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纠结
科技论文是一门文理(工)结合的边缘学科,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篇一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舍弃肉类(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转为素食主义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5吨!)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篇二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不过看月全食必须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篇三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蟹肥菊黄的金秋时节啦!这天,妈妈又买来了肥美的大闸蟹。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心里还美滋滋地想:今天又可以“大开杀戒”了!妈妈手脚麻利地将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洗干净,并用麻绳将它们一一捆扎好。我在一边不时地催促着妈妈:“快点,快点嘛!”“小馋猫,马上就好啦!”妈妈一边应道,一边将蟹放入锅里。透过透明的锅身,我看见那些蟹正在拼命挣扎,但它们不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可令我惊奇的是,蟹壳却由原来的青黑色转换为了橘红色。这是怎么回事我为此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蟹煮熟了壳就变红了? 我连忙问一旁的妈妈:“妈妈,你知道蟹煮熟了壳为什么就变红了吗”妈妈苦笑着说道:“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去问爸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智多星”呀,也许会知道吧。”于是,我便跑到书房,将同样的问题告诉了正在埋头研究脉冲电路的爸爸。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连平时号称“万事通”的爸爸也被这个问题哽住了。他摆摆手,对我说:“你长大了,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我听了爸爸的一番话,心里一凉,可又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爸爸说的没错,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于是,我便翻开《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寻找起答案来。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蟹煮熟后为什么会变红?这与化学有关。原来,这种煮熟了的蟹外壳中,有一种颜色鲜红的色素。如果把蟹的红色外壳浸到一种叫做丙酮的化学药品中,这种色素会把丙酮染成美丽的桔红色,壳体也就褪色变浅了。后来有人从龙虾卵中把这种色素分离出来,名叫虾青素。 含虾青素的动物不只是虾、蟹,许多甲壳类动物也用虾青素来装扮自己。有些小壳动物,主要含有虫青素,有一些蟹类体内含有蝶红素。这些色素,包括虾青素在内,都和胡萝卜素有类似的结构,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化学名称叫酮类胡萝卜素,它们是“虾兵蟹将”这类动物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 活着的甲壳类动物的体色,由于种类不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活着的“虾兵蟹将”是什么体色,只要把它用甲醛浸泡或者加热,都同样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生物体内的色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发生变性,原来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色素“逃”了出来,才显露出红色。另外,死后的虾蟹,由于体内的蛋白质变性,色素逃离,也会使外壳变成红色。 看了“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的人还看: 1.科技论文范文800字 2.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3篇 3.初中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 4.小学生科技论文600字范文 5.800字关于的科技论文范文
小小mini罗
每一个人都有家,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地球也是我们的“家”,而且是一个很美丽的家,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百鸟争鸣,可是这美好的一切,人们却不知怎样保护,只知享受不懂付出。 据报道: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造成的损失达540亿元,将近1/3的国土荒漠化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这些仅仅是自然灾害的原因?不是!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滥伐,陡坡垦耕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 当中国的产煤地区下雨时,煤灰便随着水像墨汁一样顺着被熏黑的树干流下去。中国的工业野心,不仅将倒使本地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遭到破坏,而且还将会对这个星球构成威胁……。 从全世界看来,全球每年约有700万公顷的耕地破坏,有数以万计的人由于饮用水被污染而致病死亡,过快增长的人口,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蓝色的天空,曾经是生活中多么绚丽的一道风景,如今,在灰色的围困中,洁净的天空成为人们梦萦的一种渴望。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望天空,几多悲哀几多愁? 我们呼吁猛醒,呼吁反思,呼吁建立一个以环境保护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外的绿色文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ruby纸鸢
鸟巢、水立方中的科技 大家都知道,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中心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鸟巢样式,国家游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科技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什么的建筑物。 首先我们来说“鸟巢”,鸟巢建筑是基于国际建筑领先地位的,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首次将空间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结构框架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它是由我国多为建筑方面的专家通过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安全构架验证而决定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于是 鸟巢成了 我国2008奥运会的一大标志之一。他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首先在设计结构上,采用空间技术的鸟巢,在最大程度上介绍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了成本,并且形象完美纯净,是奥林匹克的一大亮点。“水立方”以方型的建筑形态体现与“鸟巢”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理念。“水立方”钢结构采用了新型的基于气泡理论的多面体空间钢架体系,属于国内外首创,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国内外前所未有的课题 题将通过对新型空间结构几何构成与优化、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结构风雪冰试验、各类节点和杆件计算方法与实验、室内环境声光电热研究、ETFE立面装配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将最终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同时纳入国家新版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等课题立项目标。大家知道了吧 原来水立方和鸟巢是这么回事,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长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种 玉 米 3月2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科学课上,李老师拎着一袋粉红色的种子走进教室,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去实验基地种玉米。”老师向上推了推眼镜,接着说:“这种玉米和其他的玉米不同,别的都是金黄色的,可现在要种的玉米是粉红色的。” “为什么呢?”同学们疑惑不解地问。 “问得好!为了防止虫蛀,这玉米种子上是拌了粉红色的防虫药。” 李老师把我们领到了花卉种植园,拿起了一只花盆,示范着种玉米给我们看,他边做边说:“你们在种的时候要注意3点:一是要把土松开,二是不能把种子插得太深;三是要等把种子种下去才能泡水。” 该我们自己动手了。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先在花盆底部的小洞上盖上一块小瓦片,然后将泥块敲成豆子般大小的碎土装入花盆中,再轻轻地将三颗玉米种子插进花盆内的土里(光滑椭圆的一头朝上,扁瘪的一端插下),最后将花盆慢慢地浸入水中一会儿,使泥土湿透。等这一切都做完,我们又按照李老师的吩咐,将花盆搬进了塑料温棚。 一节课的时间,一盆盆种有玉米种子的花盆整齐地排列着,它能发芽吗?我们期盼…… (王沈绩) (简评:小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自己种玉米种子的过程:盖洞——碎土——插种——浸水——移盆,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玉 米 种 子 发 芽 了 3月28日 星期五 晴 中午,老师说:“现在我们去大棚里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种子,看看它们发芽了没有。” 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大棚,“哇,好热呀!” “真闷人。” “这儿有温度计,三十度呢!” “难怪这么热。”…… 我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大家快过来,玉米种子发芽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立刻跑到花盆旁去看。真的,有的玉米种子发芽了,嫩芽像个紫红色的、圆滚滚的小柱子,已经从土里顶了出来,我们用直尺量了量,高的有一厘米,矮的约半厘米,有的还没发芽。老师说:“再过几天会发芽的。” 一会儿工夫,我们一个个汗流满面,有的甚至解开衣服扇风,老师见此情景,说:“我们再等几天来观察一下吧,下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于是,我们都走出了温棚,准备下次再来观察。(陈 阳) (简评:习作中写出同学们看到种子发芽的惊喜,并通过进入温棚时的议论,暗含着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 玉 米 在 长 高 3月31日 星期一 晴 “小棍棍”的影儿常在我脑中浮现,它长大了吗?今天我们决定再去看看它们。 在远处我们就看到绿色的一小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原先的“小棍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细条形的、嫩嫩的绿叶,我们真是又惊又喜。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两张真叶,我们蹲下来仔细观察,看到它的茎有圆珠笔笔芯那么细,外皮仍像原来一样紫红,叶子的边缘一圈也是紫红的,外面的大叶子裹住里面的小叶子,像妈妈抱着小宝宝一样。同学们都拿出尺子量它的长度,最长的叶子有六厘米,宽两厘米左右,真不可思议。 “它们在温室里已健康发芽,得让它们出去晒晒太阳了,我们现在就将花盆搬到棚外去吧。”老师吩咐道。我们又一个个将花盆搬出去。 “玉米种子长得真快呀?”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田佳敏) (简评:小作者能将玉米苗茎的粗细和大家熟悉的圆珠笔笔芯作比较;将大叶子裹住小叶子比喻成妈妈抱着小宝宝;叶的长度、宽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三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玉米生长情况。 ) 玉 米 苗 长 粗 壮 了 4月15日 星期二 晴 已经有半个多月不去关心玉米了。 中午写字课之前,老师又带我们去观察玉米。于是我们又随着老师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圃区。 “你们发觉玉米苗有啥变化了吗?” “长高了。” “比原来粗壮了。” “叶子也多了、大了。”同学们纷纷说道。 “大家快看,花盆下面的小洞里冒出了白色的‘细线’。”不知谁大叫了一声。同学们一个个端起花盆,仰起头,盯着花盆底看,果真看到一根根“白丝线”歪歪扭扭地露在外面。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们:玉米苗长大了,长得粗壮了。那“白丝线”是玉米苗的根须,看来,花盆已经不能适应玉米苗的生长,我们得马上要给玉米苗安个新家,让它自由地、更好地生长。(蒋 璐) (简评: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玉米的生长情况:长高、长粗、叶多等特点,尤其是对根须的描写,更带有探究性。) 给 玉 米 苗 安 个 新 家 5月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下午,我们全班决定给玉米苗安个新家。 开始移栽了,我们端起花盆,愣住了:怎么把玉米苗移出来呢?如果拔的话,就会把叶子拧断;如果挖的话,可能会把根拔断,真叫我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我们纷纷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怎么把小苗拔出来呢?”老师故意摸摸脑袋,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想办法呀!”正当我抓耳扰腮、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们恰巧看到我校老花匠也正在给花换盆。于是,我们便凑近仔细观察:只见他用手指从花盆底的小洞往上一顶,像花盆形状的土疙瘩便从花盆里冒出来了。我们也试了一下,可是玉米苗怎么也不肯出来,这时,我们便问老爷爷有什么好办法,老爷爷找来一根小棒,顶住花盆底小洞中的瓦片,再将花盆往下一按。这个办法果然灵,于是,我们像花匠一样,一个个地把玉米苗连土从花盆里弄了出来。 老师又找好了一垅空地,叫我们挖坑,我们用小锹往土里一插,再把小锹一撬,最后往上一提,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挖,一个小坑挖好了。我们先小心翼翼地把玉米苗放进坑里,再把土掩得平平展展,最后,拎起小桶给玉米苗浇上了水。这样,玉米苗的移栽工作就完成了。 我们看着刚刚移栽的玉米苗,轻轻地说:“玉米苗呀,快快长大吧,长大结出又大又甜的玉米棒给我们吃!”(朱牧云) (简评:小作者的题目很吸引人,带有儿童趣味。先写自己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接着向老花匠请教,最后再写自己移栽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 摘 玉 米 6月2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老师说去掰玉米了,同学们乐的一蹦三尺高。到了玉米地,远看玉米就像一位保安,在保护田野。走近一看一个个高大粗壮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卫兵拿者几枚炮弹。同学们在玉米田里窜来窜去,都在找最大的掰。老师说:“掰那种胡须是棕色的玉米,嫩绿色的还没成熟,还需长几天。”我好不容易找到我自己种的那一棵,盯住一个肥肥胖胖的大玉米。 我把叶子往下一按,左手扶助秆子,右手抓住玉米棒向下一扭一拉,就掰下来了。 接着,我们开始剥玉米,它穿着好几层薄薄的淡绿的“衣裳”,就像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我小心翼翼地给它给它把一件件“衣服”脱下来 ,越往里面“衣服”越薄越嫩,最里面还有一簇簇粉丝一样的嫩胡须。啊!一粒粒米黄色的玉米新鲜圆润,成几路纵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真诱人,我恨不得咬上一口。 不一会儿,我们掰了满满的一桶玉米,看着这丰收的果实,我们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李老师“咔嚓”一声帮我们拍下了甜甜的笑。 (庄毓) 享 受 丰 收 6月20日 星期五 晴 “吃玉米喽!”“吃玉米喽!”大家欢呼着。老师端着两篓子我们刚摘的、也是刚煮好的、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玉米走进教室。我们一个个谗得像猫见到了鱼口水直流,真想拿了就吃。老师见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儿,说:“怎么分呢?”“一人一根。”“闭着眼拿,不准拣。”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按次序排着队一个个上去拿,有的同学到篓子里摸了一根毫不犹豫地就走;有的在那翻来覆去,不知挑哪个好;还有的歪着头,闭着眼,左挑右选,放在手上掂掂,最后才拿定主意。轮到我了,我想挑个个大的,又不想站在那慢慢挑,免得影响别人,后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摸了一根粗粗的就走,睁眼一看,橘黄色的玉米粒个个饱满,真是好运。 开始品尝了,我手捧着玉米,凝视着它,虽然只是一个玉米,但它倾注了我一学期的几多汗水,我捧着它,就像捧着一个金宝宝。轻轻地咬上一口,玉米籽儿进入我的嘴里,甜到我的心里,我很开心,因为我再也不是家里的小公主,我终于学会了劳动,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你怎么才吃了这么点,我已吃了一半了。”同桌提醒我,我恍然大悟,也跟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呀,好嫩好香呀!” 我们全班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丰收的喜悦!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班的科学课开展了“种玉米”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语文活动课、作文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和我校开设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实践、观察,丰富他们的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能力,因而写出了“种玉米”这一系列的观察日记。
【篇一:科技小论文作文 】我以后想发明一种东西叫微型的小空调,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特别爱玩,玩了之后,就会流很多汗,很难受脸也红红的,像一个红红的苹果,就会不停的喘
第一步论文查重。之所以放在第一步,是因为期刊天空一直都建议作者投稿前查重,这样既能提前发现自己论文重复率多少,又不会给杂志社编辑造成不良印象,更减少了投稿后再查
1.PPT的首页应该封面,上面的信息需要包括你的姓名,学院班级,以及指导老师等各种基本信息。 2.第二页就应该是你的课题来源,你所写的论文是根据什么来撰写的,来
科技论文是一门文理(工)结合的边缘学科,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希望
发表sci论文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学期间的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科研基础,主要是针对理工科的专业学生来说,实验或者实证数据对作者来说很容易获得,补充上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