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6

俳句之神芭蕉桑
首页 > 论文发表 > 国外蛇类专家科普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terimilan

已采纳

看了两个絮絮叨叨的故事,大意是一个打死了竹叶青蛇后村民被集体攻击报复,另一个则是村民上山抓石鸡时捣碎了蛇蛋后被蛇追杀的故事,看这风格,特别像是故事会里的模式,但读者声称是新闻报道,而民间那些被动物报复的故事也听多了,蛇到底会不会报复始作俑者呢?

蛇能辨认出目标吗?

蛇是否会报复人类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蛇能不能认出眼前的目标是谁,这一点很关键,否则根本就不成立!蛇能在山野生存,能识别猎物这是必须的,但蛇的眼神却不咋地,不仅是近视眼,还几乎就是瞎子,因为蛇的可见光视力仅仅只有光感!

但它确确实实是能捕获猎物的,因为它们有两种方式感知猎物的存在,一种是蛇类的身体对震动非常敏感,所以它们能感知到地面甚至空气中的震动,从而得知是否有威胁靠近!

另一种则如蝰蛇、蟒蛇及部分蚺蛇身体都有红外感应器,位置在双眼与鼻孔之间的一条深邃凹槽以及眼睛后面的颊窝(蝮亚科蛇类拥有),都能在红外波段感知威胁靠近,的那又一点,无论是震动还是红外热源的模式,它只能分辨出威胁和猎物,却不能识别威胁的特征,比如两个人之间的长相差异!

蛇颊窝横切结构图

因此从辨认目标角度考量,它是不能区分到底是是威胁了它或者捣碎了它的蛋。

蛇能相互沟通吗?

据中国科学报2020年5月7日发布的报道,绝大多数蛇都是独居的,除了交配和冬眠时会聚集在一起,其它时候蛇都独来独往!《科学》期刊报道在北美和中美洲有部分束带蛇比较喜欢群居,而且还有长时间相处后形成的“朋友圈”!

但除了束带蛇以外,鲜有发现群居蛇类的,所以如果蛇群要报复人类的话,首先得有将这些蛇召集起来,这个关键就是蛇类有共通的语言来招呼吗?其实还真有,但这是蛇类在交配时释放的信息素,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M. Rockwell Parker和Robert T. Mason在2012年2月份出版的《实验生物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

雌性激素在蛇类群体交配或者雌蛇吸引雄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人员通过植入雄蛇的雌性激素胶囊,完全模拟出了相互吸引的效果。

但蛇类仅仅在发情期才有的基本功能,蛇并不能像人类那样随心所欲的控制发情期,而且召集过来的也是赶来交配的,它们并不是为了接受报复指令来的。

蛇会主动攻击人类吗?

除非闯入眼镜王蛇的领地(眼镜王蛇是由领地观念的),那么将会被它追杀攻击确实有可能,特别是在眼镜王蛇的繁殖季,就更容易招惹它了!

当然可能还有森蚺或者网纹蟒误认为是猎物,在它们眼里,只要体型合适,人类和其它猎物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有一顿美餐!所以狂蟒之灾里追着某个人的镜头,确实需要商榷一下!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蛇很少主动攻击人,除非打草惊蛇了,比如你踩到它了,或者在草丛中惹到蛇了,被蛇认为是一种威胁,它只是自卫反击而已,绝大部分情况下,你不去招惹它,它也不会来招惹你。

要么不打蛇,要打就打死

尽管看起来有些残忍,但事实就这样,比如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剁下的蛇头,厨师在处理时被咬了一口,这并不是蛇记仇,而是被冷血动物的脑袋脱离身体后可以存活很久,它所有的反应都是本能,它仍然具有对威胁做出反应的能力,凑到它面前咬你一口,这不是很正常么?

假如大厨先生能一刀拍扁它,相信就是再厉害的蛇,也彻底失去威胁人类这个功能了!

其实《北京晚报》上关于蛇报复人的那篇文章名为《后患》,这个风格,完全不是新闻稿模式,而是晚报上的一个读者投稿的板块,比如散文或者诗歌甚至寓言故事,甚至现代故事风格的稿子都能被发表,至于真实性么,只要结果是积极向上的,过程就不那么重要了,你信还是不信?

201 评论

queenwendy

是的,蛇是有一定的报复性的,它会对人采取措施,那些报道是真的。

255 评论

德古拉之吻~

这个情节出自小学语文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又名《一次特殊的实验》(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但这篇课文与事实有很大出入。

施密特当时并不是无法求救,而是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没有采取措施。课文说施密特被蛇咬伤后仅5个小时就死亡,实际上是超过24小时。施密特去世后,《芝加哥论坛报》在10月3日至5日一连三天就此事刊登了数篇报导,详述事件始末,包括施密特同事的叙述和医生的检查结论。10月3日还刊载了施密特本人在被咬伤后写下的笔记原文,报导中称这份笔记为「死亡日记」,10月5日的报导中又补充了后来找到的另一些笔记片段。DIARY OF SNAKE BITE DEATH (October 3, 1957)Diary Records Dying Hours of victim from Bite of African Snake (October 3, 1957)DIARY IN SNAKE BITE DEATH TO BE GIVEN JURY (October 4, 1957)DEATH PROBE WRITES SNAKE BITE HISTORY (October 5, 1957)之后施密特的同事克利福德•波普(Clifford H. Pope)又将这起毒蛇咬伤致死案例写成论文发表在次年的学术期刊上:Pope, C.H. 1958. Fatal bite of captive African rear-fanged snake (Dispholidus). Copeia 1958(4): 280-282. doi:10.2307/1439959. 论文当中也引用了施密特的笔记原文,与《芝加哥论坛报》10月3日刊载的笔记内容相同。拿那篇课文跟以上这些资料中施密特同事的叙述以及施密特本人的笔记内容相对照,就会发现,课文除了人名、地点和年龄属实之外,其余内容几乎都是胡编乱造。

280 评论

木匠森林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大都是有灵性的。

82 评论

动漫设计师

卡尔•施密特博士(Karl Patterson Schmidt),著名爬虫学家,1890年出生,19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1922年转到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多次前往南美洲各国收集标本,1941年升任菲尔德博物馆动物学部主任(Chief Curator),1955年从主任位置上退下来,1957年9月26日因毒蛇咬伤去世。

课文说施密特「抓住蛇头」把蛇从笼子里拿出来时被咬伤。实际上这条蛇当时被施密特的一位同事拿在手里检查。经常跟蛇打交道的学者都清楚应该抓哪个部位,没有人会去抓蛇头。这位同事正握着蛇的脖子上安全的部位,施密特想从同事手里把蛇拿过来仔细观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一时心不在焉,他没有按照习以为常的安全方式交接,而是不慎抓在了同事握着的那个部位后面一点,当即被蛇咬伤左手拇指根的侧面。

345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国专家发表论文

    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循环经济,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使用的知识,生态学,经济学,进一步划分也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工业

    神经女大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专家在国外发表论文

    钟南山院士简历张静带你看天下02月08日 · 广州市微聚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营销师钟南山(1936年10月-),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

    美丽世界的ange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疫情专家国外发表论文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

    守望的原罪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专家组国外发表的论文

    只要带上外国的,在外国能发表的,在国内算是牛逼了,马上专家,博士,学者等等头衔都有了,今后在国内吃喝玩乐不愁,中国崇洋媚外的病太深了,你没见连歌曲都要汉语加上几

    注册不太麻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外蛇类专家科普论文发表

    看了两个絮絮叨叨的故事,大意是一个打死了竹叶青蛇后村民被集体攻击报复,另一个则是村民上山抓石鸡时捣碎了蛇蛋后被蛇追杀的故事,看这风格,特别像是故事会里的模式,但

    俳句之神芭蕉桑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