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7

理想气体911
首页 > 论文发表 > 河南师范大学发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iXin呵呵呵

已采纳

10月26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会议提出

要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

深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扎实做好“双减”工作

建设教育强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关于“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的会议精神

力争更多高校进入

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设

“落实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

专题栏目

全面聚焦高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将依次聚焦

7所高校的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兽医学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物理学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第六篇

我们一起走进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

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先后入选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012年)、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学科(2015年)、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学科(2020年)和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2021年),依托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中国化学会理事单位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科目前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绿色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学科先后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项,河南省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余项;近十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高级别奖励多项,科研实力位居省内及全国师范院校化学院系前列。学科多年来稳定进入ESI排名前1%,最新(源于2021年10月数据统计)ESI全球排名527位(3.7‰)。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中国化学会理事2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二级学会主任委员、理事10余人。

多年来,化学学科始终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汇聚大团队、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目标,形成了五个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研究方向:绿色介质化学、药物研制与绿色创新技术、绿色有机合成与反应、生命与环境分析、绿色能源材料化学。学科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导,在努力提升学科建设成效、创建国家创新高地的同时,力争为区域经济特别是河南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提供“第二引擎”。为此,本学科重点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开展了系列相关建设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药物研制与绿色创新技术方向,汇聚了以常俊标教授为代表的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原学者领衔的极具创新能力的大团队,紧密围绕大品种药、创新型药物的设计合成,深入研究大品种药、创新型药物的药理药效,并应用于抗艾滋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的抗艾滋病1.1类新药阿兹夫定(FNC)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同时因为该药具有显著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作为被批准进入Ⅲ期临床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1.1类新药,即将完成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治疗新冠肺炎的Ⅲ期临床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适应症有望近期获批上市。研发的治疗脑梗塞1.1类新药BZP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研药物哆希替尼也已进入I/Ⅲ期临床研究。团队出版《艾滋病的分子生物学及治疗》等学术著作;在Nature, Science, Chem. Rev., J. Med. Chem.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获中国专利金奖;常俊标教授获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和2021年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另外,绿色介质化学方向,依托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样汇聚了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等创新能力突出的大团队,紧密围绕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关系,深入研究离子液体体系的微观分子间相互作用、介观结构和复杂体系相行为调控,并应用于绿色分离、生物质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等化学过程,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团队成员在相关领域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40项,近十年间先后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Soc. Rev., Green Chem.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离子液体领域学术论文187篇,他引12000余次,在“离子液体领域发文影响力全球Top10高产作者榜单”中居第5位,王键吉教授在“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中排名第5608位,表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其余三个研究方向在各自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他引次数近9000次,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50余项,省部级人才、团队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学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各1个,入选国家教学名师2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1个学生团队入选全国首届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班级获评全国先进班集体,学生获“东芝杯”全国第二名、“挑战杯”全国第二名、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等国家级奖励数十项,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50%左右,学生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地方和企业重大需求,聚焦于新药研发、创新电池设计及工艺流程、创新特色原料药绿色合成新工艺等领域,发展基础科学、注重原始创新并推动产业应用:

(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药研发。 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差,在国内医药行业中,原研新药仅占5%左右,其余95%都为仿制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品种少。开发原创性新药,可以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常俊标教授团队充分发挥大团队的优势,在前期研发的阿兹夫定(FNC)等三个1.1类新药已经上市或获得国家临床批件并进入Ⅰ/Ⅲ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结合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健康等重要问题开展科技含量高的新药研发工作,如抗新型冠状病毒类广谱类活性药物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方面提供科技创新源动力。

(二)创新电池设计及工艺流程,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寻求清洁能源、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我国的发展共识和战略取向。在未来五年将充分发挥平台及团队的优势,如:王键吉教授科研团队将继续围绕碳能源转化中CO2的吸收与再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光催化和电还原技术将环境中CO2进行高效吸收并能源转化;杨林教授研究团队、杨书廷教授科研团队分别针对河南电池产业发展需求,将在电极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求解决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关系到电动轿车、电动大巴、电动物流车和轨道机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

(三)创新特色原料药绿色合成新工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河南是医药健康领域的消费大省,学科将抢抓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聚焦功能有机分子及创新药物研发,结合重大疾病、大品种药物与原料药的设计、合成等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助力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渠桂荣、郭海明教授团队将继续针对目前核苷类原料药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为推动合作企业稳固我国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核苷研制和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尝试从源头降低核苷类新药的生产成本;李伟教授团队等将围绕大品种药物的研发,对阿托伐他汀钙原料药的合成新工艺进行开发,对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绿色生产工艺提供科技创新源动力。

为加速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我校修章订制、放权赋能、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修章订制,招贤纳才,加速人才引育,集聚人才创高地。 聚焦“双一流”建设,落实人才强校主战略、开启人才强校新征程,重点、优先引育创建学科紧缺急需的高端人才,加速人才队伍高峰建设。今年6月,学校印发《河南师范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河南师范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细则》、《河南师范大学“平原学者”岗位设置及管理办法》,以更好的引进环境、更快的引进速度、更优的队伍结构、更实的保障机制、更显的集聚效应,加速打造中原人才高地,为“双一流”学科创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非均发展,放权赋能,打造学科特区,汇聚资源创一流。 实行非均衡发展策略,将创建学科设为“学科特区”,予以特殊支持。一是扩大创建学科人才引进自主权,建立以学科学院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快速反应、决策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二是扩大创建学科职称评审自主权,逐步增加创建学科高级职称评审指标。三是逐步增加创建学科博士硕士招生指标,力争做到按需分配。四是扩大创建学科研究生导师遴选自主权,逐步增加创建学科导师指标。五是在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扩大创建学科经费使用自主权。六是在平台建设、成果申报、评优评先、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创建学科优先支持、优先推荐、优先满足。

(三)加大投入,激发活力,催生高端成果,服务河南担重任。 针对创建学科国家级奖项获取、国家级平台实验室申报、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创建学科团队及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催生更多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产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两个确保”贡献师大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秉持“立足师大、跳出师大来办师大,扬长补短谋发展”原则,紧抓“双一流”创建的战略机遇,朝着“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化学学科带头人 常俊标

展望未来,化学学科将重点加强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的建设,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汇聚研究型大团队,以原创性科研成果促进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着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显著增强学科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使化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

“十四五”期间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以学科国际化合作为驱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引育并举,优化学科师资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青年人才提升工程,打造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和梯队,确保学科可持续发展。

(二)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重视基础、瞄准前沿、强化素质、提升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和个性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化学类优秀人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深化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及再培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以学科创新发展为动力,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 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变优势强势。以重点建设绿色介质化学、绿色有机合成与反应、药物研制与绿色创新技术等关键研究方向为抓手,围绕本学科前沿问题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不断扩大新的科研增长点,进一步增强学科在国内外化学领域的影响力,产出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持续提升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突破。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以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级平台凝聚强大力量,促进获取国家级科研奖励。

(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契机,带动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与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 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以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与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化工机械、医药、农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技术升级和集群发展,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科带头人简介:

常俊标,河南师范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原学者等。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新药创制与药物安全性评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俊标教授在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交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有机合成化学与药物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有国家重大新药专项、国家杰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在Nature, Science, Chem. Rev., J. Med. Chem.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获得发明专利中国授权33件、美国授权7件、欧洲授权3件、日本授权1件,实施专利4件。

今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常俊标教授作为原研人的1.1类创新药阿兹夫定片(Azvudine,FNC)上市, 适应症为“用于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

FNC是由常俊标教授研制的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和辅助蛋白Vif抑制剂,也是首个上述双靶点抗 HIV-1药物。 FNC口服剂量极小,能够选择性进入HIV-1靶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D4细胞或CD14细胞,用药5天后,靶细胞内有效药物(FNC-TP)的浓度仍高于抑制半数病毒的浓度,能长效发挥抑制病毒复制功能,且具有用药后4天以上100%抑制HIV复制的预防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暴露前预防的首选。

据介绍,FNC是全球首个艾滋病毒逆转录酶与辅助蛋白Vif双靶点抑制剂药物,为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毒口服药物, 由常俊标教授发明、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2013年4月获得I期临床批件,2019年完成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剂量探索Ⅱ期临床试验。2020年8月FNC上市申请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273 评论

好意萊傳媒

河南师范大学新闻传媒曹健敏老师于2018年荣升为副院长。曹健敏老师从事新闻传媒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在新闻传播理论、新闻调查与报道、新闻写作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曹健敏老师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荣誉,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一部,在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曹健敏老师的升任,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河南师范大学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师范大学期刊投稿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

    MIssMIss兔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河北师范大学论文发表

    没有这个要求。一般硕士作为独立作者发表这类大学学报,很难发。

    紫雨洋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南宁师范大学论文发表

    32岁吕尤,女,体育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优秀培训师称号广西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

    1024个西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河南师范大学发表论文

    10月26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会议提出 要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 深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理想气体9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发表论文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适应培养新世纪新人才的要求,本科教学实行完全学分

    海螺拍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