,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彻底讨论,并转化为合理的政策法规。事实已经证明,凭空建造的主题公园永远不会有信誉,而文物的粗放利用则无异于破坏,正确的道路显然应该在这二者之间。但是,在如何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做到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推动了文化旅游,我们还未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针,因此而贻误了诸多发展的机遇。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新兴产业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文化内容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大规模地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地保存,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公众公平地享有。1999年,在芬兰倡议下,欧盟国家开始启动一项多国框架性合作项目,名为"内容创作启动计划",文化遗产数字化被确定为基础性内容。我国的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因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动(1996年)可以说动手并不晚,但直至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家发展战略,还没有将其上升为国家文化产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深层危机。向数字媒体转移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经济资源的必要步骤,实质上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国际性信息技术集团和文化传媒集团早已开始着手整合世界各国的数字文化资源,为开发新的世界市场做好准备;中国文化资源关系到对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占有,这块市场也为他们觑觎已久。1999年,美国大片《木兰》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的文化资源已经经国际传媒资本之手转化为文化产品,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界的强大竞争对手;2000年五一节,我国经历了第一个"假日经济"高峰,敦煌洞窟壁画在大量游人参观的压力下"不堪重负",美国的基金会开始与我商谈"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同年,日本信息技术企业加速了与我国故宫博物院关于建立数字化多媒体网上故宫博物院的谈判进程。这两件事说明,发达国家已经借助经济与技术双重优势,开始谋求对我国文化资源的新一轮开发,这一动向值得我们关注。(五)WTO规制与现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之间的矛盾WTO是一种法律体系和政策系统。WTO所形成的诸多协定、协议广泛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有关文化产业的规章条例主要包括在WTO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规则,即《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之中。因此其基本原则也就自然地成为各成员政府制定和执行国内文化贸易政策的文本基础,这就必然地要给这个国家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带来制度、法律和政策性影响。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90年代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至今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由一系列行政法规和规章构筑起来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以及由这个系统建立起来的文化管理机制,包括:《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基本上涵盖了现行文化产业领域。然而问题是,现有的文化产业政策文本系统,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并不是为加入WTO、或根据WTO原则而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这就出现了现存政策的目的性与WTO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而所有这些都是与WTO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等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和内在的规则冲突。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修订颁布已经在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规制对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体制和制度上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如行政垄断、市场准入、投资主体多元化、文化企业产权关系改革等,因此,旧有的矛盾不仅没有消除,还进一步激起了新的冲突。同时,由于原有的文化政策系统并未因机构的改革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合并而失去政策效能,还出现了新机构执行旧政策,"新瓶装陈酒"的现象。在有的地方和领域,文化行政权力在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名义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不仅没有失去原有的制度基础,反而获得了新的支持。我国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已经提出"大文化管理"的思路,但是由于缺乏政策系统的创新支持,预期的改革效果并未出现,于是政府也就难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战略转变。对中国来说,顺利进入WTO的关键是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系统创新的有机联动,倘若在制度和政策的层面上不能实现整体性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也就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的。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一个真正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才开始,目前我

101 评论

mono默默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文化产业定义及发展环境分析

1.1 文化产业定义

1.1.1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统计范围

(1)文化产业的定义

(2)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

1.1.2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能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低碳产业

(3)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

1.2 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1.2.2 文化产业主要政策及规划

(1)中国文化产业主要政策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1.2.3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分析

1.3 文化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1.3.2 宏观经济与文化产业相关性

1.4 文化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1.4.1 居民收入分析

1.4.2 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分析

1.4.3 居民文化消费理念分析

1.5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第2章: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2.1 国际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2.1.1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

(2)欧盟: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

(3)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

(4)德国:卓越的会展业

(5)法国: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6)日本:三位一体战略

(7)韩国:文化立国战略

2.1.2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美国:市场驱动型

(2)英/法:资源驱动型

1)英国—文化资源

2)法国—资金资源

(3)日/韩:政策驱动型

1)日本

2)韩国

2.1.3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1.4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1)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

(2)创意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2.1.5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经验

2.1.6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规模化、集约化和垄断化

(2)不平衡化

(3)融合化

(4)区域化与多元化

(5)高科技化

2.2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2.1 美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2.2.2 美国文化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

(1)文化艺术业现状

(2)表演艺术

(3)艺术博物馆

1)美国艺术博物馆发展现状

2)美国艺术博物馆运营情况

3)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

4)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美国旧金山探索馆

(4)电视电影业

1)电视业

2)电影业

(5)出版业

1)报业

2)出版业

(6)音乐唱片业

2.2.3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2)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

(3)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

(4)拓宽产业资金来源渠道

2.3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3.1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广播影视业

1)广播业

2)电影业

(2)出版业

1)报刊业

2)图书业

2.3.2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3.3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2.4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4.1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动画市场现状

1)动画产业市场规模

2)动画产业细分市场

(2)电视市场现状

(3)电影市场现状

(4)文化艺术业现状

1)日本博物馆发展现状

2)日本博物馆运营模式

3)日本优秀博物馆运营案例---日本未来科学馆

2.4.2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创新实施体系

(2)产业合作

2.4.3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政府部门支持

(2)完善相关法规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水平

(4)强化金融支持,提供资金保障

2.5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5.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5.2 文化产业规模

2.5.3 文化产业进出口

2.5.4 韩国电影产业

(1)韩国电影总票房情况

(2)韩国观影人数情况

2.5.5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5.6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2)文化与现代工业相结合

(3)创造投融资及技术条件

第3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研究

3.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1.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情况

(2)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

(3)艺术表演团体

(4)文物机构

(5)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情况

3.1.2 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3.1.3 中国文化产业经营状况

(1)文化市场经营状况

(2)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状况

3.1.4 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分析

(1)行业类别分析

(2)产业类型分析

(3)地区营收分析

3.2 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3.2.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3.2.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1)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思路

(2)主要细分领域发展思路

3.2.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主流文化产业

(2)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3)文化内容产业将繁荣发展

(4)文化产业人才进一步得到重视

(5)商业模式竞争将成为文化企业竞争的主流

3.3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3.3.1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3.2 中外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比较

(1)产业概念比较

(2)产业实力比较

1)人力资源比较

2)资金实力比较

3)技术实力比较

4)市场化能力

5)资源转化能力

6)创新能力

3.3.3 产业潜力比较

3.3.4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

(1)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2)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劣势

3.3.5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3.4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3.4.1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1)国内法律

(2)国际条约

3.4.2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著作权保护

1)2020年《著作权法》修改

2)著作权保护现状

(2)文化产品的商标保护

(3)地理标志与文化产品的保护

(4)专利权保护

(5)商业秘密保护

(6)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

3.4.3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1)版权保护制度建设的建议

(2)文化产品的商标保护建议

(3)文化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建议

(4)专利权保护建议

(5)商业秘密保护建议

(6)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建议

3.4.4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最新动态

(1)《世界知识产权指标》

1)专利

2)商标

3)地理标志

4)《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第4章:中国文化产业细分市场研究与投资机会分析

4.1 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分析

4.1.1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概况

4.1.2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规模

(1)经济总量规模

(2)图书出版类别

(3)出版物结构

(4)进出口分析

(5)版权引进输出情况

4.1.3 图书出版行业竞争状态

(1)行业内部竞争

(2)上游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议价能力

(3)下游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议价能力

(4)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5)行业替代品威胁

(6)竞争情况总结

4.1.4 图书出版行业市场规模

4.1.5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趋势

(1)传统与数字合作大于竞争

(2)大众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3)专业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4)教育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5)图书成为奢侈品是趋势

4.2 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分析

4.2.1 电视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1)电视产业基础

1)电视台数量

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2)电视节目制作

1)电视节目套数

2)电视节目制作时间

3)电视节目播出

4.2.2 电视市场收视特征分析

(1)每日户均收视时长

(2)地域用户特征

1)不同地域用户活跃时段

2)不同地域用户频道偏好

4.2.3 电视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1)各级频道竞争现状

(2)电视内容市场竞争

4.2.4 电视节目发展趋势分析

(1)电视内容与表演或其他领域深度融合

(2)与新媒体联合增加观众粘性

(3)明确节目定位,抢占受众市场

4.3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4.3.1 中国电影产业市场概览

4.3.2 电影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1)电影院线影院规模

(2)电影产量规模

(3)电影观众规模

4.3.3 电影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1)区域竞争

(2)企业竞争

4.3.4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

4.3.5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电影创作与网络文学“联姻”越来越普遍

(2)大数据和云计算减少电影投资的盲目性

(3)互联网拓展了电影行业的营销与播放渠道

(4)互联网还为大部分无法进入院线的中小成本电影开辟了播放渠道

(5)互联网催生出新的电影类型—微电影

4.3.6 电影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4.4 移动媒体产业发展分析

4.4.1 移动媒体分类与概况

4.4.2 移动媒体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1)手机网民规模

(2)网民城乡结构

(3)互联网普及率

4.4.3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

4.4.4 移动媒体产品与服务发展情况

(1)移动通信的发展

(2)移动搜索的发展

(3)移动游戏的发展

(4)其他移动媒体的发展

4.4.5 移动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4.5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分析

4.5.1 动漫产业供需分析

(1)动漫产业市场供给分析

(2)动漫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3)动漫市场供求变动原因

4.5.2 动漫产业市场竞争分析

(1)动漫产业全球竞争地位

(2)动漫产业国内竞争格局

4.5.3 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打造原创IP,以内容为王

(2)动漫企业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

(3)动漫创意企业联合化

(4)校企合作日益频繁

(5)视频网站将推动产业发展

4.5.4 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4.6 中国文化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4.6.1 文物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1)文化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2)文化地产市场特点分析

(3)主要文化地产项目汇总

(4)文化地产项目主要类型

4.6.2 文物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4.6.3 文物地产项目发展趋势分析

4.6.4 文物地产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旅游文化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旅游文化地产特点分析

2)旅游文化地产主要类型

3)旅游文化地产开发模式

4)旅游文化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5)旅游文化地产项目成功要素

(2)影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影视地产运营模式分析

2)影视地产发展方向分析

3)影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3)文化Mall投资机会分析

1)文化Mall发展现状分析

2)文化Mall投资机会分析

3)文化Mall建设经验与建议

(4)博物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博物馆总体建设情况

2)博物馆运营情况分析

3)博物馆地产投资机会与风险

4)博物馆地产投资策略建议

第5章: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及运营分析

5.1 文化产业基地概述

5.1.1 文化产业基地的概念和类型

(1)文化产业基地概念

(2)文化产业基地类型

(3)文化产业园区

5.1.2 文化产业基地的功能

(1)文化产业基地的经济功能

(2)文化产业基地的社会文化功能

5.2 中国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发展分析

5.2.1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概况

(1)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模

(2)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5.2.2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分析

(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模

1)历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

(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华侨城集团公司发展分析

1)公司简介

2)公司荣誉

3)主营业务

4)管理架构

5)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3)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曲江新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誉

3)园区架构

4)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5)园区运营情况

6)园区规划

(4)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架构

3)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4)园区规划

(5)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产业布局

3)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6)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定位

3)产业布局

4)园区规划

5)园区经营情况

(7)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誉

3)目标定位

4)园区经营情况

5)园区成功经验总结

(8)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耀

3)园区经营情况

4)园区发展现状

5)文化产业布局

(9)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经营情况

3)文化产业布局

(10)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安徽省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经营情况

3)文化产业布局

(1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甘肃省敦煌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文化产业布局

(1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

5.2.3 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发展分析

(1)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现状

(2)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规划

(3)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规划

(4)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江苏省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5)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浙江省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6)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湖北省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分析

(7)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发展分析

5.2.4 国家级动漫基地发展分析

(1)动漫基地发展概况

1)动漫基地建设初期

2)动漫基地发展现状

(2)国家级动漫基地发展规模

(3)国家级动漫基地布局

5.3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分析

5.3.1 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分析

(1)文化产业基地类型

1)文化艺术园

2)文化地产园

3)科技创业产业园

4)文化旅游园

(2)文化产业基地形成方式

1)艺术家自发聚集而形成的文化村落

2)文化商人牵头组织下形成的产业园

3)政府主导形成的产业园

4)企业主导形成的产业园

(3)文化产业基地发展规模

(4)文化产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3.2 文化产业基地产业链构建

(1)“钻石模型”与文化产业基地的要素

(2)文化产业基地产业链打造

1)形成多种产业链形态

2)单个产业链打造

3)产业链组合的三种模式

5.3.3 促进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的建议

第6章:中国重点省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1 北京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1.1 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北京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一览

2)《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3)《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2)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4)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1)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2)促进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

3)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5)高品质文化消费为未来消费的主要趋势

6.1.2 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建设情况

(2)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

1)北京老城13片文化产业精华区

2)文艺创作实施一个标准

6.1.3 北京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分析

(1)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产业布局

3)基地建设

4)技术服务平台

5)商业设施

6)入驻企业

(2)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发展定位

3)基地建设

4)技术服务平台

5)入驻企业

(3)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建设目标

3)发展情况

(4)北京798艺术区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发展现状

3)发展规划

(5)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发展定位

3)入驻商户

6.2 上海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2.1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1)上海市文化事业费

2)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上海市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4)上海市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特点

1)国家基地引领发展,园区辐射效应增强

2)园区服务功能提升,集聚效应凸现

3)园区特色逐步形成,呈现品牌化新发展

6.2.2 上海市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运营情况

(2)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三大功能性平台

3)十大业务板块

4)入驻企业

(3)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特色

3)动漫衍生产品

4)入驻企业

6.3 广东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3.1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广东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

3)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4)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特点

6.3.2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3.3 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6.3.4 广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番禺园区发展分析

(2)深圳大芬油画村发展分析

1)“大芬油画村”的缘起

2)“大芬油画村”的规模

3)“大芬油画村”经营模式

(3)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基地建设

3)运营情况

(4)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市场运作

3)运营情况

(5)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五大板块

6.4 山东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4.1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1)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围绕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科学核定目标任务

3)实施产业链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

4)实施重大项目引育突破工程

5)实施“文化+会展”融合发展工程

6)实施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工程

6.4.2 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3)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蓬莱三仙山风景区发展分析

2)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3)青岛文化街发展分析

6.5 浙江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5.1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浙江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6.5.2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浙江省文化产业规模

(2)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5.3 浙江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6.5.4 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横店影视城发展分析

(2)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3)杭州西湖区数字娱乐产业园发展分析

6.6 江苏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6.1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江苏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

3)《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2)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6.2 江苏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江苏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状况

6.6.3 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江苏省三大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

3)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南京1912”文化休闲街区发展分析

(3)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分析

6.7 湖北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7.1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湖北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兴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2)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湖北省文化产业规模

2)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6.7.2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7.3 湖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湖北省文化产业基地认定条件

(2)湖北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状况

6.7.4 湖北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湖北日报楚天181文化创意园发展分析

(2)湖北出版文化城发展分析

(3)湖北厚东文化创意产业园

6.8 河北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8.1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8.2 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1)《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试行)》

2)《河北省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3)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6.8.3 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平泉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群发展分析

(2)中华菌文化产业园

(3)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

(4)活性炭文化产业园

(5)中国爱情山——天河山旅游区发展分析

第7章: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经营分析

7.1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总体经营状况

7.2 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经营分析

7.2.1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业务最新发展动向追踪

(5)企业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7.2.2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1)强化底线思维,加快资源周转

2)坚持稳中求进,优化资源储备结构

3)落实创新驱动,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4)落实创新驱动,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5)企业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6)企业业务最新发展动向追踪

7.2.3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5)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7.2.4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资源分析

(4)企业业务布局与发展状况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5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资源分析

(4)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6 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4)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7.2.7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2.8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公司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2.9 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1)华强方特主题乐园

2)华强方特特种电影

3)华强方特动漫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10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公司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及建议

8.1 文化产业投资特性分析

8.1.1 文化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8.1.2 文化产业盈利因素分析

(1)决策型人才因素

(2)产业价值链因素

(3)创意因素

8.1.3 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1)专业化盈利模式

(2)大制作产品盈利模式

(3)拳头产品盈利模式

(4)速度创新盈利模式

(5)利润乘数盈利模式

(6)价值网盈利模式

略····完整目录请咨询客服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京传媒行业分析论文发表

    伴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经营管理意识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了当前制约传媒机构发展的短板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供大家

    蜡笔小新新X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北京公交行业分析论文发表

    1 目前我不清楚北京公交集团城市副中心客运有限公司是否需要配乘务管理员,因此无法确定配员的时间。2 如果该公司确实需要配乘务管理员,一般需要考虑公司规模、班线数

    yuxinchen00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三亚产业分析论文发表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BOBO薄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产业分析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时间是指文章见刊时间。 首先如果论文发表纯属作者个人爱好,那么发表时间就是文章见刊时间。但是如果论文发表是用来评职称晋升的,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了,职称论

    靓掣魅影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产业分析论文发表要求

    高级经济师需要发表几篇论文?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职称处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处、全国论文处郑州郑密路20号发

    菜菜~小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