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4

小七木瓜
首页 > 论文发表 > 疫情下的上海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锡白香香

已采纳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情议论文1

2020年,正值迎新春佳节之日,一位访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来临,它挥一挥手,带走了人们的健康,留下了疫病的种子。它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最终迫使武汉封城。

瞧,躲在那阴暗角落里的他高兴坏了。但它又怎知,封城能锁住的只是病疫,却永远也锁不住人们之间互相关爱的心,为解决病疫无私奉献的心。

一座封锁的城市,城内身着白色衣裳的人们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已的时光,他们坚信武汉一定可以挺过此次难关。他们申请了一封又一封请战书,一个又一个血红色的手印在白色的纸张中展现。无数感人的 故事 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

王源媛,一名正在待命的神经内科护士,当她得知需要自已上“战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份工作,以120%的工作状态坚守着,照顾着每一位病人。像这样的白衣天使不计其数,年老的院士始终坚守在第一战线;年轻的护士累了困了,也不过是靠着墙壁稍微缓一缓;刚刚康复的医生,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拿着自已的生命安全同病魔作斗争。这一刻无数的人们祝愿,感谢着这群圣洁的天使。

与此同时,这座只能进不能出的城市,一列高铁正飞速驶入。车上的这群人,他们不是迫切想要回家的游子,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不在这里,甚至这里没有他们牵挂的人,但他们来了,作为医生的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带着医疗设备义无反顾的前来支援,帮助更多的病人康复,帮助武汉摆脱病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医生们在战斗着,消防员,警察等也都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为人民忙碌着。而身处病魔的发源地的人们,他们不害怕孤单,因为有许多人在关心,照顾着他们。

一道封锁线,唯一被隔离的只有病毒。人们无私奉献的心灵不受任何阻拦,来到他们想要传达的人的面前,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为抗击病疫无私奉献的人们,感谢有你们的存在,每一位病人才更安心。也感谢每一位在新年里待在家中的朋友,配合政府缩减灾疫扩散的范围。

新年伊始,祝福的钟声响起,在新的一年里,祝福每一位病人平安出院,祝福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们新年快乐。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病疫终究会被打败,灰溜溜的逃跑掉,希望更多的人为之做出贡献。

疫情议论文2

新年之际,本应是阖家欢乐,灯火阑珊的景象,然而,无声地一枪却从武汉打响,划破了苍穹,响彻了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疫情来了!于是,无数逆行者奔赴前线,参与到这场与病毒做斗争的无声地硝烟中去。

我们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抗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钟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武汉一定会渡过难关,不禁红了眼眶。耄耋之年却依旧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后辈青年诠释了使命与责任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一群90后学着前辈的模样,披上白衣战袍,成为众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伤。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无数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们的脊背,防护服在他们脸上勒出痕迹,他们只一笑而过,继续投入战斗。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向后辈青年诠释了奋斗与担当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各界人士对疫情的关注与支持。村支书的花式喊话,爱国华人华侨从国外不远万里运送口罩等物资,热心志愿者主动为医院和警局提供帮助,一线记者对疫情的实时播报,韩红等慈善基金会对各大医院物资的调配捐赠……老百姓众志成城,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爱国与团结的真正意义。

我们也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都齐心协力与疫情作斗争。科技实力的增强,也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辈后辈、国内国外的学者,每日沉于抗疫药物的研究,即使一套又一套抗议方案接连推出,他们也绝不放松,誓与疫情斗到底!他们用理性的科研精神,为攻破疫情保驾护航,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科研与从容的真正意义。

而00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仍萦绕在耳畔。疫情给每个人的 教育 ,让每个人的信念又深了一分,让每个人的魄力又重了一分,让每个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又强了一分,让每个人对自己奋斗的方向又清晰了一分。我们相信天空的辽远蔚蓝,相信人间的大爱温暖,我们更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的明天!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培养出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学士。而抗疫的今天,青少年更应秉承先辈的教诲,将每一滴力量,每一丝信念,都化作朵朵浪花,汇入盛世的洪流;以坚韧的精神,将使命与责任赋予肩头,将国家与人爱怀于胸中;把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如《杀破狼》中所言:“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将万死以赴!”青年人应当如此,踏着疫情的灾难步步成长。待到樱花烂漫时,一腔热血洒中华!

疫情议论文3

除夕 夜,在全国团聚迎新年的时候,上海、广东等地的医生、武警等“最美逆行者”,乘着岁末迎春的列车奔赴武汉。大年三十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只为一句“武汉需要你”,就逆行远去,舍弃了自己的团聚时光。正是这些“逆行者”,让这个 春节 增加一份温情,更添一份感动。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当医务人员脱下穿了12小时的防护服,满脸都是压痕与汗水,却依然露出微笑。

疫情面前,逆行回去参加战斗的绝对不止们,“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这个春节,有更多的人可以健康安心的过年,他们放弃了团圆,严阵以待、不顾自身安危。是他们给了大家希望,给了国人信心!

为了赢取防疫控疫的胜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当许多人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时,武汉外地务工人员自觉的退了自己回家的车票、飞机票,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众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扎根人潮涌动之中,只为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这是职责所在,更彰显了大爱和担当。李荣浩的《同根》中写道“只为同根,想做点什么,能力范围内,哪怕给句安慰能安慰到谁吗,好多感人 事迹 ,好想哭想参与,别给感染任何机会”这是一位歌手用自己的力量与病毒抗争,他用自己的歌声赞“最美逆行者”!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注定是孤单的,我们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关爱。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外出戴口罩,注意饮食勤洗手,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疫情议论文4

新冠肺炎的袭来让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平静。人们的担忧,社会的恐慌,笼罩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时时刻刻又有种温暖人心、点燃希望的温情散发着永远的芬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节期间,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欢喜时刻,在大爱面前医护人员们选择了坚定的离别,整装待发,赶赴疫区的第一线。诺大的行李箱里除去必备的医疗器材,就是不少的成人纸尿裤。因为一旦脱下防护服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换新的,为了节约物资他们不得不身穿长达九个小时的工作服。这些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树,但他们更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爱因博大而变得高贵。年过八旬的医者钟南山爷爷,曾在非典中担当大任,如今又挂帅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积极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在深夜为全国网友答疑解惑。

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与最爱的人道一声珍重,在危急时刻“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愿意承担这一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展现爱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每个人昂首阔步的前行。

然而,依旧有些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哄抬物价,甚至单纯追求利益,把废弃口罩重新加工利用发国难财;一些无脑家属闹医,伤医,不顾大局任由自己撒泼耍赖;还有一些人顶风作案参加聚会走亲访友……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后方安全的我们不能深入到一线实干,但却也不能在后院起火兴风作浪。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第一听党指挥,尽量减少外出。因为疫情严重性事关公共安全,宅在家不乱跑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第二拒绝野味,敬畏自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早已不单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么单一。同样是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更应将自身置于其中,因为命运共同体我们同呼吸;第三积极宣传疫情防护 措施 ,号召大家捐献物资共渡难关。

回望历史,1998年抗洪抢险,生命之堤,齐心协力,决口奋战;2003年抗击非典,病毒来犯,生死之战,众志成城;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支援,同舟共济,重建家园……多少次患难与共的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凝聚,聚沙成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的2020年的疫情我们同样不彷徨,“雷火”凭借中国速度托起武汉的重量,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聚,让我们坚定相信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往。

疫情议论文5

顺行者,常人之力可得之;逆行者,非坚韧不拔之志,忠胆为民之心,杏林春暖之德不可至哉!医者仁心,诚如斯言!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该青春洋溢,活力多彩,但他们披上白衣,剪去长发,奋战在死亡的一线;在我们眼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本该子孙绕膝,颐养天年,但高铁“逆行”,也无顾耄耋,无念生死。

他们是谁?他们身着最纯洁高尚的色彩,眼露最坚毅温暖的光辉。他们是一群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普通人——医者。

温馨地问一句,姐姐您今天吃饭了吗?

ICU灯光如霓虹光一般洒下,防护服如同华丽礼服一样多彩醒目,一张张动人的脸庞登上头条,被人铭记。恍恍惚惚间,医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炫丽夺目的新星。其实,掀开面罩,摘下口罩,他们也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喜欢看小岳岳说相声,开怀大笑;他们也会头晕劳累,一病不起;他们也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为了抗击疫情推迟婚期,一句“幸福美满”的祝福足以让其无限甜蜜;他们为了救人双手裂纹遍布,一句“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叮咛,足以消除他们一夜的疲惫;他们为了他人抛小家为大家,一个对“我把妈妈和外公都借给你”的点赞,便可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他们不是神祗,只是你、我、他当中的一位母亲,一个孩子。

牵挂地留一句,逆行者,请平安归来。

孙思邈曾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诚然,逆行者之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枥,再战疆场的钟南山;有十七年前“非典”母送子,现如今“子送女”的一家接棒三代;亦不乏各省各县迎难而上的万余人支援队伍。他们未曾恐惧,更无彷徨,因为前方是可亲可敬的战友,后方是心怀信仰、盼你平安归来的家人。逆行之路,虽荆棘丛生,但都有一盏灯,时时为你点亮。

诚心地赞一句,英雄,你无负此二字。

《黄帝内经》有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然于你们而言,面对病毒,你们在医病;面对患者,你们在医人;面对武汉,面对中国,你们在医国。何谓英雄?身患绝症,永不止步,与时间赛跑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用生命诠释这两个字;同为医生,亲为夫妻,在交接病人转院短暂碰面时,一句“交给你,我放心”,无愧对这二字;面对镜头,郭威医生“不想当英雄,只想父老乡亲不受病痛折磨”的心声赋予了这二字生命与活力。真心英雄,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高度。

愿不久之日,见钟老笑颜,圆护士美梦,泣母子重逢。此日方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实乃太平之盛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美“逆行”,最靓白衣,此一役,我中华必定凯旋!

179 评论

josephine383

已经开展了检查的工作,正在调查的过程中,具体情况会对外进行公布的。

152 评论

米米狗狗

疫情快要过去关于新冠的论文能发出去。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现在关于疫情的论文还可以发出去,要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才能发出去,疫情敏感,对学科专业的影响大,言之有理就行。

196 评论

馨怡FANG

“ 大上海保卫战 ” 的回顾与思考 胡永明2022年2月26日以来,上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复杂形势的严峻挑战,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的鼎力支持下,上海反被动为主动,终于赢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正在依托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一、上海疫情发展情况 上海经历了2022年2月25日以前疫情平稳,2022年2月26日至4月13日感染人数飙升,4月14日以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波动降低,至5月31日上海绝大部分地区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发展过程。 上海从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确认该市首例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371例,其中死亡7人。 上海从2022年2月26日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从境外入侵,至同年5月31日,全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58000例,加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超过62万,其中死亡588人,本土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比之前累计数都有大幅上升。 上海新一波疫情,从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情况: 2022年2月26日至28日,仅有5例无症状感染者; 3月1日出现第1例本土确诊病例,至3月28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增至96例; 3月29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326例,至4月7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增至824例; 4月8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1015例,至4月15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达到巅峰3590例; 4月16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3238例,至4月29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1249例; 4月30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788例,至5月14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166例。 5月15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69例,至5月31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5例。 其中单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去除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下同)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则巅峰为4月13日的27605例。 综合来看,上海新一波疫情回落的拐点出现在4月23日。当天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20517例,比前一天22250例下降7.8%。此后,单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再未出现高于1.9万例的,虽有过7次2.1%至43.6%的反弹,但总体趋势是逐步下降的。 二、上海抗疫进展情况 上海抗疫从先进到落后再到赶超,终于赢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上海从2020年初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疫情平稳,创造了“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上海抗疫奇迹和经验,并为打赢武汉保卫战等全国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 奥密克戎入侵上海以后,上海抗疫措施的强度和速度难以适应新异毒株播散的广度和速度,故原有的防线被病毒各个击破,导致疫情一度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2022年3月2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并付诸实施: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包括浦东新区全区,奉贤区全区,金山区全区,崇明区全区,闵行区浦锦街道、浦江镇,松江区新浜镇、石湖荡镇、泖港镇、叶榭镇)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第二批,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决心一招制服奥株,然后全市解封恢复正常。当时,上海把全市医务防疫人员、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市民都发动组织起来了,兄弟省市紧急支援了大批核酸检测力量,可惜此举并未收到预期的“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的和效果。据统计,3月28日这次战役开始当天,全市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75例和4381例;4月5日这次战役结束当天,全市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271例和16766例。这个大幅增加的数量很大程度上是筛查发现的,对于“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有利的,但关键的问题是疫情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可控范围,如果再不举全国之力剿灭奥株,则大上海危矣,甚至将影响到国运。 在此危急关头,中央果断作出部署,从4月3日起,解放军和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数万白衣战士火速逆行驰援上海,一场决定国运的“大上海保卫战”拉开序幕,展开了为时近两个月的人民生命健康争夺战。经实施全域封控、全员筛查、阳性全收、患者尽治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等前所未有的超强、超严、超快的抗疫壮举,终于“力挽狂澜”,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迎来了从6月1日起上海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解封。 6月1日以来,上海正在有序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将抗疫纳入常态化管理,并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在将抗疫纳入常态化管理方面,重在全市抗疫长效机制建设。现在,上海各居村委至少有1个核酸检测服务站,街上也增设了许多核酸检测服务站,市民们出行需要有72小时内甚至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许多市民都根据自己出行的安排自行去做核酸检测,把小区封闭期间组织市民们做核酸检测变为了小区解封以后市民们经常地自觉地去做核酸检测。同时,市民们乘坐公交、进入商店等都要扫“场所码”,出示绿码才能进入,确保了人员聚集场所的防疫安全。 5月31日晚至6月1日,上海外环以外的不少市民都燃放了烟花爆竹,庆祝“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庆祝上海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现在,上海已基本恢复新一波疫情前的景象,不同的是在居村委和街道上增设了许多核酸检测服务站,各小区大门外都挂着“防范区”等牌子。此外,临时性不太一样的地方还有,银行门口、ATM机外面和肉食品等部分商店门外排长队的现象是过去所少见的。其他感觉都与过去没什么两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上海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超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三、对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思考 “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主要应归功于三大方面: 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部署。 3月17日、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部署抗疫,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坚持动态清零,要求“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在面对奥密克戎防不胜防的窘境,社会上出现是“躺平”还是“清零”等是非不清之时,是党中央关于“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的指示精神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决定性作用;在上海抗疫防线处于“崩盘”的危险边缘之际,党中央及时提出“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并迅速举全国之力打响并打赢决定国运的上海抗疫大决战。 同时, 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可以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这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党中央一声号令,解放军和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数万白衣战士在4月3日一夜之间像“神兵天降”一样义无反顾地飞抵、运达上海,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提供了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奥密克戎的力量保证;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向上海运送来大量抗疫物资,为上海市民在封控期间“足不出户”,食品、生活日用品和药物等送货上门提供了物资保障。可以说没有全国力量和物资上的大力援助,就不会有 “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再则, 要归功于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市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卫健委在全市防疫处于被动局面、面对来自市内外种种批评和责难的困境下,始终联系实际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压茬推进”“三区管理”等举措,压实各区、街镇、居村委的责任落实,全力组织各级防疫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等力量,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紧紧依靠全国抗疫力量和物资的支持,终于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并预先做了周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着力于全市抗疫长效机制建设,推出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场所扫码常态化等有效举措,正在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成果。 上海在新一波疫情中不得不在全市按下暂停键,停工停产的损失、抗疫投入的成本等等难免造成全市经济严重下滑。现在,上海正在巩固发展抗疫胜利成果的同时,加快发展经济,尽快把三、四、五月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上海经济腾飞新奇迹,为上海的振兴、为中国的强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注:本文引用材料以中央会议和上海文件精神为准,统计数据以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卫健委“疫情发布”为准。胡永明,复旦大学法律硕士,长期在上海市级机关专职从事调研工作,致力于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次,获奖10余项。曾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入编《中华百科英才大典》等典籍。

190 评论

馒头的馒头

官方表示已经在核查当中了,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而且学校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33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上海疫情动态论文发表

    随着春节临近,国家相关部门也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专家也提醒,春节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力度。一起来关注最新疫情

    chunping19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上海疫情文学论文发表

    加油,抗击疫情中一线工作人员!加油,中国!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疫情的议论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千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

    再遇见6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上海疫情300字论文发表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

    蔷薇朵朵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上海疫情数据论文发表

    新冠疫情的论文是可以写的,但有几点需要注意:1、需要引用最新的权威信息资料;2、需要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3、需要了解新冠疫情处理及相关政策;4、可

    海飄愿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疫情下的上海论文发表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

    小七木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